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

来源:三严三实 时间:2016-09-27 11:56:3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三严三实】

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一)
严以修身发言稿

严以修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践行“三严三实”精神,我就严以修身谈谈自己的体会。幼儿园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其中严以修身是起始,是前提,是基础,离开严以修身,其余五个方面的要求都难以做到。严以修身既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也是干事创业搞改革之本。我国古代就有“严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典范,至今被人所传诵。习书记提到的“总开关”问题,也强调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就能把握控制好思想源头,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党员干部不好的作风状况和行为方式。

一、充分认识严以修身的重要意义

“三严三实”的第一条,就是“严以修身”。严以修身,根本要求是加强党性锻炼。总书记强调:“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加强党性修养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古人讲“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严以修身”既是全面深化改革语境中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又是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是价值观层面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修身以养性,做“官”先做“人”。“人”要讲人格,“官”要讲官品。人格是人的道德品质、气质修养、能力才干、作风素质等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思想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志。领导干部加强人格修养,塑造高尚人格,还是要落脚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上。滚滚红尘,诸多诱惑,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时时自我反省体察,防止价值观扭曲,始终坚守道德阵地,才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能提升境界,追求高尚的“官品”。

修己以安人,做官为百姓。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加强作风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百姓福祉。坐上了“位子”,就要对得起信任;握住了权力,就要担得起责任。没有优秀的修养操守,就不可能有好的作风能力。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时刻约束自身言行,勤于修身,勤政廉洁,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方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方能担当起带领群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

二、争做一名“严以修身”的党员干部。

【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加强自身修养,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要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按党性原则办事。

二是提高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在提高道德境界上,必须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认真学习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

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不断提高道德境界和高尚情操,带头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是始终要有明辨是非的清醒,慎思明辨,善行至远。考虑问题,看准、看深、看远;抓工作,敢抓敢管敢负责,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要有成就“大我”境界的追求。政治坚定、对党忠诚,胸襟宽广,人格高尚,事事出于公心,在一心为公为民中成就“大我”。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关系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党风政风民风。只有时刻约束自身言行,保持清醒,勤于修身,才能始终管住自己,把住小节,真正做到“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

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二)
读书演讲稿:修身养德,治学立教

修身养德,治学立教

————品读《菜根谭》有感

宋文华

中国人喜言修身养性,也往往有人著书立说,讲修身养性之道。诸多著作中又以《菜根谭》最为有名。传说旧时文墨世儒人家的子弟成弱冠之礼,先辈则贻赠他两件东西,一件是锦冠,另一件多为先贤集作、四书五经,但偶也有以《菜根谭》或诸如此类者代替,寓意学后能明心净性,得其真谛。《菜根谭》这本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间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商人可以从中找到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从中发现博大和宽宏,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书中的修身篇和治学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要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必须悠然恬淡、恬情修德、明志进取修身。作为一项关系到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工程,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教师修身养德,必须心静如水,具有不为利益所动的坦然心境;甘为人梯,具有不为世俗所惑的奉献精神;清贫乐教,具有不为杂念所左的孜孜之心。概言之有三:

其一:明志致远。“立志明道卓然特立,为学之一必先立志”,“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星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角藩,如何安乎?”“修其大业人心自顺”。《菜根谭》有道家无为的处世思想,我认为“无为”的“为”,为个人谋利,这个“为”要小;而“作为”的“为”是“事业”,是“大为”,要谋“事业”,在“谋事业”之时要抛开私心杂念及“无为”,一心一意为“事业”而“作为”。事业上成就了,而“小为”自不待言。这就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如何摆正“小为”的位臵,而目的造就“大为”,以达到“无为境界”。它还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实现自我价值。曹雪芹一生清平,【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

成就了不朽的巨著;梵高一生潦倒,留下了伟大的艺术。或许教师一生难成就如此伟业,但也可体会“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众中笑”的惬意。

其二:淡泊宁静。《菜根谭》提到“性定菜根香”,“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令人深思。就是位高三公,富夸天下,所食者不过三餐,所居者不过一榻,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做个“胸中无半点物欲,眼前自有空明”,淡泊名利,淡泊世俗的人梯。一言以蔽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三:厚德固本。“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是影响整个人生的重中之重的环节,“必厚培其根”,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是打好人生基础的前哨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责任之重从中可见一斑。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应该更加行之有效的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台湾教育家高震东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此言得之。

学高为师,治学是为人师的基础,修身也离不开治学。感悟有三:

【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

其一:个体发展之必需。古语:“不学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所不取也。”“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也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这些言论形象地说明不学习如同白痴,跟猴子没什么区别,这是不可取的。学习靠勤奋,只要我们孜孜不倦地学,我们就不会迟钝、平庸。知识就是黑暗中指明方向的明灯,人多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并能从中看到自身不足之处来加以修正。说起“三味书屋”,大家都不陌生。“三味”的真正涵【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

义,乃是清朝顺治年间一个叫王了望的人写的中堂,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穿得布衣、食得菜根,饱读诗书,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立身之本,尤其是诗书这一“味”,更是须臾不可或缺;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却不可以一日不读。尤其像我们这些“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读书治学,何以立教。

其二:教书育人之必需。凯勒说过,“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里。”我想,一个好的“老师”就像老船长,驾驭航船达到理想的彼岸,他需教育学生许许多多丰富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使之成为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宋朝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面对知识更新之快的新时代,如不补充新知识,旧知识不是“坐吃山空”,就是“过期无用”,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思想僵化,头脑空空,讲起课来,照本宣科,味同嚼蜡。开卷有益,书有乾坤。读书破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讲起课来,方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形象生动,讲者带劲,听者入迷。

其三:修身养德之必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学习就落后,落后就不能进步,无进步就难求发展。一个人没有学问,就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会固执,也就不知道通权达变,谈修身又从何来?难怪有人说,不读书只能活一辈子,就是“这辈子”;而读书可以活三辈子,就是“这辈子”“上辈子”“下辈子”。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知环宇之广,能明古通今,晓人生,知冷暖;能从容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眼界开阔了,知识增长了,修养提高了,何乐而不为。读书治学,远离了喧嚣与浮躁,净化了灵魂,启迪了心志,性情会变得特别开阔、灵动、乐观、旷达。

品读《菜根谭》,如看一路山水,如闻满街市声,如悟一世禅意,更如和智者静心交谈,收获了沉甸的带着暖意的警策。生活中学着嚼嚼“菜根”,不时地

校准生活的座标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至要。相信你我能经历更多的风雨,肩担更多的责任,在从容淡泊中,拥有安宁、充实、快乐的人生。

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三)
党员干部修身养德文章

党员干部修身养德文章

党员干部修身养德文章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甘愿于平淡,方是大丈夫。顺其自然便是美,平平淡淡才是真。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论语》讲“德不孤,必有邻。”这般的精神,这样的境界,便是享受寂寞。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获得幸福、成就、圆满的人生。那么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对人生有所思考、有所准备、有所追求,更要甘于寂寞而与清贫、平淡为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需经过三大境界。第一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树叶飘零,形影相吊,登高而远眺,望不尽天涯路,这是怎样的一种寂寞啊!但只有经历这样的寂寞洗礼,才可以培育出灿烂的花朵。只有甘于寂寞,才能在寂寞中奋发,在寂寞中前行,才能攀上不胜寒的高处。在寂寞中养精蓄锐,在寂寞中蕴育第二境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坚强心智,练就担当,最终达到成功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之道,唯有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便不寂寞,耐不住寂寞才是寂寞。真正的寂寞是叫嚷是喧嚣。如果不能守住寂寞,便安顿不了狂乱、烦恼的心,那么这样的人生将注定是一个灰色的过程,更胜者还可能加上一个悲剧的结局。只有甘于寂寞并学会享受寂寞,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人生,才能感受到人生更高境界,才能淡泊明志宁静而致远。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不懂得享受寂寞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是任何财富任何地位能够换得来的。只有身心安顿,耐得寂寞,才能坚守忠诚,不为外界所惑,才能安静躁动的心灵,才能驯服狂乱的思绪,才能把无休止的欲望归于最有价值的地方,从而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世道沧桑,时光匆匆,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如果不能耐住寂寞,随波逐流,必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更有甚者,流变为历史的罪人,误了事业、误了人生,愧对组织、愧对民众,遗恨千古,岂不悲哉!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权力,也都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当今社会形形色色,可谓是诱惑之多,陷阱之多,防不胜防。若果你身不安稳,心不安顿,你便会迷乱而失去分寸,难于分辨是非。如果你不甘平淡不甘寂寞,你便不能宠辱不惊,你便不能宁静致远,你便不能淡泊名利,你便不能修养浩然正气。你便会自私自利、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玩世不恭、吃喝玩乐、精神颓废。稍有不慎,便会让你跌下犯错深渊难于自拔,不堪回首。更有甚者眼中、心中只有“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那么,你的生命就会在“位子、票子、房子”交织而成的一个物质世界里疲于奔波。当这些东西都分至踏来,你的欲望推着你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直至本性完全迷失。迷失自我,私欲膨胀,胆大妄为,于是弃党纪国法而不顾肆意攫取,失去做人之尊严置党性而度外任意挥霍。试想,你还能心怀国家心怀组织心怀民生吗?你还能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吗?你还能勤政为民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吗?你还能知今天来

之不易创业之维艰而奋发有为吗?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正向纵深地带稳定有序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正指引着我们,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党中央的号召和统一部署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有序开展。坚决整顿“四风”,严惩腐败,大兴厉行节约勤政为民,反对铺张浪费之风,弘扬风清气正、浩然正气主旋律,犹如春风沐雨滋润神州大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党员、干部,明辨是非,增强党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静下心思,放下身段。守住清贫,甘于平淡,耐得寂寞。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真正做到心怀组织、心怀国家、心怀民生。切实为党和国家掌好权、用好权,为人民群众谋好利、服好务。

古人云:“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我们生逢于这样伟大的时代是多么的幸运,何来“清贫”之谈。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我们应该明白做到“知足常乐,知耻常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名利,看淡得失,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人格,增强党性。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情怀发扬、丰富,注入新时代的精神内涵。以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报效之德,时刻自警、自励、自律,以民之忧而忧,以民之乐而乐。伟大往往蕴涵于平淡之中,把我们的梦想、追求归原于一种平实的、纯净的、高尚的动机,让我们真正的去安守寂寞享受寂寞吧。

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四)
严以修身 贵在养德

  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并将“严以修身”放在首要位置,告诫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德乃立身之本,为官之要,修身做人就要把立德放在首位。那么,如何修身做人、正己立德应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认真思考并躬身践行的终生课题。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良好官德养成,不仅需要他律,更需要领导干部重视自我约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追求慎独境界,增强自律能力。《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要求共产党员即使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领导干部身居高职,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还要在隐蔽和微小之处下工夫,在别人看不见、听不着、管不到的情况下,在坚定的道德信念支配下,用道德规范扼杀来自内心的诸种杂念,自觉抵制不正当名、利、情等私欲诱惑。时下有些党员干部自律能力较差,呈现出“双重人格”,被称为“两面人”、“双面官员”甚至“国妖”,在独处的时候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想平日之不敢想,做平日之不敢做,最终害人害己。广大党员干部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追求慎独崇高境界,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加强自省意识,客观认识自我。内省是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更是领导干部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即通过内心省察,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法律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要求。“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是我国古代名著《亢仓子》中的一句名言。其大意是,人若有缺点,要靠自己省悟。作为治国理政主体中的关键少数,要“吾日三醒吾身”,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把“三严三实”作为自己言行得失的道德评价标准,严于剖析自己,敢于正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矫正自己的过失。剖析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腐败堕落之道,很重要原因之一忽视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认不清“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以致独断专行、恣意妄为,践踏党纪国法,最终走向不归路。领导干部只有坚持经常反躬自省,让内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存方式,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从政品德、践行为民宗旨、夯实行政基石,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树立道德榜样,做到见贤思齐。树立道德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和感召作用,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道德榜样以其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巨大的道德魅力,感染人、激励人、召唤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指出,要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以道德榜样为旗帜,学习先进、对照先进,做到见贤思齐,要从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中汲取丰富营养,把榜样的精神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道德信念和意志,转化为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道德标杆,才能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才能不断地自我修正,从而提高道德素养,提升道德境界。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不但不能见贤思齐,而且嫉贤妒能,刚愎自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提高道德智慧,坚守道德节操。作为特殊社会地位的领导干部,一旦权利附身后,各种亲情和利益团体就会竞相追逐,面对亲友的诉求和利益诱惑,领导干部能否坚守为官做人的底线闯过“人情关”,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也是当前进行“三严三实”教育亟应完成的任务之一。当德性操守遭遇亲友的不当乞求时,如何破解既不违背对道德的坚守,又不伤害与亲友关系困局呢?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必须“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先辈们关于加强个人修养的思想和做法,其精华部分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是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用之不竭的道德营养源泉。《后汉书》中记载,东汉时杨震以其“性公廉,不受私谒”著称,留下了“清廉诚四知”的典故。当时的昌邑县令王密听说杨震路过本地,为报答当年的提携之恩,便在夜晚怀揣白银十斤馈赠杨震。杨震对故友的做法不是言辞斥责,而是婉言相拒,让对方充分理解自己,使得情谊与操守皆得保全。对于“放长线、钓大鱼”的贿赂之道,春秋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嗜鱼而不受鱼”的德性智慧,更是堪称学习楷模。公仪休没有简单的拒绝,而是在推辞上洞若观火,给行贿的人没有留下奢望的空间,杜绝了行贿者再来纠缠的可能性。[1]落马贪官的一桩桩鲜活的事例一再证明,他们的腐败堕落,大多数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汲取道德智慧,坚守道德节操,升华思想境界,养成浩然正气。
  培育道德责任感,养成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加强道德修养,必须要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但应然不等于实然。知行错位、知行断裂、知行悖离往往是道德实践中不和谐的音符。知行错位的行为表现为知而不完全行或高知低行。这种认知与行为的脱节,极易造成双重人格的隐患。知而不行是道德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干部往往对道德规范熟知,但在生活中往往不愿依规范去施行。而知行悖离是道德现象中的极端表现,表现为知与行的背道而驰,如知善行恶。这些不和谐的音符消解着道德教育的成效,对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有着重大负面影响。官风决定民风,官德影响民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社会道德建设,需要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成为民众的表率。路遇跌倒的老人,应当说无人不有恻之心,有的人溜之大吉,有的人“爱莫能助”,有的人不避风险挺身相助。为什么一事当前,表现不一?归根结底,区别正在于是否把崇德向善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2]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责任感,把崇德向善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做到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这句古老的忠告,在全党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际,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并引以为戒。各级党员干部应当“严”字当头,强化道德修养,以高标准,严要求,勤反思,戒反复,坚持久久为攻,驰而不息,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以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行、道德人格影响和感染身边的群众,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注释]
  [1]王习胜.为善的智慧[N].光明日报,2012-12-5.
  [2]人民日报评论员.知行合一培育道德责任感[N].人民日报,2014-2-26.

修身养德,严管自律发言稿(五)
聚焦反对“四风”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中央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当前,江苏省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参加单位正陆续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市县以下作为第二批参加单位,教育实践活动将在明年上半年进行。

  一、为什么当前特别重视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上任伊始,就特别强调要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加强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巩固党的执政根基、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也是一部党的优良作风建设史。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古田会议提出要解决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问题到延安整风,从党的七大确立党的“三大作风”到西柏坡会议要求全党同志始终保持“两个务必”,为推动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分别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使党员干部思想有了很大提高,作风有了根本转变,全党达到空前团结。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作风建设,不断丰富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这个过程中,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经历过曲折,付出了很大代价,但人民群众仍然不惜身家性命、矢志不渝跟党走;建国以后,我们党犯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但人民群众仍然对共产党坚信不疑。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失败中奋起、在修正错误中不断前进,从小到大,经过千锤百炼变得更加坚强,从根本意义上说,就在于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下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党的作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群众不仅从党的理论路线纲领认识一个政党,更从党的党员和干部的作风判断一个党的性质,进而决定对这个政党的认同与否。党风优良,党就坚强有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党风不正,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危及党的执政根基。1948年,在战场上全线溃败的蒋介石就曾经深刻反思:“老实说,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颓唐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复杂严峻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所滋长,侵蚀了党的肌体、疏远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列举了“四风”问题的种种表现。“四风”不根除,党就没有前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沉甸甸的责任,怎么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共同奋斗,还是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把改进作风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各项工作的突破口。
  优良作风出凝聚力、战斗力,是党心民心最好的“凝合剂”。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怎样才能把梦想变为现实?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力量。党的力量从哪里来?只能从植根群众、联系群众中来,从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中来。党的十八大之后,江苏按照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对“两个率先”的思路举措、目标内涵进行了再审视、再梳理、再深化。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任务繁重而艰巨,对党员干部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我省坚持不懈抓作风、转作风、改作风,推动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风建设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任其蔓延,必然严重影响我们正在进行的“两个率先”事业。我们一定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断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努力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新篇章。
  二、“四风”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危害
  我们党三令五申强调要加强作风建设,但为什么全国也好、全省也好还存在那么多问题呢?不仅我们有疑问,习近平总书记也有疑问。他在河北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非常严肃地提出:“这么多年,中央经常讲、反复提‘两个务必’,围绕改进作风发了不少文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为什么背离‘两个务必’,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那一套还有不小的市场?为什么还有些人对不正之风乐此不疲?”深入分析“四风”形成和蔓延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我认为有几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从客观方面看:一方面,是党长期执政的因素。经过9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可以说,目前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是同这两大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成为执政党后,没有了战争年代“离开群众就无法生存”的现实危险,加之掌握了大量的执政资源,一些党员干部俨然成了可以动用、分配执政资源的“主人”。因而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认为,现在不是党有求于群众,而是群众有求于党;不是党离不开群众,而是群众离不开党。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漠视群众、脱离群众的倾向。另一方面,是体制机制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许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有的制度“红线”划得不清,有的制度“雷区”标得不明,有的制度“高压线”形同虚设。特别是干部评价任用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有些党员干部不能很好地把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习惯于眼睛向上,不太介意群众的看法。长此以往,脱离群众的倾向就越来越明显,各种歪风邪气也必然随之潜滋暗长。   从主观原因看:一是政绩观错位。分析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其要害就在于它总是摆出一副“政治正确”的样子,把上级要求挂在嘴上,把群众呼声当做幌子,看起来热热闹闹,实质上啥也没干。形式主义自古就有,但为什么屡禁不绝?说白了就是主观主义作祟、政绩观错位。在错位政绩观的驱使下,一些党员干部重表象轻实效、重显绩轻潜绩、重眼前轻长远,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表面上如火如荼,实则一地鸡毛。二是“官本位”思想作祟。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批评其“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后来又专门撰文,总结了强迫命令式、老爷式、懒汉式、机关式等20种官僚主义的表现,把官僚主义者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现在,7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贯反对的官僚主义非但没有根绝,反而衍生出诸多变种,甚至在个别地方愈演愈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在封建残余思想侵蚀下,一些党员干部动摇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上犯了迷糊,最终沦为官僚主义的俘虏。三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差。党内有这么一些人,或在建设年代受过累,或在改革时期立过功,或在发展中作出过贡献,随着地位的变化,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就悄悄抬头,认为自己“干出过不小成绩”,“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利用职务便利,吃点喝点享受点不算什么。享乐主义说到底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无数事实表明,放松世界观改造,必然导致革命意志衰退、奋斗精神消减、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盛行。四是思想腐化堕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适当提高生活质量可以理解。但在一些干部中却滋长了奢靡之风,宴席不够高档就是“不给面子”,场面不够壮观就是“不够规格”,酒店不住五星就是“没有重视”,开道没有警车就是“不够隆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下发后,这种现象有很大改观,但还有地方把高档菜肴落户机关食堂,用矿泉水瓶装茅台酒,拿红塔山盒藏熊猫香烟。凡此种种,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堕落、物欲膨胀。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从当前有些地方和有些党员干部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四风”问题绝非个别和偶然,其危害的严重程度更是不容小觑。形式主义不仅在于其装腔作势、有名无实,更在于它让一切工作异化变味,最后实事泡汤、好事办砸;官僚主义不仅惹人嫌恶,更不断侵害党的肌体,疏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享乐主义不仅让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颓废变质,更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奢靡之风不仅造成巨大浪费,更严重地是腐蚀人们灵魂、败坏社会风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与我们党的宗旨和价值追求水火不容、格格不入,如果我们不能坚决予以消除,必将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终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
  三、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加强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切实提高解决“四风”问题的针对性,省委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结合江苏实际,提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突出抓好“四查四治”:一查宗旨意识牢不牢,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之病,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查工作作风实不实,治急功近利、不负责任之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三查精神状态振不振,治慵懒满散、贪图享乐之病,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四查廉洁自律严不严,治挥霍奢靡、铺张浪费之病,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努力取得党员干部受教育、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作风形象明显改进、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成效。
  反对形式主义,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形式主义的天敌,反对形式主义关键在“务实”。只有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才能彻底铲除形式主义生根蔓延的“土壤”。要坚持做到:不重形式,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基石,根本要求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加强调查研究,说到底还是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前不久放映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反映的就是1961年周总理到河北伯延调研时的场景。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我们看到了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赤子之心,扑下身子、进村入户的唯实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质朴方法和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勇气。现在,交通通讯发达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了,但这些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领导干部搞调研,要带着问题下去,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多搞一些不打招呼、不做安排、不要陪同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被调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揣摩领导意图说话,很显然,这样的调研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要让基层干部群众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关键是我们自己要营造这样的氛围。前段时间,罗志军书记“一竿子到底”,直接到成子湖片区与普通群众打交道,还亲自掏腰包给农民群众买冰棒,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我在溧阳和淮安调研时,分别同聚在村头小卖部乘凉的乡亲们拉家常,就获得了不少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不尚空谈,重在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大军在长平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此类误国之鉴,发人深省。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评价一个干部,不能只看他说得如何,更要看他干得怎么样。作为党员干部,要重实干、不作秀,降虚火、不浮躁,敢作为、勇担当,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上、把心智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不图虚名,务求实效。图虚名、做虚功是务实的大敌、落实的大忌。“大跃进”年代,虚假之风盛行,有的虚报亩产万斤粮,有的谎报亩产千斤油,结果群众遭殃、深受其害。现在,我们一些干部为了个人升迁,重表面、图虚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有些地方不顾实际,大拆大建,城镇面貌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欠了一屁股债,按照目前状况,估计十年八年也还不了。不知道这些地方的领导同志有没有想过这么干的后果?希望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和胸襟,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为子孙后代留下持续发展的空间。   反对官僚主义,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官僚主义是党群关系的天敌,破除官僚主义,关键在于摆正同群众的位置。要筑牢心系群众的思想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些基本观点我们不是不知道、不是不懂,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作风问题,而且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问题就出在我们没有真正做到邓小平同志告诫的“两个经常”。小平同志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念是我们的传家宝。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这“两个经常”,我们没能经常记得;或者有时记住了,有时淡忘了;或者经常是讲在嘴上,但没能真正入心入脑、没有真正身体力行。筑牢心系群众的思想基础,必须自觉做到“两个经常”,不是简单地讲,而是要真做。只有真做,根基才牢。要践行勤政为民的价值追求。“勤政”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忠于职守、勤勉敬业,不当“懒官”、“庸官”。“为民”,就是要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始终心系人民、自觉服务人民。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惟有如此,才能杜绝官僚主义的滋长,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要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记住邓小平同志的至理名言: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一方面,上情要下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为群众了解;另一方面,下情要上达,保证群众有呼声,党员干部有回应。要健全党群“零距离”的沟通机制。确保“第一信号”源源不断,使我们的决策更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得民心。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解决机制,为群众倾诉心声、表达意愿、反映情况提供平台,更好地把群众利益维护好。
  反对享乐主义,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秘密访问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南瓜汤,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时,他被共产党领袖的节俭感动了。他断言,这种勤俭节约作风会产生一种伟大的“东方魔力”。当年,华侨领袖陈嘉庚分别接受毛泽东和蒋介石宴请,这两场宴请天壤之别。他由此得出“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的判断。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曾深有感触地说:“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这既是对党的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也告诫我们,离开了艰苦奋斗,不能与群众同甘共苦,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必然会抬头,我们党就必将失去人民的支持。“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虽然江苏的经济比较发达,物质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在支持经济建设上、用在社会事业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反对挥霍奢靡,要大兴清正廉洁之风。清正廉洁是为官从政的底线。1949年,国民党政权行将崩溃之际,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国民党军官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以及廉洁换得的民心。”做到清正廉洁,首先要清除特权思想。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搞特权,这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如果不清除封建特权思想,权力越大、职务越高,腐败堕落的危险也就越大。做到清正廉洁,关键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识到,我们党是执政党,每个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人民谋利益,用得不好则可能身败名裂,成为人民的罪人。清朝文人林纾的《湖之鱼》中有句话,“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寓意很深刻,说的是香饵后面必有钓钩。我们要谨记“贿随权集”的道理,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做到清廉自守、用权为民,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自觉做到“手莫伸”,慎独、慎微、慎初,以干部的清正、政府的清廉、政治的清明引领社会正能量的发挥。
  党校是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熔炉,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要正学风。当前,最大的学风不正首先表现在不重视学习、不注意学习上。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新知识。首先是学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结合加强作风建设,重温一下毛泽东同志《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经典著作,认真学习历届中央领导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做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把到党校学习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良机。把加强学习与主观世界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总根源”问题,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进一步坚定信仰、坚定信念、坚定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把思想防线筑得牢牢的。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增强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坚定性,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三要把加强学习作为修身养德的重要基础。坚持学以增智、学以明理、学以养德,通过加强学习,培育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进了党校门,就是党校人。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干部,来党校学习就是普通学员。前不久,中组部下发了加强党校学员管理的有关规定,这也是正学风、转作风的重要举措,希望大家严格遵守。省委党校要坚持从严治校、严肃校风校纪,加强对学员的日常管理,真正做到纪律面前一视同仁、贯彻执行一抓到底,绝不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努力弘扬优良的学风、校风,着力塑造党校和党校学员的良好形象。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430133/

推荐访问:修身养德演讲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