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

来源:两会专题 时间:2018-09-11 0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两会专题】

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共8篇)

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一):

两会期间,中央领导提出“陕西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
B.支持用煤火力发电
C.推广使用甲醇汽油
D.城市道路定期洒水,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

A、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保护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用煤火力发电会产生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要求;
C、推广使用甲醇汽油可以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城市道路定期洒水,可以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故选B.

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二):

如何写好一篇宣传报道?

首先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时代的时代,掌握基层通讯员在进行新闻宣传报道时光说不练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光练不说同样会事倍功半.而我们新闻战线上的通讯员就是企业的喉舌,就是要将企业所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各种成绩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本企业,了解本企业,为本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为本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同时还要热爱新闻宣传报道这项事业,有一句话讲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你就会热爱它.作为基层通讯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是件苦差事,有时为了一篇稿件,经常深夜伏案,殚精竭虑,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写出的稿件,投出去也可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另外,在新闻稿件写作之前对信息需求的判断、对信息价值的评估、对信息资料的逐步积累和深入加工的过程,也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就需要通讯员要耐得住寂寞,自觉地、持之以恒地面对各种挑战,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和心血.惟有如此,方能渐入佳境,最终修得正果.因此,我们基层通讯员只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内心深处培养新闻写作的兴趣,热爱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二、勤奋学习,多动笔写作是写好新闻宣传报道稿件的基础.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一名基层通讯员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的新闻报道通讯员来说往往身兼数职,新闻写作基本上都是挤占自己的业余时间,加之身处基层新闻信息来源有限,不可能每天都遇到惊天动地的新闻,若想在报刊杂志上“抛头露面”,不勤奋是很难出成绩的.俗话说,勤能补拙,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洞察力,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方式很简单,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对资料的理解,从中发现新闻点;另一方面经常走出去,深入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闻线索.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新闻写作除了要做到手勤(勤写)、腿勤(勤深入基层)、嘴勤(勤问)、脑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还要做到认真研究报刊杂志刊登的新闻稿件,做到稿件对号入座.因为报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报道重点;每个版面也都有侧重,都有自己的固定栏目.因此,基层通讯员要养成天天看报的习惯,在仔细研究各个版面、各个栏目报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整理素材,选好角度,按报纸的版面、栏目有针对性地精心采写、对号入座,就能大大提高稿件的命中率.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想拓宽报道面,不但要写身边有特色的消息、通讯,还应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及时反映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这方面的稿子可以采用图片、言论和读者来信的形式,以增强宣传报道的现实指导性.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我们在激动之余,还要冷静下来及时地把见报稿件和自己的底稿进行仔细研究对比,从标题到内容,看一看编辑做了哪些改动.通过学、写、改反复“修炼”,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在写新闻通讯稿的同时,还要经常看别人刊登在报刊发表的稿件,从中学习汲取,弥补自身不足,再应用到工作中.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还要善于与其他人了解与沟通.就像打仗需要知已知彼,营销需要了解需求,做通讯员也要善于了解与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时事、政策,分析现阶段各种宣传媒介的宣传导向,如果把宣传稿比喻成一件商品,把报社编辑比喻成客户的话,我们要先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需要哪些方面的文章,然后才动笔写文章.找到了需求,我们还要注意适销对路,就是要积极了解报纸各个版面的主旨和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投送稿件,这样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善于观察和总结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身边不会经常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让我们去报道,我们只能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到与众不同,并且通过总结使它产生被报道的价值. 另外要善于抓点.这里的“点”指的是新闻点.每篇新闻报道都应有它值得报道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体现在这个点上.企业做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它的目的性,而这个目的性往往都是围绕目前工作的热点、焦点所开展的,因此,在写新闻稿时不但要真实描述新闻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还要不断地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并且在稿件中要明确点出,一针见血,这样才能避免写出来稿件流于形势,缺少内涵.要善于充分利用新闻图片.因为新闻图片是会说话的报道,一张交待清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再配几句简短的解说,就是一篇很好的图片新闻,而且图文并茂,很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还要善于“未雨绸缪”.未雨绸缪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要事先做好准备.写稿也是这样,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企业在搞任何活动之前,应先了解活动的主题,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心中打好底稿,活动中仔细观察和认真发掘,活动结束后就能很顺利的写出新闻宣传报道稿件.要善于把握新闻时效性.也就是说要有及时宣传报道意识,一定要及时报道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否则新闻时效性一过,新闻宣传稿件写出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例如宣传报道“两会”服务工作,等“两会”过了再写稿,写得再精彩也就不会被采用了.因此,把握新闻时效性是能否上报的又一关键.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平时多读书看报,从中找到自己写作的切入点,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尤其是刚刚开始踏入新闻宣传报道的通讯员同志,最好多读多看别人写的文章,不断总结摸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掌握新闻宣传报道稿件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新闻写作稿件质量的保证.采写高质量的新闻稿件是检验一名通讯员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上稿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每次下笔之前,我们首先要判断所要写的对象到底是不是新闻,有没有报道的价值,如果不弄清楚这点,就算你花费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效果不一定好,稿件投出去估计大海沉石的几率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超前思维,时时处处以“无事不新”的眼光,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稿件命中率.对于提高稿件质量问题,一方面要在新闻稿件的标题上下功夫.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对于一篇新闻宣传了说稿件来说,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稿件的命中率.我们通讯员向报纸投稿,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是标题,因而要仔细推敲,容不得半点马虎.当然,标题怎样才算好,每个人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三点是最基本的:一是要贴切、醒目、生动.二是要短一些,简洁一些.三是要有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切忌人云亦云.另一方面稿件内容丰富.一是要找准重点,抓住一个“早”字.即结合企业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迅速、及时地反映本单位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做出的成绩.二是要反映热点,紧扣一个“活”字.即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反映员工的呼声和愿望,敏锐地发现、捕捉在广大员工反映强烈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三是要对准焦点,力求一个“准”字.即在反映各类问题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既要报喜,也要报忧,对事实不夸大不缩小,力求准确实在.四是要抓住特点,突出一个“新”字.即要立足实际,及时挖掘企业经营管理中特而新的东西,写那些不同于其他单位的自身特点、优势和具有开创性的经验、成绩.

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三):

据报道,2006年“两会”代表和委员使用的16000支环保铅笔全部是用废报纸经过特殊处理后做成;记者招待会的请柬使用的是再生纸。这说明:
[     ]
A.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只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责任
B.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观念已经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C.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应该从代表和委员做起
D.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

D

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四):

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总是向大会提交许多的议案。代表们之所以向大会提交议案且十分注重议案的质量。是因为
1.人民代表的履职的意识不断增强
2.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肩负着人民的重担
3.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只有在两会期间才能得到解决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为民办实事的国家机构
A..124
B 234
C 12
D 23
C (4为什么错?)
难道是加了全国两个字就错了?

解析:4当然是错误的.人大是权利机关,行驶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是决策机构.而“为民办实事的国家机构”是执行机构.人大做出的决定不由人大直接执行,而是交给一府两院(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执行,一府两院才是执行机构.所以4表述错误.

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五):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因“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在受到陕西省政府办公厅通报批评之后,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陕西省镇坪县发现野生华南虎。此后,会上公布的当地农民周正龙拍摄的两张照片的真伪,引发公众热议。
  致歉信说:“举行此次新闻发布会,我们既未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也未对华南虎照片拍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在缺乏实体证据的情况下,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反映出我厅存在着工作作风漂涪工作纪律涣散等问题。”
  此前,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批评通报,指出陕西省林业厅的做法很不严肃、极其轻率,违反了《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
   在西安街头,有市民认为,“当今的政府是一个走向务实、心系民众的政府”。还表示愿意接受陕西省林业厅的道歉,并对陕西省林业工作表示“愿意继续支持”。但是也有人表示“不接受这种笼统的道歉”,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虎照的真假,其次要点名谁在为虎作伥”。
  对于华南虎照片重新鉴定的情况,致歉信说:“关于华南虎照片的委托鉴定问题,按照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的要求,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将继续予以推进,一有结果我们接受国家专业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并如实向社会公布。”
⑴请你以陕西省林业厅负责人身份就“华南虎”事件拟定一则道歉信
答:                                                                                   
⑵请为本则新闻拟定一则新闻标题
答:                                                                                
⑶就整个 事件,你作为一个旁观者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答:                                                                              

⑴   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
社会各界人士、各位朋友: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陕西省镇坪县发现野生华南虎。此后,会上公布的当地农民周正龙拍摄的两张照片的真伪,引发公众热议。
举行此次新闻发布会,我们既未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也未对华南虎照片拍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在缺乏实体证据的情况下,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反映出我厅存在着工作作风漂涪工作纪律涣散等问题。
我们这种做法很不严肃、极其轻率,违反了《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
关于华南虎照片的委托鉴定问题,按照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的要求,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将继续予以推进,一有结果我们接受国家专业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并如实向社会公布。
陕西省林业厅
二00八年二月四日
⑵新闻标题:陕西林业厅就华南虎事件致歉
⑶评论:政府走向务实

“道歉信”实际就是“声明”与“申明”的变体。本题解答应明确是“谁”因“何”向“谁”而“致歉意”,各种主体元素都应齐备,并且摆明自己的观点以及采取措施,评论要到位,特别是要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有自己看法即可。
【标签】
【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

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六):

为什么合作需要公平?【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

俞可平CFP
本报独家专访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
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本报记者 王世玲 北京报道
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重要文章.首度定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是实现公平正义和发展生产力.在“两会”的答记者问中,温总理再次重申了文章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并且明确指出,推进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的两大改革任务.
温总理的文章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学者也纷纷从各种角度对温总理的文章进行了解读.本报为此特地采访了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
在影响广泛的《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发表后,俞可平在日前接受本报独家专访,首次对公平正义内涵、政府和市场边界、民主和政治体制改革图景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公平正义既是长远价值又是紧迫任务
公正与平等有意义相近的一面,但两者有区别.平等主要是就结果而言,而公正更关注过程和规则.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要求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因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而导致两极分化.然而,社会公平的内容绝不只是合理的财富分配,还包括公民的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司法等其他内容.
温总理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维护公平正义,讲的就是既要效率,又要公正.
《21世纪》:温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重要文章中,首次把实现公平正义和发展生产力,并列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中央领导把实现公平正义提到这样高的战略层面,您认为其时代背景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大历史任务之间是什么关系?
俞可平: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普遍价值,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历史上,社会主义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就是因为它承诺要创造切实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使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更加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因此,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平正义.
从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特别强调公平正义.几次中央全会的决议都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胡锦涛同志在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要素时,就把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次温家宝同志更是明确地把维护公平正义视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之一.这表明,公平正义既是我们所追求的长远价值,更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努力实现的紧迫任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资源,发展生产力,我们引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然而,按照市场经济的自发逻辑,社会成员的利益迟早会发生分化,公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会拉大,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会不平衡.政府就会面临双重难题:一方面,如果不采取措施,让这种利益分化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就可能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后果,会背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另一方面,又不能简单地采取强制手段将大家的收入和财富拉平,回到过去那种吃“大锅饭”的绝对平均主义状态.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不能强求利益的绝对均等;另一方面,又必须把社会利益的分化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物质财富极大地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大家都切实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甜蜜果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利益开始急剧分化.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努力推进公平正义,使利益分配更多地向困难群体和贫困地区倾斜,就会背离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
《21世纪》:您认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是什么?实现公平的路径是什么?
俞可平:简单地说,公平正义就是通常说的公正,是一种道义性价值.公正与平等有意义相近的方面,但两者有区别.平等主要是就结果而言的,而公正更关注过程和规则.即使利益分配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但如果这种差异是基于公正的制度和程序而造成的结果,那么这种差异也符合人们的道义.例如,袁隆平院士和已故的王选院士,对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们可能因此而获得了巨额奖励和收益,即使他们的财富比普通百姓多出许多倍,但没有人会认为不公平,不正义.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要求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因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而导致两极分化.然而,社会公平的内容绝不只是合理的财富分配,还包括公民的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司法等其他内容.要全面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除了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维持基本的经济公平外,还必须从法律、制度、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证全体社会成员能够比较平等地享有教育、医疗、福利、就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接受法律保护等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
《21世纪》:公正与效率是什么关系,强调公正与强调效率相互矛盾吗?
俞可平:从理论上说,公平与效率都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温总理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维护公平正义,讲的就是既要效率,又要公正.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避免社会差距悬殊,又防止平均主义倾向.例如在经济公平方面,既要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同时也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使全体人民都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政府行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
实现公平正义是全社会的责任,包括企业、民间组织和政府机关,但主要责任在政府.如果说市场行为是实现效率的主要手段,那么政府行为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
政府是社会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政府应当提供三个方面的公共品:一是公共政策、二是公共服务、三是公共设施.
《21世纪》:实现公平正义的成败关键是否在于政府?政府应当提供哪些公共品?目前的社会现实当中,有碍公平正义实现的不规范的政府行为包括哪些方面?
俞可平:实现公平正义是全社会的责任,包括企业、民间组织和政府机关,但主要责任在政府.如果说市场行为是实现效率的主要手段,那么政府行为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保障.从政府自身建设来看,其理想目标就是善政,公正始终是善政的一个基本要素.
政府是社会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应当提供三个方面的公共品:一是公共政策、二是公共服务、三是公共设施.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而评价“服务政府”的主要标准就是政府提供上述公共品的数量和质量.政府要积极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品,特别是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基础交通、公共安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
政府是市场产品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的管理者,其自身也同样有质量问题.正像消费者对商品有质量要求一样,公民对政府提供的管理和服务也同样应当有质量要求,甚至是更高的要求,政府应当成为优质服务的模范.
我认为,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政府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品数量相对较少,不少公共品的质量不高;“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干部的特权腐败现象还居高不下;政策打架、政令不一、政出多门的现象时有发生;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有待提高,决策失误过多;决策多变,缺乏必要的连贯性.所有这些都严重损害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也严重影响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
《21世纪》:有人说,公平问题通常产生于市场失灵,而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分配不公和市场失灵不是单纯因为强调效率,更多是由于政府权力进入市场所造成的.您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俞可平:我与一些人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市场经济的自然逻辑本身就会产生出社会的公平问题,这是市场的局限性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公平正义,政府需要对利益分配进行强制性干预.例如,维护社会公正所需要的“福利国家”政策,没有政府的强制性干预怎么可能实现?不少伟大的进步思想家反对市场经济,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无知,事实上他们确实看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局限性.我们的问题是,在一些情况下,政府管了不该管的事,包括对市场的不适当干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政府没有很好地管应该管的事,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等.
《21世纪》: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和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管理一切”的传统有关.在公共服务领域呼吁“政府归位”的背景下,有人担心,政府会重现包办代替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功能.我国现在既要继续发展生产力,又要同时实现公平正义,两大任务之间应当如何协调和平衡?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俞可平:实现公平正义,需要“政府归位”,但政府“归位”,只是说政府要担负起主要责任,特别是要努力建设服务政府,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社会公共品,但绝不是回到政府包揽一切的“全能主义”状态.现在,企业和民间组织正对社会生活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有些作用是政府不可取代的.因此,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政府也应当更多地发挥市场体系和公民社会的作用.
公正与效率从根本上说不应当是矛盾的,因为它们的作用各有侧重,效率的重点作用领域是利益的生产,而公正的重点作用领域是利益的分配.但是,它们的关系正像自由与平等一样,有时确实会发生冲突,这就要看实际情势,需要政治家的审时度势和高瞻远瞩.例如,改革开放初期,效率问题显然比公平问题更加突出,当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完全正确的.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极大变化,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民主一直是我们追求的价值
在民主问题上有些人还有不少极端的、片面的和模糊的认识.读了温总理的文章后,我想说的还是这句话:民主肯定是个好东西!
《21世纪》:温总理在前述文章以及“两会”上都表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推进两大改革:一是推进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国家领导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这样高的战略层面,您认为传递了什么信息,其时代背景又是什么?
俞可平: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尤其如此.我一直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事业,首先是由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的.如果不结束文化大革命、不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不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就谈不上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
当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反过来又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从来都是我们的两大任务,一直在不断推进.温家宝总理只是再次重申了我们的改革目标和任务,当然,这样明确地强调发展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21世纪》:有人担心,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比较多,这时候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搞不好会“乱”,对此您怎么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俞可平:这里确实有个“两难困境”:一方面,我们必须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要求政治体制进行相应的重大改革,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可能会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
如何走出这个“两难困境”,大家想了许多办法.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两条,一是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特别是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让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策的制定,政府与公民之间就会确立真正的互信和合作.二是确立“动态稳定”观,将社会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变动中的平衡,而不是绝对的静止不变;变“以堵为主”的管理方式为“以疏为主”.和谐社会当然需要家庭和睦、邻里友爱、同事互助,但更需要社会团结、官民合作、上下同心.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要达到这样一种社会和谐的局面,没有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是决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把“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要素之首,温家宝总理如此强调公平正义和发展民主,都是意味深长的.
《21世纪》:实现公平正义,要求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能够公平地参与国家政策和规则的制定.您认为在发展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方面,当前可以从哪些地方着手?
俞可平: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要真正实现公平正义,必须推行民主法治.如前面所说,胡锦涛同志在论述和谐社会时,将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放在首位;温家宝同志在文章中和两会的答记者问中,同时提到公平正义与民主法治.我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公平正义是对全社会而言的,而且主要靠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不推行民主法治,就难以有公平正义.例如,事关民生的一些公共政策,就应当通过听证会、咨询会、协商座谈等形式,充分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又如,对一些社会公共事务,政府应当与公民进行合作管理,或者让公民进行自我管理.
《21世纪》:温总理在文章中则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与民主政治不是相背离的,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对这一论述,您怎么看?
俞可平:我一直讲,利用那些引人入胜的价值和理论来推行霸权主义,是一些西方政客惯用的伎俩,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惧溺自沉,在这方面我们教训深刻.例如,西方一些政客把人权当作其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我们曾经因此而讳言人权,把它当作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
民主问题尤其是这样.一些西方政客搞所谓“民主输出”、“民主推广”,在民主的幌子推行其霸权主义,搞“和平演变”,强迫其他国家的人民接受其政治价值.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一种国际政治的专制,我们当然要坚决抵制.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讳言民主.正如温总理所言,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更是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就其本义来讲,社会主义不但与民主不可分离,而且应当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民主.社会主义是汪洋大海,能够而且应当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当然包括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即民主与法治的合理成果.
《21世纪》:温总理在文章中说,我们要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样做,就能使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同.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俞可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而且政治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国外一些人对我国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而且这种误解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上.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与其他国家的民主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们需要想方设法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解与认同.但是我认为,我们发展民主的主要目的决不是为了对外宣传,而是因为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21世纪》:温总理还指出: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自由、民主、人权、法治是否是普世价值的问题.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俞可平:马克思主义反对抽象地谈论民主,因为民主有其现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但是反对抽象的民主观,不等于不承认民主有其普遍性的一面.其实,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民主也不例外.马克思揭示了民主的阶级性,但他本人也极其明确地说过,“只有民主制才是普遍与特殊的真正统一”.
在我看来,在民主问题上有些人还有不少极端的、片面的和模糊的认识.例如,有些人一提到民主就断定只有西方的模式,倡导民主就是倡导西方的政治价值;而另一些人则相反,一说中国特色的民主,就以为与其他模式的民主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有些人将民主与法治对立起来,认为倡导民主就是否定法治;有些人把民主简单地等同于选举,另一些人则以为协商是民主的第一要义.
我在早些年的文章中曾经专门论述过民主的要素.民主的概念在公元前1500年就出现于古希腊,数千年来,从定义上说,其最基本的意义并未发生多少变化,即“人民的统治”或“主权在民”、“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是民主概念普遍性的一面.但民主的具体意义、要素和实现方式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条件下,民主政治首先意味着一系列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和机制,离不开选举、法治、公民的参与、权力的制约.但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民主道路和民主模式,这就是民主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21世纪》:说到对民主的理解,您去年的文章《民主是个好东西》广为流传,网上的绝大多数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一些不同的评论.例如,有人说您没有注意到民主的局限性,忽视了法治和现实条件等.您怎么看这些反应?
俞可平:我是一名政治学研究者,从获得政治学博士至今已近20年.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当然也不觉得比常人愚笨多少.因专业使然,关于民主,我读过不少书,做过深入思考,也写过不少文章.你提到的那篇文章,只是我关于民主思考的部分反映.我也注意到文章引起的反响,对拙文的少数质疑,我在从前的文章多有论及.如我认为法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素,中国的民主必然有自己的特色,民主不是单纯的选举等等.至于说我的文章“没有注意到民主的局限性”,更毋须我多说.只要看了文章就知道,通篇都在比较民主的优点与不足,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讲民主局限性的.
读了温总理的文章后,我想说的还是这句话:民主肯定是个好东西!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已是举国上下的共识.如果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那岂不是说,我们追求的不是好东西吗?我坚定地相信,中国人民将不可动摇地迈向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明天,中国特色的民主应当而且必将对人类的民主事业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七):

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七届二中全会这几个会议的大致内容?
知道多少说多少!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领导上的严重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工作.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西子长县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由日本侵华引起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是指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全会提出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要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强调革命胜利后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全会为建设新中国,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重要准备.

2018陕西两会特别报道(八):

谈谈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的变化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最好写陕西地区的
最少200字

(一)在社会成员个体生活层次上,发生了行为目标与行为方式的全面转化.
在改革前,基于高度的计划体制、严格的政治控制以及“极左”的意识形态,社会成员个人几乎是没有什么自由的,不仅各种行为要受到严格控制,言论甚至思想也受到严格禁锢,个人价值、权力以及个人利益目标受到全面否定,每个人都要无条件地服从于国家目标以及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改革后,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彻底转变.随着政治和社会控制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非国家控制的经济和社会资源的迅速成长所提供的基础和空间,社会成员在职业选择、空间流动以及个人生活、言论等诸多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自由;随着整个社会发展目标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对各种“左”的意识形态的否定,社会成员个体价值意识迅速觉醒和强化,不仅可以公开、积极地追求个人财富和物质享受,人们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意识也发生了彻底转化,公民意识、个人权力意识全面强化,改革前那种个人对国家和组织的全面依赖和无条件服从状况已不复存在.
个体价值意识的强化和行为的全面自由,再加上经济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变革以及全面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进一步结果是人们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迅速多元化.传统的、现代的甚至异端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同时并存,新的还源源不断出现.总之,在微观社会生活领域已经呈现出和改革前截然不同的形态.
(二)不同利益群体迅速分化.
改革前,基于高度的计划体制和高度统一的社会管理体制,国家几乎是单一的利益主体,不仅个人价值及利益主体地位被否认,也几乎不存在特定而明确的组织和群体利益,或至少都要充分依附国家利益.随着改革以来经济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彻底转变,这种状况也发生了彻底转变.
首先是利益主体多元化、清晰化.除了个人利益意识的迅速强化,各种传统社会组织与群体都迅速形成了独立利益意识,利益主体地位迅速强化,彼此间的关系也由过去国家作为惟一利益主体条件下的内部组织关系转化为明确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状况已经充分地表现在各个层面,比如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乃至特定单位的不同部门之间.与此同时,改革以来还出现了新兴的利益群体,比如随所有制结构调整所出现的个体私营阶层等等.它们从一开始就具有独立的利益主体意识,利益要求也更加明确.
伴随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另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利益获得程度的全面分化,特别是经济利益获得程度的分化.毫无疑问,改革以来的经济迅速增长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获益了,但不同个人、不同群体间的获益程度存在明显不同,并因此形成了迅速而明显的社会分层,不同阶层也进一步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要求、利益表达方式以及与计划体制下完全不同的群体间关系模式.
(三)社会组织形态与社会管理方式的全面转型.
在改革前的计划体制下,单位制是中国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社会成员在城镇分属不同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在农村,则分属人民公社.各种形式的单位不仅具有经济职能,同时也具有对社会成员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职能,是国家实施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的基础,是国家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纽带和对话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讲,改革前的社会组织方式具有一种准军事化组织特点.改革以来,上述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全面转型.首先是社会组织的形态和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在改革后迅速解体,家庭再度成为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单元;在城镇,传统企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基本完成了向单一经济职能的转轨,其他职能则逐步向社会转移,与政府的关系也由过去在经济、组织等各方面的高度一体转向彼此独立的利益主体.与此同时,以非公有制部门为代表的新生社会组织迅速成长.这些组织从一开始就几乎不具有任何社会控制和管理职能,与国家的关系也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组织.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游离于正式社会组织之外,如大量进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镇中的个体、自雇佣人员等等.
改革开放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让国民经济充满活力;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过去的衣食不保到现在物质生活丰富;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群众在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的同时,注重自身的精神建设,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精神上得到了享受,满足了精神需求.
改革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后,传统的耕作方式已渐渐隐退,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872912/

推荐访问:2018年陕西省两会 2018陕西两会精神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