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

来源:事迹材料 时间:2018-10-14 18:00: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事迹材料】

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共9篇)

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一):

南北建筑有什么差异?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
1.1 北方建筑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1.1.2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建筑材料方面,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装修简单.黄土高原之上还常建有窑洞建筑,总体风格是质朴、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还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1.2 南方建筑
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多样,民居建筑的总体风格是清新、通透.
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岭南地区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2.1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由两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由于一直以来,本地区地少人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建筑组群比较密集,庭院狭窄.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长江中下游平原传统建筑的总体风格是秀丽、灵巧.

1.2.2 岭南地区
岭南,是指南方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这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比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民居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房屋装修、雕刻、彩绘同样富丽、繁复,手法精细.岭南地区建筑的总体风格是轻盈、细腻.
2 南北建筑的历史演变
2.1 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
早在一百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安徽、重庆、陕西、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洞穴.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华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上者为巢,下者营窟”(《孟子·滕文公下》)的记载.
从西周到魏晋南北朝,中国民居建筑形式得到了较为完备的发展.西周时已经出现高大宫室和四合院布局,并开始使用砖瓦.春秋战国时期,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拱上均有装饰,墙壁上则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
隋唐时期则是中国建筑艺术得到飞速发展时期,木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台基、砖石结构、屋顶样式等建筑要素也趋于成熟.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进入最后的大发展时期,南北已有的建筑形式基本发展成熟,在类型和特点等方面基本形成定制.与此同时,随着各地乃至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新式的民居也不断涌现.
总的来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架结构为主要方式,合理运用建筑比例、尺度、节奏、均衡、层次等艺术手段,其总体风格是古朴、典雅和静谧,表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和美学倾向.

2.2 古代南北代表性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本文选取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南北建筑的代表,来分析其特点.
2.2.1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堡村,占地面积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乔家大院不但是山西民居的典型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建筑的典型形式.
这是一座结构精巧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整个院落位于一个方形的围墙之内,四周是全封闭的,墙面内由砖砌筑,高10多米,上层是女儿墙形式的垛口.由外面还能看到一个个的更楼、眺阁,就像是城墙上的敌楼一样,很有气势.整体看来,在坚实的墙体掩护下,乔家大院就如一座稳固的城堡.乔家大院平面布局呈双喜字,共有六个大院、一十个小院,相互穿插、交错,共313间房屋.如此复杂的布局,组成了一格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虽然现在看来,乔家大院内的建筑是一个整体,其实六个院落建筑有先有后,并非营造于同一时期.乔家大院中最大的院落是一号院和二号院.它们的布局形式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具体地说,也就是里院的正房、东西厢房都为五开间,外院的东西厢房都是三开间,里外院之间有穿心厅相连.而除了厢房外,倒座房、过厅、正房都是二层楼房.在整体的构成上,乔家大院的房顶非常有韵律.房顶由高到低,起伏变化,抑扬顿挫,在反复、连接、交错、间歇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2.2.2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
由于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青树木较多,因此,园林景致细腻、精美、曲折、幽深,与北方格局宏大的宫殿建筑风格完全不同.

3 造成南北建筑差异的原因分析
建筑的形制与发展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我国的地域辽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北传统建筑的形式姿态万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3.1 气候因素
中国北方地区多处于中温带,气候比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内部构成也多为离散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用地就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寒冷的气候还要求建筑拥有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使得建筑实体十分笨重,而不便于凹进凸出,建筑空间受到实体的严格枷锁,不得不呈现规整的形体.
相反,南方气候炎热,民居建筑的墙体和屋顶都可以做得单薄、轻巧,建筑空间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可以自由地伸缩、凹凸,方便地展延、通透.
3.2 地形、地貌因素
中国北方平原与高原分布广泛,人口密度比较稀疏,因此,聚落与建筑选址经常设在平坦的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地形的平整,为北方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和基础.因此,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十分统一.
3.3 人文因素
南北建筑风格样式的差异还缘于南北居民的文化习俗、喜好和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南方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显得繁杂自由,北方表现在规整、简单、一致,由于人文传统的不同,还导致二者在建筑装饰上出现许多差异,南方的装饰比较写实,而北方大多数传统民居的装饰比较抽象.这就是所谓的“南繁北简”和“南奢北朴”的装饰特征.


4现代南北建筑的面貌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地域空间的拓展和生产方式的革命,人们也从世代依存的封闭环境中解放出来,传统的时空意义的地区概念不断被打破.现代南北建筑的差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由于气候、地形、地貌因素以及习俗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现代的南北建筑无论从布局、建筑风格,还是从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上来说,也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4.1 建筑空间和门窗设计
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在冬季取暖期间,要尽量使建筑物大厅空间内暖气热力能均匀到达大厅的各个角落, 如果热力不够, 不仅耗费了能源, 而且使居住者受冻.因此,北方民居建筑的大厅空间设计一般比较小一些,方正一些,建筑的半室外空间也比较少.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就可以做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空间体验的大厅和半室外空间.
北方的建筑物通常设双层窗户,冬季来临,就要封窗;进入春季,就要开窗.因此,在门窗设计上只要求符合一般自然采光要求, 注重实用, 大型带状窗比较少见.南方建筑物设单层窗户, 除了讲究实用外, 还要注重美观大方,多为大面积的带状窗.
4.2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受传统人文因素的影响,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比较强调厚重、朴实,用材上,则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4.3 阁楼与地下室
因为气候相对干燥,土质坚硬,日照时间比南方短,所以,北方现代建筑多建有地下室和阁楼,可以利用更多的空间,并且具备冬暖夏凉的优点.而南方气候炎热潮湿,日照强烈,因此,阁楼的作用主要是为阁楼下面那层的空间提供隔热,很少实际使用.同时,由于防潮的成本非常高,南方现代建筑的地下室也比较少见.

5 中国建筑的发展趋势
通过前文对中国南北建筑的分析,我们对其存在、发展和延续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对待传统的建筑设计元素,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既不能全部肯定,直接拿来使用,这样只会建造一些仿古建筑,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一味返古,就不会有创新.同时,也不能全盘否定,因为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设计现代建筑的根源.
因此,中国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结合自然与人文环境、尊重历史与民族传统,实现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尤其是应该借鉴传统建筑文化的空间布局、造型语汇、色彩以及细部装饰等因素,追求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通过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材料、技术和构造方法,来构建既符合现代人审美特点,又有中国文化气息的优秀建筑.

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二):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贡献和影响

包豪斯的发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现代设计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工业造型等各个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或多或少有其设计理念的意识存在,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等.
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皮乌斯(Walter Adolf Georg Gropius,1883—1969)建立.
“包豪斯”一词是从中世纪的“土木行会”转化而来的,其意思是建立像中世纪匠师们那样通力合作的关系,力图打破纯艺术和工艺技术之间的界限,团结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一起创造出精神和物质合一的、完美的美术作品,其实质是推进现代新技术下造型艺术的创造.包豪斯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建筑工业设计学校,它的诞生是现代建筑工业设计的一个里程碑.①根据其校长的任期,包豪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格罗皮乌斯任校长的1919—1928年,迈耶任校长的1928—1930年和米斯•凡德罗任校长的1930—1933年.校长的作用对包豪斯具有重要的意义.②根据校址的三次迁移,包豪斯经历了魏玛时期(1919—1924年),迪拜时期(1925—1930年)和柏林时期(1931—1933年).
在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制度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包豪斯学院发生过许多重大变化.即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与其浪漫的乌托邦精神,迈耶的共产主义政治目标,米斯的实用主义方向与严谨的工作方法.所有这些虽都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同时也成就了包豪斯精神内容的丰富性、文化特征的复杂程度,这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919年4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包豪斯正式在魏玛成立,格罗皮乌斯亲自拟订并发表了《包豪斯宣言》,在宣言中他提出:“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起很大障碍的职业阶段观念……”③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罗皮乌斯的核心思想:一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二是将手工艺人的地位提高到艺术家的层次.这就是格罗皮乌斯所说的“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的含义.
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1888—1967)是一位瑞士画家,是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系统地创造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人,是包豪斯预科基础课程的第一位主持人.在基础课程中,他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对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与体验,包括平面与立体形式的探讨与理解.二是通过对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形式构成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两个方面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发展的敏感性.同时,伊顿也是最早开设现代色彩系统教学的教育家之一,但是伊顿醉心于早期基督教哲学和中国哲学,具有敏感力和浓厚的宗教意识.所以,其教学方式与内容往往是将科学视觉形式与神秘主义精神混作一体,有些干扰了正常教学,从而遭到了很多批评和抨击.最终他于1923年离开包豪斯,去苏黎士从事艺术创作,并继续研究中国哲学.
1922年10月份,拉兹罗•莫霍里•纳吉(Moholy Nagy,1895—1946)接替了伊顿位置.他年轻活跃,才华横溢,曾被格罗皮乌斯誉为“在建立包豪斯教育中最活跃的同事之一,包豪斯的许多建树都是他的功绩”.④纳吉使包豪斯预科摆脱了哲学倾向,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在艺术设计中,他使美学适应于结构逻辑,他为预科学生安排了三组课程,即工艺类、艺术类、科学类,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属性,掌握形式表面、结构、容积、空间和运动等概念的内容,学会使用手动工具和生产设备,熟悉造型表现的原理,让学生的形象知觉和理性思维结合起来.纳吉是一位把包豪斯的艺术概念运用到工业和建筑上去的主要理论家,是继格罗皮乌斯之后,成为包豪斯思想传播和发展最有影响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 [next] 包豪斯预科的第三位主持人阿尔伯斯(Joset Albas,1888—1961),同样具有理性思维的教学倾向,但比纳吉更具有实践性.他十分强调学生认识材料及工艺特性,使学生在制作工业产品上完全贴近实际任务.阿尔伯斯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作品.他认为,双向交流比教师单向讲授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结构思维.
表现主义画家克利(Paul Klee,1897—1940)与抽象绘画开拓者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1897—1944)也是包豪斯最有影响力的成员,他们对完善学院的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克利的理论知识丰富,是现代艺术中敏感性极强的人.他所关注的不是抽象与具象的分野,而是如何把所有元素从统一规范中解放出来,分解、组合、重建,构成多声部的整体,通过动态平衡,造就永恒的和谐,使之接近创造的核心.⑤克利的“自然现象的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这几门课程,从造型的作用说起,论述自然与物理、数学的关系,以及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他尽量把理论简单化、明确化,注重形式的分析,并善于将元素进行组合研究,强调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康定斯基是一位伟大的表现主义大师,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理论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其关于点、线、面的论述在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平面构成的先声.
包豪斯强调造型艺术的结合,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思想;强调新的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强调使用新的物质材料、新技术和实用功能决定的现代抽象形式;强调艺术设计才能与工艺制作劳动相结合;强调艺术家之间的协作和打破艺术家与匠师之间的壁垒.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为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出发点,培养的杰出设计师把现代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其精神、观念与方法在相当长的时间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包豪斯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作,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设计的特征,大力开展国际、国内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文化性格的新型人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集艺术、工艺、设计于一身的新型人才.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拓展和完善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和准则,使现代设计思想更趋于系统化、规范化.包豪斯所提倡的功能化的设计原则,使现代设计对产品功能的物质载体重新加以探索,有效地利用载体,使载体多功能化,对材料、造型、使用环境等诸要素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包豪斯的发展是坎坷的、短暂的,但其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却是巨大的,我们在吸收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同时,应该结合现实中具体的问题,将科学探索精神及现代审美意识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
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现代设计如雨后春笋,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并渗入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跨越众多学科门类和体系.虽然仅开办14年的包豪斯已经过去了86年,但是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
①张彤.整体地域建筑理论框架概述[J].华中建筑,1993(3):22.
②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③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2.
④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翻译出版社,1999:525.
⑤汪炳璋.包豪斯的工业设计及其发展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36.

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三):

请问大学读建筑学需要绘画基础吗?土木工程对数学的要求是不是特别高?
另外,必须要会画画才能进设计院吗?他们说的土木工程出来当施工员,施工员莫非是建筑工人?

大学读建筑学需要绘画基础的,一般入学后会有美术考试,过不了的话再分配专业.
土木工程对数学的要求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是对物理要求有点高.数学只不过学得是同济版的高等数学,而物理药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当然这里面有的是选修,有的是必修,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力学,所以要做好准备.
必须会画画才能进设计院,因为需要设计图纸,只能本人完成.
土木工程的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遇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不需要做类似开升重机之类的工作,施工员主要是组织现场施工,负责技术方面的事情.

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四):

三峡水电站选址的自然因数【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

  三峡工程的由来
  1.1 长江是一条怎样的河流?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干流全长6363公里,年入海水量约9760亿立方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格拉丹冬雪山南麓,源头为沱沱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上海汇入东海.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8%,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1/3,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8%.
  长江流域水系庞大,干支流纵横交汇,河川径流丰沛,落差达5400米,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其理论蕴藏量为2.68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40%.可开发的水能为1.97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53.4%,年均可发电10270亿度,相当于年产原煤5.6亿吨.
  1.2 为什么要开发治理长江?
  长江的治理开发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社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河道行洪能力不足,洪水高出两岸地面数米至十几米,这一地区也是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地区.据历史记载,自汉初至清末2000年间(公元前185年——1911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本世纪以来,长江发生过1931年、1935年、1954年三次严重的洪水灾害,每次洪灾都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1998年长江遭遇了百年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国家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近三个月的抗洪抢险,全国各地调用130多亿元的抢险物资,高峰期有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才避免了长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1.3 谁最早提出兴建三峡工程设想?
  最早提出三峡工程设想的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一节中提出:“自宜昌而上入峡行,……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流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 1924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作《民生主义》演讲时又讲道:“像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至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像这样大的电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这是我国最早提出梯级开发三峡、改善川江航道、结合水力发电的设想.
  1.4 著名的“萨凡奇计划”是怎么回事?
  1944年5月,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邀请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世界著名高坝专家、当时担任印度巴克拉大坝工程顾问的萨凡奇博士来华,在中国工程师陪同下查勘了三峡,随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这就是同年10月由美国白宫披露、轰动世界的“萨凡奇计划”.该“计划”的坝址在南津关上游约2000米处,最大坝高22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00米高程,水电厂装机总容量1056万千瓦,单机容量11万千瓦,设船闸通航,万吨级船队可通达重庆,还可拦蓄洪水,估计投资9.35亿美元.应当说,“萨凡奇计划”是第一个比较具体的、可以充分利用三峡水能资源的计划.
  1945年5月,资源委员会组成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同年8月,在水力发电工程总处下成立了三峡勘测处,从美国租借了两台钻机和两名钻工,着手进行部分勘测和调查工作.1946年4月,萨凡奇博士再度来华复勘三峡坝区.同年 5月,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签订了由该局进行设计的技术合作协议,并先后派出54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去美国垦务局参加三峡工程设计、研究工作.1947年5月,国民党政府明令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
  1.5 新中国建国初期,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和三峡工程做了哪些工作?
  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解放.同年汛期,长江流域阴雨连绵.7月9日,沙市水位高达44.49米,是1931年大洪水以来的最高水位.7月12日,汉口水位上涨到27.12米,造成长江中下游堤防多处溃决成灾,形势极为严峻.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950年 2月就在武汉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着手开展长江的综合治理工作.
  1952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长江委的规划设计发布了《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保障湖北、湖南两省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长江治本工程未完成以前,加固荆江大坝并在南岸开辟分洪区乃是当前急迫需要的措施.”根据这一决定,30万军民奋战75天,以神奇的速度于1952年底建成荆江分洪工程,1954年大水时,对保证武汉市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出现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位高且持续时间长.为了保住荆江大堤,三次运用了荆江分洪工程,使沙市洪水位降低约1米,但长江和汉江干堤,仍然溃口 64处.虽经大力防守,武汉市仍被洪水围困100天,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通车,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损失惨重,死亡3.3万人.
  1954年大水启示人们,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长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央人民政府要求加快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研究,并决定在长江委的基础上成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从1955年开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苏联专家协助下,全面开展了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设计工作,历时3年,于1957年底基本完成.
  1.6 为什么说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工程?
  在长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中,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航运反调节梯级,修建三峡工程就必须修建葛洲坝工程.这是因为:从航运方面考虑,一则三峡水电站在枯水期担负电网调峰任务时,发电与不发电时的下泄流量变化较大,下游将产生不稳定流,一天24小时内的水位变幅也较大,对船舶航行和港口停泊条件不利,因此,必须利用葛洲坝水库进行反调节;再则三峡坝址三斗坪至南津关有38公里山区河道,如不加以渠化而让其仍处于天然状态,航道条件较差,难以通过万吨级船队,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也难以发挥.因此,必须利用葛洲坝水库渠化该段航道.从发电方面考虑,从三斗坪到葛洲坝之间,尚有27米水位落差可以用来发电,可发电150多亿千瓦时,效益十分可观.
  按照长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中的建设顺序,三峡工程下游的葛洲坝工程宜在三峡工程开工之后几年开始修建,以避免三峡工程在葛洲坝水库中修建大江土石围堰.
  1970年5月,为了缓解华中地区工业用电十分紧缺的局面,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向中央建议先修建葛洲坝工程.中央在研究了葛洲坝工程与三峡工程的关系,并听取了对先建葛洲坝工程的不同意见后,于1970年12月26日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并指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
  1981年开始发电1989年全部建成的葛洲坝工程不仅缓解了华中地区电力紧缺的局面,显著改善了三峡河段航道条件,还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在河流泥沙研究,深水围堰修筑,大流量、高水头截流技术,大型船闸及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大规模机械化施工,洄游珍稀鱼类人工繁殖与资源保护等方面,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还培养锻炼了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巨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管理队伍,为建设三峡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修建三峡工程作了实战准备.
  1.7 《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是怎样通过的?
  1992年3月16日,李鹏总理向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议案在论述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峡工程建设方案,以及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之后,说:“三峡工程规模空前,技术复杂,投资多,周期长,特别是移民难度很大.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谨慎从事,认真对待,使工程建设更加稳妥可靠,努力把这项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事情办好.”
  3月21日,邹家华副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说明》.说明共分七大部分:一、三峡工程的审查过程;二、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关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四、关于三峡工程的技术可行性;五、关于建设资金筹集的可行性;六、关于水库移民、生态与环境和人防问题;七、对三峡工程决策的建议.
  全体代表经过分组审议,于4月3日下午大会表决“三峡决议”,表决结果是: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25票.赞成票占全部票数的67.1%,超过半数,《关于兴建三峡工程决议》通过.这是一项历史性决议.从此,长达近40年的三峡工程规划、科研、论证工作结出丰硕成果,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三峡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展示我国人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因此,它的建设,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真是梦想七十年,勘探五十年,论证四十年,争论三十年,而今三峡梦成真. 详细的内容你可以登陆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网站.首页左侧有三峡工程知多少等更多详细信息.

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五):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题目求解
安徽省财政厅宣布,从2012年10月16~31日,在《安徽日报》、省财政厅门户网站设立民生工程项目问卷调查专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2013年民生工程项目.围绕安徽省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安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等内容,此次征集活动提出了33个民生工程备选项目.某校时政合作学习小组积极利用本班的网络设备参与投票选择,并畅谈活动体会,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一)项目审视与2012年相比,新增的项目有: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等;提高标准的项目有:农村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扩充整合的项目有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按现有政策继续实施的项目有:城市低收入家庭与公租房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等.33个项目预计财政投入将超过600亿元,与今年计划相比,投入增幅在11%左右.(1)上述材料反映了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哪些方面的作用?(8分)

这中题目是最简单不过的了,要不你就是不会答题,要不就是课本不熟悉.你看题目问的是“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哪些方面的作用”,就是财政的作用,书上有,你要做的就是把每个作用列出来,根据材料核对,看看说了那几点,如果...

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六):

中国桥梁有多久的历史

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桥梁与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历史,在远古,原始人在追逐猎物时,经过小河流,原始人就会用树干搭在两岸,好过河,这就是桥梁的由来,所以说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
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1988年在广东省广州市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洛溪大桥.大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渡口,跨珠江后航道,全长1916.04米,为4孔一联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径180米,桥面净宽15米,该桥建设既吸取了中国修建数十座T形刚构的经验,又研究了国外同类桥梁的成熟技术,最大跨径180米,在当时已居亚州同类桥型首位.
洛溪大桥为九十年代连续刚构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成就了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跨径纪录.1997年4月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虎门古炮台,连接广深、广珠两条高速公路,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辅航道桥是主桥的组成部分,桥型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型梁,其主航道桥以888米的跨度在当时居全国悬索桥之首,辅航道桥则更以270米的跨径一举夺得连续刚构桥当时的世界纪录.
“拱桥王国”的复兴
因为赵州桥等一批古代拱桥的惊人成就,中国一直被誉为“拱桥王国”.即使在工业革命之后,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也没有完全动摇中国传统石拱桥的根基.中国人基于对“拱”的理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创造了双曲拱桥这一令当时的中国人骄傲的桥型.
八十年代以后,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刚架拱桥以及桁式组合拱桥等多种桥型渐渐取代了石拱桥和双曲拱桥的地位,缆索吊装,转体施工、劲性骨架浇筑等多种工艺日臻完善.1987年,四川省采用转体施工法相继建成巫山龙门桥和涪陵乌江桥两座上承式箱形拱桥,跨径达到122米和200米.
1990年四川省在宜宾市建成的小南门桥,跨径达到240米,已是当时世界上中承式拱桥中跨径最大的一座.2001年11月7日,小南门大桥因吊杆锈蚀造成部分桥面跨塌,在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全桥进行了检测,大桥整体结构依然完好.小南门大桥所付出的代价是创新的代价,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一睹1400年前的赵州桥.
1995年贵州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 300米大关,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不凡.
1997年重庆万县长江大桥建成.大桥位于万州区(原万县市)黄牛孔处,是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跨越峡江天险的特大型拱桥.大桥一跨飞渡长江,全长 856.12米,主拱圈为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型混凝土结构,主跨420米,桥面宽24米,为双向四车道,是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拱桥.
九十年代,钢管混凝土拱桥因其实用性和优美外型的良好结合,成为各地桥型选择中的佼佼者.1991年,四川省苍溪县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旺苍大桥,跨径115米.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各地虽然兴建了不少钢管混凝土拱桥,但跨径始终在200米以下徘徊,直到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成了三岸邕江大桥,一举将此类桥梁的跨径提高到270米;1999年又建成了跨径220米的六景大桥.此后,在湖北、浙江和贵州等省,跨径在250米左右的钢管混凝土公路、铁路拱桥开始增多.
2000年广东省广州市内建成了一座中国也是世界最大跨径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丫髻沙大桥,全长1084米,主桥采用三跨连续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跨越珠江主辅航道、丫髻沙岛,主拱的施工采用由两岸地面拼装、垂直提升、水平转动、对接合龙的新工艺,创下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跨径第一,达360米;平转转体每侧重量达13680吨,是世界同类型第一座万吨转体桥梁;竖转加平转相结合的施工工艺世界领先;两拱对接偏差仅2毫米.此外,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成跨径在 220米以上的钢管混凝土拱桥10座,使任何国家都难望其项背.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钢拱桥建设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外在20 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建成了数座跨径500米以上的钢拱桥,中国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建成了两座跨径180米左右的钢拱桥,而且在此之后并无建树,这是中国拱桥的遗憾.今天,这个遗憾即将交给历史,上海卢浦大桥建成之后,不仅将以550米的跨径成为世界第一钢拱桥,而且将要把主要形式的拱桥跨径纪录一举握在中国人的手中,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拱桥王国”.
异军突起的斜拉桥
现代斜拉桥,五十年代于欧洲兴起,七十年代传入中国,由于优质钢材的运用和设计建造中的复杂计算,低合金钢冶炼、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介入了桥梁建设,使斜拉桥成为与以往任何桥型都截然不同的崭新桥型.1975年先后在四川省云阳县和上海市建成主跨为75.8米和54米的试验性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云阳汤溪河桥和上海新五桥.在这个基础上又建成几座跨径120米左右的实用桥,为后来斜拉桥在中国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第一座突破跨径200米的斜拉桥是1982年建成的上海泖港大桥,几乎同时,济南黄河大桥将中国斜拉桥的跨径提高到220米,此后斜拉桥成为中国大跨径桥梁的首选桥型.八十年代相继建成的跨径200米以上的斜拉桥还有天津市永和桥、重庆市石门大桥、安徽省蚌埠淮河大桥、湖南省长沙湘江北大桥、四川省犍为桥、安徽省凤台淮河桥和台湾省高屏溪桥等.其中高屏溪桥和石门大桥为独塔斜拉桥,两侧跨径分别为330米、180米和230米、200米,在当时已居同类型桥梁世界之首,设计和施工技术日臻成熟.
进入九十年代,斜拉桥的跨径突破了400米.1991年上海南浦大桥建成,跨径达到423米,两年以后,上海杨浦大桥实现了斜拉桥跨径600米的突破,达到602米.到2000年中国建成的跨径 600米以上的斜拉桥就有4座,除杨浦大桥外,还有福建省青州闽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跨径分别为605米、618米和628米.在世界最大跨径的10座斜拉桥中,就有6座在中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的斜拉桥逾百座,跨径在400米以上的有20座,现已开工的江苏省苏通长江大桥和香港昂船洲大桥将以千米以上的跨径改写斜拉桥的世界纪录.
斜拉桥已成为中国桥梁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
悬索桥的三次飞跃
现代悬索桥虽然源于古代吊桥,但现代悬索桥的规模、材料、技术含量已和古代吊桥不可同日而语,它集中了当代建筑学最尖端的理论、工艺、材料,以无与伦比的跨径雄霸桥林,即便是桥林新秀斜拉桥在跨径上也无力与其争锋. 1995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大跨径悬索桥广东省汕头海湾大桥建成,它以452米的跨径吹响了中国大跨径悬索桥建设的号角.仅仅一年,西陵长江大桥就将这一纪录提高到900米.1997年,又建成了跨径888米的虎门大桥.同年,香港青马大桥又实现了新的跨越,以1377米的跨径雄居中国桥梁跨径之首.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又以1385米的跨径傲视桥林.中国悬索桥4年实现3次飞跃,每次飞跃都是450米的惊人数字,这在世界桥梁史上也绝无仅有.
江阴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与靖江市之间,跨越长江下游的开阔江面,连接京沪高速公路,是一座钢箱梁悬索桥.桥长3071米,主跨1385米,桥塔高196米,通航净空50米,可通过5万吨级散装货船,主缆长2200米,直径 86厘米,重达16800吨,主缆由169股束组成,每股束又由127根5.35毫米的镀锌钢丝组成,钢丝总长达95000公里,桥面总宽37米,为双向六车道,工程历时5年,于199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正在建设中的江苏省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桥,将以1490米的跨径再创中国桥梁的跨径纪录.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

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七):

祖国建设方面的新人新事350字

在改革开放的六十年里,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类东西的所求也逐渐提高. 随着时间推移江淮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8年市场整低情况下奇瑞汽车逆市上扬,无论是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服务改善,还是在销量指标方面依然保持稳健发展.2008年奇瑞汽车以35.6万辆稳居全国乘用车排行第五名,也是连续十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第一. 奇瑞造车12年,给安徽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新气象. 太阳树万物能量之源,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和地球上的万物都将无法生存. 我们国家的太阳试验地点,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的科学岛—中国合肥物质科学院.科研人员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人类距离实现人造太阳的梦想,那一刻越来越近了. 新农村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原来凹凸不平的砂石路,变成了宽阔笔直的泊油路,臭水沟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池塘.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二楼小房,家用电器有了很大的改善,如:电视机,电冰箱…… 昨天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今天是,高速公路,铁路直通山里. 同学们,安徽的伟大成就离不开江淮儿女的改革创新精神.就让我写副对联吧. “大包干,责任制,江淮经济腾飞” “产汽车,造太阳,安徽工业兴旺”

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八):

泛徽地区和老徽州地区包括现在哪些地方?古称什么?原属哪里?
徽州历史悠久,其中古徽州是指今歙县(今安徽黄山市)、黟县(今安徽黄山市)、祁门(今安徽黄山市)、休宁(今安徽黄山市)和绩溪(今安徽宣城市)、婺源(今属江西省),我相信这个大家都很清楚.而我想询问老徽州是不是指建国后曾划入徽州地区地方?除了今旌德、太平、石台、宁国不知还有哪些地方?泛徽地区除了浙江淳安外又还有哪些地方?古称什么?原属哪里?另外在秦朝至建国前划入古徽州(古歙州、古新安)地盘中,但不属于原一府六县和现三区四县的地方还有哪些?分别是哪?

徽州目前存在三种含义.
第一是指的是1987年建立地级黄山市以後划歙县地新成立的县级市辖区徽州区,但此名称仅仅停留在行政层面,在民间多以徽州区政府驻地岩寺镇称之(即使在徽州区当地居民心中和口中亦是如此).
第二是作为明清时期徽州府辖境的含义,这个是标准意义上的徽州,不存在任何质疑和困惑,最严谨的含义.以明清而计,徽州府辖境为今地级黄山市(黟县北部柯村乡、美溪乡和宏潭乡除外、祁门县安淩镇除外、黄山区仅限南部汤口镇)、绩溪县全境、婺源县全境.
第三则联系了当今时代发展和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简言之,不仅仅包含最为严谨的徽州府含义(即第二种),还包括了1949年之後就划属徽州专区(地区)管辖的原安徽省太平县,太平县在1983年合并歙县黄山乡(今汤口镇)、石台县广阳乡(今广阳镇)及黄山风景区管理局(今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三者成立了以原太平县城甘塘镇为中心的县级黄山市,到了1987年成立地级黄山市时,县级黄山市降为黄山市黄山区.
至于所谓泛徽州地区,个人解读是含有徽州一些基本特色但是不属于徽州地区的一些地方.徽州基本特色有徽州方言(徽语)、较为明显的徽州风俗和建筑等等,加上和徽州的建制还存在一些关系.那么就目前而言,符合以上条件的就是浙江省淳安县(含原遂安县和淳安县),方言为徽语严州片;江西省浮梁县,方言为徽语祁婺片,这二者和徽州多少存在一些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淳安县(含原遂安县和淳安县)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建立徽州的前身新都郡的时候划歙县新置的,浮梁县则在唐朝和黟县一同新立了祁门县,他和徽州的渊源更多体现在和徽州西部的经济上的互动,“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这是形容当时双方在茶叶上的互动.至于很多人习惯性认为是徽州地区的旌德县,则缺乏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徽州方言,目前徽语在旌德县仅限西乡靠近绩溪县的那一部分,县城约百年前就沦陷为江淮官话区.
老徽州这个概念非常模糊,一方面作为一个地区概念,婺源县必然属于徽州地区,但是作为一个省辖行政区概念,则不包括婺源县,所以“老徽州地区”既可以指原一府六县的徽州或者上述的包含原太平县的第三种徽州概念,也可以具体凝固到建国后的行政区划,以1987年初为例,徽州地区包含屯溪市(今屯溪区)、黄山市(县级,今黄山区)、歙、黟、休宁、祁门、绩溪、旌德、石台.
徽州的历史变革,除了自唐大历年间自民国元年废府留县这期间较为稳定在一府六县之外,在唐之前的行政可以说纷繁复杂,大致地说,秦设立歙、黟二县的时候,当时的歙县包含今歙县、徽州区、黄山区汤口镇、屯溪区、休宁县、婺源县北部、绩溪县、淳安县,黟县则包括黟县、祁门县北部中部、石台县.在南朝时期,浙江寿昌(今并于建德)曾经来属,隋初,又曾经把休宁县划给婺州(今浙江金华)管辖过一段时间.所以秦至建国前划入徽州(古歙州、古新安)地盘中,但不属于原一府六县和现三区四县的地方中由新安郡划出的是淳安县(含原遂安县和淳安县)、安徽石台县,曾经来属的有浙江寿昌县(今并于建德市).

安徽建筑人员信息网(九):

世界遗产共有几种类别?请举例说明

文化景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9年6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8处.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因本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2、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3、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神奇大山.
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殿宇9000多间,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金扉朱楹,白玉雕栏,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2004年7月,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自古以来,历游名山者多以为黄山之美不亚于五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历代游客盛赞“天下名景集黄山”,谓泰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衡岳的烟云,匡庐的飞瀑,雁荡的怪石,峨嵋的清凉,黄山兼而有之.黄山胜景,以峰为体.这里峰林如海,辟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美不胜收.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面积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著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从黄龙沟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10余种珍贵动物徜徉其间,使黄龙景区的特殊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浑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武凌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面积264平方公里,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区组成.主要景观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内共有3103座奇峰,姿态万千,蔚为壮观.加之沟壑纵横,溪涧密布,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森林覆盖率85%,植被覆盖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种,乔木树种700余种,可供观赏园林花卉多达450种.陆生脊椎动物50科116种.区内地下溶洞串珠贯玉,已开发的黄龙洞初探长度达11公里.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以“童话世界”、“人间仙境”而著称的九寨沟位于东经103 ° 46 ′ ——104° 4′,北纬 32 ° 51 ′——-33° 19′,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尕尔纳山峰北麓,海拔在 2000 米 至 3000 米 之间,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 435 公里 .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武当山,雄峰峻岭,标奇孕秀,耸立于中国西部山区城市--十堰市境内,东经1100,北纬320附近.景区“绵亘八百里”.在古代,武当山以“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显赫地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峰宝地”;在当代,国务院称誉武当山古建筑群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宗教活动场所.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现占地41 公顷,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宗教事务;两翼刷白粉的是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场所.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布达拉宫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又加入了拉萨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萨的罗布林卡也被补充加入此项世界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庐山位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中游南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是座地垒式断块山.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千米.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17、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2000年11月苏州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5座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8、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19、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20、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天坛位于北京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享有极大的声誉.
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同时修建,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南有圆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宽28米,长360米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天坛的总体设计,从它的建筑布局到每一个细部处理,都强调了“天”.它那300多米长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们登临其上,环顾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广阔的天空和那象征天的祈年殿,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就油然而生.这条甬道又叫海漫大道,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到天坛去拜天等于上天 ,而由人间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遥远、漫长.
21、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属中亚热带地区.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闻名中外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使武夷山市自然条件具备诸多特异性.
23、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
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24、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西递: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 文化遗产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 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
明显陵: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圆陵墓面积1.83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清东陵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园.清东陵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
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在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桃园,绮丽而又神秘.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28、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2003.7 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的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面积达4.1万平方公里.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区内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异景观.
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长期以来,“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美学意义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遗产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传来消息,主体坐落于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我国的世界遗产名录增加到30个.该处入选理由是:建筑技艺精湛,堪称同时代工艺的典范;艺术成就突出,特别是墓葬中的壁画,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文明内涵富有特色,众多珍贵文物都反映了高句丽时期独具特色的文明.高句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存续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约705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吉林、辽宁等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31、澳门历史城区 2005 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是连结相邻的众多广场空间及二十多处历史建筑,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覆盖范围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二十多处历史建筑.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12 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33、中国安阳殷墟 2006.7.13 文化遗产
中国安阳商代遗址又名殷墟,占地约24平方公里,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殷墟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34、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遗产
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区)面积48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980平方公里.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921622/

推荐访问:安徽建筑工程信息网 安徽建筑信息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