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

来源:事迹材料 时间:2018-10-14 18:00: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事迹材料】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共10篇)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一):

材料一:2009年7月2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安徽调研。他先后来到了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合肥等地,深入企业车间、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村地头,亲切看望在高温酷暑下奋战的工人、农民,直接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共话应对危机之策,共商持续发展大计。
材料二:在皖北考察时吴邦国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在努力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同时,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当前困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振兴皖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材料一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6分)
(2)请从系统优化的角度说明安徽怎样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8分)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4分)在经济工作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原则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始终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现了这一点。(2分)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2分)为此要做到:第一,着眼于事物整体性,要从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出发通盘考虑安徽的发展。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理顺安徽三大产业和各区域的关系。第三,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安徽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每点2分)

本题以吴邦国在安徽调研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范围生活与哲学,考查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系统优化,题目类型体现类、措施类。第(1)问,根据“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很典型的体现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进行规范的原理方法论表述后,找准材料结合点即可。第(2)问,知识限定非常狭窄,限定在一个知识点上,所以本题较为简单,表述系统优化的原理方法论,分别结合材料作答即可,但要注意结合材料的准确性,防止里外两张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系统优化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二):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三):

地道战的故事发生在冀中抗日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大致位于(  )
A. 江西省中部
B. 安徽省中部
C. 山西省中部
D. 河北省中部【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

地道的分布范围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保定中部偏南,东到沧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庄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区.面积大概是以保定中东部为中心方圆直径为130公里.
故选:D.【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四):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职务,最低为( ). 单选题.
A、副处长 B、副处长
C、副主任科员 D、副科长
(PS:加以解释!谢谢)

B,副处长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下设单位的最低行政级别为处级,不设科,因此,最低领导职务是副处级,而没有科级领导职务.
但是,这个问题也并不完全,因为,副处级调研员也属于非明确职务的领导干部,与副处长同级,只是副处长是实职领导,副调研员是虚职领导.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五):

安徽的行政中心是(  )

A.合肥
B.郑州
C.太原
D.北京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市.
故选:A.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六):

(2014•桐城市)“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纵川”,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故选:D.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七):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十个风景名胜
十个

  其实十大旅游圣地最具代表
  一 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二 北京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三 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二年始建,至乾隆五十五年最后完工,历时八十七年,建楼、台、殿、阁、轩、斋、亭、榭、庙、塔、廊、桥一百二十余处,尤以康、乾御题七十二景昭著,与自然山水相辉映,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构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立体画卷.
  四 安徽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西北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向以“三奇”、“四绝”名冠于世,其劈地摩天的奇峰、玲珑剔透的怪石、变化无常的云海、千奇百怪的苍松,构成了无穷无尽的神奇美景.黄山一九九零年被列入“世界遗产(文化和自然)”名录.
  五 杭州西湖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
  六 桂林山水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旅游区,千百年来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最具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七 西安兵马俑
  在骊山北麓,茂密的林木掩映着一组规模宏大、外观别致的建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八 苏州园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
  九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十 台湾日月潭
  日月潭,中国十大名胜之一,位于台湾中央属南投县鱼池乡的水社村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八):

以河流名湖泊名山名作为简称的省区有哪些

  中国省份命名来源 省份简称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郑州,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遣址.   
  35、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 陕西省,是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所以称“秦”或 “陕”.
  36、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称长安),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都”.
  37、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8、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39、辽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
  40、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
  41、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
  4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43、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
  44、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 银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46、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左图为西藏布达拉宫.
  47、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48、同缅甸、老挝、越南相邻的中国西南 边疆省份是云南省,简称“滇”或“云”.
  49、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这里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50、“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
  51、贵州省出产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酒.
  52、因为物产丰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省,简称“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53、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人民政府所在地 武汉市,水陆交通便利,夏季气温高,有“火炉”之称.
  54、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经全省,所以简称“湘”,人民政 府所在地是长沙市.
  55、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所以简称“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 南昌市.
  56、安徽省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它简称“皖”,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57、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的山东省,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所以简称“鲁”.
  58、山东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济南市,是中国著名的“泉城”.
  59、江苏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简称“苏”,人民政府所在地 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60、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的中段,简称“浙”.
  61、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杭州市,风景优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62、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段,简称“闽”,因境内第一大河闽江而得名.
  63、福建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称“榕城”,因城中榕树多而得名.
  64、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境内有“海上花园”与“钢琴之岛” 之称的 鼓浪屿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65、福建省对面是中国的宝岛台湾,简称“台”, 台北和高雄是两个最大的城市.
  66、台湾岛上居民以汉族为最多,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从福建和广东迁过去的,通用普通话和闽南话,风俗习惯和闽南差不多.
  67、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宁市.区内的桂林、阳朔一带是世界闻名的景旅游区,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68、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右图为北京天安门.
  69、天津市是首都北京的门户,简称 “津”,是全国著名经济中心.
  70、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处,简称“沪”,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商业中心、贸易中心.
  71、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72、重庆市,简称“渝”,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它是长江上游
  73、有“东方夏威夷”美称的海南省,简称“琼”,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
  74、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毗邻港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大洋州、中近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简称“ 粤”.
  75、广东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广州市(又名“羊城”和“花城”)有2000多年历史,也是中国南方最大商贸中心.
  76、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这里的“绵绣中华”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实景微缩景区.
  77、中国五大经济特区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以及海南省.
  78、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79、根据最新人口资料,1999年中国总人口约为12亿(未包括港、澳、台).
  80、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81、在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82、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多,特别是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公里达500600人;西部少,每平方公里在50人以下.
  83、河南、山东、四川等省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人.
  84、西藏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少的省(区).  
  85、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和华人大约有3000万,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86、中国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 东南亚.
  87、中国政府把控制人口数量 增长,提高人口 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89、在中国各民族中, 汉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2%.
  90、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 壮族,约有1600万人.
  91、中国各民族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等地区.
  92、汉族与其他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93、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94、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约481万,喜爱赛马、射箭、摔跤.“蒙古包”是他们居住的房子.
  95、藏族主要分布在 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区,人口约459万.
  96、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有160多万.主要节日有“三月街”和“火把节”.
  97、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人口有100多万.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
  98、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文化艺 壮锦是其独创的手工艺品.
  99、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人口有740多万.这是一个爱歌舞的民族,芦笙是流行各苗族 地区著名的乐器.蜡染、剪纸等工艺美术品很有名.
  100、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人口约为900万.信仰伊斯兰教.汉语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
  101、同一省区里居住民族最多的是云南省.
  102、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维吾尔族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5,人口数量为700多万.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   
  103、满族主要分布东北地区,人口1000万.
  104、朝鲜族主要分布吉林延边地区,人口约有200万.荡秋千、压跳板、摔跤是他们最喜爱的娱乐活动.
  105、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106、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107、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 西藏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上,主脉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108、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中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109、中国有四高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体水库”之称.
  111、西藏有三大特产:藏羊、牦牛和酥油草,统称“藏北三宝”.
  112、内蒙古高原是中国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113、因覆盖着厚厚的黄土而得名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14、云贵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势比较平坦的山间小盆地,被当地人称之为“坝子”.
  115、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广泛,形成奇异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闻名的云南路南石林和贵州的龙宫、打鸡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在天山以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马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118、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在 天山以北.由于降水较多,农牧业发达,被誉为“塞北江南”.
  119、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盆地里盐矿丰富,据初步估计,足够全世界的人食用1万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农业发达,农产品丰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121、东北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122、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
  123、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124、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势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乡”之称.
  125、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稻米和淡水鱼主要产区,所以有“ 鱼米之乡”的美称.
  126、历史相传的五岳:东岳是 泰山(山东)、西岳是华山(陕西)、北岳是恒山(山西)、南岳是 衡山(湖南)、中岳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处中国东部,古称东岳,是一座历史名山,历代皇帝和许多名人,都攀登过泰山,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联合国将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128、泰山脚下的岱庙是历代皇帝举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与北京故宫、曲阜孔庙一起誉为中国三大宫殿建筑群.
  129、西岳华山雄奇险峻,自古有“华山天下雄”之称.
  130、北岳恒山最奇特景点是悬空寺.它建造在3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
  131、位于湖南省中部的南岳 衡山,是古代传说中的火神祝融埋葬的地方.
  132、衡山脚下的 南岳庙,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是五岳寺庙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133、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被称为“中岳”.自古代起,它就成为中国宗教、文化活动的重要地区. 嵩山的名胜古迹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少林寺.
  134、相传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林寺,创立名闻天下的少林拳.
  135、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136、位于浙江省的普陀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按佛教的传说,它是观音菩萨说道的地方.
  137、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境内,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138、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境内,相传是普贤传道的场所,所以山上的寺庙大多供奉普贤菩萨.山下和山顶气温相差15摄氏度,垂直变化明显,动、植物品种很多.   
  139、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140、千佛崖位于四川省境内,在200多米长、3040米高的峭壁上开凿石窟,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小佛像7000多尊.
  141、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万里长城的起点,号称“天下第一关”.
  142、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气候温和宜人,夏季平均气温23摄氏度,是中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143、甘肃省敦煌县的莫高窟、山西大同市的云岗石窟、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规模特大,艺术最精,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144、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中国三大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保存了长达1000多年的古代珍贵壁画和彩塑艺术品,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的宝库.
  145、冬季中国大多数地方温度较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   146、夏季中国大多数地方气温普遍较高.
  147、中国的吐鲁翻盆地中部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国地势最低的地方.
  148、夏季中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七月平均气温为33摄氏度以上,人称"火州".
  149、由于吐鲁番盆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瓜果生长.这里出产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全国有名.
  150、夏季中国长江沿岸的不少沿江城市气温较高.重庆、武汉、南京号称中国"三大火炉".
  151、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东北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
  152、中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则数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
  153、六月中旬,在江淮流域,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此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
  154、每年的七、八月份,在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刚过,随之便出现季节晴朗干旱的天气,这就是伏旱.
  155、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降水少,夏季炎热降水多.
  156、从地理上看,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界线.但人们常常将长江一线作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57、长江全长6300公里,它的长度,流量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158、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中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
  159、长江流经四川东部,江水横切巫山,形成长江三峡,正在施工建设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和发电站.
  160、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长度5500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61、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汉字--"几"字.
  162、人们常说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说明黄河含沙量很大.
  163、世界上开挖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它全长1800公里.
  164、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是中国面积最大、水容量最多的湖泊.
  165、中国五大淡水湖是: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与浙江之是的太湖、江苏的洪泽湖、安徽的巢湖.其中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翻阳湖.
  166、位于中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流河. 167、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最大的峡谷.
  168、中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但因中国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很少了.
  169、水、土 是立国之本.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
  170、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171、中国水源资源主要集中颁在西南地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
  172、中国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173、中国的草原主要颁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174、中国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主要颁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175、中国的林地主要集中颁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山区.
  176、中国的矿产资源颁相对集中,煤、铁、石油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而有色金属矿大多分布的南方.
  177、中国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及一些有色金属矿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178、中国海域辽阔,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中国第一大渔场.
  179、中国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单乔木就有2000多种.还有世界上的特有树种,如著名的"活化石"水杉和银杏.
  180、中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培育和推广的杂交水稻,为中国增产粮食超过1300多亿公斤,也为全世界粮食的增长作出很大的贡献.
  181、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82、地处长江入海口,水陆交通便利的沪(上海)、宁(宁波)、杭(杭州)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183、靠近港、澳用东南亚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城市是广州和深圳.
  184、中国三大航天中心是:四川的西昌、甘肃的酒泉、山西的太原.
  185、中国有四大名园,即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前两座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后两座是南方园林的代表.
  186、中国古代有四大工程,即长城、都江堰、灵渠和大运河.
  187、人参、鹿茸、貂皮,人称东北大宝.
  188、大熊猫人称"国宝",是著名的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北部和西南部的高山箭竹林地带.
  189、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是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可以江海联运.
  190、中国最大的港口是上海,其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位.
  191、已经回归祖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192、云南物产丰富,有许多闻名中外的物产,如专治听候打创伤的云南白药.
  19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世界称为"东方瓷园".江西省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
  194、江苏省的宜兴有"陶都"之称,其紫砂工艺品最为独特.
  195、杭州出产的丝绸不但花色繁多,而且质量精美.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之府".
  196、被誉为"天上云霞,地下鲜花"的杭州织锦,色彩美丽,工艺精巧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九):

我国有34个省区,其简称和行政中心见下表: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河北省 石家庄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山西省 太原 山东省 济南
安徽省 合肥 河南省 郑州
福建省 福州 湖北省 武汉
江西省 南昌 湖南省 长沙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广东省 广州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海南省 海口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上海市 沪或申 上海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重庆市 重庆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故答案为: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河北省 石家庄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山西省 太原 山东省 济南
安徽省 合肥 河南省 郑州
福建省 福州 湖北省 武汉
江西省 南昌 湖南省 长沙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广东省 广州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海南省 海口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上海市 沪或申 上海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重庆市 重庆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安徽的中央干部名单(十):

世界遗产共有几种类别?请举例说明

文化景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9年6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8处.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因本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2、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3、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神奇大山.
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殿宇9000多间,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金扉朱楹,白玉雕栏,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2004年7月,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自古以来,历游名山者多以为黄山之美不亚于五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历代游客盛赞“天下名景集黄山”,谓泰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衡岳的烟云,匡庐的飞瀑,雁荡的怪石,峨嵋的清凉,黄山兼而有之.黄山胜景,以峰为体.这里峰林如海,辟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美不胜收.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面积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著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从黄龙沟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10余种珍贵动物徜徉其间,使黄龙景区的特殊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浑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武凌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面积264平方公里,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区组成.主要景观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内共有3103座奇峰,姿态万千,蔚为壮观.加之沟壑纵横,溪涧密布,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森林覆盖率85%,植被覆盖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种,乔木树种700余种,可供观赏园林花卉多达450种.陆生脊椎动物50科116种.区内地下溶洞串珠贯玉,已开发的黄龙洞初探长度达11公里.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以“童话世界”、“人间仙境”而著称的九寨沟位于东经103 ° 46 ′ ——104° 4′,北纬 32 ° 51 ′——-33° 19′,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尕尔纳山峰北麓,海拔在 2000 米 至 3000 米 之间,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 435 公里 .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武当山,雄峰峻岭,标奇孕秀,耸立于中国西部山区城市--十堰市境内,东经1100,北纬320附近.景区“绵亘八百里”.在古代,武当山以“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显赫地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峰宝地”;在当代,国务院称誉武当山古建筑群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宗教活动场所.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现占地41 公顷,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宗教事务;两翼刷白粉的是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场所.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布达拉宫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又加入了拉萨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萨的罗布林卡也被补充加入此项世界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庐山位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中游南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是座地垒式断块山.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千米.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17、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2000年11月苏州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5座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8、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19、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20、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天坛位于北京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享有极大的声誉.
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同时修建,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南有圆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宽28米,长360米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天坛的总体设计,从它的建筑布局到每一个细部处理,都强调了“天”.它那300多米长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们登临其上,环顾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广阔的天空和那象征天的祈年殿,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就油然而生.这条甬道又叫海漫大道,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到天坛去拜天等于上天 ,而由人间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遥远、漫长.
21、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属中亚热带地区.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闻名中外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使武夷山市自然条件具备诸多特异性.
23、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
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24、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西递: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 文化遗产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 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
明显陵: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圆陵墓面积1.83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清东陵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园.清东陵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
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在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桃园,绮丽而又神秘.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28、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2003.7 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的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面积达4.1万平方公里.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区内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异景观.
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长期以来,“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美学意义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遗产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传来消息,主体坐落于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我国的世界遗产名录增加到30个.该处入选理由是:建筑技艺精湛,堪称同时代工艺的典范;艺术成就突出,特别是墓葬中的壁画,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文明内涵富有特色,众多珍贵文物都反映了高句丽时期独具特色的文明.高句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存续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约705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吉林、辽宁等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31、澳门历史城区 2005 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是连结相邻的众多广场空间及二十多处历史建筑,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覆盖范围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二十多处历史建筑.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12 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33、中国安阳殷墟 2006.7.13 文化遗产
中国安阳商代遗址又名殷墟,占地约24平方公里,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殷墟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34、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遗产
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区)面积48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980平方公里.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921997/

推荐访问:安徽建设干部 安徽干部教育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