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来源:事迹材料 时间:2018-10-22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事迹材料】

现代经济信息(共9篇)

现代经济信息(一)

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经济全球化有什么作用

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加快了经济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兴起一个产业,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现代经济信息(二)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会计标准和规范的机构
一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国民经济核算.它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理论,一系列的会计概念的明确界定的定义和会计原则,制定一套指标来反映国民经济体系,分类标准和会计方法和相应的表达式(资产负债表,户口,矩阵等),形成了一个逻辑上一致的,完整的会计框架结构.这些标准和规范是保证科学,均匀性和可比性不可缺少的,也是正确认识和使用国民账户数据的国民经济核算,并进行必要的国际比较.
二是指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数据反映的国民经济体系.正是基于上述标准和国民经济核算规范的结果,是一套国民账户数据,形成宏观经济信息系统,这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角色


SNA SNA是国家现代化的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在以下几方面主要角色:
(1)宏观决策和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科学决策和规划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和基础科学预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现状的正确估计能充分和全面地反映过程的未来运行和国家经济,决策结果-making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可以预测未来提供了一个宏观经济模型.
(2)监测国民经济的运行.季度国民账户系统提供了能够反映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的总体情况的信息.动态各部门,根据经济发展以及监测时是正常的,什么环节,这似乎不协调部门的现象,从而采取监管措施,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3)提供基础数据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根据账户国民经济的量,可以扩展到整个国民经济,速度,结构,经济分析和评价的显著比例,总供给和总需求和社会投资和储蓄的平衡,财政平衡之间的总体平衡,贷方余额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支付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改进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
(4)被用来比较国际经济. SNA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参照联合国的标准,因此可比性,根据系统生成可广泛用于国际比较数据,成为一种共同的语言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国家会计准则


国民经济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而不是现金收付制.也就是说,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必须发生的债务,转换或注销记录,无论是否收到钱;当一个时期的经济活动占了,在目前的实际债务和债务的任何变化有一段实际交易.与那些在理论上的会计原则相一致的企业会计准则.因为经常会有一个时间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将能够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幅度的当期,没有交易和付款收据的实际影响之间的时间差钱的收据.同样,国内贸易部部的一个机构,也创造了产品的价值.债务发生转换或还款记录的时候.这一普遍原则应通过国家的经济,即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基础上的权力和责任的发生,双方的会计制度的全过程,以确保会计各方面的国民账户数据的连贯性和逻辑一致性.【现代经济信息】

现代经济信息(三)

论述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知识经济的定义及内涵  (1)“知识经济”(The Knowledge Economy)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
  (2)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如何来衡量这个“一定程度”?
  当人类虽然有知识,但知识还相当贫乏,贫乏到需要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解决人类的吃、穿问题——的时候,这个时代我们称之为农业经济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人类把80%的劳动力转向工业——解决人类的用、住、行等问题,也就是只需要20%的劳动力就可以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说人类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人类又把80%的劳动力转向以知识为中心的服务产业,也就是只需要20%的劳动力就足可以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工业和农业等物质产品的时候,人类便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可见,知识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而且是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同时我们也看到,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高度发达时代的产物.
  (3)知识经济又是新的信息革命导致知识共亨以高效率产生新知识时代的产物.
  正如种植和养殖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农业经济时代,蒸汽机和电气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新的信息革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人类信息共享,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或者说提高知识生产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条件,并最终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技术. 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并与人的认知能力——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知识经济的概念,更突出人的大脑,人的智能.反过来,人的智能,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信息革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信息共享,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就是说,信息革命,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直到目前,在国际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智能经济,往往还同时使用.
  (4)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是不要“物质”,而是获得“物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得更容易、更方便、更便宜、更好.发展知识经济,更不是轻视或削弱工业和农业经济.知识经济一方面是一个继工业、农业之后的新兴的主产业,而另一方面,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工业和农业进一步现代化、知识化.
  (5)知识经济的“知识”,是一个已经拓展的概念.它包括:
  1)知识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
  2)知识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3)知识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操作的能力,包括技术、技能、技巧和诀窍,等等.
  4)知识是谁的知识(Know-who),是指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以便可能接触有关专家并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知识,也就是关于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
  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
  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目前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现代经济信息(四)

庄子《逍遥游》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庄子的逍遥游实质是自由主义洒脱精神.
  与西方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相一致.
  比黑格尔要强的是自由主义的实践论,也是我们中国人喜欢回归自然,对田园生活的那份农家情感,对返朴归真后心灵的那份宁静与轻松.
  庄子并不是虚言于外表的语言争论(他与名家学派有深厚的情意,不能说庄子不懂争论)而求“自明”以及绝对精神自由上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舍弃形器而保其内在精神,使心不随物牵引,不逐物漂流,能够保持其心灵的本质,以观照宇宙人生.
  一、逍遥的涵义及逍遥思想的引入
  “逍遥”一词,据查并非庄子首创,在其成书之前的《诗经》、《礼记》等文著中都有出现;比庄子稍后的屈原,在其名作《离骚》中也有“折若木以扶日兮,聊逍遥以相羊”之句.不过这些所谓的“逍遥”并不是庄子所崇奉的精神境界里的绝对自由,而有安闲自在之意.庄子的逍遥,与其说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操守,不如说是精神境界的享受——放怀万物,以心灵去感知宇宙人生的幸福.
  我们可以大致地把《逍遥游》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通过逍遥思想的小大别来判别人或事物受物质形体束缚下的相对自由,这一层面的意思到“此小大之辨也”为止,借鲲鹏游弋与翱翔以及鲲鹏与蜩鸠的对比来描绘逍遥的物象、逍遥的小大之别以及逍遥受形体束缚表现出来的相对幸福.受形体束缚的相对逍遥是算不上逍遥的极致的,真正的精神领域的自由才是逍遥的最高境界.描绘逍遥的最高境界(即绝对逍遥)的部分是逍遥游的第二个层面的内容,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也是逍遥游全篇的中心.第三个层面主要以一些小故事来阐述第二层面的思想,如“尧让天下于许由”、“藐姑射之山的神人”、“惠子忧瓠落无所容”、“置大本之木于广漠之野”等等.这些可以说是对第二层思想的推衍和证明.
  《逍遥游》三个层面的思想的联接是非常紧密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三个层面各自包含的思想内涵来内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分别对三个层面的思想进行阐述.
  二、对《逍遥游》三个层面思想的分析
  (一)物质形体束缚下的相对逍遥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分析庄子的《逍遥游》,认为获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得到一种相对幸福.这一观点很有道理,我且根据我的理解把这一观点加以阐述.
  《逍遥游》在开篇展示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恢宏阔远的气势挟带的一个广阔无边的意境:一条叫鲲的巨大怪鱼悠闲自得地游弋在浩渺无边的大海.这怪鱼是如此之大,也许动一下都会翻起巨大的波浪,可是因为有广阔无边的大海和深不可测的海水承载,大鲲可以游得无比的惬意和舒适.和第一个意境一样,大鲲转化为大鹏之后,凭借着大风的力量,大鹏翱翔于九天之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在海运之时都要飞往南溟:“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仅飞往南溟,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浩渺的天空里,大鹏凭借着风力极力舒展着自己的羽翼,先是“水击三千里”,然后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振翼的同时探索着宇宙的浩阔,猜测着这天地到底有没有尽头;从天上望地下,那苍苍的颜色是不是天地的正色.这是一种十分愉悦的逍遥,然而这种逍遥受到了自然物质条件的束缚,受水和大风的制约,不能算作逍遥的极致,只能算作相对的逍遥.
  除了受到自然物质条件的束缚,形体的束缚也能限制真正的逍遥,使人或事物只能在一个相对的境内领略到相对的快乐.正如大鹏和小鸟的对比,大鹏能飞九万里,而小鸟只能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于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两者虽然不同,可是都享受了飞之至乐,可见虽然“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充分而自由的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他们将是同等幸福的”.(引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道家思想第三阶段――庄子》)
  但是,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给我们分析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即顺乎自身内在自然本性的相对逍遥虽然能够带来相对幸福,但这种相对幸福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同等幸福;同等幸福只表现在个体自身的自我满足程度,即双方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其自然能力之后,感觉其自身是畅快的.小的逍遥境界需要的个人内在修行的积聚少,大的逍遥需要的积聚多;“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因为你在通向大的逍遥的过程中投入的自身修行的筹备较多,因而也能收获更大的快乐.正如你聚三月之粮去千里之外旅行,见闻的广博程度无论如何也比到近郊游玩了一日,回来肚子仍饱饱的多一样.只是相对逍遥在不同程度上能给大家带来快乐,满足各自一时的喜好,这是不言而喻的.
  (二)逍遥的极致—精神境界的绝对逍遥
  因为逍遥受形体的束缚很容易受到限制,所以真正的逍遥是不依赖于形体的,而仅仅只是精神境界的逍遥自在.不仅如此,真正的逍遥还要注重内在的修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一定是庄子的思想,也许是范仲淹从庄子或道家思想中演化而来的;但一定可以看做是庄子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则是一个人内心修持脱离了功利枷锁,不为外物左右,超出凡俗而渐渐与道相合的境界.“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得,表现出了站在高处俯看众人在名利之间争持的不屑与志得意满.即便到了这样的境界――不为形体、功利枷锁束缚,还不能算是逍遥的最高境界,还有需要树立的,即从“有待”到”无待”.
  列子御风而行,飘飘然很是快乐,走了一旬又五日然后回来,这在精神上已是很高的逍遥了,但是还需要凭借外力.只有到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才无可借待,可以任意逍遥.怎样才能无待呢?“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才无所待,无功才无所依,无名才无所求,眼中无物,目中无人,心中无己,心便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室,虚室可以生出光明,由此洞察万物,生命的意义也便在这里显现出来了.这是庄子逍遥游的最高境界,以心的空明,游于无穷达到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
  (三)逍遥思想的阐述
  逍遥游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着力于对第二层思想的阐述,即创造一些涵义深刻的寓言故事来对第二层思想作形象的说明.尧让天下于许由,一方感到自己的力量已尽,思退位让贤;另一方不贪图名利,认为“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表现的就是一种不贪图人世功名、不为功利枷锁束缚的豁达、淡泊.“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一节着力描绘的是个人内心修持,强调修养人的内在德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突破凡俗的束缚,不以天下为事,最后与自然融合,与宇宙同化,达到一种极尽逍遥的境界.个人修行达到这个境界,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鱼四海.当他神力凝聚之时,可以做到任何想做的事;万事万物都伤不了他,也不能动摇他坚如铁石的心志.
  第三个故事涉及一个“有用无用”、“大用小用”的问题.惠子对庄子说魏王给了他一个大瓠之种,种植后结了一个能装五石的果实.用它来乘水浆,它的坚硬程度不够;把它剖了做瓢,瓠落之后没有容纳的地方.总的来说,他培养了一个没用的东西.庄子怎么回答?他说惠子太拙于用大了.宋国有善于做不龟手的药的人家,世世把它做为纺织漂染之用.有一个外国人听到了,用百金把药方子买了下来,用来游说吴王.吴王任他为将,冬季与越人水战,那个人凭着他的不龟手之药,率军队打败了越国,得到了裂土分疆的待遇.同是一种药方,有的人能够裂土分疆,有的人只能世代漂染,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惠子有一个能装五石的大瓠,为什么不考虑让它作为一个大樽在江湖中漂游,而担心它瓠落无所容呢?惠子又问了一个问题,他有大树,人谓之樗.其树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于路中,匠者不顾.照庄子的说法,那不是大而无用吗?庄子说他有大树,担心没用,为什么不树在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所害,有什么困苦的呢?这两个提问,说来说去都是一个问题,即不管什么东西,我们都能给他找到一个或无数个用处;且物用在不同的地方,其用处也自不同.“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并非实有其处,只不过我们在精神境界里创造的一片空明,可以用来应对现实里所有的问题.
  三、逍遥游思想的影响
  逍遥游的思想是庄子的一种处世思想,他希望通过个人内心道德的修持来达到一种内在逍遥的理想境界.这种理想境界可以使人不受外界风雨及个人形体的束缚,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这是一种逍遥型的理想人格,他鼓励人们开阔视野,充分张扬个性,培养不为物累,不随世迁的独立风骨.这种逍遥思想,其中蕴含着催人奋进、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引导人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以独立的人格寻求人生的不同答案.庄子《逍遥游》的精神重在体认自我,追求人生的真谛,这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学习中求得精神境界的提高,因而也能奋发向上.不过这种真正的逍遥是超出我们物质形体所能达到的高度的,在社会现实中行不通,只不过是我们内心的一个理想,可以说是我们东方的超人思想.这种思想除了使我们更加注重自我的修养,让胸襟变得更加豁达,基本上起不了大的作用.但在历史的潮流中庄子的思想无疑给我们的心灵竖起了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麦克米伦公司出版.
  [2] 刘博宇.庄子《逍遥游》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4).

现代经济信息(五)

论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第一,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从仅有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信息交流,资金融通和劳务合作等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的国际化.新科技革命,使世界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技术群和种类繁多的新产品,各国在新的科技革命中各有优势和劣势.为了更快地发展自己,各国都必须扬长避短,在生产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达到节约本国社会劳动,获得较好效益的目的.
(2) 市场的国际化.建立在新科技革命基础上的现代经济活动,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发展速度极快.它使得一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产品我市场、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去寻找更加广阔的空间.
(3) 资金的国际化.新科技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兴企业的崛起和一部分传统产业的改造、更新.国际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各国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形成资本的国际化.
(4) 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由于新科技革命带动起的新产业技术群涉及范围广,科技开发投入多、风险大,仅靠个别国家完全独揽新技术已不可能.要想最大限度地分享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必须走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道路.
(5) 信息传播国际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技术还使全球性经济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第二,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只有努力做到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让所有的企业都能参与国际高水平的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三,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需要数额巨大的追加投资,这仅靠国内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国外资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的对外贸易从建国初不足全球贸易额的1%,到今天世界第四贸易大国;利用外资从零起步,到今天实际吸收外资累计近55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这些都反映了对外开放政策的成果.【现代经济信息】

现代经济信息(六)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和国际化. 新技术革命,使世界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技术群和种类繁多的新产品,各国在新的科技革命中各有优势和劣势.为了更快的发展自己,各国都必须扬长避短,在生产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达到节约本国社会劳动,获得较好效益的目的. 目前,各国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只公桌上的各种电子计数器、以及居民家中的诸多电器设备虽然标明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但其中很多部件是在他国生产的.如波间公司将要推出的下一种型号的客机,将在华盛顿和日本设计,在西雅图组装,尾部整流将来自加拿大,机尾部分产于意大利,发动机将由英国制造. 又如:日本生产的袖珍计算器,其微处理器芯片来自美国,外壳由印度生产,一部分零件从韩国采购,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或阿尔及利亚装配,然后贴上“日本制造”的***,最后销往世界各地. 再比如:全球闻名的“耐克”球鞋年产9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但是,美国“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而生产却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任务》一书中说:“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从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一辆庞蒂克勒曼库汽车时,其中3000美元是支付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零件制造商,700美元是西德设计师的报酬,400美元是用来购买台湾、新加坡的零部件,250美元付给英国的广告商,余下不到4000美元才能供底特律的通用汽车公司以及纽约的银行、保险公司分享. 第二、市场的国际化. 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现代经济活动,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发展速度极快.由于一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产品和市场、资金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使得越来越我的企业冲破国家和地区的地域界限,在全球范围内求得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不但发达国家为了争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角逐,而且发展中国家也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把外向型经济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就使得各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 根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世界各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0年为11.4%、1980年为14.1%、1990年为16.2%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30%,一些石油输出国和欧盟国家的外贸出口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0%. 不仅企业的生产销售市场国际化,就连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出趋向全球化.以VISA(维萨)信用卡为例,1991年全世界1.87亿人拥有此卡,几十个国家(地区)的650万家商店接受这种卡作为交易货币,每天的交易量为5.7亿美元,而VISA卡只是众多信用卡中的一种,真要谓“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第三、资金的国际化. 新科技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兴企业的崛起和一部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国际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各国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形成资本的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迈进.据联合国的有关资料统计,1970年全球有7000家跨公司,1995年已超过37000家,共有海外子公司20多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大的几家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年销售额2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丹麦、挪威、希腊、葡萄牙等国家的年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据报道,1992年全世界外汇市场日平均成交额1万亿美元,同年1月,世界十大银行的外汇储备总额是5556亿美元,日交易额几乎比全部储备多1倍,单是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的年交易额,至少是世界贸易额的25倍. 第四、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 由于新科技革命劳动起的新产业技术群涉及范围广,科技开发投入多、风险大,仅靠个别国家完全独揽新技术已成为不可能.要想最大限度地分享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必须走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道路.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世界技术贸易总额60年代为30亿美元,70年代为120亿美元,80年代为500亿美元,以平均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第五、信息传播国际化.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说:“在把我们这个星球转变为‘地球经济村’中起了主要作用的两项发明是喷气式飞机和通信卫星.其中通信卫星大概是最重要的发明.”电子时代的到来,一日千里地改变着交通和通讯的面貌,缩短着人们之间的距离.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技术使全球性经济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1993年9月15日,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美国将实施一项“永久改变美国人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的全国信息网络建设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信息高速公路”不仅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潜在利益,届里,人们了将可望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可看天下事,可知天下事,可购天下物”,地球真的成了一个“小村庄”了.从市场经济的特征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现代经济信息(七)

论述分配理论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 ——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Pareto) 有效的. 一、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一)新消费理论
  传统的西方微观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的构建,是建立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前提下的.而对于消费理论研究的发展,正因源于对这前提假定条件的反思.
  1.显示偏好理论.
  显示偏好理论是由萨缪尔逊率先提出的,后经霍撒克(H·S·Houthakker)、里克特(M·K·Richer)等人的补充逐步成体系.它的产生导源于传统需求理论的效用不可检测性.在传统的微观需求理论中,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商品组合的选择行为,只有在消费者效用函数已知且具有良好性质时才易分析.但实际生活中却并非如此,因为效用或偏好不能被直接观察、能直接被观察的只是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如果能找到选择行为与偏好之间的某种关系,进而言之,如果消费者的“选择”能显示“偏好”,那么,需求理论和偏好理论就可建立在可观察的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这就为检验消费者行为与最大化公理的一致性提供了可能.显示偏好理论的基本思想正在于此.
  2.风险条件下的选择问题.
  在风险大量存在的市场上,如何有效选择资产征状组合以回避风险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对保险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合同等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微观经济理论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古典经济学理性假设和预期效用理论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确定条件下,理性公理假设成立,而在模糊或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常常违背公理性假设.因此,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必须考察人们的复杂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观望理论、遗憾理论及模糊模型.具体到市场中资产征状组合决策时,出现了风险资产理论(衍生证券)、代理理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等.与这一理论相应产生的是阐释消费者在不同条件下对消费和储蓄的不同选择的跨时期选择理论.动态的跨时期选择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已有普遍应用.
  3、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
  贝克尔认为,家庭类似于一家小工厂,家庭把“资本品、原材料和劳动组合起来,……以生产一些其他的有用商品”.按照这个较为宽泛的观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现在既是家庭消费者又是家庭生产者,是具有双重身份的角色.认为,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贝克尔的模型中,有时把孩子看成是消费商品)要耗费时间.时间是一种机会成本,它必须同任何物品之市场价格或制定经济决策的行为之市场价格计算在一起.正如把孩子抚育成人需要耗费人力资源、资本和时间等投入一样,任何最终物品或劳务的生产和消费都可以看成是为获取一种产出而需要耗费的各种投入的组合.例如,一个人在其家庭生产中(在以贝克尔为代表的新微观经济理论中,消费被看作是家庭生产)所获得的最终产品,比如“健康的体魄”,需要许多“市场物品”(那些由消费者直接在市场购买的物品)和时间投入的组合.体育器材、各种健康食品、医疗服务以及花费在锻炼上的时间和消费这些物品所需的时间,就是生产这种最终物品的所有投入.个人或家庭把这些投入转化为产出(包括孩子的成长、舒适的家庭生活、健康的身体、精神的怡悦等等),亦即家庭的生产或消费过程,体现一种生产函数.
  像一般生产企业实现生产的最优化要考虑生产要素应用的机会成本一样,实现家庭生产的最优化也要考虑各种要素应用的机会成本.例如,看一场戏、读一本书、或者吃一顿美食(这些都可看成是家庭生产中的投入要素)都需要花费时间,所以这些行为的完全价格必须包括用于这些行为的时间的机会成本.这种机会成本可以根据个人的市场工资来计量.例如,假设某人工作一小时可以挣到10美元,他或者用一小时在餐厅进餐,或者用15分钟吃快餐.再假设这两种就餐方式的花费都是6美元.尽管这两顿饭需要相等的货币花费,但其消费的完全价格却明显不同.快餐消费的完全价格是8.50美元(6美元加上放弃2.50美元的收入),而在餐厅进餐的完全价格却是16美元(6美元加上放弃10美元的收入).个人最终选择的决定因素将是每顿饭中的每一美元花费(完全成本)所带来的效用量(亦即家庭生产的产品价值).其他诸如生育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家务、维护活动等家庭生产的价值,也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表示.同样,当把时间成本与市场物品成本同等看待的时候,便在工作和闲暇之间的传统选择之中注入了新的见解,现在则成了在工作、闲暇和家庭生产之间的选择,并且,按照质和量的概念,家庭消费类型的新观点都是可以成立的.
  (二) 新厂商理论(现代企业理论)
  新古典厂商理论研究的是一种原子式厂商,即把厂商当作一个具有利润最大化倾向的经济个体,换言之,把厂商当作一个“黑箱”,一个最小的分析单位,所有的问题都抽象在生产函数之中.但现实与理论相距甚远,现代企业理论的形成正是对这一假设的反思结果.
  1、企业的性质.这一问题的实质是分析企业存在的理由.最早提出并对其加以解释的是科斯,科斯从交易成本的分析角度,提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减少市场交易的成本,即市场成本的企业内部化.除科斯外,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克来因(Klein,1978)、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Hart,1986)、Tirole等人分别从资产专用性、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等角度,阐释企业的本质.
  2、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一代理问题导源于对企业经理人员最大化行为的反思与分析.在一个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必须研究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理依据其特定的信息和权能优势独享决策权,其行为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现代企业中,投资者或委托者与经理或代理者之间存在利益与目标的差异.委托——代理理论正是为解决经理人员对投资者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使企业不再作为最小的经济分析单位.
  3、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组织各种资源使企业有效运转,是企业形式的核心问题.阿尔钦和德姆赛茨(Alchian,Demsetz,1972)的团队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这一问题.而从管理角度来看,新古典“理性经济人”是其管理的立足点,即管理的“利益最大化激励”.但现实中这种管理思想并非屡试不爽.针对这种情况,西蒙(H·A·Simon)个人有限理性和追求满意效用假说,利本斯坦(H·Leibenstein)提出“X—非效率理论”,从而形成非最大化厂商行为理论.它的意义在于从“微观——微观”角度分析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问题,成为“最大化理论”的重要补充.
  (三) 博弈论改写了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市场分析有两个重要前提假定:1.个人决策是价格参数和收入给定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不影响他人也不依赖他人;2.市场信息充分且无成本.这两个前提假定使微观经济分析始终处在完美的一般均衡确定性分析的美妙境界中.但现实生活却非如此,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个体获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信息也是有成本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不确定性分析应运而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Von Neuman,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正式创立.到1994年纳什、泽尔腾和豪尔绍尼三位“博弈论”巨匠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间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博弈论得到很大的丰富和发展.“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和“贝叶斯—纳什均衡与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理论,使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分析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博弈论的广泛应用已改写了微观经济学.
  博弈论重塑了微观经济学的独占理论.对外部性问题的忽略是古典经济致命的缺陷,从而对外部性问题的研究大大促进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从古诺、贝特朗到张伯伦,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现实中绝大多数市场竞争需要用寡占理论解释.虽然寡头竞争在现实中普遍存在,但在引入博弈论之前,经济学家所能做的仅是重温古诺一个半世纪前的研究成果.只是在以贝恩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寡占市场才被作为重点,在“结构——行为——绩效”的框架中作实证研究.但当经济学家掌握了纳什均衡和更多的博弈论知识后,古诺研究就便被继续推进了.他们不仅证实了古诺和贝特朗均衡都是纳什均衡,而且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分析技术,如沉没成本,不完全信息模型和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佚名定理等,使现代经济学的市场分析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四)信息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分析的主流
  经济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根据他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决策.但非对称信息环境是常态.所谓非对称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些人具有他人不掌握的信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就是非对称信息下行为个体的最优决策,主要研究两方面问题,一是不完全信息下的经济分析,核心是“信息成本”和最优信息搜寻;二是非对称信息下的经济分析.信息经济学中的难点在于委托—代理关系中对象的不确定性,即委托人在与多种代理人打交道时无法确知自己在与何种类型的人打交道,代理人情况亦如此.20世纪60年代后期,博弈论学者哈萨尼提出了一种处理不完全信息的博弈技术,并将完全信息博弈中的纳什均衡概念推广到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定义了贝叶—纳什均衡.在此基础上,不完全信息博弈(尤其是非对称信息博弈)得到长足发展,信息经济学也因此飞速发展起来.非对称信息博弈的分析方法彻底改变了微观经济学的全貌.近年来关于经济机制的设计研究中所处理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都是这一分析方法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慎密的微观分析已渗透到我们所处的复杂的经济系统中——从市场的有效性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各种有关问题到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等等.信息经济学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分析的主流.

现代经济信息(八)

文化和社会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关系

1、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文化有古今、地域、民族、阶级之分,也有先进、落后与腐朽之别.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对该民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即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下,出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所谓经济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经济中,文化的、信息等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经济化是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教育、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文化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影响人、熏陶人、塑造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源于人们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受文化的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就是不断接受文化影响,由生物人变成文化人的过程.先辈的引导和教诲,社会的褒扬和惩戒,无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一种文化观念.我们接受各种教育、参与这样那样的文化活动,都是在接受教化.文化的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化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
4、一个人小到饮食起居、待人接物,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是一定文化影响的结果.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人是文化的产物.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经济学家斯蒂芬·玛格林断言:“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相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欲望理想的丰富性,也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
几千年来,希腊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伯来文化、非洲文化,以及阿拉伯伊斯兰等文化,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世界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各个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才使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内涵.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首先要认同、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同时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就要认同、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本民族文化不仅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而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感情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之所在.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繁荣世界文化是满足人类不同精神需要和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每一个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有利于通过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来发展和繁荣世界文化,也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求在各国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国家不论强弱、社会不论贫富、种族不论肤色,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应当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各国文化应当本着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以及和睦相处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开展交流和合作.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绚丽迷人,才能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现代经济信息(九)

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中发挥出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实验场”的作用.经济特区勇于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经验.二是在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成为内地许多省份走向国际经济舞台的“桥头堡”,也成为国际资本、技术、信息走向内地的桥梁.三是在我国梯度推进、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对内地示范、辐射作用,直接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输出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929026/

推荐访问:现代经济信息杂志社 现代经济信息怎么样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