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

来源:思想汇报 时间:2018-11-23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思想汇报】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共10篇)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一):

大一对军事理论课程的收获和体会?急用啊.
1000字

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适当删减!
最近一段时间,我与全校同学一起学习了军事理论课,通过国防大学的老师们生动形象的讲解,我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段时间的理论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增加了伟大祖国的热爱,下面,我就谈谈我学习的一点体会.
  学习中国军事力量这一课时,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时的令人激动的情景:伴着气势磅礴的军乐,胡锦涛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响彻十里长街.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对我军历史使命作出科学概括,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回眸历史,凝望未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谋划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兴军之策、强军之道.在军事理论的课程中,我了解到:胡主席对新时期新阶段军队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解决好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生长战斗力;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这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军方略,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指引着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现在,我们的人民军队已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年月日,在人民海军成立六十周年时,胡锦涛主席郑重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两会上,温总理的报告中也指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圆满完成国庆首都阅兵、重点地区维稳等重大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积极稳妥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了新的重大的成就!
  通过学习军事理论课,我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到这里,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为自己生活在这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而感到骄傲!
  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革命先辈欣慰安然!我们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学习国防军队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时刻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保持警惕.当今,国内外仍有一部分敌对势力觊觎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仍然以各种方式分化我们,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消灭社会主义中国,但学完军事理论课后,我坚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这次军事理论课让我对暑假时的军训更加期待,我迫切的希望在学完军事理论后能够亲身实践,而军训就是我们亲身实践的最好的平台,所以,我一定会在军训中,努力表现,锻炼自己的意志,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二):

人类是怎样认识客观世界的?

发展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
学习十七大体会
发展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
今天我们学习马列主义的风气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前的僵化、简单庸俗、只言片语、打语录仗、猎取名利等现象少了.学习的重点指向马列主义的核心问题的比较多了,比如:直接把论题定在科学发展观上的多了,这是个不小的进步.可喜.然而,老毛病还是不同程度的存在,只是面貌有所变化,不注意发现不了.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
(一)僵化.前些时候,僵化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对党的主要领导说过的话不管是不是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都要求你照办.就好比把土改时的思想拿到合作化时期逼你照办一样,你又不能反驳,你反驳,就中了他的下怀.这种思想实际上是把领导以前的话当成“躯壳”.这种把领导的话当成躯壳的现象,很有害.现在好多了.论述问题的时候,能从主要问题着手了,不把躯壳当令箭了.但是,把今天的思想当成僵化的躯壳的现象又出现了.比如有的人就认为,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必须“反思”.否则会成为无源之水.这种思想表面上看似有道理,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他又把科学发展观当成僵化的躯壳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想想,发展本身就是对事物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客观事物变化的探索,就是对事物变化的及时了解.那么,这种了解、把握、探索、收集、思索,本身就包含对正反两方面思索和研究.这时,你再“反思”不是多余吗.主张“反思”的人们,他们用的不是思索,而是反思.如果思索是人们为了把事情办好对客观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考察、研究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反思”的意思是什么呢?如果说是只找缺点不找优点,我认为这就不妥.僵化的人们总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每次他们犯僵化错误的时候人们都告诉他,不要把马列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但总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所以每次都要重复同样的错误.就像孙悟空的七二变,不管怎么变,还是姓孙.就拿这次的“反思”说吧.他在说改革和发展的时候,就没有把改革和发展的含义搞清楚.
(二)简单化.简单化的人们最大的特点是犯冷热病,时儿把马列主义神秘化,时而把马列主义简单化.现在就有人这样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就是尊重科学家的意见.把他的话简化一下就是:尊重科学家的意见就是科学发展观.如果事情这样简单,还需要用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去研究吗.说穿了,他的意见就是领导、群众、专家三者的关系.这是马列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分枝,和科学发展观这个总纲靠不上.而且,就三者关系他也只说了其中二个的关系,最重要的一个还给丢掉了.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我听过一位部队老团长说过他自己的体会.这位老团长说,他当团长的时候参加联合兵种演习,正在进行中,突然一个坦克兵排长的胳膊被火炮炮身碰断.值班参谋令其自救并报告首长.医疗队长请示急救.合成军首长令坦克团长处理.坦克团长下达了坚持战斗的命令.团长的决心事后受到了演习部队上下的一致赞同,认为团长的这个决心伤亡最小战绩最大.如果采纳了医疗队长的意见,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三)成名成家思想.前些时候,我们有的同志就是一心想当一个思想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发表了很多言论.结果造成了思想混乱,使国家受到损失.今天,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才在中国初见成效,他又鼓吹着给全世界介绍经验.这种只想着自己成名成家的同志,想不到国家、民族、人类的利益和智慧.不好好学习,不知道一个国家的情况只是人类发展中的个别例子,而且我们的做法还有许多缺点没有克服,不能要求全世界效仿.我们应该相信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别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只是不要崇拜就是了.
(四)拍马屁.拍马屁也叫个人崇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个人崇拜给党造成的危害不可低估,这几年好多了.但是现在这种说法又开始浮出水面.有人说,只要是逆着上边说话就是正直的好同志,只要顺着说,就是拍马屁.我认为,话不能这样说,问题不在于是顺着说还是逆着说,关键是对于马列主义认真学习了没有.凡是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私心太重的思想和言行,就是有害的,不管叫个什么名词,这种思想和行为都不可取.相反,只要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把心放在国家和民族利益上,其思想和行为必然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就是可取的.帽子乱扣棍子打没用.
发展就是深入实际,研究新问题,坚持正确,改正错误.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三):

两支军队正在激战,一名士兵突然转头就跑,长官大声质问为什么撤退,士兵回答:“报告长官,地球是圆的,我从地球的另一面绕到敌后去偷袭!”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棋盘似的正方体
B.倒扣的盘子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一一p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p正球体,而是一p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C.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四):

求有关“批评”的素材
求有关“批评”的高中作文素材
小故事最好

李立三做自我批评
 20世纪30年代,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时,推行“左”的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后来,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多次自我批评,还以自己为例教育别人.有一次在部队作报告,讲完那次路线错误后,他大声问听报告的人是不是都认识李立三,许多人说不认识,他指着自己说:“我就是李立三.希望你们从我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他的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教育.
  分析: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我批评,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负责.
  话题:“正确对待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名人的勇气”
高一学的,也可以引用哦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五):

空城计阅读理解,求答案(只有1题).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1.选文多处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请举例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答题精简,对我帮助大,即可追加分。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

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六):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是什么?

立刻行动.
其他还有前面的21条.
关于西点军校军规
正式校训:职责、荣誉、国家.
  西点训条: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
  学员荣誉准则:
  不得撒谎、欺骗、行窃,也不得容忍他人有这种行为.
  不推卸责任.
  无私奉献.
  校训:
  对我们将要服务的人民、政府和社会要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在工程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要得到均衡发展;既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力争在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学术领域内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强化知识更新,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已经成为时代的欢呼.
  “无知”——求知心切,永远把自己当作学生,问一些“傻问题”.
  向别人学习,如果不比从书本上学习更重要的话,起码和那同等重要.
  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闲暇时光,不要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
  每个学员不撒谎,不欺骗,不盗窃,也决不容忍其他人这样做.
  个人要服从集体或更大的整体,服从部队,服从一个团队.
  纪律和军容是我们比其他学校甚至部队要求更严格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坚持原则.
  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
  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克服种种阻力完成任务.
  我们要做的是让纪律看守西点,而不是教官时刻监视学员.
  “魔鬼”隐藏在细节中,永远不要忽视任何细节.
  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
  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为了赢得胜利,也许你不得不干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
  学会忍受不公平,学会恪尽职责.
  只要充分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足够持久.
  等待比做事要难得多.
  要有信心,把握自己的未来.
  不要沉沦,在任何环境中你都可以选择奋起.
  有耐心的人无往而不利.
  确信无法突破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的是等待.
  如果你没有选择的话,那么就勇敢地迎上去.
  责任、荣誉、国家!
  以林肯为榜样,汲取他的生活经验和奋斗精神.
  只要你不认输,就有机会!
  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承受悲惨命运的能力.
  冲动,决不是真正英雄的性格.
  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
  历经严酷的训练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速度决定成败.
  不要怕有疯狂的想法,只要你肯努力.
  首先要建立起自信心.
  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要敢于战胜一切恐惧.
  要感谢生活中的逆境和磨难.
  主动锻炼自己,培养果决的性格.
  要立即行动,不要拖延.
  现实中的恐惧,远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怖那么可怕.
  目标要明确,信念要坚定.
  只有自己去做,才可能知道能否成功.
  做一个真正无畏的人.
  要战胜恐怖,而不是退缩.
  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要敢于“硬干”,不要怀疑自己.
  没有什么不可能——“没有办法”或“不可能”常常是庸人和懒人的托辞.
  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
  任何个人,在危机来临时,都要想到打破常规.
  要利用好经验,而不是受他们的束缚.
  要敢于异想天开.
  尽量多动脑,少出力.
  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正确的战略战术比优势兵力更重要.
西点军校22条军规
  1、无条件执行;
  2、工作无借口;
  3、细节决定成败;
  4、以上司为榜样;
  5、荣誉原则;
  6、受人欢迎;
  7、善于合作;
  8、团队精神;
  9、只有第一;
  10、敢于冒险;
  11、火一般的精神;
  12、不断提升自己;
  13、勇敢者的游戏;
  14、全力以赴;
  15、尽职尽责;
  16、没有不可能;
  17、永不放弃;
  18、敬业为魂;
  19、为自己奋斗;
  20、理念至上;
  21、自动自发;
  22、立即行动.
一、服从.
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
1、将服从训练成习惯:西点军校采用“斯巴达式”的各种训练,使学员身体疲惫不堪,没有提出反抗的余力.
2、一切从零开始:不管新学员的社会经历,新学员都将被视为如同白纸一样的婴儿,新学员受训刚开始是没有名字,没有一切个人的特殊物品(包括最基本的财物),日程安排的满满的,让学员只有时间去执行命令而没时间去思考.
二、工作无借口.
1、绝对的制度,纪律就是纪律:西点纪律的严厉是出名的,开始大家可能只是为了形式,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学员逐渐地把军校的目标变成了个人目标,变成了自觉的纪律.
2、西点的“四个标准答案”:只能为“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学员不能多说一个字,长官只要结果,而不是要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的解释.
三、细节决定成败.
1、从小事做起:西点很重视对新学员的细节训练,要求新学员背诵新学员知识,除了记住会议厅有多少盏灯,蓄水库有多大蓄水量外,还包括大声当众背诵日行事历(今天几点将做什么事),学校很注重服装仪容的细节.
2、“给我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是精神病人,我都能把他训练成一个优秀的人才.”这是西点军校校长的名言.
四、以上司为榜样.
西点新学员对上司怎么评价自己,绝对不会太在意,他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对上司充满感激.
五、荣誉原则.
1、西点的校训为:“职责、荣誉、国家”
2、荣誉原则:“学员不得撒谎、欺骗和行窃,也不能容忍他人有上述行为.”西点培养的不仅是一名军人,还是社会的精英,在西点说谎是最大的罪恶.
六、受人欢迎.
1、西点军校认为军人不是一个让人敬而远之的角色,相反是在需要时,能为大家提供帮助的人;西点军人应该是正直、热情、谦虚、有礼貌的人.
2、新学员要对包括学长在内的人敬礼,称呼“长官”、“您”,这在社会是被视为软弱的行为,但在军队新学员必须学会尊重、谦虚.
3、要求新学员记住1400名新学员的名字,实际上一年后,新学员一般都能记住4000名学员的名字和基本情况,记住对方的名字是有礼貌的表现.
4、决不迟到一分钟,在任何时候迟到都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西点的惯例是,当有人迟到,会主动背诵当年拿破仑因迟到一分钟而兵败滑铁卢的故事.
七、善于合作.
1、学会合作以毕业:有什么事大家要通风报信;训练中有必须一组人才能完成的任务;在训练中还会出现因你的同伴“死亡”,你将不得不一个人面对几个敌人的情况.
2、创造一个“共同”的敌人,教官有意识的与学员处于“敌对”状态,增加军校的紧张,令学员更加团结.
3、一个犯错众人担:军队是一个整体,一个人犯错,也会导致整个军事行动失败,所以经常是一个人犯错,全小队一起受罚.
4、军官不能在士兵中有自己偏爱的朋友、哥们.
八、只有第一,没有最好.即使你是第一也可以做得更好.
九、敢于冒险.
1、勇敢的面对危险,风险越高,人的情绪越接近恐慌,要训练自己在重大关头能处理恐慌,最好在控制的情况下,练习克服恐慌.
2、总在最前面:西点学员必须明白只有勇敢精神让平凡的自己作出惊人的事业,西点军人必须在最前面.
十、火一般的精神.
1、失去了热情,就等于失去了作战的勇气.
2、对军人职业的热爱,是学习、训练不断前进的动力.
十一、不断的提升自己.
1、永远都不够好.
2、在工作中学习.
3、终生拼搏.
十二、勇敢者的游戏.
理性的勇敢:教官故意加重学员的焦虑,教官知道学员有一种理性的回避恐惧的方法,没有恐惧,勇气是培养不出来的,西点是拒绝逃兵的.
十三、决不推卸责任.
十四、责任感.
学员不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穿军服与否;在西点内还是外,不论是担任值勤或宿舍值班员,都有义务、有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而这出发点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是出自内在的责任感.
十五、没有不可能.
1、永远都不认输:西点学员只有50%―70%能最后能毕业,学员执行任务只能回答“我一定做到”、“我能行”,最差也是“我执行”、“是”.
2、决不惧怕失败:惊慌失措只能乱中添乱,只能走向更大的失败.
3、我们不许失败.
十六、永不放弃.
西点学员必须有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精神.
十七、敬业为魂.
1、西点学员必须建立使命感,西点学员的品德,这是一种高于社会的道德品德.
2、一个西点的军人是挣的薪水哪怕是最低收入,但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一伟大事业中很重要的一份子,视军人为最大荣誉,把自己的一生与西点军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十八、决不为薪酬工作.
1、需要的是一种牺牲精神,不能过多的考虑个人利益,只要明白自己努力进步,晋升就是必然的.
2、“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什么,问问你自己,你给了国家什么.”
十九、为自己奋斗,
二十、理念至上,
二十一、自动自发,
二十二、立即行动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七):

百团大战的意义是什么啊?
具体讲

1. 积极方面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2. 消极方面 也有史家后来分析,“百团大战”过早地暴露了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后来“皖南事变”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源于此.因为在蒋介石宣布正式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期间,可能是中共方面的故意有所保留,蒋介石政府只给了中共方面一个军的编制和武器配备,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后来由散落在南方的中共方面的游击部队编制而成).1938年前后,抗日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时期,中共延安方面请求蒋介石政府增设一个师的编制,遭到蒋介石的直接拒绝,此举可看作是蒋介石方面对中共发展军备的有意遏制. “百团大战”胜利的消息传到蒋介石的耳朵里时,国民党方面许多高级将领恍若梦中惊醒,无不惊呼:“共产党在西北怎么会有100多个团?再加上山东、冀南等地的游击武装,其数量就更加惊人了!”为了让全中国的民众看到蒋政府的大度,蒋例行性地给延安中共中央发去了嘉奖电,另一方面却忧心忡忡地召集国民党高级将领召开军事会议,紧急部署“防共、反共”计划.从此,“边抗战边反共”成了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多数军官的共识和一贯作为.可以说,整个8年抗战期间,国共双方不断发生摩擦,共产党方面都伴随着抗日与反国民党“围剿”双重斗争.可以说,“百团大战”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国共摩擦的升级,给后来的“皖南事变”埋下了隐患. 3.“百团大战”的战术评价 刘伯承一贯主张部队要有正规的战略战术素养,要有不断发展创新的军事理念.但打惯“游击战”的彭德怀对此却不那么认为. 1942年4月30日,在晋冀鲁豫区和相关军队系统的座谈会上,刘伯承作了《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现状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晋冀鲁豫地区抗战七年来的工作.它无可避免地提到了“百团大战”问题. 刘伯承的报告肯定了成绩,也毫不讳言地指出了缺点.他认为百团大战前后,由于对“从内战转到抗日游击战之舵掌握不紧,过分强调正规军,犯了编并与放任地方武装的错误”,一度影响了根据地的建设.同时,他还指出,百团大战总的来讲是一场打了胜仗的大战役,但存在着不少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如敌众我寡之下,没有以弱示敌,过早暴露了我们的真实实力;没有充分发扬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传统优势,有些仓促上阵的意味,为了片面取得政治影响甚至矫枉过正. 刘伯承提出这些问题,并未针对彭德怀,他只是对自己执掌的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工作作了自我批评. 历来主张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的毛泽东觉得刘伯承对百团大战失误的认知是准确和恰如其分的.以八路军的实力来看,打一个这样的大战未免太过冒险,同时,至关重要的也是毛泽东一直忧虑的一点,是过早暴露实力会引来国民党蒋介石的忌惮.此外,他对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上的临机专断是有不同看法的.随即,毛泽东在整风运动中,把刘伯承的那份报告交与大家讨论. 打了胜仗的彭德怀对此当然想不通,也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后来,他还是就百团大战的战略战术作了一些检讨和认识,中央对此也未有什么异议.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八):

小兵张嘎的事迹

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只有13岁,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爱咬人.机灵鬼透,野气逼人……
当画面定格在这里时,现在20、30岁以上的“小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他就是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系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
■“张嘎”不是固定的某一个人
●“‘张嘎’应该是雁翎队队员的化身.像‘张嘎’这样的人和事在抗战时期有很多”
在民间,“张嘎”有不少传说中的“原型”.
传说一: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就流传了几个,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老雁翎队员赵波.赵波一直担任雁翎队的侦察员,他经历的抗敌故事也曾被报刊报道.当年《小兵张嘎》在白洋淀拍外景时,摄制组还请他到场,就服装、武器、作战等方面向他咨询.
——他是“嘎子”的原型吗?
传说二:上个世纪80年代初,“燕嘎子”(燕秀峰,曾名燕嘎子)在天津被“发现”了.他确是冀中(任丘)抗日根据地轰动一时的英雄人物:作家魏巍当年曾根据他的事迹,在自己的散文集中专门写了一篇《燕嘎子的故事》.很快,大小报刊都将他许为“张嘎”的原型.
——他们是“嘎子”的原型吗?
为了找到“张嘎”的原型,记者走访了北京、天津以及“张嘎”的故乡白洋淀等地几位仍健在的当年雁翎队的领导及队员.所幸的是,几位老人都健在.但是,我们却没有找到肯定的答案.
在白洋淀,我们走访了当年的雁翎队队员、后任雁翎队副队长的孙革老人,孙老谈了一个名叫“张沉底”的小鬼,认为他最接近“张嘎”原型,但后来参加八路军跟部队走了,再也杳无音信.
在天津,我们走访了原白洋淀区委书记徐健.徐老今年已经94岁高龄,听力不好,但思维相当清晰.徐老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说:“‘张嘎’不是固定的某一个人.从报刊的宣传来看,河北人(承)认赵波,天津人(承)认燕秀峰.但就我所知,当时的抗战英雄里没有‘张嘎’这么一个人.这个形象是综合起来的,没有特定的原型.” 同在天津的原雁翎队队员杜仲奎老人,也赞同徐老的看法.
徐健的继任、原白洋淀区委书记兼雁翎队政委马仲秋(抗战时期化名刘刚)现居北京,老人耳聪目明,全然不象一个已86岁高龄的人.马老在谈及‘张嘎’的原型时,非常认真地说道:“据我所知,没有一个小兵‘张嘎’.‘张嘎’应该是雁翎队队员的化身.像‘张嘎’这样的人和事在抗战时期有很多.”
那么,“嘎子”到底有没有原型?有的话,是谁?上述几位民间流传的人物,是不是“嘎子”的原型?
解铃还须系铃人.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小说及电影剧本《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
■“瞪眼虎”和“希特勒”的传说
●提起“张嘎”原型问题,徐老谈起两个小人物:一个叫“瞪眼虎”,一个叫“希特勒”
2005年5月6日,小病初愈的徐老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像母亲谈论自己的孩子一样,今年已80高龄的徐老对于这个问题略带兴奋地娓娓道来:
关于“张嘎”原型的问题,我很想谈两个小人物,他们也是抗战中最先引起我激奋和感佩的,他们是赵县县大队的两个小侦察员,一个叫“瞪眼虎”,一个叫“希特勒”.
那是1942年—1944年的事,那时我在宁晋县大队.宁晋县和赵县是邻县,我们两个县的部队经常在作战中有一些军事配合,平常也有一些交往.我们宁晋县大队也有一些12、13岁的小侦察员,但他们没有作出什么突出的贡献.邻县赵县的两个小侦察员“瞪眼虎”和“希特勒”就不一样了.他俩不仅在赵县很有名,而且在邻近的几个县也声名远扬,是当时已经带有英雄色彩的人物了.
大家对他们的传说很多,我也听到了很多.那时,冀中地区经过了1942年的“51”大扫荡以后,“变质”成为敌占区,县大队一般白天都在村里隐蔽,晚上才能出来活动.
这样,白天的时候,大队就派一些侦察员到村子外或路口设一些暗哨,监视敌人的活动.例如,当时我听到过关于他俩的这样两个故事:
一次,“瞪眼虎”和“希特勒”被派出去监视敌情.两个小侦察员都是12、13岁的孩子,呆久了他俩就开始玩起来了,忘了执行任务的事儿.没想到,敌人突然出现在村口,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回县大队报告情况了.这时如果往回跑,会让敌人起疑心.怎么办呢?这两个小侦察员就假装打架,一个被另一个打哭了,撒腿就往回跑,另一个在后面追.就这样跑回去报告了情报.
还有一次,两个小侦察员化装成要饭的,背了一个粪筐,到敌人的据点去.结果,他俩不仅带回来了敌人的数量、装备等情报,还把敌人的枪和手榴弹也偷回来了.他俩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但我们那个县大队没有.
那个时候我也才17岁,也可以说是个大孩子.而且我这个人天性就有孩子气,喜欢文学,喜欢听故事,所以对“瞪眼虎”和“希特勒”的传说印象深刻.
在现实中,我也只见过“瞪眼虎”一面,没有见过“希特勒”.那次,宁晋县和赵县的县大队配合围攻敌人的一个岗楼.由于“瞪眼虎”和“希特勒”当时很有名,我就很留心观察谁是“瞪眼虎”,谁是“希特勒”.
当时我在战壕上看见一个小战士,他倒背着一条马枪,枪口朝下,穿的是便衣,头上却歪戴着一顶八路军的军帽,英气逼人,当时他也就13、14岁的样子.尤其是他的帽子一歪,就有一股野气、一股嘎气.别人告诉我,他就是“瞪眼虎”.但那时候我尚无写作愿望,所以没有上前去和他搭话,对他俩的事迹也没有搜集.
后来,在我19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小鬼“瞪眼虎”,出场时曾是挺活跃的,可后来被主角挤到一边去,没啥事可干,最后只得蔫不唧地结束.一位我的老战友看了批评说:“你怎么把个挺可爱的孩子写丢了呢?”为此,我自己也挺遗憾.但这却为以后的“嘎子”,埋下了一株嫩芽.
到了1958年我酝酿“张嘎”时,第一颗在心中萌发的种子,就是他们.当时我还以私人的名义给赵县武装部去过一封信,询问有关“瞪眼虎”和“希特勒”的情况,但没有得到回音.
现在想来,如果说我的“张嘎”有原型,就是他们俩.因为当我这个写作愿望产生时,他俩就蹦了出来.但也可以说他俩不是原型,因为我并没有采访过他们,也并非根据他俩的事迹创作了“张嘎”.
有些人曾传说:“徐光耀本人就是‘张嘎’.因他也是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与‘张嘎’同岁.”
■徐光耀本人就是“张嘎”?非也!
●徐老说:“形成“张嘎”的大量材料,都是在我的生活储存中一点一点挖出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徐老郑重而谦虚地说:非也!“我虽然是13岁当的八路,但我这个人是非常刻板的,很守规矩,全无灵动之气,也没有创立过可以名垂史册的功勋.”
尽管如此,正是徐老的这一段生涯,才最终成就了小说及电影《小兵张嘎》.
我13岁当八路军战士,参加过很多次战斗.仅在宁晋县大队呆的三年时间,就打了几十次仗.我一生打的仗就100仗左右.我记得1944年的一天,我在日记本上统计时,就已经打了72仗了.因此,我对在敌人眼皮下进行军事斗争的环境和斗争方式都非常熟悉,生活储存非常丰富.我所写的东西,不是靠采访、访问来完成的,而是我亲身经历的时代,我对那种斗争环境和斗争方式太熟悉了.
徐老说:“形成‘张嘎’的大量材料,都是在我的生活储存中一点一点挖出来的.”
因为我这个人也很孩子气,所以我很注意我周围的嘎人、嘎事.我搜集的这些事,并不一定是小孩干的,也可能是大人干的;不一定全是部队的事,也有老百姓干的事.写“嘎子”的时候,抓个性成了我方法上的头等大事,即:凡符合“嘎子”个性的,就拼命强化、突出;凡与“嘎子”个性无关的,戏再好,也予割弃,即或“冲犯”了什么,也在所不惜.
那么,什么是“嘎”呢?徐老说,在他的故乡——河北省雄县,“嘎”就是调皮捣蛋、干点儿无伤大雅的小坏事儿,而且还有点儿可爱.凡带有这个特点的人和事,就称之为“嘎”.
在徐老的故乡,如果形容一个人聪明、善于出招,称为“故点儿”.这个词的发音很特别,后两个字要连起来读,否则就不是那个意思了.当初徐老在创作《小兵张嘎》时,曾想取名《小兵张故点儿》,但后来转念一想:这个词太偏了,读者也念不出当地的味儿来,就索性把名字改成了“张嘎”.至于他为什么要姓“张”,徐老说:“‘张’姓很普遍,正好代表了很多这样的人,而且‘张’字的口音很响亮.”
对于民间流传的各种“张嘎”原型,徐老说,他实际接触过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白洋淀的赵波,一个是原保定武装部的干部,由于在战斗中失去了左胳膊,人们都叫他“董胳膊”,真名反倒记不起来了.而且这两个人都是在小说及电影剧本《小兵张嘎》完成之后才接触的.
徐老第一次和赵波见面是在1962年秋,作为保定文联的工作者前去采访雁翎队的故事.那时,创作于1958年的小说《小兵张嘎》已于1961年发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也已经交付剧组了.至于燕秀峰,徐老并不认识.在燕秀峰刚被发现并见诸报道时,徐老曾很高兴地撰文:毕竟又多了一个佳话流传中的“张嘎”,英雄的发现总是让人高兴的.但要论起“张嘎”的原型,显然上述几位都不是. 所以,对于一些自称“张嘎”原型的人、媒体宣传的所谓“张嘎”原型,以及有媒体称“徐光耀要据某原型的事迹再写《张嘎新传》”等等,徐老非常反感.
徐光耀解读经典“嘎事”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九):

想找一些认识论的高中政治题

第I卷  单项选择题
人工增雨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天空中要有成雨条件.当天气过程中有适合的降雨云系时,通过人工干预、催化,可以使原有的降水变得更大.如果缺乏相应的条件,人工增雨便无从谈起.据此回答1~2题:
1.当天气过程中有适合的降雨云系时,人们可以通过干预、催化,使原有的降水变得更大.这一事实说明 ( )
A.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D.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2.人工增雨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天空中要有成雨条件.如果缺乏相应的条件,人工增雨便无从谈起.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B.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C.客观条件妨碍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客观规律是千古不变的
3.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 )
①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感性认识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随着改革、建设实践的发展,认识也在不断向前推移  ④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05年1月14日16时13分(北京时间),经历了7年太空飞行,行程35亿公里的“卡西尼”号飞船在抵达土星后,所搭载的“惠更斯”探测器脱离飞船并成功地降落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惠更斯”探测器在降落过程及降落之后,发回了大量的探测数据和照片,为科学家揭示土星及其卫星的形成及生命的起源提供了研究资料.这说明 ( )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和必经阶段
②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实践活动
④认识的发展离不开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5.2004年12月5日,在人类抗击疾病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这一天,世界上第一个SARS病毒灭活疫苗通过I期临床研究,并证明疫苗是安全的,且初步证明有效.上述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 )
①人们能够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②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在不断地向前推移的   ④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6.(名言警句题)“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一切从实际出发
7.“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不给人活路.退田还湖实际上就是对生态透支进行补偿,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人们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据此回答8~9题.
8.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只有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9.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就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此必须 ( )
①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②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④善于利用条件,改造和创造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灭绝,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现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据此回答10~11题.
10.上述问题使人们认识到 ( )
①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
②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
③人们可以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④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 ( )
A.逐步深化,由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层次
B.向前推移,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C.扩展,由一个领域过渡到另一个领域
D.反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环往复
诺基亚这一风靡全球的品牌,近两年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它以最初的乎机通讯为发展方向,追求全球高附加值产品,到创造移动信息社会的品牌,再到“把互联网放在每个人的口袋里”.据此回答12~13题.
12.诺基亚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 ( )
①企业以创新为根本目的  ②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可转化为价值
③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④只有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企业才能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诺基亚的成功主要在于诺基亚的经营者 ( )
A.能做到一切从真理出发    B.懂得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具有不断更新的创造性思维  D.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涛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可靠、更具体
15.“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这段话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
A.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B.只有抓住本质和规律的东西,才能从根本上抓住可靠的东西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局限性的
D.事物的现象不一定要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了毛病,可怎么也找不到毛病在哪儿,只好请物理学家斯坦门茨帮助.斯坦门茨检查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画了条线,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照办后,毛病果然好了.经理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他说要1万美元,并开了个清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福特公司不但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门茨.据此回答16~18题:
16.这件事告诉我们 ( )
A.科学家天生就是聪明的   B.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不同的
C.知识就是力量       D.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可靠
17.从斯坦门茨收取1万美元报酬后开列的清单可以看出,他的做法体现了 ( )
①矛盾分析的方法      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④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斯坦门茨能找到毛病在哪儿,而其他人不能.这说明 ( )
A.斯坦门茨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B.其他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制约
2005年10月12 日~17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技术又取得重大进展.据此回答19~20题.
19.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等神话传说,无一不表达着中华民族对天庭的憧憬、对太空的神往.我国“神六”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再次证明了 (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办成我们想要办的事情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一定能够征服自然
C.即使对于极其复杂的客观事物,人们也能作出正确的反映
D.人不仅能认识利用规律,还能发现创造规律
20.载人航天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为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国家重点工程.全国约有110个研究所、3000多个协作配套单位、数以万计的人员承担了研究建设任务.这说明的哲理是( )
①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②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③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④科学实验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
21.为解决海岛种植蔬菜缺乏淡水资源的困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银心博士所领导的“抗盐耐海水无土栽培试验”小组,到某驻海边防部队试验.专家通过转基因工程在蔬菜中加入了耐盐基因,使海水中的营养素能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从而培育出天然的、无污染的耐海水蔬菜.从实践的基本形式来看,李博士的活动属于 ( )
A.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认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
22.“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谦谨而内无至诚者.”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C.真象与假象混为一谈,无法辨认
D.真象从正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的本质
23.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它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必须 ( )
A.破除规律,大胆想象
B.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C.解放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
D.怀疑任何理论,推翻现成理论,大搞科技创新
“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和中国,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根据相关知识回答24—25题.
24.“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主要是强调 ( )
A.要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思想要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 D.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
25.从认识论看,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主张( )
A.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基本原理
B.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表明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D.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据统计,我国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004年我国消耗的原油约35%需要进口;同时,CDP每新增一元所消耗的资源是日本的13倍;此外,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左右.
联系哲学知识谈谈应如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7.(12分)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每一次扩展,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把人类活动扩展到太空,能更广泛、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 并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人类对大气层和太空的探索有何经济意义?




28. 2005年8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既保持了党的路线、方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巩固了奋发向上、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观点?






(2)请指出这些哲学观点在材料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





29.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是事关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
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创新精神分别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中的什么道理?







(2)应如何提高民族创新能力?




















高二政治复习专题训练---认识论
参考答案
第I卷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B
C
C
B
B
B
A
B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C
C
C
B
C
D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解析]首先要弄清“问题”有哪些,其次调动相关哲理进行分析.
答案:(1)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 观,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3)坚持发展、创新的观点.运用新技术,开发新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化,变废为宝,提 高资源的再利用率.
27.[解析](1)读材料,运用教材原理与之——一对应进行分析表述即可.
(2)主要从资源利用、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人类的活动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展的发展过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每——次扩展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说明一定的结果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也说明科学理论对人类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2)经济意义:有利于开发新的资源,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9.(解析]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经常考查的能力之一.本题第(1)问 要求从材料中归纳出有关哲学观点,第(2)问要求把有关哲学观点演绎到材料中去.解答时应做到思维清晰,有条有理.
答案:(1)实践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 实践有指导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材料强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还反映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材料肯定“全国人民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实践 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9.[解析]材料分析题要结合材料搜集信息从而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从唯物论角度说,创新精神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
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从辩证法角度说,创新精神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要勇于支持新事物,要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勇于实现突破,促进事物的质变.从认识论角度说,认识有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的过程,创新精神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深化的哲学道理.
(2)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 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化改革,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扩大对外开放,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

个人汇报对部队的认识(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这揭开了党的指导思想史上的新篇章,是十六大对党的指导思想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一、指导思想的发展:从一大到十六大
  在中国共产党前进的80多年的征途上,党的正确指导思想的确立,都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党的历史上,对确立正确指导思想发生重大影响的有这样几次代表大会.
  首先是1922年的二大,对党的一大纲领作了重要修改.新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在一大制定的纲领是要直接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年后,党的二大即将党的奋斗目标区分为两个部分,认为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它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新生的党确定了驾驶革命航船的正确航向.
  二是1945年的七大.从三大到六大,都没有涉及指导思想问题.到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的国情和革命规律的认识深化了.经过延安整风,在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之后,党的七大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了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开始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不仅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
  三是1956年的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它正确地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形势,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邓小平后来将此称为“八大路线”.它实际上是党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为后来党领导的第二次伟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是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念,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它也起到了正确的指导思想的作用.在十三大,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程概括为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是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对探索到这条道路的经验的总结,已初步地“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基础,经过对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和过去的历史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初步地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和主要内容;十四大党章指出,这个理论“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十五大对邓小平思想理论的认识又有进一步升华,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称谓,在党章上明确地将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说明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实际上经历了4次党代表大会.如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是整整20个年头.
  五是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00年春天提出的.它主要是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而这个问题在1997年的十五大就提出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对党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实践上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而且是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理论上则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明确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结论.
  从党的历史发展看,十六大是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党的性质:从“一个先锋队”到“三个先锋队”
  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开宗明义写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对党的阶级性质和群众基础、民族基础的新表述.
  从党章发展史来看,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
  讲党的阶级性质,是从二大开始的.党的二大通过了11个文件,有3个文件讲到这个问题.《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写道:共产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关于议会行动的决案》讲到党的性质说:“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先锋军”.《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说:“共产党是所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分子的组合,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又说“共产党为实际率领工会和实际为无产阶级的先锋”;“只有共产党是工人的先锋,是工人的政党”.这几个文件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基本表达了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意思,
  到党的七大,党章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既将二大的思想吸收了,又比较明确.它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还说,它“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八大党章讲先锋队性质基本上是七大的说法,只是将“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简化为“先进部队”.1969年党的九大和1973年党的十大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章上讲的是“五十字”建党纲领,即“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1977年的十一大党章,在文字表述上有所改变,但基本上还是“五十字”建党纲领的意思.
  到1982年的党的十二大,改变“五十字”建党纲领的说法,对党的阶级性质有了比较规范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十三大、十四大,直到十五大,都沿用十二大的表述.
  那么,“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新增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从哪里来的呢?最早见诸于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决议还讲了中国共产党是“无坚不破的最活泼有生气的中国革命的先锋队”.在党的七大,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又指出“我们党——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并作了展开论述.他说:人民群众必须有自己的先锋队,而且必须有如我们党这种性质的先锋队,人民群众的彻底解放,才是可能的.当然,“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全民族的先锋队”这两个先锋队的说法,都没有上党章.
  为什么十六大党章要增加这两个先锋队的说法,从而成为“三个先锋队”的新表述呢?
  ——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的全面、完整的认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中国工人阶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而奋斗的政党.这三者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首先,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在各个时期都是一致的.如果不能解放全体人民,它自身也不能得到解放.如果全中国人民没有过上美好生活,它自身更不能过上美好生活.其次,中国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前者的利益构成后者利益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既代表前者的利益,也代表后者的利益.因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三者利益的代表者,表述为“三个先锋队”,比较准确、全面、完整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
  ——这是对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所起的历史作用和今后要发挥的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后就面对着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就是为肩负这两大历史使命而诞生在这片东方热土的.80多年来,我们党一直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刘少奇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在中国人民大众力争解放的基础上,在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对于中国民族压迫的革命斗争中,在反对本国封建主义对于中国人民大众压迫的革命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在向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大众的一切敌人进行革命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党的历史,乃是中国工人阶级团结与领导中国人民大众向压迫中国民族的外国帝国主义、向压迫人民大众的国内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和暗害者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注:《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39页.)党领导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是这样.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将来为着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历史,也会始终充当“三个先锋队”.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948237/

推荐访问:部队个人思想汇报 部队思想汇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