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群众怎么入党

来源:群众路线 时间:2018-11-24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群众路线】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共10篇)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一):

什么是正确的入党动机?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入党是为了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是我们入党的现实动机.“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个人得失是对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
  要入党,就要敢于奉献、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而入党行动的本身就是在向党组织表白自己的奉献之心.
  首先,对党要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客观的认识.这是入党的基本素养.你要加入共产党,就要首先知道他,这样才能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否则,如果对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很难认清现实生活中党的队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其次,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的目的,是为了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之下,更好地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个人名利,捞取个人的政治资本.
  第三,要按照党章对党员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理应成为群众的骨干、模范、表率和带头人.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普通群众.
  第四,要勇于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和考验.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都要坚定信念,矢志不移.而不能心无主见,人云亦云,更不能在顺利的时候心高气盛,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灰心丧气,对党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总之,一句话,就是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二):

求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登记薄“吸收入党时支部大会上党员提的意见和要求及个人态度”一栏的范文?
字数在200-300字,写得好还有加分

答:.xx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取得了xx奖项.在生活中,他能主动帮助身边同学,群众基础很好.他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能利用业余时间研读“科学发展观”理论,目前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综合xx同学的以上表现,已基本符合党员的标准.本人同意XX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他入党以后,再接再厉,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向身边优秀党员看齐,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辜负党组织对他的培养.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三):

个人思想表现怎么写.急.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近一年来的自己学习和党员的帮助,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向党员同志看齐,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将本人近期思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提高思想修养
  通过认真学习,我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她不仅是改造客观世界,夺取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行动指南,还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的强大思想武器;能否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如果不学习,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更谈不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我刻苦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意阅读党报党刊,从中汲取思想精髓,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此外,还注意向同事宣传党的理论知识.我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党、认识党、支持党、服务于党.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
  二、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能力
  当我成为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经历了短暂的无比兴奋之后,我便意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重大责任,明确了共产党员必须把远大理想与实干精神统一起来.在入党前,自己认识到共产党员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但这种“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并不十分清楚.入党后,经过一年党的教育,我认识到“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一定要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首先要有一种责任感,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点实事,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用一名党员的言行去影响,带动周围的群众,尽心尽力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为园艺所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要勤奋工作,增强党性,提高能力.这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在工作中增强业务素质,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
  三、树立服务思想,发挥桥梁优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在工作方面,充分利用在所办公室的机会,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要职责,做好科研、开发、后勤、离退休职工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帮助书记做好党员管理工作.经常与老党员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体会,注意借鉴别人的经验,并探索一些新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办公室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和桥梁作用,主动做好稳定职工思想的工作,尽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为职工服务.
  总之,共产党员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在工作中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懂得干好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定要加倍认真负责,努力向党员同志看齐,缩小同党员同志的差距,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请党组织考验我的思想和行动吧!
  以上是我在一年预备期里的一点体会和收获,请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帮助.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四):

怎么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有感
【摘要】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是很多人民群众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引领将来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坚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只有树立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建设尽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才能自主的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字】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树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从年龄特征来讲,当代大学生处于人才成长、事业定向的黄金时期,但思想不够成熟,价值观不太定型等方面,也是青年学生有待加强的地方.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失,不知道入团、入党的真正含义,不知道国家建设的真正意义,不能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的艰辛和发展的不易.虽然大学里都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程、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培训、团委组织理论学习、党组织生活等组织形式,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树立.确立奋斗的理想目标,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大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情怀
纵观历史,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戚戚相关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解中国国情,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负时代重托,肩负历史使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缩小贫富差距,服务西部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大学生应该在建设西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而又具体的体现.
二. 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提高理论水平
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提高知识理论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是一个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必须要努力做到的.我们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力求做到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的本领.关注现实,深刻理解党在现阶段进行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涵.

三. 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服务人民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雷锋同志说的好“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我们的立身处世,都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共产党为什么最终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为什么最终掌握政权,都是因为有人民这支庞大的队伍作后盾.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要时刻牢记.
四.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远大理想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有无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五.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注重集体
集体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能够激励人的社会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密切联系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增强个体的主人翁责任感,然而个体对社会,个体对他人的责任离不开人的自我责任意识.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很难设想,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能为社会、为他人负责任.
六.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实守信
诚信属道德范畴,是一条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砝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的诚信要求越来越高.维护诚信的最佳办法是让每个人不讲诚信的行为,都在个人信用史上留下污点,使不守信用者意识到不守信用的代价在一生当中难以承受.在诚信时代,就是让守信用者享受诚信的回报,让不守信用者自食苦果.
七.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实际行动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 不随地吐痰向来被当做是个人社会公德意识的反映,很少有人会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理解,但SARS教育了我们,不随地吐痰、讲究个人卫生也是对社会、对他人负责任的表现.由此可见,我们谈社会责任感不能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层面,而应该切实具体化为小的言行,并使之日常生活化.

【后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我们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建设者,我们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去,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不辱历史的使命.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五):

请结合党课内容和自身思想实际,谈谈你上中级党校的收获和体会?【个体群众怎么入党】

经过这几天在区教育党校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
对于本次学习,我是抱着十分认真的态度来参加的,毕竟一生中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每个环节都全身心的投入.听报告时,我积极思考,将自己的一些思想、观念与老师所作报告的内容相联系,看看自己对于哪些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又有哪些思想是需要纠正、改进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思考,加深自己对党知识的认识理解.分组讨论时,我也采用的方法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同时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从中收获了不少心得.下面,我就详细的谈谈自己在本次学习中感触最深的两点体会.
  第一点是对于入党动机以及思想上入党的重新认识.
  小时候,我认为:因为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党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这是作为一名党员最基本的标准.但随着我对党知识的深入学习,我渐渐认识到每位共产党员肩上责任的重大.入党动机对于每位共产党员来说都十分重要.它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深刻的实践的表现.听了汪仕琴老师的报告后,我被那些为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奋斗一生的所感动,同时也坚定了自己入党的信念.我认识到:入党动机是推动我们入党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它推动着我们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逐步向党靠拢.每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认真严肃的对待自己的入党动机.而申请入党不是在为自己申请一份特权,而是在为自己申请一份崇高而又超常的责任.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用一生来实现自己对党的誓言.
  对于思想上入党,我的新体会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形式上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我们应该自觉主动的接受组织的教育、培养、考察,努力做到思想上入党.如今,不少人只追求形式上入党而忽视思想上入党,这是十分危险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只有思想上紧跟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只有思想上的坚定,才有行动上的追求.否则一些都只是空谈.
  第二点是对于新党章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刘宗洪老师的报告中讲到我党如今需要的是“知识性工人阶级”,要把我党与善于发展经济建设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同时要接纳“新阶层”入党.我对此十分赞同,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新党章指出党的性质没有变,但对于党章中工人阶级的概念却变了.传统的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主体,人数最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如今的社会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要发展,就要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因此,我党现在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符合我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宗旨,也能加快我党的知识化进程,使我党真正代表“知识性工人阶级”.以上海为例,上海科技重在提高科技原创力,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无疑需要成千上万顶尖创新人才.而这些人才是否是党员,是否积极响应我党的号召对于基层党建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新党章中首次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也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精神.
同样体现我党“与时俱进”的精神的便是接纳“新阶层”入党.通过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党的阶级基础虽然仍然是工人阶级,但其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2.7亿工人中,国有企业的工人只有五千多万,而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从业人员就有八千多万.而非公有制企业近年来正撑起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片天,且有继续增长之势.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接纳私营主及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入党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加强同非公有制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把我党与善于发展经济建设的人群联系在一起”这一原则.
  本次学习给我的体会比较理论化,而我认为行动比体会更能体现我在入党道路上的表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自觉的以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经常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从中找出不足之处.同时,我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知识性工人阶级”中的一员.高三的我虽然面对高考,但在学习之余我也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六):

作文:个人总结(进步与不足)
长一点的

要什么类型的啊.我这现在只有一个大学的.
我叫.,系.校.专业.的.级学生,女,汉族,.年.月.日出生于.我的爷爷、奶奶、是两位慈祥坚韧的老人,都经历过中国动荡的岁月.父亲.,母亲.是两位勤劳,爱国爱党的群众.
(中间写你的人生经历)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与共产党员的标准相比,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如有时做事懒散不够利索,处理问题不够冷静,工作方法较为简单等等.但我有决心改正,希望党组织多多对我进行帮助和教育.与此同时,我也在时刻提醒着自己不断努力,奋发向上.我明白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必须持之以恒,从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和真诚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七):

7结合现实谈谈在基础教育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求解答

不管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还是人民群众的期望来看,中国高等教育、中国的大学校园都承载着历史、民族、社会、时代的重任.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大学校园.那么,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校园呢?我认为,首先在教育观念上,高校各级领导和教育管理干部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其次,在学校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师生关系等方面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一个文明、积极、健康的有益身心发展的文化氛围中成长;第三,在校园的环境设置、安全设施、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建设适应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育人氛围 .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爱护学生
因受传统师道尊严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内部,以人为本的意识还不强.在有些教育管理部门,把老师当成单纯的“教书匠”,老师的晋级、奖金等一切与科研量和课时量挂钩,不重视教学和科研质量,教好教坏一个样,把以人为本理念当成一种口号;有些人把学生当成人才加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来对待,偏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分数,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以人为本变成“以学习成绩为本”;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想让学生“服服帖帖”、“不惹麻烦”,把以人为本变成了“以管理为本”:还有一些人心里只想着如何想法设法挣学生的钱,乱收费、乱摊派,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把以人为本变成了“以钱为本”.
众所周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高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加工的产品,要把他们真正视为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望、有需求、有积极性、有创造性并应受到尊重的人;要时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材、考试评价等制度改革,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政治教化的功利性目的较强,忽视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两课”教学主要以居高临下的说教和单向灌输为主,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热点、难点相脱离,不能很好解决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部门普遍缺乏服务意识,缺乏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众所周知,在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环境里,才能使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学会平等待人,维护做人的尊严.因此,我认为,高校德育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
首先,要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按照社会广泛认可的、公平合理的标准来分配受教育机会.要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实施资助,对个性突出学生予以尊重,消除在住宿、评奖、选干、入党等方面可能产生的等级差别.
其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由于大多数学生很难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变化,致使很多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感情脆弱,极易走向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因此,要多开一些关于心理修养方面的课程,开展好心理咨询工作.
第三,要不断丰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大学生群体充满朝气,活泼向上,渴望有一个展现自我、提高素质的舞台,因此,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学风、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高校后勤保障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安全绿色校园
高校后勤服务部门承担着服务教学、科研的重任,要积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首先,我认为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校园网、体育场馆、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其次,要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优美校园环境.加大校园绿化面积,建设人文景观,保持人、自然、环境、生态的和谐,形成浓厚的人文气息教育环境.
第三,要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治安防护体系建设.学生的饮食环境卫生、饭菜质量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校园内学生食物中毒、丢失钱物、酗酒打架、抢劫诈骗事件时有发生,危及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要建立学生饮食安全和校园治安防护机制,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第四,要建立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警防控体系.高校校园学生密集、生活空间相对狭小,而且大学生思想活跃,社会影响较大,属易感人群,容易发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因此,高校一定要建立健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警预防体系,以防止类似“非典”和“禽流感”这样的重大疫情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的经济环境是前者吗?为什么不是后者

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在称呼上,
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共同的称呼;
社会主义,是由共产党建立的国家,对自己国家的称呼;
而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就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运动,孕育了西方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就在同一历史时期的1516年,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下了《乌托邦》一书.他以生动的文学笔调,揭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罪恶,描绘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一种理想社会,从此开启了人们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社会的先河.在人类思想史上,这被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端.
随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在一次又一次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完善.在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它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这种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潮流,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舞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同时得到发展.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出现之后,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与人类价值观的矛盾,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的确立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揭示了私有制是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源.因此,“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社会主义从此摆脱了空想,走出了乌托邦荒原,成为令人信服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有力地指导并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地运动.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制度载体——社会主义国家.
两种价值观和两种社会制度发生、发展的历史清楚地表明:第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几乎同时产生,又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集中体现在生产关系上:一个要维护私有制,一个要消灭私有制.第三,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它反对剥削,但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第四,当代社会可以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产阶级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第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表现出存在的合理性;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也表现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日益显现出比较优势,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得不借鉴和吸收社会主义的营养.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总是在相互比较中存在、在对立统一中发展.而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总要取代落后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完全战胜资本主义还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
——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划分,有五种形态说,即“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2],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后来,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概括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的、封建占有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划分,有三种形态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3].
这两种划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由此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没有给出相应的位置.那么,它们应该属于哪一组对应关系呢?这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19世纪的中叶.在此之前,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人类批判资本主义、幻想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美好理想.在此之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但直到他们去世之前,还没有形成任何现实的、真正意义上的、由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以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为共产主义准备了相对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条件.这样一来,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肩上.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一批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而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当初划分社会形态时所始料不及的.
显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三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高度抽象的,是概括本质的,是反映一般规律的.而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状况,所有国家都已经超越了“人的依赖性”阶段,都远未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阶段,各国同属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一阶段消除了原始的、奴隶的、封建的人对人的依附关系,劳动者独立了.但这种独立性由于物的不丰富而必须以物的依赖性为前提.人的社会权利基本表现为以物的形式占有.
人类社会目前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中国也不例外.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关于社会状态的划分,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应该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事实是,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资本主义制度.“一八四○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4]
中国社会的发展演进,的确出现了特殊形式.封建社会没落之后,中国没有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夺取了国家政权,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形态中,具体社会制度演进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经典的资本主义,完全有理由承担起为人类社会向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迈进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任务.
我们可以认为,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个阶段的社会制度,不单是一个资本主义制度,应该有多种社会制度可供选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换句话说,从封建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中间必须经过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把它笼统地称为资本主义社会,但这已经不能科学地概括今天的实际.从当代社会实践看,它可以是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个选择依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情况而发展变化,是包含着共性的个性形式,是普遍真理与客观实际的有机结合.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获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规律的如下认识: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现实选择.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5]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走了许多弯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顾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而自由地选择了社会形式,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这正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
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人类虽然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自由地选择社会形式,但在一个大的社会形态中,人类社会为最终迈向共产主义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条件的道路却是多选的:它可以选择资本主义,也可以选择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选择和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谁的生产关系能够最终地和最大限度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三大形态中的第二大形态,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三大形态中的后两大形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左”的思想混淆发展的不同阶段,“右”的思潮否定不同阶段的连续发展.把资本主义绝对化,把社会主义简单化,把社会形态教条化,是造成思想理论出现混乱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所必须经过的一个大的社会形态.它存在着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
在中国,历史演进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去完成在西方国家由资本主义制度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一个社会形态能够长期稳定并不断发展,其中必然有符合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生产方式是封建地主占有制为基础的,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社会就是封建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是以“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为基础的,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同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方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占有为基础的.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既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贯通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不发达的生产力同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和谐关系,充分地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是代替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生产方式的先进生产方式,都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更高的生产方式.二者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1]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6-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物质载体.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同时继承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诸如市场经济体制、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企业制度等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理应吸收和继承.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生产关系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具有明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生弊端的觉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生产方式中脱胎出来的.它相对于不发达的物质生产,不可能完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是在人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认识、理性把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通过自己的发展、壮大而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把发展生产力和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当作己任.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发展规律,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的重大理论命题,对于正确回答以下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为什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搞“全盘西化”,为什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是简单地“补资本主义的课”、与“资本主义趋同”,为什么“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为什么“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也可以入党”;对于加深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正确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广大人民群众解疑释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在竞争中并存发展.
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当代资本主义性质不同,但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在这一大的形态中,生产力的发展服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货币、市场、交换价值的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市场经济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用.
在这一大的形态中,物质利益原则是决定生产关系和人们社会关系的基础性原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任何忽视物质利益原则的政策,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应.资本主义国家被动地兼顾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国家主动地和自觉地维护社会公正.
在这一大的形态中,资本、雇佣劳动、剥削都是客观的经济现象,由“物的依赖性”决定.过去,我们对这些客观事物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简单地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加以排斥,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及其反作用,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回到物质的大地上来.雇佣劳动、剩余价值、剥削等经济现象尽管不符合人类先进的价值观念,但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具有相对合理性,“因而马克思也承认剥削,即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暂时的历史正当性”[7].一方面,当人类社会还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发展阶段,雇佣劳动、剩余价值、剥削这些经济现象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作用不可替代;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通过自身特殊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交换方式、分配方式、消费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上层建筑,通过多种政策和法规来恰当限制和不断调整这些不合理的经济现象,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减少社会的不公正.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消灭剥削,摆脱“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
今天,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求同存异中生存,在竞争借鉴中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同一性表现为合作、借鉴、发展,斗争性表现为对抗、摩擦、代替.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终会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对抗的客观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之间暂时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的历史机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中间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替代一般规律中的资本主义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基础的社会阶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的社会阶段.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个体群众怎么入党】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九):

怎样填写确定积极分子登记表

党支部要指定培养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考察,培养联系人将平时的考察情况每半年向党支部大会报告一次,并形成书面考察意见填入表内.考察意见要采取写实的方法,既要写优点,也要写缺点.要针对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注意考察其改进情况.填写意见要及时,不能在发展前突击填写.
考察内容:
既要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表现,也要考察其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既要考察平时表现、组织纪律观念、群众基础,更要考察其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和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考察内容要真实、具体、正确,能反映出入党积极分子表现的特点.
考察的具体方法:
1、日常考察.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考察,可通过与入党积极分子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也可以向党内外群众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一贯表现.
2、任务考察.党组织要有意识地给入党积极分子分配一定的工作和任务,给他们压担子,并提出具体要求,观察他们的表现.
3、活动考察.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一些活动,了解他们的心得体会和思想反映.
4、关键考察.观察和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对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立场.
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发展对象后,党组织要进行政治审查,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及现实表现(要明确写出缺点或不足),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等.

个体群众怎么入党(十):

怎样加强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我建议楼上这位看看《雷锋日记》,虽然我党成立不到百年,但是你活了90年了么?你有什么资格评价我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自身素质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党纲要求自己,为祖国为人民为群众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948984/

推荐访问:入党群众座谈会记录 入党群众评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