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的发展史

来源:制度 时间:2016-08-24 10:20:1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制度】

我国会计的发展史(一)
中国会计发展史

中国会计发展史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会计制度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从原始记录计量到单式簿记再到复式簿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变革过程。

关键词:原始计量 单式簿记 复式簿记

1.古代会计阶段

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及消费等问题凸现,“计数”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必要,人们逐渐形成数量观念,并尝试着以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式来表现经济活动及其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由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的“会计”行为,或者说,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状态,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中国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初步形成会计工作组织系统。当时已形成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

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具体说是要求会计的收付存平衡正确无误,它与目前的“客观性”原则相似。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在会计簿书写真实性和保管方面,规定会计簿书如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在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契(当时的原始凭证)如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在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在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等处罚。秦汉时期,中国在记账方法上已超越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建立起另一种形式的“单式记账法”,即以“入、出”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它以“入-出=余”作为结算的基本公式,即“三柱结算法”,又称为“入出(或收付)记账法”。西汉时采用的由郡国向朝廷呈报财务收支簿——“上计簿”可视为“会计报告”的滥觞。南北朝时期,苏绰创造“朱出墨入记账法”,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

唐宋时期,我国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推进。首先,产生了《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会计录》等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著作。《元和国计簿》和《太和国计簿》分别为唐人李吉甫、韦处厚所撰,收录了唐代人口、赋役、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统计资料,按照国家财政收入项目分别记载其收入数字。《会计录》为宋人所编,是一种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财政收支项目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经济文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会计、

统计经济资料部分,包括户籍计账方面的资料和当年财政收支的实际数额;二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的分析比较部分,也可称为会计分析部分。其次,创立了“四柱结算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上期结余)、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和实在(本期结存)四个栏目。这种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付的记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又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之起到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作用;可以说,“四柱结算法”的发明把我国的簿记发展提到一个较为科学的高度。四柱结算法中四柱平衡关系形成了会计上的方程式,这不仅成为我国传统的中式记账法(中式簿记)的一个特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一直沿用下来。 最后,在宋代建立了我国会计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政府会计组织——“三司会计司”,总核天下财赋收入,提高了会计机构的地位;同时,随着人们对账簿的认识,宋代产生并流行着一些有关账簿的专门用语。此外,“簿记”一词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亦已见于宋代的文献中。宋代的会计凭证可分为收入与支出两类,皆有正副两联,凭证和账簿都作为重要档案一起由专吏负责长期保存。

元代承袭旧制,在会计方面无大发展。至明代,政府颇重视会计报表,要求按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四柱编报,报表逐级汇总上报,国家对报表有统一的编报格式和上报日期。明代代表性会计著作是《万历会计录》,按旧额、见额、岁入、岁出汇录了人户、田粮、军饷、俸禄及各种税收和交通运输等统计资料,编排井然有序,数据先后可循,并突出了财政收支项目的对比关系,便于分析研究。

明末清初之际,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记账法——“龙门账法”。此帐法是山西人傅山根据唐宋以来“四柱结算法”原理设计出的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其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四者的关系是:该十进=存十缴,或进一缴=存一该。也就是说,结帐时“进”大于“缴”或“存”大于“该”即为赢利。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中式簿记由单式记帐向复式记账的转变。到了清代,会计制度又有新的突破,即在“龙门帐”的基础上设计发明了“四脚账法”。四脚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记账方法,其特点是:注重经济业务的收方(即来方)和付方(即去方)的账务处理,不论现金收付事项或非现金收付事项(转账事项)都在账簿上记录两笔,即记入“来账”,又记入“去账”,而且来账和去账所记金额必须相等,否则说明账务处理有误。这种账法的基本原理已与西式复式记账法相同。清末,随着西式会计的引入,中式会计趋于衰落。

2.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这一阶段出现了有关会计的重要思想:

2.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

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2.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2.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我国会计的发展史】

3.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帐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使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

结论:

总而言之,中国会计制度源远流长,经历了文字叙述式到定式表达式、从单式簿记到复式簿记的演变过程。单式簿记经历了从三柱结算法到四柱结算法的沿革,而复式簿记则经历了从龙门账法到四脚账法的演进。现代会计的出现使会计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金婧.中国会计发展史.浙江财经学院.学术论坛.浙江,2008

[2]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师研讨会综述.会计研究.北京,2000

[3]周仁仪,刘桂军,李小安.21世纪的我国会计展望,海南商学院学报.北京,1998年底4期

[4] 张建儒, 王森, 高鹏.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J]. 商场现代化 , 2009,(05)

[5] 李红艳. 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比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我国会计的发展史(二)
中国会计的发展历史

【我国会计的发展史】

中国会计的发展历史

一、 引言

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会计的发展也不例外,它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发展与完善而慢慢形成的。人类出现的最开始是没有会计一词的,它是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而渐渐萌芽的,经济的发展促进的了会计学的形成,而会计学的形成又推动者经济的发展。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前进,为人类历史的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华名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名族”。在我国优秀而丰富的历史遗产中,会计是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会计不仅有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以明显的独创性影响于世界。追溯我国和世界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已经有三千年历史。会计发展历尽艰难险阻,经历无数次实践和变革,从最原始的会计发展为今日比较完整的会计体系、准则、制度等,无不经历了历史沧桑、岁月风霜历练。回首过去的会计发展史,展望未来会计工作重任,会计工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能力建设,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推动世界经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篇、中国会计的历史过程

(一)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

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

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50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在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

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

上处于领先地位。从公无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会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会计之关系。公元1069年,王安石以“理财”为纲进行变革,并以“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改革的总机关。公元1074年,设置“三司会计司”,以此总体考天下财赋出入,实行一州一路会计考核制度。尽管以上改革未果,然而,这些事件却在会计发展史上造成了重要影响。公元1078年至1085年,又回复到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并重新确立了政府会计、出纳及审计的组织地位,使会计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上述史实表明,在11世纪,中国所进行的会计改革,在当时世界上依然具有先导性作用。

进入12世纪后,南宋的“审计院”设置,以及明朝的“都察院制度”、

财物出纳印信勘合制度、黄册制度,以及继承两宋之制所实行的《会计录》编纂制度与钱粮“四柱清册”编报制度等,也依然闪烁着中式会计的历史光辉,为世界会计史研究者所肯定。宋朝采用“四柱清册”的方法。“四柱”指旧管、新收、开除、

实在,即现时会计术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期末结存。

《宋史》云:“殊不知大国之制用,如巨商之理财”。此议揭示了

公元10世纪以后,中国商业的发达及巨商在理财方面的重要影响。至明代,不仅商业与旧式金融业又有一定发展,而且手工业作坊也有了新的进步,在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过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我国会计的发展史】

然而,正是从15世纪中叶起,中国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科

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自此,文明古国的会计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过去了,而近500年左右的世界会计史,一直朝着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

20世纪初,西方现代复式簿记传入我国,主要在海关、邮政、银行、铁路及大的工商业中使用。

(三)新中国的成立后,我国陆续建立了适应国情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借鉴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复式

记账法,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了我国会计制度。经过几十年的会计实践,形成了适应我国经济管理要求,指导我国会计实践的一系列会计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对会计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制定和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于1993年7月1日在全国实施。1997年至今,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修订了《企业新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出台是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是中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然。

第二篇、现代会计的发展

【我国会计的发展史】

随着电子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和发展,现代会计将面临这一场深刻革命。在立足现实,研究未来会计发展态势的同时,系统探讨一下会计发展的历史是很必要的。毛泽东同志讲“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名族国家,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但,中国自从脱离奴隶制度进到封建制度以后,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就长期的陷在发展迟缓的状态中”。正如恩格斯所讲“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帐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 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

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

第三篇、未来会计的发展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经济管理科学,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诸多经济领域交织在一起。

在与会计相关的诸多经济范畴中,当属税收与会计的关系最为密切。经过漫长的产生和演进过程,两者分别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但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税收既是微观经济主体无法回避的重要的会计核算内容,又是纳税人的一项社会责任和义务,而会计既为税收征管提供基础性信息,又在理论、实务的发展上为税制的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会计与税收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要求我们对两者的未来发展方向给与高度关注。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对会计与税收关系的一般理解主要是为满足会计主体在营业活动中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又能够做到符合税法规定的需要,在这样的需求下税务会计也应运而生。税务会计主要是为解决会计规范与税法对涉税事项处理方法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处理,从而满足核算的需要;税务筹划则是为合理利用税收制度空间,以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满足理财的需要。

会计未来的发展必将与未来经济的发展更加紧密联系.必将更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卓越的贡献.

我国会计的发展史(三)
中国会计发展史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史

摘 要:中国会计文化是在古代账簿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财务、计算制度的综合文化,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等方面为一体。在我们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会计的发展也随之发展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精神文明在会计领域的反映。要研究中国会计文化, 就应该对会计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及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进行研究。本文就从各个历史时期展开,介绍了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从中寻求会计文化的发展,希望会使大家对中国现代会计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关键词: 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现代会计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精神文明在会计领域的反映。要研究中国会计文化, 就应该对会计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及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进行研究。会计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表达能力,其中包括书写技术、算术的应用和普遍使用货币作为共同计算单位等。尽管在复式簿记发明之后,用罗马数字记分类帐和计算净利很不方便,但仍在证式帐簿中曾使用达几个世纪之久,阿拉伯数字的引进大大促进了会计的发展。会计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一、中国古代会计文化发展的历程

在旧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最早期的会计,为近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一)西周时期

初步会计报告思想,根据《周礼·天官·冢宰》载:"以参互考日成;以月

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日入其成,月入其要"这里的日成、月要、岁成都是按不同会计时期编制的会计报告。西周时代的官厅会计中出现以"入"和"出"作为记账符号。

西周时期会计的文化特征是:有了比较系统的财会机构,并初步建立了内部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52711/

推荐访问:我国会计发展史研究 我国会计发展史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