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围棋的高手

来源:职业规划 时间:2017-02-10 10:34:4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职业规划】

我是围棋的高手【一】:围棋保住人类智慧尊严 电脑或永难战胜职业高手

围棋保住人类智慧尊严 电脑或永难战胜职业高手

搜狐体育

当“深蓝”在1997年击败卡斯帕罗夫的时候,国际象棋职业选手都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在本世纪开头的几年,电脑大胜人脑,国际跳棋、黑白棋、西洋双陆棋、拼字游戏„„无一幸免。

但是人们不必担心。

差不多十年之后,“摩尔定律”(电脑速度每十八个月提高一倍)依旧有效,但人类还在一项棋盘游戏上称雄,这就是围棋 --一项东方的策略游戏。

曾有人以2000年为限悬赏100万美元征集能够击败人类职业选手的电脑程序,但是直至2006年,还没有一个程序能接近于完成这项任务。即使是最好的计算机程序也只能达到一个普通欧洲俱乐部选手的水平,和职业围棋顶尖高手有5、6级的差距。

为什么电脑在围棋这个项目上如此不济?

有人认为下围棋会让电脑陷入计算可能性的汪洋大海。一个国际象棋棋盘只有64个格,每一步有30种合乎规则的走法。但是围棋有361个点,每一手有200多种变化。国象全部可能的走法在1060到1070之间,而围棋有10250种变化。但是笔者认为,即使围棋的变化近于国象的十倍,但在单纯计算上也难不住飞速发展的电脑。

本人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

首先,尽管围棋落子后无法移动,但是落子的位置对其他棋子的价值和子力影响很大,而国象则不然,王后即使“虎落平阳”也依旧是最犀利的棋子;围棋把己方棋子连成一片就很难被吃掉或者断开,而国象棋子自始至终都有生存危机。这两点不同造成的结果是,象棋只有32个子并且在任何时刻都可以相对容易地判断每颗棋子的“战术价值”;而围棋棋子以非常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彼此之间的价值,某一个子的价值取决于与周围棋子的关系而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正因为此,电脑在围棋盘上做判断时常显得“小儿科”。

还有一点,也是本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人能将围棋的视觉因素很好地编入到程序中。围棋有一个视觉因素,高手们看业余选手下棋,只要扫一眼棋盘就会判断出形势优劣和选手的大致水平,他们自己下棋时会因为“棋形”难看而不采用某个下法,也就是说落子的位置要考虑和其他已经布好的的棋子的关系。众多棋子一起构成的形状是棋手进行判断元和选择的重要依据,而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电脑也许永远学不会根据棋型去判断和选择。

作为发源于东方的艺术,围棋有很深的东方哲学烙印,典型的例子有二:“后中先”,某一手棋可能暂时落了后手,但它可以厚积薄发,在以后的进程中发挥其巨大作用;“弃子”,经过精巧的构思后主动弃掉一些棋子,这些“诱饵”可能换来全局的主动和领先。这两个例子都符合东方哲学“韬光养晦”的思想,是大局观的体现,而电脑如果不能具备大局观,那么它永远不能战胜人类。(搜狐体育 听琴论剑)

--------------------------------------------------------------------

悬赏电脑围棋100万美元 战胜人脑要到22世纪

2006年08月08日 来源:新华网

据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在本世纪开头几年,电脑大胜人脑,国际跳棋、黑白棋、西洋双陆棋、拼字游戏„„无一幸免。不过,英国《卫报》日前刊文指出,下围棋电脑不如人脑。该报称,曾有人悬赏100万美元征集电脑程序以击败围棋职业选手,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程序能接近于完成这项任务。

围棋规则简单易学,玩起来却是钻研越深越觉得精深莫测。世界上职业围棋选手主要在中日韩3国。即使是最好的计算机程序,也只能达到一个普通欧洲俱乐部选手的水平,远逊于职业围棋选手。

为什么电脑在围棋这个项目上如此不济?专家指出,首先是因为玩围棋会让电脑陷入计算可能性的汪洋大海。国际象棋棋盘只有64个格,每一步有30种合乎规则的走法。但是围棋有361个点,每一手有200多种变化。象棋全部可能的走法在1060到1070种之间,而围棋有10250种变化。

其次,围棋很难判断每一手的后果如何,尽管围棋棋子无法移动,但是落子的位置会影响其他棋子的价值和子力。围棋在任何点都可能走出不好的下法,但是因为下围棋时间长,一盘棋双方通常要走200多手,所以很难看得出一手不好的棋是否会在棋局发展中产生影响。

此外,围棋存在视觉因素,没人能将围棋的视觉因素很好地编入程序中。高手会因为“棋形”难看而不采用某个下法,也会考虑一片棋对棋局其他部分的“轻重缓急”的影响。 按照电脑专家的粗略估计,围棋电脑程序的计算速度仅为象棋程序的百分之一。每下一手要比象棋多4倍的变化,所以要想让围棋电脑程序达到象棋电脑程序的水平,需要比象棋电脑强1027倍的电脑。按照“摩尔定律”,人类或许能在22世纪开发出能够战胜人脑的电脑围棋手。

--------------------------------------------------------------------

人机大战电脑击败象棋 对抗围棋高手至少到22世纪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从国际象棋到中国象棋,电脑商一次又一次的举办人机对抗来炫耀他们电脑的出色,卡斯帕罗夫、小波尔加、许银川、吕钦这些顶尖高手纷纷落败,让人越发相信电脑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脑。在棋类竞技中我们能守住的就只有围棋这根救命稻草了,那么在发展神速的电脑面前,我们在围棋的黑白世界里又能坚守多久呢?

中外象棋 根本难不住电脑

1958年,名为“思考”的IBM704成为第一台能同人下棋的计算机,思考速度每秒200步,从这一年开始国际象棋就成为电脑的第一个受害者,仅过了21年,国际象棋软件4.9就达到专家级水平,1987年,一台名叫“深思”的电脑以每秒钟75万步的思考速度露面,它的水平相当于拥有国际等级分为2450的棋手,这个水平对业余棋手来说完全就是不可战胜的。而这台电脑也是人机对抗的开始,1988年它击败了丹麦特级大师拉尔森引起了轰动,从会下棋到击败特级大师,电脑只用了30年时间。当然之后就是更加出名的“深蓝”、“更深的篮”与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的顶尖对抗了。

中国象棋的电脑软件厉害早就是公认的事实了,不少专业棋手在无聊之余甚至用电脑作为训练手段,而就在几年前许银川和吕钦这两位中国象棋绝对的领军人物就遭到了电脑的

“毒手”,他们两人在人机对抗中就输给了一台运算能力远在“浪潮天梭”之下的电脑手中。

围棋 人脑对抗电脑的最后堡垒

幸运的是在围棋领域中,电脑还远远处于下风,即便是俞斌这样的职业高手所编写出来的对弈软件也仅仅是能供业余棋手娱乐一下而已,当然和电脑下棋的乐趣远远不如在网上找人切磋,和电脑不时打超级勺子相比,和网上的业余高手切磋对棋力的提升更有帮助。

尽管在欧美围棋并不是特别流行,但外国的电脑专家们为了攻破这最后的堡垒还是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有人悬赏100万美元希望有人在2000年前开发出一个可以对抗职业棋手的围棋对弈软件,但可惜的是在截止日期6年之后,对弈软件的水平仍旧低得可怜。对于电脑在围棋领域中的弱智,欧美专家从数据上给出了原因:一个国际象棋棋盘只有64个格,每一步有30种合乎规则的走法。但是围棋有362个点,每一手有300多种变化。国际象棋全部可能的走法是在1060~1070种之间,而围棋有10250种变化。从数字上看围棋的变化要远多于国际象棋,而围棋和国际象棋最大的区别就是国际象棋杀掉王就可以取胜,而围棋取胜却无法给出一个固定的获胜指令,在棋盘上围棋每一步棋对全局都有着影响,而电脑在这方面的判断明显不足。

我是围棋的高手。

那么电脑到底要用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围棋职业高手的水准呢?单从数据上说,按照电脑每18个月运算速度就提高一倍来看,电脑对抗围棋职业棋手的一幕至少要等到22世纪。

本报记者 钟宁

悬赏140万美金电脑仍难奈围棋,深蓝1年半才能落子

2008年10月13日 体坛周报

特约记者李浩然报道

我是围棋的高手。

很多人认为,源于中国的围棋是世界上最精湛的智力游戏。它貌似简单,但黑白两子在棋盘上能构成复杂的图案,几乎变换无穷。有人说,计算机离征服围棋至少还需100年。

过去10年中,在台湾应氏基金会表示为设计出能击败围棋冠军选手的计算机程序者奖励140万美元的激励下,设计人员不断推出水平越来越高的会下围棋的计算机。但迄今为止,那些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的计算机程序给人的印象是甚至敌不过刚学一年围棋的业余棋手。

而在国际象棋界,“深蓝”电脑打败了超级高手卡斯帕罗夫,在象棋界,2006年在北京曾举行过“人机大战”,在配有象棋程序的浪潮公司服务器面前,许银川、柳大华、徐天红等特级大师一筹莫展,竟未尝胜绩。

“深蓝”击败世界国际象棋冠军靠的是中级水平的象棋知识和非凡的不知疲倦的高速检索能力。但是,这种机械方法在变化多端的围棋面前失去了用武之地。要想下围棋,计算机就必须能够辨别微妙而又复杂的棋形,并且能够利用凭直观获得的知识。凭直观获得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特征。一如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长得漂亮仅凭一眼即可看出,但要计算机知道

这一点的话,必须将漂亮的各项精确指标输进去,电脑才能做出判断。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围棋爱好者皮特·哈特说:“计算机围棋程序击败人类选手可能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如果一位智力正常的人学习下围棋,用不了几个月就可以击败现在所有的计算机程序。”

在世界冠军级别的国际象棋比赛中,多损失一兵一卒甚至就决定了最后结果,其判断准确率可能高达99%。但在下围棋时,经常会听到弃子争先的说法,鹿死谁手还远未可知。 若是从计算机角度来看,国际象棋与围棋间的差别似乎就没有那么深奥了。下国际象棋时,对局者每次需要考虑的着法平均只有35步。在计算机术语中,一步棋及应对着法统称为“回合”。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国际象棋程序能预先分析7至8个回合的着法。

分析7步棋就要甄别超过天文数字般的变化。如果计算机想多分析几个回合,需要甄别的变化就会呈爆炸性膨胀。多分析一个回合,棋着的变化会急剧增加――国际象棋增加18亿个变化,围棋增加64万亿个变化。对围棋而言,分析7个回合的着法,计算机需要甄别200的14次方个变化。虽然精简技术可将变化减少到1000亿亿个,但运算速度像“深蓝”一样快的计算机(每秒计算2亿步)也需要1年半时间才能想好一步围棋。

更糟的是,计算机在围棋领域与人较量显然失去了其固有的优势。与国际象棋不同,围棋棋子之间没有级别之分,棋手凭棋形判断形势,而计算机程序算法却很难表达棋形。有的棋形最初是厚势,但也许要不了一会就变成了可以舍弃的孤棋,如何告诉计算机这是厚势,这是孤棋?

应氏基金会许诺的140万美元的奖金要到下个世纪兑现了。

-

在围棋与国象的多项对比中,围棋都远远超过国象

autochange

我相信围棋是世界上最智慧的智力游戏,哪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象棋,也无法与之媲美。围棋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于一体,变化无穷;它既是数学,又是艺术,需要下棋者左右脑同时开动。要想达到围棋的高水平,这两种思维能力缺一不可,需要下棋者是一个全才。而国际象棋则是抽象思维游戏,完全靠的是丝丝入扣的逻辑运算能力,用的是左脑,更像是数学。所以象棋下的好的人是一个偏才。

而且,从复杂和变化的角度看,国际象棋也远不及围棋。围棋是电脑程序难以模拟的,甚至无法开发出能与普通业余有段棋手对抗的软件,更何谈开发出能与李昌镐对弈的软件。 从游戏的角度来讲,围棋的趣味性要超过国象;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围棋的美学价值要超过国象;从哲学的角度讲,围棋的哲理性和启发性要超过国象;从模拟现实的角度讲,国棋的象征性要超过国象;从竞技的角度讲,围棋对抗的惨烈程度也是国象远不能比的。

1、从游戏的角度讲,围棋的趣味性要超过国象。喜欢围棋的人因水平的不同而会感受到不同的乐趣。水平低的主要沉迷于算路、吃子,专注于一城一池的争夺;水平高的,则立足于全局,注重使全局子力融为一体。〈棋经·品格篇〉:“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不同水平的人,体会到的是不同的乐趣,低者感受到的是计算、占有、夺取的乐趣,高者体会到的是不争而王的理趣和生动舒展之美的乐趣。[棋经十三篇]云:“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但应该说水平越高越能感受到围棋的更全方面的乐趣。对于围棋的乐趣,下过围棋的人有最深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学会围棋,觉得象棋没有围棋有意思,是许多人的亲身体会。而下国象

我是围棋的高手。

体会到的是计算的逻辑推理的单一乐趣。

2、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围棋的美学价值要超过国象。围棋除了抽象的、逻辑的计算之外,更涉及到形象生动的棋形棋势构图,这方面设计能力弱的人,水平提高很慢。而下国象则不需图形构想方面的能力。

3、从哲学的角度讲,围棋的哲理性和启发性要超过国象。下围棋不可避免地要大量地运用哲学思想控制局面,更需要有较高的心理素养取得胜利,从中,更可领悟到与生活艺术相通的许多道理。以哲学指导对弈,以弈道指导生活,其例不可胜数。下略举之。

自古及今,奕者无同局。《传》曰:“日日新”。

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也。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临时变通,宜勿执一。《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又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故知己之害而图彼之利者,胜。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以逸待劳者,胜。不战而屈人者,胜。《老子》曰:“自知者明。”

凡棋有益之而损者,有损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益左投者,有益右投者。《易》 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围棋的哲理性和启发性自古便已被棋家和哲人所验证。显而易见,国际象棋在这方面要苍白得多。

4、从模拟现实的角度讲,围棋的象征性要超过国象。围棋在最早时代是用来模拟天象的,棋盘看似方正,实则将其弯曲,便是天穹之象。经纬星体,运化其中。在模拟战争方面,更是国象所不及。战争的中心点是争夺地域,围棋形象地展示了这一点:黑白棋子是未发时是军队战士,已落后,便是城池势力。而子中所围之地便是所占领的地域。而国象则只能代表军事角色和工具,其象征意义明显简单。

5、从竞技的角度讲,围棋对抗的惨烈程度也是国象远不能比的。这一点,简举一例便可驳之。围棋对弈是脑力、心力、体力全方面的激烈对抗,从脑力上讲,下围棋需要左右脑、形象与抽象思维全方位地开动,而象棋则只需抽象思维;从心力上讲,围棋讲“功夫在棋外”,比的是境界修养,与东方哲学和心理学思想不可稍离,而象棋则是西方人直线式征服思想的体现;从体力上讲,下一盘围棋所用的时间是下象棋的十倍甚至几十倍,所耗精力体力是象棋无法想象的。古时下一盘棋几天、几月是常见的事,现代一般也需要一天时间。这一点也说明了围棋的复杂性是令人震惊的。若从自古及今的优秀棋士的传奇对抗故事上讲,国象也是无法望其项背的。古时有传为佳话的“当湖十局”之战,有震人心魄的“血泪篇”,有“一子振神头”的奇异之闻等等。今则有吴清源昭和日本独步天下,番棋打败日本当世全部高手,其间泣血、恐吓、君子相惜等事件时有发生。聂卫平吸氧抗日十一连胜,引暴80年代国人的爱国热情!等等事例,不可胜举。

国际象棋之所以受到推祟,是因为国际象棋在世界上的群众基础广,商业运作水平高;围棋的影响力弱,因为围棋的普及程度和商业运作水平低,但曲高必和寡,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围棋走向世界的日子还会远吗?

在国棋与国象的多项对比中,国棋都远远超过国象,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另:

从公平竞争的角度说,围棋与国象本优劣之分,但从具体特点上说,则实有高下之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爱玩游戏,反恐岂不是比连连看有趣、有对抗性、复杂、高明得多?

我是围棋的高手【二】:中国---一个围棋高手的观点

中国---一个围棋高手的观点

地球是个大棋盘,美国是唯一的棋手,俄国是不甘的过客,那么,中国是什么?

中国是看客。

如此给中国“正名”肯定会招来不少板砖。

但不是“看客”还能是什么?

是棋手吗?不是。你没见中国眼下每次说要“下大棋”的时候那些蚂蚱油子都在捂着嘴笑个不住吗?没谁承认咱是棋手。

是过客吗?也不是。过客必须首先具备做棋手的实力(包括软实力)、有过做棋手的经历并且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中国有过做棋手的经历吗?

也许有人会拿中国历史上汉唐的文治武功、蒙元的无敌天下说事来证明中国曾经是一位伟大的棋手。真这么说也不是没道理,但也并不尽然。正如阿Q所说“我们先前”是“阔多了”,不过汉唐、蒙元毕竟是非常久远以前的事,即使那时是棋手,棋手的伟大荣光也只能属于中国的“祖上”,更何况那时地球还不是“棋盘”,说那时的中国是棋手是站不住脚的。

也许有人会拿新中国在朝鲜战场与美国进行过面对面较量并最终与美国平分秋色说事来证明中国下过一招“大棋”而且是“好局”,进而证明中国应该是“棋手”至少是“过客”。真这么说也不是没一点道理,但是如果你看了后面的剖析就会明白这么说是没一点道理的。中国参与朝战首先是被动的,是不得不,是迫不得已,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中国参与朝战还是民众的“志愿”行为,中美之间并没有正式宣战;中国参与朝战还是“丫鬟坐椅子”,是老大哥(苏联)做了缩头乌龟后硬着头皮“坐在棋盘前”的。也就是说中国参与朝战是被人硬拉(美国)硬推(苏联)到棋盘前半推半就半遮半掩很不情愿很忐忑的下了一招棋,这一招棋尽管技惊四座但中国毕竟摆脱不了“客串”的身份,给背后的主角当了一回替身。

也许有人还会拿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前期中国以第三世界“盟主”身份活跃在世界舞台叱咤风云成长为美苏以外的最最不可忽视的第三支政治力量几乎颠覆了整个世界的原有秩序说事来证明中国不应该只是“看客”。真要这么说还真是不正确,因为那时的世界大棋盘前正坐着两位实力超强的棋手殊死搏杀,中国只是作为看客的身份站在大棋盘前冷眼旁观。只是,中国这位看客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很清醒也很有想法的看客,这位了不起的看客不光关注着、平衡着棋局的发展而且还用心收罗着棋盘上的棋子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棋手做准备。如果(也只是如果)按照那时的大好局面发展下去,那么现在的中国也许早已以棋手的身份端坐在大棋盘前布局天下。遗憾的是中国没能成为棋手,随着一代伟人的溘然长逝,“第三世界”不再成其为“世界”,中国失去了成为棋手必须具备的大心脏和施展辗转腾挪手段的大空间。

地球就是个大棋盘,中国不是棋手,不是过客,也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中国是什么?只能是看客,也确实是看客。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能做一个清醒的、高明的看客也不是什么大坏事,偏偏作为看客的中国做不到“旁观者清”,有些时候甚至比“当局者”还迷。

说这位看客没做到“旁观者清”是因为他面对大棋盘不光分不清棋局混沌的局面,也根本不知道下一子该往哪里下、该怎么下、哪里该进攻哪里应退守、哪些子可以舍哪些地必须争,一言以蔽之就是没大局观、没目标、没办法、没原则立场、没底线。

只拿“该怎么下”为例。

作为棋手,美国的成名绝技是“骗招”;作为过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634430/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