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的目的

来源:实习报告 时间:2018-08-07 1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实习报告】

篇一:[心理教育的目的]心理学专业教育实习目的范文


实习报告网权威发布心理学专业教育实习目的范文,更多心理学专业教育实习目的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实习报告网。
一、心理学专业教育实习目的  1、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情感;  2、将有关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培养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为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的工作职责及中学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培养师范生管理班级的能力;  4、初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了解中学生的特点。  二、教育实习主要工作概况  (一)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  1、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  实习期间,我们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和情况,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围绕着“新生适应”这一大主题设置了6个课时的内容:《认识新同学》《回顾初中,播种高中》《校园寻宝——认识校园环境》《走近新老师》《适应新学习》以及《合理宣泄情绪》。具体实施时,我们完成了《认识新同学》《回顾初中,播种高中》《校园寻宝——认识校园环境》《师说——走近新老师》以及《暗示的神秘力量》的教学,并成功开展了两次教学公开课,获得了院领导、指导老师和听课的研究生们的肯定。另外,实习末,每位实习生都完成了一堂关于心理课程回顾及告别的课程。  2、心理咨询工作  实习期间,我们对学生进行团体箱庭及个别心理辅导,排解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适应性、自我探索等方面的困扰,并对心理咨询和辅导过程进行了记录和整理,通过此项工作,我们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技能得到了较大提升。  3、心理宣传、材料编写和搜集工作  (1)心理宣传  福州二中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出版了报纸《心弦》和高三刊物《心动力》,每期都有不同的主题,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积极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实习期间,我们完成了12期《心弦》报纸、8个主题的《心动力》、2册《走过高三》的编辑和排版,《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渗透方案》的设计,以及《心理宣传标语》的搜集整理工作,为福州二中留下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2)材料编写  实习期间,我们完成的材料编写主要有:①2个主题(自信心训练和人际)的高一心理科代表团体辅导方案,共14个单元;②一个系列的高三班干部团训方案;③高一至高三,27个主题心理主题班会教案设计及课件制作;④主题为“人际交往”的心理情景剧剧本的编写工作,共12份,等等。  (3)心理资料搜集  实习期间,我们搜集的和学生有关的心理学相关资料有:①学习压力应对;②意志的坚韧性;③惰性资料搜索及教案设计;④教育中的心理效应;⑤心理学相关视频资料;⑥团体活动方案资料搜集整理,等等。  (二)班主任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一方面我们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就班级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探讨;另一方面与学生多走动,进行沟通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品质、学习情况,最终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了详实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配合班主任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常规事务。  1、日常工作  作为实习班主任,我们的日常工作有:①监督学生早操、午休、眼保健操、自习、卫生、纪律;②和学生谈心;③加强班级建设(如班规的制定和班委的选举、班委责任的落实等)④处理班级事务(如校服的订制、上报学生研究型课题小组名单、学生体检的组织等),等等。  2、主题班会  实习期间,我们开展了多个主题班会,如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我爱我班》主题班会,关于考前激励、考前焦虑调节、半期考目标确定的《半期考总动员》主题班会以及宣传文明礼仪知识的《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等等。  (三)行政工作  由于心理学专业的特殊性,在日常的实习中,我们还安排了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育心园以及德育处的行政工作。主要包括了:1、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2、和学生相关的心理学资料的搜集;3、文艺汇演和校运会的协助工作;4、参观人员的常规接待(如在福州中小学心理教师岗位培训中,负责接待和介绍育心园等);5、日常事务的处理等等。  此外我们还协助福州二中校庆办和保管室完成了相关工作(如校友录的制作、校庆相关材料的整理、学校资产数据的录入工作等)。  这些工作虽然琐碎而冗杂,但在这些工作中我们学会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因为一件事情,不论多么细小或多么简单,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只有在完成好它们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发光发热。  (四)教育调查与研究工作  实习期间,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综合考量教学和学生的切实情况,我们成功完成了各项调查与研究工作,如《高一学生手机使用的利弊分析调查》《高一学生体格刻板印象研究报告》《职业性别刻板印

篇二:[心理教育的目的]教育理论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师资格证网权威发布教育理论第三章教育目的,更多教育理论第三章教育目的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资格考试网。
[要求]   1.识记教育目的、体育、美育等概念以及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2.理解教育目的理论依据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明确体育、美育的意义、任务,体育的组织形式和美育的实施途径。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确立   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   (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我国的教育方针   (1)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2)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3)1981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4)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1)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   (2)普通中学的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详见后德育理论与实践部分)
  2.智育   (1)智育的意义   ①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智育的任务   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3,体育   (1)体育的概念: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2)体育的意义   ①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②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③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3)体育的任务   ①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其中包括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发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功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②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③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4)体育的内容   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游泳、武术、军事体育。   (5)体育的组织形式   ①体育课(基本组织形式);   ②早操、课间操;   ③课外体育锻炼;   ④运动队训练;   ⑤运动竞赛。
  4.美育   (1)美育的概念   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和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美育

篇三:[心理教育的目的]读《教育的目的》有感1000字


读后感网权威发布读《教育的目的》有感1000字,更多读《教育的目的》有感10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读后感网。
【导语】理论指导总是与亲身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这条道路上,我需借助这些正确思想,在其指导下大胆采取行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教育的目的》是英国教育家、哲学家和数学家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在教育哲理上的系列思考。他在书中以其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哲学剖析了关涉教育目的的一些基本问题,其主要观点来自于实践经验、教育反思和理论批判。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生气勃勃的学生自我发展。
  书中有几个说法或观点让我很有感触:一是"惰性思维",二是"教育的实用性".
  "惰性思维":只是通过大脑去接收某些观点,而不去应用、验证或与其他新事物有机地融合起来。为了使其通俗易懂,书中举了一个例子:那些聪慧的妇女虽未受过什么教育,但阅历丰富、涵养深厚,步入中年以后成为社会中最有文化修养的群体——原因在于她们摆脱了惰性思维的枷锁。我想,这里的惰性思维不单单指向学生,可以说指向任何一个有思想意识的人。
  我想避免让自己陷入"惰性思维"的最好方法,也是最为简单的方法便是"反思",如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在班级管理上反思自己的每一次决定和措施,在待人接物上,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等,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同时让自己的长处更加突出,在反思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而在这一过程中,必定要克服"惰性思维"的阻碍。
  而对于学生,我想他们中的大部分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这种思维,有的学生上课不声不响,也在认真听讲,作业也是认真完成,但就是考试不出成绩,我们不能说这样的孩子懒惰,不勤奋,因为他向我们展示的现象,给我们的感觉是认真踏实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往往认为他们是没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想,找到正确的也就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是一件易事,前提一是对自己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如了解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自己的性格特点等,二是,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信息接收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对信息要进行吸收和消化,将课堂上课下所听到看到的信息、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只是简单盲目的接收信息,却不动脑经加以思考,就像机器人听从指令完成任务一样简单机械,但学习本身并不是完成一项项具体的任务。这样的学生或许是被"惰性思维"控制着,行动上不懒惰,但思想上却并不勤快,学生自己也并未意识到,所以学习效率不高不出成绩。若不及时改变思维,久而久之,他们或许会一次次被这样看上去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结果打击,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以至变成头脑简单,做事鲁莽之人。所以,我在课上和课下,经常告诉学生学习要动脑筋,多思考。不仅要求自己反思,也时常提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反思。
  另外一个就是"教育的实用性",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有用的,人接受教育学习到的东西却藏而不用是不应该的。书中还说到"理解即宽容",意思是教育的目的应服务于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发现和应用,而不是与生活相脱离。如果所学的知识缺乏实用性,不能解决思想和生活中的问题,那这样的学习也就毫无意义可谈,可以说是在浪费时间。这就让我想到,之所以反对和制止学生看那些言情武侠小说、漫画等,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所以我们倡导"看好书",也就是看有思想内涵,有实际意义的书籍。
  另外,结合自己所教的科目来说,并不是就课本讲课本,而是要正确启发和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学得活灵活现,也才能够更加凸显出学习课本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被调动起来。
  无论如何,理论指导总是与亲身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这条道路上,我需借助这些正确思想,在其指导下大胆采取行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830381/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