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

来源:邀请函 时间:2018-09-10 08:00:2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邀请函】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共10篇)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一):

求翻译:邀请函的翻译,要求人工翻译,谢谢
邀请函
兹邀请您和您的夫人于8月1日至5日来我校法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并作学术报告.我方将承担差旅,食宿等费用
不要机器翻译的,最好有格式

The Invitation
You and your wife are kindly invited to visit our law school and to present your Academic Lecture from 1st to fifth of August. Your travelling expenses and accomondation will be in our account for this visit.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二):

24道数学经典名题
1.不说话的学术报告
1903年10月,在美国纽约的一次数学学术会议上,请科尔教授作学术报告.他走到黑板前,没说话,用粉笔写出2^67-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质数.接着他又写出两组数字,用竖式连乘,两种计算结果相同.回到座位上,全体会员以暴风雨般的掌声表示祝贺.证明了2自乘67次再减去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两百年一直被人怀疑的质数.
有人问他论证这个问题,用了多长时间,他说:“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请你很快回答出他至少用了多少天?
2.国王的重赏
传说,印度的舍罕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跪在国王面敢说:“陛下,请你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在第三个小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说:“你的要求不高,会如愿以偿的”.说着,他下令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计算麦粒的工作开始了.……还没到第二十小格,袋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看出,即使拿出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象棋发明人许下的语言.算算看,国王应给象棋发明人多少粒麦子?
3.王子的数学题
传说从前有一位王子,有一天,他把几位妹妹召集起来,出了一道数学题考她们.我有金、银两个手饰箱,箱内分别装自若干件手饰,如果把金箱中25%的手饰送给第一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把银箱中20%的手饰送给第二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然后我再从金箱中拿出5件送给第三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再从银箱中拿出4件送给第四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最后我金箱中剩下的比分掉的多10件手饰,银箱中剩下的与分掉的比是2∶1,请问谁能算出我的金箱、银箱中原来各有多少件手饰?
4.公主出题
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
打开那个网址,里面一共24题.

1、每年有52个星期,3年有52×3=156天
2、2^64-1=18446744073709551615
3、设金箱中原有x件,银箱中原有y件
3/4x-5=x/4+5+10
(4/5y-4)/(y/5+4)=2/1
解得:x=40,y=30
所以金箱、银箱中原来各有40、30件手饰
4、因为给第三个人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然后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所以第三个人得到6个李子
设第二个人分之前剩余x个,那么
x/2-1=6,所以x=14
设篮中原有李子y个,那么
y/2-1=14,所以y=30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三):

假如你是班长,班上要开一次学术报告会,请你拟一个英语口头通知告诉同学们
1. 时间:1月25日星期四下午2点至4点
2. 地点:教学大楼302室
3. 讲演人:清华大学余教授
4. 讲座内容:英语习语
5. 要求:请大家务必准时出席,第二天要分组讨论并各写一篇文章

同学们:
大家好!1月25日星期四下午2点至4点,清华大学余教授在教学大楼302教室举办讲座!讲座内容是关于英语习语,这对我们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请大家务必准时出席,第二天分组讨论。然后每个人写一篇心得体会!
Students:
Hello everyone! January 25 Thursday 14:00 to 4:00,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Yu building 302 classrooms in teaching seminars! Lectures on the English idioms, we have to learn English to be of much help. Members must be present at the scheduled time, the next day a group discussion. Then each person write an Experience!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四):

在横线上填上你设计的教授委婉拒绝的话
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热情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

我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改天我请你吧,实在对不起,希望没有扫你的兴.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五):

英语翻译
翻译成日文:致松尾美贵:谨于2012年10月31日下午6:30,在财经科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agogo”杯英语短剧大赛活动,特邀您参加,(这是给一位友人的邀请函,哪位日文高手翻译下来,)另外,封面”邀请函“写什么比较恰当?
是“在财经科学馆学术报告厅(205房间)”

松尾美贵:谨んでへは2012年10月31日午後6:30、财経科学馆学术报告庁、英语で行われる「agogo」カップ大会特别活动にご参加寸剧、、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求被采纳啊!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六):

观察报告怎么写

考察报告
一、考察报告的概念及作用
考察报告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考察报告是指作者为了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统称为考察报告.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重要领导人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制定政策,解决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考察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它的内部、外部的各种联系.至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那就更需要通过系统、周密的考察,探寻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重要领导人亲自进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考察结果来协助他们制定有关政策.这样,考察活动就日趋社会化,群众化.在以信息为基础,讲究决策科学化,工作高效率的新时期,考察报告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与作用了.
科研人员要为某项科研任务获取科学数据,也需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对事物的内部的活动规律进行考察,对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否则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我国社会科学的考察工作有良好的传统,但对自然科学的考察,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大规模区域经济开发的需要,才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工作.建国四十年来,综合考察范围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特别是对许多边远地区,进行过数次综合考察.以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为例,1956年国务院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完成其中规定的有关国家边远地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各项综合考察,先后组成十个大型综合考察队,每年有上千人同时考察.这一时期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国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地区开发方案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依据;促进了资源研究和考察事业的发展.在综合考察活动开展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许多科研机构.有的考察队还系统地编写了地貌、气候、土壤、植物等科学考察报告,成为学科专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任务的增加,科学考察活动,尤其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考察活动,为振兴中华肩负着光荣任务.它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各类学科的科学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考察报告的分类及特点
考察报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以报告的对象为依据,可分为地质地貌考察报告,古生物考察报告,考古考察报告,卫生防疫考察报告,生产力发展考察报告等等,每门学科都可以成为考察对象,写出考察报告.
以写作特点为基准,可分为概貌介绍型考察,考证型专察,论证型考察,学术型考察等.
人们习惯上常把单门学科的考察报告称为考题性考察,把二门以上学科联合考察写成的报告称为综合性考察.报刊上常见的是专题性考察报告和综合性考察报告.
我们这里着重从写作特点的角度分类,讨论各类不同考察报告的特点及其写作.
1.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常用于自然资源与社会文化的综合考察.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将被考察地区的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出来.它的作用是,让人们对该地区的概貌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为上级领导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具有普查性、综合性.考察对象广泛.考察地区的面积、地形、气候、河湖、工农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都是考察对象,有必要时还需要考察该地区的民俗人情.
比如像杨勤业写的《片马行——横断山科学考察散记》①就是一篇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这篇考察报告考察了“位于横断山脉西侧高黎贡山主脊线以西,隶属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冶州沪水县”的片马的各种情况.如地理地形特点,“片马,包括上片马和下片马等自然村,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下”,“是脑昌卡河源头的一个山间小盆地”.人口、农业耕种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是:“历史上早在明朝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属六库登格土司所管辖”,现在“总人口只有500多,耕地也只有千多亩,这里至今仍然广种薄收,虽然也进行最低限度的松土耕作,可是没有施肥的习惯.玉米、水稻一年一熟,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维持在三百斤以下的低水平,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很不相称.”片马的气候特点:“片马年降水量估计在1400毫米左右.每年雨季从六月开始至十月结束,长达五个月之久,其中七月最多,估计占全年的一半左右.所以,尽管片马海拔较低,气温并不比东坡地沪水高”,“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5℃,晚上睡觉还离不开棉被.”片马的森林资源情况:“片马的沟从里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山坡上的常绿阔叶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一部分成为云南松林”,“进入林子,藤蔓缭绕,草类茂密.到处是几人合抱的人树”,“乔木的上层树冠就可以分五六层之多,组成极复杂,在250平方米的样方内,竟有22种高大的乔木,占优势的科属是壳属以及樟科的一些种属.上层乔木冠幅直径3.5米,茂密的枝叶使林下不见阳光,湿生草木特别发育,盖度可达90%以上”.“片马经济林非常丰富.只要在老乡古老的木屋周围走一圈,就会看到家家用茶树作篱笆,户户用桃李和苹果作遮阴,用核桃和梨树作围墙.”片马地区居民的特点是:“片马居民以景颇族和僳僳族为主.他们热情好客”,对于“远方来客,更是招待殷勤、周到.”
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的考察对象众多,考察面广泛.上面举出的这篇考察报告,把片马地区的各种优势及其不足之处,考察得清清楚楚,从而为提高该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开发该地区的水利、经济、林木资源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这类考察报告的第二个特点是“记游性”.所谓“记游性”是指游记的一些特点.具体说,首先是指介绍概况要有鲜明的真实性.如介绍地质地貌、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山川古迹,物产资源、建筑特征、民俗风情等,必须有鲜明的真实性,绝不允许“合理”想象或夸大.考察报告以其真实性,使读者对该地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次,是指有优美的形象性.概貌介绍的记叙状貌时既可以用说明、记述的方法,也可以用描写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将概貌考察写得清晰明了,又优美形象,从而使读者在得到知识的同时获得美感.《片马行》有些山川景物的描写就非常生动形象:“藤曼缭绕,草类茂密,到处是几人合抱的人树,树身上披满了绿苔,树干悬挂着绿纱般的松萝,藤蔓从一棵树绕到另一棵树,从上层乔木绕到下层灌木,好像一条条巨蟒来往穿织.”这种描写能激发读者的美好想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记游性”的一另一个特点是指清晰的踪迹.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往往是以作者的考察足迹来组成全文的结构,层次井然有序.
这种类型的考察报告的文体特点更接近散文文体,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应用文体.诸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等都是接近散文体的考察报告.有些到国外访问考察的同志写成的考察报告,如李国山等人写的《考察归来——少数民族畜牧业考察团记问新西兰》,又如陈有为、安建国写的《青山翠竹行思——康塞普西翁林区考察记》,则更明显地具有“游记”的一些特点,所以往往被误认为是游记.事实上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只具有“记游性”,但并不是游记.它们的最大区别是写作宗旨不同.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是为有关决策部门开发各种资源,制定有关发展计划提供科学资料与依据,实用性极强,而游记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作者对游览地各类情况的特点的记叙,来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怀,折射时代的特征.抒情性浓郁.
2.考证型考察报告
这类报告的任务:作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考察,对一般说法提出异议并予以纠正,确立新的科学结论;或对有争议的考察结果,表述自己的考察结论.
前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考察研究成果用今天的科学尺度去重新评议,难免有不准确或不精确之处.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前人研究成果已成定论的一般说法,即“通说”,或至今仍有争议的科学项目重新进行考察,以获得更精确的数据,得出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给沦,是考察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考察报告的重要内容.
黄效文先生①写的《江源考》②就是一篇考证型的考察报告.
长江的源头在何处?《辞海》这样注释:“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上源沱沱河出青海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丹冬雪山.纳当曲后称通天河……全长6300公里.”这是前人考察研究的成果,已成“通说”.我国曾在1976年、1978年两次派出江源考察队至长江源头考察.这两次考察,把源头的水文地理等情况弄得清清楚楚,确认沱沱河上游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为长江正源.这样,长江长达6395公里.新的长度把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列为世界上第三位.但也有一些考察队认为长江上游地段的另一主流当曲,也不失为长江主源之一.此说目前有争议,为此黄效文先生于1985年夏季亲自到沱沱河及当曲源头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作者在报告中写道:可以进一步证明,“姜根迪如南侧冰川实为沱沱河(玛尔曲)的主源”,当曲亦是长江的源头,“当曲正源发自卡史贡东北的扎日山贯麓的马鞍形山脊中,北为拖喇山,南为沙亚山(皆藏语译音),有溪从山沟中流出,哪个最长.”作者的考察结论是:“若以此地为算,当曲源应更比沱沱河长得多,长江长度亦应有新的计算.”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以事实说话,由事实本身引出结论.黄效文先生在《江源考》中全部是用事实来证实自己的正确结论,纠正一些错误的考察结果.这篇报告这样写道:“查实这里的当曲源头与有关书本所说的当曲源头出入颇大.霞舍目阿巴山于此当曲源之西南3天马程,那里的东西两条小河名为绕德曲和查敦曲,并非有关书中所说的多朝能或达姆曲等.霞舍日阿巴山当地名阿日西诺.另书谓源头山名扎拉荣,更不对了,因当地各藏民皆肯定扎拉荣为扎曲(即澜沧江)的源头,在当曲之北,莫云公社之西.”作者在考证当曲的正源为何处时,也是以其考察的事实来说话:“查实当曲正源的霞舍日阿巴山之东北约120至150公里(按藏族说3天马程)”,“我们骑马考察最上源为沼泽蓄水聚流而成,主流两旁各有较短的同样小溪来会.当曲水下流约10公里至卡史贡坝子(约4900米),乃沿北往南过一小山丘(藏名左米当),再折西流至错尼家小地区,折西北流向.往西流前另一小溪从东来会,此也可算当曲另一源流,约可溯10公里至卡史贡坝子东南一山名我勒山,沟名沙扎,源头发自小水潭,长约1.5米,阔0.5米,潭中小石带黄色斑纹,水从地下出,间流间断而成小溪.”
作者的考察极为认真仔细,由此得出的结论令人坚信无疑.
潘裕生写的《三上打加拉》①也是一篇考证型考察报告.作者通过三天周密细致的考察,“确定了代表大洋地壳的蛇绿岩套的存在”,“查清了打加拉蛇绿岩套的②是由偏上部的辉绿岩墙群到下部的堆积岩层组成,进而可以恢复地质历史上这个海洋的发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和当初的自然环境.
由考察的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来纠正“通说”,或消除争议,或证实久而未决的考察结果,是“考证型考察报告”的主要特点.这类考察报告,是人们习惯中所认为的“正宗”型应用考察报告.
3.论证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的任务是:作者通过考察对错误的结论或言论予以驳斥,给人们以正确的引导.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这类考察报告的典范.
这篇考察报告,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错误言论而写的.为了有力地批驳错误的言论,毛泽东亲自到湖南进行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通过对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农民运动进行深入考察,总结了农民协会领导下所作的十四件大事,从中得了符合农民运动本质规律的科学结论:农民运动,“好得很”.“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上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考察报告用铁的事实驳斥了“糟得很”的错误论断和所谓“过分”,所谓“痞子运动”等错误言论.这篇考察报告在当时给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势力以有力的回击,同时为党内外正确认识农民运动,为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科学论据,也为当时的革命当局正确处理农民运动,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这篇考察报告的特点是;鲜明的论证性,具有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具体说就是:鲜明的观点,有力的论证,严密地逻辑性.
这篇考察报告,用分析的手段加强对事实的分析论证,通过严密的分析论证,将事实原本质特性揭示出来.比如在批驳所谓“过分”的错误论调时写道:“……所谓‘过分’,所谓‘矫枉过正’,所谓‘未免太不成话’.这派议论貌似有理,其实也是错的.第一,上述那些事,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历来凭借势力称霸,践踏农民,农民才有这种很大的反抗.凡是反抗最力、乱子闹得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恶最甚的地方.农民的眼睛,全然没有错的……”“所谓‘过分’的举动,都是农民在乡村中由大的革命热潮鼓动出来的力量所造成的.这些举动,在农民运动第二时期(革命时期)是非常之需要的.……”作者通过分析论证,使人们清醒地看到农民的某些举动的意义所在,对农民的“过分举动”的本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论证型考察报告的论证语言除要求严密、精炼、准确外,也重视形象性.这样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这篇考察报告在语言表达上也是范例.
4.学术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往往是在专题考察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探讨、研究,从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或形成某种理论体系,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熊映梧写的《“横向经济联合”的生产力经济学考察》①是一篇学术型考察报告.
这篇考察报告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横向经济联合’”作了专题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新事物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
这篇报告探讨了“横向经济联合”,新型企业组织形式产生的客观原因及理论根据.报告认为“横向经济联合是生产要素合理地组合的要求,即适应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这种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是以生产力系统论的理论为根据的.作者认为“社会生产力不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工具(机器)、设备、动力系统、运输系统、管理系统等等生产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由它们有机组合的经济系统.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不断地调整.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期长短不一,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需求经常发生变化,以及生产过程中其他一些变动的因素”,这些都能“引起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作者还认为“进入发达的商品经济时代,生产要素的组合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实现的”.我国目前出现的横向经济联合,“这就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联合”,“发展商品经济,理所当然包括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内容”.
这篇考察报告的正文部分,着重探讨了如何依据生产力震动规律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问题,作者认为“发展横向经济联合,首先要符合生产力社会化的规律;此时,还要符合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化、技术进步”,“工农业现代化”等等规律.只有依据生产力运动规律去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篇学术性考察报告,无论是揭示规律,还是提出措施,都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科学的理论依据,是一篇有价值的考察研究成果.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有突出的科学性和创造性注意社会价值、学术价值.
像庞公、韩纲写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与改革展望》①,姚诚等人写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前提性考察》②都属于这类考察报告.
三、考察报告的写作
1.实地考察是基础专业知识是指导
考察与调查的关系极为密切,考察离不开调查,调查也离不开考察.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考察侧重在观察、考核基础上的研究,调查侧重在采访、了解基础上的研究.因此,考察工作者必须亲自对考察对象进行实地的细致深刻的甚至是长期的观察,进而搜集考察对象的标本、资料、数据以供自己研究,必要时也可通过采访了解有关情况,以促进考察活动的开展.而调查工作者往往在接受任务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第一对象已消失,即事件、问题等已成往事,他们必须向目睹、或亲自参预某事、某问题、某工作的第二对象进行采访了解,收集有关资料、数据供自己研究,必须时也可以“蹲点调查”.“蹲点调查”,实质上就是考察.
简括地说,考察报告是在作者亲自参加实地观察考核的基础上完成的,而调查报告是在作者进行采访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完成的.文章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题,而不以“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为题.理由就在于此.
实地考察,是考察报告写作的重要基础.
考察重亲自观察,目的就是要抓观察对象的特征,但没有专业知识作指导,观察就是两眼一抹黑了.结果一无所获,或者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一个没有地质地貌知识的人站在西藏打加拉山坡上,看到一个高于一个的平台会无动于衷,但对搞地质地貌的考察队员来说,他们面对这种地貌马上就能判断:“所有这些平台的存在,都表明高原在上升过程中是间歇性的,运动时快时慢,交替更进,每个平台代表着或长或短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见《地理知识》 1984年第6期)对一个没有林业知识的人来说,面对卡马沟谷里茂密整齐的林子只能发出“真美呀”的感叹,却说不出各类树木的名称,更不懂它们的价值,但对有专业知识的考察队员来说,他就能马上发现:“在250平方米的样方内,竟有22种高大的乔木,占优势的科属是壳斗科的栲属、石株属、青冈属,槭科的槭属……”(《片马行》)(见《地理知识》1983年第1期.可见,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作指导,考察队员才能耳聪目明,迅速捕获到考察对象的种种特征,发现考察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察报告是专家们的写作.像综合考察就必须由各门科学的专家们联合组成考察团,容不得“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综合考察任务,最终完成考察报告的写作.
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既是考察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写出有分量的考察报告的必备条件.
2.定体则无 大体须有
考察报告的写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模式,但需要遵循它的基本格局.
不同类型的考察报告,可以有不同的结构样式,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常常采用散文体或日记体的结构样式.《片马行——横断山科学考察散记》、《瀚海腹地考察记》、①《青山翠林行思——康塞普西翁林区考察记》等都采用散文体的结构样式.《内蒙古野外考察札记》②采用的日记体结构样式.
考证型考察报告采用的是“正宗”的应用体结构样式,既“三段式”:开头、正文、结尾.
论证型考察报告则采用应用体与议论体相结合的结构样式.即报告的“前言”部分是应用体样式,扼要交代基本情况,而正文部分又是议论体样式,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分总、或总分等.
学术型考察报告,由于注重规律性的探讨,内容丰富,篇幅较长,所以结构样式也复杂些,或结论→本论,或本论→结论,或绪论→本论→结论等等.
不同类型的考察报告有不同的结构样式,就上述所言,也不是某种类型的考察报告一定要采用某种模式的结构样式.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结构布局,从整体上看,就很难将它套在上述哪种样式中,它别具一格,自成一体.
考察报告的结构样式应与考察报告的宗旨相谐调,同时要考虑读者的思维习惯,即要依循它自身的一些规律.
第二,前言要明确交代考察主体,考察地点、时间、对象、任务等.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前言:“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从一月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这段“前言”将考察主体、地点、时间、对象,以及要达到的目的都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了,让读者阅读后一目了然.
第三,正文部分要将考察经过,考察得来的事实、数据和考察结果叙写清楚.论证型考察报告与学术型考察报告在这部分则要加强论证分析,阐明正确的观点或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
考察报告的结尾很灵活,既可以单独有结尾段,又可以将正文部分的结尾作全文的结尾.
考察报告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也很灵活.不同类型的考察报告,由于偏向于某种文体,因此,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也往往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叙述说明,语言简洁准确;有的既可以叙述,也可以描写,语言简洁而又生动形象;有的则偏重于议论,语言要清晰准确.表达方式的选择及语言的运用,如同结构样式的选择一样,都要注意与考察报告的写作宗旨相谐调.
四、考察报告阅读提示
考察报告同调查一样,实用性很强,因此,适合采用记忆阅读法.通过记忆阅读,吸收其中于自己有用的信息,以推动自己工作的开展.由于考察报告各类型之间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因而除采用记忆阅读方法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写作特点,采用其他不同的阅读方法.
像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由于它具有很鲜明的散文体特点,表现出许多优美质朴的自然美,因此读者还应该采用赏析式阅读法来阅读,充分享受报告奉献给读者的散文美.
考证型考察报告、学术型考察报告的专业性、针对性很强,因此,在采用记忆阅读方法的同时,还应采用评判式阅读方法.如果读者的目的就是评判它们的价值,那么评判式阅读则应该是主要的阅读方法.
论证型考察报告,因为旨在对错误的结论或言论予以驳斥,给人们以正确的引导,作者在论证时往往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证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这类报告应采用“多侧面”阅读法.“多侧面”阅读法也被称为“八面受敌”读书法.
“八面受敌”读书法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阅读法.苏轼说:“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①
毛泽东曾对这种力法表示赞许,并将其推广到研究中国社会这一部活的巨著之中去.他说:“古人说‘文章之道,有开有合’,这个说法是对的,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八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①
“八面受敌”(或曰“多侧面”)阅读法的特点是: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篇报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阅读,“各个击破”,从而达到读懂弄通全文的目的.这种阅读方法的好处是有利思考研究问题,增加知识,提高认识.
论证型考察报告正文部分,议论文体的特色非常突出,作者从不同角度去批驳错误论点,论证自己观点,因此,采用“八面受敌”(“多侧面”)阅读法最为适宜.
当然阅读任何文章,总不可能只单纯地采用一种方法,正确的读书法,往往是以一种或两种阅读方法为主,兼用别的阅读方法.【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七):

您能帮忙发表英语期刊外文高端经济类管理类学术论文吗?
例如,Nature
Scie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或者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
ISSHP(Index to Social Science &Humanities Proceedings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
ISTP(Index to Science & Technology Proceedings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AHCI(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学科引文索引)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
EI(The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
学术论文被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登反映主体内容.
谢谢给我这些期刊的电子邮箱.我自己投稿.

问一下老师了,老师比你英语差,经验更丰富.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八):

季羡林的成就
他的简介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A《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即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O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8)东方文化研究一一从8O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O余种、8OO余册,预计15年完成;(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O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
  附注:季羡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奖项简介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由中国翻译协会2006年五届五次常务会长会议决定设立.这是中国翻译协会首次颁布的奖项,该荣誉奖并非常设奖项,授予健在的、在翻译与文化传播工作中成就卓著、影响广泛、德高望重的翻译家.2006年9月26日,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主攻英国文学,兼读德国和法国文学,同时选修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课余专心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及散文创作.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入德国哥廷根大学潜心学习印度学.1941年荣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建国后,季羡林先后当选北京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起,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还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名誉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亚非学会会长,澳门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系中国翻译协会创始人之一,2004年11月在中国译协第五届全国理事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国译协名誉会长.
  几十年来,季羡林辛勤从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发表、出版的译作将近四百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简明东方文学史》、《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等.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马克思著《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译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剧《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等;译自英文的如梅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此外,季羡林还主编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书.
  获得的主要奖项有:
  1986年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获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奖.
  1987年论文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荣誉奖.
  1989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从事语言文字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1990年论文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著作荣誉奖”.
  1992年主编的《大唐西域记校注》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
  1992年,印度瓦拉纳西梵文大学授予最高荣誉奖“褒扬状”.
  1997年主编的《东方语言学史》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1997年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专著二等奖.
  1998年德黑兰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99年《季羡林文集》(24卷)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2000年专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获长江读书奖“专家著作奖”.
  2000年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金质证书.
  2006年9月26日,在中国译协庆祝国际翻译日•资深翻译家表彰大会上,季羡林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九):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外国语学术报告月策划(十):

孔子到底是什么年代的历史人物啊?
通过一些有限的途径查询了一下孔子的资料,基本资料显示如下
中文名:孔丘
外文名:Confucius
别名:孔子,仲尼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教师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春秋》
另外又查了一下汉族这个名称的由来,得到的答案是由刘邦建立的汉朝而来.那这里面就有一个明显的逻辑漏洞,公园前479年以前哪来的汉族?
学生们又不可能穿越到2000多年前去差他老人家的身份证,是我理解错误还是撰写史书的人学艺不精?
我都糊涂了,
没多的分了,只有十分

  孔子(前551 - 前 479)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孔子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孔子及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世哲学家.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着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采纳孔子的学说,然而在他死后,儒家成为显学.但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儒家学说遭到贬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采用法家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以为这样就可以整齐学术,统一思想.然而,秦始皇的努力并不成功,在秦朝灭亡前夕,儒生们又开始宣讲儒家学说.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时代,儒家学说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中国科举制度,始于汉朝.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们对孔子礼教的理解程度.由于科举制度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所以由汉朝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孔子的四书五经中打转.知识分子穷一生精力从事研究他的学说,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子.大大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四书五经》成了学校的教科书,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熟记.古代哲人的教条,深深地植跟于人民的心中.由于这种儒学的熏陶,中国逐发展出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追求智识崇尚智慧的狂热,以及稳健的文化.中国虽经常遭受侵略,旦其文化不但能屹立不绕,而且还能同化异族.但是,儒学并不是万能灵药.他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剂有效的灵药,能使他们的王朝尽量避免混乱和衰落的来临.但是,对于在求变求新的国际竞争压迫下,对于一国的发展,是个阻碍,那些维系个人和社会秩序的礼教,几乎使人无法动弹,而造成一套用不改变的模式.孔子的教条.彻底的限制了人类自然而充沛的冲劲.孔子的那些礼教实在太完美了,以致显得过分的严肃.在孔子的教条下,简直没有豪放和冒险,爱情和友谊也过分的受到桎梏.他使妇女一味服从,贬低了自己.他使国家一味保守,阻碍了进步.
  希望会帮到你啦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871433/

推荐访问:外国语开题报告 学术会议策划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