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来源:活动方案 时间:2018-10-08 18:00:1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活动方案】

【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共9篇)

【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一):

"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中的"学科"包括信息技术吗?

应该包括

【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二):

应当怎样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 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三):

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内涵是什么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题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合理方式方法,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努力.【【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四):

如何将所学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去

新学期伊始,信息组提出的本学期的教科研课题—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目的在于探索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和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保证达到学科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会在新的学习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传统的教学设计已经不再完全适应现在的教学,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目标、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境与媒体,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等很多方面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变化,必须进行彻底全面的学情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传播学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教与学活动的研究,真正地去理解、去挖掘、去实践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找出教学的最佳方法与途径,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活动进行的质量高低、是不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前提与基础,而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要求一个教师要具有较全面的系统理论进行指导、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做保障、有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去投入.善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接受新的知识,敢于迎接新挑战,走别人未走过的路,简简单单的“教学设计”四个字,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是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理论,多多钻研与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才能更好的与其它学科的老师一起更好的进行各学科的教学设计,共同提高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校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其它学科教师就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和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与把握信息技术应该通过及时的自学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引领”,尽快的比较全面的掌握有关的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等相关知识,以便来更好的改变与创新原来的教育教学模式,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寻求与探索新的教学设计,开展新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主动学习、全面学习与协作学习等提供更宽广、更和谐、更民主的教学环境.各学科的信息技术整合最终应由相关学科的教师自发开展,或者说由其内在动机引发,不能单纯依靠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教师应以自己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经验,尤其是学科教学法的知识为基础,逐步学习学习一些实用的信息技术技能,并用学科教学法知识来引领自己的信息技术整合实践.
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只有深刻把握各学科的教学规律,尤其是学生在各学科或各综合领域中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或者说信息技术整合)引向深入.而就目前而言,大多数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规律尤其是学生各学科或各综合领域中的认知规律的理解要明显低于有关学科教师,在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上,信息技术教师未必优于其他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仅仅体现在某些比较专业的技术操作和技术能力上.信息技术教师的学历背景要低于其他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修养总体而言也略低于其他学科教师.当然信息技术教师也要放眼努力学习其它学科教师的优点与长处,特别是其它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结构等多方面的经验,来有效的融合以网络多媒体为主要特征与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学习是彼此的,切磋交流与引领是相互的,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共同的,那就是更好的全面发展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导学能力,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更好更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而努力开拓教学实践.

【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五):

初中数学怎样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最佳作用点是指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内各个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中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合对教学而言,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信息资源应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方便;而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就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有时还可以是提供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
因此,“整合”应是现在就能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它要求师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信息技术,而不是盲目追求先进的“教学化”、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谈“整合”,我们才会真正理解、操作;才不会觉得“整合”高不可攀,才会真正容易地进入“整合”的教学实践.

【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六):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如何最佳整合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出现,而是可以通过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进行展示,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国内外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越来越迫切.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指的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的工具,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资源,创设情景,使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二、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
第一,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显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种意义上说,实现多媒体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课改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第二,这是思想品德课自身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上容易产生“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使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对思想品德课越来越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就是把多媒体教育技术整合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去,突破“课本、粉笔加张嘴”的单一模式,拓宽教与学的思路,激发学生在思维上和学习上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提高育人实效,使思想品德课焕发活力.
三、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的错误实践
第一,是信息内容满堂灌错误.教师课堂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像是讲座或者学术报告,老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过快,超过一般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教师照课件宣科,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感情疏远,用机器取代教师,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坚持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只不过是辅助教学工具,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导都是人,不应让机器唱主角,不应喧宾夺主,应注意教学手段运用的适度和简捷.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不应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这样只是传统课程模式的换汤不换药,达不到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二,是信息技术呈现单一化错误.教师从头到尾都以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不敢合理使用传统有效的手段例如直接讲授法,无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信息技术方式展示,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
反思:对学生而言简明易懂的内容,教师采用直接传授效果可能会更好,或者稍加用粉笔临时补充绘画等,都比制作信息技术媒体课件要省时间和精力并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四、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的建议
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讲究策略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第一,在提出问题环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础,对于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能运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带有驱动作用的问题会使一堂课事半功倍.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活动环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探究活动是探究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探究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思想品德的知识是抽象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快速、更便捷、更高质量地完成对某个问题的探究.同时,在学生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讲究实效性.
整合信息技术不是做给人家看的,不能满足于公开课上表面的热热闹闹,看起来很“现代”,而是确确实实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使原来学生觉得难懂的内容变得相对容易,使师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使学生学得更扎实、灵活和主动.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是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教学过程而服务的,我们应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氛围,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课堂,使思想品德课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七):

信息技术在各方面有什么应用(各举一例)

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全局出发,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无论是其自身的,还是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都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它确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样的事实所决定的.事实上,这一课程整合也确已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对取得的资料的分析,对已有实践的思考和一些理论推测,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问题,提以下几点,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思考和探讨:\x0d(1)CAI,即计算机辅助各课程教学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课程整合的主要的并且也是有效的方式,但从更完整意义的整合目标价值观看,这种整合方式也应逐步体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价值.例如,在整合的环节中,可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意识及灵活地检索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展示信息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流行的整堂课以讲为主加大屏幕展示的模式,其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价值就不大,而基于光盘或网络检索的探究模式或实验、调查加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模式价值就很高了.事实上,包括设备投入在内,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本相当高,如果只计被辅助课程的目标价值,不计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目标价值,是很难取得令人信服的效益成本比的.\x0d(2)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单列的课程,课程设置不宜完全模仿其他传统课程.一种做法是配以一定的主题活动课程,如网页设计、电脑美术等;另一种做法是干脆在课程和教材中安排这些主题,甚至安排计算机辅助的其他学科(如语言、数学、科学、历史等)内容的学习,这种做法其实在美国的小学中被经常采用.信息技术学科自身课程的整合方面还有一个亟待考虑的问题是各个学习阶段的课程整合问题,也即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如何安排和衔接.这个问题近阶段会非常突出.\x0d(3)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目标和任务单独依靠其课程教学本身是难以全面达成的,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专题活动课程的安排、学校及周边信息环境的建设和利用,将非常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x0d(5)教学模式的改革(或重构)中,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优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在其以课程整合设计为主要目标的“2061计划”中提到:“如果说重构模式并不是一件难事和并不需要多长时间的话,那么要让它代替已有的课程模式则是相当大的难题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中国,教学模式的改革似乎更加艰难.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教育因素的恰当介入,是可以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的.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将计算机配到教室和实验室,也是一个应该积极探究的问题.\x0d(6)适当的教学软件,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像几何画板、Encarta(一种适合学生的电子多媒体百科全书)显然能在课程整合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开发适合中国国情、有反复使用或推广价值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应该说至今未取得很大突破.一方面,应积极发掘可用软件的潜力(如Excel在数据处理和图形生成方面的优势很多可用于教学).不应该提倡人人做课件,但是,部分有兴趣的、学科与教育素质和计算机素质兼备的教师参与开发,肯定有利于我国教育软件水平的提高.\x0d(7)对课程整合的成功与否来说,提高教师全面素质最为关键.对在职教师,当然最适当的方法是接受培训,或者说是继续教育.对于师范教育,要加强各学科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培养.对于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本身也有课程整合的问题.同时,他们迫切需要在其他学科方面拓宽知识面,以适应将来在中小学的课程整合.否则,在未来信息技术与各课程进一步整合并且信息技术日益变得易用的环境中,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可能在信息技术教育的领域中竞争不过主修其他学科的学生.

【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八):

我想做一个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的课题,请问我的学术思想和立论依据应该怎么写?

首先找信息技术的理论
再有就是决定哪个学科
找两者的关系的理论
再做你的论文

【选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九):

对狭义/广义数字媒体的理解

我来回答;由绥化市教育学院电化教育部主持的“绥化市中小学、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研讨会”于2006年5月9日至5月11日在绥化市教育学院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各县(市)、区电化教育研究部门的领导和研究人员及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和领导共计100余人.会上,市教育学院副院长田永海同志就本次多媒体教学研讨会的目的、意义作了重要的讲话;市教育学院电化教育部主任王乃宏同志作了《关于多媒体教学》的专题讲座;会议还展评了全市部分教师自己研制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评比,有12名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及6名中学教师研制的多媒体课件获得一等奖,安达市和海伦市获团体一等奖.
通过这次研讨会,使与会者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各种理论问题,提高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整体水平,也为今后开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多媒体教学
王乃宏同志在全市多媒体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6年5月11日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入学校课堂教学环节,从而使多媒体教学成了学校教育教学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使用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致使多媒体教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负面的作用.我们召开这次多媒体教学研讨会就是想解决部分教师的认识问题.为此,我想就多媒体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阐述.
一、教学媒体简述
所谓教学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媒体是指承载和传递教学内容的介质.包括教师、黑板、教科书、教具和模型等传统教学媒体,同时也包括幻灯、电影、广播、教育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即一切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人、物和技术都属于教学媒体;狭义的教学媒体是指可承载传递教学信息的现代电子媒介和技术,主要包括幻灯、电影、广播、教育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即现代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的本质特征
尽管各类教学媒体有各种各样的特点与功能,不同的人可能对它们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但就其本质特征来讲,还是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归纳起来,教学媒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本质特征.
(1)各种教学媒体各具优势与局限
在现代教育媒体中的任何一种媒体,它既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在教学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时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与缺陷.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才能恰当地运用它来为教学服务.
(2)不同的学科内容需要不同的媒体来呈现
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它们的特点不同,比如文科性的教学内容多属于陈述性知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联系相对比较松散,学习时不一定要按某个顺序来进行,可心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理科知识点之间有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学习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程序来进行,一般不可跳跃进行.
所以,当我们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进行有效的传授时,就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教学媒体的特长,选择最能有效表达这些知识内容的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做到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相协调,这样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应用多种媒体进行组合教学,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或者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由众多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所组成,而不同的学习内容又需要不同的、恰当的教学媒体来表达.这样,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媒体来进行组合教学,做到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合适的、经济的教学媒体来进行有效地呈现和表达,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采用多种媒体进行组合教学,而不是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教学媒体.
(4)没有万能的教学媒体
每一种教学媒体有它自身的一些优点,同时也有它难以克服的一些缺陷,即使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或将来出现的功能更强大的某种教学媒体,它们同样在传播策略性知识、传递情感、塑造学生品格等方面也会感到无能为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解决所有教学问题的万能教学媒体.
2、教学媒体的发展与应用
从语言媒体出现到教科书的出现大概间隔了至少2万多年,从教科书到投影、幻灯经历了约400年.19世纪末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教学媒体进入教学领域的时间越来越短,多媒体、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几乎是同时在教学中被使用,教学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新旧教学媒体更替的时间来越来越短的规律.在近100年的时间里,大量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它们的功能能越来越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使用越来越复杂,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作用和影响也日益重要.
教学媒体从进入教学领域到普遍有效地应用,对教学有重要作用和影响,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
(1)与教学媒体的结构和使用的复杂程度有关.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教学媒体易于普及,但在教学中解决问题也比较简单或单一;结构复杂使用技术含量较高的教学媒体,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不便于普及,但能解决教学中的更多问题.
(2)与教师在技术上和心理上的接受程度有关
教师和学生熟练地使用教学媒体,在技术上能够接受这种媒体的应用,但要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娴熟的应用还有一个心理上的接受过程,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能要比技术上接受这种教学媒体所花费的时间还要长.
(3)与教学媒体在整个教育领域的普及程度有关
一种教学媒体要对整个教育教学产生影响与作用,只有个别或少数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这种教学媒体是不行的,必须是当大多数或全部教师和学生能熟练地使用该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和学习时,这种教学媒体才能表现出它的潜在教学功能,才能对教学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达到这个要求和水平,其所需要的时间肯定比前两个因素所需要的时间还要长.
二、多媒体的产生
在当今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多媒体”可算得上久盛未衰的时髦名词之一,它的问世引起了专业界及至普通百姓的普遍关注.无论通信网络、广播电视或者计算机领域等,都可以在前面冠以“多媒体”名词,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络等.但是,迄今止,“多媒体”还仍然是一个没被严格定义的专有名词.
1、信息、媒体、媒介、的概念界定
信息是人们常用的一个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理解为消息或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从认识论的广义上讲,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及方式的表现形式.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只有通过某一种或几种媒体形式才能表达出来,如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是通过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的,这些文字、图形、表格便是表示知识内容的载体,即媒体.媒体又分感觉媒体和再生媒体.
感觉媒体是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感觉的媒体,如声音、图形、静止图像、动画、活动图像、文本、数据等.
再生媒体是指为有效地传输、存储感觉媒体而研究开发的处理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如图像编码、声音编码等.这些经加工、处理后的感觉媒体叫做再生媒体.
媒介是用于存储、呈现或传输媒体的设备和物理介质.如书本等,媒介又分为存储媒介、传输媒介和呈现媒介.
存储再生媒体的物理介质称为存储媒介.如磁盘、磁带、内存、光盘等.
传输再生媒体的物理介质称为传输媒介.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微波等.
呈现和转换感觉媒体的一些设备称为呈现媒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鼠标、键盘等.
2、多媒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多媒体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外流行的一个专业术语“交互式视频”指的是具有声像并茂、形象生动呈现优势的录像视频技术与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技术两大分支正在相互渗透、趋于融合.这一时期的多媒体技术已日趋成熟,计算机与视频设备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两个领域的媒体已被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就形成了多媒体技术.
最近几年,分布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又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人们希望进一步将计算机的交互性、电视的真实感和通讯或广播的分布性结合起来,即所谓“3g(computer、consumer communication)一体化.”以便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
多媒体一词中的“多”并非指媒体的“多”,而是指计算机、通讯和家电的“多”,所谓多媒体,是指多个领域中的媒体有机结合,或指计算机、电视机和通讯的媒介组成的一个系统.

三、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的多媒体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普及.有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方面,将视听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阵地.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致使多媒体教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完全自助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学生通过检索资料、在线讨论等方式自己完成教学过程,教师对教学过程控制过少甚至失去控制.
(2)板书搬家
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电脑屏幕上,再用投影设备投射到大屏幕上来代替黑板,其他教学方法照旧,以为这就是多媒体教学.
(3)喧宾夺主
为了增加花样,在多媒体课件中滥用音响.动画及特技效果,不是无关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是眼花缭乱的闪烁和噪声淹没了主题.
(4)滥用媒体
以为多媒体教学就应使用尽可能多的媒体,凡是现场有的教学设备,一个也不放过,把教学过程变成了设备的展示.
(5)信息海洋
和黑板相比,电脑屏幕能更容易显示大量的与教学有关的停息,于是,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
(6)忘记学生
有些教师只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显示多媒体课件、完全不顾学生的反应.
(7)抛弃传统
有的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那些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也都抛弃了.
以上现象说明,一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的确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没能使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甚至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早克服以上弊端.
2、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对策
要解决好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应从以下三方面寻求解决多媒体教学问题的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开展多媒体教学也要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20世纪90年代,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流行.在它的支持下,多媒体教学一度开始升温.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践证明,该理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此,何克抗教授倡导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西方的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结合起来,“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主导——主体相结合”的理论.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就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媒体教学理论.
(2)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是以粉笔和黑板为主要工具的,而多媒体教学运用了能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的组合并加工处理的多媒体技术.从这一点来讲,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然而,无论采用任何工具和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殊功能,不存在一种“全能媒体”,多媒体也不例外,例如,对于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教学内容则适合用多媒体演示,而抽象的概念、逻辑推理演绎过程则更适合于教师的口头讲解及粉笔加黑板的展示方式,如果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更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强化教学设计意识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设计,也就是说,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诸多教学要素进行分析,并事先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对于做为新事物的多媒体教学来说,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要强调的是,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意识,不能仅仅把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来辅助教学,而要用它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除了能像在传统课堂上一样耳听手写获取知识之外,还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
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求
国家对出版物的标准与规范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规定,要求所有的出版物必须严格执行.课件设计虽然不是正式出版物,但它也是提供给人们视觉观看的,公开的,享有著作版权的文本.如果忽视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就会给学习者、使用者造成混乱,有时还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所有的课件制作作者必须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1、课件设计中的不规范、不标准的内容
目前,课件设计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不标准的内容大致表现如下:
(1)版面格式随意性很强;
(2)标题层次不清;
(3)量和单位使用不当;
(4)插图、表格设计不规范;
(5)不书写文献或不规范书写文献;
以上仅列出了课件设计中存在的部分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应该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2、应该注意的规范化内容
(1)格式的规范化
一般课件可看作是发布在一定范围内的论文,因此它的格式规范应与科研报告或学术论文大致相同.内容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文后参考文献和附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①摘要概括直述课件研究的问题,采取的方法,达到的目的和效果结论,不必涉及其它方面的问题;②关键词必须抓住要害词、不少于三个,也不要多于8个;③文中层次标题与顺序号应统一,即有层次序号必须要有标题,有标题必须顺序编号.
(2)使用的量和单位要规范
课件中使用的各种量的单位应尽量采用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量和单位.
(3)插图的规范化
图是课件中经常见到的内容之一.插图的设计不仅必要、简明、合理.而且要规范.不论是哪一种图(线条图、照片图),共同规范要求是:有图序和图题,布局合理、线条美观,图中符号使用正确,虚实线清晰.特别应指出的是,函数图的设计,构成要素缺一不可,横竖标目项一定要左右或上下居中,且竖标目无论在左或在右都有,一律“顶左底右”置放.
(4)表格的规范化
表格在课件设计中的使用屡见不鲜,且设计的方式五花八门,但达到规范的确实不多.表格的规范要求是:有表序、表题、线条粗细(顶底线粗)合理.项目栏表达简明清楚.单位使用与文字叙述统一、正确,且量名称和单位之间用斜线隔开如:长度/m.
总之,标准、规范的课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完美的必然要求.我们设计课件时也尽量要达到标准化与规范化.
五、多媒体课件的评价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可以从课件内容、呈现方式及组织结构、技术支持与升级和学习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
1、评价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课件设计的理论根据要科学、要正确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课件中采用的公式、图表及画面要精确;课件中所反映的科学道理要具独特性并且与客观规律相适应;一个课件所反映的知识范围要与教材相对应;课件选题在教材中要占有一定的地位要考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难点;在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方面最好要起到一定的突破作用.
2、课件的呈现方式和组织结构要新颖
在课件的呈现方式上要同时满足教者和学习者的操作问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件要设计成教者便于操作,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件要设计成学习者便于操作;课件的结构设计要注意界面因素设计,交互性要强,要设计良好的导航系统和知识反馈系统;框面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记忆负担,知觉感受程度及注意力集中等问题.
3、技术支持和升级要便捷
课件设计所应用的技术要内容持久、功能齐全;研制的课件要考虑升级、修改、添加的方便;同时课件还要注意便携性,不用过繁技术表现,越简洁越能反应问题的课件才是越受欢迎的课件.
4、课件要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灵活
课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学习者易于学习,操作方便、灵活、使用有效、易于记忆,少出错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7174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913954/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 信息技术学科融合方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