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补贴问题

来源:论文 时间:2018-10-20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三农补贴问题(共10篇)

三农补贴问题(一):

近年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之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取消农业税、结束两千多年农民种粮纳税的历史,到不断加大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的力度;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到连续七年出台六个“一号文件”。政策好,实惠多,农民的心气越来越顺,劲头越来越足。党的上述政策
[     ]
①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②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④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三农补贴问题(二):

解决三农问题有什么意义【三农补贴问题】

所赞成的三农问题解决方案
三农问题的病根是农民穷,这个农民穷并不主要是绝对意义上的,而是发展速度上的.实质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居民.不解决这个问题,所有方案都白搭.
农民穷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低.因为土地有限,产出有限,就必须减少农民,才能迅速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历史上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问题都是靠城市化,也就是减少农业人口.这些国家除前苏联等,都没有实行集体化.因此,除了理论分析外,事实上集体化也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条件.
理论和事实都证明,解决三农问题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城市化.
比如说,现在农民的人均年收入是三千多,城市居民则一万多.如果一个农民融入城市,自然收入就立刻增加了.当然,这时他应当计入城市居民.但随着多数农民进入城市变成城市居民,剩下的农民人均土地迅速增加,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收入增长速度当然可以超过城市居民了.
因此,城市化不用增加任何条件就可以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贫民窟问题.因此,需要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日本韩国等都已经解决的很好,大部分可以学.其主要方法就是政府补贴加福利.
政府补贴和福利直接解决的不是三农问题,而是使城市化过程快速平稳过渡.如果增加一些限制,比如工作居住一定年限(1-3年)的农民才可以转为城市居民,政府给农民工多盖一些廉租房,贫民窟就不会出现.
另外,给农民的补贴会立即增加工业品消费,促使工业快速增长,从而导致财富更迅速向城市集聚,结果城市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就业岗位迅速增加,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因此,给农民补贴可以加速城市化进程.
正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当一个农民放弃农民身份成为城市居民时,他必须向集体交回所承包的土地.至于交回的土地是由其他农民承包,还是集体化耕种,并不重要.农村已经实行村级民主,由村民们民主决定好了.发展下去,如果出现极端情况,村里人都进城了怎么办?事实上农村土地的真正控制权掌握在乡里,因此可以实行并村,土地始终保持集体所有,最终甚至变成国有.
以上说的是大多数农村的情况,不反对象华西村南街村这样直接变为新兴城市,吸引周围的农民加入,但毕竟只能是极少数.华西村已经发展了40年,在工业消费品过剩的现在来推广已经迟了.现在的中国基本上应该算工业国,不仅农业产值所占的比例很低,而且农业就业人口也低于50%,农民多主要是现行户籍制度造成的,是假象.

三农补贴问题(三):

新中国成立后未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哪些政策

免除农业税
统筹城乡发展
免除学杂费
家电下乡
种粮补贴

三农补贴问题(四):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支出情况。
下面表格反映的是部分资金的支出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

项 目

2005年

2006年

增长率

粮食直补资金

116亿元

132亿元

13. 8%

良种补贴资金

28.5亿元

38.7亿元

35. 8%

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

0.7亿元

3亿元

328. 6%

(1)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得出的结论,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结论:2006年中央财政对农业的各项资金投入比2005年有很大增加;
2006年中央财政对农业的三项补贴中,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的增长率最大。
(2)“感受”示例:中央对农业很重视;农村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这些投入会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政府关注了弱势群体。

三农补贴问题(五):

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3917亿元,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相关补助,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消费显著提升,城乡差距有所缩小,这表明财政能够
答案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
为什么对人名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不选?

增加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直接的作用,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局有意义,对缩小城乡差别有意义,对促进社会公平有意义.所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是最贴切的答案.
为什么不选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积极作用?
因为,这个政策的结果是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消费显著提升,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注意城乡差别有所缩小这句话.此话并不包含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意思.
提高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整体的提高有赖于其他政策.【三农补贴问题】

三农补贴问题(六):

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下列能够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措施有
[     ]
①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完善粮食补贴和价格政策
③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和储备体系
④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C

三农补贴问题(七):

西汉 休养生息介绍一下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越完整越好

当时的西汉和唐太宗时期一样,都是刚结束社会战乱的时期,由于都是经过长期的战乱,所以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很慢,国力也不是很强盛,同时由于前期战乱时期百姓都受到很重的苛捐杂税和徭役,所以当时社会矛盾很尖锐.所以唐太宗和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了缓和这种社会矛盾、提高国力,从而实施了一系列的仁政,进行了一系列的轻徭薄负、修养生息的政策,这也是每逢改朝换代和战乱之后所必须实施的政策.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要天下安定,首先得百姓安定;要百姓安定,就必须给个空间给他们,让他们可以或下去;民以食为天,让百姓修养生息,有饭吃,百姓自然会安定下来.百姓安定下来了,社会才能安定下来,社会安定下来了国家才能健健康康的发展下去,国力才能提高上去.这就是我的个人看法和意见.
在我看来,以上的政策不仅对当时的封建社会有用,对现在也是非常有用的,甚至是将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政策.在早几年的农村生活条件不好,经济条件差,连供家里的小孩子上学都不能,有的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都不能保证.而当时农村农民还得按家里的人口每年收割的时候向国家交纳粮税,没粮的就用钱或者其他的东西代替.所以农村一些劳动力放弃了田间操作,都份份进城打工,这样就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空虚,大量的田地荒废,由于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也给一些城市造成巨大的人口压力.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也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命脉.所以为了我国的发展,就必须妥善的处理好中国农村建设的问题.所以最近几年中国大力宣传"三农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促使者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他不仅免掉了农民的农业税,而且还对农村的农民进行农业补贴等这一系列的护弄措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扭转了中国农村的情况.所以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所以在我看来修养生息、轻徭薄负的政策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也是一直都行的通的.

三农补贴问题(八):

求目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案
目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并举出一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
  对这个问题,国内经济界人士认识不大一致,而且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正常的,但在部分行业已局部出现过热的苗头.
  ① 当前的经济加速增长,是多年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是近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宏观政策的结果.
  ②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
  ④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则已出现了过热的迹象.
二、“三农”和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三农”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民收入上.“九五”期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1997~2000年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四年合计人均减少183元,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同时,少数不仁富豪的出现以及贫富差距、地域差距的日趋扩大,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不稳定因素增加.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量之比在20世纪80年代为1.8∶1,到2001年上升为2.9∶1,2002年上升至3.1∶1.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的财政补贴,这一比例将达到6∶1,这一比例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日益下降,1997年为4.6%,1998年为4.3%,1999年降至2.1%,2003年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1158元,同比增长2.5%,增速下降了3.4个百分点.
  同时,各地区和各类人群的收入差距也在继续扩大.衡量收入分化程度有两个经济指标,一是财富集中程度,一是基尼系数.2002年中国总计8.69亿储蓄存款中的50%为不足10%的人群所拥有,社会财富已日趋集中于少数人手中.200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59,较1980年改革之初的0.33上涨了近40%.[1]另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0年100个最发达县(市)的县均GDP是106.6亿元,为最不发达的l00个县(市)5亿元的21倍;前者的县均地方财政收入为4亿元,为后者0.23亿元的17.4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前者为后者的11.6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前者为后者的9.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前者为后者的4.3倍.而且,两者在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也很大.2001年,中国东、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267元、2165元和l662元,差距在继续扩大,收入比例(以西部为1)由2002年的1.92∶1.30∶1扩大为1.97∶1.30∶1.东、中、西部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差距也在扩大,生活消费支出比为1.69∶1.19∶1.
  中国政府业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都是针对广大落后贫困地区的政策举措,旨在提供公平增长的空间,今后要进一步加强.
三、就业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多而素质不高,尽管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但仍难以满足充分就业的要求.按照目前的产业结构和GDP年增长率为7%~8%计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800~1000万个,只能基本满足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1000~1200万人)的就业需要.但还有如下几方面因素必须考虑.
  ①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新成长的劳动力和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继续增长.据统计,在总人口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逐年上升,1982年为61.5%,1990年为66.7%,1995年为67.2%,2000年为70.1%,2002年为70.3%.因此,这部分劳动力总量会继续增多.
 ②不断增加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2001年底登记失业率为3.6%,2002年底为4.0%.2003年上半年上升为4.2%,如包括未登记的失业者,城镇失业率可能达到8%左右,即约1500万人.这些失业者有相当一部分急需解决就业问题.
  ③未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001年底为515万人,2002年9月底为439万人,为1998年以来最低水平,但其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较少,加上大龄和技术水平低,再就业问题就更难解决.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阶段,今后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员工的转岗、下岗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经常现象.
  ④最大的问题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1990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143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446万人,非农业人口23887万人;到2002年底总人口增加到1284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269万人,非农业人口35184万人.即非农业人口增加了11299万人,其中一部分是人口增长的结果,另一部分是从农业转移过来的.但农业总人口绝对数仍有增加.据估计,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有1.5亿~2.0亿人,目前有9000万左右在城里打工,还有0.6亿~1.1亿人需要解决其就业问题.
  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在逐渐减少.由于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中国每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岗位,20世纪80年代约为240万个,而90年代以来只有70万~100万个.今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还会继续降低.因此,就业问题将是今后几十年内都要特别关注的大问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强调,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四、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中国“地大物博”问题.的确,中国是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由于国土地形复杂,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且人口众多,因而问题很大.2002年中国共有耕地18.89亿亩,人均耕地约1.47亩,为世界人均数的45%;全国有66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其中463个县区低于0.5亩.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数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一半缺水;108个重要城市因缺水每年损失工业总产值约600亿元.全国属于干旱、半干旱及裸露岩溶地区的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43.5%.50多年来,尽管国家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中国生态环境条件先天不足,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和消费方式落后,乱垦滥伐、广种薄收、超载放牧,过度开发利用水土林草资源,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流失土壤量达50多亿吨;中国荒漠化(含荒漠)土地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2]在矿物资源中,大部分矿种只能供应到2010年,如不加强勘探开发,到2020年将处于全面紧缺状态,即使像煤炭这种长期以来被认为中国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到2010~2020年供给率也不高.石油问题就更大,按最低需求量计算,到2010~2020年,国内的开发生产也只能满足需求的50%左右,石油的大量进口,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将是一个严重挑战.
  其次,中国很多部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较低,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严重,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极大 .
  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基本国策,对国土、资源要开发、保护、节约并重,并树立资源的全球利用观念,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同时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防治环境污染,减排SO2和CO2,实现绿色生产,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如对外开放中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限制、制裁和反限制问题;如何应对美、日等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逐步提升城市化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保障经济、政治、国防等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等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慎重处理的大问题.

三农补贴问题(九):

谁能帮我做一道题、!
你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那些突出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500-600字、

一、应重视乡镇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减免农业税、发放种粮补贴、兴修村级公路、农田土地整理、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新农村建设等,为全国农村人口做了实实在在的好事.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另一部分不能遗忘,即乡镇的城镇居民.目前乡镇的城镇居民与大中城市的居民相比,仍处于较低的生活阶层,特别是纯居民户的日子更为艰难.随着集体企业的改制,大部分居民无钱投资合股办企业,只有待岗失业,每月仅靠民政部门发放的100余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最高不超过120元)维护基本生活.即使是通过摆地摊或打短工的收入补充,也无法支付小孩的教育费用,更负担不起因治病而开支的医疗费用.一旦遇上了大病更是雪上加霜,看病难也成为乡镇居民的第一大难题,迫切期盼政府帮助解决.
综上所述,我认为,关心群众疾苦是我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帮助百姓解难的是政府的责任所在,切实解决好这部份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尽快建立乡镇城镇民居医疗保障本系.由政府出台一个有关城镇民居医疗保险文件,以利该项工作规划化和制度化.
二是加大对乡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资金的投入.可参照农村合作医疗的成功经验,解决居民小病看得起,大病有保障的就医难题,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早巳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当前发展经济的软环境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一是政府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政策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执行.有的政府部门为了本部门的局部收益,仍然我行我素,继续对企业实行“三乱”(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或不兑现承诺.致使投资者丧失投资信心,并影响欲投资的客户不敢在萍乡投资;二是对内资外资企业不能享受同等、公平、公正待遇.对通过招商引资的外地企业在诸如土地、税收办证和政策保护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而对本地业主投资的企业却不能一视同仁;三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外地客户进入萍乡的产品百般刁难,以未经当地检验为由,动不动就扣货罚款,公安部门对外地来本地拉货的车辆以超重为由罚款.上述部门的行政行为妨碍了经济的发展,使外地客户不敢在萍乡做生意,也给地区形象抹了黑.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
1、严格执行《江西省企业负担监督管理条例》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要把上级政策 和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列入党政各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列为领导提拨升迁的主要条件之一.
2、实行内资外资一视同仁政策 ,使他们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参与竞争.
3、强化监督机制,严格禁止“三乱”行为.对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依法严格制定其执法范围,对利用执法手段罚款敛财的恶劣行为要追究其部门领导人和直接行为人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纵容.
三、秋收起义广场停车场所不应关闭
秋起起义广场是全市人民的一个休闲活动中心,也是萍乡市的城市示范工程.目前,广场唯一的一个停车场所24小时关闭,使来往广场的人们有车无处停放,停在广场边缘时交警以违章为由进行罚款,司机怨声载道,呼唤有一个固定的停车场所.建议 :
1、立即免费开放现己关闭的停车场所,供市民使用.
2、在节假日和举行重大文艺活动时,可在楚萍东路划字临时停车点,以解决固定停车场所不足的问题.

三农补贴问题(十):

材料一: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有一段话很著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可见,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更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
(1)结合材料,联系《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有关我国分配情况的一组数据:

注:从不同收入群体看,我国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时期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对今天还有深刻影响,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今天我们要摒弃“不患寡”的思想,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要继承“患不均”的思想,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和维护社会分配的公平,同时,避免平均主义。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建议: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分配公平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②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整顿规范分配秩序,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适度控制收入差距。④统筹城乡发展,加大财政对“三农”的补贴,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财政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区域收入差距。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927133/

推荐访问:2018三农补贴问题 三农问题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