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18-10-20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共10篇)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一):

《三国演义》千里走单骑的主要内容,体会,理解,反思

主要讲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个人觉得他表现了关羽对刘备的忠诚,过五关斩六将的智慧勇猛,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二):

三国演义的读后体会感悟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三):

800-1000字的读书心得 中国古典名著 作文
800-1000字的读书心得
中国古典名著
作文

我读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知道了《三国演义》是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群雄争霸,成败有道;《西游记》是说西天取经,斩妖除魔,惩恶扬善,修成正果;《水浒传》是说被逼无奈,揭竿而起,劫富济贫,落草为寇;《红楼梦》是说才子佳人,情痴情种,情投意合,悲剧收场.但这些是主要内容,本本小说都不同,我们要做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从文字语言上来看.最早的《西游记》,写于宋朝,那时文人们都写文言文,《西游记》原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看懂的.而元朝写的《水浒传》,虽说也是文言文,但已有了很大改观,蒙古等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语言有了较大的改变,所以,看《水浒传》的原文就容易多了.元末明初写的《三国演义》就又更进了一步.清代写的《红楼梦》则是一个飞跃.由于清军入关,满人统治汉人,文化又一次大融合,所以,《红楼梦》完全从文言文的圈子里跳了出来,它接近于现在的白话文,我们要看懂原文已相当容易.这是清代文学逐步跳离文言文的一个见证,可见,“五四”以后的新文学运动也不是无端冒出来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于《红楼梦》这部小说用词相当恰当,语句相当优美,所以它也成了后来白话文初期效仿的对象,这是对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都有很大的影响的一部小说.所以它被称为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当之无愧.接着,我们还可以从内容上来看.《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事情,那时候封建制度才开始几百年,人们的观念相对没有那么封闭,例如曹操的所作所为,这样奸诈,封建礼教的仁义是决不会允许的.但是那是封建制刚开始,统治不深,所以曹操还能成功.人们也都积极向上,励精图治,望成霸业,看来中国在进步.到了唐代,《西游记》写的就是那盛唐屹立于世界之东,大唐的僧人没有哪个国家敢不尊敬.大唐的通关文书更是通行西域.那时,老百姓们对周边的国家已有所了解,所以在吴承恩笔下才会有一些真实的国家.那时,是封建王朝的极盛,曹操那种人已是不可能成就事业的了.《水浒传》讲的是宋朝,那时封建制的顶峰已过,许多奸臣钻着儒家思想的空子,下坑百姓,上欺天子.国家已被他们搞得满目疮痍,所以一些绿林好汉揭竿而起.但那时封建思想已根深蒂固,潘金莲与西门庆是一例,李逵探母是一例,宋江招安又是一例.人们已丢不下忠孝二字,和对女性的约束,那怕造了反仍然不忘.这种观念直到今天尚有遗存.到了《红楼梦》,是写明代的内容,还是封建专制,父母包办婚姻,使有情人不成眷属.但清代的作者曹雪芹已大胆的多,小说的中心敢公然反对封建礼教,这也表明,明清时封建制已走上了下坡路,尤其是清代,在列强的重压下,急转直下.四部书,反映出了中国的兴衰,也反映出人们的观念从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的过程.因为四部名著早已有许多大师评论过,观点更是千家百说,我若妄加评说只能是班门弄斧.所以我只能浅谈一点自己的拙见,试看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之发展,为的是抛砖引玉.望大家斧正.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四):

三国演义心得体会 200字左右 不要太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古典名著,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它展现了我国三国时期的历史,运用艺术的加过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也给予我们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三国演义》不像《三国志》,它的内容更加有故事性,艺术内涵更深刻,有人说《三国演义》中的迷信色彩是它的缺陷,但我认为这样反而增加了人物的形象色彩,试问一个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算诸葛亮不是比真正太过写实的历史人物更有可看性吗?《三国演义》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些人生的道理,就像刘备的仁慈爱民,关羽的义薄云天,张飞的忠诚刚强……这些在我们阅读这本名著时就慢慢渗透在我们的心中,这也是《三国演义》的魅力所在.
楼主不好意思,可能写得有些乱,不过希望能帮到你.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五):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和读书心得(感受)
主要内容和读书心得(感受)要50个字左右

在这个寒假期里我读了在这个寒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六):

解读三国演义的心得(200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注意是读书心得不是干巴巴的介绍,还有这是高中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要拿那种小儿科的心得,希望心得有点内涵.
是读书心得,不是读后感,是读书心得,读书心得指的是读这本书的感想,一般比较随意,读书心得不需要概括这本内容,可以直接写感想或者把书的内容一笔带过,而读后感相反、 p.s.问题晚上10点关闭 急用
不是人物介绍啊!1

《三国演义》在英文中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是啊,传奇的三国人物------诸葛亮.他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历来被人们所称赞.我们要学习他分析事情的方法、勤奋学习的精神、对待问题的冷静.《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巨作,带给了我们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历史人物.让我们感受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精神,发扬他们的精神!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七):

三国演义感想 作文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想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

在一次偶然毛笔字比赛失误后,我总是讨厌毛笔,恨那毛笔没有使我得奖。原来,我每天都要练毛笔字,慢慢地,我一周只练一次了。最后,我不想学写毛笔字了。

我又联想到了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问李宁:“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愉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过我总是很愉快。”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习!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八):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心得体会【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割据严重,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尤以张角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势大.身为汉室之后的刘备见此情形深感痛心,心存扶汉室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苦无志同道合之人鼎力相助,难以成事.张飞、关羽二人虽无官职,但亦视汉室为正统,心存匡扶之意,不愿与叛军为伍.三人相识志向相同,遂结为兄弟为心中之共同志向奋斗.
刘关张的结义在历史上先开新的一页,一个星星之火的势力集团开始发展.那时刘关张的志向还是比较单纯的为国出力(或者刘心中的大志向因为实力的不济还未彰显),立功晋升,所以刘关张积极响应汉室政权的号召与叛贼黄巾军作战.刘关张同时还比较会审时度势,晋升的最快途径莫过于搭救比较大的汉室官员,从刘关张搭救董卓即可看出刘的志向不甘愿做白身.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九):

三国演义第一回心得
第1,5,8,31,36,41,46,48,70,76,72,79,85,96,95,104回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卷首那支《临江仙》写得十分不赖,我甚是喜欢.中国人怎么能不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呢,我向来就很欣赏这本小说,还有一本是孙武著的《孙子兵法》.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东汉一直是个有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朝代,东汉的皇帝大多年龄较小,由于种种原因,死后政权落入外戚手中,所以才会先后出现王莽、窦宪、邓鹭、阎显、梁商、梁冀、窦武、何进等独揽大权.
在这时出现了张家三兄弟的黄巾军,举着推翻旧王朝的大旗,聚集了三十六万的徒众.分布于青州、幽州、徐州、冀州、荆、扬、兖、豫等州,每方设一个大帅.张角他们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废物,他曾经考过秀才,可以说算个知识分子,他们还懂收买皇帝身边的常侍封胥和徐奉做为内应.
本打算在光始七年(公元184年)三月初五里应外合共同举事,但唐周向政府告密,使得洛阳地区的负责人马元义被杀.让张角的部队不得不被迫举动,第一个响应的是南阳的头目张曼成,在河北蠡县之南博陵的是张牛角,张牛角死后由褚飞燕为继,后改名叫张燕.当时各地重要的头目还有李大目、张丈八、陶平汉、雷公、白雀、波才.
洛阳政府派卢植到冀州,派皇甫嵩与朱俊到豫州镇压.
后来才讲到刘关张的结义,参加到镇压黄巾的战斗中去.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天下大乱的时候,人们反对的是暴力无能的政府,他们三个人不是不知道洛阳政府的腐败,那为什么要加入他们去镇压农民起义呢?因为社会观念的问题,认为农民造反是大逆不道的事,而军阀混战只要能举着忠君爱国的幌子就行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刘备的骨子里都始终认为自己是皇亲国戚.
三个人加入到涿郡太守刘焉的旗下,共同镇压了以程志远为首的黄巾军.
卢植是刘备的老师.他以极少的兵把张角本部围于广宗.刘备等人来投奔他,但因卢植被小人陷害,被政府罢了官,逮扑回京,叫了董卓来带他的兵.

三国演义1000心得体会(十):

《三国演义》的分段读书心得
就是把《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分成4段概括一下,然后说一下心得就行了,我知道有一定的困难,求求你们了 不要太长哦!

《三国演义》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但是,在处理长达九十七年的历史事件中,由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分量安排明显并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至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些光辉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诸葛亮一死,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开始面临溃亡,时日无多,因而篇幅大为缩小.可见作者在结构方面,处理时间这一因素是有轻重之分的.
对魏、蜀、吴三国的描写,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然而重点始终放在蜀、魏这边,对吴国描写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三国人物者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 魏 君臣方面.换句话说,作者在确定主次方面,也是颇用心思的.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1992,246-273页).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927581/

推荐访问: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00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