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好词好句摘抄

来源:中国古代诗词 时间:2016-07-06 10:47: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第一篇:《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2013年12月6日下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洪老师到我校来作讲座,向在场的语文老师推荐了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于是,寒假前我赶紧在当当网上定了一本,在寒假里,捧起书细细品味起来。

如今,乍然读完于丹先生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淡淡的诗词思绪和如水般的春花秋月氛围似故人来访,举手投足、星眸流转间似有暗香盈袖。这种感觉,与自己重温古诗的触感完全不同,从于丹老师的描述里,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拨云见日,像是活生生的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

诚如作者所言,“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谁不曾咿咿呀呀的背诵过“床前明月光”,谁不曾年少懵懂时“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消说暗自神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诗宋词,每位匠人皆是“字字千金”,或五言或七字,寥寥数语即勾画一幅融人意与情景的图画。诗词的婉转与意境的营造与选用,都将诗人心中无限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春花秋月、清风流水,意象的应用

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证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荷凝恨背西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其实拿出哪一句,按于丹先生分析的那般细细琢磨,只怕是浑然坠入意境中,“欲辨已忘言”了,这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长大以后,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而今,这已成为了对教师最多的比喻,最高的赞美。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时,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

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当年华老去,相信我们也会像蒋捷一样,轻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诗意的人生里应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人生这首长诗内容,韵味和意境。 就在这时,想起了班上的孩子,如果孩子都能够理解这份诗意,感悟这份诗情,我相信他们都会爱上这诗意的语文,爱上这诗意的人生。

第二篇:《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好词好句摘抄】

——观《太白醉酒图》有感

纵观古今,李白确实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有庄子的旷达自在,也有屈原的执著不悔。他有儒家修身养性,济世的思想;也有仙家放弃浮华遗世独立的思想,还有侠者纵横天下,快意恩仇的气概。李白就是用他的率真和酣畅把这种种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气概融于一身。

李白爱酒,世人皆知。而酒,几乎是他的信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那如果没有“五花马”,“千金裘”,又当如何呢?那么“且就洞庭赊月色,酒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即是他的出路。大多数人喝酒越喝越糊涂,他们喝酒是为了忘却,为了逃避„„【《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好词好句摘抄】

而李白的酒,有时能喝到很清醒,超脱世俗地贴近这个世界的本质。人生苦短,一生不过百年,对于漫漫时间长河而言,实在如蝼蚁一般微不足道,他喝酒是为了留住光阴。李白喝酒,“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当然,他不是酒鬼,他是醉仙,他在酒中彻悟,在酒中超脱。他虽为诗仙,醉仙,但正是这样的仙,却具备了完美的人性。像李白这样“乐得身前一杯酒,何须千载身后名。”,又怎会有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那样的惆怅呢? 李白爱酒,也爱剑,虽年过花甲,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还想眼看永王李陵去平定“安始之乱”。他曾大放狂言:“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筳。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在李白的生命中,腰间的宝剑即是他万丈豪情的依据,也是一件漂亮的配饰,剑装点了李白的豪迈,也装点了李白的天真和浪漫。剑,成了他诗篇中最美的道具。老子说过,“得其所在的人才能长久,虽死不亡才能称作长寿。”人生不过百年光阴,但当你的肉身老去时,你的事迹,你的操守,你的精神,还在这世界上成为传说,那么这个人就永远活着。李白说,“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他只希望在他的身后留下一段铮铮侠骨香。

诗是情感表现的一种载体,是心扉向外敞开的一扇大门。当生活中的滋味在心中涌现时,无论甜酸苦辣,诗意便油然而生。那些印刻在灵魂中的梦想和梦想里的泪痕笑影,此时笑颜可能迷茫,彼时泪痕也许清晰„„在不知不觉中,诗、酒、剑,成了心灵慰籍,成了精神的依托,成了最好的知己„„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正如于丹所言:“年光有限,但诗意无穷。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天地间回荡着的这些诗意,那么我们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第三篇:《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好词好句摘抄】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诗卷能深切的渗入社会给予人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人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诗歌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鸟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林老的眼里,诗歌从某种意味上讲相当于中国人的宗教。这是林语堂老先生对诗歌的一种颇有趣的说法。他认为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

于丹老师《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林老对诗歌的看法很相似。“我们的眼睛看风景,我们的心灵产生波动,我们将心灵的感动于天地万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深刻的认识自己,唤醒自己抵达最真实的自己——勇敢、坦率、真诚、天真,诗歌使我们能触摸到内心不敢作假的人性。”勇敢、坦率、真诚、天真,这些正是儿童的天性,也说明了诗歌与儿童天性相连,也让我自然而然的开始思考: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借诗歌教会孩子什么?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内容教?看完《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倘佯在作者对古诗词巧妙的归类分析和解读后,我对前面的两个问题的思考有了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是否可借诗歌教会孩子理解“意象”,体会情感。

“意象”是传递诗情、诗意、诗境的载体,是诗的核心元素,诗人借意象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聊到了许多“意象”。有圆有缺寄托思乡的明月;代表时间流逝的春秋变化和斜阳晚钟;春风、柳树、芳草、莺啼那是春的“意象”,荷叶、梧桐、芭蕉、那是秋的声音;田园林泉是寄情山水,出世脱俗的一种状态;登临是叹息,是思念,也是离愁。读懂诗中的“意象”就能让学生更加贴近诗的本意,更易体会诗人藏在诗中的心境。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好词好句摘抄】

二、 是否可抓诗中的个别字词,“推敲”诗人的情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好词好句摘抄】

“推敲”一词的由来意境让我么关注起适中的字词,这些个字词往往是诗中的点睛之笔,细细品读,越读越耐人寻味。于丹老师在书中也点出了许多让人容易忽视的字词,读她的解析让我会想起自己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很是惭愧。她看到了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最是一年春好处,决胜烟柳满皇都”中的“烟”字里面体会到了袅袅荡荡的早春气息。她能从李清照“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中贴别容易让人忽略的“又”字里,提出疑惑:是惊觉时光匆匆还是想起去年的重阳?她喜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渊锁清秋”中的一个“锁”,想象一个寂静冷清的院子分隔开李煜和不属于他的世界。她爱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与“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的生活经历不同,品出的味道也不同,而充满幻想的孩子们,对这些字词的“推敲”想必是千奇百怪的,是有趣味的。我想这也应是在诗词教学中应该强调得、鼓励孩子们去做的事吧。

三、 是否可运用对比赏析的方式领悟诗词的内涵,进行群文赏析。

于丹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中多处运用对比赏析的方式,将柳永的《八声甘州》与《雨霖铃》放一起,对比同一个诗人不同题材的诗词,同个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如李煜不同时期写月亮的诗词对比赏析。同个题材意象,不同诗人所写的诗词归类比较,如王维、王勃、杨万里写夕阳的诗金相分析。这样赏析的方式让我不由的想起了小学高段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专题培训的几堂语文课。同样是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找出课文与课文间相同或异同之处,整合赏析,总结方法然后迁移运用。这与于丹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我想,古诗词教学是否也可以有这样的单元整租,将同个诗人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放一起整合教学,体会社会背景和环境对诗人的影响。或是将同个诗人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诗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或者同题材同意象,不同诗人创作的诗词对比鉴赏。这样

既可以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诗人或这一类古诗词也可以教会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

跟随着于丹老师一起这样品读曾经熟悉的古诗词有时仿佛就像是在品人,好诗可品出人性,就像欣赏女子。有的诗词漂亮的像一个盛装丽人,打扮得很隆重;有的诗词是淡妆的佳人,令人神清气爽;有的初看似乎什么打扮都没有,但是读得越久越掩不住天姿国色;还有的像是田野的村妇,却不时流露出那通身优雅与沉静;这样读诗学诗的确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我思考是否可以学习这样品诗词的方式,让学生也能觉得诗词的有趣,读出诗词中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感受,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第四篇:《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好词好句摘抄】【《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好词好句摘抄】

第五篇:《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寒假前我被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一档节目深深地吸引了。《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升现代中国人生活和精神质量为宗旨。节目采取电视竞赛形式,展现我国诗词爱好者的知识底蕴和个性风采。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我被选手们激烈的竞争所吸引,从而更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太少,太孤洛寡闻了。于是在当当网上定了一本于丹老师写的《最美古诗词》一书,在寒假里,捧起书细细品味起来。

如今,乍然读完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从于丹老师的描述里,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拨云见日,像是活生生的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

诚如作者所言,“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

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长大以后,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而今,这已成为了对教师最多的比喻,最高的赞美。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时,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当年华老去,相信我们也会像蒋捷一样,轻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

在诗意的人生里应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人生这首长诗内容,韵味和意境。 就在这时,想起了班上的孩子,如果孩子都能够理解这份诗意,感悟这份诗情,我相信他们都会爱上这诗意的语文,爱上这诗意的人生。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249256/

推荐访问:于丹最美古诗词好不好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句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