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

来源:古文典籍 时间:2016-11-27 11:33:5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文典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度优秀节目(精编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度优秀节目(精编版)

栏目类(参评栏目14个,评出创新栏目1个,十佳栏目10个;按得票多少排序)

文艺类—音乐节目(参评节目12个,7个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获奖率为58%。)

文艺类—文学节目(参评节目6个,4个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获奖率为67%。)

文艺类—戏曲·曲艺节目(参评节目11个,7个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获奖率为64%。)

文艺类—长篇连播(参评节目7个,4个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获奖率为7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频道在AM、FM的播出频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频道在AM、FM的播出频率

第一套:“中国之声”

经过新一轮精心打造,享誉数十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新闻综合频率,于2004年1月1日以“中国之声”的呼号全新登场。 中国之声全天播音21小时30分,分八大节目板块,由频率总主持人和栏目分主持人合作全程直播。

中国之声以全天31次整点新闻、半点快报为发展主线,早中晚三大新闻密集区为重点支撑,清晨、午前、午后、夜间、午夜五大板块为延伸,30档背景式新闻专题和谈话节目为两翼,上下贯通、前后呼应,共同构成立体推进的动态新闻模式,充分彰显“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的传播特点。

中国之声秉承“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的改革理念,实行总监负责制,全频率节目统一布局,形象风格统一包装,部门机构统一设置,干部员工统一配置,考核分配统一标准,经营管理统一运营。 改版后的新频率新闻性、贴近性、权威性、可听性等核心指标取得长足进步,品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进而确保了中国广播界国家旗舰和中国新闻广播第一品牌的至高地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

中波、短波、调频无缝隙覆盖全国。

第二套经济之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广播,也是唯一覆盖全国的财经专业广播频率,频率借助中、短波和几十个城市的调频网覆盖全国3亿多广播听众。

经济之声倾力打造全天候的信息服务平台,用权威的声音带给您全球最新财经资讯,并让百姓轻松享受理财的乐趣,为渴望成功的你,开启通往财富的大门。

节目口号:听有品位的广播,过有质量的生活

节目宗旨:立足经济、关注民生。

节目特色:服务社会,寻找社会化体的经济视角;服务百姓,寻找经济话题的百姓视角。

经济之声,一个为商务人群及关注经济的人士倾力打造的全天候信息服务平台,中央强势媒体覆盖全国(FM、AM、SW)

各地频率:

第三套:音乐之声

全天候的流行音乐频率,国内首家,节目品质优良。

调频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第四套: 都市之声

都市之声,新鲜广播,每天23个节目、19小时全程直播,为您量身打造一款时尚资讯娱乐电台。

调频101.8兆赫只针对北京地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

第五套:中华之声

对台广播,新闻综合频率。

短波覆盖东南沿海和台湾。

第六套:神州之声

对台广播,多语言广播

短波覆盖东南沿海和台湾。

第七套:华夏之声

针对对珠三角地区广播。分为两套节目:FM87.8 (普通话)和 FM104.9 (双语)

第八套:民族之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之声》,每天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5种民族语言播出,全天播音20小时,其电波主要覆盖我国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及首都北京等地。同时,在与我国相邻的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印度、尼泊尔、不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

阿富汗等国和土耳其也能听到该套节目。据统计,能听懂民族之声的国内外听众为2500万人,国外听众对象近1亿人。

《民族之声》是一套以新闻为主的对象性节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该套节目已经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干部群众获取国内外重大新闻的首选媒体,是他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该节目还覆盖北京,深受在京工作、生活、学习的民族同胞欢迎。

详细节目见

第九套:文艺之声

[频率概念] “文艺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系列频率之第九套节目,是以“语言文艺”节目服务于社会、“讲故事”为特色的类型化专业电台。简称“故事”频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

[播出频率] 中波747千赫(AM747KH)

[覆盖范围] 北京及周边地区(网上在线收听:)

[播出时间] 每天早6:00——次日凌晨2:00

[频率标语] 说得比唱得好听!

[频率理念]

1.选择独特定位——综合分析目前中国广播业的现状,时尚走俏、音乐领先、实用为上、娱乐同行,林林总总的各色优势各得其所,作为后来者,唯有另辟蹊径方才有生存的可能。我们深知抓小众才能得大

众,这是电台专业化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结合中波频率的特点,“文艺之声”选择打“语言”牌:综合所有语言类文艺节目的形态,打造一个纯粹表现语言文艺的频率,这是广播电台里一个崭新的定位,也是媒体改革中一次有益的尝试。

2.彰显语言魅力——中波747千赫“文艺之声”被定位为语言文艺专业电台,打造“故事频率”是其发展目标。“文艺之声”全天20小时大容量播出评书、长篇连播、相声、小品、笑话集锦、图书赏析专题、情感夜话等多种语言文艺类节目,形态各异,内容丰富,尽显中国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

3.坚持发展方向——“文艺之声”的开播运行,是广播“类型化”的成功运用。她以专业的编播队伍、专门的节目类型、专注的创作激情满足目标受众单纯、深入的收听渴望。实践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2004年11月,开播仅三个月的“文艺之声”在央视索福瑞公司所作收听调查中收听率排行已经名列北京近20家广播电台的第八位,现已逐渐攀升到第六位左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

中波:639、981、1008、1161千赫

调频:106.1兆赫 (只对北京地区)

短波:6030、7504、9645、9800千赫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经济之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

中波:630、720、855、900、1116千赫

调频:96.6兆赫 (只对北京地区)

短波:3985、6010、6040、6065、6090、6155、7130、7140、7150、7245、7315、7335、7350、7360、7375、9480、9515、9530、9570、9620、9720、9755、9810、9820、11610、11660、11670、11685、11740、11800、11835、11845、11915、12080、15270、15500、15540、15570、17625千赫

周一至周五

4:55-5:00 开始音乐 5:00-6:40 新鲜早世界6:40-7:00 阳光英语

16:00-17:00 爱旅行

17:00-18:00 职场对话18:00-19:00 经济观点

7:00-7:30 新闻和报纸摘要(转中一)7:30-9:00 天下财经

19:00-19:29 理财顾问19:29-20:00 财经书场

9:00-11:30 证券广播网·交易进行时11:30-12:00 证券广播网·收盘快评12:00-12:29 中国经济报道12:29-13:00 财经书场13:00-14:00 商业传奇

20:00-21:00 全球资本市场21:00-21:45 健康慢生活21:45-22:00 非常科学

22:00-22:30 全国新闻联播(转中一)22:30-23:00 英语之夜

14:00-15:00 证券广播网·交易进行时23:00-24:00 财经夜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四)
坚持声音特色 坚守文化品位打造全媒体传播的广播精品节目

  【摘 要】本文以中央电台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为样本,分析了当前广播节目创新与创优的方法与途径。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广播节目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坚守文化品位,不断强化声音特色,巩固相对优势,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才能完成节目的创新,赢得市场与听众。

  【关键词】传统广播 精品节目 春节节目 全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七套频率并机、持续6小时直播的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节目以新闻性元素为主,融合文艺与专题元素,通过多种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用声音刻录时代前行的脚步,再现百姓生活欢乐温暖的瞬间,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经典传承,为亿万听众奉献了一道广播特色鲜明、年味十足的“声音大餐”,赢得了听众的广泛好评,也创造了广播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广播新媒体互动。
  本文以《中国声音中国年》为例,探讨广播精品节目的创新创优方式。
  一、强化声音特色,发挥广播特长,打造有声版的“国家编年史”
  对于广播这一媒介而言,声音是其唯一的呈现方式,而呈现方式的唯一性,使得广播成为唯一不用诉诸视觉的媒介。
  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媒体无特色,就没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杰克・富勒(Fuller.J)曾说过:“每一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它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向他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广播强化声音特色,就是强化自身的相对优势,也是在夯实自身的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从而在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挺立潮头。
  广播节目所使用的声音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播报(包括主持、演播、脱口秀等口头表达)、音乐和音响。发挥广播的声音特色,就是要用对声音、用足声音、用好声音,让音响思维与音响表达贯穿在广播节目生产的全过程。
  《中国声音中国年》是一档年度性的广播节目,因此,我们从策划之初就将这档节目定位为:“在农历新年到来的时刻,用中国的声音反映这一年间中国社会与中国百姓生活的变化”,并将节目全部内容细分为“国家的声音”“我们的声音”“我家的声音”与“我台的声音”四个部分。
  1.开创性推出年度“国家的声音”,打造有声版“国家编年史”
  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首次推出年度“国家的声音”,旨在用声音刻录时代前行的脚步,力求涵盖党和政府的年度中心工作、反映百姓的年度记忆,以此彰显国家立场、突出时代主旋律。
  “国家声音”从发生在2015年(羊年)的上千条新闻中,重点梳理、集纳了25条最具标志性的年度声音,这些声音浓缩了过去一年最振奋人心、最激励国人的历史瞬间,并以“中国在奔跑”的拟人化方式巧妙地加以串联。节目既气势恢宏、激动人心,又引人思考、耐人寻味,形成了极具表现力的国家电台年度声音档案。梳理年度“国家的声音”,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每年评选、长期积累,将形成有声版的“国家编年史”。
  “国家的声音”是特别节目的核心,在6小时中三次播出,并由主持人对这些推进国家发展进程和人民福祉的重要声音加以详细解读。而在“我们的声音”和“我家的声音”中,来自百姓和基层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又对“国家的声音”中提到的中心工作进行呼应,形成上下同频共振。如《唱着歌儿去营销》反映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新农民的变化,《创业者的一脚点球》讲述的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者刘建宏的故事,《梦想与坚持》讲述的是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新华社记者汤计推动呼格案重审的故事。
  2.首次推出猴年的“历史声音”,国家电台典藏声音档案再现广播,节目具有史料价值,更具人文情怀
  《中国声音中国年》首次提出年度“历史声音”这一概念,制作系列广播纪录片《猴年记忆》。《猴年记忆》对1956~2004年之间的每个猴年中的重要历史声音进行盘点,筛选出那些曾经影响和感动过亿万听众、铭记着国家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温暖声音,并进行有机串联和解读。
  以《猴年记忆1956》为例,其中既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共八大上的讲话录音,也有各地庆祝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解放牌汽车批量生产、国产歼击机下线等录音报道,还有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的采访录音,以及中央电台维吾尔语言广播和《小喇叭》节目开播等极其珍贵的历史声音。上述音响大都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年播出并收藏入库的,是时隔60年的首次播放。
  《猴年记忆》节目温故知新,通过展现声音的魅力、通过对传统的传承,对历史的挖掘和解读来塑造国家电台的声音形象,唤起了广大听众对新中国发展成就与发展道路的强烈认同感和美好记忆的强烈共鸣,也体现出中央电台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
  二、弘扬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具有文化品质和人文情怀的广播精品节目
  《中国声音中国年》是国家电台在中国农历新年推出的特定的年度节目,是整合了新闻节目元素、文艺节目元素和社教专题节目元素的综合性节目。
  1.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节目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节目策划过程中,节目组有针对性地选择各行各业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通过深入采访、讲述他们的故事,打动听众,引发共鸣。
  “我家的声音”共设计了6组人物特写,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礁盘上春节》讲述的是在南沙群岛华阳礁上守礁卫士的故事,反映的是解放军战士敬业乐群的精神和家国情怀;《用纪录片再现父母亲情》讲述的是著名摄影师焦波为已故父母制作电影纪录片的故事,反映中国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民间寻亲志愿者张宝艳的故事》反映的是中国人扶正扬善、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而这些品德,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也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与内涵。   此外,12个现场连线报道“此时此刻迎新春”、6个纪实广播微剧《回家的脚步》,同样真实地记录和讲述了祖国各地、社会各界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共同组成了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宏大交响。
  听众在跟帖或者电子邮件中谈道:“节目给予喜欢广播的人温暖回忆,哪怕很少听广播的人,也能获得快乐。”“《中国声音中国年》很好地串联起过去与今天、大家与小家、现实与希望等许多让人好感倍生的温暖线索,真心让人觉得很赞。”
  2.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正当其时;节目年味十足、品质精良
  作为一档在节日播出的特别节目,尽管《中国声音中国年》不是文艺晚会,但其中的文艺元素与文艺小栏目却必不可少。文艺节目是营造温暖、轻松、欢乐的节日氛围的重要手段,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的年俗文化也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声音中国年》浓墨重彩推出《名嘴话年俗》栏目,力邀6组著名播音艺术家讲解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年俗文化,如虹云、傅成励在节目中讲解《贴门神的来历》,为听众梳理门神从神荼、郁垒到秦琼、尉迟敬德,再到关公、岳飞等的演变过程,勾勒出崇拜扶正祛邪的门神和崇拜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的关系。倪萍、赵忠祥在讲解《拜年的来历》的过程中,还着重介绍了古代以监督政事得失、检查官员行为为职责的御史不得拜年的制度,说明中国人注重人情,却又不为人情所牵累的传统。此外,《压岁钱的来历》《年夜饭的讲究》《民歌小调唱新年》《过年唱大戏》等小栏目同样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可听性极强,赢得各个年龄层听众的交口称赞。
  在《名播诵古诗》栏目,方明等六位著名播音艺术家为听众朗诵并讲解脍炙人口的唐宋诗词名篇,如《元日》《立春偶成》等,朗诵声情并茂,讲解通俗易懂又意韵悠长,是短小精悍的文艺精品。
  3.《中国声音中国年》首次汇集众多著名播音艺术家与主持人同场亮相,是其无与伦比的声音魅力的一次成功展示,更是国家电台人才集群优势的一次集中推介
  在6个小时的节目中,一共有26位播音艺术家与主持人参与到节目的各个环节;其中,金话筒奖得主9位、中央电台历届十佳主持人12位,他们足以代表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水准,是国家电台播音主持实力的集中展示。
  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黎江、于芳、肖玉参与《名播诵诗词》,演播与讲解声情并茂,堪称艺术精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央电台著名栏目《今晚八点半》主持人雅坤、贾际,《午间半小时》主持人虹云、傅成励等主持《名嘴话年俗》,时隔二十余年重新搭档、再现经典,成为听众关注的焦点。
  《中国声音中国年》由9位主持人接力主持,苏扬、雨亭、黎春、王冠、高莉、田龙、楚悦、阿杰、海阳完美地呈现了温暖、轻松、欢乐的节目基调,亦庄亦谐,将各个栏目与板块恰到好处地衔接串联起来, 并与听众紧密互动,展现出国家电台主持人极高的专业水准和文化素养。
  三、大胆创新、勇于突破,是一档全媒体传播的创新之作
  《中国声音中国年》节目组充分考虑了新媒体的传播特质,从节目的前期策划、采访、制作、预热宣传,一直到全媒体直播与互动、后续传播等所有环节,新媒体均深度介入与融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1.首次推出微信“喊红包”活动,吸引上千万人次参与互动,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节目首次引入了广播特色鲜明的微信“喊红包”活动,听众在收听广播节目的同时,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喊出规定口令的方式抢得节目派发的数十万元现金红包。这一活动成功地将传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几十个国家听众的参与互动,参与的人次达到1552万,创造了中国广播史最大规模的广播新媒体互动,也为中央电台广播节目创新、为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也引起了互联网及传媒行业的广泛关注。
  研究互联网及传媒行业的权威媒体――“钛媒体”专门发文指出:“央广春节喊红包这样的一个案例,提供的其实是一种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平台或工具进行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对于众多在转型过程中的广播电台来说,“喊红包”最大的意义其实就是将广播电台那些空中隐形的听众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用户,这使得广播电台有了与网络平台在新媒体舞台上进行角逐较量的砝码。”
  直播过程中,微信“喊红包”活动是作为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设置的,配合节目内容先后发出的口令有:中国声音中国年、老爸老妈我爱你、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是美猴王等。千万听众喊口令的同时,也在传递情感、推介节目,让节目更有欢乐感,收听黏性大大加强。长期关注广播互动的一位学者认为:“独具匠心的喊红包把年轻听众和手机一族拉回到广播前,而且不是闷头抢,是大声喊,持续互动,有激情、有新意。各时段的红包口令活泼、接地气,让过年气氛温暖、热烈、温馨,在互动中传递了美好的情感。”
  此外,喊红包不仅仅是互动方式的增加和变化,更使得听众大规模的转化为节目粉丝用户,从而帮助广播电台完成新媒体的用户积累。直播期间“央广新闻”微信公众号增加粉丝大约30万。
  2.特别节目从研发到生产全面适应新媒体传播特性,强调节目内容的碎片化与精品化,二次传播影响广泛,“长尾效应”明显
  为了便于新媒体传播,从策划之初,节目组就将《中国声音中国年》定位为适应全媒体传播的一档节目和一项活动。节目内容强调短小精悍,强调碎片化、精品化,便于新媒体二次传播与受众的分享。基于这样的策划,所有录音成品均按精品打磨生产,时长大多在4分钟左右,最长的不超过6分钟。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有许多听众与同行来电话索要年度历史声音――《猴年记忆》《国家声音》《名嘴话年俗》等音频文件。
  正月初一至初六,“央广新闻”与“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将“国家声音”《回望羊年》《猴年记忆》《名嘴话年俗》《回家的脚步》《名播诵诗词》《猴缘》等栏目音频配发图文,陆续推出,引起了用户的阅读与转发热潮,并得到其他媒体同仁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节目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延伸。
  除此而外,喜马拉雅、蜻蜓.fm等音频客户端将上述碎片化节目重新编辑,制作点播专区,引起更多关注与点播收听。以喜马拉雅为例,仅讲述六小龄童、姚明、韩美林等人与广播情缘以及画猴、演猴缘分的小栏目《猴缘》 ,点击量就超过125万人次 (截止到2月13日),传播的“长尾效应”持续发挥。
  3.《中国声音中国年》新媒体预热宣传形式多样、贴近受众、导流明显,整合多家新媒体音频同步直播创造超高人气
  《中国声音中国年》力图通过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来扩大影响、互相导流、形成合力,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听到并喜欢央广节目。
  在前期预热宣传中,导演组利用微信公众号和认证微博,先后采用音频、视频、图文、游戏等方式对《中国声音中国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推广,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央广也有一只猴,同样出自韩美林》《韩美林笔下的这只猴,请你来起个名儿》《美猴王在央广陪你过大年》 《<午间半小时><今晚八点半>主播重聚首》等微信内容被60多家媒体转发,网友阅读与转发量远超以往。
  节目播出当天,央广网、中国广播客户端联合蜻蜓.fm、喜马拉雅与企鹅FM等音频平台同步直播,通过微信、页面、手机客户端等各种新媒体渠道在线收听人数超过120万人,后续点播收听人数超过200万。传统广播与新媒体音频平台同步播出、交叉覆盖,有效扩大了节目的覆盖范围,改善了节目的受众结构,是一次跨媒体传播的成功尝试。
  2016年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在节目内容、传播方式、广告营销与生产机制方式均有所创新与突破,而创新的前提是牢记媒体的责任与使命、坚持正确的方向,创新的基础是牢牢把握广播节目的声音特质、把握传媒发展趋势、把握受众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听众、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作者潘晓闻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魏胜利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艺节目中心副主任)
  (本文编辑:吕晓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广播节目(五)
央广名嘴 海阳:我是主持界的赤脚医生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有这么一档很符合当下年轻人口味的新闻娱乐脱口秀节目――《海阳现场秀》,每天下午五点,文艺之声直播间便是属于他的时间,他会对着话筒表现得张牙舞爪;会模仿不同的名人调侃时事;会随手拈来一段即兴表演引得听众捧腹大笑;会用“小沈阳”式的东北腔总结当日新闻――“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2012年他被授予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是中国广播电视史上第一位凭借新闻娱乐脱口秀节目获得“金话筒”奖的主持人,也是最年轻的“金话筒”奖得主,不仅如此,他主持的这档喜剧脱口秀节目《海阳现场秀》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娱乐节目大奖。

  从园林设计到专业主持的机缘巧合
  1999年,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当主持人的敖柏,组织了一场业余主持人比赛,第一次接触广播的海阳得了冠军。此后,他开始在电台做兼职主持人,人行这一年,他16岁。在这之前,他还只是一个中专生,摆过地摊、当过家教、做过花卉管理员、当过西餐厅文化主管……2002年他从长春来到哈尔滨,就读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系,为了赚取学费,他又开始了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兼职生涯,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没有改行。在海阳看来,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作为主持人来讲,毕竟不是专家而是“杂”家,为此他还自嘲是“赤脚医生”,希望在理论上能够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所以他毅然决定投身东北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进行研究生深造。从吉林到哈尔滨,从助理、主持人、编辑、导播、记者、策划到取快递的……海阳干遍了与广播有关的所有行当。这些也为他后来从事广播主持埋下了丰富的素材,他的很多观点就来源于对生活经历的思考,为了评论时事,他每天要进行超乎常人的阅读量,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中选择合适的节目内容,再调整叙事结构,设计笑料包袱……
  回忆起自己的主持生涯,他到现在还记得当年第一次上直播台主持时,表情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主持风格也特别简单,当时准备得还是很充分的,自我感觉信心满满,但最后生理反应反馈给他的却是大脑一片空白,手心直冒冷汗,说词稿在眼前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嘴巴也开始不听使唤的变得结巴,所幸他能临危不乱,一到结巴处就推音乐,后来他问自己同学有没有听这节目,他同学说听了,就是有点断断续续……播音主持生涯的第一次,就这样让他记忆深刻。
  从节目主持到演艺生涯的风生水起
  作为从电台音乐起家的他,对音乐始终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刚到北京央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时候,他擅长的音乐节目正进行着残酷的竞争,十年的电台生涯让他尝遍了几乎广播节目的所有形态,2010年,海阳开始寻找自己的新定位,并把一直喜欢的脱口秀风格融入新的节目,研究出糅合新闻、娱乐、幽默、讽刺于一身的喜剧脱口秀。2011年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档新闻娱乐脱口秀节目《海阳现场秀》,以幽默讽刺的喜剧脱口秀节目风格见长,是中国广播喜剧脱口秀的代表人物。拿下“金话筒”奖后,他本人没觉得带来了什么改变,变化只是旁人的眼光,留给他的就只剩下压力了。但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音乐的热爱和追逐,到现在为止已经收集了一万多张电影和唱片碟。
  他不仅主持电台节目,还在电视节目的主持中得心应手,山东卫视的《语众不同》、辽宁卫视的《海阳剧乐部》都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12年起,央视及多家电视媒体纷纷邀请他担纲主持,于是央视《中国电影新力量》、北京卫视《非常向上》、浙江卫视《华语电影新焦点》便出现了这位东北小伙的身影。慢慢地,他也拓宽了自己的业务,开始涉足电影、网剧、话剧、音乐剧等,例如主演话剧《频率》;和韩国艺人朴诗厚合作院线电影《香气》,他则是在里面客串了一把。同时,他还是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平台的活跃分子,例如和乔杉、修睿合作优酷网剧《牛人编辑郭》,担任爱奇艺《海阳头壳秀》主持人等工作,“头壳秀”是他取自“脱口秀”的谐音,寓意用头脑思考,让听众笑过之后有所反思。在文化领域也有一番建树,他曾经出版过个人第一本声音杂志,2014年出版的个人杂文集《哥们儿心态好极了》更是成为当年的畅销书,海阳还用版税为打工子弟学校捐助了一座图书馆。
  从爱心公益到粉丝互动的个性玩转
  海阳从2008年开始投身公益事业一直持续到现在,发起过媒体第一个爱心项目――“龙广爱心”基金,主要救助高龄产妇和心脏病儿童,上百名求助者得到救助;后来和朋友推动世界罕见病基金的发起,与中国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共同推出校园应急安全包,并担任爱心大使,成功募集资金2亿元;他还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目行动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并担任爱心大使,关爱高海拔地区孩子视力;同时还担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挑战8小时项目爱心大使,为贫困地区孩子筹款。在他心目中,公益事业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一时兴起想到了才去做。
  在与听众互动方面,他的多个粉丝社群组织发挥了不遗余力的作用,由于对旅行的热爱,他发起了“海阳环球旅行团”,与30多名粉丝带着广播去旅行,上一站刚刚结束了马尔代夫之旅,下一站继续由粉丝投票决定目的地,可以说,海阳已经在传媒界玩出了自己的风格。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545102/

推荐访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招聘 舒城人民广播电台节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