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翻译

来源:文言文名篇 时间:2018-06-20 08:00: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文言文名篇】

篇一:[捕蛇者说翻译]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中考网权威发布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重点字词及翻译,更多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重点字词及翻译相关信息请访问中考网。
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重点字词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注释:
  1.之:的。
  2.野:郊外。
  3.产:生产。
  4.异:奇特的。
  5.黑质而白章:黑底子,白花纹。质:原指质地,在这里指蛇的身体,花纹的衬托面。章,花纹。
  6.触:碰。
  7.尽:全。
  8.以:假设连词,如果。
  9.啮:用牙咬。
  10.御:抵挡。
  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12.然得而腊之:然,但。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
  13.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14.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
  15.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
  16.已:止,治愈。
  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
  18.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19.其始:其,助词,不译。始:刚开始。
  20.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征集。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
  21.岁赋其二:岁,每年。赋,征收、敛取。其,这种蛇,指永州异蛇。二,两次
  22.募:招收。
  23.者:……的人。
  24.当其租入:(允许用蛇)抵他的税收。当,抵。
  25.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26.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
  27.专其利: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用交税的)好处。
  28.则:却。
  29.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
  30.今:现在。

篇二:[捕蛇者说翻译]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说》


教案网权威发布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说》,更多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 1.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分析:这篇课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为第1部分,交代捕蛇的缘由。第2~4段,通过与蒋氏的对话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捕蛇。第5段为第三部分,点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情”的顺序来写的。 2.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以哪件事为主? 分析: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以写后者为主。 写赋敛之毒,是通过捕蛇和纳税两件事的对比,用蛇之毒衬托出来的。两件事又是主要通过访问蒋氏得知的。 3.课文是怎样运用反衬手法卒章显志的? 分析:文章形象介绍“永州之野产异蛇”,“触草木,尽死;以哨人,无御之者”,但永州人却“争奔走焉”,这一矛盾现象,就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接着作者通过一个典型人物的身世经历,解剖了这一奇怪现象的本质。蒋氏已三代人得到捕蛇的“好处”,但说起来却“甚戚”;作者建议他免去这种苦差,他却“汪然出涕”,于是通过他的诉说,我们看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社会黑暗图画,这是以“捕蛇”来反衬“赋敛之毒”。在蒋氏的谈话中也处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斯役(捕蛇)之不幸”反衬“复吾赋之不幸”,用蒋氏“独存”反衬乡邻 “非死则徙”,用自己能“弛然而卧”反衬乡民之鸡犬不宁,用“一岁之犯死者二”反衬乡邻的“旦旦有是”等。经过层层反衬铺垫,作者最后感叹“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卒章显志,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主题思想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4.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1)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文中写了毒蛇和赋敛之毒两方面的内容。而写毒蛇之毒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来突出赋敛之毒的。 例如,在第1段中,作者着力去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毒蛇。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第4段中,为了说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这一情况,作者又把捕蛇和纳税作了一系列对比。例如:文中写出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死者相藉”,而蒋氏却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责骂骚扰,“哗然而骇”,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熙熙而乐”,“甘食其土之有”。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蒋氏“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纳税或者捕蛇,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可是蒋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纳租税的乡邻们之后。 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2)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课文中对异蛇的形象及剧毒的描写,对“乡邻之生日蹩”的情景的描写,对悍吏骚扰情况的描写,对蒋氏感情的发展和变化、内心活动、神情态貌的描写,都生动传神。教师在讲解这一特点时,可以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5.《捕蛇者说》难句例解。 以啮人,无御之者。 ①假设而兼有连贯关系的复句。这类复句通常的次序是假设偏句在前,结果在后。 ②“以”,有人认为用法同“而”,连词,这里不取。因为从文气来看,并不通畅。我们以为,或可看成作“用”讲的介词,后面省去“以”的连带成分“毒牙”一类的东西,也可以用代词“之”代替“毒牙”等。同样结构如《论语·宪问》:“以告者过也。”或说同“已”,时间副词。又如:“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国语·晋语》)“王以和三晋伐秦,秦必不敢言救宋。”(《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译文:用(毒牙)咬了人,就没有能够抵御它的。 若毒之乎? “毒”,名词增加了意动用法,一毒之”是“以之为毒”,下文“又安敢毒耶?”就是“又安敢毒之耶?”省去宾语“之”。“毒”作“恨”讲,《广雅·释言》:“毒,俗也”又如:“死者不毒,夺者不温。”(《孙膑兵法·行篡》)“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韩非子·用人》)或说“毒”作“害”讲,参阅下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说明。 译文:你把这差事当作灾难吗? 饥渴而顿路。 ①因果复句的紧缩形式,“而”表示承接,有人曾经认为因果本身就包含着承接的因素。 ②“顿”,《说文》:“下首也。”段玉我认为应当是“顿首”,即以头叩地。引申为“止”为“停”。“踏(b6)”,《说文》:“僵也。”又,“走”部:“道,僵也。”“踏”、“渲”是一个字。《六代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僵”是向前倒覆,“躇”也是向前倒覆。 译文;因为饥饿(到极点),口渴(到极点),就停下来向前面一倒。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自定义相关文章结束]

篇三:[捕蛇者说翻译]鸡犬不宁【十二生肖成语】


婴幼儿网权威发布鸡犬不宁【十二生肖成语】,更多鸡犬不宁【十二生肖成语】相关信息请访问婴幼儿网。
成语资料【成语】鸡犬不宁
  【注音】jī quǎn bù níng
  【释义】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军队挠民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鸡飞狗走、鸡狗不宁
  【相反词】鸡犬不惊
  【同韵词】绘声绘形、热血沸腾、事无二成、怏怏不平、参前倚衡、春和景明、言能践行、专欲难成、发言盈庭、粥粥无能[1]
  2成语出处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英文翻译1.Even fowls and dogs are not left in peace
  2.(a) general turmoil; a great disturbance; a pandemonium[2]
  4成语故事公元805年,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5成语举例你弟兄窝藏强盗,闹了两座军州,自去落草。官府着落地方搜缉,搅得鸡犬不宁!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六回
  6成语造句听说这里有八路,鬼子把这个村子搞得鸡犬不宁。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756944/

推荐访问:捕蛇者说文言文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