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惊湖书法作品欣赏

来源: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8-08-16 11: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鉴赏】

周惊湖书法作品欣赏(共6篇)

周惊湖书法作品欣赏(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如何赏析【周惊湖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 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一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这是使书法 m2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的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的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画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八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既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的复写.通过这种心领神会的“内模仿”复写,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笔画之间的联系和向背,笔画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的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的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

周惊湖书法作品欣赏(二):

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并指出它是哪种字体
[     ]
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B

周惊湖书法作品欣赏(三):

  书法,是中华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某班开展与书法有关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内容。
(1)欣赏下面三幅书法作品,请用楷书把作品内容准确地抄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2)某同学的书法笔力遒劲、大气磅礴,你会用下面的哪一幅对联赞美他?
[     ]
A、劲竹真君子,幽兰绝美人
B、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
C、文坛花争艳,桃李果竞鲜
D、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
(3)班级决定征集一幅赞美老师的书法作品,要求四个字。你拟定的书法内容是:
                                                           。(不能抄袭以上书法作品)

(1)“略”
(2)D
(3)示例:诲人不倦、德才兼备、良师益友、桃李芬芳。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厚德载物、淡泊明志(可引用成语、俗语等,也可自创,符合主题即可。) (答案不唯一)

周惊湖书法作品欣赏(四):

书法作品欣赏感想
老师要我们写选修课(书法鉴赏)的感想!

一是字间笔画流畅.行书的小章法,即单字的间架结构是靠连笔连画组成的,字内笔画是否流畅直接影响着“行气”的神韵.怎样才是流畅的呢?我认为要本着把方字写圆的基调,按照驻笔入锋,中锋铺毫,提按行笔,起伏使转,驻锋收笔的技法要求,疾迟于字里行间,在实际习练中,尤感提按起伏和翻绞使转之难度,如果能畅快地在使转中起伏,在起伏中舞蹈,那么笔画流畅的问题就大有可为了.再者,笔画之间要相互连带,处理好上笔与下笔的关系,做到笔笔有交待,处处有呼应,或几笔连成一笔,或笔断意连,或符号代入,使笔锋、副毫和水墨融为一体,充满筋骨血肉之感,把单字写活,为“行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做好铺垫.
二是字外相互呼应.所谓字外相互呼应,我体会到就是指邻字之间要有顾盼关系,不能把每一个字都孤立起来,谁也不管谁.笔势要有从上至下连贯行走的态势,前后左右合理避让.有时是字与字的呼应,如同样的字几种写法;有时是字意的呼应,即不同的字表达相近的意思;有时是笔画的呼应,就是上一字的收笔映带下一字的起笔,可以实连,也可以虚连,实连时可以两三个字成为一体,虚连时则笔画断开,而意向呼应,如:空枪、映带、飞白、细笔等都是虚连.这种上下左右的字外呼应,能使“行气”连贯,血脉流畅, 浑然一体,生动活泼.
三是字形收放得法.字形的收与放是行书的重要特征,它反映着“行气”的功力.我觉得作为单字而言,收要收得住,放要放得开.有的是内收外放,有的则是内放外收;有的是上放下收,有的则是上收下放;有的是左收右放,有的则是左放右收.如此种种,只有收放得法,才能使“行气”形成逆能紧、拓能开、擒能定、纵能安的艺术效果.
四是字径大小相济.在一篇作品中,第一个字的大小决定其它字的大小,此乃首字领篇之要义.但在研究“行气”时,不能简单套用,切忌把首字领篇误用为首字领行,否则,就会导致谋篇布局上重下轻、天大地小的弊疾.在一行字中,每个字都要有大小之别,有的是大小大小,有的是大大小小,有的可以一大几小,有的也可以一小几大.这种大与小的安排没有固定模式,同样的一行字,可以有多种处理,但一般来说,笔画多的要大,笔画少的要小,有特定含义的可大,无特定含义的可小,这样的“行气”就有一种轻松明快的起伏跳跃之感,充分展示技法律动的生命活力.
五是字距疏密有度.从章法上讲,行书要求竖有行而横无列.这就说明行书每行的字距是不相等的,各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错位形成壁折之势.这就是“行气”疏密的基本要求.行书的字距既不能像真书那样整齐得纵行横列,又不能像草书那样过分夸张.一般来说,字距小余行距,在同一行里,各字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有时也可以适度拉开,但以不断气为宜.当然字距的疏密程度不能孤立地处理,更不能随心所欲,要与字形的状态和字径的大小乃至书法环境的变化结合起来把握,形成一种“行气”流的冲击感.
六是字势欹正得当.大凡“五体书”都有一个欹正的问题,而行书的“行气”对字势的欹正关系有着特殊的要求.我体悟“行气”是由单字构成的,所以“行气”的欹正之势取决于字势之态.有的字左欹右正,有的左正右欹;有的上正下欹,有上欹下正.有的字则把欹正要求用方圆的形式加以处理,如内圆外方,内方外圆;上圆下方,上方下圆;左圆右方,左方右圆等取势都适用行书的“行气”要求.关键是要取势得当,该欹则欹,该正则正,该圆则圆,该方则方,有时可能是某一笔画的欹正,有时可能是某一部位的欹正,有时也可能是某个字的欹正,这就需要书家的匠心独具,别出心裁.
七是字轴贯通到底.由于欹正和错落的要求,弄不好,往往会使字轴偏离字行的中心线,这样就会破坏行气,使行列不分,章法混乱.我认为,不管字如何欹正错落,大小变化,其字的轴心都要始终保持在一条中心线上,力求上下贯通,体现一气呵成之感,这样的“行气”才可能生动有力,古朴端庄.
八是字色层次分明.字的颜色是靠墨色的浓淡润躁来实现的.浓者躁之,淡者润之.我觉得调墨是形成墨色浓淡的基本条件,而用墨则是创造躁润艺术层次的重要手段,所以调好墨色只是满足了书法作品基本层面的要求,如何在这个层面上以躁取险和以润取妍,创造艺术层次的立体视觉,这是对书家用墨技法的实际检验.要产生这种效果,必须在控墨上动脑筋.我的体会是蘸一次墨写完六七个字左右,笔上的墨就会由浓变淡,再由淡变涩,乃至枯笔,这时再蘸墨继续书写,而且各行的蘸墨时机自然错开,于是就出现墨色浓淡躁润的层次变化,形成由平面直书到立体动感的艺术升华.

周惊湖书法作品欣赏(五):

钢笔书法作品欣赏《三峡》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品如图:【周惊湖书法作品欣赏】

周惊湖书法作品欣赏(六):

急求一篇1000字左右的书法作品赏析文章

  书法赏析:《兰亭序》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精致的书法、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他的成就是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开晋后妍美流畅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在会稽的兰亭修禊,曲水流觞,赋诗抒怀.其间作诗三十七首,结纂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为此作序,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兰亭》.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兰亭序》道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或斜竖,或弧竖,或带钩,或曲头,或双杈出锋,或并列,各尽其妙.其点,有斜点、出锋点、曲头点、平点、长点、带钩点、左右点、上下点、两点水、三点水、横三点、带右点等等.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长曲撇、弧撇、回锋撇、带钩撇、曲头撇、并列撇等等.其挑,或短或长,其折,有横折、竖折、斜折.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锋捺、带钩捺、长点捺、隼尾捺等.其钩,则有竖钩、竖弯钩、斜钩、横钩、右弯钩、圆曲钩、横折钩、左平钩、回锋减钩.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兰亭修禊,使王羲之触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的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一气呵成,挥写下千古杰作《兰亭集序》,正因为他情深意厚,故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也因为他笔法精严,故能使笔底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更因为他诸美皆备,故能使这篇文稿的挥写最终达到高华圆融的境界.在这件尽善尽美的作品面前,后世名家虽竭力临仿,却都未能得其全.南唐张泊云:“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而王羲之本人也只写下这一杰构,其后他再度书写《兰亭序》,都不能及原作的神妙绝伦,沈尹默说“当时逸少本天全”,赞美了《兰亭序》的杰出有其不可重现的机缘,自然就非他人所能企及的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834338/

推荐访问:小楷书法作品欣赏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