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句式

来源:唐诗三百首 时间:2018-10-14 18:00: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唐诗三百首】

一言以蔽句式(共10篇)

一言以蔽句式(一):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是否有什么句式?或者什么特殊词汇?

是数个短语的组合.一言以蔽之 后来成为一种表达归纳的方式

一言以蔽句式(二):

有什么句式特点?【一言以蔽句式】

1.判断句:
  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
  "……者,……也"系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者也)
    2.被动句:
  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而君幸于赵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窦婴力争不能得.
  3.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哀南夷之莫余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莫我知也乎?
  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⑶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余马首是瞻.
  惟你是问.
  ⑷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是以后世无传矣.
  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女夕以死.
  夜以继日
  4.成分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
  ⑴主语和谓语的省略.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省谓语、主语]
  ⑵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⑶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
  (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⑷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⑸分句的省略.如: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5.几种习惯的固定句式
  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世方乱,安以富为?
  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吾英王,奚跪为?(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⑸"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
  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
  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得毋有病乎?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
  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

一言以蔽句式(三):

高中文言文句式,例句.、、
分别列举判断句 被动句 倒置句(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等) 省略句等等 每种句式各10个

一、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汝是大家子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梁将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且相如素贱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予本非文人画士.二、被动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三、省略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倒置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 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成语有:夜以继日

一言以蔽句式(四):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
思是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
此章另有一种解释是:诗经有劝善惩恶的意思,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基于无邪的思想来创作这些诗篇,而读了它之后,人应该也可以去除邪恶的思想.这种解法是把思解释为思想.
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思无邪”一词出自《诗经·鲁颂驹》篇: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祛祛:强健的样子;徂:行、往;思:发语词无意义,思无邪:马行直前的意思.
参考资料:国学网

一言以蔽句式(五):

古文特殊句式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并举出课内的例句.

中学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动宾短语,及物动词与后面的宾语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可是,在文言文中,时有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的语言现象,即“宾语前置”.现将常见的几种类型归纳于下.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恶、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1).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 沛公安在?《鸿门宴》
(3).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就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
(1).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离骚》
(2). 不吾知其已矣兮.《离骚》
(3).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3、借助“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之”“是”在这类句型中作结构助词,无实义,只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1).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2).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4). 惟命是听 (成语)
(5). 惟利是图 (成语)
(6).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7).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l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它经常放在谓语前充当状语,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放在谓语后充当补语,对谓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要注意的是,它的结构是介词在前,宾语在后.可是,在文言文中,这种介宾短语时有将后面宾语提前到介词前面的现象,即介词宾语前置.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
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恶、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1).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岳阳楼记》
(2).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4).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
(5).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
(6).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
(7). 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8).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2、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宾语,也可以将宾语前置.
(1). “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是”是一般代词.)
(2). 一言以蔽之(“一言”是名词短语)
(3).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秋”是名词.)
3、方位名词作介词宾语时,有时也将宾语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者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一言以蔽句式(六):

“一言以蔽之”前一句和后一句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出自哪篇文章,前一句和后一句各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 【 yī yán yǐ bì zhī 】 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言以蔽句式(七):

古文中都是有哪几种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又怎么判断是那种句式?

主要有:
(一)判断句
(二)省略句
(三)被动句
(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词
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
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三)被动句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④受制于人.(……受……于……)
⑤为天下笑,何也?(为)
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
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
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有两种类型:
(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
(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
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
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一言以蔽句式(八):

文言文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被动句 例句 一类两句【一言以蔽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词
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
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三)被动句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④受制于人.(……受……于……)
⑤为天下笑,何也?(为)
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
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
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有两种类型:
(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
(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
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
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一言以蔽句式(九):

以下的只要文言句式,固定用法什么的,不要句子翻译~
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2、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7、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8、天下何从图秦
9、幸勿我弃也
10、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1、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12、审谛之,顿非前物.
13、屈平疾方正之不容也.
14、孝景七年,栗太子废.
15、(张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哀南夷之莫余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18、微斯人,吾谁与归?
19、惟你是问.
2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1、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2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3、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24、如太行、王屋何?
25、虞兮虞兮奈若何?
2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7、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28、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29、吾英王,奚跪为?
30、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3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3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33、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34、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辟:
35、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坐:
36、玄宗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亟:
37、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竟:
38、日与饮徒醉于酒肆.肆:39、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40、可以为富安天下.4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2、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43、若欲死而父.44、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
4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6、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47、故治国无法则乱.
48、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
49、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50、徐公何能及君也?
我想要文言句式,不是翻译

1.这难道是告诉我捉虫的地方吗?---疑问句
2.(要是他)得到了我的玉璧,(却)不肯割让城池,怎么办?----疑问句
3.(按如今形势),人家就像切肉的刀和砧板,而我们就像那(任人宰割)的鱼和肉,还告辞什么呢?------固定格式
4.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出兵的原因,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的缘故罢了----- 陈述句
5.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反问句
6.你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比,哪个(厉害点)----倒装句
7.军队(因长途跋涉),已经筋疲力尽,而郑国又做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反问句
8天下的国家凭借什么来图谋秦国?疑问助词(何)前置,加强语气
9希望不要把我赶走.(幸勿弃我.)
10应该立为王的人是公子扶苏.
11就是现在聚集在墓中的人啊.傫(lěi垒)然:聚集的样子.
12仔细看它,立刻觉得不是之前的那样东西.
13屈平疾(人名)公正得不被人包容.(因为太公正得罪人)
15(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16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了解别人.(孔子)
17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屈原)
18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起回去呢?
19只拿你问话.
20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孔子)
21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
22死马都用五百金买下了,何况活马呢?(千金买马)
23又用鸡来试验它,果然像他所说(呆若木鸡)
24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25虞姬啊虞姬,我该拿你怎么办呢?(项羽)
26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27山岭南面梅花开得早,还是北面春天先到?
28有过错(却)不治罪,无功劳(却)受到奖赏,即使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
29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30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
31.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这画)莫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
32.部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33.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
34.李白在宣州请见,于是征召他为李璘的从事.
43.如果想要你父亲死
44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份罢了
45从那时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46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
47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则就会乱
48说康熙、乾隆、咸丰三朝都有开懋勤殿的先例
49我很幸运得到你,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
50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一言以蔽句式(十):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
思是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
此章另有一种解释是:诗经有劝善惩恶的意思,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基于无邪的思想来创作这些诗篇,而读了它之后,人应该也可以去除邪恶的思想.这种解法是把思解释为思想.
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思无邪”一词出自《诗经·鲁颂驹》篇: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祛祛:强健的样子;徂:行、往;思:发语词无意义,思无邪:马行直前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21688/

推荐访问:一言蔽之 一言蔽之的意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