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精卫词赏析

来源: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8-10-19 0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鉴赏】

王建精卫词赏析(共10篇)

王建精卫词赏析(一)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

精卫词__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王建精卫词赏析】

王建精卫词赏析(二)

关于王建的名言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 王建名句
·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 边头州县尽胡兵, 将军别筑防秋城.
· 万里人家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
· 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
· 蕃人旧日不耕犁, 相学如今种禾黍. —— 王建语录
· 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
· 城头山鸡鸣角角, 洛阳家家学胡乐.
·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 丘垄年年无旧道, 车徒散行入衰草.
·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 王建语录
·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 三日无火烧纸钱, 纸钱那得到黄泉.
· 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 少年虽嫁不得归, 头白犹著父母衣.
· 田边旧宅非所有,我身不及逐鸡飞. —— 王建名言
· 出门若有归死处,猛虎当衢向前去
· 百年不遣踏君门, 在家谁唤为新妇.
· 岂不见他邻舍娘,嫁来常在舅姑傍
· 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
· 征人塞耳马不行, 未到垄头闻水声. —— 王建名言
·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
· 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
·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 旧墓人家归葬多, 堆著黄金无买处. —— 王建名句
·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 洛阳城北复城东, 魂车祖马长相逢.
·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 王建名言
· 谁家石碑文字灭, 后人重取书年月.
·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 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
· 宫前内里汤各别, 每个白玉芙蓉开.
· 朝元阁向山上起,城绕青山龙暖水. —— 王建名句
·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
· 武皇得仙王母去, 山鸡昼鸣宫中树.
· 温泉决决出宫流,宫使年年修玉楼.
· 禁兵去尽无射猎,日西麋鹿登城头.
· 梨园弟子偷曲谱, 头白人间教歌舞. —— 王建名句
· 红烟满户日照梁,天丝软弱虫飞扬
· 菱花霍霍绕帷光, 美人对镜著衣裳
· 庭中并种相思树,夜夜还栖双凤凰.
·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 黄云盖地雪作山, 不惜黄金买衣服. —— 王建名句
·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 宁为草木乡中生, 有身不向辽东行.
·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 昭君已殁汉使回, 前后征人惟系马. —— 王建名言
·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 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
· 声声催我急种谷, 人家向田不归宿.
· 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 —— 王建语录
· 可怜白鹭满绿池,不如戴胜知天时.
· 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
· 长少年儿女重秋千, 盘巾结带分两边.
·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 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 —— 王建名句
· 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
· 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
· 凤凰半在双股齐, 钿花落处生黄泥.
· 当时堕地觅不得,暗想窗中还夜啼.
· 可知将来对夫婿,镜前学梳古时髻 —— 王建名句
· 莫言至死亦不遗, 还似前人初得时.
· 男抱琵琶女作舞,主人再拜听神语.
· 新妇上酒勿辞勤, 使尔舅姑无所苦.
· 青天无风水复碧, 龙马上鞍牛服轭.
· 但愿牛羊满家宅,十月报赛南山神. —— 王建语录
· 纷纷醉舞踏衣裳,把酒路旁劝行客.
· 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
· 远行僮仆应苦饥, 新妇厨中炊欲熟.
· 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
· 行人但饮莫畏贫.明府上来何苦辛. —— 王建名句
· 丁宁回语屋中妻, 有客勿令儿夜啼.
· 双冢直西有县路,我教丁男送君去
·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 但得海水作枯池, 海中鱼龙何所为
·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 王建名句
· 高山未尽海未平, 愿我身死子还生
· 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镂画双凤背.
· 忆昔咸阳初买来, 灯前自绣芙蓉带
· 十年不开一片铁,长向暗中梳白发.
· 今日后床重照看,生死终当此长别 —— 王建名言
· 主人一去池水绝,池鹤散飞不相别.
· 青天漫漫碧水重, 知向何山风雪中.
· 万里虽然音影在,两心终是死生同.
· 池边巢破松树死,树头年年乌生子.
· 章华宫人夜上楼,君王望月西山头 —— 王建名句
· 夜深宫殿门不锁,白露满山山叶堕
· 学飞未得一尺高, 还逐母行旋母脚.
· 麦垄浅浅难蔽身,远去恋雏低怕人.
· 时时土中鼓两翅,引雏拾虫不相离
· 天河漫漫北斗璨,宫中乌啼知夜半. —— 王建语录
· 新缝白纻舞衣成, 来迟邀得吴王迎
· 低鬟转面掩双袖.玉钗浮动秋风生.
· 酒多夜长夜未晓,月明灯光两相照.
· 馆娃宫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满树.
· 城头乌栖休击鼓, 青娥弹瑟白纻舞 —— 王建语录
· 夜天曈曈不见星,宫中火照西江明.
· 美人醉起无次第,堕钗遗佩满中庭.
· 此时但愿可君意, 回昼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弃.
·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 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 —— 王建名句【王建精卫词赏析】

王建精卫词赏析(三)

十五夜望月鉴赏
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谢谢你的鉴赏,很不错啊!

王建精卫词赏析(四)

李白的菩萨蛮的赏析

  李白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①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作者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时供奉翰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菩萨蛮赏析的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菩萨蛮的赏析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诳《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 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
  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菩萨蛮》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菩萨蛮》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
  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菩萨蛮》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菩萨蛮》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
  这首《菩萨蛮》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菩萨蛮》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 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王建精卫词赏析(五)

菩萨蛮 李白 赏析

菩萨蛮①
【唐】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作者】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时供奉翰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璘府,因璘败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译文】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王建精卫词赏析(六)

语文题!!急等~~~~
(1)王建,字()。唐代()善用(),与张籍齐名,世称()。也是()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之一。作品有《》,他的诗风特点()、()、()。
(2)苏轼,字(),号(),北宋()、()。唐宋()之一。词开()一派,与辛弃疾并称(),名篇有《》(词),《》(散文),著有《》《》等。其诗题材()、()。善用()、()独具风格。与其父(),其弟(),合称()。
(3)艾青,原名(),现代()。他与(),西克梅克一起被誉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长诗《》是他的成名作。抗战期间,写了长诗《》、《》。新中国成立后,又写了《》、《》等。
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中庭地白树栖鸦:
八月中秋的月亮:
把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把酒问青天:
谁能把月饼咽下:
何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何似在人间:
何事长向别时圆:
古词异义:
不知秋思落谁【家】,古意(),今意()。
不应有【恨】,
千里【共】婵娟
千里共【婵娟】
起舞【弄】清影
文言句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主题分析:
《十五夜望月》
诗眼:
主旨:诗人运用了()、(),渲染了()的特定的环境气氛,创造了一个()、()的意境,表达了()的情意。
水调歌头
词眼
这是一首()的抒情之作。反映了作者()、但()终于战胜了(),表现了()、()。
以上,我们学校BT学案的一部分。请作答。

答案: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善写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也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者,作品有《十五望月》,他的诗风特点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爱憎分明。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名篇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有《前后赤壁赋》,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是的题材“广阔的社会内容”,善用夸张,比喻,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并称世界上最伟大的三大人民诗人。出版 《大堰河——我的保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成名作,抗战时期,写了《北方》,向太阳,等,新中国成立《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中:
1.院子中,里面。
2.指时间段、
把:
1.举
2.将
何:
1.哪里,什么
2.为什么,因…………
家:助词,无实际意义。现:家庭
恨:遗憾 现:怨恨,心中对他人的不满情绪。
婵娟:嫦娥,现:姿态优雅,指美的食物,
弄:个人认为是辅助的动词。现:玩弄。
十五望月
诗眼:不明,个人认为是“落”
主旨:不想答了,附上赏析,自己找吧。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王建精卫词赏析(七)

十五夜望月王建.

  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编辑本段译文
  【诗式译】
  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
  那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
  今夜里明月团圆人尽瞻望,
  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白话文译】
  庭院中地成了白色的,树上一只乌鸦在歇息,冰凉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明亮的月亮,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编辑本段赏析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农历十五日的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 ”,“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王建精卫词赏析(八)

山海经两篇
跨父逐日精卫填海赏析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王建精卫词赏析(九)

诗歌鉴赏表达效果,表现手法,表达特色,各自答题的步骤.比如我知道有个是 :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这样的格式

艺术手法 ,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表达方式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其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欲扬先抑等,数量不限
详细解释: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材;④行文的结构;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表达技巧也可以分为一般技巧和辨证技巧两大类.
一般技巧又可以分为: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对比、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巧合(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要素构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意识流与拼贴画.
辨证技巧又可以分为:虚与实(实就是实写,虚就是虚写.)、疏与密(疏就是略写,密就是详写.)曲与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动与静(有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两种主要方式.)、除此以外,辨证技巧还有“抑与扬、张与弛、隐与显、少与多、庄与谐、断与续”等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一、荷(莲):爱情(莲、怜谐音),出淤泥而不染,夏的象征,美丽,文采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这就是“邺水朱华”的典故了,荷的美色在沈约的笔下带有一种向上的劲道.老实说,我本不喜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把花弄得杀气腾腾的诗.不过这气质在莲的身上竟带出一种袅娜来.所以,荷还有文采的意象.
钱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荷也应是丰满的花,却比牡丹清丽些.这是一种优雅且幽雅的花.再想想它的药用价值.难怪屈原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了,它的确受得起众人的喜爱.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这是赞美荷最正宗的语言,词微而意远,时品时新.
二、兰:隐士、贤德、美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兰的馥郁香气使诗人更加心向田园.兰也因而有了洒脱之意.
明刘伯温 《兰花》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明薛网 《兰花》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的真正价值在其幽,在其“无人而不改其香”.在古人眼中,这就是君子了.
三、雪:清寒、纯真、高洁、哀伤
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的寒冷总能让人产生恰到好处的敬意,也因此有了隐士的意象.高洁而略带点寂寞的雪,就犹如大师的胸怀,让天地为之一亮,又一肃.
咏雪 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人在寒冷的时候,心中总会有点薄薄的凄凉,或者说,是惆怅.这时雪的轻舞飞扬,怎能不让人想起与其相似的,那薄薄的、似乎让人承受不住的情意呢?
咏雪 傅察
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
孩提时的欢乐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幸福.雪的轻盈明亮,就如童年.因此,雪在田园诗的天地里也有一份贡献,它会让人想起,曾经尝过的最甜美的味道.
四、竹:君子、俊挺、节气、壮志凌云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郑板桥
“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低首”和“虚心”二者异质而结构相对应.
题新竹
唐·杜牧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咏竹
文同
竹、竹.
森寒,洁绿.
湘江边,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披净冉冉,风女声笙竽肃肃.
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但寻松菊.
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于仆.
中国的托物言志诗发展到极端时,只有两种情况:退隐、入世.竹兼具这两种气质.我们用时只需选择一下材料即可.其实我很赞成东坡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但也有人认为竹“腹内空空”,所以我们要根据写作需要对其褒贬 .当然,私下里要有自己的意见.
五、雨:喜庆、伤心、哀恸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一切景物到底不过是景物罢了,将其分类的,是人的心.乐景可以写哀,哀景也可以写乐,甚至会“倍增其哀乐”.人心才是分类的依据.
一、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注释: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注释: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怀,思绪翩翩,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背景阔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浑,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它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却自然天成.当我们望见一轮明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时,这样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带我们进入一个静美的境界.也许,这就是名诗名作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吧.诗人将思念远人的相思之情寓托于月光,月光脉脉无语却善解人意,牵人相思又给人抚慰.它把自己的光辉温柔而均匀地洒向天涯海角的每一处,让人在心中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注释:历来备受人们推崇,经久不衰,成为写月的千古绝唱.据《唐诗选注》解释: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两句诗情景交融,读来历历在目.从结构上,这两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顿挫抑扬极富音韵美.即使到了现在,还常常可以听到人们发“月是故乡明”之感慨.
二、(七)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1.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2.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3.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4.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5. 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三、高楼——登高怀远,思念远方之人
1.李白《菩萨蛮》“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2.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3.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凭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欧阳修《蝶恋花》“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1.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4.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建精卫词赏析(十)

一首写中秋节的古诗词加赏析
赏析不用太多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的夜晚,碧空无云,朗月舒波.明澈的月光泻向大地,大地一片雪白,庭院中也好像铺了一层银霜.树上的鸦雀几经惊扰,终于渐渐安栖下来.夜,更静了,也更深了.秋露悄然而降.清冷的露珠无声地布满桂枝,沾湿桂花,阵阵桂香在寒气中飘散.这清幽的桂香引起了诗人的遐思:今晚,广寒宫前的那株桂树恐怕也沾上露水,收枝敛叶了,不然,怎会有这多清光照人间?呵,千里清光人共仰,只不知与清光同洒人间的秋思将落在谁的心上?望着这秋月,诗人更觉思绪纷然,相思无着,这一片深情又该托付给谁?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25086/

推荐访问:王建精卫词翻译 王建精卫词鉴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