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训励志名言

来源:中国古代诗词 时间:2018-11-28 11: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共9篇)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一):

含‘’应‘’字励志古训名言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出自菜根谭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二):

关于《早》的作文
初中作文.话题是“一日之计在与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结合经历 见闻或感受,如过没有作文,可回答写什么内容,一小段也可.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

早,是一种理念,它源于与“晚”的对比.  
  追求“早”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意味着抢先,意味着超前,往往还蕴含着一份对时光的珍视,或是盲目的冲动.  
  而不赶 “早”是另一种人生态度,他代表着滞后,常常还寓意沉着与冷静,或是消极的懒散.  
  人生中应当追求“早”还是不赶“早”?这是个发人思索的问题.  
  许多人选择追求“早”.  
  鲁迅先生少年时代在三味书屋上学时便于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我们从他晚年对这件事真实细腻的回忆中,不难看出一个“早”字对他的少年乃至一生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也许正是追求早,正是对时间的珍惜方成就其一代文豪的美名.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笨鸟先飞”,“先下手为强”……许许多多流传广泛的名言古训都在从正面或是侧面向世人努力地推销追求“早”的态度,许多人也借此登上了人生的巅峰,这就使更多人更加坚信“早”的魔力.  
  然而,有时早出发却未必能带来早到达,这原因便是在于他们没有做到早储备.参加过爬雪山、徒步沙漠等极限运动的人都明白:若没有做足准备而早早上路,往往终将半途而废.因此,不赶“早”的态度也自有其合理的存在.  
  朱元璋在天下纷争、群雄并起之际并不是大张旗鼓,像陈友谅等人一般早早登基就位,而是采纳了朱升的建议,提出“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不急着占先机,不急着早出手,但最终他赢得了天下.  
  再试想一下,若是李时珍早早地就自己所知来编写医书,而不是花费十数载光阴亲自爬山涉水,风餐露宿,以身试药,那么《本草纲目》将何以至今仍被人们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 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  
  不赶“早”,先等待.这等待不是游手好闲的傻等,而是个不断积聚力量的过程.不急早出发,而先早筹备,可见这不赶 “早”是否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早”?  
  说了这么多,不难感受到“要追求早,还是不赶早”这个问题就同“吃苹果好还是吃梨好”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准备充分,那么不妨追求“早”,快人一步;如果你准备不足,那么先请等待,不赶早又何妨?
校园的“早”
早晨,走进大门,绕过大理石屏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圆形的花圃.这个花圃犹如一个花园,吸引着同学们的眼光.清晨,在雨露下,花圃更焕发出她的魅力.洁白的瓷砖围成的花圃里,种着各式各样的花,有白色的兰花、黄白色的百合花、红色的菊花……四周还围上了一圈绿色的雪梅,像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圈.花园里散发出的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一群群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像在迎接美好一天的开始.在花圃的正中间立着一棵笔直高大的皇椰树,树干下面,要两个同学才能抱住.它枝繁叶茂,小鸟站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同学们说:“早上好,早上好”.这棵树已经很老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像一位学问渊博的学者,指引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早读铃响了,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同学们一个个精神饱满,专心致志.看,读四年级的小明正在埋头写者什么,老师在他旁边弯腰站着,一会儿指着书,一会儿比个动作,很是认真、细致.这边教室里,一群刚读一年级的小同学,双手平放在课桌上,眼睛注视着黑板,正在领读员的带领下,一遍一遍地念着:“ɑ、o、e……”.
窗外,远处的朝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操场上已开满枝头的木棉花上,显得那样的挺拔秀丽.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像个个闪烁的红星,在阳光照射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正如城南的莘莘学子,在党的光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我最近在阅读过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老先生的散文【早】后,对此感受颇深,亦对鲁迅先生一生倡导的这个“早”字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鲁迅幼时读书的私塾三味书屋,房舍陈旧,摆设肃穆.伯箫先生在参观书屋时闻到一阵阵梅花的馨香,从而联想到鲁迅幼时发奋读书的一件趣事.鲁迅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当时因为父亲生病,鲁迅一面做家务,一面上学,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一天他上学迟到了.一向认真教学的寿敬吾老先生说到:“以后要早到.”鲁迅看到老师严肃的面孔,也牢牢记住了老师的教诲.从此,鲁迅做事早做,学习早学,在自己心里树立了事事早,时时早的坚定志向.也正是这个不仅铭刻在鲁迅的书桌上,而更是深深铭刻于鲁迅心中的这个事事早,时时早的坚定志向和矢志不渝的实际行动,才造就了一个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伟大历史影响的中国新文化革命的旗手,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
从一个“早”字,伯箫先生在卧龙山的越宫殿,还联想到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早吃苦而终于成就灭吴兴越复国大业的悲壮故事.而不禁唏嘘不已,感慨系之.与此同时,伯箫先生又从凭吊风雨亭,联想到巾帼英雄秋瑾为中华民族和妇女解放英勇就义,“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的英雄业绩.寄托了对作为中华民族和妇女解放运动的革命早行人和先驱者的巾帼英雄秋瑾女士深深的缅怀和崇敬.
从伯箫先生这一系列寓意深刻的联想中,亦使我们深悟到了伯箫先生笔下一个看似简单的“早”字,确乎是深义非凡.鲁迅先生的“早”,越王勾践的“早”,秋瑾义士的“早”都无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予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和教益.
时代潮流不等人.我们捧读“早”文,悉悟“早”理,自然就应该像鲁迅先生和秋瑾志士那样,刻苦励志,发奋图强,不畏艰险,前赴后继,热爱和珍惜人生的早晨,在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工作和事业中,真正做到黎明即起,孜孜为善.早学,早做,早立志,争做时代早行人.
望采纳~!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三):

楹联的含义

楹联 , 读音: yíng lián
  〔英译〕antithesis,antithetical couplet,a pair of antithetical phrases
  所谓“楹联”,就是贴在楹柱上的联句,因为上句和下句相对,比如:上句是“风吹天边月”,下句就对“雨洗山上松”,所以又叫“门对对联”、“对联”.中国人过春节时喜欢把它贴在门的两边,渲染喜庆气氛,如左边贴“一元复始迎奥运”,右边就贴“万象更新望神州”,因此又叫“春联”.
  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其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字调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孕育在“骈语”和“律句”之中,形成在“骈文”和“律诗”之后,独立在“骈文”和“律诗”之外;又与书法艺术相表里,发达在“骈文”和“律诗”之上.楹联是一个文学品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最具有中国特色,不能翻译,也不能改写,更不能移植.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千余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据《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在岁除之日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桃符联语,挂在宫中迎春祈福,后人始将此引为对联的初例,距今已逾千年历史了.自明代起,使用对联的风习渐盛,与新年节序有着渊源关系的春联也因此逐渐突破了原属的范围,或题泳山川名胜,或歌颂风物岁时,或抒发情怀心意,成为广泛应用的文体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韵味无穷,篆隶楷草行诸体,或以雄沉劲健、雍容端朴见长,或以俊秀潇洒、温婉流丽为胜,皆给人陶然兴会的雅逸美感.对联则字句凝练,整齐精严,联语字数四言至多言不一,以五、七言律诗及八言文句体为常见,内容涵盖丰富,几诗词、格言、警句、谚语乃至白话文皆可,典丽琳琅,文采映耀,实为照 人眼目、字字珠玑的篇章.因此,将书法与对联融为一体,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诗情哲理,词句之间赏观佳书的风神韵致,诚然是人文艺术的完美体现.古往今来,书家乐以此酬应赠答,文人好将此雅悬斋壁,当是其书文双美、艺趣相生的魅力,令人为之钟情而历久不衰.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拾趣
  彦涛
  进入腊月,年根儿就近了,千家万户又该旧桃换新符了.古时候,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可以驱邪逐祟,到除夕那天,再把春联贴在上面,因此就把桃符借指春联.
  楹联亦称楹贴、对子、对联,由上、下联组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或挂或贴在木头上、竹子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字的多寡没有定规,对仗工整即可.春联只是楹联的一种,此外,结婚时贴的叫婚联,祝寿时贴的叫寿联,哀悼死者的叫挽联,等等,不一而足.
  据清朝纪晓岚说,中国最早的楹联是五代后蜀少主孟昶在自个儿卧室门的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见《蜀杌》.近来,又有人认为作于唐朝中期的敦煌桃符题词才是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早的楹联.
  根据修辞手法,楹联有多重数字联、颜色方位联、多重谐音联、多重双关联、同偏旁联、多重拆合字联、拈连联(即移接联)、回文联、字面矛盾联及转品联等,巧妙新奇,堪称巧联妙对.要是巧妙到无人对得出下联或上联,古人就将这种难以成双的楹联称为"绝对"或"悬联".相传,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年少时乘船离开江州(今九江市)去苏杭游玩,船家素闻其乃当地才子,便吟一上联试其才气:"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位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此联有一到十数字,还有地名,使黄庭坚不仅当时没对出,成名多年后依然是百思不得其解,而且至今也无人能续.也是北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曾三难苏东坡,其一便是出了三句上联求偶"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那年正逢闰八月,而且正月和腊月两次立春,故有第一句上联;苏州金闾门外到虎丘山下这段长七里的路,当地人称之为"山塘",中间恰有个地名叫"三里半",第二联就巧在此;第三联也奇巧,因江苏镇江古名铁瓮城,临长江,有金山、银山(亦名焦山)和玉山(又名北固山),联中有金、银、玉,名副其实的"三宝地".纵使苏东坡奇才盖世,苦思冥想良久,终不能成对.清末光绪年间,江西南昌知县江某主持正义,却被洋教士所杀,全国为之愤然.京中名流江亢虎于现在南二环边的陶然亭(亦名江亭)公园,为江知县举行追悼会,当时曾有人撰一上联求对"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可至今无人能续.在广东郁南县曾有一个叫白花的才女,出一上联"家住长安,出仕东安,貌比潘安,才比谢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求对,前两个"安"乃地名,中间两个"安"却是人名,而后两个"安"则出于《论语》中孔子的名言,贴切至极,可惜至今仍是绝对.她还出了一下联"蜂巢枫树结,风吹枫叶掩蜂门"求上联,也是久悬无果.
  有的绝对年深日久了,还真有才子给续上了.从前,在四川泸州白塔街,有个黄铁匠掌炉的铁匠铺,有人以黄铁匠打铁为题撰一上联"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嵌入七种颜色四个方位,非常绝妙,多少年来一直无人能续下联.如今,有人对出"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以六种味觉加一个"凉"字对上联七种颜色,以妻子儿孙对北南东西,虽略显逊色,但对仗工整,意境相似,都表现了最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所以,笔者以为此绝句可以"摘悬"了.有人给王安石的"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续了个"华夏国中,孔孟墨子一圣人".绝句的续联用词牵强,意境相去甚远.著名唐诗"烟锁池塘柳",其偏旁含金木水火土五行,自明朝以来,续联颇多,如"冀粟陈献忠"、"灯垂锦槛波"、"钟沉台榭灯"、"炮架镇江城"、"炮镇海城楼"等.笔者以为,诸联中同偏旁的要求虽达到了,但意境相差太远,除末联外,其余未免有狗尾续貂之嫌.
  在实际运用中,楹联是不加标点的,断句不同,意思也不同,甚至相反,也会生出许多诙谐幽默的趣事儿.从前,"扬州八怪"之一的祝枝山曾给一个嗜财如命的富绅写了一副春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富绅读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很高兴,于是付了不菲的润资.设宴款待后还亲自送祝枝山出村.谁知刚进家门便听门外有人高声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富绅气得七窍生烟,却有苦难言,只好自认倒霉.这种事儿,祝枝山干了不止一回.他为了教训一个刻薄吝啬的富翁,给其新宅题了一副楹联.他边吟边写:"此屋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富翁听了颇为得意,来宾们却个个窃笑.因为不断句的话,这分明就是"此屋安能久住?主人好不悲伤!"
  从前,杭州有位科场多年名落孙山的举子,特到钱塘江畔六合塔,登塔凝望,在悲观失望中于塔壁上书一上联"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不想却留下了一句至今无人能对的绝对.有人将好、配、何、问四字拆出一千古绝对:"好女子己酉生,问门口何人可配?"
  楹联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堪称:联海无涯,博大精深.
  楹联之读书联
  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已有千余年历史.楹联中以读书为主题的作品,更以其书香氤氲、韵致恬适而历来备受骚人墨客、大师名家和广大群众所钟爱.或自勉,或赠友,或感事,或抒怀,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宏富的读书联珍品佳作,其内容、意境、格调丰富多彩如姹紫嫣红的百花园.欣逢第十三个“世界读书日”之际,谨采撷几条共赏.
  福、善、乐、喜,永恒的情结.读书联常以这些吉祥美好的情结为“神”,并以之缀文.清吴熙载有一短联:“读书修福,安分养神”.李兆洛也有一联:“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大书法家王文治撰联:“读书世受和平福,学佛人多欢喜缘”.明将郑成功:“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与宋代理学家朱熹联“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有异曲同工之妙.清乾隆进士顾光旭联云:“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更把“为善”、“读书”推崇至“万事”之上,“百花”之先.
  劝学励志,高尚的追求.明笪重光曾撰联“拙因知事少,老悔读书迟”,与唐颜真卿的千古名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可谓时跨数百载惜阴苦读书的“姊妹篇”.由是想起“闭户遍读家藏书”、“补读平生未见书”古联句,胸中顿时涌上杜甫“男儿须读五车书”和邓拓“有书赶快读”的紧迫感.读书(知)与实践(行)的关系,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古联中多有明示.苏轼有一副联:“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不禁使人联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脚下行程千里路,腹中贮书万卷多”两副名联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清代林则徐幼年家贫,他有一书斋联曰:“家小楼台天地起,案余灯火有无知”,极言其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矢志读书的精神,最终成就了其国家名将民族英雄的人生.今人范文澜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堪称治学精神楷模,读书联中精品.
  修身弘德,崇高的境界.宋陆放翁有《自题书巢》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晓送流年”,陆游嗜书,老而弥笃,故有“读书有味身忘老”的慨悟,非此,焉有万首诗篇贻我辈?清汪恭曾撰联“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尽显其读书修德不图功名的襟怀.“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是周恩来同志的自勉联,此处指读人生、社会、实践这部“大书”,深寓哲理,也是从一个侧面对周总理盖世功德千秋公论的生动写照.徐老曾向一青年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短短十四字,老一辈革命家勉励青年、奖掖后事的殷殷深情跃然纸上.
  交友养性,美好的情操.清嘉庆举人包世臣有一名联:“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寓意深刻,道出了他惜时苦读的炽烈愿望和择友处世的原则.王文治另有两联:“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把读书之乐与交友、赏月、观花这样的人生美好时光和惬意心境互喻,足见其将读书看作人生至乐之事.说到读书赏花,苏州留园有一副读书赏花妙联.上联是:“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下联是:“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因自称花里神仙”.上联说读书,说的是《尚书》、《易经》、《离骚》、《庄子》和汉代诗文,各具特色,宜以不同方法读之,方可取其精粹.下联说赏花,分别指菊、梅、莲、兰和海棠,各有其品格,宜仔细观赏品味,方得其妙趣,进入更高审美层次.此联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工巧别致,读来令人赞叹.【中国古训励志名言】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四):

关于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什么意思

诗句解释
字面意思是指:用书堆积起来的大山中,要想攀登高峰,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在一片没有边际的海洋里,追求学问和不断探索,苦难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走向成功.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要想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最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
编辑本段出处
该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增广贤文》中也收录有此句.
在古训《增广贤文》中有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编辑本段释疑
关于本联的疑问:
人们经常引用或书写一副励志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总觉得这里面分明有误,曾试图去弄清真相.殊不知追溯到著名学者王芸生处,线索就断了.
王芸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大公报》社的一名编辑.他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研究中日关系史,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采访若干名流,著成并出版了一部近二百万字的皇皇巨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成为时人极推重的一位中日关系史专家.他为这部书所下功夫之大,委实令人惊叹.别的不说,单以平均每月完成六七万字定稿的写作速度,即非一般学者所能想见.当时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王芸生便口吟了这一副书山学海联.其意,自然是在强调学习与治学首先必须勤奋和不怕艰苦.可是这副联语究竟是王芸生自撰,还是他在复诵别人之作,我所见到的材料语焉不详.但不管怎么说,这副经王芸生之口而流传至今的联语,肯定是有毛病的.
毛病在哪里?就在上联的“路”和“径”字上.这两个字,音异而义同,出现在短短七个字的上联中,本身就显得笨拙、牵强而欠通,和下联音义皆异的“涯”和“舟”字相对,也太失水准.我想,不论是否王芸生所撰,只要是经他之口传出的,这么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揣度该联本意,可能是转述者无意间把上联的“路”和“径”这两个字念颠倒了.它原本应该念成—— 书山有“径”勤为路.
为什么把颠倒后的“径”字打上引号呢?因为还原了位置的这个“径”字,本应写作“尽”——当初念颠倒了,才错写成“径”的.现在纠正过来,顿然文从字顺,对仗工稳,几乎称得上天衣无缝了.你看—— 书山有尽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海”对“书山”,“无涯”对“有尽”,“苦作舟”对“勤为路”,不论声韵、词性、内涵、意境,无不字字工稳,处处贴切.这才应该是此联的本真!
可能有人一时还想不通.既是“学海无涯”,怎会又说“书山有尽”呢?这样岂不矛盾?其实,“学海”与“书山”,虽则有关,却非同一概念,二者是不可混为一谈的.学海之无涯,源于庄子的“知也无涯”,不论学习与研究,的确永无止境.而书山之有尽,则是就客观实际而言的,作为物质形态之书籍,总有其极限.别说是古人极言“学富五车”的那点儿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典籍、诗词歌赋不难被饱学之士所遍览,就是在今天各种著述浩如烟海之际,不也可以用几台电脑加一堆光盘,便将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型图书馆的藏书都囊括殆尽么?
所以,“书山有尽”而“学海无涯”,正体现了事物的一种辩证统一关系.
邓遂夫著 《探源偶拾》(邓遂夫 自贡人 知名的红学专家,著名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专职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其著述已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曾与魏明伦并称“自贡两大才子”.)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五):

两句关于“道德,做人”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古训

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培根)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三国·刘备)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六):

中华经典诗文中的励志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知缘斋主人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知缘斋主人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知缘斋主人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七):

有关道德的古训 中国的

这方面的很多,看一下【道德经】...,实际,按照道理做事,按照品德做人的原则去做就可以了,还是那句话‘顶天立地,敢作敢当,问心无愧’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八):

励志名言和座右铭

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  1、行为懒惰穷—代,思维懒惰穷三代!  2、贫穷和富贵就是一念之间,观念决定贫与富,心态决定苦与乐!  3、赚钱靠福报,花钱靠智慧.  4、富人永远知道穷人缺什么,而穷人永远不知道富人在想什么、干什么丶学什么!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九):

励志名言20条

1、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2 、 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 、 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4、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5、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6、有事者,事竟成;
7、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最大的资产.
8、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9、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0、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11、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12、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13、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1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5、怠惰是贫穷的
16、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7、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18、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9、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20、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54208/

推荐访问:励志的中国名人名言 中国古代励志名言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