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研究,,女

来源:中国古代诗词 时间:2018-11-29 08:00:1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中国文化研究,,女(共10篇)

中国文化研究,,女(一):

求一本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书
最好回答者本人看过
简单描述一下
书要简单易读的

  中国古代文化史
  作者:阴法鲁、许树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套书是教育部推荐的文科教材.它汇集了三十一个专题,包括了中国哲学史、文学史、通史所不能容纳或语焉不详的内容.它所提供的知识,连接多种学科,左右逢源,是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所必须研究的问题.本书的三十多个作者,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如裘锡圭、王世襄、罗哲文、杨泓、孙机、杨曾文等.本套书1993年获北京大学505中国文化奖,1996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本书是为大学“中国古代文化史课程”而编写的教材.由北京大学等单位三十多位专家集体撰写.本书的内容侧重以下各方面:(一)在中国古代的民族方面,介绍了各主要民族的形成过程、分布地区、社会生活、历史贡献以及迁徙流动等情况.(二)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方面,介绍了农业生产、纺织工艺、建筑艺术和交通工具等.(三)在古代典籍和思想方面,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籍制度和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儒学.(四)在古代制度方面,介绍了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丧葬制度、官制、选举及科举制度、礼仪制度、货币制度等.(五)在古代器物方面,介绍了礼器、兵器和日用器物等.(六)在古代礼俗方面,介绍了礼仪制度、宗教、民间神道、民间禁忌、民间节日等.(七)在古代地理学方面,介绍了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历代行政区划沿革.(八)在古代艺术方面,介绍了陶瓷、髹漆、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等.(九)在古代科学技术方面,介绍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天文历法及度量衡制度等.

中国文化研究,,女(二):

中国传统文化对今日旅游文化研究有何借鉴意义?其应用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文化研究,,女】

思路: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演化而来,而当今的旅游只是一种现象,谈不上文化.大多数旅游景区都是借助于传统文化来开发的(自然资源依然被赋予人文精神甚或者神话传说).同时,其应用价值自然也就体现在了其开发、营销以及给游客的体验上等等.

中国文化研究,,女(三):

历史探究:妇女缠足作为一种陋习,在我国历时上千年。以妇女缠足开始到最终被禁绝,可以观察到历史的变化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南村缀耕录》里说:南唐李后主令宫嫔“以帛绕足,令纤小”,“由是人效之”。古人认为缠足女人“莲步半折小弓弓,莺转一声娇滴滴”,于是“三寸金莲”受到啧啧称赞。
材料二   林语堂(1895-1976)曾著文揭露妇女缠足的罪恶目的:“缠足是妇女被幽禁、被压制的象征”,是“提倡男女隔离的一个手段”。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给妇女缠足。1912年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令全国各省,禁止妇女缠足。                           
——中国地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1950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政务员下达了关于禁止妇女缠足的命令。到50年代末期,残害中国妇女一千多年的缠足被彻底禁绝了。
——周青松《中国女性文化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受到啧啧称赞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林语堂认为妇女缠足的危害是什么?(2分)
(3)综合以上探究学习,材料二、三、四指出妇女缠足最终被禁绝的原因是什么?(4分)禁止妇女缠足对妇女有什么好处?(2分)

(1)最高统治者推广(或皇帝喜欢);畸形的审美观(或认为是一种美或男子的癖好)(2分)。
(2)危害:是妇女被压制的象征,造成男女不平等。(如照抄原文,可给1分)(2分)
(3)原因:①妇女缠足损害妇女身心健康;
②西方文明的影响(或中间近代化的影响);
③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妇女缠足;
④近代以来,历代政府重视并下令禁止妇女缠足;
(答其中两点可给4分)
好处:有利妇女身心健康,有利妇女从事工作,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男女平等。(任答其中两点得2分)

本题考查的是从妇女缠足到解禁反映的历史进步。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受到啧啧称赞的原因是最高统治者的推广和畸形的审美观。林语堂认为妇女缠足的危害是妇女被压制的象征,造成男女不平等。妇女缠足最终被禁绝的原因包括:妇女缠足损害妇女身心健康;西方文明的影响(或中间近代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妇女缠足;近代以来,历代政府重视并下令禁止妇女缠足。禁止妇女缠足对妇女的好处:有利妇女身心健康,有利妇女从事工作,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男女平等。
【中国文化研究,,女】

中国文化研究,,女(四):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定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本报北京3月29日电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文化遗产抢救办公室、国家友谊博物馆、北京国粹会馆等联合倡议发起的“中华国粹传承与创新工程”日前在京启动。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中华国粹传承与创新工程宣言,倡议社会各界、海内外华人积极参与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中来,擦亮中华国粹品牌,造福全人类。
A.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联合倡议
B.中华国粹传承创新工程日前启动
C.中华国粹传承与创新工程宣言发布
D.擦亮中华国粹品牌,造福全人类

B

中国文化研究,,女(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就反复研究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异同,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我认为,似乎有一点人们都有所忽略,即中国文化就其根柢就是平民文化,而 西方文化就其根柢则为贵族文化
西方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是不同的。在古希腊,有奴隶主、平民和奴隶,国家不是属于哪个家族,而是属于奴隶主和平民,只有奴隶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当时的知识分子不是奴隶,而是国家的公民,他在本能中就认为这个国家不仅仅是“别人”的,同时还是“自己”的,对这个国家负有责任,也有为国家负责的权利。这就使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带有异常明显的贵族性。在这里,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孟子与梁惠王的谈话同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谈话。孟子对梁惠王也有批评,但却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政治权力执掌者的批评,这种批评没有平等对抗的性质,而是劝谕性的:国家是你的,我劝你这样治理,因为这样治理才能治理好,对你是有好处的。你要实在不听,我也没有法子,但那对你是不利的。苏格拉底就不同了,他是自行其是,在法庭上还侃侃而谈,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因为他并不觉得除了真理之外还应该屈从于谁的意志。在这种根本的文化精神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苏格拉底的继承者。即使那些悲剧家和喜剧家,也不像中国知识分子那么谦虚,他们不是载他人之道,而是载自己之道,直接揭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弱点,让人类能够看到自己和自己的局限性。到了中世纪,教皇和牧师就是知识分子,因为政教是分离的,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只服从上帝,而不服从国王和官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重视‘人”的智慧、“人”的幸福,但 这个“人”不同于中国的“民” 。中国的“民”指的是没有政治权力的普通老百姓,而西方的“人”是相对于宗教的“神”而言的。是包括贵族,并且当时是以贵族为主体的。在薄伽丘的《十日谈》里,讲故事、发议论的是一些贵族青年;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讲的多是贵族的故事,大概只有福斯塔夫这个人物,才是真正的平民典型。但他在整个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只是一个穿插性的喜剧人物。直到19世纪,像福楼拜、乔治·桑、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等很多作家还是贵族出身,他们对下层社会群众的同情不是自怜或自恋,他们对贵族阶级的批判不是报复或泄愤。前者带有关心人类命运的性质,后者带有自我忏悔的性质。都不是旁观者的冷嘲和幸灾乐祸。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我认为,恰恰是从现代主义开始,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家才占了绝对的优势,但在这时,西方社会也民主化了。他们是平民知识分子,但却不是社会之外的、与国家无关的人。他们关心着自己,同时也是关心着人类。自然没有了贵族和平民之分,也就无所谓贵族意识与平民意识了。尽管如此, 西方平民知识分子还是担心着文化的平庸化 ,尼采就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但他呼唤“超人”的出现。按照我的理解,“超人”就是平民出身的贵族,出身平民,但不能没有贵族的精神。
16.下列关于“西方文化就其根柢则为贵族文化”的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古希腊,西方当时的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公民,在本能中认为自己对这个国家负有责任,也有为国家负责的权利。
B.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带有异常明显的贵族性,直到19世纪,很多知识分子都还是贵族出身。
C、西方的知识分子,如同苏格拉底,总是自行其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如同贵族般不会屈从于别人的意志。
D、即使是西方社会进入了平民时代,西方知识分子也仍然具有贵族的精神。
17.“这个‘人’不同于中国的‘民”’一句中,对“人”和“民”含义的理解与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的“人”是相对于宗教的“神”而言的。
B.中国的“民”是相对于拥有政治权力的统治阶层而言的。
C.西方的“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包括贵族,并且是以贵族为主体的。
D.中国的“民”指的是没有政治权力的普通老百姓,孟子这类平民知识分子能够对政治权力执掌者提出批评,因而不属于“民”。
18、作者说“西方平民知识分子还是担心着文化的平庸化”,这句话应怎样理解?(6分)
答:
19.文章说“中国文化就其根柢就是平民文化”,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答:

16.D
17.D
18.①毕加索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或“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②毕加索的心底从来都在怀疑自己的意义、创造和人生道路;③他坚持不断地探求,创作经历了无数次激变。(每个要点2分)
19.答题要点:①有着无穷无尽的刨造力(或“有着漫长的创造的历史”);②其作品风格和情绪多种多样,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③他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每个要点2分。)

16.文章从毕加索“伟大”和“屈服”两方面来阐述,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17.文中“惊叹”和“惋惜”的情感是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文化研究,,女(六):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有什么不同点

  为何希腊印度中华文明三分
  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曾经指出:“马克斯.韦伯对西方人的一种误解的长期流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误解是:印度教徒、埃及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东方人.韦伯认为印度文明不过是东方文明的一支,其余的两支则是中国文明和日本文明.……然而,印度教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从家庭结构、政治发展、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或种姓制度去观察,它同东方的差别和同西方的差别一样大.”
  其实,早在许烺光之前的梁漱溟就已经将印度作为一种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第三种文化”加以研究了.在其著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写道,“所有人类的生活大约不出这三条路径样法:(一)向前要求;(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三)转身向后去要求;这是三个不同的路向.这三个不同的路向,非常重要,所有我们观察文化的说法都以此为根据”.“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然而,尽管梁漱溟这种“三足鼎力”的研究格局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但其用“意欲”之发展方向来区分这三种文化的做法却显得有些粗疏且具有独断论色彩了.
  与之不同是,许烺光在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组织形式中找到中国、印度、 西方三种文化之不同的关键所在.他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野兽,源于人有着超出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需要,如社交、安全、地位等.这些需要不是任何一个个体的人能够独立实现的,要满足这些需要,必须借助于社会集团的力量.人类的社会需求首先要在“初始集团”中得到满足,当“初始集团”满足不了这些要求时,人们便要在“二次集团”中寻求满足.无论中国人、印度人还使西方人,他们的“初始集团”都是一样的,即家庭:“在各种人类集团中,家庭对任何社会都是至关重要而且是无处不在的.” 然而,中国人、印度人、西方人在“二次集团”的选择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家庭为起点,我们的分析转向各个社会中的二次人类集团.在中国,我们发现极为重要的二次集团是宗族;与之对照,在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极为重要的二次人类集团是种姓,在美国则为俱乐部(在最宽泛的意义上,它指的是亲族集团之外的所有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而结成的自由协会或团体.” 正是由于“二次集团”的不同,导致了三种文化的巨大差异.即中国人的“情境中心主义”和“相互依赖”,印度人的“超自然中心主义”和“单方面依赖”,美国人的“个人中心主义”和“自我依赖”.显然,与梁漱溟相比,许烺光的这些观点更具体、更细致,也更有说服力.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既没有告诉我们,家庭何以一定会成为各种文化之共同的“初始集团”?他也没有告诉我们,中国人、印度人、美国人何以会在共同的“初始集团”的基础上选择了不同的“二次集团”?
  显然,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理解中国、印度、西方这三种文化的现实差别与历史根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看清其现实差别的前提下,才能够谈论其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等问题;只有在探明其历史根源的基础上,才能够谈论其现代化的转换等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视野必须进一步放宽,既不仅要考察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何以会偏爱种姓制度,而且要考察古老的印度人何以会创造印度教;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对象需要进行稍稍的调整,即不再以美国这一西方文化的现代版本为其代表,而是要以希腊这一西方文化的古代源头作为标本;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方法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既要考察这三种文化共同的人类学前提,又要分析其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追根溯源开始.
  由于时间的久远、资料的匮乏,探讨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路径显然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而我们的研究必须向上追溯到文明所能追溯的极限.这一极限,当然不是许烺光所谓的家庭.因为从历时的角度上看,我们人类的家庭,本来就是脱离自然界之后的文明的产物;而从共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西方、中国、还是印度,其家庭本身的结构、功能和意义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因而不能成为我们研究工作的起点.
  我们知道,人是从自然界中脱胎而来的,而刚刚脱离自然母体的早期人类一般在精神上都留有一根尚未被剪断的原始脐带,这就是所谓自然崇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图腾崇拜.“图腾”(Totem)一词始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龙格著《一个印第安译员的航海探险》一书,它源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一个方言词,意为“亲族”,因为那里的人们把自己的氏族看作是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便使用它们的名字作为氏族的徽号,把它们当作氏族神来加以崇拜.后来,随着人类学家对现存原始部落的考察,发现这种同某类自然对象攀结“血缘关系”的原始崇拜不仅仅为北美大陆所独有,在大洋洲也广泛存在.此外,欧洲、亚洲、北非、南美以及波利尼亚和爱斯基摩人那里也留有类似的原始崇拜形式,可见其具有普遍的人类学意义.仅就本文所要探讨的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而言,其早期的历史文献中也都可以找到图腾崇拜的某些痕迹.
  在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崇拜的已不再是雷电、大海、太阳、月亮这些自然对象本身,而是掌管这些物象的宙斯、波塞冬、阿波罗、阿耳忒弥斯等人格神了.“希腊神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被描写成是永生的,在各自的领域内往往具有无与伦比的威力,他们的好恶对人有决定的影响.但是神的某些别号和表征表明,在他们被人格化之前,人们曾经走过了从拜物教到万物有灵论的漫长的历程.鹰被看作宙斯的圣鸟,天后被称作‘牛眼的赫拉’,阿波罗的修饰语往往是‘月桂树’的派生词或包含它的复合词,可见这些神都曾与图腾有关.”
  在中国,上古的文字和传说中也不难发现一些类似的踪迹.例如,《诗纬·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今本《竹书纪年》云:“黄帝母附宝,见电光绕北斗,枢星光照野,感而孕.”“帝颛顼高阳母见摇光之星,如虹贯日,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生尹尝,尧也.”“舜母见大虹,感而生舜.”“禹母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即吞神珠而生禹.”《史记·殷本纪》云:“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我们知道,像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尧、舜、禹、契这类传说中的人物,应是古代氏族社会的首领,而他们与自然界的一些特殊对象之间所具有的这种奇特的“血缘关系”,显然与所在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关.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闻—多在《神话与诗》一书中考证,龙的形象最初是蛇,由于强大的蛇氏族逐渐兼并了其他氏族,于是就以蛇图腾为基础,融合了被兼并的其他氏族的图腾的某些部分,如马头、鹿角、鸟翼、狗爪、鱼鳞、兽足等,进而合成了龙的形象.
  与“龙的传人”不同,生活于次大陆上的古代印度人很可能是独角兽或公牛的传人.在现存最早的哈拉巴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近两千枚印章,“它们或代表权力,或代表所有权(作为商品制造者的印签等).印章上的图形有独角兽、公牛和山羊等等.这些动物形象在原始社会往往是氏族部落的图腾象征.在图形印章中,刻有独角兽的最多,约占60%;其次是刻有公牛的印章.这二类印章分布较广.据此,可以推测独角兽氏族和公牛氏族的人在哈拉巴文明的统治阶级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国家权力机构中仍存有一些氏族制度的残余.”
  如此说来,图腾崇拜尽管不能算作所有人类文明社会的“初始集团”,但却是那些以后的各种集团所得以派生和发展的共同前提,因而有理由成为我们研究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共同起点.尽管学术界对于图腾崇拜的文化内涵尚有不同的见解,但至少已在以下四个方面基本上达成了共识:(1)各氏族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图腾物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因而才将图腾物视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并常常由此而引出氏族的谱系和图腾感生神话.(2)每个氏族都对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敬,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诸如不杀图腾物之类的禁忌.(3)氏族成员对本氏族的图腾有一套祭祀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图腾为标志,表明他们属于同一氏族.(4)同—图腾集团的男女之间禁止结婚,实行外婚制. 显然,在上述四个方面中,始终包含着作为图腾物的“自然对象”和这个对象与氏族之间的“血缘关系”这两大要素.在前一个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探讨图腾崇拜与神灵崇拜乃至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在后一个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探讨图腾崇拜与祖宗崇拜乃至世俗伦理之间的联系.
  图腾崇拜与神灵崇拜乃至宗教信仰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学术界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1)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等人认为,图腾崇拜反映了早期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愿望,但它与宗教无关.(2)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等人认为,图腾崇拜虽不同于宗教活动,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根源.(3)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图腾崇拜本身就是宗教活动的最初形式之一.在这三种意见中,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并且认为,图腾崇拜虽然可能成为宗教活动的基础,但却并不必然地转化为宗教,因为从图腾物与氏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中,完全可能演化为祖宗崇拜,乃至世俗伦理.从逻辑上讲,作为原始的人类活动,图腾崇拜本身便包含着向三个方面转化的内在可能,一是神话其自然的成分,弱化其血缘的成分,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人类血缘无关的宗教信仰;二是强化其血缘的成分,弱化其自然的成分,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宗教信仰无关的世俗伦理;三是既神话其自然的成分,又强化其血缘的成分,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宗教有关的种姓制度.前者是西方人选择的文明路径,中者是中国人选择的文明路径,后者是印度人选择的文明路径.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中国文化研究,,女(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你愿出生在一世纪钱……伊雷娜则对我说过,他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不少于800字

先菜呐,谢谢!我帮写过程这,你还不会的地方,我帮你解说。

中国文化研究,,女(八):

材料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表

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占到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1)请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3分)
(2)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有关知识,简述我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原因。(6分)
(3)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10分)

(1)①“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2008、2009年增速有所放缓;与美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占GDP的比重较低,差距较大。(3分)
(2)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和政治有反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也会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将会使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每点2分,共6分)
(3)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⑤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⑥在进行文化创新时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每点2分,答其中5点即可得10分)

中国文化研究,,女(九):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课后作业的答案
1属于宏观比较的方法的是?
A对鲁迅翻译作品的研究
B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流传的研究
c19世纪中日比较文化研究
d20世纪中国新诗与外国诗歌的关系研究
2 以下不属于墨家思想的是?
A尚俭节用 B明鬼尊禹 C隆礼重法 D兼爱非攻
3中国文学一直将月亮用做思乡的意向,太阳从来没有出现过
A是 B否
4西方文学在敏感的优美性上不如中国文学
A是 B否
5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把谁看做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哲学家?
6六书的基础是?
7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上帝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的表现对吗?
8西方哲学偏于爱智,中国哲学偏于闻道
9中国古代诗人用 宫怨,春怨 写自己的遭遇和生平情怀,可以视为从谁开始的
10一阴一阳之谓道 出自于哪一部古代经典?
11儒家和孔教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儒家思想对吗?
12概括来说,西方艺术比较重视形似,
5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把谁看做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哲学家?
A尼采 B海德格尔 C瓦特.本雅明 D马克思
6 六书的基础是?
A象形 B形声 C会意 D指示
9中国古代诗人用 宫怨,春怨 写自己的遭遇和生平情怀,可以视为从谁开始的
A庄子 B淮南子 C荀子 D 屈原

D

C   墨子反对儒家的隆葬,提倡“节用”

A    我还没读到将太阳做思乡的意向

A

A

B

不对

B

《周易·系辞上》

孔教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

不对     中国重形似

 

中国文化研究,,女(十):

古代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何贡献?

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中华民族有着五干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 文化历史悠久, 色彩丰富, 这是汉族人民与少
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漫民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 既有高度发展的汉族文
化, 也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少数民族独特的创造和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就不会
像令大这样光照寰宇, 绚丽多姿.下边笔者仅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文化成就及交流等
领域中, 谈谈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一、思想方面
首先, 少数民族思想家不盲目迷信, 敢于反对旧的封建礼教, 提倡新的思想文化.明代著
名思想家李赞, 回族人, 我国十六世纪反对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所写的《焚书》等著作以锋利
的笔触揭露了假道学家的丑恶和罪恶, 这是我国思想发展的一大进步.他敢于公开反对封建传
统思想束缚, 深刻地揭露了儒家核心思想“ 仁” , 认为孔子的言论不能作为今天的是非标
准;他批判了划分“ 高下贵贱” 的封建等级制度8 他讥笑封建士大夫口讲“ 仁义道德” ,
行为却卑鄙无耻;他提出“ 人人皆可以为圣” , 认为“ 圣人不曾高, 众人不曾低” .李赞
特别反对封建礼教, 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他在晚年专心著述讲学时, 公然招收女学生,
以实际行动抗议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与卑视.这些观点和做法在当时无疑都是很进步的, 也
是非常有远见的.李赞的勇敢战斗精神对当时社会起了很大的震撼作用, 对其后的思想界、文
艺界, 都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他死以后, “ 而书益传, 名益重” , 以至流传到日本.少数
民族中也有不少进步的爱国志上.近代学者、进步思想蒙古族的罗布桑却痛恨清王朝的腐朽统
治, 同情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其次, 少数民族对于宗教特别是佛教的传入和传播, 起了重要作用.唐代玄奖西行取经时, 高昌镇〔当时西北重镇)替玄奘“ 度四沙弥, 以充给侍”, 出银钱法眼等大宗物资.(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文集》).不仅如此, 少数民族对佛经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涌现了很多佛经翻译家.被称为我国古代三大翻译家之一的支谦,是三国时代西域月氏后代, 他收集众本4 将《大明度无极经》等大小乘经典从梵文译成汉文, 文笔流畅, 语言丰富, 因而广泛流传, 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这样, 通过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及介绍, 使佛教流传越来越广, 影响也愈来愈大.以至从中国传到了朝鲜和日本.如果没有这些少数民族翻译家, 佛教很难传入朝鲜、日本.
二、史学方面
在二十四史中, 宋、辽、金三部史书是在元朝蒙古族人脱脱等人的主持下编纂的, 是蒙占
族史学家和许多维吾尔族、汉族史学家共同完成的, 这三部史书史料丰富, 为研究这三个朝代
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三部史书各具特色,《宋史》篇幅之大, 居二十四史之冠, 该书
列传部分曾为二干多人立传,从而为我们研究宋朝历史提供了大量人物传记资料《辽史》史
料价值珍贵, 是唯一一部较系统、较完整地记载辽政权历史的史书, 本书编写富有新意所列
之表很多, 如《游幸表》、《部族表》均为前史所未有, 弥补了其它记传记载的许多不足, 从
而使“ 一代之事迹亦略备” .女真族在我国历史上影响较大, 但以往记载这一民族历史的著
作为数不多, 特别是记载其早期历史而又能完整保存至今的, 更为稀少, 因而《金史》史料价
值一向受人们重视.它史料完整, 叙事文笔流畅, 编写体例有创新,如金国世系只有九帝, 书
中本纪第一卷首创《世纪》,用以追叙金太祖阿骨打以前十代的事迹, 便于人们对女真族先世
的了解8 本书首创《交聘表》, 用表格形式把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和战庆吊往来诸事, 一
一记录下来, 颇便观览.井且, 这三部史书都把这三个朝代列为正统,各为一史, 各系年号,
独自成书, 在一定程度七突破了汉族为正统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是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而
且, 蒙、汉、维三族学者共同编写三史, 也开创了各族史学家合作修史的先例.还有, 蒙古汗
国窝阔台当政时命人模仿汉字《实录》的形式, 用蒙古文编写了《蒙古秘史》, 对研究蒙古族
兴起以及蒙古汗国建立初期的历史, 有着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三、文学方面
由于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经济生活, 为其文学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 在小说
创作方面.如众所周知的《红楼梦》是清朝伟大的文学家、满族人曹雪芹所著, 他在书中有力
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他这部宏伟
巨著不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是我国占典文学宝库的瑰宝, 也是一部
享名于世界的小说.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创作的《大元盛世青史演义》, 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在
蒙古古典文学史上是空前的, 这是一部讴歌民族英雄的史诗.他的另一部小说《一层楼》及续
编《泣江亭》是蒙古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其次.在诗歌创作方面,
少数民族更是人才倍出, 硕果累累.北朝时代, 民歌是当时文学发展的主要特色, 这些民歌主
要反映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具有刚劲、质朴而又爽朗、活泼的特色,
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民歌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和北方其它少数民族, 如流传深
远的《救勒歌》是北方鲜卑族的民歌, 它优美和谐, 读起来朗朗上口, 歌词说; “ 救勒川,
阴山下, 天似弯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歌词描述成群的牛羊,
放牧在苍茫无际的原野上, 让人仿佛看到了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它的出现以其耀眼的光辉赢
得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一千多年来, 不断有诗人、学者对它投之以青睐.北朝民歌艺术成
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辞》, 描绘了一位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的形
象, 表现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劳动妇女的淳朴、勇敢和坚强, 一千几百年来, 这首诗一直为人
民所喜爱, 它和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 双璧” .
在历史进程中, 几乎每个朝代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杰出的诗人, 如唐代著名回鹊.今维吾
尔族/诗人坎曼尔在《忆学笋》中有这样的诗句; “ 古来汉人为吾师, 为人学字不疲倦.李杜
诗坛吾欣赏,迄今皆通习为之” , 不仅展示了一千多年前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的动人情
景, 同时也表现了他向兄弟民族学习先进文化的诚挚之情和谦恭态度.契丹族女诗人肖观音的
《回心院》词, 委婉动人, 成就很高8 女真族著名诗人完颜赎多才多艺, 文笔出众, 他不仅喜
爱诗词, 也擅长书法, 在金代文坛上很有影响, 他是金代女真族中“ 百年以来, 宗室中第一
流人物” (元好问之评语).金代大文学家元好问是鲜卑族的后裔, 他的诗文很多, 他继承和
发展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 推崇建安风骨, 赞扬唐代的诗歌革新, 崇尚“ 天然真
淳” , 无愧为金代文坛的大文豪.少数民族诗人、学者对我国历代诗歌文化繁荣的发展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
四、音乐方面
少数民族的音乐歌舞是祖国文化的一枝奇葩.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僳僳族人民酷爱唱歌,
常说; “ 盐不能不吃, 歌不能不唱.”少数民族还创造了大量千姿百态、极富民族特色的传
统舞蹈.蒙古族的安代舞, 维吾尔族的刀朗舞, 藏族的热巴, 壮族的绣舞, 土家族的摆手舞,
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阿西跳月等等, 丰富了我们民族的艺术生活.汉代以来, 西域的龟兹
乐、高昌乐等先后传入内地, 给古老的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的艺术血液, 受到内地人民的热烈
欢迎.到了隋唐时期, 少数民族音乐就有了相当高的地位, 唐朝的“ 太宗十部乐”有六部是
直接从西域传入的.隋唐宫廷中, 就有不少西域艺人, 如善奏琵琶的曹保8 善作歌曲兼独唱的
白明达是龟兹人, 这位音乐家能模仿鸟声作《春莺嗽曲》, 表现了他高深的音乐修养.这些音
乐家对交流中外音乐作出了很大贡献.另外, 少数民族传统乐器也非常丰富, 据说达二百多
种, 其中有数十种传入中原,如羌笛、琵琶、胡琴、喷呐等等, 广为内地人民喜爱, 并在中国
乐器方面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五、美术方面
少数民族的贡献主要在于石窟艺术上.闻名于世的甘肃敦煌莫高窟, 原来在断崖上开凿了
1000 多个洞窟, 现存492窟, 所以又叫千佛洞.洞里的塑像很多, 个个神情逼真, 姿态自然;
最大的佛像高达33米, 外面修筑了一座高大的楼阁, 才把它罩住;洞窟四壁满绘着金碧辉煌豹
彩色图画;身披飘拂长带、凌空起舞的飞夭和反弹琵琶、载歌载舞的仙女, 是敦煌壁画杰出的
代表作, 倾注了西域各族厉代佛门艺术家的心血, 敦煌莫高窟现存的壁画总面积有45000多平
方米, 大量壁画表现了西域少数民族人民耕地、收获、饲养牲畜的景象, 奏乐、舞蹈的场面,
各个民族首领的形象, 和中外商人进行贸易的情景.这些图画形象地反映出各族劳动人民辛勤
操作的艰苦, 也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的繁荣景象.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它深刻
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另外南北朝时期修建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在艺术上
堪与敦煌等石窟艺术相媲美, 也是研究佛教史和古代西域各族人民社会生活、建筑、绘画及雕
塑等方面的重要史料.云冈石窟里雕刻着大小不等的佛像, 有的高大魁悟, 有的容貌庄严, 有
的体态安详.窟里除了佛像外,周围石壁上还刻满了浮雕, 顶上刻着姿态不同的夭女, 凌空飞
舞, 似云在风里飘荡, 又如鱼在水中游动.这些宏伟和精巧和作品, 也同样展现了我国各族人
民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我国石窟艺术有着辉煌的成
就, 在世界各民族之中占居着首位, 这巨大的荣誉是与我国少数民族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
发挥分不开的, 石窟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聪明才智的体现.
除了石窟艺术, 在绘画方面值得提出的还有西域画家对中原画的影响.如留居唐朝的于闻
人尉迟跋质那及尉迟乙僧父子, 他们善作奇禽、异兽、佛像人物等.尉迟氏活跃于长安画坛,
唐人誉之为大、小尉迟, 堪称“中华罕继” .尉迟乙僧所作的人物壁画“身若出壁” , 可见
其手法之高.尉迟氏的印度“ 凹凸画法”对我国画坛影响很大, 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 画
圣” 的吴道子就受这种画风影响, 而创造了大量艺术珍品.另外,流传到今天的海兽、海燕
以及海马葡萄铜镜, 是唐代艺术珍品, 其图案也是由西域传入的.
六、科技方面
古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时期处于世界前列, 在这些举不胜举的科技成就中, 也不乏少数民族
的点点星光.特别是少数民族在建筑实践中取得了光辉成就, 为我国建筑发展增添了不少色
彩, 尤其是历朝少数民族统治者命人修建的佛塔、佛殿和石桥更是我国古代建筑群中一颗璀璨
明珠.例如辽代的今北京蓟县的独乐寺观音阁, 设计精心, 符合力学要求, 一千年来几经较大
的地震, 至今尚无损坏, 堪为我国古代木制结构楼阁中之杰作;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迎塔更为著
名, 它建于辽代道宗年间, 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木塔.今北京西南金代建成的芦沟
桥更是驰名中外, 它设计科学, 采用“ 连续桥”的结构法, 是我国桥工因河制宜技术的创造
性应用, 桥长266.5 米, 共有11孔, 两边桥栏石柱上雕有485个神情活现的狮子, 其雕刻之精
美、神态之动人, 堪为建筑史上的杰作.
北京城曾是辽、金、元、清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元朝
时, 政府在金代的基础上大力修建, 历时18年.宫殿建筑群庄严雄伟, 布局规整, 又是当时闻
名于世界的国际大都市, 世界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旅行家络绎不绝地来到大都, 就是这
个时期, 中国的火药、火药武器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
一定的作用.可见, 蒙古族人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而今天的北京格局是明朝在
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 北京城是我国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无限感慨地说; “ 城之如此美丽, 布置的如此巧妙, 我们竟是不能
描述它了” .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明朝蒙古族鞋靶部落首领俺答汗与夫人三娘子修建了呼和浩特城, 成
为当时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以后该城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基础.在数学
方面, 我国的少数民族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比如清朝蒙古族正白旗人明安图是我国用解析方
法对圆周率进行研究的第一个人.当时法国人杜美德将圆径求周、弧背求弦、弦背求正矢三个
公式介绍到中国, 但却“藏匿根数, 以炫异欺愚” (《清史列传》).明安图从乾隆初年起,
经过三十年的苦心钻研, 不仅用解析方法证明了三个公式, 又提出证明了超出当时西方水平的
一些新公式.他证明这些公式的方法总称割圆十三术, 后来被学者誉为“ 明氏新法” .他初
稿、其子明新整理续写的科研著作《割圆密率捷法》是我国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 明安图父子
也被称赞为堪与南北朝大数学家祖冲之父子相媲美.
最后, 值得特书一笔的是, 少数民族在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历史上, 中
国同南亚、中亚和欧洲的三条主要通道即“ 丝绸之路” 、“ 蜀身毒(今印度)道” 、“ 吐
蕃泥波罗道” , 其在国内通过的重要地段, 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少数民族对于开发和
维护这儿条通道, 作出了特殊贡献.中国的许多发明如丝绸、养蚕、缀丝技术, 以及井渠法、
造纸术等都是从这几条路传播到中亚、阿拉伯、南亚地区的;印刷术是由新疆传至高加索, 再
传到埃及、小亚细亚的.同时外国的许多文化也是由上述通道传到国内的, 如中亚、西亚的特
产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葡萄、大蒜、首楷等等经此路传到中国;又如菠
菜, 又叫波斯苗, 唐时沿吐蕃泥波罗道传入中国.正是因为少数民族及其聚居地区作媒介, 才
得以使中西方文化得到了交流, 也大大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还有我国明朝的航海家、回族人郑和.他率领船队
七次远航,历时十八年, 途经三十多个国家, 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创造出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比欧洲人哥伦布和达· 迎马的远航早半个世纪,
规模与船舰之大, 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第一流的.郑和每到一处, 都以中国的瓷器、铜铁器
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特产, 把中国文明传到了东南亚、西亚和非洲, 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
来往, 扩大了中国的影响.至今, 南洋各地还保留了不少有关郑和的遗址.
总之, 少数民族在我国古代文化领域里取得了不朽成就, 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我国人民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 少数民族同样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少数民族在中国历
史上的作用是不容怀疑的, 我们对于那些“歧视少数民族”的人应该加以反对、批评.少数民
族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样为历史的发展前进作出了贡献, 同样创造了自己丰富
多彩的文化, 同样是历史的创造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55530/

推荐访问:中国会计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