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拼音

来源:中国古代诗词 时间:2018-12-02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中央社拼音(共10篇)

中央社拼音(一):

社稷指代什么

编辑本段读音
shè jì
编辑本段解释
1,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汉书·高帝纪下》:“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2,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出处:《韩非子·难一》:“晋阳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史记·吕太后本纪》:“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
色土,实际象征国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稷,指五谷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祗,这是农业之神.明 孙承宗《答袁节寰(袁可立)开府》:“而世人省事者少从,有延挨日月,令当事者受其极重不返之势,奈何惟翁力图,所以为社稷远计.”

中央社拼音(二):

名剌是什么?剌怎么拼?
这个字是我写错了吗?我看到一本书上是这么写的。

读音 là .即名片.古代未有纸,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竹木片上,用于拜访时投递.西汉称为“谒”,汉末称为“刺”.后世用纸,称为“名纸”、“名帖”、“帖子”、“拜帖”.除姓名里爵外,有的并写明所要告白之事.旧时普遍使用之.一般用白纸,明代中叶后,竞用红纸.又,各时代所书之自称,风气也不一样.《汉书.高帝纪》:“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颜师古注:“为谒者,书剌自言爵里,若今参见尊贵而通名也.盖当时自陈姓名,并列贺钱数耳.”《后汉书.文苑传.弥衡》:“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唐元稹《重酬乐天》诗:“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风流薮泽》:“长安有平康坊.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清赵翼《陔余丛考.名帖》:“以纸通名,谓之拜帖.汉以后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又引《冬夜笺记》:“昔见前辈往来名刺,亲戚则写‘眷’,世交则写‘通家’,同年子弟写‘年家’.自明末尚声气,并无半面者亦称‘社’称‘盟’,今则改为‘同学’,且无论有科第一三九回:“外面忽投进一个名刺,希真接手一看,乃是‘王子静’三字.”《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忽见管家拿进一张名片来,说是有客拜会.”【中央社拼音】

中央社拼音(三):

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古诗词
最好更加详细一些

情诗三百首辞典/宫云维编著, 2006
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 杜华平主编, 2006
古诗词今唱: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歌曲集/王志新编著, 2006
中国历代诗歌选:唐五代/林庚主编, 2006
书家锦囊:传统节令诗稿/西子, 王志敏编著, 2006
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任治稷,余正译, 2006
顾随诗词讲记/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2006
风雅百代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 2006
美人如玉剑如虹/孙涛编著, 2006
楚辞/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
古诗源/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
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林庚主编, 2006
梅兰竹菊题画诗/马成志编, 2006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黄霖主编;羊列荣著, 2006
诵读中国.小学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
《诗品》译注/[南朝梁] 钟嵘著;周振甫译注, 2006
古诗源/诸泉,傅英毅,熊蓉注释, 2006
咏茶诗词曲赋鉴赏/李莫森编注, 2006
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初中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
千家诗/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
中国古代文人人生方式与诗学特色/戴武军著, 2006
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著, 2006
王国维评点的百首中国古代诗词/张弘, 俞伽编著, 2006
升沉不过一秋风/孙涛编著, 2006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
诗意的建筑:中国古代名建筑诗文赏析=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马禄荷, 翟瑞祥, 刘自献主编, 2006
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萧兵著, 2006
学生版古诗学习辞典/刘琦主编, 2006
神韵诗学/王小舒著, 2006
洪恩古诗神童/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 2006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黄念然,胡立新,官春蕾著, 2006
诵读中国·高中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
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著;钟振振译, 2006
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大学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
诵读中国·初中卷·现当代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
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柏宏军编著, 2006
神话与诗/闻一多著, 2006
杜甫/陈才智编著, 2006
辛弃疾/刘中昧编著, 2006
诗词审美/张文勋著, 2005.1
诗人爱旅游:中国名胜古迹六百首/陈振藩选注, 2005.07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李达五编著, 2005.04
历代诗词名句鉴赏/游光中主编, 2005.01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 2005
为谁风露立中宵/孙涛编著, 2005
古诗词中的逻辑/彭漪涟著, 2005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最新版/张秀玲,张晋萍主编, 2005
诗词例话 [专著]/周振甫著, 2005
朗诵诗歌/赵春香主编, 2005
袖珍版漫画古诗词名句/董杰等编绘, 2005
中国古代军事诗歌精选/郭春鹰,孙丕任,王维阁选评, 2005
小小书童·认知系列·快乐读古诗/登亚工作室编绘, 2005
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著, 2005
清诗三百首译析/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2005
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刘乃昌著, 2005
王铎诗稿墨迹/江山编, 2005
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
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
诗词欣赏入门/郭惠宇主编, 2005
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著, 2005
名家读古诗/西渡编, 2005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 2005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插图珍藏本/王成纲主编;文怀沙等书画配图, 2005
古诗绝唱100首:注音·散文·鉴赏·故事/康桥编著, 2005
白居易/陈才智编著, 2005
王维/陈殊原编著, 2005
周振甫讲古代诗词/周振甫著, 2005
苏轼/董森, 杨哲编著, 2005
诗文地理/方东来主编, 2004.9
学生古诗文鉴赏辞典 [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2004.5
古代诗文阅读鉴赏指南/王先海,王树华编著, 2004.12
岭南状元传及诗文选注/仇江,曾燕闻,李福标编, 2004.10
唐伯虎文集/刘洪仁选注, 2004.07
高中生必读必背古诗文/云山主编;徐姗姗,李子云编著, 2004.07
中国茶诗/刘景文编著, 2004.05
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品赏本/朱纯深译, 2004.01
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高级本/麻晓晴编, 2004
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中级本/陈月红编, 2004
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初级本/杨洋编, 2004
巧学古诗/新雨编著, 2004
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颜邦逸,赵雪沛编著, 2004
楚辞/[(战国)屈原…[等]著];黄学森选注, 2004
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著, 2004
楚辞/[(战国)屈原等著];刘庆华译注, 2004
诗界革命与文学转型/张永芳著, 2004
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
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韩高年著, 2004
古诗鉴赏辞典/主编贺新辉, 2004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考古诗经典分类鉴赏/杨翼等著, 2004
千年经典绝妙诗文·美文卷/金元浦主编, 2004
千家诗精选/王青子编, 2004
国学经典·诗/谢佩嫒,李永田主编;杨小亮编著, 2004
名家品诗坊·楚辞/姜亮夫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
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
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
声律启蒙·(清)车万育著, 2004
中国古代常用文体规范读本·诗/盛广智著, 2004
中国古代常用文体规范读本·诗/盛广智著, 2004
汉魏六朝诗文赋/程怡选注, 2004
汉魏六朝诗文赋/程怡选注, 2004
千家诗/(宋)刘克庄,(宋)谢枋得,(清)王相选编;邓启春注释, 2004
特级教师高中古诗文译解/程翔等编著, 2004
名家品诗坊·元明清诗/钱仲联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词典编纂中心编, 2004
名家品诗坊·元明清诗/钱仲联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词典编纂中心编, 2004
纵放悲歌/骆玉明著, 2004
名家品诗坊·宋诗/缪钺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
官场诗客/高章采著, 2004
清诗的春夏/周劭著, 2004
建安风骨/李宗为著, 2004
诗言志辨/朱自清[著], 2004
诗香雅韵:古典诗词名句赏读/王昶编著, 2004
读古诗入门 [专著]/吴丈蜀著, 2004
诗词话趣/宋效永,宋立效著, 2004
南朝诗魂/杨明著, 2004
萧瑟金元调/李梦生著, 2004
花卉诗注析/程龙,宋宝军著, 2004
咏物诗注析/孟繁森著, 2004
爱情诗注析/杨实诚,杨辇宗著, 2004
中国诗词/王铁麟编著, 2004
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陶文鹏著, 2003.5
传统诗词的文化解释/陆玉林著, 2003.08
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胡大雷著, 2003.06
古诗词曲英译论稿/顾正阳著, 2003. 06
中国名家茶诗/蔡镇楚,施兆鹏编著, 2003
诗海采珠/罗会同编, 2003
诗海采珠/罗会同编, 2003
读故事学古诗:奇异的旅行/丁丁主编, 2003
诗心沧桑:历史与人物的另类解读与追述/庄锡华著, 2003
诗人帝王:权利意志者的性情与意境/王振羽著, 2003
古诗文新读·古诗词卷/黄玉峰,苗金德编著, 2003
古诗文新读·文言文卷/苗金德编著, 2003
经典古诗词另类“悦”读/张港著, 2003
名诗/朱丽云编著, 2003
唐宋诗学论集/谢思炜著, 2003
中国历史诗词名篇鉴赏·上,先秦~中唐/梁权伟编著, 2003
中国历史诗词名篇鉴赏·下,晚唐~清代/梁权伟编著, 200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吴建民注 释, 2003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何雄健主编, 2003
中国古典诗学新论/张晶等著, 2002.12
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张双平注释, 2002
昨夜星辰:中国古典诗歌品鉴/孙明君编著, 2002
古诗文的艺术世界/周先慎著, 2002
陆游诗选注/[(宋)陆游著];李淼等选注, 2002
宋诗三百首/喻朝刚,周航编注, 2002
扬州琼花诗词/郭明道校注, 2002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曹旭撰, 2002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 2002
丰子恺古诗新画/丰子恺图;史良昭,丁如明解读, 2002
宋诗三百首辞典/李梦生选编, 2002
宋诗三百首辞典/李梦生选编, 2002
精彩醒世歌/白岭,筝鸣选编, 2002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王峰, 马奔腾注释, 2002
古诗词文吟诵/陈少松著, 2002
中国诗歌源流史/莫林虎著, 2001.2
楚辞选:汉英对照/[战国]屈原著;杨宪益,戴乃迭译, 2001.08
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李春青著, 2001
英译中国古典诗词名篇百首/张炳星选译, 2001
高中古诗文译注导读/汪丽炎著, 2001
初中古诗文译注导读/汪丽炎著, 2001
中国诗词/王铁麟编著, 2001
中国古代爱情诗名篇赏析/杨文鹤主编, 2001
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陈铭著, 2001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辞典/马美信,贺圣遂主编, 2000.05
书画题跋必备 [专著]/张同标, 李健强编著, 2000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陆,诗偈卷·书画卷/赖永海主编;张宏生,章利国著, 2000
千古好诗/徐中玉主编;萧华荣选注, 2000
中华诗词鉴赏辞典/傅德岷主编·爱国卷, 2000
唐宋诗词名篇鉴赏辞典/天人主编, 2000
历代爱情诗名篇赏析/丁放编著, 2000
中国诗学大辞典/傅璇琮等主编, 1999
青年必读古诗手册/乔继堂,叶桂桐主编, 1999
朱自清说诗/朱自清撰, 1998
元明清诗鉴赏/本社编, 1998
元明清诗鉴赏/本社编, 1998
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本社编, 1998
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本社编, 1998
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本社编, 1998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钱华,刘德联编注;钱旭菁,陈冰鸥英文翻译;(日)根岸知枝子日文翻译, 1997
宋诗臆说/赵齐平著, 1993
古诗源/(清)沈德潜选, 1963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与名篇欣赏/高民著

中央社拼音(四):

中国古代有拼音吗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用两个汉字注出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 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 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 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中央社拼音(五):

1.青藏地区属于我国的第________级阶梯,此单元的主要升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和________,此单元在________朝归属于我国版图,中央社行政机构________管辖.

1 青海 西藏 元 宣政院【中央社拼音】

中央社拼音(六):

监察指对__进行监督制度,汉武帝为监督__ 而设立__ ,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高峰,在中央社立___,地方上设立.
谏议制度是指对___的言行决策进行监督.隋唐的__ 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__.
评价监察与谏议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不能从根本上约束__ ,杜绝__ ,但在___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结:以___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___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___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___ 的需要,有反映了____.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政府官员 地方 刺史 都察院 监察御史
君主

中央社拼音(七):

“还”字有几种读音?
我只关心有没有一种“XUAN”二声的读法.最近中央十套播出的“百家讲坛”里介绍李清照的诗词里听到“XUAN”一读法!、
有这读法吗?什么情况下用,举例说明!

1、汉语拼音huan二声还,胡关切,音环.【诗·小雅】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
2、汉语拼音xuan二声,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又3、汉语拼音hái,依然,仍然:这本书还没有看完.

中央社拼音(八):

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国欢庆。在欢庆晚会上,有人出了这样一条谜语,谜面是:“抗日战争由此胜利”,要求猜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文学人物。新华社记者、中央社记者、美国记者、苏联记者的谜底争议较大,有的认为是蒋干,有的说是屈原,还有的说是苏武,而多数人认为是共工。你认为最佳的谜底是什么?试联系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谈谈你选择此谜底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也是抗战胜利的内部因素。

中央社拼音(九):

汉语拼音的W到底怎么发音?

汉语拼音的 w 仅仅是介音 u 前没有声母时的写法,主要只是书写层面的规则,发音和 u 基本一致——即 wa 和 ua 一致.
w 听起来像「v」是北京等几个北方地区的口音问题.这种口音不受普通话标准音承认,但在各地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都很常见.涉及的字音主要是 wa、wai、wei、wan、wen、wang、weng 等,即 u 后有其他非 o 元音的字音.
普通话是有标准音的,普通话水平考试的要求和《新闻联播》的播音就是普通话的标准音.
「普通话有没有标准音」和「普通话该不该有标准音」是两回事.「非要用工業標準化來要求人文」——对,在这个事情上就是非要用工业标准化来要求人文.
这个听起来像「v」的音一般是 [��],即上门牙和下唇有接触的 [w].
一般人对语音学不了解,无法区分 [�� v] 这两个音,于是把 [��] 听成(或不得不描述成)「v」,这太正常了.听感这种事情太个人了,记音这种事情又太专业了,@poem 说那么多没有意义……类似的问题都出现好多次了,参见以往的回答:

中央社拼音(十):

我觉得"wo"这个拼音应该归到整体认读音节,因为韵母"o"已经发"我"音,每必要再"乌""我""我"地拼了.有那位大拼音家来解释一下?

‘wo’读‘我’,‘w’读‘屋’,‘o’读‘噢’,要是注意看的话你会发现,中央电视台上‘o’的读音并不是‘我’,‘衣’要拼读,而不能做整体认读的原因,其实在编辑汉语拼音时,所有的韵母的读音都异于声母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59489/

推荐访问:中央电大 中央电视台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