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寓意什么

来源:中国古代诗词 时间:2018-12-04 18: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知了寓意什么(共9篇)

知了寓意什么(一)

知了寓意什么

知了即蝉
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变成飞虫.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的莫过于是它的鸣声.它为诗人墨客们所歌颂,并以咏蝉声来抒发高洁的情怀,更有甚者是有的人还用小巧玲珑的笼装养着蝉来置于房中听其声,以得欢心.的确,从百花齐放的春天,到绿叶凋零的秋天,蝉一直不知疲倦地用轻快而舒畅的调子,不用任何中、西乐器伴奏,为人们高唱一曲又一曲轻快的蝉歌,为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情意,难怪乎人们称它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

知了寓意什么(二)

知了知了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告诉我们学习做事态度要端正,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知了寓意什么(三)

蝉有什么说法?

林清玄散文集
知了
山上有一种蝉,叫声特别奇异,总是吱的一声向上拔高,沿着树木、云朵,拉高到
难以形容的地步.然后,在长音的最后一节突然以低音“了”作结,戛然而止.倾听起
来,活脱脱就是:
知——了!
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的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形
声与会意.从前,我一直以为蝉的幼虫名叫“蜘蟟”,长大蝉蜕之后就叫作“知了”了.
蝉,是这世间多么奇特的动物,它们的幼虫长住地下达一两年的时间,经过如此漫
长的黑暗飞上枝头,却只有短短一两星期的生命.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才会感慨:
“惠蛄不知春秋!”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声量应该属噪音一类,因为声音既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
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只有单节没有变化的长音.
但是,我们总喜欢听蝉,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
界的咏叹.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听万蝉齐鸣,会使我们心中荡漾,想要学蝉一样,站
在山巅长啸.
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
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
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孟浩然有一前写蝉的诗,中间有这样几句: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想起这首诗,就觉得“知了”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一边心里坦然明了,对自己说:“知了,关
于生命的实相,我明白了.”

知了寓意什么(四)

哪位高手帮帮我;<韩非子>寓言5则,请指出寓意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地闹着也要去.她就哄孩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要去抓猪准备杀掉它.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罢了,你怎么当成真了呢?"
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他们没有分辩的能力,都是效仿着父母的样子做事,听父母的指教成人的.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学骗人啊!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也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办法呀!"
说完,他就把猪杀了,真的让孩子吃上了猪肉.
寓意: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螳螂捕蝉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三虱相讼
一天,三只虱子在一头肥猎的身上,相互争吵起来.
这时,另一只虱子经过这里,见他们争吵得不可开交,就问:"你们为什么争吵呢?"
三只虱子一起回答说:"为了争夺猪身上最肥的地方."
那只虱子听了,说:"你们难道不害怕腊月祭祀的日子即将到来吗?到那时候,茅草一烧,这头猪就被杀掉丢进汤锅里了,还在这里争吵什么呢?"
三只虱子一听,恍然大悟.立即停止争吵,挤在一起,拼命地吸起猪血来.
猪被吸瘦了,到了腊月祭祀的时候,人们就没有杀它.
寓意:不要因为争夺眼前的小利,而忘掉了维护共同的根本利益.
画鬼最易
有个人给齐王画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
客人回答说:"画狗画马最难."
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
客人回答:"画妖魔鬼怪最容易."
齐王问:"这是什么原困呢?"
客人说:"狗和马是人人都知道的动物,从早到晚随时都可以看到,不能任意虚构,要想画得像是很困难的;而妖魔鬼怪这些东西,都没有具体的形象,谁也没有见过它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所以画起来最容易."
寓意:胡编乱造,胡写乱画,这里最简单的事;但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它,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击鼓戏民
楚厉王与百姓约定,如果遇到了敌情,就击鼓为号,召集大家前来守城.
一天,厉王喝醉了酒,胡里胡涂地拿起鼓槌猛敲.百姓们听到鼓声,都惊慌地跑了过来.楚厉王连忙派人制止,说:"我喝醉了酒,击鼓和身边的人闹着玩.这鼓打错了,请大家回去吧!"
百姓们一听都回去了.
寓意:在事关重大的事情上,千万玩不得儿戏.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

知了寓意什么(五)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什么寓意?这个少年给吴王讲述这则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目光短浅,未能远谋,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用意是劝吴王退兵
  典故出处
  《说苑·正谏》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而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说话没有分量,劝阻肯定没有用,还会白白地断送性命,便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侍卫道:“后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知了的身后;螳螂弯起了前肢,想扑上去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吴王有一位侍从是个年轻人,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你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寓意
  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教导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通盘谋划,近忧远虑,居安思危,不能顾此失彼.【知了寓意什么】

知了寓意什么(六)

知了在叫换,

原文意思是“知了要喝露水,螳螂躲在后面想捉知了,而黄雀又在螳螂后面想捉螳螂”.后来演变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讽刺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这个典故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原文是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说话没有分量,想要规劝吴王可是不敢,便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侍卫道:“后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知了的身后;螳螂弯起了前肢,想扑上去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知了寓意什么(七)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知了
吴长忠
一个多雨夏季的晴日,我在一处叫做重渡沟的深山溪流旁独坐。溪水径自流淌,水边的矢叶菊在斑驳的日影中绽放。青青的石竹草从岩缝中伸出茎叶,一丛丛地蔓延到溪水中。山风吹过竹枝,擦出散珠般的瑟瑟声。除此,就只有知了的脆鸣了。
  在这层峦叠嶂的山野间,知了这不起眼的生灵,似乎成了万象的主宰。它们叫着,个个都很努力,似乎用了整个生命的力量,弹丸似的小躯壳抖动着,鸣奏出强大的音响。这音响交汇起来,此起彼伏,弥漫在整个山谷。它们叫着,个个都很专注,在溪水边跳跃的鸟雀的过往似乎都与它们不相干。你若晃动树枝,它们就飞去另寻一处树枝落下,接着鸣叫下去。它们叫着,都很自觉,似乎不是为了向同类炫耀,也不是为了向别的知了争抢更为有利的位置。它们叫着,叫得单纯,没有高低转换,没有节奏变化,甚至没有音调、音质和音色的区分。这种单纯的音响,令人想起风声、雨声,想起海涛的轰鸣,想起记录着远古沧桑变化信息的化石, 想起混沌未开时的人类自身。
  据文献记载,在古代,中国人历来是把知了作为具有灵性的生物去赞美的。唐代诗人李商隐、骆宾王皆有咏蝉名篇传世,卢同《新蝉》清新隽永,让人一咏三叹,“泉水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古时认为蝉生于泥土洁净无污,蜕变于朝阳,啜晨露,鸣高枝,不争不贪,安和恬淡,这些与生俱来的习性,正暗合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古人对己以蝉相喻,对友以蝉相勉。甚至当一个人离开尘世的时候,亲友同道,也以玉石雕凿成蝉形,放在逝者口中,既表示对逝者一生操守德行的褒誉,也寄托对逝者来生仍能坚守清廉纯洁之则的祈愿。此风初见于西周,盛行于汉魏。在近年发掘的许多古墓中,便屡屡发现这样的玉蝉。由此可见,这种独特的祭奠仪式曾为古之时尚, 而这种时尚所标识的是一种空灵的精神 ,是一种高洁的旨趣,是作为人的高尚和尊严。这种古老的祭奠仪式,至今在许多地方仍有流传,只是那玉质的蝉逐渐变作金质的器物、银质的器物了,而含在逝去的平民百姓口中的,就是一枚方孔铜钱了!省察这种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几多惆怅,可细细想来,这种变化似乎也无可厚非,也自有道理。是啊,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时尚也在变,人世间的许多东西都在变。 恩格斯说得精僻:“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
  然而这种变化的规律是放到相对论所表述对象的无限时空条件下去论说的。在相对于无限的有限时空,有限条件下,也有一些东西似乎是不变的,比如还在我耳边脆鸣着的蝉声,比如人们以蝉或以其他喻体对于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的不懈努力!
  苏东坡考石钟山名称来历后叹道:古之人不余欺也。 此时此刻,念及“知了”之称谓,更感叹古人参禅悟道,意蕴之远,不可企及。 人生之大道,造化之至理,可知否?知了,即得道,即真知。此等境界,我等凡浊之辈,怕是用尽毕生心力去修为,去参悟,也是难以达到的。于是,我又想到“知了”的又一称谓:蝉。知了,蝉也!能悟此道至此境界,禅也!
1.为什么作者听到知了的叫声,会“想起混沌未开时的人类自身”?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2.根据原文回答问题。(4分)
(1)文章说“而这种时尚所标识的是一种空灵的精神”,“空灵的精神”指代什么?
(2)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恩格斯的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3.文章以“知了”为题,有什么好处?(5分)
4.文章结尾时说:“此时此刻,念及‘知之’之称谓,更感叹古人参禅悟道,意蕴之远,不可企及。”请结合文意,说说“知之”这一称谓包含着古人哪些深远的意蕴?(4分)
5.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简析《知了》的语言特色(2)托物寓意,讽喻世风——简析《知了》的警世作用

  1.因为知了的叫声单纯,而人类混沌未开的时候也很单纯,没有受到名利的熏染,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样写既突出了蝉的单纯,也隐含着对古代文明的向往以及对现今人们重利行为的批判。
  2.(1)不争不贪、安和恬淡、清廉纯洁的高尚品德。(2)引用恩格斯的话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这表达了作者对趋利的社会现实的无奈。
  3.“知了”即得道,真知。即人在用尽毕生心力去修为、去参悟后对人生大道、造化至理的彻底领悟,领悟了即为知了。
  4.知了是文章的描写对象,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另外,“知了”一语双关,既指蝉,又指知道了人生之大道,造化之至理。
  5.赏析:(1)一是善用修辞,如比喻、拟人、对比、双关等;二是擅长用词,如“风吹过竹枝,擦出散珠般的瑟瑟声”中的“擦”字等。(2)一是知了不争不贪、安和恬淡、清廉纯洁的品德对世人的警示作用;二是人们习俗的变化与趋利行为给现实带来的影响,等等。

1.无
2. 无
3. 无
4. 无
5. 无

知了寓意什么(八)

"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这句是什么意思?表示怎样的心情?【知了寓意什么】

〔原文〕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
人了了不知,不知了了是了了;
若知了了,便不了.
〔译文〕 佛只是个善于了却俗尘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人们虽然聪明,却不知该了却一切烦恼,不知了却万事便是聪明;如果心中还有放下的念头,那便是还未完全了却.
评说:很多人自以为聪明,却不知道整天被尘世的烦恼和欲望所束缚,放不下许多杂念.期盼着很多事情来临,来临了又生出更多的非分之想,得不到的东西去不断地期盼,能得到的东西也是念念不忘,结果事情未到已烦恼丛生,事情已过心中仍放心不下,如此庸人自扰,岂不是无端增加了心绪的压力和忧烦,
尘世的功名难以摆脱,有些人就躲入山野,希望藉此与世隔绝,以为这样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殊不知,这是以为尘缘了了,其实未了,因为心中仍有欲念未放下.要做到真正的了了,只有连放下的念头也排除,生于世间而不着于世.

知了寓意什么(九)

有关庄子的小故事和寓意

小故事锦集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 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 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 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7), 自以为不通乎命(8),故止也.?
[译文]: 庄子的妻
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
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 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 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 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 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 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 就停止了哭泣.”
[寓意]:对生死的乐观态度.
庄子借粮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 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
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 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译文]:
庄周家贫,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
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 涸的车辙中有一
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
的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
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 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 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
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 ”
[寓意]:当别人有困
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 支票.后以“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
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
(xi à 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 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
其名为 鹓 雏( yu ā n ch ú ) , 子知之乎?夫 鹓 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 (l ǐ ) 泉不
饮.于是鸱 (ch ī ) 得腐鼠,鹓 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 è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 而吓我邪?
[译文]: 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 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最后庄子
1
\x0c前去见他,对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
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 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精美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不喝.在这个时 候,一只鸱 (ch ī
)(猫头鹰)捡到一只死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 发出‘吓’的怒斥声.(意思是你不要来抢我的死老鼠)”庄子说完这个故事,最后对
惠子讲了一句话“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寓意]: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 腐
鼠,讽刺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丑态,表现自己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品质,也 是他天道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庄周梦蝶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 然觉,则蘧蘧然 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 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会儿梦醒了,却还是僵卧在床的庄周.这时就不知是 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寓意]: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 幻,那么如果人们能够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屠龙之技
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列御寇》
[译文]: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 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 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 者轻也.(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让王》
[译文]: 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 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
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 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
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
[译文]: 从前,有只
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
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
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
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 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x0c[寓意]: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
老汉粘蝉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 ?我有道
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
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
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庄子〃达生》
[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 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 轻而易举.孔子惊奇地说:“您的技术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 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
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 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
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
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 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 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 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寓意]: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 的本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62306/

推荐访问:玉知了的寓意 和田玉知了寓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