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临海论坛(共7篇)
临海论坛(一):
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影响中国古代大多数城市都处在气候良好的河流两岸或平原 例如黄河和华北平原(都是温带季风气候).有些城市在盆地或易于防守的地方 如关中盆地 四川盆地.这些都促成了政治中心的形成..最基本的就是古代的政治经济中心:中原地区,正是因为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而其它地方因土壤、水源等原因而落后于中原地区.
东方文化的源头——古代中国,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偏居一方和相对封闭.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北面是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亚荒原,西面和南面环绕着大漠荒沙,高耸入云的昆仑山、阿尔泰山及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是浩瀚无限的太平洋.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 这种辽阔的平原大河及近乎封闭状态的地理环境,非常有利于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的形成,诱发封闭文明的产生.封闭的生存空间,不仅无法借助外部力量,且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古代中国人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艰苦的斗争,为了兴修水利,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建立了血脉相连的大共同体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这样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基础上的专制统治就逐渐形成了. 同时,辽阔的大平原,也是的统治着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将每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之中,因此,统一、专制、中央集权就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封闭保守的地理环境也是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的联系和影响很少,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中国人一系列独特的文化观念如知足者常乐、中庸追求平稳、和平的社会环境及“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和专制等官本位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传统和特色. 中国农耕经济和专制统治的稳定性、持续性,又使得中国文化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而忽视逻辑推理,包括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经验所得,如火药就是道学家在炼丹时发明的,许多历法、医术都是对观察、经验的描述和记录.这些都是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并没有进行科学推论和分析,更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 中国是一个素称“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各朝统治者都是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究其原因,地理环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以农业立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文化.
中国有极为广袤的疆土,其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两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的屏障,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易于统一,所以历史上强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国纵使丧失了首当其冲的黄河流域,仍有广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区沦亡于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独中国能对边族潜移默化,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 中国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缘文化和区域思想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形成了各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及岭南文化等.中原地区由于对农业的重视而养成重土安迁的观念;东南沿海一带由于耕地有限,重视海外贸易,思想观念开放,西北的绿洲地区因土地限制和地处交通要道,商业发达较早;北方游牧民族由于环境恶劣,不得不以频繁的迁徙和战争来对付环境的压力.中国的区域文化虽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又并存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结构.随着中国农耕经济向周边的扩张,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包容性又促使区域文化的相辅相成、渐趋合一.儒、道、佛三教的并行而立,盛唐时的胡汉交融,都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种多样性及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生产力对环境有不同要求,也会产生不同结果.中国有较易于隔离的地理环境.东面临海,西北横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绝地带,给予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养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国民性格.所以,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独自酝酿成长,虽偶有外来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传入,皆能雍容消纳,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 由此可见,中国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制度、文化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体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临海论坛(二):
君的含义是什么?①君主
②对人的尊称 ,相当于“您”
③指品行好的人
④古代的封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平原~.信陵~.长安~.
⑤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⑥夫妇之间的尊称: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郑码:XMAJ
U:541B
GBK:BEFD
笔画数:7
部首:口
笔顺编号:5113251
君
①国君.《素问·疏五过论》:“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候王.”
②指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
③五运六气学说中指少阴君火.《素问·六微旨大论》:“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
④对人的尊称.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素问·脉要精微论》:“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⑤古代皇室女子较低一级的封爵,分为郡君、县君、乡君三等,比公主和君主地位低.《清史稿·卷一百五》:“郡君随朝侍女二人,县君随朝侍女二人,乡君随朝侍女一人,俱无仪仗.”
⑥朝鲜王子的封号,嫡子是为大君.《明史·卷三百二十》:“先是,昖庶长子临海君珒陷贼中,惊忧成疾,次子光海君珲收集流散,颇著功绩,奏请立之.”
临海论坛(三):
《登岳阳楼》中“风霜”有什么深层含义?卷一百五十九
卷159_1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孟浩然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十里届宾馆,征声匝妓筵.
高标回落日,平楚散芳烟.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
卷159_2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卷159_3 「晚春卧病寄张八」孟浩然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卷159_4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卷159_5 「入峡寄弟」孟浩然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卷159_6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孟浩然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卷159_7 「大堤行寄万七」孟浩然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卷159_8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孟浩然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卷159_9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孟浩然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卷159_10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孟浩然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卷159_11 「书怀贻京邑同好」孟浩然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卷159_12 「还山贻湛法师」孟浩然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卷159_13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卷159_14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卷159_15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孟浩然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卷159_16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孟浩然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卷159_17 「送吴悦游韶阳」孟浩然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
卷159_18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孟浩然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卷159_19 「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卷159_20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孟浩然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卷159_21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孟浩然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卷159_22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卷159_23 「宴包二融宅」孟浩然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卷159_24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孟浩然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卷159_25 「襄阳公宅饮」孟浩然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卷159_26 「寻香山湛上人」孟浩然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卷159_27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孟浩然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卷159_28 「宿天台桐柏观」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卷159_29 「岘潭作」孟浩然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卷159_30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卷159_31 「初春汉中漾舟」孟浩然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卷159_32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卷159_33 「耶溪泛舟」孟浩然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卷159_34 「彭蠡湖中望庐山」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卷159_35 「登鹿门山」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卷159_36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孟浩然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卷159_37 「登望楚山最高顶」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卷159_38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孟浩然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卷159_39 「万山潭作」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卷159_40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孟浩然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
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卷159_41 「洗然弟竹亭」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卷159_42 「山中逢道士云公」孟浩然
春馀草木繁,耕种满田园.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杖策前相逢,依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卷159_43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孟浩然
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
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
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
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
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
卷159_44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孟浩然
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
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
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
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
卷159_45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孟浩然
闲归日无事,云卧昼不起.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
居闲好芝术,采药来城市.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
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
卷159_46 「田园作」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省试骐骥长鸣》诗,见《丹阳集》)
临海论坛(四):
描写古代壮士一去不返的悲凉的诗句【临海论坛】李白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王维 【送韦评事】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王昌龄 【出塞二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常建 【塞下曲四首】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王翰 【凉州词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白 【军行(一作从军行,一作行军)】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李白 【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岑参 【题苜蓿峰寄家人】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严武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李益 【拂云堆】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李益 【塞下曲】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高骈 【叹征人】 心坚胆壮箭头亲,十载沙场受苦辛.力尽路傍行不得,广张红旆是何人.
高骈 【塞上曲二首】 陇上征夫陇下魂,死生同恨汉将军.不知万里沙场苦,空举平安火入云.
张乔 【宴边将】 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唐彦谦 【咏马二首】 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李羽 【献江淮郡守卢公】 塞诏东来淝水滨,时情惟望秉陶钧.将军一阵为功业,忍见沙场百战人.
乔备 【出塞】 沙场三万里,猛将五千兵.旌断冰溪戍,笳吹铁关城.阴云暮下雪,寒日昼无晶.直为怀恩苦,谁知边塞情.
刘长卿 【代边将有怀】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吕温 【道州城北楼观李花】 夜疑关山月,晓似沙场雪.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
郑巢 【送边使】 关河度几重,边色上离容.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汉使多长策,须令远国从.
郑准 【代寄边人】 君去不来久,悠悠昏又明.片心因卜解,残梦过桥惊.圣泽如垂饵,沙场会息兵.凉风当为我,一一送砧声.
开元宫人 【袍中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虚中 【芳草】 绵绵芳草绿,何处动深思.金谷人亡后,沙场日暖时.龙鳞藏有瑞,风雨洒无私.欲采兰兼蕙,清香可赠谁.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李咸用 【关山月】 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何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
张说 【巡边在河北作】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
祖咏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刘方平 【寄严八判官】 洛阳新月动秋砧,瀚海沙场天半阴.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汉家宫里风云晓,羌笛声中雨雪深.怀袖未传三岁字,相思空作陇头吟.
常建 【塞下曲四首】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王翰 【凉州词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顾况 【临海所居三首】 此是昔年征战处,曾经永日绝人行.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李益 【塞下曲】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李益 【暮过回乐烽】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李端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武元衡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杜牧 【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刘长卿 【相和歌辞·从军行六首】 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辛勤.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
高适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人归.
刘长卿 【从军六首】 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苦辛.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
高适 【蓟门行五首】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曹邺 【捕渔谣】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复制粘贴的.希望能帮到你.
临海论坛(五):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晋司隶校尉成七世孙也。祖和之.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淡事宋竟陵王诞,诞反坐诛。 昭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为外祖所养。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雍州刺史袁顗见而奇之。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乃遣车迎昭 。时愿宗人通之在坐,并当时名流。 通之贻昭诗曰:“英妙擅山东,才子倾洛阳,清尘谁能嗣?及尔遘遗芳。”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粲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室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齐永明中,累迁尚书仪曹郎。先是御史中丞刘休荐昭于齐武帝,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而已,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祸。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累迁尚书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梁台建,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兼御史中丞。天监三年,兼五兵尚书,参选事。四年即真。历位左户尚书,安成内史。 郡自宋来,兵乱相接,府舍称凶。每昏旦间,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 。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乃腾虚而去。 历秘书监,太常卿,迁临海太守。郡有蜜岩,前后太守皆自封固,专收其利。昭以周文之囿,与百姓共之,大可喻小,乃教勿封。县令尝饷栗,置绢于簿下,昭笑而还之。普通五年,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博极古今,尤善人物。魏、晋以来,官宦簿 阀,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世称为学府。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负暗室,类皆如此。 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 。卒,谥曰贞。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 |
A.淡事宋竟陵王诞,诞反 坐 诛——坐:因犯……罪 B.深见礼, 辟 为郡主簿——辟:避开、躲开 C.王 嗣 帝位,放时臣隶争求权宠——嗣:继承 D.子妇尝得家 饷 牛肉以进昭——饷:赠送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明傅昭品行高洁的一组是 |
[ ] |
①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 ②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 ③昭独廉静无所下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板床 ④尤善人物,魏、晋以来,宫宦簿闻,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 ⑤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日:“傅公善人,不可侵犯。”乃腾虚而去 ⑥县令尝饷栗,景绢于薄下,昭笑而还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傅昭六岁时成了孤儿,他对父亲的死表现出的哀伤痛苦和成年人一样,后来被外祖父收养,十岁时,傅昭在朱雀航卖日历,雍州刺史袁顗看见他后很惊奇。 B.傅昭曾经担任南郡王的陪读.南郡王继承帝位后.南郡王从前的臣属跟他争相求取权利和宠幸,但他坚守正道而无可参劾,最终没有遭到祸患。 C.粱武帝向来看重傅昭,让他参与朝政讨论。傅昭曾在临海做太守,他引周文王和百姓共享园囿的典故,下令不要封闭蜜岩。 D.傅昭知识渊博明晰古今,见其了解历史人物,魏、晋以来,官吏、宗室、大家族的通婚情况,他说起求都没有任何疏漏,当时人称他为“学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乃遣车迎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自宋来,兵乱相接,府舍称凶。每昏旦间,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B 2.D 3.B 4.(1)有人向廷尉虞愿称赞傅昭,虞愿于是派车迎接傅昭。 (2)郡从南朝宋以来,战争造成的祸乱不断发生,官府的住宅都不安全。每到夜晚至黎明之间,人经常碰见鬼怪,在那儿任职的官吏很少有善终。 (3)后辈们尊崇他的学术,重视他为人处事的原则,人人都觉得比不上他。 |
【临海论坛】
临海论坛(六):
几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寓意啊1,《牧童捉小狼》
2,《林?(浦)论学问》
3,《一轴鼠画》
4,《勉谕儿辈》
5,《柳庆问饮》
6,《勾践困于会稽》
7,《孔子过而不式》
8,《汗不敢出》
9,《吴郡陈遗》
10,《仲尼相鲁》
1,《牧童捉小狼》
原文: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翻译: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于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非常张皇失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象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到尾,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
2,《林?(浦)论学问》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译文: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3,《一轴鼠画》
一轴鼠画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4,《勉谕儿辈》
【原文】:由俭〔俭:节俭.〕入奢〔奢:奢侈.〕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时;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着:穿.〕?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5,《柳庆问饮》
这篇没
6,《勾践困于会稽》
勾践固守在会稽的时候,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固守在这里一辈子吗?”吴王夫差赦免越国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时也亲口尝尝苦胆.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吴越在会稽这一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己礼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7,《孔子过而不式》
原文:荆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过而不式.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则下,二人则式.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何足礼哉!
译文:楚国讨伐陈国,陈国的西门被打坏,楚人就让投降的陈国百姓来修缮.孔子经过这里没有对人们行式礼(轼礼:在车上对车下的人行的一种礼节).子贡手持辔头问孔子说:“《礼》上说,遇到三人就应该下车,遇到两人就应该行式礼.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行式礼,为什么呢?”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忠于国家;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说明他们没有勇气.修城门的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能做到我说的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
8,《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翻译: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又问:「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9,《吴郡陈遗》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①.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②.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③.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
①铛(chēng):一种铁锅.贮录:贮藏.
②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后来攻打临海郡时被打败,跳海死.袁府君:即袁山松,任吴国内史(诸侯王封国内掌民政的长官,相当于太守).
③未展:未及.
【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应.
10,《仲尼相鲁》
孔子去鲁国当宰相,(齐)景公对此很担心,对晏子说:“邻国有圣人,那可是敌国的忧患.如今孔子去鲁国当宰相会怎么样?”晏子回答说:“陛下您不要担心.那鲁国的国君,是个软弱的君主;孔子,是圣人.您不如暗地里给孔子一些好处,暗示他来齐国当宰相.孔子强行进谏鲁君必不听,他肯定会对鲁国失望而对齐国有好感,到时候您不要接纳他.跟鲁国断绝,在齐国又没有后台,孔子就会陷入困境.”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去齐国,景公不接纳,所以在陈、蔡之间.
临海论坛(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何实 何实,字诚卿, 其 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与,乡里以善人称。实少孤,依叔父居。及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之民,慕 其 雄略,咸归心焉。 岁乙亥,中原盗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 于 太祖。寻以叛伏诛。鲸弟致初以叛 谋 于实,实厉声叱曰:“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乃 籍 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归。 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拊髀 ① 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 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 。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 以 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武仙叛,据邢。 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是夜,仙党遁去。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士民按堵 ② 。 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 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 次 陵州,遇寇,实 与 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是日,赐坐, 与 论军中故事,良久,曰:“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 以 征行元帅,后当重任。”实叩头谢曰:“小臣从事锋镝二十余年,身被十余枪,右臂不能举,已为废人矣。愿辞监军之职,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岁献织币,优游以终其身, 于 臣足矣。”帝默然不悦,令射以观其强弱,实不能射。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果不能举。固辞十余,始可其奏。遂锡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 ③ ,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 ④ ,子孙 世 其爵。 丁巳,卒于博。 (《元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拊髀:拍打着大腿。②按堵:安居,安定。③宣命:皇帝的诏命。④达鲁花赤: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3分) ②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4分) (2)从文中找出直接体现何实军事才能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1)①太祖很高兴,赐给(他)一套(把)宝剑,命令(他)跟从木华黎担任前锋。②孛鲁命令(他)在邢地戍边,(何实)多实施良好的政令,邢地的百姓像敬重神明一样敬重(他)。 (2)①大将军木华黎和他讨论军事时,他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②何实在神水县与叛军作战,取得了胜利。(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③何实在邢地攻打武仙叛军,大获全胜。(实帅师五千围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是夜,仙党遁去。)④停留在陵州,与手下击退了遇上的敌寇。(次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
小题1: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65111/
推荐访问:临海论坛招聘 临海论坛求职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