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

来源:建队日 时间:2018-10-08 18:00:1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建队日】

学习马克思主义(共7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一):

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意思?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自诞生以来一直被无产阶级政党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重大贡献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工人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揭示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根本对立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依据,研究无产阶级如何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彻底解放.
我所知道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希望可以对你有一些帮助.

学习马克思主义(二):

结合实际谈一谈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原理对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有何指导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深刻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亲身参加和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列宁在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的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三):

谈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普遍真理.在中国共产党88年的曲折历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面对各种严峻的形势和任务,只要我们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去指导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我们就能找到正确的道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习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新的世纪,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因为它所赖以产生的条件并没有被完全超越,而且它所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被解决,所以必须坚持.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包含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上来.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但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且要把马克思作为行动的指南.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要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也要做到三点: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学习马克思主义(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基本考核点
绪论
一、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p14
二、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p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2和组成部分p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P15和理论品质p1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p20-21
三、一般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p4,p6、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实践活动发展p11、马克思主义产生意义P1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理论联系实际
一、基本概念: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p27、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运动、静止、时间与空间(概念与特性)、实践;
联系、发展、矛盾及其双重属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度、质变、量变、肯定与否定p46;
二、教学重点:
1、哲学概念p27、哲学基本问题(含义p28、具体内容p2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标准p28-29)
2、物质概念(唯一特性p30)、运动(概念p32、物质与运动关系p32、运动与静止p32、时空间概念及特性p32)、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的决定作用p30-31、意识的本质p31及其能动作用p56-57;实践内涵p34、形式p35、特征p3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联系观(内涵p40、特点p40)、发展观(内涵p41、实质p41、新旧事物概念p41、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p41)
4、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矛盾内涵?、矛盾属性(内涵p43、关系p43、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内涵p44,p45、关系p45);
5、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p46;质变与量变内涵p46、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p46);
6、否定之否定规律:辨证否定观内涵p46-47
7、规律(内涵p54、特点p54)
三、一般知识点:
物质观创立的意义p31、社会物质性表现p33、矛盾分析方法p45、五对范畴?;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区分p55)、发挥意识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p57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主体、客体、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及其双重属性
二、教学重点:
1、主体与客体(内涵p63、关系p6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65、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论断p66;
认识的辨证运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概念p68、基本形式 p68、辩证关系p69);
2、真理观:真理内涵p71、真理客观性p72、真理双重属性p73、真理检验标准p77
三、一般知识点:
认识的两次飞跃的基本条件p69,p70、 认识运动的无限性和反复性p70-p71、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真理与谬误p76、真理与价值
第三章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国家、国体与政体、人民群众
二、教学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概念p95、辩证关系p9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p98)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p100,p101、构成要素p100、两者的辩证关系p10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概念p105、两者的辩证关系p107)、国家(实质p106、国体与政体p106);阶级概念p115与实质p115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p11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p130-p131
三、一般知识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社会形态(内涵p109及一般规律p108?);阶级斗争p116、社会革命 p119 、改革p121、科学技术在社会中作用;
群众史观:两种对立的历史观(谁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制约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因素p131——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文化条件、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
一、基本概念:
商品经济p143、商品p144、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145、货币P148、劳动力商品P153、剩余价值p157、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p159与相对剩余价值p160、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p165、利润p168?、经济危机
二、教学重点:
商品二因素p144与劳动二重性p145、价值规律(内涵p146及作用p147-p148)、货币概念p148与职能p148、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p149-p150
2、剩余价值论:
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p153-p154、劳动力商品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特点p154)、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前提p157、特点p157、剩余价值生产方法p159-p160、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p158、资本本质p158)、资本积累p162、资本的有机构成
三、一般知识点:
商品经济产生条件p14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四个阶段表现)p148、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意义p151;
资本主义所有权与所有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p156、资本的原始积累p141、资本的循环周转规律(流程p165、条件p165)形式?及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p172-p173及本质p172、意识形态p177及本质p177-p178
第五章
一、基本概念:
生产集中、资本集中、垄断、垄断组织p18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186、经济全球化
二、教学重点:
资本主义两个发展阶段p182(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生产集中p182、资本集中p182、垄断(内涵p183、原因p183、垄断时期竞争特点p184)、金融资本p184与金融寡头p185、垄断利润p185与垄断价格p18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形
三、一般知识点:
经济全球化表现、动因p196和后果p19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政治经济新变化、原因p202-p203和实质p203-p20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学习马克思主义(五):

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身学习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社会教化,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这一社会教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合法性的构建和维护至关重要.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概念、存在的问题和自身合法性的构建与维护等几个方面展开相关分析和论述.\x0d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合法性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的有效性,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框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路径,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影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实现有效社会教化的因素众多,其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合法性的约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概念西方学者中对意识形态理论合法性思想进行研究的代表性人物首推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马克思,韦伯认为合法性的概念具有两重含义:对于处于命令——服从关系中的服从者来说,是一个对统治的认同的问题;而对于命令者来说,则是一个统治的正当性的问题.统治的正当性与对统治的认同的总和就构成了统治的合法性.而在哈贝马斯看来,合法性不应被单纯理解为大众对于国家政权的忠诚和信仰,合法性不是也不会来源于政治系统为自身的统治所作的论证或证明,而应强调和注重其价值基础.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合法性”(legitimacy)是一个内涵非常复杂的概念,它并不限于“与法律的一致性”( legality)的含义.郁建兴在《在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一文中认为,“合法性”表明某一事物具有被承认、被认可、被接受的基础.冯刚在《文明与精神》一书中认为,“合法性实际产生于共同体成员对以下两个方面的认可:第一,规则或法律借以导出的基础;第二,使人得以认可权威的那种制度,换言之,法律只有在人们对制定法律的方法认识一致时,它才可能被遵守.”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合法性”具有三层意义:一是该事物的存在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二是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基础,即得到社会上多数人的普遍承认、支持和尊重;三是它比被取代的前身具有优越性,且能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当前的问题,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意识形态合法性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蕴涵和倡导的价值观符合社会大众的利益和社会正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有效推动社会发展,因而能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普遍承认和尊重、认可和接受.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过程中自身合法性存在的问题意识形态社会教化的合法性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普遍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资本主义各国政党为上台执政,也随着实践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纲领和政策,使意识形态同时代的发展和大众的需求吻合起来.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从来都没有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工作的重视,一直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占有着主流地位.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虽然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承认和支持,但不少人只是一种大众趋同,没有达到从心里彻底的尊重和信奉的地步,没有在行动上付诸于实践;近些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根据、理论主题以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的合法性构建与维护上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未受益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表现出怀疑和不信任.人们并不否认我国社会转型所取得的成绩,但是与成绩共存的问题同样不可小觑.经济发展的效益被多数人收获,而另一些人特别是弱势群体并没有分享改革的成果反而承担了社会转型的代价,这是世界各国经济转型期的普遍规律,我国也概莫能外.在我国,对这些问题感受最深、受损最大的是普通工人和农民,这本身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号召力、说服力和整合力构成冲击.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它却在实践中并没有使他们成为直接的获益者,致使他们对理论本身的解放和造福无产阶级的性质及为无产阶级与劳苦大众服务的功能产生怀疑.“这当然并不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带来和决定的,但人们往往会归咎于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指导.如果广大工人和农民阶层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等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满足,处于失衡、浮躁和焦虑之中的他们势必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厌烦、抵触和拒斥情绪,导致马克思主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削弱甚至丧失.”同时,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怀疑和认同危机.第二,理论解释的误读倾向和精品力作的缺乏有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象的树立.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在字面上阐释的多,甚至存在大量宣传语言上的混乱,能提供深度学理支撑的少.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庸俗化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它.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后,在传播宣传的过程中,庸俗化的问题也始终存在.邓小平指出,“我们搞了几十年的马克思主义,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并没有搞清楚.这不能不说与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有关.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地归结为几条原理、几个具体的结论,这样做其结果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有用性遭到质疑.”一旦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的合法性都受到质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境遇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此外,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还存在以下误区:把马克思主义泛化、工具化、“西化”、学院化、神圣化,以及把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化,等等.另外,尽管当前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越来越多,但在偌大的读物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相反,解《论语》、品《三国演义》倒是搞得热火朝天,在某种程度上说,近年来儒学的大众化进展似乎更为成功,目前市场上仅有的一些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基本上也是各级党委宣传部门依靠行政力量组织编写的,理论界的人尤其是一些大专家、大学者并不愿意做这些普及工作,从而导致市场期待大众化的精品力作与理论队伍无心创作之间的矛盾.

学习马克思主义(六):

求一份马克思主义基础的读后感谢谢

  第一篇
  读了《马克思主义基础》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第二篇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
  为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群众和单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和凝聚全体员工,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走科学办厂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
  第二,要坚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走科学办厂的道路.
  第三,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第四,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健壮的体魄.因为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学习马克思主义(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读后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的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群众观点的一点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物质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读后感.深刻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及其历史实践活动的意义,明确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群众路线理论基础就是唯物史观,具体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正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首先得有衣、食、住、用等物质生活资料.这是由劳动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还是从事社会其他活动的前提;人们不首先取得生活资料,就不可能从事政治及科学文化活动;人民群众在生产活动中,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读后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读后感》.人民群众的生话和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自然科学是从人民群众生产斗争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还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伟大作品,一般都是依据劳动人民创造的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和提高而成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精神生产的源泉,而且直接创造了科学文化成果.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劳动群众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劳动强度.不断地改革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就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以至于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然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不是自发实现的,必颔靠人民群众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由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所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时期表现了极大的主动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呢?这是因为:一是,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二是,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也就是总书记在提到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三是,群众路线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四是,群众路线是对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这一路线,才能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集思广益,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保证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13603/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