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来源:建队日 时间:2018-10-12 1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建队日】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共10篇)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一)

高一物理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K只与中心天体质量M有关)
行星轨道视为圆处理,开三变成 (K只与中心天体质量M有关)
2、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表达式:
适用于两个质点(两个天体)、一个质点和一个均匀球(卫星和地球)、两个均匀球.
(质量均匀分布的球可以看作质量在球心的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天体质量M, 卫星质量m,天体半径R, 轨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卫星运行向心加速度 ,卫星运行周期T)
两种基本思路:
1.万有引力=向心力 (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r=R+h )
G

人造地球卫星(只讨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r=R+h):
,r越大,v越小; ,r越大, 越小; ,r越大,T越大; ,r越大, 越小.
(1)用万有引力定律求中心星球的质量和密度
求质量:①天体表面任意放一物体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mg = G →
②当一个星球绕另一个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设中心星球质量为M,半径为R,环绕星球质量为m,线速度为v,公转周期为T,两星球相距r,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可得出中心天体的质量:
求密度
2.在天体表面任意放一物体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 g = G ≈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 g = G <9.8m/s2
3、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 一般的星球都在不停地自转,星球表面的物体随星球自转需要向心力,因此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重力,一个是向心力.星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是重力,另一个分力是使该物体随星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4、第一宇宙速度: ----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是最大的运行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
卫星贴近地球表面飞行 地球表面任意放一物体 :
= =7.9km/s
7.9×103m/s称为第一宇宙速度;11.2×103m/s称为第二宇宙速度;16.7×103m/s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4.近地卫星.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r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又因为地面附近 ,所以有 .它们分别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
⑶同步卫星.“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又叫静止轨道卫星),所以其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既T=24h,根据⑴可知其轨道半径是唯一确定的,经过计算可求得同步卫星(三万六千千米),而且该轨道必须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卫星的
通讯卫星(又称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其圆轨道位于赤道上空运转方向必须是由西向东.其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一天),其轨道半径是一个定值.离地面的高度为h=3.6×107m≈5.6R地
5.卫星在发射时加速升高和返回减速的过程中,均发生超重现象,进入圆周运动轨道后,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一切在地面依靠重力才能完成的实验都无法做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解决宏观、低速问题,不适用于高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GMm/r^2=mr(2π/t)^2=(mv^2)/r=(mv2π)/T
=mrw^2
密度=3g/4πRG(R为该星球的半径)
mg=GMm/r^2
应用变式
求天体质量(以地球质量计算为例
①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半径r
由GMm/r^2=mr(2π/t)^2
得,M=4(π^2)(r^3)/GT^2
②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v和半径r
由GMm/r^2=(mv^2)/r,
得M=(rv^2)/G
③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限速的v和周期T
由GMm/r^2=(mv2π)/T
得M=(2πvr^2)/TG=(Tv^3)/2πG
④知地球的半径r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由黄金代换(mg=GMm/r^2)知M=gr^2/G
做万有引力的题目 也就是简单的天体力学
记住公式是最基本的 许多题都是套公式的
非常简单
要拿高分 看下面
下面说一下需要注意的
一. 建立两种模型
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是解题的首要环节,运用万有引力定律也不例外,无论是自然天体(如月球、地球、太阳),还是人造天体(如飞船、卫星、空间站),也不管它多么大,首先应把它们抽象为质点模型.人造天体直接看作质点;自然天体看作球体,质量则抽象为在其球心.这样,它们之间的运动抽象为一个质点绕另一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
二. 抓住两条思路
无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还是天体的运动,都跟万有引力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些问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实质上只有两条:
思路1: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的关系

思路2: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

式中a是向心加速度,根据问题的条件可以用来表示.
三. 分清三对概念
1. 重力和万有引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它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地球表面上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物体的重力和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差别很小,一般可认为二者大小相等.即有,此时,这个式子称为黄金代换.在解决天体运动问题时,若环绕中心星球质量M未知,可用该中心星体的半径和其表面重力加速度来表示.
2. 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和环绕运行的向心加速度
放于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地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而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完全由地球对其的引力提供,两个向心力的数值相差很多.对应的计算方法也不同: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T为地球的自转周期;卫星绕地球环绕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式中M为地球质量,r为卫星与地心的距离.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二)

高一物理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最好是按书上的每一小章节总结,思路清晰(∩_∩)谢谢!没带参考书啊

常用要有
GMm/r^2=mr(2π/t)^2=(mv^2)/r=(mv2π)/T
=mrw^2
密度=3g/4πRG(R为该星球的半径)
mg=GMm/r^2
应用变式
求天体质量(以地球质量计算为例
①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半径r
由GMm/r^2=mr(2π/t)^2
得,M=4(π^2)(r^3)/GT^2
②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v和半径r
由GMm/r^2=(mv^2)/r,
得M=(rv^2)/G
③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限速的v和周期T
由GMm/r^2=(mv2π)/T
得M=(2πvr^2)/TG=(Tv^3)/2πG
④知地球的半径r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由黄金代换(mg=GMm/r^2)知M=gr^2/G
做万有引力的题目 也就是简单的天体力学
记住公式是最基本的 许多题都是套公式的
非常简单
要拿高分 看下面
下面说一下需要注意的
一.建立两种模型
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是解题的首要环节,运用万有引力定律也不例外,无论是自然天体(如月球、地球、太阳),还是人造天体(如飞船、卫星、空间站),也不管它多么大,首先应把它们抽象为质点模型.人造天体直接看作质点;自然天体看作球体,质量则抽象为在其球心.这样,它们之间的运动抽象为一个质点绕另一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
二.抓住两条思路
无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还是天体的运动,都跟万有引力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些问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实质上只有两条:
思路1: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的关系

思路2: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

式中a是向心加速度,根据问题的条件可以用来表示.
三.分清三对概念
1.重力和万有引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它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地球表面上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物体的重力和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差别很小,一般可认为二者大小相等.即有,此时,这个式子称为黄金代换.在解决天体运动问题时,若环绕中心星球质量M未知,可用该中心星体的半径和其表面重力加速度来表示.
2.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和环绕运行的向心加速度
放于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地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而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完全由地球对其的引力提供,两个向心力的数值相差很多.对应的计算方法也不同: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T为地球的自转周期;卫星绕地球环绕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式中M为地球质量,r为卫星与地心的距离.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三)

高一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知识结构图 就是写出知识点间的联系,

第六章 托勒密 →哥白尼→ 伽利略 →第谷 →开普勒→牛顿→卡文迪许
开普勒定律
内容
F=Gm1m2/R^2 质点 质量分布均匀球体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成就..
M=4π^2R^3/GT^2 (M=gR^2/G)
ρ=3πr^3/GT^2R^3
小实验 自由落体 h=1/2 g`t^2
竖直上抛 v0^2=2g`h v0=g`h/2
平抛 X=v0t y=1/2 g`t^2
圆周 v0=√(g`R)
圆锥摆 T=2π√(Lcosa/g)
机械能守恒 mg`h=1/2 mv^2
结论 :① v∝1/√r
②ω∝1/√r^3
③a∝1/r^2
④ T∝√r^3
双星 ① r1/r2=m1/m2
②v1/v2=m2/m1=r1/r2
③r1+r2=L r1=m2L/(m1+m2) r2=m1L/(m1+m2)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四)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是曲线运动第二章是万有引力的那一版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² -Vo²=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 +Vt²)/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²/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五)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基本公式 还有推导出的变形公式 知识点总结
推导出的公式 一个物理量的计算公式除了基本公式之外还有很多推导出的变形公式 例如v=wr v=根号下gr等等 用多种公式将中心天体的质量 某星球的质量 密度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轨道半径 并说明使用的条件 虽然我知道很困难 麻烦 但是希望大家帮我 感激不尽

1.F万=GMm/r²=mv/r(知v,r)
2.F万=GMm/r²=m角速度²r(知角速度,r)
3.F万=GMm/r²=m(2π/T)²r(知T.r)
4.F万=GMm/r²=mg(近表面)
5.V=√GM/r²(√ 表示的是根号,符号不会打,将就看下吧)
6.角速度=√GM/r^3
7.T=2π√r^3/GM
8.黄金代换:GM=gr²
9.M=4π²r^3/GT²
10.ρ推导过程:
ρ=M/V=4π²r^3/GT²/4/3π*r=3π/GT²
大致上也是这些,根据题目代公式.
PS:
1.2.3.4仅适用与计算被环绕的中心天体的质量,无法计算围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天体的质量.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六)

高一物理公式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不知你要是的是不是高一物理中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章节相关公式总结,在这我把这部分的内容知识点总结如下:希望对你有用!
高中物理第二部分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点总结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七)

物理万有引力公式
拜托总结一下万有引力的公式吧,最好能把每个字母代表什么打出来——尤其是r,什么公式中是代表轨道半径,什么公式中又是星球半径的.

公式:F=Gm1m2/r^2
G:万有引力常数;m1、m2:两个物体的质量;r:两个物体的距离
当计算行星绕太阳,卫星绕地球运动问题时,r代表轨道半径;
当计算第一宇宙速度、星球密度等,由于在星球表面附近绕行,此时r等于星球半径.
关键要看两个研究对象的关系.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八)

高一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网上也可以直接搜索,祝你成功.
1.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一条曲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运动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类似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物体的一个运动结果可以和它参与几个运动的共同结果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运动称为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称为这个运动的分运动.求几个运动的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求一个运动的几个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在高中阶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通常指运动学量( )的合成与分解.
重要结论:(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4)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同体性
5.抛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所发生的运动.
分类:平抛运动,竖直上抛,斜抛运动.
特别注意: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都为g,它们都是匀变速运动.
研究抛体运动的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
6.平抛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
一定的水平初速度 抛出所发生的运动.如右图所示:
平抛运动的规律:

7.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学量及其单位:

各物理量间关系: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
向心力表达式:
特别说明:匀速圆周运动中,质点的线速度大小、向心加速度大小、角速度、周期不变,但是线速度方向、向心加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完全等于向心力.
变速圆周运动、一般的曲线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一部分提供向心力,一部分提供切向力.
第6章
1.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完善,但是日心说的观点并非都正确.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在高中阶段,把行星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
4.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
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即:
5.两个重要的等量关系:
(1)设天体M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该天体自转,则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该天体表面所受重力等于该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
,其中r为物体到天体中心的距离
(2)在高中阶段,天体的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环绕天体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6.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天体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其中M、R为天体的质量、半径.
对于地球来说,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又叫最小的发射速度、最大的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又叫脱离速度,挣脱地球的引力,绕太阳运动;第三宇宙速度为16.7km/s又叫逃逸速度,挣脱太阳的引力,逃离太阳系.
第7章
1.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
积.即:
功是标量,在SI单位制中单位是焦耳,1J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的
位移时所做的功.即:1J=1N•m
2.正功、负功取决于公式中力与运动方向的夹角 :
当 时,力对物体做正功,该力一定是动力;当 时,力对物体做负
功,该力一定是阻力;当 时,力对物体不做功,该力一定垂直物体运动方向.
3.求总功的方法:(1)求各个力做的功的代数和
(2)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
4.功率: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们把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
即: 功率是标量,在SI单位制中单位是瓦特,1W=1J/s
额定功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长时间工作的最大功率.
功率与速度的关系:一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等于这个力的大小、受力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力与速度方向夹角余弦三者的乘积,即:
解决汽车的两种启动问题关键:
1、正确分析物理过程.
2、抓住两个基本公式:
(1)功率公式: ,其中P是汽车的功率,F是汽车的牵引力,v是汽车的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 ,如图1所示.
正确分析启动过程中P、F、f、v、a的变化抓住不变量、变
化量及变化关系.
5.重力势能: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即: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重力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减少量等于重力做功的大小
(2)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增加量等于重力做功的绝对值
重力势能是标量,它的大小与参考平面选取有关,在参考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为0,在
参考面以上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为正值,在参考面以下其值为负.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指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
6.弹簧弹力做功与弹簧的弹性势能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减少,减少量等于弹力做功的大小
(2)弹力做负功,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增加,增加量等于弹力做功的绝对值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7.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表达式:
动能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8.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
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
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打点计时器、纸带、学生电源(低压交流电源)、重锤(重物)、复
写纸、刻度尺、导线
实验原理: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 其中h为下落的高
度,v为某点的瞬时速度,v等于与该点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中由于阻力的存在,所以
实验数据:若以 为纵轴,以gh为横轴做图像,图像应该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
10.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源耗散过程中反映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选修3-1第1章
1.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静电感应:靠近带电体一端带异种电荷(近异),远离带电体一端带同种电荷(远同)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3.电荷量(电量):电荷的多少,用Q、q表示,单位:库仑,用C表示.自然界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 ,自然界中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
比荷(荷质比):带电体的电量与质量的比值
4.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即: 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
5.电场强度(场强):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与该电荷电量的比值.
即: ,国际单位:V/m、N/C
特别说明:电场强度与F、q无关
方向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相同,跟负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相反.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场强表达式: ,其中Q是场源电荷的电量
若场源电荷是多个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6.电场线:电场线上某点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
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2)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电场线是假想的曲线.
7.匀强电场: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间隔相等的平行线.
8.静电力做功的特点: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起点到终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有关,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9.电势: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
即: 式中各个量数值有正负之分, 电势是标量,单位:伏特 用V表示
特别说明:电势与EP、q无关
零电势(零电势能)位置的选取:通常选取无限远处或大地,电势和电势能都有正负值.
10.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
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11.电势差: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记作: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12.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3.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
静电平衡状态:指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其内部场强为0.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静电屏蔽就是利用了静电平衡原理.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有两个特点:
(1)导体内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14.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即: 其中C的大小与Q、U无关.单位:法拉,用F表示,还有常用单位:

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对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s是两极板相对面积,d为极板间距,k为静电力常量,C的大小取决于 的大小.
有关结论:
(1)正电荷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的电势降低
(2)正电荷逆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场的电势升高
(3)负电荷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场的电势降低
(4)负电荷逆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的电势升高
(5)在匀强电场中电场线的方向就是电场的方向
(6)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的电势逐渐降低.【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九)

高一和高二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高一
  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f = μFN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 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外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新课标高二
  第一章 静电和静电场
  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
  (2)分析接触起电
  (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C)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简化为一个点称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k=9.0×109N?m2/C2——静电力常量
  3、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4、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5、成立条件: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电场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二、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为电场强度,简称场强E.
  (2)定义式:E与F、q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大小为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单位:N/C,V/m,1N/C=1V/m
  (4)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6)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7)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8)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起于正(无穷远),止于(无穷远)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
  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不相切,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沿电场线电势降低,且电势降低最快.一条电场线无法判断场强大小,可以判断电势高低.
  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静电平衡导体,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3)几种常见电场线的分布图形
  电场能的性质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能Ep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由位置决定的能量.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把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2)定义式:——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1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相对零势能面而言,通常选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
  2电势能的变化量△Ep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无关.
  3、电势φ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 ——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
  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4、电势差UAB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也叫电压.
  (2)定义式:UAB=φA-φB
  (3)特点:
  ①电势差是标量,但是却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起点和终点的电势谁高谁低.若UAB >0,则UBA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十)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_

高一物理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19104/

推荐访问:高中物理万有引力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