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学报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0-21 18:00: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环境科学学报(共10篇)

环境科学学报(一)

请问哪个中文的核心期刊可以投英文的稿件(化学类的)?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英文版)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金属学报(英文版)

环境科学学报(二)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环境科学学报(三)

氮肥对作物及环境有何影响?
有没有相关的文献
"氮肥与生态环境论文:·《河北省施肥现状的评价》 推荐期刊投稿 经济研究参考 四川文学 实用肿瘤杂志 作家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塑料助剂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中国法医学杂志 城市研究 ...,而其中有近 1 / 3之量未被作物...也是一些蔬菜与经济作物增加产量的一种选择.但是施入土壤的氮肥并不能完全被...农业环境保护; 2002年03期 1 "
这是什么意识啊?肿瘤杂志上也发表农业研究的文章吗?

1.氮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施肥方法 田丽华 河北农业科技 2008/15
2.长期施肥对潮棕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丁怀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04
3.蔬菜硝酸盐累积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马茂亭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7
4.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董艳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7
5.有机肥和化学氮肥混合施用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吴龙生 河北农业科学 2008/07
6.主要栽培措施对中单808产量的影响 董志强 玉米科学 2008/03
7.土壤改良剂与氮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及其养分含量的影响 许晓平 西北农业学报 2008/03
8.长期不同施肥对棕壤微生物量磷及其周转的影响 王晔青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02
9.2,4-D,多效唑和氮肥混用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任建跃 现代农业科学 2008/03
10.科尔沁沙地灌溉与施肥对退化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张铜会 草业学报 2008/01

环境科学学报(四)

发酵行业废水处理综述
谁能发篇 关于 《发酵行业废水处理技术综述》啊?
大约要3000字
在此谢过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的日用化工业、油脂加工业、合成脂肪酸工业、肉类加工业、乳制品工业等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规模也迅速扩大,相应的废水排放量亦急剧增加.这些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肪、脂肪酸等脂类物质.加剧了含脂类废水的泛滥,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荷兰,含脂类废水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全国14%的人口排放的生活废水的污染物总量.因此,对这些工业排放的含脂类废水的处理日益受到关注.1含脂类废水的水质特征脂类物质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组分.城市污水中脂类物质的含量大约在40~100 mg/L,工业废水中屠宰厂、油脂加工精炼厂、食品加工厂、日用化工厂等排放的废水对环境水体中总脂类的贡献最大.含脂类废水成分复杂,以含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的工业废水含有的脂类物质主要是长链脂肪酸(LCFA)和直链的多元醇的脂(甘油三酸脂、磷脂等)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这些脂类物质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纺织工业废水(以棉花为原料)则含有蜡以及环状醇与带有分支的链状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因此比较难以生物降解.表1给出了部分含脂类物质的工业废水的种类和水质特征[1].表1 含脂类废水及其水质特征废水种类COD/(g L-1)脂类/(g L-1)屠宰废水2.0~3.00.35~0.52乳品工业废水0.10~0.950.02~1.30食用油精炼废水4.3~8.90.55~1.00羊毛洗涤废水9.0~85.02.0~15.0脂肪提炼加工废水2.7~7.40.10~0.54日用化工废水3.0~5.00.15~0.202 含脂类废水的危害由于此类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甘油、表面活性物质、油脂等呈现出良好的乳化性和亲和性,少量能导致水体的COD、BOD迅速升高,更加剧了处理的难度.同时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含脂类有机废水中的中长链脂肪酸、油类物质包裹在填料外层阻碍氧的传质,导致好氧微生物代谢紊乱.如果这类物质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水体,则危害水体生态系统,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在污水排放系统中中长碳链脂肪酸及油脂的积累会导致排水管道的水力容量损失(或排水管道堵塞).在废水处理厂中油状的中碳链脂肪酸(MCFA)和固状的长链脂肪酸(LCFA)混和油脂阻塞格栅,在污泥泵中积成渣垢,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且在好氧处理单元和最终沉淀池中,含脂肪酸的混合物会结成“脂球”连同粘附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随最终出水排出.一方面造成污泥流失,同时也影响出水水质.3含脂类废水处理面临的问题目前,对于含脂类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污泥常被漂浮的油脂包裹,从而引起污泥上浮和流失;②长链脂肪酸(特别是游离脂肪酸)有较强的毒性,常对微生物菌群引起抑制.这两个问题也是造成含脂类废水处理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工业废水中的部分脂类物质可以比较容易地以物理方法除去,例如气浮、重力分离等.脂类一般在厌氧处理中降解很慢,因此需要相对长的保留时间,但它们在厌氧反应器(或其它生物处理系统)中,由于容易上浮而很难停留较长时间.因此,上浮问题成为脂类物质破坏厌氧或好氧处理的严重问题.在厌氧处理系统中,长链脂肪酸的降解是限速步骤,且受产气量和COD去除率的限制.在处理以植物油为原料的脂类废水时,必须考虑到长链脂肪酸的缓慢降解和毒性.因此,克服LCFA的抑制作用及污泥上浮和流失将是处理含脂类废水的关键.4 含脂类废水的处理方法研究4.1 含脂类废水处理现状及分析4.1.1 物理法处理隔油、气浮是含脂类废水常用的物理方法,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浮油、乳化油和悬浮物等.一般作为预处理.(1)隔 油隔油主要是去除含脂类废水中的浮油和大部分悬浮物.隔油时常采用加入硫酸的方法,加入硫酸的目的是使皂脚水解成脂肪酸,同时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变成溶解油而利于去除[2].再经过酸化隔油处理后,废水中的油脚、皂脚等脂类物质及其他固体悬浮物都会被分解,油脂还可以回收,不仅提高了酸油得率,增加企业效益,而且可以降低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同时COD和BOD5的浓度也大大降低,为下一步的处理创造了条件.郑鹏等[3]采用隔油预处理油脂废水,有效降低了废水中油的含量,减轻了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2)气浮法该法对于去除含脂类废水中的乳化油有特殊功效.通常先投加混凝剂,中和或改变胶体粒子表面电荷,破坏乳化油的稳定性并形成絮凝体,投加混凝剂可使气浮法的除油效率提高一倍.目前气浮法除油已广泛用于处理含脂类废水,且处理效果良好.刘义等[4]采用水解酸化-气浮-SBR工艺处理乳制品废水,C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别为95%和93%,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梁松雪等[5]采用水解酸化-涡凹气浮-SBR处理屠宰废水,COD由2 824 mg/L降低至100 mg/L,出水达到国家《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7-92)中的一级标准.隔油、气浮是含脂类废水预处理工艺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但在采用时,需根据处理水的水质和水量,对不同单元进行最佳组合,以达到既经济又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4.1.2 化学法处理常用于处理含脂类废水的化学法主要有水解、化学沉淀等,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油,脂肪等脂类.此法一般也作为废水的预处理.(1)碱性水解和酶水解该法使用碱性物质或酶水解以减少废水中的脂肪颗粒,常作为含脂类废水的预处理.通常采用石灰、NaOH、胰脂肪酶、细菌酶等,其中石灰经济实用但是会产生大量的废渣.用NaOH进行预处理时,控制NaOH的质量浓度在150~300 mg/L,可使平均脂肪颗粒的粒径降到处理前脂肪颗粒粒径的73%±7%;用胰脂肪酶进行预处理效果最佳,胰脂肪酶PL-250可使脂肪颗粒粒径最大降到处理前废水中脂肪颗粒粒径的60%±3%,而且胰脂肪酶更适用于水解牛肉脂肪;用细菌酶处理,细菌酶的使用量较多时才能达到明显的水解效果[6].但是用碱性水解处理含脂类废水会导致废水的pH出现波动,难以控制,使后续处理工艺不易正常运行.(2)混凝处理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等,其中聚合硫酸铁混凝处理含脂类废水效果较好.在聚合硫酸铁的合成中,加入任意比例的铝盐和一定比例的硅酸盐,以及少量的聚丙烯酰胺生成一种新混凝剂CPFA-CS.此复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具有较宽的pH和温度适用范围,用它作为混凝剂处理含脂类废水,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75%和95%以上[7].单纯的混凝处理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屠宰厂排放的含脂类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血水,难以除去,并且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泥和废渣.所以如果在使用混凝剂处理前,先对含脂类废水进行适当变性处理.王毅等[8]对屠宰废水变性预处理后,采用硫酸亚铁和氧化钙复合混凝剂进行絮凝处理,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0.7%,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混凝法处理废水成本低,低温下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且此法简便、高效,有较好的环境效益.但是该法处理的废水限于COD小于l 000 mg/L的废水,对于高浓度废水,还需必要的后续处理.因此,此法多用于处理浓度较低的废水,或作为高浓度废水预处理,以降低后续的生物处理的负荷.4.1.3 生物处理4.1.3.1 好氧处理(1)活性污泥法传统的活性污泥法COD去除率一般为80%左右,BOD5约为90%[9],处理含脂类废水一般难以达到废水综合排放标准.主要原因是:第一、长碳链脂肪酸(LCFA)在水中溶解度很差.含酸废水酸化时,LCFA会形成粘滞的难以过滤的沉淀物,即使在相同pH的溶液中,滤液中仍含有极限溶解度所允许的粘质(LCFA等),给水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第二、传统活性污泥法中,大部分微生物对中长碳链脂肪酸及油脂物质的直接分解能力低,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抗冲击能力差,并且容易产生污泥膨胀等问题.采用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法)可大大突破这一界限.SBR法用于肉类加工废水处理,COD去除率可达95%以上.在SBR法的基础进行改进后出现了二段SBR法,其特点是系统设两段SBR池串联,分别培养出适宜于不同有机物的专性菌,从而使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不同的生化条件下都得到充分降解.该法对水质水量的变化适应能力强,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易实现自动化控制[10].王建军[11]采用两段SBR法处理屠宰废水,C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别达94.4%、93.6%.曹恩伟等[12]采用SBR工艺处理合成脂肪酸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良好.SBR法处理含脂类废水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肉类加工废水含有大量的油脂、血水,易产生油性泡沫而使污泥松散和指数增高,易出现高粘性膨胀而导致污泥流失问题,且不可避免存在污泥上浮现象;另外该方法对油、SS、色度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必须辅以一定的前期预处理.(2)生物膜法目前国内含脂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多采用生物膜工艺,现有的生物膜法工艺包括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转盘和生物流化床等,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法应用得最为广泛.高广蕾[13]用二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浓度植物油脂废水,其对COD(进水1 200 mg/L)去除率达86.7%,对BOD(进水440 mg/L)的去除率为96.4%.李伟光等[14]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屠宰废水,其COD、BOD和油脂去除率分别可达97%、99%和82%.生物膜法具有水力条件好,抗冲击负荷强,生物浓度高的特点.在相同运行条件下,生物膜系统处理效果优于活性污泥系统.出水水质可达废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达到相同的污染物去除率时,生物膜系统的运行管理更方便,且克服了活性污泥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该方法不会存在污泥流失问题,且不存在污泥上浮现象.但生物膜法对油、SS、色度的去除有限,也需要前期预处理.主要适用于含脂类废水水量不大、场地较小的情况.4.1.3.2 厌氧生物处理厌氧工艺处理废水的优势在于它能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而不必稀释进水浓度.目前厌氧处理工艺较多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生物滤池(AF)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等.贺延龄[1]采用预处理-UASB工艺处理福州市某油脂化工厂废水,UASB反应器容积为2 m3,反应温度30~35 ℃,COD容积负荷达8~10 kg/(m3•d),该工程对油脂废水COD去除率为85%~95%.生物水解(酸化)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预处理工艺,实质上是将废水厌氧处理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该工艺因为能较好改进废水可生化性,同时可去除一定有机负荷而日渐受到重视,目前该工艺已成功地用于含脂类废水的处理.周万鹏等[15]采用水解酸化反应器作为预处理,处理油脂洗涤废水,COD和油均有较高的去除率.厌氧生物处理法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但厌氧反应器处理含脂类废水时受废水中悬浮固体及其油脂、脂肪等脂类浓度的影响较大,出水水质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需与好氧处理相结合.河南双汇集团采用UASB-CASS工艺处理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混合水,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克服了单一厌氧处理不彻底的缺点,其COD、SS和油脂去除率分别可达95%、94%和99%[16].4.2 含脂类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除了对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继续研究外,目前国内外对含脂类废水生物处理研究的重点已扩展到微生物选育技术(也称生物强化技术)、膜生物反应器等方面.4.2.1 微生物选育技术微生物选育技术是治理废水的一种高效生物技术,在含脂类废水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技术也即是利用优势菌株处理废水.主要是针对含脂类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问题,国外有研究提出利用专性降解脂类物质的微生物菌株处理含脂类废水.该方法的核心就是筛选出处理含脂类废水的高效优势微生物菌株,利用此优势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快速有效的降解脂类物质.因此与一般好氧法相比,它的专一性和有效性更加显著.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选种和育种,即应用各种筛选方法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选择和培养符合要求的菌种.当前降解菌的筛选培养方法有两种:第一、污泥驯化(自然筛选).第二、筛选高效菌株(人工筛选).赖万东等从处理油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两株高效降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和产碱杆菌[17].经对废水处理,实验表明:两种细菌适宜的降解条件为pH=5.5~7.0,T=25~35 ℃,DO=5.5~7.0 mg/L.在此范围内,氧传递速率与生化降解率相匹配,存在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此时COD的去除率达到一个较高值.慎义勇等[18]从4种不同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了12株优质菌,各菌种72 h内对COD超过10 000 mg/L模拟油脂废水的COD去除率都接近或超过80%,其中有3株细菌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用经筛选和培养后的优势菌处理含脂类废水需注意保持此菌种的固定而不流失,并要在与天然菌类竞争中保持优势,才能保证其正常发挥作用和系统顺利运行.目前用经筛选培养的优势菌群处理含脂类废水正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未投入工程运行.今后随着这方面的实验更进一步完善,将会促进优势菌生物处理工艺在含脂类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4.2.2 膜生物反应器(MBR)MBR法处理废水技术是把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膜分离技术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该技术既克服了传统活性污泥法本身的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同时又具有膜分离占地少、高效和操作方便的优点.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采用MBR处理含脂类废水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何义亮等[19]采用厌氧MBR工艺处理高浓度食品废水,当COD负荷为2~3 kg/(m3d)时,COD去除率可达80%~90%.鲍建国等[20]采用好氧MBR工艺处理油脂废水,COD、SS、油的去除率可稳定在85%以上,出水水质良好.MBR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因为膜生物处理存在的膜污染问题,该技术在实际处理中应用很少.因此研究膜污染的原因,寻求减少膜污染,快速恢复通量的方法和对策,是推广MBR法处理废水的关键所在.4.3 含脂类废水处理强化从含脂类废水处理面临的问题来看,要强化此种废水的处理,主要就是从克服油和脂肪酸的影响来着手.据此,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强化.4.3.1 采用高效反应器,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HWUCS等[21]研究发现,颗粒污泥由于比表面积比悬浮和絮状污泥小,因而受到LCFA的毒性相对较小.因此,在对含脂类废水的处理中,可采用高效反应器,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内循环反应器(IC)等,这些反应器主要利用上升水流和气流产生的剪切力,培养出具有优良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沉降性能好的颗粒污泥.这种颗粒污泥能在反应器中载流大量的微生物,保持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数量;另外,污泥的颗粒化优化了反应器中菌群的组合,使产氢产乙酸菌有较好的共生关系,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使种间代谢速率加快,提高脂肪酸的降解效率.4.3.2 提高传质,克服脂肪酸、油等的抑制因素4.3.2.1 改善进水布水方式设计出符合流体力学和生物反应的、合理的进水布水系统,也是改善含脂类废水处理效果的有效途径.陈明东[22]采用双向进水的纯水力搅拌方式对UASB布水系统优化,流向90 s切换1次,可提供柔和的水力搅拌效果,促进污泥和污水之间的良好接触,使污泥上附着的气泡有效分离,有利于“水力筛分”,提高反应器的负荷,加速污泥颗粒化的形成,提高了处理效率.4.3.2.2 除去废水中的油该废水中的油脂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游离态的油脂漂浮在水面上称浮油,这种油脂采用物理法较易从废水表面回收利用;另一种是乳化状态的油脂,此种状态下的油脂可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废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油脂与絮凝剂混凝,成为较大的油滴颗粒,将其除去,减缓其对后续生物处理的影响.4.3.2.3 在预处理中尽量去除更多的脂肪酸由于脂肪酸以分子态的形式存在时,对微生物的毒性更大,且影响传质效果.因此,在预处理中,可控制pH在7.4~8.2,投加CaCl2,与脂肪酸发生沉淀反应,减少脂肪酸,降低脂肪酸的抑制.另外,也可将pH控制在7以下,使脂肪酸以油状或固态的形式存在,采用气浮的方法去除.采用投加CaCl2的方法,去除含脂类废水中的脂肪酸,已在实验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CaCl2后,废水中油和脂肪酸的量明显降低,脂肪酸的投加量为废水中含油量的30%时,效果最好.4.3.3 采用生物乳化剂(BE)BE是一类由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由一个疏水部分和一个亲水部分构成,疏水部分为饱和、不饱和或羟化的烃链;亲水部分更加多样化,可简单如脂肪酸的羧基,也可复杂如糖脂的多聚糖基.具有低毒,易生物降解的特点.采BE强化含脂类废水是一种新的尝试,它可以使溶于水中的脂肪酸及油类物质乳化和产生中度泡沫的能力.王楼明[23]采用BE强化含油废水生物处理,经实验研究表明,采用BE可改善反应器的生物除油效果,改变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性状,改善反应器的运行性能,从而提高油类物质与活性微生物的作用效率,达到强化废水生物处理的目的.4.3.4 采用物理强化技术,增强微生物活性,提高反应器效能4.3.4.1 磁分离技术磁分离技术是吸附除油脂等脂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借助于磁性物质作为载体,利用油珠的磁化效应,将磁性颗粒与含脂类废水相结合,使废水中的油脂等分散在磁性颗粒上被吸附,再通过分离装置,将磁性物质及其吸附的脂类留在磁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该法处理含脂类废水,引起了很多科研人员的重视.朱又春等[24]采用磁分离技术处理餐饮污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废水中含油量由194 mg/L降至7 mg/L.另外,将磁分离技术和生物法相结合,即向生物反应器中投加磁粉,使细菌磁化,可加快絮凝速度,强化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增强微生物活性.张密林等[25]采用磁性细菌生物法处理屠宰废水,COD、SS、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6%、91%、86%.孙水裕等[26]采用磁活性污泥法处理餐饮废水,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磁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目前,磁分离技术在含脂类废水处理应用方面,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要应用于工程实践上,其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但该技术可节省运行时间和费用,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4.3.4.2 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是一种高频机械波,其频率一般2×104~5×108Hz,具有量集中、穿透力强、在水中可以发生凝聚效应、空穴或空化效应等特点.利用超声波技术,可以改善污泥的固-液界面、加强气体的传质和营养物传递,增强污泥活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强化废水的生物处理.SCHLAFER等[27]实验室小试发现, 将频率为25 kHz,声能密度为0.3 W/L的超声波直接作用于生物反应器可以有效改善污泥颗粒的固-液界面,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传递,增强污泥活性,从而提高反应器效率.根据超声波量集中、穿透力强的特点,在采用超声波技术强化处理含脂类废水时,必须以先通过实验,以确定最佳的超声频率,否则可能出现超声粉碎效应,影响处理效果.超声波技术具有简便、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特点.但超声波应用于强化含脂类废水生物处理,在理论和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如废水中悬浮物对空化作用的影响;超声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超声波技术用于大规模水处理中的经济可行性;超声波对生物反应器中生物的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等.5 结语与展望在对含脂类废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生物法之前通常采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法去除废水中的上浮油和部分乳化油,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后面的生物处理法的压力.所以,物理法和化学法虽然不适宜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但是,在含脂类废水的预处理中却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近几年来,含脂类废水处理的新技术也在不断地涌现、更新和发展.在主体处理单元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比较成熟的高效反应器如UASB、EGSB和IC等,同时也出现了多种生物反应器联合起来的趋势,并在工艺流程和生物活性上进行改善与提高,获得强化的目的.微生物选育技术、磁分离技术和超声波等新技术,虽然在实际工程开发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技术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强化含脂类废水的处理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2] 刘精今,陈竹新.植物油脂废水处理经济性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2001,14(2):21-22.[3] 郑鹏,王争春,王迎春,等.隔油-涡凹气浮-BAF工艺处理油脂废水[J].广东化工,2006,33(7):33-36.[4] 刘义,张兆昌.水解酸化-气浮-SBR工艺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J].环境工程,1998,16(5):19-21.[5] 梁松雪,李志祥,侯鹏飞,等.水解酸化-涡凹气浮-SBR处理屠宰废水[J].市政技术,2006,24(3):143-144.[6] MASSE L,KENNEDY K I,CHOU S.Testing of Alkaline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pretreatments for fat particles wastewater[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l,77(2):145-155.[7] 于传贵,马芳静,邵洪,等.中浓度屠宰废水处理试验[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2001,15(2):173-174.[8] 王毅.屠宰废水变性及絮凝处理[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0,20(6):21-22.[9] 赵庆良,李伟光.特种废水处理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0] 韩相奎,崔玉波,张文华.用SBR法处理屠宰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O01,17(7):56-57.[11] 王建军.两段SBR法在屠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24(1):21-22.[12] 曹恩伟,刘玉川,陈奎章.SBR工艺在脂肪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2003,16(4):22-24.[13] 高广蕾.用好氧生物法处理植物油脂厂工业废水[J].中国油脂,1999,24(2):66-68.[14] 李伟光,赵庆良,马放,等.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屠宰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10):59-60.[15] 周万鹏,汪戈.无机膜-厌氧水解-SBR好氧工艺在油脂洗涤废水中的应用[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5(1):49-51.[16] 曾科,宋宏杰,孟凡超,等.大豆蛋白废水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J].环境污染实力与设备,2006,7(7):141-144.[17] 刘精今,杨麒,陈竹新.微生物选育技术处理食用油脂废水研究进展[J].净水技术,2005,24(1):60-62.[18] 慎义勇,黄志立,韦朝海,等.油脂高效降解菌处理含油污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5):4-8.[19] 何义亮,吴志超,李春杰,等.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食品废水的应用[J].环境科学,1999,20(6):53-55.[20] 鲍建国,王建功.微孔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油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

环境科学学报(五)

大象为什么不长毛?科学有了新的发展!因为水生生活!

不是因为气候炎热,体积庞大,
  而是因为水生生活,曾经的水生生活为了降低阻力
  而类似海豚鲸鱼一样没有毛了
  后来上岸后没有毛也能生存,或者到了北极就重新长出毛了!
  类似的动物还有
  河马,犀牛,人类,马,甚至某些品种的牛!
  同样改变环境的还有鼹鼠,因为在洞穴中所以也没有毛!
  所以说科学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过去的老科学有可能需要做微调!
  大象祖先曾经生活在水中 生活方式类似河马
  深圳新闻网讯 据新华网伦敦4月15日电(记者葛秋芳)英美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化石研究显示,大象3700万年前的祖先曾生活在水中.生活方式类似河马.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据英国广播公司15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科学家对从埃及北部出土的两种牙齿化石进行了 分析,它们同属于一个远古哺乳动物家族的两个物种.这一远古哺乳动物家族的动物都是大象的祖先,它们的外形介于马和犀牛之间.
  研究人员说,这两个物种分别叫做钝兽和始祖象,它们生活在3700万年前的埃及北部.当时埃及北部被亚热带雨林和沼泽地覆盖.这两种动物大体上是水生的哺乳动物,以河流或沼泽中的淡水植物为食.
  此前科学家已知道,现代象与水生的海牛、儒艮等海牛类动物源自共同的祖先,但它们的共同祖先是陆生、水生还是过着两栖生活呢?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为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一位姓刘的华人.他们只能依据始祖象和钝兽这两种始新世长鼻类的化石碎片进行分析,因为骨头成分没有保存下来,只能对牙釉质进行氧同位素和碳同位素的分析.牙齿化石中的碳同位素能反映动物的食谱,氧同位素则能显示当地当时的水源情况.研究者将两种古长鼻类化石的数据与同时期完全陆生的其他动物化石进行比较,再结合其他的研究结果,推断认为,始祖象是半水生的,像河马那样花很多时间泡在水里吃水草.

环境科学学报(六)

牛顿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环境科学学报】

一谈到近代科学开创者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
牛顿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时间对人是一视同仁的,给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识也大不一样.
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后,又研究笛卡儿几何学,对比之下觉得欧几里德几何学肤浅,便悉心钻研笛氏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由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
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还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求学岁月
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渗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时,哪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
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的科学家.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
牛顿在巴罗门下的这段时间,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认为牛顿的数学才超过自己.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家乡安静的环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1665~1666年这段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
1665年初,牛顿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镜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动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此时发生的轶事.
总之,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都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初级院委),翌年3月16日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正院侣(高级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没有牛顿的舅父和巴罗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就不会驰骋在科学的大道上.巴罗让贤,这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七)

有什么来自宇宙的新信息?
还有天文观测的动态!谢.

北京时间4月9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神秘的红色辉光存在的证据,它遍及银河及其他星系,但是在地球上却没有出现过.它是从极细的粉尘团放射出的.
研究人员将这种辉光称为大红放射(ERE),是由于一种非常罕见带电分子群形式造成的.用十亿分之一米的尺度来测量,这些极小的分子群是由被称为多环芳香烃的高碳分子组成的,这些高碳分子具有鸡笼形状.天文学家30多年来一直没有解释出这种红色辉光形成的原因,即使多环芳香烃能够提供一些暗示.这种高亮度的光源材料要求非常强的紫外线辐射,这种辐射场如此之强,以致大部分的多原子星际分子将被破坏.
在由路易斯·阿拉曼多拉博士领导下的艾姆斯天体化学实验室指导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一直是多环芳香烃研究领域的先行者.
来自于马里兰大学的莫西·古迪帕蒂说,“我们已经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实验室研究多环芳烃分子很长时间了,我们的结果明显能够支持有关这种多环芳香烃与这种大红放射存在关系的设想,而这次试验结果则清楚表明是否多环芳香烃参与了这一现象,他们表现出一种未知结构.”路易斯·阿拉曼多拉博士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任职,在与路易斯·阿拉曼多拉博士紧密合作多年之后,他最近加入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利用先进的计算方法,科学家们发现这红色辉光被罕见的多环芳烃分子团发出的.试验证实,在每个分子团内部存在着的性质相反的特性.他们带电的而且具有高活性,然而同时,他们具有稳定的、电子结构,就像地球上所有稳定分子拥有的结构一样.
在理论方法上的新发展使通过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可能.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空间科学和天体生物学部的负责人、天体化学家蒂莫西博士说,“研究大分子系统内部电荷转移的模型遇到的主要的困难就是要求一种全新的方法.”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李杨民(音)说,“我相信我们新的方法能够对这些奇特粒子进行研究,我能够模拟这种比我们以前研究的粒子在得多的分子系统详细的辐射过程.李是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论文的主要作者.李接着说,“我们的模型模拟显示,在恶劣的星际环境中存活下来所必需的条件得到满足时,这一类带电多环芳烃团与‘大红放射’相关”.
按照科学家们的设想,这些研究对其他领域也有重要启示,包括燃烧过程和奇特的纳米材料研究.例如,科学家们对柴油机和喷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生产灰粒过程还不是很清楚.自然形成的多环芳烃团可能是理解这一过程的主要步骤.(宜乐)

环境科学学报(八)

科技文献检索作业帮做下!
1.下列属于零次文献的有 ( ),属于一次文献的有 ( ),属于
二次文献的有 ( ) ,属于三次文献的有 ( ).
A 、《计算机原理》B 、《工程索引》C 、《中国百科全书》 D 、实验数据
2 检索某一作者撰写的会议论文属于信息检索类型中的( )检索\x09.
3 了解“电子商务”发展概况的统计数据应检索( )数据库.
4 检索张石主编的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一书应使用( )数据库.
5 期刊具有唯一性的识别标志是( ).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期刊有( )(只举1种).
7 QB/T 2055-2005属( )标准.
8 ( )是目前惟一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
9 已知专利申请号200410014338.9,属 ( )专利,专利名称是( ).
10 三大检索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国际公认的进行______检索工具,其中以_____最为重要.
11.国家图书馆属于________图书馆.
12 科技文献类型按信息加工量划分有(\x09)、(\x09)、(\x09).
13.( )是反映若干图书馆文献收藏情况的目录.
14.分类语言是用( )表达学科体系概念,( )是我国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的国家标准.
15.论文《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中图分类号是¬¬¬¬¬ ___.
16.在题名、摘要、全文等字段中进行的检索属于 ______ 检索.
17 .“计算机学报学报”的期刊影响因子是( ).
18.用 EI 数据库查找特定的词组numerical control,正确写法是 ________.
19 ( )搜索引擎是一种专为搜索高度相关的科学信息而设计的搜索引擎.

1.DABC
2.文献
3.
4.
5.国际标准刊号
6.计算机学报
7.企业
8.国际分类专利表
9.实用新型 易配领带
10.SCI EI ISTP 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 SCI
11.综合性研究
12.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13.
14.分类号 中图法
15.
16.
17.
18.(numerical control)
19.scirus

环境科学学报(九)

牛顿有什么兴趣?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 童年的牛顿
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 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还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求学岁月
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渗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时,那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 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的科学家.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 牛顿在巴罗门下的这段时间,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认为牛顿的数学才华超过自己.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尔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家乡安静的环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1665~1666年这段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 1665年初,牛顿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镜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动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此时发生的轶事. 总之,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都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初级院委),翌年3月16日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正院侣(高级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没有牛顿的舅父和巴罗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就不会驰骋在科学的大道上.巴罗让贤,这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建立微积分
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据牛顿本人回忆,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时,试图修改他的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这一定理的. 笛卡尔的解析几何把描述运动的函数关系和几何曲线相对应.牛顿在老师巴罗的指导下,在钻研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新的出路.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是在微小的时间范围里的速度的平均值,这就是一个微小的路程和时间间隔的比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缩小到无穷小的时候,就是这一点的准确值.这就是微分的概念. 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才创立这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的,牛顿称之为"流数术".它所处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切线问题、求积问题、瞬时速度问题以及函数的极大和极小值问题等,在牛顿前已经得到人们的研究了.但牛顿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对以往分散的结论加以综合,将自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牛顿没有及时发表微积分的研究成果,他研究微积分可能比莱布尼茨早一些,但是莱布尼茨所采取的表达形式更加合理,而且关于微积分的著作出版时间也比牛顿早. 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为争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时候,竟然引起了一场悍然大波,这种争吵在各自的学生、支持者和数学家中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英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囿于民族偏见,过于拘泥在牛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因而数学发展整整落后了一百年. 1707年,牛顿的代数讲义经整理后出版,定名为《普遍算术》.他主要讨论了代数基础及其(通过解方程)在解决各类问题中的应用.书中陈述了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用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将各类问题化为代数方程,同时对方程的根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出了方程论方面的丰硕成果,如:他得出了方程的根与其判别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数确定方程根之幂的和数,即“牛顿幂和公式”. 牛顿对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都有贡献.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几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给出密切线圆(或称曲线圆)概念,提出曲率公式及计算曲线的曲率方法.并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总结成专论《三次曲线枚举》,于1704年发表.此外,他的数学工作还涉及数值分析、概率论和初等数论等众多领域.
晚年
对于牛顿的晚年,人们普遍存在一些误解.认为牛顿开始相信上帝.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微积分的研究是牛顿晚年的研究重点.微积分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导出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函数形式,但具体函数物无从知晓(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谁和谁呈正比或反比关系,但作为初始条件的比例系数不知道),只能通过实验得知.所以,牛顿提出“上帝第一次推动”这一个概念,就是说,像密度等物质固有属性是大自然自己制定的,无法更改,也无从推导.而人们的误解普遍来源于“上帝第一次推动”,误解为“上帝第一次推动力”(牛顿生活的时代还没有力的物理概念,牛顿定律是牛顿通过动量形式表达出来的).

环境科学学报(十)

地球为什么在发烧

美国加州有世界著名的马里布海滩,这是社会名流、冲浪高手和心怀梦想的人喜欢的地方,而到本世纪末,海滩上将只剩下抵挡太平洋汹涌海浪的石墙.
几十年前,《纽约时报》的记者还曾撰文嘲笑“全球变暖”是无稽之谈,而近几年来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无不充斥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暴雨、干旱、灾难、损失”等字眼,全球变暖的事实已不容忽视.



特别是今年年初席卷中国南部、北美和中东的雪灾再次敲响了全球变暖的警钟.“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现在是风和日丽、风调雨顺的日子减少了,极端冷和极端热的天气都增加了.总的变暖趋势并没有改变.”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吴兑研究员解释说.无数的事实已经表明:人类正生活在全球变暖的灾难性后果中.
面对灾难,人类不禁要问:“谁来为全球变暖买单?”科学家对此众说纷纭,至今仍无一个确切的论断.科学家对全球变暖原因的解释综合起来有两方面的观点:一是自然原因,如丹麦气象学家克努德·拉森通过研究证实太阳黑子周期和地球温度的上升在20世纪的前60年里是同时发生的;二是人为原因,在全球权威的学术杂志中,越来越多的科学论文认为,人类行为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1年发布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对于是否是人类行为造成了全球变暖,报告中用的是“可能”这个词,可能性为66%.而在2007年IPCC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在回答同样问题时,报告用词变成了“非常可能”,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可能性也已提高到90%以上.
温室气体过排 成最大元凶
1997年,在日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规定了温室气体的种类,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等6种气体被定义为“温室气体”.科学家认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对保持大气温度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影响.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急剧升高.工厂里那些直冲云霄的大烟囱向大气喷吐着这些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废气,这些废气极大地改变了原来的大气成分.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自180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由270ppm上升到2007年的379ppm(百万分率),这一水平被认为高于过去2000万年中的任何时期.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也因此上升了0.74℃.
在现代社会,汽车尾气是导致大气温室气体增多的又一重要污染源.欧盟委员会认为,汽车尾气已占欧盟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0%以上.日前,欧委会对汽车尾气减排的提案达成协议,决定对未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汽车公司加重处罚力度.美国曾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的称号而自豪,但近年来却不得不承受因为汽车尾气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的严重压力.2006年,美国加州对世界六大汽车巨头提起诉讼,理由是他们生产的汽车导致全球变暖,并破坏加州的环境.日前以加州为代表的16个州联名起诉美国环境保护署,控告其不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制定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除了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外,近年来科学家还提醒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暴涨也会间接影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研究人员称,城市化进程将改变土地的利用状况.森林和草地等土地覆被是地球陆地表面的“保护层”,能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但由于人类进行开荒种植、砍伐林木和建设城镇等活动,天然的土地覆被不断改变,导致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而人口暴涨则意味着人类将消耗更多的化石能源并排放更多的废水和废气.
环境污染泛滥 加剧全球变暖
据2007年联合国IPCC发布的第4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70年至2004年间增加了70%,地球大气中聚集的二氧化碳已远远超过过去65万年中的自然水平,而且温室气体世界范围内产生和扩散的速度明显加快,环境污染不再限于一国,成泛滥之势.
在这几十年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发达国家仍然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同时发达国家迫于国内环境污染带来的巨大压力,纷纷进行产业转移.据相关人士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和日本分别将本国35%和60%高污染、高消耗产业转移到各发展中国家,而代价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例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控制了加蓬伐木业的90%和刚果伐木业的77%,导致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当地居民不得不到其他地方开采更多的自然资源以求生存,贫困与生态破坏形成恶性循环.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市郊开办的农药厂发生爆炸,仅几天就导致近两万人死亡,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成为世界环保史上国际间污染转移的典型案例.发达国家在转移污染的同时,各种污染物也在通过大气循环破坏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据美国专家所作的检测显示,亚洲工业区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以通过“长征”到达美国夏威夷的上空,而美国本土的污染物,同样也可以顺着季风,最后在大西洋西岸的欧洲大陆“落户”.
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迅速在世界蔓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非洲.“非洲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者,却是全球变暖最大的受害者.”非洲开发银行首席环境专家尤格什·维亚斯博士说.近年来,非洲频繁发生因异常天气导致的气象灾害.因为干旱,蒸发强烈,乍得湖湖面正不断缩小;在中非地区,干旱所导致的森林大火和蝗灾毁灭了大片的森林和庄稼;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尼罗河河谷地区人们的生存.
各国分歧严重 减排目标难定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关键.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和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不仅确定了各个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的责任和义务,还对各个国家在21世纪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时间上作了具体规定,但在公约的具体实施方面却是令人失望的.据2007年《美国科学院学报》的一项研究结果和联合国的统计显示,自200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速度比预计快35%,40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降反升,2005年更是高达182亿吨,人类面临着比上个世纪更严峻的气候问题的挑战.导致这一局面产生的原因在于国际社会虽规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减排目标,但是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针锋相对,分歧严重.
据统计,1750—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总量的95%;1950-2002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累计排放量的77%,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考虑,并以发展中国家并未减排为由,一些发达国家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目标.作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美国已于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按照《公约》所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理应带头减排.从1997年至今,双方在减排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难以达成共识,致使减排目标迟迟未能确定.两个国际公约近乎是一纸空文,被束之高阁.
在2007年12月举行的巴厘岛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再次展开交锋,双方的分歧仍在.此前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至40%的决议草案遭到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一致反对.为打破僵局,大会只好提出妥协方案,方案中不再提具体减排目标.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福祉的全球问题,如果人类只是一味地坐而论道,这无助于气候问题的解决,不如起而行之,增强彼此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或许这才是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28333/

推荐访问: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官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