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

来源:清明节 时间:2018-10-25 0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清明节】

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共7篇)

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一):

清明节祭祀先祖的祭文,要文言文,急用,大概400字左右,
大家族祭祀先祖的祭文,【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

缅怀先祖恩德,永世不忘;继承祖上基业,后继有人.酹酒墓前,祭告列祖列宗:
祖母携子,江西渡江;
迁居斟灌,远祖湖茫.
四世国宰,阴德善行.
五世汝英,肇起科名.
六世适祖,远官内黄;
李迥侍郎,位列朝堂.
七世懋祖,钦点翰林;
李朴县令,名垂南漳.
八世炎祖,龙安知府;
李琬睦族,宦游浙江.
九世封祖,威镇湖广,
湖北巡抚,刑部侍郎;
李城李墉,临江宜昌.
李铎翰林,金鳌进士;
十世李鋐,广西布政,
顺天府尹,宗人府丞.
十一世治,兵备西宁;
知府景沆,潮州惠政.
十二树基,禹州道员;
兄弟树蕃,同官河南.
十三照岱,江西厅长;
云第怀琛,同为六品.
十四麐选,长州知事;
民国克俭,中将军衔.
十六建梓,创建八支;
十七正师,耀辉瑞之.
贫有书香,贵不贪赃;
列祖功德,百世流芳.
斟灌李氏,发奋图强;
上进治学,耀国显邦.
2010清明节祭祖祭文
——子孙敬上
不知道行不行

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二):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二翁登泰山

原文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死了,只有他自己.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编辑本段字词解释
  1,昔:以前   2,里:乡   3,妻子:妻子和子女   4,叟:老人   5,(唯叟一人)而:罢了   6,携:携带   7,第:住处,家   8,酌:饮酒   9.向:以前   10吾:我   11.远游:到远处游玩   12.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13.是:这   13.然:但是   14.意:意愿   15.同行:一同出行   16.余:我   17.亦:也   18.未:没有   19.然:然而   20.恐:担心   21.胜:能承受   22.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23.曩:以往,过去   24.年:年龄   25.且:将近   26.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27.方:才   28.逾:超过   29.甚善:太好了   30.翌日:第二天   31.偕:一起,一同   32.越:经过   33.绝:横渡   34.相:互相   35.自:从   36.至:到   37.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38.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39.尝:曾经   40.去:离开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释“相” “相”的含义多作“互相”,但在文言中它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可作指事代词用,常指代我、你、他.上文“无需相扶”,意为不需要扶我,其中“相”指代“我”.又,《黔之驴》:“莫相知”,意为老虎不知道它(驴子)是什么东西.又,《狼》:“狼眈眈相向”,意为狼瞪大眼睛看着屠户.贺知章《回乡偶书》中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意为孩子们看见我不认识我.  二翁登泰山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
编辑本段思想感情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道理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胜利.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心中有目标,那就一定能成功!

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三):

几个文言加点字解释
枯井卫瞽
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戍午除夕,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干,无应者.幸井底气温,又有饼饵可食,渴甚则咀水果,竟数日不死.会屠者王以胜驱豕归,距井犹半里许,忽绳断豕逸,狂奔野田中,亦失足堕井.挂钩出豕,乃见瞽者,已气息仅属矣.井不当屠者所行路,殆若或使之也.先足晴湖问以井中情状.瞽者曰:"是时万念皆空,心已如死,惟念老母卧病,待瞽子以养.今并瞽子亦不得,计此时恐已饿莩,觉酸肝脾,不可忍耳."先兄曰:"非此一念,王以胜所驱豕必不断绳."
亲们,解释:
“气息仅属”的“属”
“殆若或使之也”的“殆”和“若”
(正规化一点)
shangui2006 :连续解释不通啊

属:连接(引申为断断续续)
殆:几乎
若:像
殆若应该在一块,意为大概,差不多.

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四):

文言文解题
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戍午除夕,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干,无应者.幸井底气温,又有饼饵可食,渴甚则咀水果,竟数日不死.会屠者王以胜驱豕归,距井犹半里许,忽绳断豕逸,狂奔野田中,亦失足堕井.挂钩出豕,乃见瞽者,已气息仅属矣.井不当屠者所行路,殆若或使之也.先足晴湖问以井中情状.瞽者曰:"是时万念皆空,心已如死,惟念老母卧病,待瞽子以养.今并瞽子亦不得,计此时恐已饿莩,觉酸肝脾,不可忍耳."先兄曰:"非此一念,王以胜所驱豕必不断绳."
`1解释词语 括号里的翻译
去余家十余里(余)_____ 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诣)_____
距井犹半里许(许)_____ 会屠者王以胜驱豕归(会)_____
`2翻译句子
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________________
是时万念皆空,心已如死,______________
`3 卫姓瞽者掉到井里后"竟数日不死"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卫姓瞽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虚数表示多一点
拜访
表示大约
正好碰到
2 各家都分别给了他吃的东西,自己背着回去了
那时候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心就像死了一样
3有吃的,有水果解渴
4顽强,孝顺.

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五):

(很简单的)
1.写出三句黄河的俗语
2.文言文伤仲永中,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______,()家()家()家
只需要填空

不到黄河心不死
跳到黄河洗不清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
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又谥号为“文” 称王文公.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六):

【100+】【文章】你认为现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可能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试以一则文言小故事说明
有难度的话半文言半白话文即可
有没有一些文言文是关于教育然后得到美好结果的 或者是什么论为人处事的文言文 然后通过这些文言文来说明未来文化素质提高之类的
三十日晚上截止了啊要╭(╯^╰)╮
悬赏那么高都没人我也是醉了【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

古有大教育家孔圣人,坐下弟子三千有余,至贤之徒七十又二,皆国家之栋梁,仁德之典范.为君为国呕心沥血者,比比皆是.为国之发展助其力也.
古之亦有文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由此可得之,想得贤圣之家,国之梁柱,必当以育人为根本而先行之,其后发展乃成,兴旺乃盛,必无误焉.
论其教育,创新需与传承同时而行之.今日众人皆以为传统为朽木,不可取之,其实不然.
传统,传承也,流芳百世之经典,古今文化之大成,虽有糟粕亦有精华,不可弃亦不可废之.
今日,吾须继承传统之精华,发扬传统之光辉,筑建民族之未来.他日,定当不惧强敌,傲然独立.


实在写不下去了,文言文太难了,就写出这些半生不熟的,亲看着采纳吧,脑细胞已经死光.

家祭文半文言祭父文(七):

《三国演义》中的绍遂移缴孙坚,记住是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志,是半古文版的三国演义!
记住是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志,是半古文版的三国演义!Remember that it is three kingdoms,not three,is half the ancient Chinese version of The Three Kingdoms!一定要记住!Must remember!我已经倾家荡产啦,最后15也给悬赏!

三国演义第六回,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吕布退入关内,袁绍便发出声讨董卓的命令,让孙坚出兵攻打.移檄: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31254/

推荐访问:清明祭父祭文 旧时祭父祭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