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1-30 11: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共9篇)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一)

(14分)辨析题:2008年至2012年,各地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超过121073件,至少166299人因职务犯罪被查处。按照记者的统计,这5年间查处厅局级以上高官最多的当数北京检察机关,为117人;其次是河南、湖北、广东和重庆,分别为93人、71人、69人和60人。据调查显示这些案件之所以能够被侦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百姓为办案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因此有人认为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就能够防止权力的滥用。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1)题目的观点不科学/不合理/不全面。(2分)

(2)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这有利于国家机关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4分)

(3)防止权力的滥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要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加强法制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4分)

(4)政府官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在众多的诱惑面前始终保持廉洁自律不为利益所动。总之,要防止官员的腐败除了要加强百姓监督之外还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官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等从而形成合力制约政府官员贪污。(4分)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二)

英语翻译
、政治处、纪检监察室、反渎职侵权局、技术科、办公室、侦查监督科、公诉科、监所科、民行科、职务犯罪预防局”,这些要做成中英文的门牌,老师可不可以帮忙.

The district
The hall
Complaints Department
The anti-corruption and bribery Bureau
The bailiff team
The Political Department
The discipline inspection room
Anti malfeasance Bureau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fice
Investigation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
The public prosecution department
Supervision of Science
The Civil Division
The Crime Prevention Bureau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三)

某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该市某局长的职务犯罪时,发现犯罪已过追诉期限。请问,该检察院该如何处理?
A.不起诉 B.撤销案件 C.宣告无罪 D.移送法院处理
请说明答案和理由!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

  选B。
  见刑事诉讼规则237条第(一)项和刑事诉讼法15条第(二)项。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第二百三十七条 侦查过程中,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检察人员写出撤销案件意见书,经侦查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请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撤销案件:
  (一)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二)没有犯罪事实的,或者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和不是犯罪的;
  (三)虽有犯罪事实,但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的。
  对于共同犯罪的案件,如有符合本条规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撤销对该犯罪嫌疑人的立案。
  《刑事诉讼法》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
  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本题主要是考察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掌握。要透彻地理解法律,符合15条规定的案件,立法者的本意是要案件立即停止,根据案件所处不同阶段作出了不同规定,处于侦查阶段的撤案,处于起诉阶段的不起诉,处于审判阶段的终止审理,审判阶段已经查明无罪的宣告无罪以还被告人清白。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四)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从总体上看,职务犯罪的发案率还不高,还有相当数量的违法违纪分子仍 潜藏 于腐败的冰山之下。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贪官之所以落马,并非有关部门 明辨是非 ,发现了他们犯罪的蛛丝马迹;而是缘于一些突发事件和偶然因素。类似小偷偷出大贪官的新闻,固然常用来说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恰恰证明了腐败罪行败露的几率之低。当腐败利益与败露的危险性比率失衡时,一些官员难免会把“东窗事发”视作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一样,产生侥幸心理。试想一下,如果腐败分子十之七八身败名裂、舍官丢命,还会有人敢于 铤而走险 吗?
A.潜藏 B.明辨是非
C.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D.铤而走险

B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五)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近日首次共同邀请人大代表监督工作。21名代表受邀在法院旁听了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的审理,随后两院共同与代表座谈,听取意见,查找工作差距,提升案件质量。这一做法(   )
①表明人大代表有权进行具体司法工作 ②拓宽了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渠道
③表明人大代表在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④有助于司法行为公正性、规范性、科学性的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六)

如何正确理解利用职务之便

利用职务之便是贪污贿赂犯罪客观要件之一,也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与普通犯罪的区别之所在.所以正确理解“利用职务之便”的内涵及其在贪污贿赂犯罪中的地位,是正确界定贪污贿赂犯罪的又一个共通的关键性问题.
  所谓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利用职权或者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即利用其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以及由此形成的有利条件.我国刑法上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有多处规定,如刑法第382条贪污罪、第384条挪用公款罪、第385条受贿罪.一般来说利用职务之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利用其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即领导、组织、指挥、管理、协调、执行的职责和地位等;另一类是指利用其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地位直接形成的便利条件,如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所直接形成的主管、经管、经手公共财物的便利.对于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之便”理论界主要存在三种观点:(1)利用职务之便仅限于直接利用本人的职务上的便利,这一观点从字面上来看符合法律的规定.(2)利用职务之便包括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本人工作上的便利.(3)利用职务之便包括利用本人现在和过去职务上的便利,也包括利用他人职务上的便利,其中利用过去职务上的便利主要是解决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问题.我们认为,利用职务之便作为贪污贿赂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是针对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渎职性来设计的,主要是打击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所以利用的职务之便,必须现实地与其职权有关.
  由此,利用职务之便就应当具备这样几个质的规定性:1、滥用职权实施贪污贿赂犯罪的行为人,必须合法地拥有相应的权力.在我国从事公务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法身份,这种身份的取得至少具备形式上的合法性,即必须是经过法定的形式而产生的,在我国主要有选举、任命、聘用、委派、委托等几种方式.我们认为,这里需要确定的是具备形式上的合法性,至于该国家工作人员是否称职、是否通过贿选甚至“买官”等形式而取得职务,都不应当成为决定职务合法性的关键因素.但是,如果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物的,不应当认定为贪污贿赂犯罪,如果符合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2、被滥用的职权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不是尚未取得或者已经离任的职务,即所利用的职权必须具有现时性.司法实践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一种情况是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即将赴任的职务的影响,进行索贿、受贿等等,能否构成受贿罪;另一种情形是已经离任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原来职务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从而获得各种非法利益.我们认为,尚未赴任时收受、索取贿赂的,应当区别情形对待:如果收受贿赂后确实到任,而且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那么,从整个行为过程来看,实际上利用了其现实的职权为他人谋取了利益,应当定罪;如果收受、索取贿赂后,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职务或者取得了职务但没有利用职务之便,都不应当认定为受贿罪.对于第二种情况,离任后利用其影响力来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并没有职务之便可以利用,也不应当认定;但是如果先为他人谋取利益,离任后收受贿赂的,应当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约定的事后受贿,可以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3、所利用的职权必须具有直接性,即所利用的便利条件必须与其职务具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所拥有的职权是其所利用的便利条件的必然条件,没有特定职务就不能利用这样的条件,职务与其所利用的便利条件具有时空上的一致性和逻辑上的必然性.例如,直接主管、管理或者经手公共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可以不通过任何第三人就直接非法地把公共财物据为己有.4、所利用的便利条件必须与其职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即便利条件是因为特定的职务条件而形成的,不具有相应的职务就不可能形成这样的便利条件为其所用.所以,这里的职务之便不是利用工作中对作案地点、时间的熟悉,如某机关的普通公务员利用自己对单位地形的熟悉、对单位出纳工作习惯的熟悉,盗窃了单位的现金,虽然他既符合了主体要件——国家工作人员,也非法占有了公共财产,但是他并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这名普通的公务员与单位财务部门的现金之间没有任何职务上的关系.所以,这些仅仅是工作中形成的便利条件,与职权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对职务之便作扩大解释,不但扩大了打击面,而且也不符合贪污贿赂犯罪重点打击国家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法律精神.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七)

材料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0年9月15日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分子,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与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的职务犯罪一般不得适用缓刑。
材料二:2011年3月15日,CCTV新闻频道播出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这种所谓的“健美猪”都是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喂养出来的。(注: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经央视等媒体报道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健美猪”问题。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户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济源双汇采购员1人。对相关责任人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依纪进行了相关处理。
(1)请从三个不同角度说说饲养“健美猪”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材料一,说说国家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瘦肉精”事件作为一个反面教材,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

(1)从法律角度:这种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从道德角度:是不诚信、弄虚作假的行为,是不正义的行为;从责任角度:是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缺乏责任感的行为。
(2)有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国家: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犯罪行为;经营者: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消费者:要提高权利意识,积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八)

检察机关依法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的审查,属于公安执法外部监督还是内部监督
我作一套卷子里解析说是内部监督,但是书上写的检查监督制度是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本单位(本系统)内部的行政或审计监督;外部监督是指本单位(本系统)之外的机构对被监督单位实施的监督.
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属于外部监督.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九)

材料一:最近,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继双汇“瘦肉精”事件后,“染色馒头”、“牛肉膏”、“过期面包回炉再造”等相继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敲响了警钟!
材料二: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
                                       ①                                                                          ②
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该修正案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处罚起刑点,从“拘役”提高
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今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7件57人
                                                                      ③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         ▲          权、         ▲          权和         ▲          权。
(2)结合材料二划线部分的三句话分别谈谈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每句话至少列出两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人身安全权(或:安全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知情权(或:知悉真情权、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公平交易权(或:获得质量保障等公平交易条件)。
(2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有利于我们理①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或: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党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或: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或: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④党和政府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⑤党和政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⑥党和政府努力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⑦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等。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有利于我们理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或: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全国人大享有立法权。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③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④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或: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或: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⑤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⑥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部分职权等。
“今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7件57人” 有助于我们理①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是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检察机关);②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或: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或: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或: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⑤法律维护公平正义(或: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或: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等。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57545/

推荐访问:监察机关办理职务 监察机关对职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