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政治思想表现

来源:评语 时间:2018-10-23 11: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评语】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共10篇)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一)

个人思想表现怎么写.急.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近一年来的自己学习和党员的帮助,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向党员同志看齐,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将本人近期思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提高思想修养
  通过认真学习,我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她不仅是改造客观世界,夺取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行动指南,还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的强大思想武器;能否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如果不学习,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更谈不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我刻苦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意阅读党报党刊,从中汲取思想精髓,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此外,还注意向同事宣传党的理论知识.我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党、认识党、支持党、服务于党.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
  二、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能力
  当我成为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经历了短暂的无比兴奋之后,我便意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重大责任,明确了共产党员必须把远大理想与实干精神统一起来.在入党前,自己认识到共产党员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但这种“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并不十分清楚.入党后,经过一年党的教育,我认识到“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一定要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首先要有一种责任感,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点实事,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用一名党员的言行去影响,带动周围的群众,尽心尽力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为园艺所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要勤奋工作,增强党性,提高能力.这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在工作中增强业务素质,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
  三、树立服务思想,发挥桥梁优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在工作方面,充分利用在所办公室的机会,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要职责,做好科研、开发、后勤、离退休职工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帮助书记做好党员管理工作.经常与老党员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体会,注意借鉴别人的经验,并探索一些新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办公室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和桥梁作用,主动做好稳定职工思想的工作,尽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为职工服务.
  总之,共产党员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在工作中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懂得干好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定要加倍认真负责,努力向党员同志看齐,缩小同党员同志的差距,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请党组织考验我的思想和行动吧!
  以上是我在一年预备期里的一点体会和收获,请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帮助.【现实政治思想表现】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二)

政治现实主义有哪些具体表现?

  一、所谓政治现实主义  就是用现实的观点来考察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  政治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本恶,人有权力欲望,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权力便是这种权力意志的扩大.它信奉实证原则,主张研究社会和世界...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三)

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填写内容

政治历史:填写加入党派
重大政治斗争表现:跟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四)

请举例说明学习孔子政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五)

分析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现实政治思想表现】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自然政治观是指城邦是自然形成的.所谓整体主义,就是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将同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希腊城邦是公民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首光是政治共同体,但同时也被理解为血缘的几同休和宋教的共同体.城邦集体土义和爱国精神是公民非常自然的感情,这种整体主义政治观与个人土义国家观不同,他不是将国家视为个人的工具,而是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
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古代其他地区,政治现象笼罩在宗教的迷雾之中.人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与宗教和神话缠结在一起.在希腊,公民们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他们的法律和民主制度规范了政治权力,实现了政治生活的理性化.在政治学领域,希腊人已经做到将政治学与宗教区别开来,与神话的解释区别开来.
在柏拉图的政治行学里,神和来世的作用被强调,但神并不干预现世生活、政治是人的事务.在亚里土多德那里,则自觉地运用丁政治学研究较为科学的方法:如对158个城邦政治制度进行实际调查.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形成一般理论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由城邦的起源发展而认识其本质的方法;以及将城邦分解为最基本的要素.通过村其基本要素的分析而认识其本质的方法等,完全排除了宗教神学的影响.
第三,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在古希腊,“政治学”一词的向根就是“城邦.所谓政治学就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它包括对城邦的起源、性质、日的、职能等的一般认识.以及关于如何组织和管理城邦的观点和主张:城邦政治的多元化使希腊政治思想家的视野非常外阔.希腊政治学的主题就是对政体的研究:对政体的分类.对不同政体的比较分析,各种政体的治理方法.理想政体等.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要研究的问题“整个说来是个政制问题”.
希腊政治思想主要限于公民内部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协调公民内部关系,如何分配权利义务,从而实现公民内部的和谐,使大家过一种优良的公民生活.奴隶和外邦人完全处于政治学的研究视野之外,这是希腊政治思想家—致的认识.
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
古希腊政治学家是站在公民的视角认识政治现象,站在公民的立场上阐述政治见解的.希腊城邦公民所享受的政治自由和民主是政治学繁荣的重要原因.民主制度需要公民对政治的广泛参与,激发公民对政治问题的广泛辩论.这是政治学发展的温床.希腊政治学的发达是民主政治的需要,政治公民的优良生活.无疑,这里也同样包含着公民执着的狭隘意识和对非公民群体的偏见.政治学不是研究城邦内全体居民的内部关系,而是将占人口多数的非公民团体排除在外.这也从反面说明希腊政治学作为公民学的性质.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六)

为什么要学思想品德

为什么要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呢?我的看法是:
人的思想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产生了人的需要,需要产生人的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一定的行为结果经过反馈,调节需要,强化动机,重新支配人的行为.这种体现思想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周期运动,形成人们的思想活动过程.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行动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去创造和改变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并帮助人们采取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尽可能好的行动结果.
总之,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引起人的需要的客观外部条件,掌握人的需要,从而去改变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七)

1、简述政治的社会作用

  第一,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首要功能就是对旧的、过时的、腐朽的政治文化进行改造.改造旧的政治文化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对公民或国民进行新的政治文化宣传和灌输.新的政治文化就是同现行的政治制度、政治系统相一致的主导的政治文化.一个新的政权系统,如果不能及时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和渗透新的政治文化,使人们思想在主流的政治文化下统一起来,它就不能有效巩固其统治.主导政治文化是统治阶级政治意识的集中表现.政治体系总是根据自身的政治需要,确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主导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通过传播.使之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实现政治文化的新旧更替.
  第二,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确立新的政治文化的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维护新的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更非易事,丝毫也不能懈怠;因此,政治社会化不是一劳永逸的.社会政治化的结果,也造成了政治文化在人际之间的传播和代际之间的延续,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内形成、确立和维护新的主流的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
  第三,塑造合格的政治人,扩大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政治角色,关系到社会政治生活能否正常运行.因此,“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公民的政治影响和公民在社会中进行政治 学习 的辩证统一过程,它的本质要求就是塑造与一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人.”
  第四,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整合各种亚政治文化,也就是政治体系通过政治社会化手段引导和促进各种与主导政治文化并存的亚政治文化向主导政治文化趋同.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消灭亚政治文化,但是可以利用主流政治文化改造亚政治文化,遏制亚政治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从而维持政治体系有效运转和稳定发展.
  第五,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一旦主流的社会或国家的政治文化发生变迁或进行自我变更以后.统治阶级或执政者又面临着对新的主流的政治文化进行传播和灌输的任务,以使社会适应、认同和接受新的主流政治文化.因此,每当政治现实或政治体系有了某种历史变革或政治选择时,统治阶级或执政者就必须要进行再次的政治社会化运动,变革社会政治文化,并使社会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的功能.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答的好追加分 急用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基本概念
1、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一般是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具体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以及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如,人生价值,金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比如,绝大多数人认为奉献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一味索取是无价值的人生.劳动奉献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2、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比如,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地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应突出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等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是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认同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不受民族、种族、国家差别的左右.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必然以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为基础.自由、民主、平等、和平是现代社会的价值理想.“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实现社会公正,更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
第二,应突出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发展的主题,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社会范围形成现代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应包含社会主义的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
第三,应突出社会主义富强观、民主观、文明观、公民观、国家观等核心价值观.这是结合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国内、国际关系等方面构筑的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等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坚持一个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确立一个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两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里,开放被创新所代替,创新已成为更具代表意义的时代精神)
树立新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九)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这种不同步性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当社会存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时,反映这种存在的旧的社会意识还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阻碍着社会的发展。二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预见到未来的发展。
  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或预见未来,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了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但是,这种 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旧的社会思想和理论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下去 ,迟早要归于灭亡;新的理论也只是在社会存在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提出新的任务的条件时才可能产生。它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只能指出其根本趋势和大致轮廊,而不能详尽无遗地描绘其具体细节。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表明,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发展的水平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就是最进步、最先进的;同样,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如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政治思想上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而经济上更加落后的德国在哲学特别是辩证法思想上却远远超过了英法两国。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相对的。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出现,仍然是以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的。假如当时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是不可能在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上取得如此成果的。同时其社会意识的先进性本身也是相对的,当时英国在经济思想上就远远高于法国和德国。
  第三,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就每一时代具体的社会意识的形成来说,都有两个来源:一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二是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社会意识就是在这两种来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正是由于这种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的发展才能持续而不中断,才有可能追溯的历史线索。同时,由于历史继承性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才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无产阶级文化绝不是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大道以外产生的,而是人类各种先进思想发展的继续,是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之集大成。
  社会意识发展的这种历史继承性也是相对的,归根到底要受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状况制约。任何时代对以前的文化遗产都不是无条件地原封不动地兼收并蓄,而是要经过加工改造予以吸收。至于怎样加工改造,摈弃什么,发扬什么,这在根本上也是由社会存在的现实情况以及思想家们的社会地位、阶级利益决定的。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社会意识诸形式虽然有其不同的内容、形式、地位、作用和历史过程,但都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它们所反映的对象是同一个社会生活整体,它们的基础和来源都是社会物质生活,因此,它们在各自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必然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此外,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社会意识也相互影响,这也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种表现。
  当然,社会意识自身内部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也是相对的,归根到底要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的制约。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集中的表现。社会意识产生后,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存在起 能动的变革、改造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 个方面。

现实政治思想表现(十)

儒家思想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一)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 .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 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人和核心,人民支配权力而非权力支配甚至主宰人民.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则须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心处理一切党务和政务,将使人民当家做主作为其执政的实质,积极组织和领导人民行使权力,使人民群众逐渐掌握自己管理自己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实现权力体制的民主化.
同时,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要真正获得人心即赢得民众由衷地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时刻把民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一切为了民众,一切依靠民众,一切服务于民众.而这些都绝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空话、套话,不能只是将之作为标语口号,而应该并且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以行动实践和实实在在的成效表明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领导干部确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如此方是以诚信为本而行亲民之道.
(二)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颜渊)明确仁的本质是爱人.人不仅要爱父母,爱子女,还要爱普通的老百姓,儒家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的仁爱精神,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或困难境地者,如鳏寡孤独废疾等人群尤为关注.这种优良传统在当今最值得大力弘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团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为政以德
儒家认为道德乃政治之本,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从德治的方式说,儒家强调为政者应在道德方面起表率作用,尤其主张君主应以个人的伟大人格力量去感召天下,而不是以刑杀、武力的方式去威服天下,这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我们今天把以德治国作为社会立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治国方略之一,这就要求应把德治作为社会主义政冶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当然,现在所说的德治最关建的首先应该并且必须是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精神,但也需要汲取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这二者其实并无矛盾之处.如儒家强调天下为公、为政以德,以此优良传统资源来思考现实,就要求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领导干部们必须正确树立权力观,真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民公仆作为最根本的宗旨.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所说: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二、儒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追求文明和富裕的漫长征程中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发展经济、可持续地发展经济.如此大的变化势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习惯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使人们感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价值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契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应提高.与此同时,它也进一步强化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改造和支配的欲望.这种欲望的过度膨胀导致20世纪出现了全球生态危机,如土地沙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森林锐减、某些物种灭绝等等,这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解决全球的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取向,就是强调两者的平衡与和谐.其实类似的观念在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早已经得到了表达.
儒家认为,整个宇宙是由天、地、人三方组成的,这三方共同形成了宇宙的和谐,任何一方的破坏都会破坏宇宙的生命,破坏宇宙的完美.儒家思想这一方面的理论资源包含着独特的生态伦理观,即人类的进步不但要向自然索取,争取自然界为人类造福,更应该热爱自然、关心自然、保护自然,以自然为同类、为朋友.《孟子·梁惠王上》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宋儒朱熹注:鱼不满尺,市不得粥,人不得食,山林川泽,与民共之,而有厉禁,草木零落,然后斧斤入焉.因天地自然之利,而樽节爱养之事也.这里所说樽节爱养,即关心自然和保护自然,顺应万物生长规律,才能取之不竭,指出了人与自然协调,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儒家没有把征服自然视为己任,而是将人与自然万物置于同等的地位,看作是血肉相连的一体;不是把自然万物看作人类的资源库,而是将人类的仁爱情感倾注于天地万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由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契合,因而其价值越来越得到当代思想家的重视.
(二)儒家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多样性
不同民族和国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自己的诠释,这是因不同的历史、制度、宗教和文化所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经济似乎越来越没有国界,伴随而来的便是利益和文化的冲突.各国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差异,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注意经济的合作和文化的交流,同中存异,异中求同,谋求发展.
儒家在历史上多次遇到过如何对待异质文化的问题,其总的思路是道并行而不悖,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并非华夏文化的一元格局,亦非儒家思想的一家独行,而是华夏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儒、释、道三教并存.儒家从观察社会现实出发,认为人们在现世生活中的需要是分层次和多侧面的,并非一种文化所能满足,所以,不同的多元文化各有其位置和作用.由此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格局是儒学为主,而又多元互补,即使儒学内部也有各种派别的争论.儒家思想具有这样的文化多元并存的开放性和宽容性,是以和而不同为理论依据的.
儒家文化讲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差异,崇尚和谐,反对搞单一的同质化,也反对不同事物的冲突、对抗.将这样一种思想用于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承认差异和尊重多元,既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以博大宽容的精神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以文明的对话替代文明的冲突,在对话中产生共识和理解歧异,逐渐走向人类文明多元一体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这就是和实生物.如果搞某一种文化的霸权主义,或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对抗,那就是同则不济了.我们认为和而不同就是要首先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将其作为处理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条原则,将有助于消除所谓的文明的冲突.
(三)儒家以义制利思想有益于化解人与人、人与群体间的矛盾
不可否认,在追求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类相互之间情感的冷漠.因为在巨大的物质财富面前,人们常常会激发起比以往更大的占有这些物质财富的贪欲.于是,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少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损害他人和群体的利益,日益成为与他人、与群体毫无情感的冷漠的人.这就需要在价值取向上提倡超越物质利益,追求道德境界,超越自我,追求群体乃至人类的利益.在这方面儒家以义制利思想无疑是有益的.因为儒家认为当自我与他人、群体在利益上有矛盾时,只有以义即道德来制衡,才能化解矛盾.儒家的以义制利是调整义利关系的价值标准和协调人类社会价值取向的普遍性原则.重义与重利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两种行为方式、两种价值取向.
儒家义利观的核心是:以义为上,见利思义,以义制利.这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纪里构建共同价值观、公共道德准则的基础.因为儒家所讲的义往往是与集体之利、他人之利相联系的,而利往往是指个人私利.与此相应,儒家主张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在社会生活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孟子·滕文公上》).这对于消除损人利己,形成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也是有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随着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日趋提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人们日益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奔波忙碌.但是人之为人,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其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按照儒家思想,后一方面更能体现人的特点.如果把物质利益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就等于把自己降到动物的水平.因此,应当视不义的物质利益如浮云,追求奉献社会和服务他人的道德境界.
人作为社会的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其有理性、有道德、有社会规范,因而既要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又要完善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在现代社会,每个人只有关心他人,承当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做到合理分配,和衷共济,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当然,我们现在对儒家思想乃至对孔子的重现,并不意味着要将孔子放回原来的圣坛上.而要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努力加强对儒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儒学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服务现实.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yu929750/

推荐访问:本人现实政治思想表现 政治思想现实表现评语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