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

来源:评语 时间:2018-10-23 11: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评语】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共9篇)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一)

政审表应征公民 社会关系表现证明材料现实表现,政治结论顺序怎么写

方法一 先写社会关系,在写现实表现,最后是政治结论
方法二 先写社会关系 在写政治内容 然后是现实表现(结论)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二)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现摘录部分内容:
——五年来(注:党的十五大以来到党的十六大召开的五年),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
以上材料体现了辩证法哪些哲学道理?

(1) 矛盾具有普遍性。报告既看到了五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体现了这一哲理。(3分)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为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3分)
(3)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为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体现了这一哲理。(3分)
(4) 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看……”这部分论述就反映了这一点。(3分)
(5) “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反映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2分)

本题指向性明确,考查辩证法的知识。答题时首先要把辩证法的有关哲理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审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并分成若干层次,把每一层次与辩证法的有关哲理一一对应,即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与材料融合。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三)

党发展对象政审材料中 "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要怎么写这一栏
请举例说明

  你所说的就是政审综合材料,不一定说非要写满两页纸.以下供参考
  关于×××同志的政审综合报告
  ×××,男,汉族,××省××市人,生于××××年×月×日;家庭出身xx,本人成分学生;文化程度xx;××××年×月参加工作;××××年×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现任××××.
  一、 本人简历
  ××××年×月—××××年×月 ×××小学读书
  ××××年×月—××××年×月 ×××中学读书
  ××××年×月—××××年×月 ×××大学读书
  ××××年×月—现在 xxxx
  二、直系亲属及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
  通过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找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其直系亲属及联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是清楚的.
  父亲:×××,×××(单位)干部 退休,中共党员,无政治历史问题;
  母亲:×××,×××(党委)工人退休,群众,无政治历史问题;
  三、本人政治历史情况
  ×××同志,无政治历史问题.“文革”期间尚未成年,故不予审查.在一九8九年的政治风--波中,×××同志坚守工作岗位,没有参与任何不良活动,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在对待“法9轮9功”问题上,×××同志完全拥护党中央的政治决定,自觉与“法9轮功”邪9教组织划清界限,做到不信、不练、不传,同时积极开展反对“法9轮功”邪教的斗争.
  四、本人现实表现情况
  ×××同志在学习期间,热爱劳动,团结群众,无不良行为和反映.思想积极要求进步,靠近党组织,于xxxx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后能经常找党员同志征求意见,并多次向党组织写思想汇报.经过党组织多年培养、教育和考察,认为×××同志对党的认识明确,入党动机端正,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愿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学习工作中服从分配,遵章守纪,不怕苦和累,进步较快.
  不足之处:xxxxx.
  中共××××支部委员会(盖章)
  党支部书记:签名(盖章)
  ××××年×月×日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四)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则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整理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软实力”的认识。(4分)


(1)主要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人可以认识它,并用它造福社会。(3分)
主要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2分)
(2)原因: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即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薄弱);内涵中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观点:“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传统文化为吸引力的一种文化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
原因: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是能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利于软实力提升;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用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认识:把儒家思想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时代精神。(共4分:观点1原因2认识1)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从材料“人性之恶”“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礼义生而制法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3)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主要观点是“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传统文化为吸引力的一种文化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从提升软实力的原因和认识两个方面来概括总结答案。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五)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

材料二: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并对这一哲学思想进行评析。
                                                                                                                                                              
                                                                                                                                                              

(1)材料一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2)材料二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唯心主义哲学思想。①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有其局限性: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一句话,唯心主义把意识当做世界的本原,是错误的。②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唯心主义的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因而被称为是“一朵无实花”。因此,对唯心主义我们应批判继承,而不能全盘否定。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六)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道诵读经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②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③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制统治加剧了社会危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举两例)(4分)。
(2)简要说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的?(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是如何发展儒学的,其地位如何?(4分)
(4)根据材料三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思想界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有何局限?(4分)
(5)据上,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取决于哪些因素?(4分)

(1)孔子“仁”“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子“兼爱非攻”等。(4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得4分)

(2)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或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理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谴说,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4分)

(3)发展: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社会上表现为三纲五常,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合理性。(2分)地位:从南宋开始成为官方哲学.(2分)

(4)新变化:出现进步思潮。(2分)局限:对儒学继承和批判,但本质上未能跳出儒学范畴,无法动摇传统的理论基础,未能成为主流思想和推动社会转型。(2分)

(5)儒学思想内核(因时而进、不断创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统治者的需要。(4分)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七)

材料一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材料二 生活如大浪淘沙,在涌动的前行中总会有污浊和逆流。一切向钱看,一切为自己,不讲诚信,不讲公德,不讲文明的现象还大量出现。先进文化的争奇斗艳与落后文化的沉渣泛滥,生机勃勃的文化创造与荒诞无聊的文化垃圾,健康高雅的精神追求与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在社会上同时存在着。人民群众既受到鼓舞又感到不满,既充满信心又不无忧虑。
(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
(2)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等。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八)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人文主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找到以下四则材料起源。(15分)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发展
材料三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成熟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2分)
(2)材料二、三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2分)
(3)据材料四,指出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2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以上四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1分)说明你的理由。(2分)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



(1)表现: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2分)

(2)共同点: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天主教会。(2分)

不同:由思想主张发展为反天主教会专制统治的政治运动(或材料一、二是思想文化

领域;材料三是政治领域)。(2分)

(3)表现:直接批判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主张自由、平

等、天赋人权等。(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成为世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创立提供了一系列政治构想。(4分)

(4)材料四。(1分)因为材料四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史料;材料一、二、三是后人撰写的、第二手的、间接的史料。(2分)




现实表现材料政治思想(九)

(26分)人口既是资源又是压力,人口问题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人曾制定了鼓励人口繁衍的政策,也看到了人口过多之弊端。
韩非子在《五蠹》记载:“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祖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罚而不免于乱。”
苏东坡在《策问》称:“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然以今无法观之,……非徒无益于富,又且以多为患。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空)然而百弊生。”
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盖藏自不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五倍)。……朕甚忧之。”
材料二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体现了时代特征。
一百年以来,列强人口增加到很多,……。到一百年以后,如果我们的人口不增加,他们的人口增加到很多,他们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并吞中国。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不但是失去主权,要亡国,中国人并且要被他们民族所消化,还要灭种。
用中国和法国来比,……。法国四千万人口,因为能改良农业,所以得中国二十分之一的土地,还能够有饭吃。中国如果能够仿效法国来经营农业,增加出产,……,我们中国至少也应该可以养八万万人,……。                              
材料三 新中国对人口问题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种种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如“早生贵子”,“五世其昌”,“多福多寿多男子”等等,支配着他们的行动。
——马寅初《新人口论》(1957)
50年代,我国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是苏联理论界提出的如下观点:“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表现为人口不断迅速地增长”,人口不断迅速增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如果我们在物质的生产领域放弃了计划经济,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在人的生产领域放弃计划经济了。
生育独子化已经产生了四个严重的人口问题:一是少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以及老难所养、老难所依、老难善终这三难问题。
——《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2012)
(1)请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鼓励政策的原因。(4分)并概括材料一中古人对人口过多之弊端的认识。(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思考人口问题的两个着眼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价材料二所述观点。(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50年代出现“人口高速增长时期”的原因,并分析当前中国为什么调整人口政策?(7分)



(1)原因:农业(耕)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的数量多少决定农业盛衰。人口的多少关系到赋税的征收、兵役和徭役的征发,是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4分)

弊端:会危及人的生存、产生争斗及社会动乱;会使国家和私人的财富耗空,从而产生大量弊端;会占用过多的土地用于居住而进一步减少耕地。(每点2分,共6分)

(2)着眼点:民族生存(民族主义)和经济发展(民生主义)(2分)

观点:

A、认为中国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来自列强的人口压迫,主张中国要增加人口。(2分)

B、认为发展经济(改良农业)可满足更多人口的增加。(1分)

评价:

积极:上述观点基于抵御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孙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忧虑;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2分)

局限:未认识到民族的延续强盛依靠综合国力,并非建立在人口数量增加这单一标准上。(或未能科学、辩证认识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3)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

政治:国共内战的结束,和平安定时期的到来;

经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科技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下受苏联人口理论的影响;(或人口科学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社会:人民中长期形成的宗嗣继承观念根深蒂固。(四个角度都应答到,共4分)

推动当前人口政策调整的因素:

生育水平和人口增长率都处在很低的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立建立;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人口科学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生育意愿的显著变化。(任答三点得3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yu929888/

推荐访问:本人现实政治思想表现 政治思想现实表现评语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