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曹禺对中国话剧悲剧艺术的贡献。

来源:话剧剧本 时间:2016-07-22 11:06:2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话剧剧本】

论述曹禺对中国话剧悲剧艺术的贡献。(一)
论曹禺的悲剧艺术

论曹禺的悲剧艺术

摘 要:曹禺戏剧发展了我国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 与精神刻画的深度,为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曹禺从现实生活提炼出悲剧冲突,描写平凡生活中受压迫与摧残、遭压抑与扭曲的悲剧人物,反映出悲剧的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曹禺;悲剧;情节;人物

一、悲剧的概念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定义为: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宣泄。后世很多美学家、戏剧理论家都曾从不同的角度确立悲剧的本质。在悲剧中,人的欲望、情感 、意志 、能力都是历史的产物,体现着人类的本质力量 ,但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磨难,甚至是厄运,而且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这就构成了“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在这种悲剧冲突中,主人公不仅要同为其造成挫折、磨难的强大外在力量搏斗,往往还要同主体的内在本质力量进行搏斗。尽管突然降临的悲剧性情境似乎是偶然的,但是,这种情境只是为主体行动安排的必要契机,而行动都是源于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主体为了极限发挥自身的潜能而做出的。因而 ,由行动构成的命运的曲线,连同最终的结局无论是失败或是丧失生命,便是他(或她)完整生活的凝聚,亦即完整的人格在行动中自满自足。悲剧的力量正在于主人公有限的生命运动所体现的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悲剧的实质 ,无论“英雄悲剧”、“家庭悲剧”,还是“小人物悲剧”,都要探索到人类本质力量这一人生最深的底蕴。人们意识到的与意识不到的要 1

求、欲望、情感、意志、思维、兴致等等,都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对人的生成。悲剧性的矛盾体现了人的内在生命运动的无比丰富性与独特性。然而,悲剧人物又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自我的意愿。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与其说颤栗于人的罪恶,不如说震慑于人自身那超越个人意志所能遏制的力量,诸如野心权势欲、金钱欲、复仇欲、嫉妒、爱情、情欲等等,这些欲望强大到足以创造一切和毁灭一切。人类的分裂冲突,与其说是人与外在世界的搏斗,不如说是人与自己内在的本质力量在搏斗,是人自身的分裂与对立。理性带给人新的觉醒,而高度理性的哈姆雷特却由此使自己刚毅的性格蒙上了犹豫的阴影,精神上不懈的追索使得行动变成苍白,自觉到行动的有限和目标的无限之后,痛苦便永远无法排遣地萦绕在心头。人是由自己创造的,人也就被自己所毁灭,不论战胜或毁灭,均来自于人自身内在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力量,使得我们将自己意识到的或意识不到的欲望、情感、意志、思维、行动、命运都提升到人类自我创造的历史行程当中去,从而获得发展与完善自我,确证自身的解放之感,获得要求有一个合理的社会环境的自觉意识。

二、曹禺的悲剧艺术

悲剧,是一种戏剧艺术,可以说它是人类的悲剧性的正确把握和表现。悲剧的产生深深的根植于人类的悲剧性的土壤之中,它是对人类悲剧性的艺术反映。人类的悲剧性是由人类的群体性悲剧和个体性悲剧共同构成的。悲剧艺术正是通过对人类的生命个体或群体的悲剧的艺术表现来展示人类的悲剧性。曹禺正是通过一个个生长在悲剧与希望并存的古老中华大地上,深受古老文明传统浸润的鲜活的个体生命悲剧的反映来表现其对人类的悲剧性的独特思考。曹禺的悲剧在现代戏剧文学中独树一帜。尤其是曹禺的悲剧三部曲《雷雨》《日初》和《原野》更是30年代悲剧创作的优秀代表。

就总体来看,《雷雨》实际是一出情节悲剧。它几乎集中了各种类型情节悲剧的优长,而在同时又克服了它们的弊端,并且在总体上保持了情节悲剧的基本特征。情节或许可以被认为是一切悲剧的基本成分之一,但它在情节悲剧中却显而易见地占据着最为突出的地位。在这里,事件变成了戏剧意蕴最主要的负荷者,曹禺创造出时间的紧张性,整个戏剧世界依照它的调度而运转。当这些事件最终被密集为“情节”的时候,他们为戏剧添加了巨大的内在张力。在这里,情节是被安排在人物之上的,人物的刻画随着戏剧张力的作用同情节一起发展,奔向全剧必然的终点。

《雷雨》作为一种综合型的情节悲剧,可谓集中国话剧史上各类情节悲剧创作之大成。作家将《雷雨》的故事安排在长达30年的背景上,以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为基干,同时展开了多条线索,深入描写了周、鲁两家的复杂纠葛, 2

从而使剧本在情节上具有了极其明显的错综性。《雷雨》的情节是引人入胜的,剧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邂逅巧遇,母子、兄妹间的“乱伦”关系,使得全剧的情节又具有了传奇性。在《雷雨》中,奇异的情节接踵而起,紧张火爆的场面迎面而来,命运残酷的捉弄,再加上雷雨之夜的特殊氛围,这一切不能不给人以惊险、紧张乃至恐怖的感受。全剧以多人丧生、两人変疯作为结局,这又必然使剧本带有惨苦的性质。正是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富有力度的情节构架中,作家才能卓有成效地融入自己澎湃的创作激情,引导甚至“迫使”观众热烈地去体验剧中人物的感情,对他们产生同情,从而最终促成悲剧美感的实现。

当然《雷雨》作为中国话剧史上的传世之作,不可能是各类情节悲剧的简单承继和综合,而是对他们创造性的发展和超越。同时,《雷雨》的成功,也不可能单纯是情节上的成功,作家在构架情节的过程中事实上也满足了那些优秀之作对戏剧其它要素的要求。

尽管从外部的表现形式来看,《雷雨》的情节系统是一张由血缘亲子关系结成的网,但就内在的意义而言,这网中的三条主要的情节线索却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其中的一条是鲁侍萍的命运悲剧,表现了下层人民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悲惨遭遇;另一条是繁漪等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资产阶级在爱情、家庭问题上的矛盾冲突;第三条是以鲁大海为代表的罢工斗争,表现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三条线交织在一起,在周公馆内同时展开,矛头一起指向了周朴园,从而展示了这个表面稳定的大家庭其实并不平静。《雷雨》中有关命运的种种描写,最终归结为一点,即如此罪恶如此腐朽的封建性的中国统治阶级是不会有好命运的。这样《雷雨》的主题意识不仅具备了完整性和明确性,而且也表现了多层次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从而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情节戏剧既然是以情节作为中轴的,其中的性格塑造就必然会处于薄弱地位。从《雷雨》的成功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戏剧创作中,情节和人物并非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艺术创造力的高下优劣。《雷雨》表明在紧张曲折的情节进展中塑造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完全可行的。情节和人物,即便是在一出情节戏剧中也可以做到相得益彰。《雷雨》中,情节绝不仅仅是引发和维系观众兴趣的手段、表现命运的外在形式,而且还是人物关系发展的历史和人物展示性格的过程。人物作为情节的主体,不仅成为情节进展的动力,而且也为其提供了可信性的基础,从而做到了情节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完美统一。

在结构艺术方面,《雷雨》也是中国现代戏剧中的典范性作品。剧本所要表现的是作家对于旧中国整个黑暗社会的诅咒,而巨大的社会矛盾竟被集中到两个家庭的纠葛之中。剧中包容了生活前后历时30年,但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和丰 3

富的生活含量却被浓缩到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场景设计上,除第三幕为鲁家小屋外,其余三幕都在周公馆客厅。并且,仅仅通过8个剧中人,就纵横交错地组织起了全部的故事情节。在剧中,两家人30年的旧恨新仇、两代人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地迅速展开,不断撞击着观众的心。作家成功的运用了回溯的方法,通过“序幕”和“尾声”把“过去的戏剧”和“现在的戏剧”结合起来,用“过去”推动“现在”的发展。正是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法,情节在故事接近结局时才真正开始,剧中的每一要素——人物、地点、事件都受到最严格的限制,并被压缩到一个艺术的浓缩体内,于是剧中的每一种因素都在越旋越紧的向心运动中,趋向戏剧的中心,引来极富有爆炸性的最后喷发。 三、曹禺对悲剧艺术的贡献及给我们的启示

曹禺的戏剧发展了我国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为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悲剧艺术在我国古典戏剧中有着优良的传统。但是中国古典戏剧一个共同性是一部戏总须“悲、欢、离、合”敷演完全,令生旦当场团圆,悲剧成因往往处于无赖小人从中搬弄。这就削弱甚至淹没了悲剧精神。在现代戏剧史上,主要致力于悲剧创作并且取得独特成就,因而推动了我国悲剧艺术发展的,除郭沫若外,首推曹禺。曹禺塑造了繁漪、陈白露、榡方这样卓越的悲剧女性,刻画了鲁侍萍和周萍、曾文清等艺术典型,为现代戏剧的人物画廊贡献出一系列光彩夺目的悲剧形象。这些曹禺式的悲剧人物在我国悲剧艺术发展上的意义,还在于他们显示了悲剧人物和悲剧样式的发展。古代悲剧历来以表现英雄、伟人为主,历史的发展要求戏剧更贴近现实生活。曹禺从现实生活提炼出悲剧冲突,描写平凡生活中受压迫与摧残、遭压抑与扭曲的悲剧人物,反映出悲剧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家描写了灰色人物、小人物的悲剧,发展了悲剧类型和悲剧样式,拓宽了悲剧艺术表现的领域。同时,曹禺塑造悲剧人物总是致力于反映人物精神追求方面的深刻痛苦,深入探索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艺术手段把这种精神痛苦的深度传达的淋漓尽致。他的悲剧人物与悲剧冲突的特征又决定了他的悲剧主要不是体现为悲壮崇高的美,而是通过不幸者的命运,写出一种忧愤深沉、缠绵沉挚的美。他以悲剧的阴柔之美显示出悲剧美的丰富多样性。

曹禺悲剧给我们的启发是:悲剧关键在于要写出痛苦的深刻性,何谓“深刻”?悲剧的“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而是属于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重大审美范畴的悲,它同作为审美范畴的美与崇高相联系,只有美的毁灭才能产生崇高,悲剧是表现这种审美范畴的悲的最高形式,它反映善良与凶残,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虚伪,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悲剧唯有与美、与崇高结合,才能具有“真正悲 4

剧性的因素”,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这样的悲就是深刻的悲。郭沫若的悲剧表现伟大人物的痛苦与死亡,悲剧精神是崇高、雄伟、悲壮,使人们的心灵从悲剧的崇高中得到提高。曹禺的悲剧表现平凡人的痛苦,悲剧人物都怀有人的追求与愿望,这是历史的合理要求。人的追求就是美,因为美就是“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人的追求的落空与美的毁灭,这痛苦也是深刻的。当然,悲剧是崇高的艺术,曹禺的一些悲剧人物也有崇高因素,但与郭沫若的崇高不同,而是这样体现的:在鲁妈身上表现为不是对横虐的命运逆来顺受,而是体现一种坚毅的力量,自我牺牲的精神与纯朴高尚的心灵美;在蘩漪、陈白露、愫方身上表现为内心自我冲突,美与丑的斗争,并且为了人的追求与美的向往不惜奉献出生命。在这样的苦难中,悲剧主人公与崇高精神境界得以完美结合,使我们的心灵“不是在最好的东西中毁灭,而是相反地在真的东西的胜利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曹禺悲剧的某些崇高因素。

总之,曹禺的悲剧从现实生活入手,以被压迫、受压抑的不幸命运,写出一片缠绵悱恻,深刻沉挚的悲痛,激起人们深深的哀怜同情和对黑暗社会斗争的决心,引我们去认识美、追求美、憎恶丑、反对丑。在这一点上他与郭沫若的崇高、雄伟、悲壮的悲剧殊途同归。曹禺塑造悲剧人物总是致力于反映人物精神追求方面的深刻痛苦,深入探索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艺术手段把这种精神痛苦的深度传达得淋漓尽致。他的悲剧人物与悲剧冲突的特征又决定了他的悲剧主要不是体现悲壮崇高的美,而是通过不幸者的命运,写出一种忧愤深沉、缠绵沉挚的美。曹禺的悲剧艺术说明,悲剧关键在于写出悲剧人物深刻的精神痛苦。他为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

参考文献:

[1]曹禺.曹禺剧本选[M].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

[2]王晓华.压抑与憧憬—曹禺戏剧的深层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朱栋霖.曹禺的悲剧艺术 [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1期.

[6]朱栋霖.论曹禺的戏剧创作[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5

论述曹禺对中国话剧悲剧艺术的贡献。(二)
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浅读曹禺对中国现代剧的贡献

“最有理由活着的死了,最不愿意活的偏偏活着”。【论述曹禺对中国话剧悲剧艺术的贡献。】

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在《雷雨》出现之前,因为话剧艺术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难做的一种,因而它比“五四”以来的其他文学样式发展的缓慢,真正的现实主义剧作很少。《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杰出的多幕剧,是第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悲剧,它是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从此以后,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才真正植根于中国土壤,并为中国观众所接受。

传统的研究总是从阶级论、阶级分析的角度解读曹禺戏剧的思想内涵,并且完全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评价他的剧作,这就导致了对曹禺戏剧的误读,自从曹禺戏剧诞生以来,人们就把他的《雷雨》《日出》看作家庭问题剧、社会问题剧,它们暴露封建家庭的罪恶,暴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暴露社会的黑暗,„„而把曹禺对人类命运问题的探索统统看作是其作品的局限,是浓厚的宿命论思想,加以批评。【论述曹禺对中国话剧悲剧艺术的贡献。】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曹禺戏剧的主题内涵?

一方面,应当充分肯定曹禺戏剧的社会性、现实性、批判性因素。不管作者意识到或没意识到,他的作品的倾向性是鲜明的,现实批判性是强烈的。《雷雨》对资产阶级人物周朴园的罪恶的暴露、对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的暴露,《日出》对资产阶级糜烂生活的暴露、对上流社会的批判、对下层社会的不幸的展示,《原野》、《北京人》„„都是真实的,是现实存在。

但是,在《〈雷雨〉序》中,作者作过明确的说明:在开始创作《雷雨》时,“并没有显明的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使)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情绪),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象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

这段阐释可以看出,社会批判并不是《雷雨》最初的或唯一的创作主旨,而是作品出现之后,人们按照特定的时代戏剧规范对它进行阐释的结果。(倒是“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这句话对我们理解《雷雨》的主题内涵至关重要,但在这里先不作解释。)

这就是说,读曹禺的剧作,我们不能只接受其表层所显示出的现实批判性,由作者的阐释,我们应当认识到曹禺剧作的超前性,认识其超出了时代接受水平的非写实性、非戏剧性因素和作者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个人创造。即:透过他的戏剧的现实悲剧性,我们还应当认识其对人的生存困境、生命形态的深入探索确切地说,《雷雨》的主题内涵应该有两层:

一是,从家庭内部关系暴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反映封建专制主义对人的压迫和摧残——反封建意义。

二是,对人类的命运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展示人的生存困境、探索人生之谜。曹禺剧作一开始就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人类的命运,并试图解开人生之谜。他的《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为“命运三部曲”。在这三部作品中,他反复展示着这样一对矛盾:命运对人的无情捉弄和人对命运的无尽抗争,也就是命运的难以把握和人类渴求把握命运之间的矛盾。

那么,人类到底怎样来拯救自己,以避免自身的悲剧?这是曹禺要通过戏剧创作启示人们的一个最根本性问题。

(三)《雷雨》的戏剧艺术

1、戏剧冲突紧张剧烈,且高度集中

正剧一开场,周公馆已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之间的血缘关系被揭开,违逆伦理的荒唐行为被点破,30年的假面具被摘掉,一幕雷雨式的大悲剧终于发生了。《雷雨》的整个剧情都处在一种紧张剧烈的氛围中,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的情绪随剧情的起伏而波动,共同体验人物的情感。尘埃落定,人们不禁会发现,剧中的一切矛盾冲突,一切悲剧,无一不和周朴园联系着,他是这场大悲剧的制造者。所有的矛盾都集中于这一个焦点,使整个剧情紧凑而集中。

2、戏剧结构独具匠心

【论述曹禺对中国话剧悲剧艺术的贡献。】

《雷雨》的结构是纵向的,是一种“回溯式”戏剧结构,这种结构是古希腊悲剧家常用的结构模式,易卜生将其发展到极致。

《雷雨》的整个剧情发生的时间,是从上午到午夜两点悲剧发生,仅有一天的时间;舞台背景只有两个:周家的客厅和鲁家。但作者所

要表现的内容却是周鲁两家三十年的矛盾冲突,或者说是前后三十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追述的手法,将八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相互关系,井然有序地安排到舞台所限定的时空之内,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但高度集中。

3、《雷雨》的戏剧语言是话剧艺术的典范

在《雷雨》问世之前,话剧创作多数用书面语言,有的生硬死板,有的文白掺杂,还有的带有严重的欧化倾向,使这种本来就让中国观众感到陌生的外来艺术更不容易接受。《雷雨》完全克服了这些弊端,使作品的语言具有民族化、口语化特点。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动作化;有丰富的潜台词。

曹禺第一次成功地把西方悲剧观念及艺术手段有选择地引进本土,并加以民族化的改造,使之中国化,从而使中国戏剧走上了与世界戏剧同步的现代化道路;曹禺成功地创造了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结合浪漫主义及多种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为一体的戏剧表现手法,实现了戏剧文学创作的整体性突破;曹禺第一次成功地尝试了话剧多维结构模式的探索,使中国话剧在结构艺术上呈多姿多彩的健康发展格局。曹禺的剧作,代表着中国话剧文学的成熟,他的中国戏剧文学创作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发展了中国的悲剧艺术。中国古典悲剧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但是,古典悲剧把惩恶扬善作为自己的目的,把道德说教作为基本的手段,为了宣扬既定的伦理而往往不惜牺牲真实,因此,在传统的悲剧之中,善恶之争常常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理想的胜利而告终,从而导致大团圆或大报仇的结局,这样,作品常常缺乏对于真实的独特探索,也缺少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精神;另一方面,在中国古典悲剧中,悲剧的原因大多是外在的(如坏人的作恶等等),对于人物的灵魂深处的悲剧性缺乏深入探讨,曹禺的剧作以一种直面生活真实的精神去表现生活的悲剧,不仅通过不可避免的毁灭去展示震撼人心的真实,而且力图揭示出悲剧的必然性,使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悲剧人物内在的精神根源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同时,曹禺的悲剧大多以普通人作为自己的主人公,这些人物的性格气质情感都带着鲜明的民族色彩,他们的悲剧所体现的不是西方悲剧那种悲壮的崇高美,而是一种深沉忧愤而又缠绵的美,这种悲剧美,在精神上又与中国古典戏剧有着相通之处。

曹禺的剧作打破了现代话剧创作的徘徊局面。话剧是一门舶来的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它在中国的历史比较短暂,所积累的艺

术经验也比较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现代话剧一直处于徘徊阶段。曹禺在吸收了此前这个现代话剧积累的艺术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了人们对于戏剧文学创作的期待,以一系列的剧作突破了话剧的徘徊局面,不仅为中国现代话剧带来了真实深刻的人物形象、尖锐剧烈的戏剧冲突、严谨自然的戏剧结构以及优美生动的戏剧语言,以独特的艺术成就满足了话剧对于人物、冲突、结构和语言的要求,并在吸收西方戏剧影响的同时,体现了民族的特点,从而为中国现代话剧赢得了大量的观众,使话剧在中国真正地扎下根来。

论述曹禺对中国话剧悲剧艺术的贡献。(三)
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

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话剧)的贡献【论述曹禺对中国话剧悲剧艺术的贡献。】

曹禺作品创作,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戏剧艺术创作思想,在其思想和艺术形式指导下,从事中国话剧创作。

曹禺正在接触和通读希腊悲剧,并从一接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等人的作品都有着突出的命运观,人的悲剧是非人力做能左右的,是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因而希腊悲剧也被称为命运悲剧。

二、曹禺作品创作,充分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创作思想和表演艺术,达到艺术上的古今融合。

也必须看到,曹禺在借鉴外国戏剧的同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uqing288876/

推荐访问:曹禺话剧的艺术成就 曹禺对中国话剧的影响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