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话剧独白

来源:话剧剧本 时间:2016-07-25 12:03:3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话剧剧本】

著名话剧独白(一)
丁志诚话剧《关系》大段经典独白

丁志诚话剧《关系》大段经典独白.

女:难道这么多年我对你的感情都作废了吗?

男:哎呀,你还有完没完了,你真让人受不了,爱!爱!爱!人不能把精力都浪费在爱情上吧!你们女人只知道爱,有爱就行了,我们不行,男人的压力你体会不到,永远体会不到!女人可以靠男人,我们靠谁啊?!你呀,你好好听着,你不可能改变我对世界的看法,你是女人,而世界是世界,女人和世界不是一回事,地球有多重你知道吗?你不会知道的,地球的重量是放在我们男人身上的,女人可以一心真爱一个男人,可能动不动就不高兴,就嫉妒,莫名其妙的生出种种不祥之兆,悲悲切切,闹死闹活……你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奢侈!让男人可以这么奢侈吗?等着谁来哄我们,给我们擦眼泪,太可笑了吧!社会需要我们,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决定,多少决定等着我们去实施,去把梦想变成现实!男人要面对的是整个世界!老在温柔乡里我们怎么活啊?刀怎么磨的锋利,钝刀子怎么割肉,怎么杀人,怎么战斗,世界不能失去控制!而你们呢,脆弱、敏感,你们连自己都无法控制,还能控制什么……其实呀,男人没有必要向女人解释任何事,说了也是白说!男人、女人出生之前就打上了烙印,无法改变!你们最爱干的事,就是在脑子里虚构生活,尽情展开美好的想象!而我们面前呢,只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冰冷的、滚烫的、坚硬的烂泥一般的……你爱我不假,可你想过没有,你希望人生美好,希望自己有价值,这些价值靠什么来实现?我,靠我!你是通过我来爱自己的,你说我说的对不对,有没有一点道理……我这么跟你说吧,你们需要安全感,我们是制造安全感的。这就像两个人,两个拉着车的人准备出发,你的车是空的,只放了一两样东西,而我的车呢,堆满了货物,你要求我跟你跑的一样快,和你同步行不行?行!在一段距离里我可以做到,可让我这么一直跑下去我就得累死,我非累死不可!我不想这么死!我错了吗?!我直截了当的说吧,我们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女人,我们更需要休息,安安静静的呆一会,一个人,或者和朋友,或者一瓶酒、一本书……

著名话剧独白(二)
话剧特点

话剧特点 2.1 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2.2 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2.3 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2.4 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名优之死

《名优之死》中国3幕话剧。作者 田汉。1927年首演。作品以揭示艺术的社会命运为主旨 ,写京剧演员刘振声不幸的演艺生涯。刘振声注重戏德、戏品,对待艺术严肃认真,并精心培育了小凤仙这样的后起之秀。但是小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却心猿意马,“不在玩艺儿上用功夫,专在交际上用功夫”,成了流氓绅士杨大爷的玩物,背叛了先生为之呕心沥血的戏剧事业。刘振声贫病交加,忍受着恶势力的迫害,又眼见艺术被蹂躏、艺术人才被摧残,终于心力交瘁。作者通过艺术家的悲惨遭遇,批判了“容不了好东西”的病态社会,同时写出了进取、抗争的力量。

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

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

服装个体户唐恬恬为筹划一场时装表演会而忙碌着。她的男朋友叶肖肖在大雨中抱着一具女模特儿登上公共汽车,顿时吸引了全体乘客的视线。突然,肖肖发现一只正在行窃的手,他当场抓住小偷。可是失主却不敢认领被偷的钱包,两个小偷气焰嚣张起来,开始殴打肖肖。乘客中有人起哄,有人看热闹,竟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助肖肖。肖肖奄奄一息时,终于有人让把车开到公安局去。但是,车停下后,两个歹徒在乘客们的注视下逃之夭夭。肖肖死了。恬恬来到太平间,看门老人坐禅似地盘腿坐在门边,似睡非睡。老人让恬恬自己去看肖肖,他守在门边微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肖肖奇幻地"复活"了。恬恬和"死友"来到他们童年常在一起玩的兵马俑坑。恬恬为他弹奏古老而悲凉的乐曲。正在验尸的公安人员、法医听到一个原始人的歌声。恬恬在兵马俑坑听到验尸者的谈话声,她愤然砸碎了琴。塬上,数百个光腚的男孩开心地笑着,忽然他们又在荒原上奔跑。死者去访问车上的乘客,他对调查他有无作案前科感到屈辱;他对恬恬的爱情依旧不自信;他看到了生者的一切隐私。报纸上刊登"流氓斗殴"的消息,还说他有生活作风问题。他的好友柳风不仅不敢承认自己在汽车上目睹的事实,他在创作《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的剧本时,十分怀疑他到底在不在车上?死者在回访中感到了孤独,恬恬在冷漠中感觉了窒息。最后,凶手归案,真相大白。死者被追认为烈士和共产党员,却找不到追悼会用的像样的照片和他递交的入党申请书。恬恬出资为他塑像,剧院的领导想把塑像拿到追悼会去。在泥塑车间,大家看到的是一尊赤裸裸的死者泥塑。领导让恬恬给泥塑穿件衣服,恬恬却不同意。死者的灵魂看到自己赤裸地站在人世间,笑了起来。恬恬从笑声中悟出一个美的灵魂的升腾,她走向母亲--那位母系氏族时代的先哲 十三角关系

著名导演赖声川2012年戏剧开年演出大戏《十三角关系》 [1]将以2012年3月正式上演。该剧自1999年在台湾首演后,一直受到观众的热捧,将在全国巡演的此部大戏,因谢娜与赖声川导演的二度合作,以及宋少卿、周扬、邓家佳等演员的加盟,使得该剧的精彩演出让观众充满期待。 剧情从一位知名电台女主持人,得知她的“立委”老公和一名财经女强人有外遇开始,主演谢娜深入探索现代都会男女如何在人与人之间相互颠覆、互相猜忌、玩弄权谋、变化身份,寻找爱以及人间相爱的可能。看似简单的三角关系,因同时参揉纠葛着两个女人之间、先生与老婆之间、先生与情妇之间、亲子之间、三代之间等种种情感,因而延伸发展出错综复杂的十三角关系。《十三角关系》其实是一个现代寓言故事,谈人对“爱”的能力(或应该说是对“爱”的没有能力。)编剧构想一则来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达利欧-弗的《绝不付帐!》,二则来自于1998年轰动全国的电台女主持人绯闻事件。

看得出“Manage a 13”凝结了赖声川对于当今台湾社会的思考,该剧的成功表明人们

【著名话剧独白】

对剧中关于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批判的认可。就个人而言,该剧最令我感动的是它提出的口号(或者解决方案):关于爱,关于自由。

“Manage a 13” 是一个很抢眼也很让人眩晕的剧目标识,13这样一个数字首先就让人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之中,当我们运用自身的惯性思维从通常意义上的“三角关系”出发,进而去想象“十三角关系”时,我们无法不云山雾罩。我们也许还会感到恐惧,一个人如何让自己置身于如此复杂的关系网之中,这个剧目标识暗示了一种被撕扯的状态,这种状态很有些耸人听闻。当进入到剧情中,我们会发现的确剧中的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只一种角色,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还会发现这种角色身份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是某种外在秩序的产物。

剧中的一号男主人翁,蔡六木,他的身份首先是“立法委员”,其次是一家之主: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最后是一个有情妇的男人。就像上面谈到的,男主人翁并没有享受这些角色而是被这些角色所牵扯的关系剧烈地撕扯着。首先这些角色本身就存在着冲突,一个丈夫同时居然也是一个有情妇的男人。深入下去我们还会发现,即使是那些看上去并不冲突的角色在男主人翁身上也造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紧张。立法委员是其在社会上的身份认同,必须注意这是一个级高的身份认同,同时这种认同又与自己和情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当蔡六木说自己渴望在情妇家里得到某种虚假的爱时,他也会出于理智而小心谨慎,因为政治最忌讳的就是感情用事。这造成了他自己情妇之间的紧张。

传统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男人是一家之主。男主人翁蔡六木给自己排出的身份秩序如上所言:首先是“立法委员”,其次是一家之主: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最后是一个有情妇的男人。由这个秩序衍生出的另一个秩序则是:事业为先,家庭为次,感情则可有可无。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情妇都是为其政治事业服务的,但在剧中很具有讽刺性的设计是:蔡六木在立法院声嘶力竭喊出的,正是要关心每个劳工的日常生活,为他们家庭生活的改善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也即:政治是为每个个人,每个家庭服务的。关于这点,我们的男主人翁最后终于在爱的洗礼下领悟到了。【著名话剧独白】

歌剧

歌剧(意大利语:opera)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

起源一【著名话剧独白】

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起源二 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Mystery)和奇迹剧(Miracles)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其次是田园剧,这种体裁用音乐、诗歌、戏剧的手段表现乡村生活的场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

起源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作曲家用牧歌这一体裁形式来谱写诗歌中一些戏剧性场面,或用一组牧歌来描写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一种形式被称为牧歌剧。

2.4 起源四

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Intermedio)。这是穿插在当时喜剧各幕间的一些寓言剧、神话剧或田园剧,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

2.5 起源五

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一群文化艺术界的名人经常在贵族巴尔第(Bardi)和柯尔西(Corsi)家聚会,他们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他们认为复调艺术破坏歌词意义的表达,主张采用单声部旋律,并且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诗歌中,还可以用于整部戏剧中。随后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称为田园剧。 主要种类

3.1 佛罗伦萨歌剧

1. 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Dafne),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剩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又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Euridice)作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2. 早期歌剧的特征: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后来又加入历史题材。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为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有少量的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3.2 罗马歌剧

1. 代表人物及作品:罗马作曲家卡瓦莱里(E.Cavalieri,约1550—1602)创作的《灵

与肉的体现》(La rappresentazione di Anima,edi Corpo)于1600年2月上演,该剧为罗马歌剧奠定了基础。《灵与肉的体现》实际上被史学界视为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内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

2. 特征:注重歌剧场面的壮观给人带来的愉悦,加入了华丽的舞台设计、机关布景和芭蕾场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结束。

3.3 威尼斯歌剧

1. 第一个歌剧院的建立: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的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是歌剧从贵族沙龙和宫廷走向市民阶层。

2. 代表人物及作品:1607年,威尼斯歌剧作家蒙特威尔第完成了歌剧《奥菲欧》的创作,歌剧题材与利努契尼的《优丽狄茜》相似。在剧中,蒙特威尔第凭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16世纪的音乐宝库中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

3. 特点:在歌剧中大量运用咏叹调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3.4 那不勒斯歌剧

1. 朝正歌剧方向发展: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最后一个城市,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Opera seria),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2. 代表人物及作品: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 Scarlati,1660—1725)在声乐抒情调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aria),给予美声演唱以广阔施展的天地。代表作为《泰奥多拉》。

3. 特点(也是正歌剧的特点):

1) 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

2) 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3) 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的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

4) 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意为结束)。

著名话剧独白(三)
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

龙源期刊网 .cn【著名话剧独白】

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

作者:孙明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06期

摘 要 诗歌一直是文学界的瑰宝之一,传承了世界文化的精髓,其简练的语言却能构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直受到世界各地作家的喜爱。其起源在西方,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是诗歌的传统表达方式,在早期发展创作中,诗人对人物内心进行表述,在作品中一直使用第一人称,但是随着诗人思想的进步,将戏剧性独白运用到其中,将诗人与第一人称相分离,从而开始使用对话的形式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塑造。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戏剧性独白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戏剧性 独白

中图分类号:I561.072 文献标识码:A

英美文学的发展历史中,诗歌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并且涉及内容广泛,但是怎么样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使人物表现更加完整,是几百年里诗人一直思考的问题。现代英语诗歌形成传统在中世纪末期,随着几个世纪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他们采用多种表达形式进行创作,其中的戏剧性独白在诗歌多种表达形式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戏剧性独白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更全面地向读者展示出创作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力强,并且这样的创作手法在后期的小说创作中,也得以运用,因此戏剧性独白在逐步的发展中,在英美文学领域形成了传统。

1戏剧性对白的发展

诗歌在早期的发展中主要以史诗为主,创作中主要以纪实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在英美文学传统形成之前,戏剧性独白传统就基本形成,其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随后又有大量的诗人使用诗歌进行文化创作,从而发展到英美文学中,当发展到维多利亚时期时,戏剧性成为了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并且在二十世纪初的文学各个领域中都开始使用戏剧性独白的表现形式,如小说。在这几个世纪的发展中戏剧性独白受到了世界各地文学创作者的喜爱,逐渐成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传统之一,并且发展形式多样,其中主要有怨体诗、信体诗、幽默性口语独白。

2戏剧性独白的特点与优势

对戏剧性独白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首先是戏剧性随后是独白,戏剧性主要是只该部戏剧的创作者在创作出文学作品后隐退,让台上的演员对该部作品进行诠释,让观众进行欣赏;独白是指在一部戏剧的创作中的多个人物可以采用对话或自述的第一人称进行人物表达,所以戏剧性对白是戏剧性与人物内心抒情的重要组合,在创作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从

著名话剧独白(四)
话剧《信仰》讲述的故事,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

  故事原型:
  话剧《信仰》是根据空军武汉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原团长张绪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这位老红军1937年加入部队,历经四十余年峥嵘岁月。《信仰》的主要线索就是张绪将军职务上离休后,精神并不退休,用坚定执着的信仰、正直纯洁的精神作答了一道道人生的选择题,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1983年,张绪与老战友共同组建了“老战士报告团”,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将自己遗体捐赠给了社会,丝毫未停歇的完成着他对“信仰”的承诺。
  主创人员:
  编剧:李宝群
  总政话剧团创作室一级编剧,创作过话剧《父亲》、《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黑石岭的日子》、《万世根本》、《风雪漫过那座山》,小剧场话剧《带陌生女人回家》,芭蕾舞剧《二泉映月》等多部戏剧作品,多次荣获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
  导演:王向明
  空政电视艺术中心(原空政话剧团)国家一级导演。曾导演过话剧《甘巴拉》、《湘江湘江》、《都市军号》、《霸王别姬》等,黄梅戏《雷雨》,京剧《江竹筠》,川剧《娄山关月》,汉剧《金莲》,大型诗歌剧《以同志的名义》等。所获主要奖项包括:2007-2008国家十大精品工程,第十三届埃及开罗国际戏剧节银奖,第三、四届中国话剧导演金狮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第一、二、六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导演一等奖,第七、九、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四、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届文化新剧目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会演金奖等,2001年8月入播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
  舞美设计:周丹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美设计。主要作品包括:话剧《虎踞钟山》、《我在天堂等你》,舞台剧《牡丹亭》,黄梅戏《雷雨》。所获奖项有:全军第九届文艺汇演设计一等奖、二等奖,2002年全军新剧目比赛设计一等奖、灯光设计二等奖,第五届中国话剧金狮奖,第十二届文化奖、舞美设计奖,中国第八届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中国第二届舞美设计展览会作品大奖,中国舞剧荷花杯舞美设计金奖。
  灯光设计:邢辛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文化部优秀专家。主要作品有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简爱》、《王府井》,歌剧《西施》、《红河谷》,舞剧《十里红妆》、《水月洛神》,川剧《死水微澜》等,连续获得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文华舞台美术奖,连续获得2004-2007、2007-2010年度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舞美设计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灯光设计奖,第六、七、八届中国戏剧节舞美奖,参与的数部歌剧先后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并多次获得“中国艺术节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舞美学会奖”等国家级奖项。
  剧中主演:
  王国强饰张绪: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金狮奖获得者。从艺40年,戏路较宽,经验丰富,曾和北京电视中心、广州电视中心、黑龙江电影厂、西安电影厂、潇湘电影厂、珠江电影厂、湖北电影厂、中央电视台影视中心等单位合作,在多部影视剧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是近年来活跃在舞台和影视剧行业中的优秀演员。曾在话剧《大江东去》、《临时病房》、《七十二家房客》、《雷雨》、《信义兄弟》、《信仰》中扮演毛泽东、李天佑、老幺、周朴园、孙东林、张绪老将军等角色。曾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中南地区话剧电视小品大赛优秀演员奖;湖北省政府文华奖等国家和省级大奖。
  刘瑜饰林芝: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优秀话剧演员,中国话剧金狮奖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曾先后在话剧《sos妈妈》、《七十二家房客》、《任长霞》、《临时病房》、《信义兄弟》、《信仰》、《雷雨》等剧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主要影视作品有《李硕勋》、《王昭君》、《襄河二月》、《女子手枪队》、《湘西恩仇》等。曾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第八届中国小剧场话剧表演奖、湖北戏剧表演牡丹花奖、“桃李杯”戏剧大赛台词组奖等国家和省级大奖。
  庞磊饰指导员: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团团长,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先后在话剧《特别的爱》、《雷雨》、《玩笑开大了》、《信义兄弟》、《红叶》、《信仰》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在《白色毒网》、《房奴》、《大汉口》、《墨攻》等影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连续三届获“小梅花小品比赛”优秀表演奖。
  姚莉莉饰小白: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兼团支部书记,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影视表演专业。先后在话剧《任长霞》、《临时病房》、《雷雨》、《信义兄弟》、《记忆底牌》、《信仰》等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在《新拍案惊奇》、《白色毒网》、《大明医圣李时珍》、《洪湖赤卫队》、《大汉口》等多部影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熊家群饰侯大海:国家二级演员。
  康建民饰腾远山: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国家一级演员。
  徐俊国饰魏国彰:国家一级演员。
  刘艳晶饰小白: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余涛饰雷世诚: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康良饰雷世诚: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罗曦饰小五: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团副团长。
  刘洁饰丹丹: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兼市场部主任。
  闫海东饰宋老黑: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聂立洋饰宋三娃: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肖俏婷饰老黑妻:长江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间
  在表现形式上,《信仰》采用两层楼的结构,通过三间门的开或闭,运用光影巧妙的变化,在一个精致的艺术表达空间中,开拓出多维时空。该剧“用大量的闪回追忆了张绪的历史生活,借以寻找张绪的意志和信仰形成的过程”,构成历史与现实、现世与精神的双重对话关系。这种采用时空交错来讲故事的模式,让革命前辈和后生有了交流的可能,颇具新意且很符合当前流行的“穿越”文化,自然足以吸引观众眼球。   正
  纵古论今,正义的力量从来都是不可战胜的。忠诚、坚定和无私——两个小时的精彩演出将这些崇高理念深种人心。当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继续扩大,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什么才是当今社会应有的核心价值观?谁才应该是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凭借精良剧本的深入刻画和优秀团队的倾情演出,话剧《信仰》作出了坚定而真切的回答:承前启后,我们的发展才有继往开来的坐标,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正是当前中国社会需要重振的信仰基石。
  本剧以张绪和他的战友的事迹为原型,采用现实与历史交织、现实主义典型化与现代戏剧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艺术再现了张绪等离休老红军的生命故事。长江之畔,身经百战、多处负伤的老红军张绪将军和一群离休老战士组织“老战士报告团”,二十多年坚持深入部队、机关、厂矿、校园、社区,宣传革命理想与信仰,宣传党的传统与党的创新理论,满怀挚情、战斗不止,用一生书写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其先进事迹受到李长春、刘云山、徐才厚等中央领导和军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各大媒体也对此展开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追寻英雄的足迹,探寻英雄的内心世界,话剧《信仰》生动形象地讲述了这位用生命坚守信仰阵地,以言行高扬旗帜的共产党人的故事。我们的时代,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坚守信仰,打造信仰高地;我们的党员,需要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拿出一辈子……向老一辈革命者,向坚守信仰的人们致敬!
  剧中“信仰比天大,比山重”、“共产党员永远没有二线”的表述让人印象深刻,红军张绪对信仰的坚守,为党为人民倾尽一生的付出也是令人动容。的确,有什么比人民群众的利益更为重要的呢?既然选择了成为党员,成为为人民谋利益的使者,就注定要历经风雨兼程的前路,坚守不计回报的付出!《信仰》所表达的立场是:对人付出、被人需要才是最有意义最幸福的事情,那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人生价值。这个故事借助有很强烈的现场感的话剧艺术形式,带动着观众的情绪,不断引发大家的共鸣。
  道
  莫论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假大空宣讲模式所呈现的话剧永远不能获得观众真正的认可,因为能吸收的道理从来不是灌输的,能相信的道义从来不是强迫的。话剧《信仰》则是用最朴实真诚的对话方式和观众保持着亲密的交流,用最巧妙的舞台设计和表演方式让观众能透彻的领悟话剧的意义。医生治疗的是患者身体上的病,而话剧《信仰》能医治的是心灵上的病。身病好治,心病难医。如何在万众喧腾中保留最初的诚心,如何在现实社会中涤荡自己的心灵,对正处于当前转型期社会里的中国人来说,《信仰》真是一剂上好的良药!
  作为话剧《信仰》演出单位的长江人民艺术剧院一直以来也秉持着优良严谨的从业之道,从事话剧的制作和推广。它于2011年10月由湖北省话剧院改制更名而来,隶属于湖北省演艺集团,始建于1952年9月5日,是国内外享有重大影响的省级艺术表演团体。风雨六十年来,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了《信仰》等100多台优秀话剧和《以共产党员的名义》等近百部、1000多集影视剧。排练演出了中外话剧《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七十二家房客》、《吝啬鬼》等190多个。其中创作剧目《信义兄弟》、《临时病房》、《刘介梅》、《高原风雪》、《大江东去》、《五二班日志》、《搭积木》等均获全国或全省创作和演出奖。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董必武、李先念、胡耀邦、杨尚昆等先后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拍摄的电影《最后的讲座》于2011年在央视热播和全国上映。
  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原名誉院长、著名剧作家沈虹光同志先后创作了《五二班日志》、《同船过渡》、《搭积木》、《丢手巾》、《幸福的日子》、《临时病房》等话剧,在全国及国际上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肖惠芳同志在影片《开国大典》、《陈赓》等影视剧中成功塑造了宋庆龄的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她曾荣获“话剧金狮奖”、“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女主角奖”等多项全国大奖。近两年,国家一级演员周一鸣、王国强、刘瑜分别荣获“话剧金狮奖”。话剧《信义兄弟》荣获“话剧金狮奖”和“楚天文华大奖”。《信仰》巡回演出,好评如潮。并荣获2012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沐浴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院长夏晓华、党委书记康建民、副院长王国强、贾先银,将和全体员工一道,围绕“出精品、推经典、育精英”的工作重点,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克难攻坚,为把剧院建设成为精品迭出、人才辈出、绩效突出的全国一流剧院而不懈努力。
  是
  《信仰》到底是一部怎样的话剧?
  兼听则明,您还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它。
  让信仰的火光照亮征途
  王敏(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
  信仰,是民族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命题,是当前社会所急需的。众所周知,纪实体裁的戏剧非常不好写。演出以炽烈的激情,采取了现实与历史交织,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大量吸纳表现艺术的语汇,塑造了张绪等离休老红军干部们离而不休,寻找新的战斗岗位,宣讲革命传统和革命信仰的共产党人英雄形象。他让我想起高尔基笔下的丹柯,举着自己燃烧的心,引领人们穿过黑暗泥沼和密林!
  舞台设计很有学问,全剧一景,质朴简洁:一个三个门的墙,顶上面堆着两组沙包。一个斜长的阶梯从右房顶向右前方伸下来,很有冲击力。通过导演的语汇让人联想到,这三扇门不仅是物质上的支点,更是深层的心理之门,记忆之门。是人物的心灵之门向我们打开了,无数动人的故事绘声绘色地向观众娓娓道来。
  信仰支撑主旋律创作
  王福麟(中国话研会副会长、秘书长)
  话剧《信仰》剧名起得很好,直奔主题,很直白地说明了这出戏要说明什么,我感觉这出戏在大声地呼唤当今社会最缺乏的东西——信仰。这出戏的作者、导演、舞美乃至长江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用剧中主人公的坚守和信仰来完成了这部戏的创作。这出戏是当下很缺少的主旋律作品。现在人们的信仰缺失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这出戏出来得非常及时,对当前社会是有着贡献的,是值得提倡的。   一出表演到位的好戏
  刘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信仰》在今天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我们现实的一种需要,我们看这出戏是很有警示作用的。这是一出好戏也是一出很难写的戏,也是难演的戏。编剧把这个难写的戏写得这么感人,我觉得他找到了一个很难找的视角。导演不是单纯展示现实和历史人物,而是展示这种现实和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引发今天人们的思考。我觉得导演整个演出、舞台处理非常流畅,我特别欣赏灯光和舞美,我觉得灯光舞美为突出戏的主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有激情,真情实感出来了。
  主旋律当有一席之地
  李法曾(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这是一部主旋律的作品,提出了信仰问题,同时回答了信仰问题,这出戏给我感觉是股新鲜的空气,有阳光了,有氧气了,沁入人的心扉了。当时我在剧场就感觉到心里很痛快,我们应该有自信,就是要排主旋律的戏。“共产党员永远没有二线”,《信仰》中这句台词给我印象非常深。《信仰》这部戏不是作报告,纯教条,戏里有戏剧冲突,非常真实地体现了生活。导演处理得非常好,把舞台用活了,上下左右,门里门外,过去现在,交替时空变化,独白、群白,交叉错位。战场、和平环境用得非常充实饱满、生动准确,尤其是最后的党旗,楔入顶端的高台阶,用得特别有力量。演员表演有激情,性格突出,尤其是张绪,我希望大家应该扶持一下这样的好戏。
  《信仰》成功地叩击了心灵
  郑振环(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一级编剧)
  信仰问题确实需要“挽救”了,看这出戏我很有感触,我也在反省自己是否像主人公一样兢兢业业,坚持自己的信仰。我觉得这出戏很不好写,把没用动作性的戏,向戏剧层面上升华,找出戏剧冲突、人物命运、人物性格来。这出戏写得成功,不仅在于场上获得了多少的掌声,更在于他叩击了人们心灵。
  醒世之作 励志之作
  康式昭(文化部政法司原司长)
  这是一部高扬革命理想、坚定信念的警示之作,是一部呼唤崇高、呼唤奉献的醒世之作,是一部坚守信仰阵地、打造人生高地的励志之作。这是一部商品大潮下金钱万能时代的反潮流作品,是一部告诫勿忘入党誓言、牢记党的宗旨的党课教材,是一曲昂扬的人生价值颂歌。这出戏有洪钟大吕的声势。编剧找到了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途径,这是剧作家的特别奉献。导演手法时空交错、舞台灵动、虚实相协、刚柔并济,这出话剧在表演手法上有突破,是迄今为止时空交错最多、最活的一出戏,导演功不可没,灯光和舞台设计也帮了大忙。演员表演都非常到位。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推出了这么一台好戏,是一个突破,是极富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现实需要信仰坚守
  姚欣(文化部原艺术局巡视员)
  这出戏很有现实意义,在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坚持革命理想、革命信念?这样的作品多起来,这样的社会舆论更强烈些,有助于重新构建我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这出戏以真人真事为蓝本写成,生活是基础,但比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这样的作品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不仅在部队演、在大学演,还要在社会更广泛地演。
  激情是支撑的力量
  黄维钧(《中国戏剧》原副主编)
  信仰是形而上的顶峰,是意识形态的,这部戏很不错,很感人。感动有两点,一个是由真实人物塑造的艺术形象,自然有说服力。编剧导演对人物的理解很深很准确。在过去的战争岁月里形成的信仰在历史的演变中始终要坚守,构成了整个戏的激情,是支撑这出戏的支柱。剧中对时空的处理,很有机地组织起来了,构成了现在的价值观,解释得很圆满,时空交错的运用是很好的。还有一点成功的是演员的激情,整个演出的激情,以及导演的节奏处理,这个激情始终是这出戏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音乐唤起对历史的回忆,这个历史的内涵对于这出戏很重要,是构成人物心理的重要支撑部分。
  这样的戏时代需要
  姜志涛(《中国戏剧》原主编)
  《信仰》的演出充满激情,我作为观众深受感动。看了这出戏之后,有信仰的人都很执著,坚守信仰的人更值得尊敬。话剧《信仰》饱含激情,宣讲革命信仰,讴歌战斗英雄,这样的戏时代需要,人民需要。有几点我特别感动:指导员身边有三万斤粮食自己饿死了,这些坚守信仰而英勇牺牲的人确实值得尊敬。作为地方文艺团体能有这种军人气质、这种阳刚气魄很不容易。总的来讲,我祝贺这台戏演出成功。
  主旋律有震撼力
  赓续华(《中国戏剧》主编)
  看这出戏,我感觉是再一次受教育,主旋律的戏还能演得这么好、这么有震撼力,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我觉得有信仰的人灵魂有停留的地方,没有信仰的人灵魂是漂泊的。我们这部戏写的不是一般的信仰,是对革命对党的坚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那是因为人民。剧中写到张绪很不近人情,能感觉到作者是在用这种不近人情来呼唤我们的党、各级领导干部不要忘了老百姓是怎么用小米把你们喂大的,这是这出戏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地方。
  慷慨激昂 大开大合
  童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编剧)
  这出戏最大的成功是让指导员成为第二号人物,这也是一出把戏剧假定性用到了极致的戏。这出戏主演所表现出的慷慨激昂,成为最为个性鲜明的表演,相当吸引人。这种大开大合在舞台上是非常难的,让去听党课的人能够得到满足,又让去欣赏艺术的人也得到满足,这出戏在艺术上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另外我觉得这出戏的冲突不仅反映在舞台上人和人的对立面,也反应出舞台外社会矛盾的冲突。这种创作经历经验对话剧团体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帮助我们的演员达到一个舞台艺术的新高度。
  沧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对于战争经历的念念不忘,对于红色记忆的怀旧至今,剧中老红军张绪的革命情怀让人感动。您也许未曾亲历炮火硝烟的年代,您也许对张绪的怀旧之情感到疑惑,但这部再现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的话剧,将会给您一个立体的回答。在一幕幕如梦境般交错幻化的场景中,在一句句掷地有声真情动人的交流中,您将会看到张绪是如何在峥嵘岁月中得到了成长和历练,在艰难考验中证明了品质与信仰!您将深深理解他对信仰为何如此坚守,您将深深相信他对信仰的热爱与诚挚!
  无论在任何年代,无论在任何社会,信仰都应该是不可动摇的民族精神基石。人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而作为心灵的重要的产物和依托,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来具体化信仰一词,恰如剧中张绪的经典台词所言:“最重要的是心里要有人民!”。内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对中华民族的信仰,都是以对人民完成的实事为外化形式的。张绪的故事给人以深思和教诲。
  桑
  “郁郁陌上桑,皎皎云间月。非无巧笑姿,皓齿为谁发?”
  如今的社会文化生活,真是五彩斑斓,百花齐放。艺术领域和国际接轨、发展迅速,新的思想和创意层出不穷,过往略显单调的精神产品大多都被打上了假大空的烙印。然而,鸡皮疙瘩的制造器又何止是拔高式宣讲?伴随着当今艺术精神以娱乐至上的甚嚣尘上,各种为博噱头、为博人气的艺术垃圾开始出现,这种拖低式的俗媚表现,对中国人的艺术欣赏品味有着更严重的影响。中国人精神领域的追求和审美需要开始谨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路旁葱葱郁郁的桑树,云间皎洁明亮的月亮。不是没有美好的笑容,只是我的笑容应该为谁发出?
  话剧《信仰》立意高雅,定位主流。长江人民艺术剧院的工作者们相信它所吸引的必将是有见地高品位的观众,共同怀念几十年前的中国往事,共同铭记坚守信仰的中华军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世事总在变迁。但我们相信崇高的品质能流传千秋万代,《信仰》必将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话剧!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uqing292684/

推荐访问:经典话剧独白 话剧台词独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