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坪纪事的作者

来源:三句半剧本 时间:2018-08-17 18:00: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三句半剧本】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共10篇)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一)

求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书的目录(上教版)
最新的
上教版就是沪教版

全书共分九个单元,共49篇课文,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爱在人间
1.笑
2.小巷深处
3.晶莹的泪珠
4.为我唱首歌吧
5.一双新鞋
6.与爱相约
第二单元 祖国在我心中
7.我爱这土地
8.乡愁四韵
9.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10.最后一课
11.夜莺之歌
12.蒙特卡洛的不眠夜
第三单元 议论纵横
13.王顾左右而言他
14.公输
15.庄子钓于濮水
16.两小儿辩日
17.曹刿论战
18.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四单元 走近鲁迅
19.风筝
20.故乡
21.孔乙己
22.诗两首——《自题小像》、《自嘲》
23.论雷峰塔的倒掉
24.记忆中的父亲
25.有的人
第五单元 自然奥秘
26.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27.“生物指示”现象
28.旅鼠之谜
29.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
30.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31.最后的恐龙
第六单元 宋词集粹(下)
32.贺新郎
33.诉衷情
34.西江月
35.辛弃疾词三首——《丑奴儿》、《破阵子》、《青玉案》
36.点绛唇
37.浣溪沙
第七单元 风俗世情
38.北京的胡同
39.上海的弄堂
40.安塞腰鼓
41.水乡茶居
42.和田的维吾尔
43.稀粥南北味
第八单元 戏剧天地
44.陈毅市长
45.桑树坪纪事
46.开天辟地
第九单元 外国短篇选读
47.契诃夫小说两篇
48.莫泊桑小说两篇
49.欧•亨利小说两篇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二)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目录是什么呀

全书共分九个单元,共49篇课文,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爱在人间
1.笑
2.小巷深处
3.晶莹的泪珠
4.为我唱首歌吧
5.一双新鞋
6.与爱相约
第二单元 祖国在我心中
7.我爱这土地
8.乡愁四韵
9.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10.最后一课
11.夜莺之歌
12.蒙特卡洛的不眠夜
第三单元 议论纵横
13.王顾左右而言他
14.公输
15.庄子钓于濮水
16.两小儿辩日
17.曹刿论战
18.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四单元 走近鲁迅
19.风筝
20.故乡
21.孔乙己
22.诗两首——《自题小像》、《自嘲》
23.论雷峰塔的倒掉
24.记忆中的父亲
25.有的人
第五单元 自然奥秘
26.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27.“生物指示”现象
28.旅鼠之谜
29.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
30.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31.最后的恐龙
第六单元 宋词集粹(下)
32.贺新郎
33.诉衷情
34.西江月
35.辛弃疾词三首——《丑奴儿》、《破阵子》、《青玉案》
36.点绛唇
37.浣溪沙
第七单元 风俗世情
38.北京的胡同
39.上海的弄堂
40.安塞腰鼓
41.水乡茶居
42.和田的维吾尔
43.稀粥南北味
第八单元 戏剧天地
44.陈毅市长
45.桑树坪纪事
46.开天辟地
第九单元 外国短篇选读
47.契诃夫小说两篇
48.莫泊桑小说两篇
49.欧•亨利小说两篇
备注:新版本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目录稍有变动,请参考使用.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三)

的作者是谁啊?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

华阳国志 作者晋常强
《华阳国志》,一作《华阳国记》①,《水经注》赂称
《华m记》②.是书十二卷.晋常强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
整的一部地方志.
此书记载地域范围为冒代梁、益、宁三州,当今四JII、云
南、皮州三省及陕西、1t肃、湖北三省部分地区.书称“华
阳”者,晋代梁、益、宁三州届牧《禹贡》梁州之域,谓“华
阳照水惟梁州”,当为滥筋.又是“K《蜀志》云:“蜀之为
邦,天文扑洛辉其上,地理顺、嚼铁其娩五岳则华山表其
闲”.又白:“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
峨、喂,地称大府,原日华闭.”此可见,华阳因取义丁自然
地形,以地居华山之阳得名③,亦即以即R国志》名目之来
历.
作者晋常强,字道路,纷郡江原县(今四川崇庆县北)
人,生卒不祥.成汉李势时官至散骑常侍,掌若佩人称“蜀
史”.此职使其得以接触大量文献,进行广泛实地调查之便,
为编纂是书提供了条件.东晋永和三年(347),桓温伐蜀,
常琼劝李势降④,后任桓温参军.晚年或可在理康不得志,于
《华阳园志》中每每借题发挥,牢骚溢于言表.掀今人刘琳氏考
派此书成书年代当在东晋司马耽永和四年至十年(348—355)
之间①.常蹿若述陈是书外,尚有《汉之书》笔 多记成汉
民但传下来的难《华阳国志》而已.
2、内容·体裁
《华阳园志》十二卷,本文约十一万字.其卷次为:第一
巴志,第二汉今志(以J:梁州>,第三蜀志(益州),第四角
中志(宁州),第五公孙述刘二牧志,第六刘先主志,第七刘后
主志,第八大同志(记汉晋平蜀之后事),第九李特雄期寿势
志,第十光贤士女总赞(晋前人物),第十一后贤志(晋代人
物),第十二序志并益、梁、宁三州光后以来士女目录.
是书记事范围,从时间上说,姑于开辟,终于晋水和三
年;从地域况为梁、益、宁三州三十三郡一百八十县.全书
包括三部分:一至四备写历史、地理,以地理为主,类似正
史中的地理志;五至JL卷,以编午休的形式叔述公孙述、刘焉
刘球父子、蜀汉、成双割据政权以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略
似正史中的本纪,十至十二卷,记载自西汉迄东晋初年的“贤
士贞女”,相当正史中的列传.这种写法,刘琳光生概括为,
“从内容来说,是历史、地理、人物三结合,从体裁来况是
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的三结合.”③这是符合是书实际情
况的.然而归根结带,《华阳国志》是一部方志.
3、价值.特点
我国始有方志之依可溯之于先秦以因为主以文为辅的
“土地之固”.汉魏六朝以6,以图文并重之图经体方志,抑
或离开图的载言纪事的方志,应运而兴.先于《华阳国志》的
各类方志已经很久仅见于文献记载的即达上百种,可惜或早
已亡仇或只能片断地散见于他化唯独《华阳国志》转辗钞
玑挺拔于方志之林,成为今日传世的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方
志.此当非属偶然,应归于它的史料价值和所独具之编祭特
色.
从历史地理价值氮前四卷是全书的精电正如刘琳先生
所归纳的,记载着各州的历史,郡县的沿革,治城的所在,著
名的山川,重要的道队一方的物产,各地的风俗,主要的民
族,名宦的政筑各县的大姓,等等.所有这色为研究我国
古代西南边疆地理、政治史、经济史、民族文提供了宝贵的史
料.特别是:在古代西南地理方面有补于《汉书.地理志》、
《后汉书·郡园志》、《晋书·地理志》;在政治史方面,有
补于《三国志》,在经济史方面,有补于《史记.河渠书》、
《汉书.沟砌志》,以及《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贷
志》、《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贷殖传39在民族史方
面它对于西南三十几个少数民族和部落特别是其中主要者的
历史及其同汉族、中央政府的拄还关系所作记载,比史、汉等
《西南夷列传》详尽得多,更有许多为正史所缺失.上述足见
此书博大精深,史料价值是很高的.它的内容上的三结合和体
裁上的三结知对后世地志从唐宋时期的《元和郡县志》、
《太平安字记》直至元明清时期的《一统志》和各地方各类方
志,似乎都不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编纂特点大凡有五:
第一,是书内容上的历史、地理、人物的三结合,体裁上
的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三结合,这是方志史上的一个创
举.它比较前此一般方志小历史、地理、人物分离,各执其
一,只能反映地方史地的—个侧面来此是一种更完备纳全新
的方志体裁.其实,这种写法正是编纂正史的基本要求.作者
当是以正史《史》、《汉》为难修志,既充分发挥了方志记载
地方的优执也俭达到了不亚于正史的史料价值.
绍二,此书是专门记载包括几十种少数民族的西南边疆地
区的方志.从时间说,包括了晋以前上千年历史;从地域范围
说,包括了云、贵、JIE省和陕、化、鄂部分地区.从时间范畴
抑或空间范畴氰它都是非常博大丰富的,这在我国方志史上
不仅是空前的,后世亦属鲜见.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四)

桃花源诗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思想感情:
汉末以来,中原动荡,兵连祸结.史书中有不少人民逃到深山老林之中寻求安定生活的记载.诗人熟读历史,亲历祸乱,切身体验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宦海沉浮,冷眼旁观,也深知官场黑暗与民间疾苦.于是他向往没有兵灾战乱、没有朝代更迭的安定生活,向往没有君臣尊卑、没有赋税徭役的祥和环境.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五)

《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这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是什么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100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本书分为两辑,选录了芦花荡、荷花淀、光荣、嘱咐、采蒲台、采蒲台的苇等40余篇花淀》与《芦花荡》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桑树坪纪事的作者】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六)

陈涉世家:本文是以什么线索来记事的?作者又是如何安排的详略的?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涉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语言、动作、神态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
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
4、陈涉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九百人被逼上绝路
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
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
①扶苏被杀②楚人多爱戴项燕,“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
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
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
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陈胜、吴广起义准备的舆论宣传手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巩固陈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树立人们起义信心.
1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
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
15、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七)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谁?

  王维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编辑本段]注释
  1.选自《王右丞集笺注》.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使:奉命 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慰问边防.
  4.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5.居延: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
  6.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7.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10.长河:黄河(但也有人认为不是黄河,而是其他的东西)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候骑:骑马的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
  14.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1.选自《王右丞集笺注》.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编辑本段]译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西下的太阳在长长的黄河上显得那么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都护们正在燕然前线.
  [编辑本段]重点
  「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是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直,写出了孤烟之高;圆,写出了落日之低,以十分工整的对仗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景象描绘的入木三分.
  “大”字的作用:表现出了茫茫无边、无始无终的沙漠.
  刻画了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描绘了大漠雄浑的气势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比例藏进,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但,也有人说“大漠孤烟直”这句不真实.因为在大漠上,烟云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横过来而且遇到风的话,肯定会没掉的就算没有风烟还是会弯弯曲曲的升上去.而且“长河落日圆”也不准确,有着“长河落日扁”的说法.所以,这两句话是诗人的凭空想象.
  [编辑本段]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打磨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王维诗人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绝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擅长,这在整个唐代诗坛是颇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所师法.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与其山水诗的风格相近.
  王维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和直接宣扬佛理的作品.它们的内容多不足道,语言亦多陈词套语,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数名篇佳句,如“云里帝城双风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气象高华,体物细致,亦为人所称道.王维诗《少年行》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集雅斋刻本《唐诗七言画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桑树坪纪事的作者】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八)

语文八年级上第二课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年7月11日),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2003年7月,孙犁纪念馆在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荷花大观园落成,2004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七卷本四百余万字的《孙犁全集》.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九)

谁有叙事诗,作者要古代的.谢谢!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

木兰辞 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

桑树坪纪事的作者(十)

(幼学纪事)记叙了什么经历,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幼学纪事) 作者:于是之

回忆了作者幼年求学的艰辛经历,对那不堪回首的黑暗年代,作了深沉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字里行间,寄寓着对今天年轻一代的深切希望,希望他们珍惜良时,好学上进.全文共四部分:如果从记叙的时间、事件来概括,可以写成:一、贫寒家境,二、短暂上学,三、不幸辍学,四、业余求知.如果从表达的内容、主旨来概括,可以写:一、知识作用幼已明,二、读书习惯师育成,三、艰难辍学志不失,四、苦心求知得真趣.这四部分首先在时间上是先后联系的,其次在内容上由表入里,先写自己虽生长在没文化的家庭却怎么会重视文化知识的,这里既有环境的促使,更有老师的诱导,所以后来辍学求职了,还是不忘找机会学习,这在内容上是循序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uqing836456/

推荐访问:桑树坪纪事剧本 桑树坪纪事评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