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作品

来源:话剧剧本 时间:2018-09-13 08: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话剧剧本】

油画作品(共9篇)

油画作品(一)

美术展览馆收到一幅参展的油画作品,长2m,宽1.6m, 准备给它四周镶上一样宽的画框,如果画框的面积是画的
美术展览馆收到一幅参展的油画作品,长2m,宽1.6m, 准备给它四周镶上一样宽的画框,如果画框的面积是画的面积的80分之19,求画框的宽是多少?

美术展览馆收到一幅参展的油画作品,长2米,宽16分米,准备给它四周镶上一样宽的画框,如果画框的面积是油画面积的19/80,求画框的宽是多少
设画框宽x分米
画框面积是油画面积的19/80
那么没有被画框挡住的面积是油画面积的61/80
(20-2x)*(16-2x)/(20×16)=61/80
(18-2x+2)*(18-2x-2)=244
(18-2x)^2-4=244
2x=18±2√62
根据题意,x=9-√62

油画作品(二)

著名油画作品《打石工》,是1849年库尔贝完成的代表作,从图意分析,其风格应属于哪一艺术流派
A.浪漫主义
B.印象派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C

从图片可以看出工人在紧张艰苦劳动,是属于现实主义艺术流派。

油画作品(三)

《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1928年的油画作品,所描绘的是《史记·田丹列传》中的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战士为他送行的情景。这幅巨大的历史画作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徐悲鸿以其作品的创新被誉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典范和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的艺术之路给我们今天进行文化创新具有哪些重要的启示?(12分)

启示应当包括:①自觉投身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即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3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④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文化守旧主义、文化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3分)

本题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知识点。可从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两个基本途径;反对守旧主义、文化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组组织答案。

油画作品(四)

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作品,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会看到不规则的红色色块;
因为绚丽多彩的油画画面由各种颜料组成,这些颜料中只有红色颜料和白色颜料能反射红色光,所以会看到不规则的红色色块.

油画作品(五)

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作品,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会看到不规则的红色色块;
因为绚丽多彩的油画画面由各种颜料组成,这些颜料中只有红色颜料和白色颜料能反射红色光,所以会看到不规则的红色色块.

油画作品(六)

美术馆收到一幅参展的油画作品,长2米,宽1.6米,准备在它四周镶上一样宽的画框,如果画框的面积原油画面积的19/80,求画款的宽度是多少米?
求画框的宽度是多少米?

画框的面积原油画面积的19/80
故总面积是油画面积的((19/80)+1)=99/80
而油画面积:2*1.6=3.2(m2)
故总面积:3.96(m2)
设画框的宽度是x米,则
(2+2x)(1.6+2x)=3.96
解得
x=0.1
故画框的宽度是0.1米

油画作品(七)

中国画与油画 作文

中国画与油画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意境:是画家的立意与所描绘的形象融合后所表达于画面的情调。
中国画的意境很含蓄,古人画松、梅、菊,是取其不畏严寒,敢与风暴冰雪作斗争的精神。而西洋画的风景画,则纯粹追求画面上的美,没有什么寓意性。
西洋画一般是按“黄金律”定画面,即长宽比例约5比3。比较缺少变化。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透明覆色法不透明覆色法
油画是外来的画种,它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真正形成完备的油画艺术是十五世纪。中国早在东晋时期虽也产过油与颜料配合使用的技术,西方有些学者认为植物油调颜料技术是中国传往西方的,但中国油画没有发展,最后形成油画艺术还是在欧洲。
(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
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油画作品】

油画作品(八)

油画《父亲》文字描摩

油画《父亲》罗中立绘,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看到这幅油画,让每位读者的意像中充满了这位纯朴的农人,不禁让我感怀,这也许是作者对父亲及终年耕作土地的默默感恩.画家笔下浓厚的油彩和西方现代艺术中超写实的手法巧妙地采用了特写构图,精微而细腻的笔触,淋漓的汗水从脸上的毛孔中渗出.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之美.颂歌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
鲜明的影象总是能一下射入脑海,于是撞击到心灵的某个部位,久久不能释怀.第一次看到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中国农民的形象就开始在我心中定位.面朝着的黄土,背朝着的天,混着泥土的汗水,深邃不见的眼,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农民一生的缩影.
自油画作品《父亲》出世至今,对它的好评从未间断,人们对画中的各部分索取得淋漓尽致,让农民的儿女能涌出泪来,让人们浮躁的内心肃然起敬,这是属于农民个人的魅力,更是这幅油画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不问收种,只问耕耘”的特殊情感,是这一生贡献给土地的有力证明!
显然,我们能从画和题目中知道画中人的两个身份:农民和父亲.他是一位农民父亲.父亲为了儿女的奔波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农民父亲为了儿女的耕作是一种血泪的劳苦.我注视画中的这位农民父亲,日光强烈照射下的脸都能反射出光来,我愈发觉得这张脸像一张明镜,照映着我们的心,明镜中仍有深深的裂痕,那是春下秋冬的风雨无阻,那是冷暖不知的岁月旅途.
是的,这是父亲,农民父亲!指甲里还存有脚下的泥土,眉梢上还挂有灰色的汗珠,碗中有水已经发黄却泛起金光,笑得不知所措甚至有些麻木,就这样,感动得我们一塌糊涂.
这样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将作者的才华无疑地展示出来,在中国的油画史上默默筑起一座里程碑.作者抛给我们一张父亲的脸,写实的手法与细腻的刻画竟然让读者看懂了神与神的相通.丰子恺说:“艺术鉴赏时最先由感觉,其次动感情”.我觉得,还有最后出感悟.这幅伟大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不仅仅是父亲的形象,不仅仅是农民父亲,而是这片土地的儿子,祖辈曾经洒满血汗的这片土地,是否会有后来人依然继承这样的“父亲”,随着时代浪潮的涌入,是否还有人安心于去做这样的“父亲”,我想,这是我们当今应该引起的对二十年前这幅《父亲》的思考.作者深谙农民的困苦,懂得农民的欢乐,更理解农民的需求.《父亲》能够激起我们对于人民由衷的热爱、赞美和强烈的责任感,激起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情波澜,而不只是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艺术融铸入人们的思想感情之中,深刻地表现出中国农民的力量和希望.命运给予他为土地的兴衰而抗争的责任,命运同时也给予他为家庭的成败而打拼的勤奋,命运给予父亲善良的心,纯朴的情,与世无争的信念,在阳光下晒得那么自然黝黑的皮肤.即使这一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从未有一声嗟怨,只要看到那秋日阳光下大片大片的金黄,微笑一年一度地涌上心甜.
作者这样鲜明的艺术语言堪称惊世之笔,心底波澜暗涌,聆听内心的震撼,是作者笔下“父亲”的呼应,不用更多的语言便能随时嗅到浓重的乡土味道.罗丹说:“像在艺术领域的其它部门一样,诚挚是唯一的法则”.诚挚的作者创造了诚挚的父亲,赋予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不禁让人感叹艺术价值可以如此之高,如此之深刻.当我们凝视一个阳光下的慈父时,它的意义已不仅限于农民的力量所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已经涉及了人类灵魂的象征.
也许《父亲》那破了又锔起来的粗瓷碗,早已放进历史博物馆,今天面对《父亲》,我们仍能领受一种逼人的烧灼感.那张被疲劳所摧残,被太阳所炎晒而布满皱纹的脸,将是我们无法忘却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父亲》点燃我们心中沉积已久的热情,无论是作者的创造,还是读者欣赏,都是赋予艺术的伟大使命!

油画作品(九)

写画家或音乐家的作文!

  画家陈丹青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并自习绘画.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早在1980年,陈丹青便以油画《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陈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甚至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响.《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于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作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之一,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2004年末提交了辞去清华美院教授职务的辞职报告.
  陈丹青是80年代在画坛产生较大影响的青年油画家.1980年他创作的《西藏组画》较早开始摆脱俄罗斯—苏联油画对中国油画展的影响,追求用传统西欧油画的写实手法来表达对现代生活、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的真实感受.陈丹青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摘自《中国油画展280年》画集
  油画作品陈丹青的画令人爱看,耐人寻味,是用他的高超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令人百看不厌的境地.——冯法祀(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教授)
  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陈丹青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底蕴,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体现,浸透了他的自身经历,包含着他对底层人民的深切理解、怜悯和尊重.这种人道情感个人格力量赋予他的作品以辉煌和崇高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uqing875654/

推荐访问:人体油画 油画作品欣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