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120家店—80后真实创业故事

来源:创业故事 时间:2017-07-18 14:45:2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故事】

  80后真实创业故事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范文网www.01hn.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从1到120家店—80后真实创业故事,欢迎参考!

  从1到120家店—80后真实创业故事

  老婆说,开个甜甜圈店吧!

  2010年夏天,房地产市场低靡,我所在的代理公司业务滑坡,便辞掉了销售经理的职务,闲在家里,正好也打算休息一阵子。那时候比较迷茫,有两条路摆在面前,一是去别的代理公司继续干销售,二是自己创业,但是我弟弟彭建劝我创业。至于创业干什么没有想好,想的最多的就是开个淘宝店。我自己渴望时间和财富自由,也只有创业可以帮助实现这一梦想。

  休息的那阵子,和老婆去了一趟杭州游玩,无意中吃到甜甜圈,老婆很喜欢,还特意带了一盒回南京。后来有一天在网上找项目,发现有人做甜甜圈项目的转让,就和老婆商量要不我们就开一个甜甜圈店吧。老婆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就走访南京所有做甜甜圈的店铺,去品尝体验。觉得竞争还不是很激烈,其中本地开店最多的品牌做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规范。其他的也没有多想,比如盈利啊,回报之类的,只是按照心中的想法先把店开起来。

  后来去考察了甜甜圈的项目,觉得口味还行,就决定干这事了。边培训的同时边找铺子,找了整整2个月,期间筛选过很多铺子,大家的意见有分歧,吵过很多次架,长时间不能敲定,让人很沮伤。有一段时间一早上两人出去扫街,下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就倒在床上,晚上再上网筛选好决定明天看哪些。那会儿就觉得创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在反复挑战你磨练你的意志。

  当培训完进入筹备阶段,才是更艰难的时候,因为资金紧张,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对这个行业也是陌生的,从采购设备到装修店铺都是新手,摸索着前进,为了省装修的钱,材料都是我们自己亲自跑装饰市场采购,小到螺丝灯管大到瓷砖。有时候有分歧就会争的面红耳赤。做决策才是真的考验,现在知道之所以很难做决策,因为信息掌握的不够不完整。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只有多花钱要么多花时间来解决问题。没有钱或者钱不多只能花时间,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草根创业者,这些路是必须要走的,走过了这些,你才明白创业的苦,才有成功的喜悦。

  开业的时候连鞭炮都没有放,也没有花篮,就静悄悄低调的开业了,只在门口放了一块牌子“小店开张,买三送三”,没想到门庭若市,因为是新手,效率跟不上,每天的产量上不来,导致顾客今天来定只能后天取货。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生意很好,这便有了小范围的口碑。这个阶段只持续了半个月左右,活动结束以后生意回落。团购也是在那个时候很火,我们也是在没开店正在筹备的时候就联系了各家团购,希望开业后能合作,可能是因为团购太火,好多团购网站都没有回复或者是爱理不理的,还有的就是看不上咱么这小店。

  突然有一天美团的负责人来找我们,一拍即合,和团购的合作时间恰到好处,正好是店里的开业活动刚结束没多久,我们还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的时候,团购来了。上线第一天就卖了1000多份,效果特别好。这大概就是第一次O2O了,那时候我们在意的是人流量,每天都有预约来领团购的,就带动了人气从而提高营业额。但团购这个不赚钱,显然不能长期持续下去,不过在当时没有资源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的方式了。

  哇,日营业额破1.5万了!

  甜甜圈店是12月正式开业的,到过年这段时间都属于旺季,生意还说的过去。等到来年的5月份开始,形势就变的严峻起来,天气变热,人们外出活动的频率降低,对食物的欲望逐渐降低尤其是对甜食。我们意识到光靠店铺的自然人流量是支撑不了的。我们一致的思路是做广告扩大影响力,媒体广告肯定是做不起,就只能印发产品传单每天到周边写字楼学校发,只要那天去发单了,当日的外卖单量就会上升。其实不光是发单还同时配合有力的促销手段吸引客户来店里。比如每个单子上都一个免费甜甜圈可以领取。顾客来了无条件就可以免费得到一个甜甜圈,同时还会再买一些。这样的活动不但不会赔本反而既赚人气又赚营业额。我们深知免费的力量强大。这些点子是从营销的书上案例学来的,边学边用再灵活变通,只要方法有效果,我们就有一种成就感。

  紧接着我们在淘宝上开设了店铺,做起了线上甜甜圈,让天南海北的吃货也能吃到我们的甜甜圈。刚上线的时候因为没有宣传,询问下单的寥寥无几。后来竞争对手在淘宝首焦做了一次活动,突然间旺旺叮叮咚咚响起来,生意就这么来了,这一忙就是半年。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了线上。其实淘宝也是一个窗口,除了外地的顾客,本地也有相当顾客购买,有亲自来实体店的也有通过同程快递的。

  2010年底的时候我们也开通了新浪微博,那个时候微博刚刚兴起,慢慢摸索积累粉丝,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转发粉丝晒的图片。对客户的评价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真正在微博上发力是在去年夏天,首先做的尝试联合本地有知名度的餐饮美食微博做试吃活动,因为产品卖相好的特性,相比较其他餐饮,粉丝更喜欢拍照晒。传播力特别广,再加上甜甜圈的主要客群就是女孩,而她们大多都在微博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推广,在本地已经小有名气,同时也结识了一些美食达人,通过他们的介绍又认识了一些电视媒体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做了一次甜甜圈店的专访,知名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店铺销售也随之上升。来店里不是看微博来的就是看电视来的。特别是许多粉丝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让我们感动不已。比如有一个顾客说这家店最近在网上炒得很火,今天特意赶来。她说的最近网上很火,一定是经常在微博上看到我们信息。

  后来微信流行起来,我们也在微信上也做了不少尝试,效果也挺好的。我们觉得O2O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行业每家的产品的特性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我们最终的目标总是让消费者知道某样产品或者服务的存在,从而才能体验。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可以花较少的金钱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消费者知晓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产品的基础上,学习运用互联网提供各种社交工具各类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通过互联网的反复尝试,我们的生意慢慢好起来了。如果你在2013年下半年路过南京的长白街,你会看到一间拐角的小店里每天都挤满了人,哪怕是周一周二。没错,那就是我的店。这种每天人挤破门的情况维持了有2个月,这样的结果是,新浪美食找上门了,江苏卫视找上门了,还有各种各种的合作商家都找上门了。那时店里每天的营业额都维持在5-6千,多的时候甚至冲破1万5,对于一个曾经日营业额到2000就合不拢嘴的人来说,这显然有点超乎我的意料。

  从1家店到120家店

  真正想到做加盟,是后来的事。因为我做的是甜甜圈,吃的大多是女生,特别是一些8090后的女生,其中有一些是江苏周边城市来南京上大学的姑娘,也有很多在南京上班的白领。很多姑娘在吃到我们的甜甜圈后,就说这个甜甜圈真的很好吃,我们那里肯定也有很多人喜欢的,问我能不能回家去开一间。刚开始我没在意,心想每天赚几千块日子多轻松,她们加盟的话还要为她们的生意负责,多累。但当问的人多了,我就开始当真,并琢磨起这件事来了。

  女生对开一间甜品店的理想与坚持,有时候你是无法理解的。有的姑娘实在是太执着了,三天两头跑来店里找我谈,有种非开不可的感觉。后来我想,这不就是当年的我吗,执意要创业的那股劲儿谁也拦不住。当时手里拿着10万块,和老婆双双辞职,最后东拼西凑勉强开起来一间小店。这样一想,我似乎理解她们了。崇高点的说法,我是为了完成她们的甜品梦。

  那是2013年的6、7月份,我开始筹备加盟这个事,等所有流程都梳理好,正式放开加盟已经是9月份了。到今天,一年时间就做了120家店。要问这其中有什么秘诀,我的回答就是,对口味的坚持!像《舌尖上的中国》台词所说,我们对美食美味一直保持着敬仰的态度。从当初的一间小店,到现在全国120间店,4年来表面上我们开了很多店,干了很多事。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把甜甜圈的口感做的很好,这也是我4年来干得最为得意的一件事。如果你去吃吃市面上其它的甜甜圈,再来吃吃我们的甜甜圈,你就明白为什么我这么说了。我不知道甜甜圈口感的极致在哪里,有没有极致,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们会为甜甜圈的极致口感奋斗到永远。

  事实上,我们做加盟就建了一个网站,没做太多推广,没有强大的销售团队每天打电话,很多加盟我们的人开始都是看到我们门店生意很好,一吃发现口感特别好,就开了一间。刚开始是在江苏很多人知道,开的店越多,全国各地也有很多人知道,就加入了我们的创业队伍。最远的一个,是刚签的新疆克拉玛依的一个90后小伙子。

  加盟我们的多是8090后女生,她们有的是政府公务员、有的是富二代、有的是海归,也有很多80后妈妈,她们开店都是不甘于现在的生活,想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财富自由与梦想。但只有我明白,这其中有多么不易。所以,我们对加盟的价值观是,一定要让加盟商赚到钱。 事实也是如此。目前加盟我们的120位创业者中,118位都是赚钱的,真正失败的只有2位。这2位中,一个是合伙人闹分手,一个是合伙人有自己的公司无心打理。而最快的盐城和连云港代理商,现在已经在筹备第5家店。还有一些县级城市加盟商已经开第二家。看到她们慢慢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成就感比挣到钱还开心,因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帮助创业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好的情况是,很多人看到我们加盟商甜甜圈店的生意都不错,以为开甜甜圈店很好赚,就都想开。而为了保证加盟商能赚到钱,我们都是有区域保护的,不像市场上一般的加盟品牌,收一笔贵得要命的代理费,然后放手不管了。许多地级城市我们在控制加盟,保证原先的加盟商不受恶意竞争。

  这样的结果是,那些开不成团子甜甜圈的人,都成为了我们的竞争对手。有的加盟了别的甜甜圈品牌,有的去学点技术自己开个甜甜圈店,甚至以前在我们这里学技术的一个学员也自

  创了一个甜甜圈品牌,也玩起了加盟。更有些竞争对手技术不成熟,开业当天做不出甜甜圈,只好跑到我们加盟商那里买甜甜圈,再加价卖,被网友在微博爆出,遭到当地团粉一致抵制。

  我们是一伙平凡普通的草根创业者,做过电焊工,干过广告,卖过房子,读过几本关于营销的书,凭者满腔热情,坚定的信念,走在创业的路上。创业中只要敢于尝试,彻底的执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就会更接近我们的目标。相信自己,创业的路上不断前进。

  陈慧超的8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

  陈慧超的8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 他,198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湖州,本科学历,来澄创业初期,一个外乡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在此无依无靠,白手起家,面对人们的不信任,他用自己的坚毅和执着,渐渐感动着周围的人,并逐渐成长为一位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标志者,他就是江阴市极地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慧超。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慧超所走过的创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充满了荆棘,但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童年,生活磨砺不屈性格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慧超的创业故事和他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十多岁时因为家庭经济的变故,便开始承担起生活的担子。大三那年,在一次野外生存训练中被户外拓展这个行业深深吸引,于是独自一人跑到了江西南昌拜师。同年下半年,正直大四的他放弃了中石化的实习机会,揣着从同学那借来的8000元钱去了北京,学习并考取了国家级拓展培训师(中级)证书,还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在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后,他带着满怀激情来澄创业。然而由于资金有限、经验不足,他到处碰壁,多次穷途末路,几乎到了饭都吃不上的境地。出于生活压力,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创业梦想从事销售工作。靠着用心加勤奋,他的业绩经常是公司第一。当资金开始有所积累,社会经验也日益丰富,不屈的他在参加完江阴SYB创业培训后,毅然辞职,在租住的卧室里踏上了第二次创业征程。

  二、踏实实干,辛苦付出崭露头角

  创立公司之初,没有团队、资金不足、市场无序是他面临的三大问题。陈慧超透过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并通过自己的所学和之前的工作经验,从基层、管理层等多方面为企业量身制定有效的拓展训练课程,获得了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并从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江阴拓展训练的新局面,在江阴不论是极地营品牌还是陈慧超本人都已成为行业新锐。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从无锡、常州,甚至是杭州、湖州、烟台等地慕名而来,加入到极地营的品牌旗下。目前,极地营品牌已有山东烟台和浙江湖州两地正式加盟,舟山极地营也正在积极地筹备中。

  三、开拓创新,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关注员工团队成长,良好的大环境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几年的奋斗,极地营公司除了吸引到一批有着同样梦想的团队成员,还与全国多家基地、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创新经营模式使企业的架构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成熟。2012年10月,与长三角人力资源网合资,创建第一个国内拓展行业在线交流学习平台——中国拓展师网。至今公司已服务江阴企事业100多家,累计培训人

  数达到5000多人次。

  四、热心公益,努力回馈感恩社会

  “企业来源于社会,理应奉献社会。”这是陈慧超奉行的企业发展宗旨,也是极地营企业文化之一。在致力于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与了“爱心妈妈”、“成长心连心”等关注孤儿和困难家庭的资助活动,参加了江阴义工队、江阴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活动,为他们提供公益咨询与培训服务。他常常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励在创业路上的青年,帮助外来人员和下岗职工到客户单位实现再就业。

  这就是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陈慧超。他总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周围的人,昔日稚嫩大学生,今朝豪情畅大志!在宽广的事业平台上,他自信地向人们阐述着自己的理念,以其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为人们带去无限动力和正能量,用自己的坚强与汗水,书写着一个年轻人的热血青春!

  “90后”女孩一站式服务:纸媒转型管家 引4000万风投 当越来越多人的信息开始来源于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在上下班途中翻看的是手机而不是报纸,传统媒体意识到了向新媒体转型的紧迫。但庞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网络技术瓶颈却成了一道坎。“90后”女孩张稔梅从中看到商机,做起了“纸媒转型管家”,目前已与十几家传统媒体达成了合作意向,还引来了4000万元风投。

  一站式服务帮传统媒体转型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碎片式阅读来获取信息,这是必然的趋势。”昨日,坐在商报记者面前的张稔梅轻声细语地说。1990年出生的她,是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的大四学生,也是重庆搜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张稔梅介绍,前年她在北京一家国家级媒体实习,刚好经历了该媒体向新媒体业务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她看到了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前期投入大等难题。虽然有部分IT公司提供建站、软件开发,托管等服务,但很少有公司能做到一站式服务。

  回到重庆后,张稔梅与合作伙伴吴雅琪一起,在今年1月正式成立了重庆搜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稔梅任公司CEO,吴雅琪任COO。公司主攻新媒体项目,开发出CmsSou全媒体网站管理系统、新媒体采编发系统等。

  如今,她们除了免费帮传统媒体建站/升级网站、生成APP等新媒体类产品外,还可提供数据采集、内容发布、组织、传播、维护、运营等的一站式全免费托管服务。“我们要把媒体从网络技术和运营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专注做好内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张稔梅笑着说。

  前期免费服务后期分成

  “对传统媒体来说,他们在转型过程中享受的是零投入和零风险。”吴雅琪介绍,与其它提供网站建设服务的企业相比,她们采用的运营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前期提供的是全免费服务。无论是为媒体建立或升级网站、转型软件的开发以及全部技术投入,都由她们的团队承担,免去了传统媒体在资金、技术、运营上的所有风险。据估计,这一模式最少每年可以为传统媒体节约近80万元费用。 在这样的运营模式下,公司靠什么方式盈利?“我们参与的是后期盈利分成。”张稔梅说,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在向新媒体转型,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新媒体的价值。而她们的团队就是要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期间,提升潜在的互联网盈利能力。后期广告投放、网站产品销售等都可以实现利润分成。

  为在达成合作意向后能够吸引更多网络广告,张稔梅和吴雅琪还收购了两家专业的互联网广告公司。“我们有上万家广告主,收入方面应该不成问题。”张稔梅信心满满地说。

  艾瑞最新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核心数据显示,国内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198.4亿元,同比去年一季度上升38.9%。“未来,新媒体平台成熟后,将打造一个航母级广告平台,通过它为广大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免费做产品推广。我们希望能帮助他们,将好的产品推出去,实现价值。”张稔梅说。

  新项目引来4000万风投

  张稔梅和吴雅琪的理念迅速得到了国内传统媒体认同。

  吴雅琪透露,公司已与十几家传统媒体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包括国内数一数二的文摘类期刊。该新媒体项目还引起了国内多家投资公司的关注,经过慎重选择,她们接受了其中两家抛出的橄榄枝,获得了4000万元风险投资。

  重庆电商协会副秘书长王蜀生表示,张稔梅和吴雅琪抓住传统纸媒转型契机,与之形成合作关系,这一全新的运营方式发展前景很不错。

  据了解,目前国内注册的传统纸媒有上万家,但在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很多网站由于没有专业团队经营最终沦为摆设,能够实现新媒体业务盈利的不足1/10。{80后创业故事}.

  不过,王蜀生也提醒,如今网络市场同样面临激烈竞争,部分大型网络媒体已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为传统媒体新建立起来的新媒体平台,要利用好原有传统媒体的资源,否则存在盈利风险。

  90后异国摆地摊 卖眼镜年赚250万!

  改革开放以前,潮汕这边生活比较贫穷,所以潮汕人选择到泰国去发展,发展起来后都没有再回来潮汕了,有的就直接在那边定居下来,不过还是会回家探亲,所以潮汕还有“华侨”一说。后来这边的生活改善了,到泰国发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还是有一边潮汕人会过去那边发展。

  07年初中毕业后,班里有一男同学跟着他亲戚去了泰国,短短的五年,他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子蜕变成为一位有车有房的有为青年。

  他说刚开始来泰国的时候,真的非常想回家,因为去了那边去找工作,但人家都以语言不通把他回绝了,整整找了两个月的工作,都找不到一份工作。后来在找工作的途中,他看到了一位中国人在摆地摊卖手表,或者是在异国看到自己国家的人心里的那份激动吧,他过去与那位中国交流了一会,发现原来那位中国大叔也是潮汕人。那位潮汕大叔告诉我同学,想在这边找一份工作不懂这边的语言几乎是找不到的,摆地摊的话,日子还能过得去,要不一起来摆地摊,他旁边还有一个位子是没有人摆的。

  同学说他开始的时候也犹豫了,从中国来到了泰国,为的就是更好的发展,最后却是去摆地摊,但看着自己身上的钱一天一天的少了下来,再这样下去连基本的生活也没办法维持了,于是他听了那位大叔的话,也跟着他一起去摆地摊,但我同学选择的是卖眼镜。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是很好,因为不懂泰语,然后年纪偏小,所以很多人都是用着不信任的眼光看着他。后来,慢慢的客户积累多了,他的诚信也积累起来了,很多老客户都会自己自动的帮他介绍新的客户。

  他现在的客户就是这五年来积累的老客户外加自己新开发的新客户,以前眼镜是自己在国内拿货的,听说现在是自己开厂在做了,在泰国也买了房子买了车子,但他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五间铺面了,没有在摆地摊,一年赚下来大概有250万利润,听说当时叫他一起摆地摊的大叔现在是他们工厂的经理。

  五年的时间成就了一个小伙子的梦想,也见证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子蜕变成为一位有车有房的有为青年的历程。

  80后做什么生意好?毕业不到3年赚近1000万

  80后做什么生意好?大家都说80后是浮夸的一代,一直背着房贷和车贷的重包袱,还得面临不得不的“月光”,其实不管那一带都会有这么个过渡期。80后做什么生意好?其中永远会有那么一些“能人”,大胆的走出那一步。她是大学高材生毕业后,三年准备开启手工艺品的浪漫征程。她也是美女高材生,北大的每天为她打下了坚实的经验基础,不到三年就赚了近千万。80后做什么生意好?创业是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只要有信心,80后的崛起不成问题! 故事一:手工艺品店

  两年多换数次工作

  店内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大部分出自她的巧手

  80后做什么生意好?婷婷是一名来自湘西的80后女孩,个头不高,大眼睛,小脸蛋很精致,她说话时语气平缓、柔和,略带稚气,偶一害羞,脸上便泛出一片绯红。

  2002年,婷婷只身一人来到长沙女子大学就读动漫设计专业,05年毕业后,她和同学一起到北京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那是在一家公司做设计,因为是新手,所以工资非常低,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没多久,婷婷便换了工作,后来她选择回到长沙。然而,

  工作一直不能让她称心如意。

  “在两年多里我换了好几份工作,因为这些工作我都不太喜欢,我平时喜欢做一些小工艺品,比如玩具、饰品等,我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来卖自己做的东西。”

  80后做什么生意好?毅然辞职开创意店

  因工作不顺心,婷婷在08年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工作,选择“待业”,而那一年正好是金融危机,就业形势严峻。

  “那时一些同学不理解,说我现在辞职很不理智了,其实我是想实现我自己的梦想。”辞职后婷婷努力筹集资金,而这一筹集几个月便过去了,店依然没有开成。“开一家店至少要几万元,而我只有几千元,远远不够。”

  一天,她在与朋友的聊天中得知,长沙市为了鼓励创业,在黄兴路步行街动漫sky为创业者提供150多个免租金的铺面,免租期限是半年,婷婷非常开心,觉得万事俱备,“东风”也来了。于是,她急忙和一同学商量,两人凑了一万多元合伙开起了店。

  “店名为„80栈‟,意思是能让所有的80后都有个停靠的地方。”婷婷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当时就业形势不好,而政府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她觉得自己刚好赶上了好时候。

  80后做什么生意好?自制“小玩意儿”月赚三五千

  3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80栈”,这是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店,店里三边都立着木架,架子上摆满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婷婷很自豪,因为这些“小玩意儿”都是她“天马行空”后的作品。“我们自己从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淘了原材料,然后自己设计、制作,几乎每一件物品都是自己缝补出来的。”

  婷婷向记者讲述了新店开张的情景。“那天,我和同学正在装修门面,刷漆、钉架、摆物品……忙得不亦乐乎,突然一名顾客带着女朋友过来询问,而我们才刚刚摆出一些物品,很多价格标签都没有贴上去,但还是被这对情侣卖走了第一件。同学就说不用选日子开张了,今天就是最好的日子。”

  婷婷说,当天卖出了几件,为讨吉利凑齐“8”件,同学也买了几件,之后的几个月,生意比预计的还要好。“现在已经过了免租期,但除掉每月七八百的月租还能收入三五千元,日子也算过得去。”婷婷觉得很满足。

  80后做什么生意好?希望能永远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对于未来的计划,婷婷显然没有思考过多,只希望能永远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开开店,制作手工艺品,经常有老朋友过来坐坐,我觉得生活很舒适。”当然,婷婷也有担忧的时候,那就是她打算今年和男朋友结婚,但房价的涨速似乎总是高于收入的增幅。

  4个80后小老板的创业故事

  4个80后小老板的创业故事

  “现在没人能找到可以养你一辈子的工作了。”年过五十的美国网迅公司总裁、NEA基金合伙人朱敏跟记者聊到年轻人创业的话题时,特别感慨时代的不同。 “我们那时的大学毕业生,安安稳稳等分配就行了;现在可不一样了,学生一毕业就被抛入市场经济的大熔炉。”

  上世纪70年代,朱敏在农村插队,办起了“社队企业”,就是“公社”和“大队”的企业。那时私人开店、办企业是不被鼓励的,弄不好就整出政治问题来。可是现在——

  吴立杰,1980年生,2002年大学二年级时办了策划公司;2004年读大四,创办了在法国注册的品牌服装企业。

  戎天祥,1982年生,中专毕业后辗转办起了服装店,联合南京城内许多家时尚行业小店,组成“25岁创业联盟”,开创小店经营新模式。

  俞瑜,23岁的宁波老板,去年接手家族企业,新官上任三把火,把公司整理得红红火火。

  陈志江,更为传奇,他成立了一个“一人公司”。

  „„

  这些只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边“80年代”的年轻人做上了老板,那边还在校园的“80年代”已经把创业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6月10日,浙江大学第五届“蒲公英”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经过8个月层层角逐,从134支团队中选出3支,准备参加全国大赛。记者注意到,他们参赛的项目非常接近商业产品,如“全景监控摄像机”等,不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高端技术。

  “在美国,创业计划竞赛大大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Netscape、Excite、Yahoo等公司都是在美国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谁知道我们这里不会产生下一代商业领袖呢?”一个参赛的大学生很认真地说。

  “国家鼓励+就业危机+社会风标”,一位社会学者这样概括“80年代”甚至更小的年轻人创业的动因。

  “现在各个地区都在出台鼓励年轻人创业的优惠政策,而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许多公司似乎都是一夜之间崛起,他们的创始人也就此成为社会风标,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而年轻人自主创业,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是有好处的,因此也是政府支持的。”

  观察这些年轻创业群体,与父辈相比,他们不仅具有拼劲闯劲,也具有更高的知识修养、更宽阔的眼光。因而也能产生更多新思路、新模式、新奇迹。 当然,这是这一代创业群体令人乐观的一面。他们也面临比父辈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因为他们的世界更大,心更大,但是成功的几率永远是一样的。有一句话说,“100个人创业,有1个最后成功就不错了。”

  从“芙蓉姐姐”一夜蹿红网络我们发现,现在很多事情速度都比原来快。但也许,创业不是。

  我们记录了4个年轻人的创业故事,同时请了企业家、社会学者、经济学者,还有创业者日夜企盼的基金投资人,共同探讨“80年代”创业群体的现象。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但我们希望读者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建议,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80后创业故事}.

  年轻不怕拒绝:28次跑成第一笔业务

  企业:法国豪雯服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吴立杰

  年龄:26岁

  戴一副黑框小眼镜,平头,皮肤很白,微微有点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这跟记者想象的太不一样了!我以为,这个大二开策划公司,大四成立自己品牌服装公司的人,说话总应该比常人快一拍。

  高二同学的“男模”

  吴立杰,2004年大学毕业,出生在温州泰顺山区。家到城里隔着好多座山,那条悬崖边的险路外地司机根本不敢开,去那个小山村,只能老远下车,等本地司机来接。

  小时候少有机会去城市见大世面,家里又很穷,但是吴立杰爱上了画画。隔壁爷爷家墙上的画让他如痴如醉,一有空就在家里乱涂乱抹。高二那一年,有个学画的同学看到吴立杰老是很羡慕地盯着自己,建议他学画,就从做“男模”开始。

  这个同学向吴立杰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因为天天画画,把成绩撂下了,他因外语两分之差没考上中央美院,最后进了浙江理工大学学设计。但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活跃的地方,吴立杰把艺术和商业结合起来,找到了最适合他的路。

  睡沙发的大学生老板

  大学才读了几个月,吴立杰就找了两家服装公司做兼职。{80后创业故事}.

  “上大学的费用都是自己挣的。给两家公司做兼职,不但给他们做服装设计,还学面料、进货等知识,少的时候一个月拿400元,多的时候可以拿3400多元。”

  不过,这段时间也让吴立杰深深感受“为他人作嫁衣”的滋味。一个款式卖得好,厂家可以赚几十万元,但是他只能拿到几千块。“按这种速度,我在杭州也许一辈子都买不起房。”

  大二前,吴立杰还参加了许多国内、国际设计比赛,并在第二届CCTV脑白金杯、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上获奖。学校的橱窗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获奖作品。

  大二暑假,吴立杰自立门户,登记注册了一个服装品牌策划公司。

  “学校在杭州下沙,公司在中山花园,每天早上六七点钟从沙发上爬起来,走到杭州大厦附近坐328路公交车到学校上课,上完课马上赶回公司,工作到凌晨,再爬上沙发睡觉。”

  刚成立的公司业务少,吴立杰回忆说,第一笔救命业务,他整整跑了28次才搞定。

  为了减少开支,吴立杰每次出去谈业务都是挤公交车。“但又不能表现出自己是坐公交车去的,否则人家会看不起你。每次快到人家公司的时候,先尽可能擦去身上的臭汗。”

  发展事业,由外而内

  成功帮一些客户做了品牌策划、推广后,更多的公司瞄上了他。业务逐渐不成问题,他也能有选择地帮一些大牌公司做策划。“那时学了很多东西,包括大公司的运作、进货、销售、管理等。做企划其实很能偷学大公司的精华。”{80后创业故事}.

  通过朋友关系,2004年,吴立杰的服饰公司在法国成功注册,注册资金150万法郎。

  2005年,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吴立杰给自己策划了一场巨大的招商会。他租了钱江大酒店顶楼,两天时间内向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代理商展示了他们设计200多款服装。

  “之前我自己跑到各地发了400多张邀请函,凡是看到那种装修豪华、代理品牌服饰的店,就进去和他们谈。招商会的模特,是直接从法国、香港请过来的。我要给人一个印象:你看到的是一个大品牌,不代理就亏了。”

  现在,他的公司在全国18个省有代理,还在杭州彭埠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

  毕业仅2年的吴立杰,又跟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生产皮包的新公司,这回是在英国注册的商标。这也是他策略的一部分——现在大家不都喜欢洋品牌么!

  年轻不怕失败:一人公司好办事

  企业:杭州翔软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陈志江

  年龄:26岁

  第一次见到陈志江,是在他位于杭州西溪软件园的办公室里。60平方米的办公室,比想象的要宽敞,好几个人在忙碌着。200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陈,显示着作为老板应有的老成和干练,面对记者热情而不失稳重。{80后创业故事}.

  大学期间,作为学生干部的小陈非常活跃,组织社团、参与扶贫支教„„大学毕业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对小陈来说也算专业对口,但骨子里的创业意识一直蠢蠢欲动。干了半年之后,小陈终于跳了出来,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公司。软件开发、网站建设,一切做起来得心应手。

  去年年底,就在公司准备注册的时候,小陈通过熟人知道了这样一个信息:可以注册一人公司!

  “本来是想拉大学里的老师一起注册的,能注册一人公司的话,我会省很多精力。”小陈最终用自己凑的50万元钱注册了这家公司。“创业初始阶段,一个人更加容易办事。”小陈说:“毕竟在创业初期,公司的经营方向还没有完全确定,有很多股东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分歧和争吵,导致前功尽弃。这也是很多公司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看来,小陈对于一人公司的优势有自己的见解。

  “当然,人多力量大,我的一人公司还是得发展成多人公司的。”小陈展望未来:“公司要发展壮大,不可能由我一个人完成。实行股份制、实现上市才是我的终极目标。”事实上,据小陈介绍,已经有人开始跟他商量协议入股了。

  目前公司经营的主要方向是一个耗材配送网,为杭城的一些公司配送办公用品。谈起经营状况,小陈笑着说保密。“现在还不是赚钱的时候,但还是能保持收支平衡吧。”成立这样一个网站,对于学软件的小陈是必然,也是偶然。在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时候,作为一个平台,小陈的配送网不仅送货上门,还代理了一些品牌。不过,这个网站只是小陈暂时的吃饭家伙。“只要有风险基金加入,我就成立专门的耗材配送公司,然后再从事软件开发。”

  年轻的他们很团结:建一个草根创业联盟

  企业:109系列店

  店主:戎天祥

  年龄:24岁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戎天祥既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名牌大学的辉煌履历,他也面临资金不足、人脉不够的困难。但是在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有钱有过法,没钱也有过法,只要你肯动脑筋,困难都可以慢慢克服。

  戎天祥在创业过程中,联合时尚行业的许多店铺,发起并组织了“25岁创业联盟”。联盟成员把自己的客户给大家共享,用他的话来说:“服装店有100个客户,美发店有100个客户,加起来就是200个客户了。”通过这样互相提携,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

  109打折店

  戎天祥中专毕业后,做过印字画的技术工、礼品雕刻图案工,后来又到麦当劳餐厅当服务员,一直做到餐厅见习经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后,他决定辞职开店。起店名时,他想起日本有一座代表女孩的“109大厦”,而自己的顾客群正定位在17-24岁的女孩,因此取名为“109打折店”。

  2003年6月18日,“109打折店”在南京著名的地下购物中心开业了。不久,他又开起了网店。喜欢交朋友的他,在网上认识了一批有同样创业热情的年轻人,他们分别是银饰、手绘服饰、泥画、摄影等时尚行业的老板。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717956/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