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

来源:创业政策 时间:2018-08-28 18:00:1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政策】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共9篇)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一)

下图的两项改革新政主要是为了破解我国当前的突出问题是____   ,显示了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
A.计划生育;新增人口多
B.养老难;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
C.养老难;人口素质偏低
D.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

B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二)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以房养老”,就是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屋产权归金融机构。
“以房养老”是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在自愿成交的市场行业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不可能替代“基本养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
有关专家指出,“以房养老”作为舶来品,在英法等发达国家之所以流行,主要与高遗产税有关。目前在我国推行必然会遇到不少阻力和重重困难,如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金融机构因风险大而不愿涉足、相关制度法律不健全等。因此需要各方共同配合和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需经多次试点等到成熟后再推广实施。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认识。(6分)
(2)养老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民政部门拟制定“以房养老”的具体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搭建良性互动的桥梁?(6分)
(3)请你就政府应如何合理推进“以房养老”这种养老方式提出三条建议,并从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角度说明其依据。(6分)



(1)①政府强化养老的责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②我国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我国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①政府应依法审慎行使权力;应集中民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③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决策过程;同时应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

(3)①政府在推进“以房养老”过程中,要充分分析遇到的各种矛盾,积极解决矛盾。理论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②政府推进“以房养老”,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理论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③政府在推进“以房养老”过程中,要做好试点,逐步推广。理论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④要坚持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以房养老”只能是一种补充。理论依据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三)

根据下面所给的文字材料,拟写一则新闻标题(20字以内)(5分)
从今年7月1日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包括职工养老、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在内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意味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将在今年初步形成,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初步实现。
截至今年3月底,纳入国家试点的1914个新农保试点县、1902个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保人数达到3.43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人数9543万人。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还有18个省份的345个县自行开展新农保试点,11个省份的181个县自行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16个省份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10个省份统一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试点加上地方自行试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3.76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人数1.07亿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7月1日启动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四)

语病A和B
慈善一日捐活动6月2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序幕.【A】许多市民积极执行武汉市慈善回的倡议,将一天所得送到社区捐赠点,奉献爱心.有关人士认为,开展这项活动不仅可以筹得善款,【B】还能够增强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找出语病并改正

【A】搭配不当 倡议应用响应 许多市民积极响应武汉市慈善回的倡议
【B】缺少成分 还能够增强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信心.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五)

2011年9月1日起后,武汉市的个税起征点调至3500元,税率是怎么计算的?

工资-(不征税所得、免征税所得)-3500元=X,X再按照个税规定的公式计算,得到的最后数值就是所要缴纳的个税.
不征税所得、免征税所得一般是指定扣除标准,“五险一金”:
1、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
2、 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3、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
4、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5、 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6、 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
你自己每个月为你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8%+2%+10块+1%+8%=19%+10块
8月份工资9月份发放,按照税法规定,虽然是8月份工资,但是9月份取得的,所以计税收入是:4000-[4000×19%+10]=3230元,没有超过3500元,所以不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不超过1500元 3% 0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六)

一道建设工程经济题 求步骤………………答得好再追加分~
某企业拟实施一项技术方案.第一年投资1000万元,第二年投资2000万元,第三年投资1500万元,投资均发生在年初.其中后两年的投资使用银行贷款,年利率10%.该技术方案从第三年起开始获利并偿还贷款,10年内每年年末获净收益1500万元,贷款分5年等额偿还,每年应偿还( ).
A.814万元
B.976万元
C.1074万元
D.1181万元

c.1074
第三年初设成p,则后两年的投资相当于p=2000*(1=10%)^2+1500(1+10%)=4070元
每年偿还A=p*(a/p,i,n)=4070*0.263797=1074元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七)

我省一户一表居民用电拟实行阶梯电价,其中方案二如下:每户每月用电量不超过150度的部分,每度电价为基础电价0.4983元/度;超过150度,不超过240度的部分,每度在基础电价上增加0.05元;超过240度的部分,每度在基础电价上增加0.3元.设一用户某月用电量为x(度),这个月应支付的电费为y(月).
(1)当x>240时,求出y与x的函数表达式;
(2)假设小张家7月份的用电量为300度,请根据方案二,求小张家这个月应支付的电费.

(1)根据题意,y=150×0.4983+(240-150)×(0.4983+0.05)+(x-240)×(0.4983+0.3),
=77.745+49.347+0.7983x-191.592,
=0.7983x-67.5,
即y=0.7983x-67.5;

(2)x=300时,y=0.7983×300-67.5,
=239.49-67.5,
=171.99.
答:小张家7月份应支付的电费171.99元.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八)

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史及特征是什么【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
1、标志
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
2、背景
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3、保障特点
旧《济贫法》: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
新《济贫法》: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
1、标志
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背景
工业化和德国工人运动
3、特点
针对工人实行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
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
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
1、标志
1935年美国颁布 了《社会保障法》
2、背景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3、特点
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

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
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a、举办公共工程 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 c、拉动消费 d、促进就业
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
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
1、标志
 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
2、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
3、特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球化、保障范围的全民化、保障项目的全面化、保障水平的攀升化.
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1979年至今)
1、标志
实施福利政策的英国积极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 .
2、背景
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两次大幅度上升,国际金融体系瓦解 .
3、特点
西方福利国家纷纷提高工人和雇主的缴费比例,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
(一)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
(二)社会化大生产逐步打破了农业社会人身依附的主从关系,家庭的生产职能开始退化,要求社会保障代替家庭保障.
(三)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从而为社会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和思想理论基础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工人的坚决斗争是把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性因素.
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
1、德国新历史学派提出的福利国家理论,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
2、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公平化原则;
3、凯恩斯经济理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4、《贝弗里奇报告》成为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四、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评论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它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总体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1、立法先行
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和一种国家制度安排的特征的具体体现.
2、循序渐进
大多数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方面,是采取循序渐进方式的.
3、不断完善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一方面是在增长性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调整.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一、我国社会保障的传统与渊源
1、天命主义禳饵论:最原始的救灾救荒思想.
(商汤)巫术救荒“乞雨”,天子→“天帝”(万物有灵),各种灾祸皆由天帝决定,人类社会想要免除灾难的侵袭,保障生存的权利,就必须向天地禳寿,以求宽恕.


2、大同社会论:乌托邦思想(春秋战国)
 a、孔子:大同社会《礼记•礼运》
b、东晋《抱扑子》记载鲍敬言的话.
另外:墨子“兼爱交利”,老子“小国寡民”,庄子“至德之世”,孟子“井四制度”.
3、社会互助论:中国儒家思想的又一组成部分.
4、仓储后备论: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继续以备荒并救济贫民的社会思想.
(西周→唐→金)贾谊《论积贮疏》
5、社会救济论:贫困救济→国家责任,灾后救济→皇恩.
6、优待抚恤:

二、新中国建立前的社会保障
(一)国民党:
制度建构:1929年国民政府广东建设厅劳动法起草委员会即起草过《劳动保险草案》,1944年国民政府社会部拟定过《社会保险方案草案》.
(二)中共: 根据地(苏区)1932年、1933年《劳动法》(照搬苏联).
东北解放区:1948 《东北公营企业战士暂行劳动保险条例》.
三、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保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保障建设时期(1949——1956年)
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部分内容涉及到城镇居民.
1、社会保险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保险,赋予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双重二元结构的特征.
一重二元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
另一重就是城市内部存在着企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

1951年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至今未宣布失效).
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
 1955年4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初步建立了女工作人员的生育保险制度.
195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初步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制度.

2、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
这一时期中央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就职工福利、社会福利事业、福利工厂、生活困难补助等社会保障问题发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性文件.


3、社会优抚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政府就非常重视对于有特殊革命贡献者的褒奖和抚恤,首先于1950年由内务部颁发了《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除此之外,内务部还颁布了4个有关军人优抚的条例:《革命烈士优待暂行条例》、《革命残疾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和《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
关于对于现役军人的优待和退役安置,195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以及国务院于同年5月发布的《关于安置复员建设军人工作的决议》对其作了详细规定.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时期(1957——1966年)
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对劳保福利进行整顿.整顿的方针是简化项目,加强管理,克服浪费,改进不合理的制度.
 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上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退休暂行规定》),它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单独立法.
卫生部于1957年制定和颁发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犯法的规定》,首次将职业伤害列入了工伤保险的范畴,实现了工伤保险和职业病保险的融合.

1965年9月,为了加强公费医疗的管理,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管理问题的通知》,对公费医疗制度作了适当改革,如第一次在医疗保险中引进了个人承担挂号费的机制.
国务院于1965年6月发布了《关于精简退职的老职工生活困难救济问题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职老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
国务院于1958年3月颁布了《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建立了义务兵退伍复员制度.

(三)社会保障的停滞期(1966——1978)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十年,国家并未制定过真正的社会保障法规.社会保障进入了停滞并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有社会统筹功能的劳动保险由此变成了自我封闭的企业保险.

对改革前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评价
1、国家负责
2、单位包办
3、板块结构
4、全面保障
5、封闭运行
6、缺乏效率


(四)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全面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1、恢复性改革阶段 (1978~1991年)
1978年以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企业保险”,而1978~1991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维持、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模式,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恢复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养老保障制度.

2、探索性改革阶段 (1991~2000年)
1991~2000年这10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主要由以下4个重要法规文件构成:
第一,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尝试性的社会养老保险结构的改革实践.
第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决定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

第三,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具体确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确定“统账结合”是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四,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多种方案并存的破碎局面.


3、 “做实”试点阶段 ( 2000~2006年)
2000年,国务院决定选择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7月开始在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进行扩大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提出在总结辽宁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两省的试点,为完善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积累经验.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2006年起又将试点改革扩大到除东三省之外的八个省、区、市,包括天津、上海、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和新疆.

4、 “全覆盖”改革阶段 ( 2006年至今)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中国政府要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做到全民保障.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音,也是对世界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贡献.
2007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确定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
对社会保障改革的基本评价
1、成就巨大
2、教训深刻
指导思想中忽略公平、建制理念中依然采取制度分割与身份差异的取向、推进策略中缺乏对制度规律的尊重或者将制度规律与现实国情因素对立起来.
3、任重道远
社会保障理念不清、体系结构残缺、立法滞后、责任模糊.
4、前景光明
我国将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责任分担、机制健全并且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全面保障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




武汉拟实施养老新政(九)

福利国家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好急!
为什么提纲上面说是二战以后福利国家出现?.不是应该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产生的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福利国家的石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政府干预和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带仍在继续发展.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福利国家制度有许多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853017/

推荐访问:武汉以房养老新政 养老政策新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