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嬛怎么读音

来源:创业指导 时间:2018-10-26 11:00: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指导】

琅嬛怎么读音(共10篇)

琅嬛怎么读音(一)

琅嬛记的嬛怎么读

读huán
嬛 拼音: huán, 笔划: 16
  部首: 女 部首笔划: 3
  基本解释: 嬛 huán
  古女子人名用字. 嬛 xuān
 〔便嬛〕轻柔美丽.
 〈形〉轻柔美丽的样子.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柔桡嬛嬛.”
  嬛 yuān 同“嬛xuān” 嬛 qióng
  古通“茕”,孤独,孤苦无依.《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笔画数:16;
  笔顺编号:5312522112513534

琅嬛怎么读音(二)

甄嬛的嬛几个读音?

嬛编辑[huán]
[1] 嬛嬛(qióng),应是瞏瞏,孤独无依.嬛嬛(xuān),多指女子舞蹈,动作柔美貌.便(pián)嬛(xuān),犹言便(pián)娟,姿态动作轻柔美好貌.嬛(xuān)绵,舞蹈或动作婉柔貌.嬛(yuān或yuán)佞(nìng),绝色轻佻乖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huán音.
在《汉语大词典》则收录为huán,qióng,xuān 三音.
在《辞源》中则是xuān,yuān,qióng 三音.
《辞源》最为准确而最权威,而《汉语大词典》目前推广较好.
嬛 qióng
嬛即瞏,独也,单也,忧也,亦茕,惸.《诗·周颂》“瞏瞏在疚.”《诗·唐风》“独行瞏瞏.”
嫏嬛(láng qióng),嫏指琅 ,即琅,《康熙字典》释意为,似珠者,石似玉,即颗粒装的非玉类宝石.嫏嬛,即颗粒宝石孤立聚集,意指天下大事大志大义之聚集于此,或指珍藏许多书籍的地方.
“嫏嬛”源于元明时期《琅嬛记》,“琅嬛福地”.“玉京嫏嬛,天帝藏书处,张华梦游之”出自明清《字汇补》,错写琅为嫏,产生嫏一错字,收入《康熙字典》.
《琅嬛记》“...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对曰:“琅嬛福地也...”.
2.嬛 xuān 多指动作轻柔美貌.
便(pián)嬛,姿态动作轻柔美好貌.
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靓糚刻饰,便嬛绰约”
嬛嬛,多指女子舞蹈,动作柔美貌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柔桡嬛嬛.”
嬛(xuān)绵,舞蹈或动作婉柔貌.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嬛緜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3.嬛 yuān或yuán 多指绝色轻佻美貌.
嬛佞(nìng),绝色轻佻乖巧有才.
《史记·孝武本纪》“上有所幸 王夫人 ” 裴駰 集解引 汉 桓谭 《新论》:“ 武帝 有所爱幸姬 王夫人 ,窈窕好容,质性嬛佞.”
4.嬛huán错读成huán,因常见寰,还(还),环(环),鬟等读huán,错读源于《琅嬛记》,此籍相当于元明时期的奇幻小说,读者层次上难识全其字,流传时多以口述,遂出错字错音.
《咬文嚼字》在评选年度语文十大差错时,曾考虑将“甄嬛”一词纳入.《咬文嚼字》总编郝铭鉴介绍,“甄嬛”的“嬛”字在这部电视剧里应该读“xuān”而不是“huán”.
在《汉语大词典》里“嬛”字有三个读音,首先是与“嫏”组成“嫏嬛”,这个词读作“láng huán”.嫏嬛,传说为天帝藏书之所,后泛指珍藏许多书籍的地方.这是“嬛”字在古汉语中较常见的用法.“嬛”字另一读音是qióng,孤独无兄弟之义.“嬛”字的第三个读音是xuān,用以形容女子柔美、柔媚、轻盈的风采.《甄嬛传》中的人名“甄嬛”该如何读呢?
郝铭鉴认为,从剧情看,甄嬛是大理寺少卿甄某的长女,剧中的甄嬛,刚出场参加选秀,轮到她时,自报闺名“甄嬛”.皇帝问她是哪个“嬛”.甄嬛答:是“嬛嬛一袅楚宫腰”的“嬛”.皇帝说:那是取自宋代蔡伸的词喽,并赞美她:“‘柔桡嬛嬛,妩媚姌袅.’你果然当得起这个名字!”可见,“嬛嬛”在这里是形容女子婀娜妩媚之姿的.甄嬛既自陈其名是来自蔡伸的《一剪梅》,那“嬛”字就应是形容女子柔美轻盈之义.这个“嬛嬛一袅楚宫腰”的“嬛”,理应读作“xuān”.
以上节选自《咬文嚼字》.
复字(嬛嬛)指女子之舞或动作读xuān,xuān音意表动态,只有复字即嬛嬛时可意指人,且以形饰人没有内在含义,单字用xuān仅只能表达做动作而难以示名以喻意.xuān音轻浮随动,难为闺名.玄,悬,旋,喧等xuān音本意都有变动,动态之意,古大家女子以本为守,难取此音之名.
单字为名读yuān或yuán.
在文字运用传播中,由于常用字寰,还,环等读huán,嬛即错读成huán,[2] 嬛虽本是瞏,瞏有qióng,xuán,yuán三音,为xuán音时意为复返乃是旋,为qióng音意为独也,单也,忧也,亦茕,惸,为yuán音意为目惊视也,亦睘,眼神如同看到惊的情况看着.至此,嬛,为xuān时多指动作轻柔美貌,为yuān时多指绝色轻佻美貌,绝世绝色,为qióng时,嬛嬛,指如同孤独无依弱女子的状态.
在《汉语大词典》则收录为huán,qióng,xuān 三音.
在《辞源》中则是[4] xuān,yuān,qióng 三音.
当然《辞源》准确权威.
由于《琅嬛记》相当于元明时期的奇幻小说,所以在读者层次上很容易将嬛错读成huán.
后有金庸先生的著名小说《天龙八部》引《琅嬛记》中“琅嬛福地”作“琅嬛福地”为藏匿天下武功秘籍的地方.
之后因连续剧《甄嬛传》广为流传.
其中“嬛”作名字应读yuān或yuán.原著作者改从《史记·孝武本纪》为出处才更加准确.
如满意,望采纳!谢谢!【琅嬛怎么读音】

琅嬛怎么读音(三)

琅缳姽婳怎么读阿?
还有琅缳姽婳,

姽婳:(guǐ huà)〈书〉形容女子娴静美好
琅嬛:(láng huán)〈书〉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也作嫏嬛

琅嬛怎么读音(四)

“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簟”怎么念呀?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解释?
【琅嬛怎么读音】

  簟 diàn
  (形声.从竹,覃声.本义:竹席)
  同本义
  也指用芦苇编制的席
  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礼记》
  簟diàn 1.供坐卧铺垫用的苇席或竹席. 2.指日常用来作障蔽和垫物的竹席. 3.竹名.参见"簟竹"
  全诗: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琅嬛怎么读音(五)

女字旁后一个“郎”字,是什么意思?
读ji,不知何意

嫏[láng]
嫏嬛[láng huán]
神话中天帝藏书处.也常用作对藏书室的美称.
嫏嬛福地:
嫏嬛福地:元.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张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也指仙境类如福地洞天的意思.祥云萦回舒卷貌曰糺缦.古字“卿”、“庆”通用,庆云是指五色云.古人以为祥瑞之气.取自传为虞舜所做《卿云》之歌:“卿云烂兮,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希望能帮到你)

琅嬛怎么读音(六)

近代史说打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怎么体现?

这句话是对的,但是真相是太平天国起义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毁灭儒家经典、杀害知识分子、焚烧孔庙祠堂来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引起曾国藩等文官的反扑,导致覆灭.与中国历史上其他以宗教迷信发起的农民起义不同,太平天国信奉的是经过洪秀全改造的洋教——拜上帝教.拜上帝教的基本教义为上帝是唯一 神,人人应拜上帝;反对一切偶像,不拜邪神;除了阎罗妖,天下一家,尽是兄弟姐妹等.这个教义因其违背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而遭到了当时儒生的普遍质疑和反对,有汉阳秀才马生公然与“讲道理”的太平军头目激辩,结果当场丧命.壬子十二月贼陷武昌.初十日于猎马场设高台,贼目登其上曰讲道理,鸣锣于市,命阖城人往听.内有汉阳生员马生者挤出人丛,挨至台下,云有要言关白.贼目令其前,问有何说,马生云:“尔才所说之言,一派伤天害理,犬吠之声,何道理之有?试问自有人即有五伦,尔贼头于群丑皆称兄弟,是无君臣;父子亦称兄弟,姑媳亦称姊妹,是无父子;男女分馆不准见面,是无夫妇;朋友兄弟离散,是无朋友兄弟,可谓五伦俱绝.即依尔所述亦只有兄弟一伦,况舍亲兄弟不认而别呼他人为兄弟乎?如此悖谬,是真无用之狂贼也.”于是骂不绝口.贼目大怒,传令将马生五马分尸,四肢各驾一马,辫发系一马,用鞭棰之,讵五马四蹄攒跃,皆不肯前,而马生肆詈如故,贼不得已用刀分裂其尸.除了宗教信仰外,太平天国因其文化政策极其专制,也同样引起儒生的愤恨.太平军“所陷之处,凡学宫正殿两庑木主亦俱毁弃殆尽,任意作践,或堆军火,或为马厩,江宁学宫则改为宰夫衙,以璧水圜桥之地为椎牛屠狗之场”.把供奉孔子的读书育人之所改为马厩和屠宰场,表明了太平军对孔子的蔑视和厌恶,如果说这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反对偶像的做法,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他们恨屋及乌,把诸子百家书籍视作“妖书”而采取焚书的政策,就不可理喻了.太平天国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于是,一场文化劫难开始了,太平军“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对书籍大加破坏和糟蹋.太平天国的主要活动区域是三江两湖地区,这里人文荟萃,文化发达,因而知识分子对太平天国的上述野蛮文化专制措施十分痛恨,有个士人就愤然记述道:“至可恨则莫过残毁书籍,贼教目我书为妖书,近日沿江各郡邑藏书之家如汉阳叶云素先生,扬州阮文达公,秦敦夫、程穆堂两先生各第,皆牙签万轴,多人间未见书,不啻琅嬛福地,而逆贼一至,非付之一炬,即用以薰蚊烧茶,甚至遗矢后用字纸擦之.” 面对及此,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领导层的拒斥反应自然更加强烈了.但与一般儒生只知道口诛笔伐不同的是,他们敏锐地看到了太平天国异质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和危害:首先,搞乱了纲常伦理,太平军从上到下皆以兄弟相称,“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其次,用夷变夏,剥夺士子阅读诗书的权利,“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再次,不敬神祗,大肆破坏,所到之处,焚毁学宫,砸烂孔子塑像、牌位,“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总之,太平天国“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制造了文化浩劫,“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比历史上任何穷凶极恶的乱臣贼子还要可怕,所以曾国藩率先高举卫道旗帜,号召广大士人为维护道统、名教而战,“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丑,而且为上下神祗雪被辱之憾”.

琅嬛怎么读音(七)

对张岱的看法 300字左右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避居山中,著书以终.
张岱一生涉猎极广,在诸多领域都颇有造诣.他写诗,今存于《琅嬛文集》中有三百余首;他治经学,撰有《明〈易〉》、《四书遇》等论著;他论述百科,著有包罗万象的《夜航船》;他最倾注心力的是作史,曾言“《石匮》一书,泚笔四十余载”[1][P145].然而,在张岱各类作品中,最具生命力并使张岱不朽于文林的,要数那篇篇玲珑剔透的小品文.
张岱的小品文大多收录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中,而最能集中体现张岱小品风格,标示其与众不同的文学才华的,莫过于两部以“梦”为名的作品,《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以下统称《两梦》).当代散文家黄裳曾说:“宗子散文第一,《梦忆》《梦寻》,天下无与抗手”[2][P141]
品读《两梦》,不难发现张岱小品自有其不同他人之处.人们喜欢他清隽灵秀的笔墨,更爱他字里行间透露的一股精气神.这种清刚脱俗的精气神往往令人读之一扫胸中浑浊之气,它正是张岱小品文之精髓,不少学者称之为“冰雪之气”.这一称谓并非无本之木,在张岱本人著作中也有相关论述.
以“冰雪之气”为准则来衡文论人,源自于张岱对“冰雪”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他认为:“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4][P19].这是他取“冰雪之气”作为衡文标准的内在依据.在张岱看来,“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故古人以玉喻骨,以秋水喻神,已说其旨;若夫诗,则筋骨脉络,四肢百骸,非以冰雪之气沐浴其中,灌溉其中,则诗必不佳”[3][P54].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冰雪之气”是张岱认同的一种艺术精神,或者说是文学理论,因此他自觉地把这种艺术精神灌注到文学创作中去,使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玲珑剔透,清刚拔俗.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但张岱笔下的景物却别有一种风情,我们对张岱的作品细细赏读就会发现,这种别样风情的产生离不开张岱常用的几个意象:松、石、雪、月,而其中最令张岱痴爱也最易为读者发现并感知的,无疑是“雪”.张岱似乎很爱描写冰天雪地,而他笔下的雪也总是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如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堪称张岱美文标签的《湖心亭看雪》
这可是我毕业论文的节选!

琅嬛怎么读音(八)

于园解释一下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此文《于园》现已编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四课《短文两篇》中.(删去了“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自号蝶庵居士.张岱晚号六休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huán)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抒发了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怀念之情.此文《于园》已被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本中,选自《陶庵梦忆》.编委选编此文时把“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删除了.从写作意图看这篇短文重点是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无论是写用石块垒成两丈高的石坡,突出它的“以实奇”;还是写“奇峰绝壑”堆砌在后面厅堂旁的大池塘,突出它的“以空奇”;抑或是写形状像螺蛳回旋形贝壳盘旋而下的沟壑,突出它的“以幽阴深邃奇”.作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把重点放在写于园“奇在磊石”的特点.作者又由于园说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这些园林亭榭跟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的,而假山是依据自然之山石而创作的.它“胎于石”,有了自然之山石为蓝图还不行,还要“磊石者”一双巧手才能使它成为现实.所以说“娠于磊石之手”.“磊石者”手再巧还不行,还要有主人的精心构思,主人精心构思了,假山就诞生了,就像孩子出生或男或女一样.这种假山或雄伟,或秀丽.这样就不仅写出了假山建筑的全过程,还赞颂了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的高超的艺术构思.删除掉“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后就无法表达出作者这一写作意图.从行文连贯看删掉“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一句后,因为前一句是“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所以学生一致认为“至于园可无憾矣”应该这样读:“至/于园/可无憾矣”.理解为到于园就没有什么不满意了.其实,课文这一部分从于园介绍到瓜洲诸园亭,进而说明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假山“胎于石,娠于磊石人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紧随的 “至于园可无憾矣”是“至()于()”的省略形式.在文中就是“至之于园”.于:作介词,表处所.之:表示指代,具体内容为前面的假山.文句应译为:“把假山安置园林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而由于编委把“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删除掉而打乱了上下文的衔接,致使学生发生误解.从语言特色看本文语言是雅语、俗语兼用,十分传神,极有表现力.如“四围灌木蒙丛”中的“蒙丛”一词,就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又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写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而删除掉的一段文字是介绍假山建筑的过程的.用怀胎、孕育、生孩子作比方,使用极其通俗的市井语言,极形象地写出建筑假山的几个步骤,编者把如此通俗形象的语言删除掉又是为了哪一般呢?于园 【原文】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磥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仪真汪园,葢石费至四五万,其所最加意者,为“飞来”一峰,阴翳泥泞,供人唾骂.余见其弃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痴妙;一黑石,阔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万收其子母,以世守此二石何如?【课文】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作者】
  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等绝代文学名著.
  
  【译文与注释】[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林.
  瓜州:镇名.步:水边停船之处.所园:所建筑的园林.园:动词,建筑园子.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刺:投下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名帖.钥:钥匙.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知府的佐官,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余:我.款:殷勤招待.之:人称代词,我们.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奇:特殊的,罕见的.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磊:垒,堆砌.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植:栽种.缘:顺着,沿着.以:因为.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临:临近.绝壑:陡峭的山沟.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得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艇子:小船.蒙丛:覆盖,丛生.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碧窈:碧绿幽远.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磥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诸:众,各.俱:都.以:凭借.显:显扬,有名声.胎:怀孕成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娠:妊娠,孕育.男女:动词,生男生女,即生养孩子,即诞生.琢磨搜剔:指精心地构思.憾:心感不满. 回答者
  注:“至于园可无憾矣”一句可以翻译为:1、至/于园/可无憾矣(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在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2、至于/园/可无憾矣(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3、至于园/可无憾矣(游玩瓜洲,到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整体译文】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一个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造的园子.如果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热情的招待我们.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成的假山.堂屋前面是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又因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唧唧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心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通假字】“步”同“埠”,意思是水边停船之处【古今异义】
  禽鸟啾唧 古义;鸟 今义:禽类和鸟类瓜州:鄂州.在今江苏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临长江.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葆生:张联芳,字尔葆,山阴人,官扬州司马.葆生叔父,善画好收藏古董.同知:知府的佐官,分掌督梁、缉捕、江防、水利等,分驻指定地点.所园:所建筑的园林.园:建筑园子.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刺:投下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名帖.钥:钥匙.携:带着.余:我.款:殷勤招待.之:人称代词,我们.奇:罕见的,稀罕的.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磊:垒,堆砌.植:栽种.缘:顺着,沿着.以:因为.实:满满当当,没有空隙,充盈.临:临近,靠近.空: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绝壑:陡峭的山沟.(极陡峭是根据上下文意译的)槛:栏杆.壑:山沟.幽阴:阴暗.邃:深远.艇子:小船.蒙丛:草木茂盛的样子.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碧窈:幽深的草木丛中.诸:众,各个(的).俱:都.以:凭借.显:显扬,有名声.憾:心感不满,遗憾.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至:安置、安放的意思.于:到于园在瓜洲五里铺停船的地方,是一个叫于五的富人所建造的园子.如果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么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开门迎客的.葆生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这座园子没有其他什么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用石块垒成的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显得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显得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显得奇特.再后面有一座水阁,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就会感到舒坦、碧绿、幽深之感.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安置在于园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通假字“步”同“埠”,意思:水边停船之处.古今异义颓然古义:舒坦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于园所在地及其主人,交代了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段),写游于园所见所感.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园中无他奇”至“以幽阴深邃奇”),写于园奇在垒石.这一层采用了总分的写法,园子的奇特之处在于“垒石”,而“垒石”之奇在于“实奇”、“空奇”、“幽阴深邃奇”.第二层(从“再后一水阁”至“颓然碧窈”),写水阁和四周的景色及感受.这里动静结合的体现:动景为啼鸣的禽鸟;静景为水阁,小河,灌木丛.第三层(从“瓜洲诸园亭”至篇末),说明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的原因.雅语、俗语兼用,富有表现力.鉴赏:于园首先介绍于园所在地及主人,交代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接着重点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以磊石奇.神游其中,如置身于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中.注:曾有问题说《于园》中引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因为“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

琅嬛怎么读音(九)

李清照 一剪梅写作背景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玉簟(dian)秋:指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简析】
  此词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比起来,范词较平实,李词较灵活,她以"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然而红花需有绿叶相扶,没有前文的铺垫烘托,这三句不可能如此精彩.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琅嬛怎么读音(十)

想找一首宋词
翻书偶然看见的 一掠而过,有一句好像有梦 嗔 昨 几个字,那句咋一看有种大梦初醒的意味,貌似是纳兰容若的 词不长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郑孟彤)
请采纳.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32806/

推荐访问:琅字读音 琅嬛福地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