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科

来源:创业测试 时间:2018-11-26 11:00: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测试】

山东专科(共9篇)

山东专科(一):

甲、乙、丙三人,他们的籍贯分别是辽宁、广西、山东,他们的职业分别是教师、工人、演员.已知:
(1)甲不是辽宁人,乙不是广西人;
(2)辽宁人不是演员,广西人是教师;
(3)乙不是工人.
求这三人各自的籍贯和职业.

由(2)可知:广西人是教师,辽宁人是工人;
由(3)可知:乙不是工人,所以乙不是辽宁人;结合(1)可知:乙不是广西人,乙不是辽宁人,所以乙是山东人;因为甲不是辽宁人,则甲只能是广西人,所以丙是辽宁人;
因为广西人是教师,所以是甲;乙是山东人,乙不是工人,所以职业是演员;最后剩下的是丙,是辽宁人,职业是工人;
答:甲是广西人,职业是教师;乙是山东人,职业是演员;丙是辽宁人,职业是工人.【山东专科】

山东专科(二):

革命故事 稍微长一点【山东专科】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是一个特别爱国的人.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5回答者:lilijun026 - 实习生 一级 2008-12-30 18:54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革命人物的故事 紧急 2008-1-27
• 中国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2008-12-11
• 革命英雄人物故事(小于100字) 70 2008-11-13
• 革命英雄人物故事(还要图) 21 2008-11-2
• 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25 2007-10-9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革命 人物 人物 故事 谁知道
其他回答 共 3 条
秋瑾 胡适 郭沫若
田健 柔石 闻一多
回答者:364573470 - 助理 四级 2008-12-30 14:12
你要谁的?
回答者:自在无形逍遥飞 - 职场新人 三级 2008-12-30 15:25
杨靖云靠吃棉花跟敌人打仗.
(你扩写吧,我为你提供资料.分给我行吗?)
回答者:双剑2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008-12-30 17:35
等待您来回答
辛亥革命时期的小故事
革命故事
革命故事
急求红岩革命故事、诗歌,演讲题材
怎样在革命故事中穿插自己的感想
革命历史故事读后感
谁知道一个感人的革命故事 我是新人 急用 请你们给点薄面,发到8470245
革命故事 稍微长一点
©2009 Baidu

山东专科(三):

“一世苦心,化育百里遍天下 百年禅悟,长流春色满人间” 是描写谁的?

李若禅
1899年01月11日—1983年06月11日)原名李英、李英杰,号励公,山东高唐人.自幼家贫,在民间绘画艺人影响下学画.1919年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会”(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同时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期间,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其“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学国画,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白石老人赠其手书云“苦禅(第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认为“英(苦样)也过我,英也无敌,若老死不事大名,是无鬼神矣”.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师范学校美术专科国画教员,1930年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抗战初期辞职寓居北京.因平日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一度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1946年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附属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后任该院国画系教授.擅大写意花鸟画,作品继承民族绘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鱼、鸡、鹰等为题材,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意态雄深纵横、形象洗练鲜明的独特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长屏巨幅更为世人所瞩目.

山东专科(四):

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英文,50词
学校叫山东职业学院

I am studying in vocational school of Shandong which is extremely beautiful.The campus is big and a lot of flowers are around it.There are a lot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frendly students whom I get along well with. Studing here makes my campus life more colorful and happier. I love my school and the
people here as well.

山东专科(五):

关于山东大学选修课
1、职业素质训练、大学生意志训练课如何?
2、“中心校区18号楼团体训”是指什么地方?在哪?
3、预选阶段只能选一个任选课吗?
第一个问题中是两个选修课,分别是“职业素质训练”和“大学生意志训练”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是想问“18号楼团体训”是指18号楼的什么地方.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是想问,“预选”阶段能不能多选,如果多选会有什么后果.

1、很有趣味有很磨练意志力;
2、在中心校区----即 山大南路上的那个校区,校本部所在地;
3、最多3门课(大一、大二的),原则上一门,事实上一门也很难通过的.高年级的不做限制,但也是以一至两门居多

山东专科(六):

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山东专科(七):

郭味蕖美术馆观后感

可以先叙述一下美术馆的布局和风格,再写一心你对郭味渠作品的感受.郭味蕖 (1908.2.15-1971.12.21)原名忻,后改慰劬、味蘧、味蕖;曾用别号汾阳王孙、浮翁,晚号散翁;堂号知鱼堂、二湘堂、疏园等.山东潍县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随家乡画家丁东齐、刘秩东习画.早年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习西画,毕业后曾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师.1937年入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临摹古代原作,并随黄宾虹学画论及鉴赏.曾于济南、潍坊等地任教.1951年受徐悲鸿之聘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后相继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供职.1960年任中央美院中国画讲师,后任花鸟科主任1970年以“战备疏散”为由被迁返潍坊,次年逝于故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从事山水花鸟画教学及创作,尤擅花鸟画.精鉴赏,善画法,重视史学、画论、画法的综合研究.1980年于中央美院陈列馆举办遗作展.作品有《大好春光》、《河山似锦》、《东风朱霞》等.著作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国版画史略》行世,著有《知鱼堂鉴古录》、《知鱼堂书画录》、《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明清四画人评传》等书稿.出版有画集、画选、画谱等多种.

山东专科(八):

我国倡导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公民道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我们认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前提.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在新的世纪中,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确保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道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道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大力建设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的道德.
在加强道德建设和以德治国中,公民道德建设占有重要的地位.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更好的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又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而公民道德建设,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公民道德建设是全民族的道德建设.着眼于“公民”这个特殊的称谓,强调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道德共性,从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入手,力求使全社会形成最大的道德共识,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创造最必要的道德条件.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
为了实现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激情道德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思想动力和方向保证的巨大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强调“德治”的重要性,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做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加强道德教育,实施“以德治国”,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德治国方略德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以德治国”德实施,是“以德治国”德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是上层建筑德一个重要方面,是维护和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德重要手段,但它和法律不同,它的实施,不是依靠某种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德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全社会成员德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只是我们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在当前,既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也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经过改革以来的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相比较而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尚在建设之中.这一道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包括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
三、公民道德的内涵
所谓公民道德,就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综合.这个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德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德着力点.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德整个工作中,如何把上述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德行为规范,是摆在我们面前德一项重要而紧迫德任务.
因此,我们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般说来,公民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它既包括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要求的共产主义道德;也包括对广大公民要求的公民道德.对于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来说,要求他们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不应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同时,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不应当也不可能要求他们都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当然,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仍然要对所有的公民提倡和宣传共产主义的高尚品德.
四、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涵
《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以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将我国公民应遵守、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20个字,即: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规范是第一次系统地、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地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应当引起全社会地高度重视.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纲要》地过程中,需要把这20个字当作一个重点,使这些基本道德规范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公民地内心,并落实在具体的道德行为上.
《纲要》提出地20个字可以再细分为这样10个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这10个基本规范,在调整整个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大致说来可以对这些功能作这样的认识和划分:“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规范的也主要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即把“守法” 作为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明礼”主要是规范公共场合的公共道德行为,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诚信”主要也是规范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是对“明礼”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即古人所说的“礼于外,诚于内”;“团结”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友善”与“团结”是同一层次的道德规范,功能也是相类似的,但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勤俭”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勤俭的道德素质更多地在公民个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自强”主要也是对公民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出要求,与“勤俭”是同一层次的道德准则;“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奉献”主要是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申出公民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来认识和划分上述公民道德10个基本规范的功能,只是从基本的方面着眼的,在实际的公民社会的道德实践中,各个公民道德规范的功能往往是互相渗透、交叉并行的,例如,调节公民与国家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也总是调节公民个人相互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而调节公民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也具有调节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的相互关系的功能.因此,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具体功能不应作绝对化的认识和划分,而是要在明确它们各自主要的功能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它们的其他功能进行具体分析.
五、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目的.
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在我们国家,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能够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融会贯通在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人民服务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从事物的规定性来看,核心就是一个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相对于中心来说,核心可以说是中心的中心.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其他道德的本质的体现.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紧紧掌握住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共产党人和一切先进分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应当大力提倡的高尚道德.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新时期的一个新发展.
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需要深刻理解“人民”的含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人民”同所谓“人”或“人人”的意义是不同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一个根本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民应当包括一切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的广大群众.在社会主义的现阶段,强调人民的利益是同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密切相联系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再一次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强调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在,把“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作为他对人民的信仰和尊重.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其深刻含义和丰富内容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是为人民服务;顾全大局、先公后私,是为人民服务;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并给予他人一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诚实劳动,获取正当利益,同样是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既有先进性的要求,又有群众性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包含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力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因此,在贯彻和时间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时,应当特别考虑和注意为全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
公共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些简单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的适用范围很广泛,涉及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日益发展及其成果的广泛运用,人们活动空间及道德视野的更加广阔,社会公德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比如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甚至人在外层共建活动应当遵守什么样的伦理规则问题等等,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了,在这方面,社会公德的阿新内容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从我国社会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整个世界人类生活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的社会公德规范,主要有下述的一些内容.
1、文明礼貌,提倡人们互相尊重.
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人们的行为文明状况,它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文明教养程度,而礼貌则是这种文明程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文明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道德信息,它说明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
2、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
第二, 社会和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要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个社会成员之间都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又一个显著的道德要求.
第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团体和每个社会成员,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们,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切实的帮助.
第四,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人的文明水平越来越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对分子,必须给予他们以人道的待遇,不准侮辱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悔过自新、重新作人的机会和出路;对于被改造中的犯人进行刑讯、逼供及其他残忍做法,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所坚决反对的.
3、爱护公物,增强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物、集体的财产,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性活动、实现共同利益的物质保证,也是满足劳动者个人利益和人们当前利益的共同物质条件.所以,以社会主义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 、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4、保护环境,强化生态伦理观念.
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生态环境伦理教育,进行社会公德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几次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之后,人类的生产开发能力越来越强,而由于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逐渐形成了以征服自然界的主人自居的心理,因此向大自然索取的欲望也越来越大.这样,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过程中,也对自然界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但是,自然界对人类的破坏性征服,也进行了报复,这就是生态环境日益严重恶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种种困境.关于这个问题,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提出过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倒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5、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在社会中,每个公民自觉地遵守纪律,是维护公共秩序地起码道德条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地、自觉的“信任工人和贫农的组织性的纪律,是同志式的纪律,式互相尊重的纪律,是在斗争中发挥独创性和主动性的纪律”,因此,这样的纪律已经具有了明确的道德性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其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中的特殊作用.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提出要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战略任务的时候,其中一项就是要加强纪律教育,强调要遵守纪律.他说,过去革命年代就是靠纪律,而且式自觉的纪律,现在也必须有纪律,“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没有纪律不行”.
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对于每个公民来说,还有一个特别要求,即在说话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地时候,应该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地与之进行斗争.这个道德要求,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是有特殊重要现实意义的.因此,有些地区,对见义勇为的人给予奖赏,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它规定下来了.这不仅说明了我国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而且也反映了我国人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规范
《纲要》规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作一个好建设者”.《纲要》对职业道德的这种规定,既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又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所以,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1、爱岗敬业
紧密联系的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就是说,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古人提倡的这种工作态度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认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进德修业之本”.《纲要》把诚实守信列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德一项基本内容,真可谓顺应天意,合乎民心.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为基础,从个人的感情和利益出发,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当然,公正、公平也是包括平等的内涵.
4、服务群众
又都为他人服务.就是说,任何人要生存、要发展、要工作、要劳动,首先总是要接受社会和其他人提供的大量服务;同时,任何一位从业者也总是在自己本职岗位上通过自己具体的工作、劳动,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所以,服务群众是社会全体从业者通过互相服务,来达到社会发展、共同幸福.服务群众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正因为如此,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得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得经济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把奉献作为自己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根本的职业目的.
八.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公民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创建活动作为吸引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载体,必须把思想建设突出出来,贯彻始终.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各项创建活动的工作安排和内容设计,都要体现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使活动的过程成为灌输道德教育、弘扬道德新风的过程.
一、学习先进典型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代表积极向上健康的力量.无论在 革命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都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先进的人物和 集体,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袁隆平、吴文俊、李国安、范匡夫、徐虎、李素丽等先进人物和民航总局国航飞行大队、漳州报警服务台、哈尔滨市派出所、山东济南交警支队等先进集体.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党和政府倡导的革命精神、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他们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楷模.
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用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刘胡兰同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人们对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解放后,又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近40年来,学雷锋活动伴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经久不息、历久弥新,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学雷锋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使雷锋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抗洪烈士李向群为什么能以20岁的短暂的人生,仅仅8天的党龄,就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呢?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形式下,追逐实惠还是勇于奉献,是摆在每个同志面前 的新问题,继续发扬奉献精神,经受新的考验,革命的人生价值才能迸发出绚丽的时代光辉”,这是最好的答案.
新时期宣传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奋发向上、艰苦创业,就要扬清激浊、弘扬正气,这对于克服惟利是图、损公肥己、金钱至上、腐化堕落等社会丑恶现象,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概括先进典型的精神特点,突出表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知难而退,奋力拼搏,自强不息的意志;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的作风;站在时代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勇气;廉洁自爱,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品格.
二通过节庆、纪念日陶冶道德情操
各种重要节庆、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将寓于多种生动的 活动之中,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这些道德教育资源对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公民在参与活动中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丰富思想感情,陶冶情操,使道德内化为自律的行为.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历史的结晶.运用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进行道德情操的陶冶,是道德时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作为悠久的 世界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 历史发展进程中,56个民族在相互交融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涌现出了许多的先进人物,她凝聚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情,对祖国的爱,对 祖国的自豪,在传统节日里进行道德教育易受到良好的效果.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医生热爱祖国,锐意改革,面对被贬的遭遇,丝毫没有改变报效祖国的决心,最后以身殉国.他以炽热的感情写下的《离骚》等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激励着每一炎黄子孙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现阶段 就要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激励人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利用重阳节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敬父母的教育,树立社会主义伦理意识,这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有重大意义.同时利用每年的清明节和“五一”、“五四”、“七一”、“七七”、“八一”、“十一”、“一二九”等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组织群众和青少年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相关的纪念场馆等爱国主义基地.
三、加强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 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 反映.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礼仪.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育人们成为有思想、有追求的现代人 ,而且要通过礼仪的教育,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做到举止文明,处事得体.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现实中,礼仪教育有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 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人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行动上称为礼貌.从理论上讲礼仪、礼节、礼貌虽然不是深奥的东西,说起来容易,但在实践中做起来较难.在重大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和礼仪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礼仪原则,其一是敬人的原则,尊重他人是在交往中取得成功的 重要保证.其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愿自觉,礼貌待人、表里如一,不要妄自尊大,口是心非.其三是适度的原则,在交往过程中牢记过犹不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四是 真诚的原则,在交往中要诚心诚意,不逢场作戏

山东专科(九):

闻一多生平事迹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1583/

推荐访问:山东专科学校 山东专科分数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