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

来源:创业测试 时间:2018-11-26 18: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测试】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共10篇)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一):

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增长与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新的认识?1500子左右,那为朋友帮帮忙
谢谢一楼的兄弟,要最新的哦!最好是2010左右的

  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前景分析
  一、世界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2000年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虽然受到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欧元持续疲软以及股市剧烈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世界经济增长率仍高达4.1%.其中,美国经济增长5.0%,日本经济增长为1.7%,欧盟经济增长为3.4%,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为3.2%.
  2001年世界经济明显减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的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3%和2.2%,美国、日本和欧盟等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将比上年有大幅度的下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总规模占世界经济的30%左右,美国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是导致世界经济减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97~1999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增长率在4%以上.但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一路下滑,第四季度仅仅增长1.1%.
  直观地看,其原因首先在于消费需求的萎缩.消费支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是支撑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柱.自2000年美国股市暴跌以后,金融资产大幅度缩水,账面财富损失达到3.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0%,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降.自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在2001年的7月和8月又分别下降2.6个和2.3个点,同年9月,受“9·11”事件影响又大幅度下降了16.4个点.消费需求的大幅度下降必然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的急剧滑坡.其次,投资增长速度的急剧下挫,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2000年第四季度,美国的企业投资增长速度从第一季度的21%猛跌至负数,负增长1.4%.随着企业投资的下降,从2000年12月至2001年2月,美国共减少了38万个工作岗位.“9.11”事件又导致美国各航空公司及飞机制造业、旅游业等行业大量裁员.失业增加又加剧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下降.另外,“9·11”事件后,一部分资金为逃避风险撤离美国,这对美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日本经济近几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自1998年以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效果不大.目前日本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高居10%,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130%,这两项指标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有增无减,日本16家大银行自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新增加的不良资产达到3.4万亿日元.预计在今后3年内必须处理的不良资产总额将达到12万亿日元.为此,小泉内阁采取改革优先的方针,积极改革财政金融管理体制,减弱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力度,以减少财政赤字和银行坏账,甚至不惜以经济低增长、负增长为代价,加大力度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但这些措施要收到成效还为时尚早.目前日本经济仍在下滑.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4—9月日本破产企业达9665家,同比增加了2%.其中,因企业无法继续经营而破产的占76.5%.结果导致失业不断增加,2001年7月份和8月份的失业率连续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另外,“9·11”事件及美国的军事行动将造成日本出口进一步下降,使本已陷入低迷的日本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欧盟经济现在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欧元区通货膨胀率趋于上升,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3.4%,为1999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远高于欧洲央行确定的2%的目标.再加上石油价格上涨、疯牛病和口蹄疫的影响,欧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01年一季度,德国经济增长1.5%,英国经济增幅降至0.4%的低水平,法国经济仅比上季度增长0.5%,增长幅度都比上年下降.欧元区的经济信心和消费者信心等指数从2001年1月以来连续下降,这说明欧元区消费需求不足.另外,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在2001年1—5月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0.5%、—0.3%、—0.7%、—0.1%,这表明经济正在陷入衰退状况.
  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经济难有起色.其理由是:(1)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国际金融秩序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有可能导致新的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际金融秩序有了暂时的好转.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规范国际资本流动和限制金融投机活动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国际金融秩序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2)“9·11”事件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9·11”事件不仅使美国经济受到冲击,也使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受到影响.要恢复市场和消费者信心需要较长时间.如果反恐怖战争持续时间太久,市场和消费者信心还会进一步减弱,这必将导致世界经济较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
  二、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是相互影响的
  (一)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世界经济下降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难有起色,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会产生相当大的不利影响.其中,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低迷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尤为明显.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52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9%,如果加上由香港转出口美国的部分,估计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近30%,约相当于上年中国对东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总和.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率为24.2%,这与1999年第四季度和200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高增长有很大的相关性.2000年8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当月达到51.93亿美元的高点,随着美国经济减速,2000年9月以后,中国对美国出口额逐月下降,到2001年2月份,已降到36.53亿美元.可见,中国对美国出口与美国经济呈明显的正相关.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必降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4743亿美元,而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左右,中国对日本出口达4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日本经济下降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从过去的情况看,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率与日本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程度很低,但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化因素,相关程度会有较大提高.日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诱导日元贬值,因此中国的对日出口可能面临着日本经济下滑和日元贬值的双重压力,从而可能导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明显下降.
  2.世界经济下降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具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增长率持续居世界前列,不仅在投资安全方面有保证,而且在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中也能获得可靠的收益.另外,中国加入了WTO,国内市场会进一步开放,对外商投资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从这些因素出发来分析,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在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这反而会使中国因其各方面的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国家而进一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9·11”事件以后,投资者更加关注投资的安全性,中国显然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国际资本可能会因此而加快向中国流动:
  (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中国经济也会对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在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就已经显示出对世界经济的隐定作用.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发展的成果几乎在一夜间丧失了大半,经济恐慌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挺不住,人民币随着其他国家的货币一同贬值,那么,金融危机的后果就会大大加深,势必对亚洲经济,以至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态势,始终支撑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亚洲经济的尽快复苏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增加了大量价廉物美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使许多国家的人民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实惠.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扩大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从而使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能够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益.下面这个例子是很有说服力的.日本的出口,在2001年上半年大幅下降,如半导体及其半导体制造设备、IT产品等产品的出口降幅均在50%以上,尤其对美国、亚洲的出口都出现了急剧的下降.但在2001年的1—6月份,日本惟独对中国的出口出现了高速增长,增幅达到16%,除了IT关联产品之外,连普通机床、运输机械、建筑机构等产品也出现了20%-30%的高增长.这由此激活了许多的日本企业,给日本增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从而使日本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另外,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投资提供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发达国家(地区)可以通过向中国投资而获利,世界经济也可以因此而受益.中国加入了WTO,会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经济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更积极的影响.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三、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长远影响
  中国经济“软着陆”之后,也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由于受多年结构性问题的困扰,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不断下滑.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98年中国政府果断地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从扩大内需入手来实现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采取了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公共投资,刺激居民消费,防止了经济增长的进一步下滑,效果十分明显.
  2000年中国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当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8%.200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经济增长率达到7.9%.其中,净出口的贡献率是-0.9个百分点,而国内投资和消费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1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这不仅说明中国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是正确的,而且也表明,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经济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可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获得独立的发展.
  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是一项战略性选择,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却是一个权宜之计.自1998年以来至今,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张政府投资来实现的,尽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这种扩张性政策不能持久,它是一项短期政策.之所以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之初,选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意义和目的在于利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最终形成内需的自主扩增,实现民间的消费、投资与经济水平的良性循环,以此来达成一种机制:主要依靠内需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机制.在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主要依靠内需的经济增长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内需自主扩增的潜力极大,这大大增加了实现这一机制的可能性.
  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依靠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机制正在形成.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按照“‘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短期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结构的调整.1998年以来,累计发行了4000多亿元的长期国债,用于能源、交通、电网、水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填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改善了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二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和住房改革政策逐步到位,降低了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为消费的自主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加大了对低收入者转移支付的力度,这无疑有利于缩小社会分配差距和提高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四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如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降低农民负担;增加对农林、水利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革粮食、棉花购销体制,保护农民利益等,这些措施为开发广阔的农村市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五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投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六是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不仅可以直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且能够拓展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七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会对主要依靠内需来实现经济增长机制的形成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西部大开发,并不仅仅是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来实现短期的较高经济增长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政府的各种扶持措施和倾斜政策来改善西部经济发展的环境,推进西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据测算,2000年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20%,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大约40%;西部人口为2.8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8%,而社会商品零售额仅占全国的13%.可见,通过西部大开发来扩大内需存在着很大空间.
  总之,随着内需的自主扩大,以及主要依靠内需实现增长机制的形成,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经济都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四、中国经济前景非常看好
  尽管世界经济下滑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主要依靠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机制在中国正在形成,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具有以下有利条件,因此,中国经济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1.中国政治和社会稳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以及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和推动依法治国,是中国能够长期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增强了人们的信心,进一步巩固了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这是中国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2.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大国的特点决定了其扩大内需的空间很大,从而可以避免世界经济下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人口众多,消费需求自然很大.近年来,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其中之一.据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截至1999年6月末,城镇20%的最高收入户,拥有全部收入的48.5%,而20%的最低收入户,只拥有全部收入的7.1%;城镇20%金融资产最多的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全部城镇居民金融资产量的55.4%,而20%金融资产最少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5%.在农村,至1998年末,20%高收入农户拥有的银行存款,占全部样本户总存款额的55%.而14.6%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户,拥有的存款尚不足存款总额的3%.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使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低收入者无力消费,严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只要采取有效措施,适当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增加占人口80%的农民的收入,就可以促进消费需求的大幅度增长.目前,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农民收入,这必将会刺激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从投资需求来看,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业的加强、各项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房地产业的开发等,诸如此类,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扩大投资的空间很大.可以说,只要政策措施得当,中国的投资需求将会不断扩增.不言而喻,这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
  3.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日益成熟.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国目前基本形成了财政、金融为主要内容的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财政正在由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建设性财政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转变,以分税制为特征的新财税体制初步形成.金融与财政的关系进一步规范,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正在形成.政府通过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政策、货币信贷政策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有效地治理了曾经出现过的通货膨胀,对近年来出现的通货紧缩的治理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稳定经济、促进发展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4.外资流入不断扩大.世界经济下滑,对中国来说,并没有造成外资流入的减少,相反,2001年上半年中国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达到了21.7%的世界最高增长率.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至2001年6月底,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已在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7万家,合同外资金额达到7101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超过3693亿美元.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近100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9·11”事件后,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时更加关注投资的安全性,中国显然符合这一衡量标准.可以预计,中国的外资流入还会进一步扩大.
  5.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根据预测,未来10年之内,世界制造业中心将转移到中国,实现在海外开发研究,在中国进行制造的战略转移.如微波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广东顺德格兰仕公司生产的微波炉产量已经是日本松下公司的8倍.
  6.加入WTO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加入WTO可以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加入WTO,可以使中国按照WTO规则的要求深化经济改革,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而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加有利的制度条件.尽管加入WTO初期,中国的农业、服务业等方面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小外部冲击.从长远来看,加入WTO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对中国经济成长有利的条件,还可以例举不少,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展开了.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世界经济的低迷徘徊在短期内难以摆脱,也许需要3—5年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内,中国经济依靠强劲的内需,完全可以实现.稳定持续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图景中“一枝独秀”.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二):

对外开放的启示

  一、建国6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对外贸易体制确立与变革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就确立了新中国“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统制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为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采取三大措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没收了国民党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对外贸易企业,并逐步改造私营外贸企业,建立国营对外贸易企业.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随后中央贸易部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了对外贸易必须置于国家的统一管理之下.1952年9月,内贸和外贸分口管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外贸部,同时在各大行政区设立外贸部特派员.各大行政区撤消后,在各省和直辖市成立对外贸易局.1953-1978年,中央对外贸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变革,使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对外贸易体制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完善,最终形成由13家专业进出口公司垄断经营全国进出口业务的局面.与此体制相配套,这段时期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
  这一时期的外贸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利于打破国外反华势力的封锁,有利于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隔离开来,有利于控制中国进出口水平和构成,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独家经营,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统得过死,阻碍了企业与买方、卖方的接触,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3)产销脱节,不利于生产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不利于竞争能力的提高;(4)统包盈亏,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之路.最终导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割裂,失去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利用国际资本转移和国际先进技术的良机.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新方针;1982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会议确定了对外经济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i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进入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1988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和深化外贸体制进行重大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我国外贸企业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月,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2001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议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成为指导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2004年了月,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实施外贸经营从此由审批制转为登记制,彻底放开了外贸经营权.这一阶段的外贸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仅实现了与国际接轨,而且使我国从一个封闭型的贸易小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开放型的贸易大国.
  外贸体制改革是由浅入深,分阶段进行的.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包括对外资企业)以及贸易公司自主化改革.外贸企业开始实行政企分开、外贸代理制、缩小外贸计划范围、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微观层面的改革,之后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地方政府、外贸专业总公司和工贸总公司向中央承包出口收汇、上交外汇和经济效益指标.国有外贸公司对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弱.
  从1992年开始,外贸体制开始以符合“国际规则”为导向.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出口补贴,取消进口调节税;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减少许可证和配额数量;取消汇率双轨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解决了进出口企业购汇结汇难的问题;多次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使之与国际平均关税水平接近.转变管理方式,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对外贸易,关税、汇率、税收、利率等成为主要调节手段,在货物贸易、外资、知识产权、反倾销等各个领域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增强政策透明度. 2001年底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以来,外贸体制进入了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全面改革阶段.主要内容包括:(1)在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下调整和修改不符合WTO规定的政策法规;(2)加快外贸主体多元化步伐,允许私营外贸企业迅速发展;(3)转变外贸主管部门职能,强化宏观管理,弱化行政手段,加强服务;(4)制定出口产业政策,建立完善外贸促进体系,推广代理制.对外贸易体制进一步转向市场化、自由化、法制化轨道.
  (三)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转变与创新
  建国初期到1978年,我国外贸发展基本采用的是进口替代战略,改革开放后,逐渐由进口替代战略转向了出口导向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转变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新时期发展阶段的特点,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我国外贸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成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开放型经济的催化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外贸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我国又先后提出了“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科技兴贸”、“自由贸易区”等外贸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战略的不断创新响应了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推动我国迅速跃升为世界贸易大国,创造了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的奇迹.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再次把自由贸易区建设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必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把服务贸易纳入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服务贸易发展要翻一番,2010年达到4000亿美元.对外贸易发展的范围从战略层面被进一步拓宽.
  二、建国6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从贸易小国到贸易大国的升华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1.3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为0.9%;1978年达到206.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2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为0.8%;2008年增至25616亿美元,比 1950年扩大了2256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为7.9%;从2004年起,已连续5年稳居世界贸易第3位.
  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国际竞争力达到新高度.1952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为 83.4%,工业制成品出口仅占16.6%;2008年,工业制成品比重已达94.9%,初级产品的比重则下降为5.1%.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我国在最近的20年内获得大量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也从建国初的几乎没有上升到2008年的1.95万亿美元,使我国的国际支付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地位日益强盛,国际竞争力达到新高度,“中国制造”已遍及全球.与此同时,我国进口产品结构也不断优化,到2008年,初级产品进口达到32%,制成品进口降到68%.
  3.外贸经营主体实现了多元化.建国初期到1978年,我国只有13家国营专业公司有权经营对外贸易.2004年?月1日,《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与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同时颁布实施,集体、私营企业开始全面进入外贸流通领域,外贸经营主体形成国营、外资、民营三足鼎立的格局.
  4.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建国初期,我国主要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贸易伙伴市场单一.2008年,我国的贸易伙伴有220多个,几乎同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
  5.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幅提高.建国之初到1978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仅为9.8%.到2008 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上升到58.2%.外贸依存度的大幅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告别了封闭型模式,走上了开放型经济的道路.
  6.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到1990年以前,我国服务贸易基本上没有数据可查,1990年以后开始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统计.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3044.5亿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5位.迄今,我国有 106个服务部门向WTO成员开放.
  (二)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对外贸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局限,可以分三个阶段来概括.
  (1)建国初期主要通过组织内外物资交流,帮助调剂供求和稳定市场物价,扶持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恢复和发展;争取所需物资的进口,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迅速建立和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开展突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的斗争;促进国营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壮大,利用民族资本主义进出口商的积极性,使他们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服务.经过三年的努力,对外贸易取得了反封锁、反禁运的重大胜利,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活跃城乡物资交流、改善人民生活和抗美援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一五”时期主要围绕国家工业化的中心任务,有计划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进口,为我国换回了大批生产建设所需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料等重要物资,促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面实现.
  (3)1958-1978年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灾难,党在指导思想上也出现了失误,虽然进出口增长有起有伏,但在调剂余缺、弥补我国技术和资源不足方面仍然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期,为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归纳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改革、开放和发展.对外贸易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促进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还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拉动经济增长达到2.4%.
  二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加速了工业化进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通过扩大出口,利用获得的资金,引进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资本品、原材料、技术等,改变了传统产业格局,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我国的总体竞争力.
  三是推动国内技术进步,体现了“后发优势”.对外贸易是我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知识产权的跨国交易本身就构成了现代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线,实现了产品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国内技术进步,这种“后发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出口国内生产相对过剩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可以缓解国内供求矛盾,提高经济效益.当前我国手机、电冰箱、电视机、摩托车、服装鞋帽类的出口依存度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而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原料,也能够通过对外贸易得以补充,我国已成为世界铁矿砂、氧化铝进口第一大国和原油进口第三大国.进出口的良性运作,不仅弥补了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结构失衡,提高了总产出水平,而且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五是促进资本积累,提升了规模效益.多年来,我国货物贸易的顺差一直是外汇储备快速上升的重要来源.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8.4亿美元,2008年已增至19500亿美元,目前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企业的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来源,提高了生产厂商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刺激了投资需求,提升了企业的规模效益.
  六是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了国内就业.外向型经济的日趋活跃,带动了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全国目前从事外贸的企业已超过40万家,占登记注册企业的8%,与进出口有关的从业人员总数已经超过1亿.
  七是关税规模的扩大,增强了国力.从1994年开始,海关税收连创新高,到2008年,全国海关税收收入9161.1亿元,占当年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16.9%,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一)对外贸易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的要求;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要求,“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借互补”.按照“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指导思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界限逐渐被打破,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逐渐形成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党中央确定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不仅促进了“两个市场”的对接,而且通过进出口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进行.
  (二)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必须协调发展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产业政策以重工业为主,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入不足,贸易政策也主要侧重进口重工业所需的成套设备,轻工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被忽视,最终造成了工农业剪刀差和消费品短缺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业政策分阶段进行了调整,电子产业、信息产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受到重视,贸易政策一方面对这些产业发展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制定了优先进口政策,另一方面也通过进口高关税对这些产业加强了保护,二者的相互配合,使我国的家电、通信、汽车等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业在建国以来一直处于弱势,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服务市场的大幅度对外开放,给我国服务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并首次把服务贸易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实践证明,只要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发动机作用就会显现出来.国家可以通过一系列贸易政策上的调整引导带动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裴长洪等,2006).
  (三)协调处理好内资企业贸易与外资企业贸易的关系
  在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性质构成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出口为55.3%,进口为56.4%,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全部进出口的一半以上.在外资企业的大规模出口中,中国的真实收益并不算高,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设计、研发、品牌等环节,留给中国人的不过是比例很小的加工费.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丧失市场定价和产业升级的主动权.外资企业还享有无原则的“超国民待遇”,使得相当多的内资企业不是努力改进技术和管理,而是千方百计转换身份,去获得“外资”的名分.如何协调好外资企业与中资企业的关系,如何保证国有企业对重要行业的控制,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起来,如何从外贸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如何防止外资企业的垄断和龙头行业的控股权、以及产业安全等,成为当前和今后制定外贸政策和外贸管理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
  (四)内需与外需协调发展
  内需与外需协调发展,既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实践证明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陈德铭,2009).
  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既不能单纯强调内需为主,也不能过分夸大外需的作用.从长远来看,我国目前应在稳定或促进外需增长的同时,必须保持经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既要防止从外部输入经济波动,也要防止外需结构不合理加剧国内资源供求矛盾,还要防止外需扩大加剧投资与消费失衡.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是外贸管理中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五)利用贸易方式创新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立通道
  在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通过从日本、香港、西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加工贸易项目,我国的加工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加工贸易有效承接了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从2006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以超过 20%以上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服务贸易在世界的排名也上升到第五名,改变了长期由美、英、德、法、日包揽世界前五名的垄断局面.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必须通过贸易方式创新,为服务产业国际转移建立通道,促进我国金融保险、通讯、物流、商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
  (六)积极推动自由贸易,摒弃贸易保护主义
  我国从贸易保护逐渐走向自由贸易,经历了建国以来60年的漫长岁月.历史上那些经济活动高效的国家,往往都是主张自由贸易的国家.但是,世界上纯粹的自由贸易又是不存在的,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往往交织在一起(陈德铭,2009).贸易保护和贸易保护主义是两个概念,世贸组织允许各国合理保护自身利益,其规则中存在例外、幼稚产业保护、贸易救济、特殊和差别待遇等保护条例.但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于正当的贸易保护,是对多边贸易规则中救济措施的滥用,不但会损害本国消费者利益,也容易招致对方的报复.
  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仍将为解决就业、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而推动出口较快发展,以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我国初级阶段特点所决定的.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困难,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更不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以来,一些国家纷纷出台保护措施,发达国家也相继提出“产业回归”、“再工业化”、“买国货、雇国人”等观点.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与贸易地位上升,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多,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为此,我们要积极支持自由贸易,维护开放、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较量中,成为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
  来源: 国际经贸探索 2009年第10期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三):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表决制度是( ).
选项:
a、单否决权制
b、多数表决制
c、加权表决制
d、协商一致同意

C,加权表决制
每年9月举行一次会议,各理事会单独行使本国的投票权
(各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其所缴基金份额的多少决定)【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四):

求问一道“会计题”,有关 其他货币资金 的: 本人初学者,回答人请详细解释每个选项,小女十分感谢!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他货币资金的是( )
A.委托银行开出的银行本票
B.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投资的现金
C.汇到外地银行开立的采购专户中的存款
D.向银行申请的银行承兑汇票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施工企业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即存放地点和用途均与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
自己看着选择吧,判断能力留给你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五):

当基金净值上升时,买进较少的份额,当基金净值下降时,买进较多的份额

基金定投的最大优势是通过长期投资来平滑市场波动的风险,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做甩手掌柜,任其涨跌。相反,越是长期投资,越需要关注市场。进行定投让投资者省去了具体买入时点的判断,但退出时点很重要。如果定投计划能够在市场处于长期相对低点时开始,并在市场处于长期相对高点时结束,获利效应较为理想。但如果市场处于长期低点,整个基金定投计划处于亏损状态,这时投资者不应终止定投计划,因为此时相同的资金可获得更多的基金份额,在牛市到来时即可获得更多收益。如果能做到“逢低加码,获利转换”,投资者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收益。 此外,因为目前的市场走势不明,经济二次探底的阴影挥之不去,投资者在进行基金定投时,可以坚持三分制原则,即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各投三分之一,这样在下跌时可以抵御风险,上涨时也可以收获利润。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六):

货币市场基金负偏离指的是什么意思

货币基金偏离度是是指摊余成本法与“影子定价法”之间的偏离度.
货币市场基金在季报中均会披露“偏离度的绝对值在0.5%(含)以上的次数”、“偏离度的绝对值在0.25%(含)-0.5%间的次数”、“偏离度的最高值”、“偏离度的最低值”和“每个工作日偏离度的绝对值的简单平均值”.这一规定,一方面可以缩小货币基金用成本计算的净值与用市场价格计算的实际净值之间的差距,使货币基金的估值与市场走势如影随行,避免机构利用两者间的差距突击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投资者套利,公平地对待新老持有人.
摊余成本法是一种按成本计算收益率的方法,而影子定价法则根据市场当日价格信息推算出不同年期券的公允收益率,并利用这些公允收益率对基金投资组合进行估值.由于市价在不断波动中,得出的收益率便与摊余成本法计价有差异.
一般来说,摊余成本法与影子定价法的正偏离是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基金持有的投资品种市场价格上涨,为投资者获取了更多的收益.但是,也不能抱着“正偏离是越大越多越好”的心态,投资者也必须注意流动性风险.对一些偏离度较大,偏离次数较多的基金,投资者应该仔细阅读其投资组合,或者干脆致电基金公司了解其偏离度较高和次数较多的原因,并以此来判断风险.
负偏离并不意味着负收益,如果基金持有人持有这些负偏离的券种至到期日,也不会造成负收益.专家解释,出现负偏离,是由于市场收益率上升引起的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券种的价格下降.影子定价偏离度是衡量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保障货币市场基金的估值能与市场波动基本同步.因此,负偏离意味着基金资产组合的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但并不意味着负收益.随着基金规模的逐步稳定以及基金投资组合的结构调整,负偏离的问题将逐步缓解.【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七):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投资开放式基金不但会取得较高收益,还能达到合法避税的效果,由于基金获得的股息、红利及企业债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在基金派发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因此,基金向个人投资者分配时不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日前,居民可以投资的开放式基金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以货币基金为例,日前货币基金的年收益虽然降到了2%左右,但考虑不纳税因素,仍然比一年期的税后储蓄收益高0.2个百分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居民投资开放式基金的种类 B.投资开放式基金收益较高
C.货币基金应考虑不纳税因素 D.上市公司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B

  这是一段典型的总—分式文字叙述。一开始就确定自己的观点,即“投资开放式基金”的两点好处,其实第二点好处可以和第一点合并,意思也是带来较高的收益。而后则主要叙述原因,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因此文字的主旨应该是B选项。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八):

2013年以来,金融业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据此回答列题。
小题1:余额宝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实际上就是用户购买了天宏基金提供的“增利宝”货币基金,由此可获得比银行存款高出数倍的收益,进而对银行存款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4中(注:S1为变化前,S2为变化后)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影响的是

A                      B              C                 D
小题2: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爆发元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搅局者大举“入侵”传统理财市场,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悄然加速,金融业进入了跨界的业态。这种变化会
①促使传统金融企业创新经营方式,适应市场竞争新要求
②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投资流向
③拓宽居民的理财品种和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投入
④加剧金融市场竞争,减少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1:试题分析:AB两项为“点移动”,CD两项为“线移动”,存款利率变动引起的银行存款量的变动表现为点移动,不是银行自身存款利率变动引起的存款量的变动表现为线移动,本题中引起银行存款量变动的因素为余额宝,符合线移动的条件,故把AB排除;使用余额宝会使银行存款减少,曲线应该向左移动,故排除C项,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小题2:试题分析: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悄然加速,金融业进步跨界的业态。这种变化会促使传统金融企业创新经营方式,适应市场竞争新要求,拓宽居民的理财品种和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投入,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这种变化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起的,故②选项因果颠倒,不选;④项观点错误,这种变化会加剧金融市场竞争,但并不会影响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九):

请计算:每月购买2500元货币基金,预计年化收益率为3.5%,连续购买15年,15年后本息各是多少?

完整的基金定投收益计算公式:
M=a(1+x)[-1+(1+x)^n]/x
M:预期收益
a:每期定投金额
x:收益率
n:定投期数(公式中为n次方)
注意a、x和n的匹配,月定投金额、月收益率、定投月数,如果是年,统一以后再计算。
假设每月定投2500元(每年为30000),年收益3.5%,定投15年。
本+息= 30000(1+3.5%)[-1+(1+3.5%)^15]/3.5%=599130.9 元
息=599130.9-450000=149130.9元

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是货币基金(十):

货币市场基金ab级各指什么含义

货币A/B的区别在于账户保留份额不同,账户保留货币基金份额(同一销售渠道)在1000万以上为货币B,保留份额不足1000万为货币A.现市场内进行两级划分的货币基金,B级均为大额账户.
各家基金公司并不完去一样,有的以500万为界.
B级的管理费较A级低,一般B级收益稍高于A级.
我们一般散户,没有那么多资金,只能买A级.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2490/

推荐访问:中国人买的最多的基金 中国银行货币基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