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牧业通讯

来源:创业资料 时间:2018-11-30 08:00: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料】

中国牧业通讯(共10篇)

中国牧业通讯(一):

中国地形特征对农业、工业、交通、人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地形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1)地势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我国的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2)地形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中国牧业通讯(二):

东部和西部的发展历史,人口,民族,特大城市,农业,工业,交通通讯,教育,人才资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和资源互补
【中国牧业通讯】

东部:平原、丘陵(地形),密集(人口),城市众多,规模大(特大城市),平原广阔湿润,利于农业发展(农业),人力资源丰富,可进行工业发展(工业),发达(j交通通讯),发达(教育),丰富(人才资金技术),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
西部:高原、山地、盆地(地形),稀少(人口),城市稀少,规模小(特大城市),草原资源丰富,牧业生产发达(农业),丰富的矿产资源,可进行开发(工业),落后(交通通讯),落后(教育),短缺(人才经济技术),发展滞后(紧急发展水平)
发展历史就不知道咯~~

中国牧业通讯(三):

长城今天的价值
近代

长城的价值
长城是人类社会现存最为宏伟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在中国,长城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有着智慧、坚忍、肯奋斗、敢牺牲、坚不可摧、戮力同心的精神内涵.是涉及军事、交通、建筑、地质、气象、农业、艺术等领域的珍贵遗存,它像一部民族文明史的百科全书,值得全面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著名长城学家罗哲文先生曾在为一本长城研究专著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巍然屹立在中国大地上的长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历史已赋予长城以全新的意义,透过新世纪的曙光,我们看到了更加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感到了更加博大雄深的长城文化?
长城,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你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血热中肠.然而,在改革开放已20多年的今天,我们认真研习历史,回顾在中央一系列英明政策指引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面对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时,我们还会逐渐揭开长城古老而神秘的面纱,从以往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中解放出来,给长城一个公允的评价.
历史上,世界许多国家都修建过长城一类的建筑,而为什么只有中国长城堪称人类最宏大的文化遗产?这是因为她是建造历时最长、占地面积最大、建筑工程量最浩繁的建筑奇迹.中国长城始建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初是各诸侯国在各自领地上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一般小国的长城只有几百里,一些大国的也不过二、三千里.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拆除了六国互防长城,并"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蒙恬传》)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万里长城,它是在原秦国、赵国及燕国的北方长城的基础上扩充修筑的,目的和作用是防御匈奴和东胡等奴隶主的率众南掠.自秦朝修筑第一条万里长城后,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汉朝、隋朝和明朝,以及其他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北魏、北齐、北周及辽、金各朝,都曾大规模地修筑或增建过长城,其中尤以汉朝和明朝的长城规模宏大.汉朝的长城,亭障、烽燧长达两万里,明朝长城则至今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长城的宏伟风貌与中国长城防御工程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据长城专家作过的统计,中国各朝代修筑长城的总长度当在10万里以上,若用修筑长城的砖石土来修筑一道高5公尺、厚1公尺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环绕地球十几圈,如果加上各种关城、卫、所、烽火台、城堡、墩台、营城等等的工程量,这道大墙可环绕地球几十圈. ?如此伟大的古代工程,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她的伟大,不仅在于工程量的巨大,还在于它严密的军事防御布局;"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科学设防;烽火相望、顷刻千里的通讯报警联络系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各种不同建筑材料、多样结构和艺术的营造方法;以及亿万人民付出的艰巨劳动和无数牺牲. 绵亘万里的长城沿线,遗存着极其丰富多彩的珍贵文物,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军事科学、交通往来、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而且也是探索中国北方农业、牧业、气象、水文、地震等的重要依据,并孕育了一座瑰丽的长城艺术宝库,千百年来,长城成为千古咏唱的主题,升华为一条连结着中华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向今人和后人讲述着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巍然屹立在中国大地上的长城已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的骄傲,成为世人向往的游览观光胜地.
长城的修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那巨大的砖石经过烧制从远方运来,再依山涉险运上山,堆建构筑,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条件极其贫乏的条件下,用最简单的工具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确实显示了我们先民的智慧和力量.毫无疑问,长城,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讲,把长城作为一个文化的纪念碑,作为文物来保护,并适当修复,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是十分有益的.
但是,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我们还会感到,长城的历史作用和价值,在其修筑的当时就有许多的局限.中华民族的历史,应该是56个民族的历史,而长城历来是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手段.历史上修筑长城次数最多、工程量最大的明朝,正是对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敌意最深,也是最保守、最无能的王朝.恰恰是由于长城的修建,固定了农牧业的界限,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阻滞了经济的发展.更不用说那砖石之下垫着历代服役工匠的白骨,迸溅着各兄弟民族间互相厮杀的斑斑血迹了.单就军事作用而言,长城也并没有实现中原统治者所设计的防御目的,一旦中原王朝失去军事实力,长城就形同虚设.明朝后期,清军出入长城已如入无人之境.到了近代,虽长城依旧在,但手持洋枪洋炮的洋鬼子们照样轰开了大清帝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一切骄傲与自豪都于事无补.当时,长城也像被抽掉了筋骨的长龙,僵卧在贫穷多难的大地上,“徒为后人观”矣!
最早重新审视长城价值的人应该是康熙皇帝.他的祖辈是破长城进入北京城的.一个国家要靠什么来防卫呢?康熙曾多次去过长城,头脑中时常有这样的思考.1691年,古北口总兵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带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经深思熟虑,提出了不同意见.他的上谕是这样写的: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也正是康熙的明智,使我国历史上持续两千多年修筑长城的工程画上了句号.从审美的角度,从人类智慧的角度,从民族刚毅不屈的角度,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品评长城,无论怎样都是不过分的,但修筑长城的初衷毕竟是封闭、保守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诸多变化、以往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已经得到纠正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和品评长城的价值与寓意,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匡正民族精神,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中国牧业通讯(四):

家乡甘肃描写风俗,特产,风景【中国牧业通讯】

甘肃
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人口2345万(1949年968万人),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民族.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筒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筒称为陇.
【历史沿革概述】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汉代先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清代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甘肃省名相沿至今.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远古时期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是个稀疏的草原环境.低凹地丰富的水源,高山茂密的灌木丛,台地上疏松的黄土,灌木、草地上生活的多种动物,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因此,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建国以来,先后在镇原县姜家湾、寺沟口、黑土梁,庆阳巨家塬,环县楼房子和刘家岔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的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己发现的有1000处,其中著名的有受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齐家文化;还有晚于齐家文化,发现己有铜器,已经进入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的辛店、寺洼和卡窑文化.古代传说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起于西北.近几年来,我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东部秦安县大地湾发现并挖掘了一处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发现的7000年前的地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会堂式宏伟建筑,系国内首次发现.这处遗址堪与西安半坡村遗址相媲美.这里发现的罕见的三足钵、三足罐珍品,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要早1000多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甘肃省行政区划】
甘肃省设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五区三县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
金昌市:一区一县
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二区三县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二区五县
秦城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一区三县
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一区五县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一区二市四县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安西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一区六县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一区七县
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定西市:一区六县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市:一区八县
武都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
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着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省会兰州市.天水、嘉峪关、玉门、酒泉、张掖、金昌、白银等为省内主要城市.本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接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西走廊绵延于省内西北部;砂磁、戈壁与绿洲相间.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西倾山、龙首山、马鬃山等.本省河流多属黄河水系,以黄河及其支流洮河、渭河、祖历河等为主.
【甘肃省民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省内现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东乡、积石山、张家川7个民族自治县,有39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9.8%.
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全省86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21个县、市外,其余65个县、市、区中均有散居的少数民族.
【文化特产】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乏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肉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彩.古朴典雅的临复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气候资源特产】

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据国务院勘界结果为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折合6.8亿亩.其中,农用地为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人均占有土地26.31亩.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碱、沼泽等.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据甘肃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展气候资源的分区规划,并根据各区的气候特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甘肃省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总量为4544.02万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泽、石山裸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产建设,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其中有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贵植物;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野马、野骆驼、野驴、野牦牛、白唇鹿等.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全国第10位,可能利用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492.98亿千瓦小时.矿产资源种类多而储量丰富.能源矿产中,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地热水均有储量,仅煤炭就包括了无烟煤、一般用煤、焦煤、褐煤等几大类;黑色金属有铁、锰、钒、铬等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熔剂灰岩、熔剂白云岩等14种,大部分已探明储量,铬铁矿、钒矿、菱镁矿及铸型用粘土等储量在中国居前5位;有色金属矿产包括了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矿产共28种已探明了储量,其中铜、镍、钴、铅、锌、锑、铂族、硒和碲等矿产是甘肃的优势矿产;此外尚有硫、磷、蛇纹岩、芒硝等非金属化工原料矿产9种和石棉、白云母、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属建材原料矿产14种均已探明了储量.
甘肃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居突出地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胡麻、油菜籽、甜菜、棉花、大麻、烟叶、当归、党参等,此外还有各种蔬菜瓜果种植栽培,形成了种类繁多、布局合理的种植体系,很多产品已成为甘肃省的名优特产,如河西甜菜(含糖率居全国第二位)、敦煌长绒棉、山丹油菜籽、兰州水烟、黑瓜籽、天水花牛苹果、岷县当归、纹党、潞党等.畜牧业是仅次于种植业的农业经济部门,畜禽品种齐全,大家畜有马、牛、驴、骡、骆驼,小畜禽有猪、羊、鸡、兔等,有28个优良畜禽品种,其中河曲马、山丹马、岷县黑裘皮羊、合作猪、静宁鸡、甘肃双峰驼等是闻名中国的优良畜种.随着多种经济的发展,利用2万余公顷宜养鱼水面发展了渔业生产,共养殖100多个鱼种,其中红鳟鱼、细鳞鲑、大鲵、甲鱼、黄河鲤鱼、鸽子鱼、石花鱼为名优特水产品.依靠省境森林资源和宜林土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业生产,形成了以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薪炭林为结构,以冷杉、云杉、油松、华山松、栎类林、杨桦林等为优势种的林业生产体系,活立木总蓄积量1.74亿立方米.工业是甘肃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利用丰富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了基础工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配合,包括煤炭、石油、电力、冶金、机械、化学工业、建材、森林、食品、纺织、造纸等十几个部门在内的生产体系,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和建筑材料的重要基地.
【通信交通】
主要铁路干线有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干武线,宝中铁路正在建设中;主要公路干线有西兰公路、甘新公路、甘川公路、包兰公路等;民航开辟了以兰州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南京、昆明、敦煌、庆阳等全国主要城市及省内主要旅游胜地和革命老区的航空网.“七五”末期,铁路在省内线路长度达1884公里,公路、民航和水运总通车(航)里程分别为3.47万公里、3.57万公里和219公里.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很快,全省有1116个邮电局所,开展了有声信函、邮政快件、特快专递、礼仪电报、邮政储蓄等业务.全省14个地、州、市和52个县(市)的长途电报、电话进入了全国自动转报通信网.1990年甘肃省社会总产值为505.1亿元,国民收入207.28亿元,人均社会总产值2258元,人均国民收入为927元.
【西部大开发】
甘肃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壮大城市经济为龙头,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综合性高新石化基地、中药材加工基地、林牧业基地和旅游大省,充分发挥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桥梁、纽带和依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进一步解放思路、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就是近期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
以壮大城市经济为龙头,就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以兰州市为重点,以陇海线和兰新线为依托,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形成大开发的支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镇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实施三大战略,就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强基础教育和适用人才培养,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使科技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推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技术、资金,推动甘肃的大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开发中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施甘肃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就是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形成石油天然气与精细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制药、特色农副产品及以其为原料的加工业、旅游业五大支柱产业.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有重点分步骤的推进.经过10年的努力,使甘肃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面开发的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良性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框架基本形成,几大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甘肃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甘肃.

中国牧业通讯(五):

(2014•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如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1)直接从柱状图读出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因为从材料中得知“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而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所以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
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中国牧业通讯(六):

介绍一处中国的特色,写说明短文.
写成说明短文哦.450字左右.要自创,还是关于客家民居的.450字左右.
好的追加悬赏到200.

青海省省会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
  西宁古称“湟中”,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西宁曾是西汉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基地,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通衢、沟通中原与西部边地的重要城镇,也是历史上“唐蕃古道”必经之地.今天的西宁市为兰青铁路终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起点,依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冲.
  西宁历史悠久.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将军在此设西平亭.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设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为青藏高原与中原的交通中转站.五代北宋时称青唐城,是吐蕃唃厮啰的国都,成为东西商贸交通的都会,兴盛一时.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军进入青唐城,改称西宁州(取名西方安宁之意),建陇右都护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宁府.1914年裁西宁府,设西宁道.1926年,撤销道,改为西宁行政区,设西宁行政长官.1946年西宁改县为市,成为青海省省会.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仍作省会.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55%.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赋予了串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勤劳、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 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西宁机场以每年客运吞吐量以45%的速度递增,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兰一西一拉”(兰州一—西宁一拉萨)通讯光缆工程,使电话通讯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
  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连续几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城市,中国十大安静城市(社会噪音),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及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等.目前西宁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青海建设成旅游名省的机遇下,不断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扩大“天路起点,中国夏都,健康之旅”旅游品牌.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的两小时车程半径旅游圈,利用已开辟或正在开辟的环青海湖旅游线、黄河源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世界屋脊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塔尔寺、青海湖、原子城、日月山等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风俗文化.根据海拔高度分类,2000—2500米的中等海拔高度,对人体有强化体魄,增进健康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增强人体耐力;二是有利于减肥、降低体重而又不伤身;三是增加体内微血管能量;四是促进心肺活力.据统计,西宁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肺气肿,关节炎、妇女湿症等发病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受低氧低温低湿以及大气中紫红外线的影响,使许多细菌、病菌等生存繁殖和传播力度相对减弱,并因低氧刺激红细胞代谢有利于机体氧的交换.国家体育总局在西宁湟中县修建了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王丽萍、王军霞、孙英杰等体育名将均在此进行过赛前集训.
  西宁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先后与国内外许多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每年在西宁举办的“中国郁金香节”、“青洽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了 “中国夏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西宁背靠青海丰富的高原动植物资源,天然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立足于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培育和发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相互协作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抓投资环境建设,抓项目建设,抓招商引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牧业通讯(七):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至少举三例):

这30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
分开说
1、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副提升.到2007年止,我国GDP总额已达到22.4万亿元,人均约合2880美元,年均增长100%以上,已经上升到世界第四位.由占全球GDP总额的10%上升到50%以上;经济效益的提高,财政收入连年的增加,到2007年已达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超过.7万亿美元.
2、取消农业税,终结了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今年丰收已成定局,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已达到50150万吨.连今年的全球粮食危机中,我国粮食产需重量基本平衡,库存消费高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用世界人均耕地的1/3养活占世界人口的22%的大国来说,是多了不起的一件大事!
3、进出口贸易一直增长,开放型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上升到世界第三位,由占世界进出口总额不足1%上升到80%,累计使用外贸7800亿美元,“走出去”战略迈出了步伐.
4、创新转型国家建设进程良好,涌现出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神七发射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我国还将发射神八、神九、神十,建立太空船;去年我们用自己的导弹打下自己的一颗废弃的气象卫星;我们的导弹技术和核武器技术都有很大的发展,用潜艇发射洲际导弹已圆满成功,生物工程、信息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工程等全新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形成了一批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很强的产品.
5、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取消农、牧业税,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特别是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进行深化改革,到2020年农民收入翻一番,进一步缩小城、农差别.让7.2亿农民切实富起来.国有企业、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外经贸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取得重大进展.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继续改善.
6、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居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140元,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贫困人口缩减到2000万人,是世界上“减员”最多的国家.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多.《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的富豪,中国增长最快.
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小米加步枪和单兵种作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当兵打仗的时候是单兵种作战,后来发展成步炮、步坦、防空协同作战.过去我们当步兵时靠的是两条腿,现在步兵形成了摩托化步兵,装备有战车、坦克、自行火炮和武装直升机,过去我们当团长打仗,是在地图上指出目标再用口令下达作战命令.现在指挥作战是用电脑,我军现在已具备打赢局部信息化的作战能力,我们的空军、海军、二炮发展很快,中国的军力,备受世人关注.
8、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国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宣传和学习,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3·14”及“5·12”中充分显露,“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显著提高.
9、社会建设全面开展.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农村实现了免费制教育.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10、 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改革体系不断推进,乡镇直接选举逐步推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充分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基层代表较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地域性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11、 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持续稳定繁荣.台海目前和平稳定.国民党马英九上台以后是雨过天晴.国共双方互信加强,双方交流出现良性互动.
12、我国外交全方位发展.努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全面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大力加强同发展国家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全球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

中国牧业通讯(八):

国民经济含义

国民经济是指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即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微观经济活动(如企业经济活动)、中观经济活动(部门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活动(总体经济活动)三个层次的内容.
通常,涉及一个国家的经济,称为国民经济,如中国经济、俄国经济、美国经济等.仅涉及一个部门的经济,称为部门经济,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建筑经济、交通运输经济、商业经济等.
国民经济有不同的核算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等.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具体划分标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中国牧业通讯(九):

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产业结构逐步摆脱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水平低下的现状,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化阶段的任务,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长开始转变为由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比重自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01年已由1978年的28.1%下降到15.2%,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农业发展的单一生产结构逐渐转变为多种经营.第二产业比重自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基本呈下降趋势,1992年开始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相对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成,制造业能力大大增强.第三产业比重自1978年至1992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1985年开始超过第一产业,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得到基本缓解,现代服务业体系正在兴起.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非均衡性特征较为突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仍然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纠偏”.当前,中国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仍显不足.中国现阶段的人均收入水平略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第二产业收入比重要高出这些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就就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过低而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过高乃至过剩的问题仍然存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向高级化升级,只有调整所有制结构,向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方向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二是地区产业结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从东到西逐步递减,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较为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很不平衡.根据各省市产业结构综合分析,东部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一般在40%以上,一直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一直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低于东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慢于东部地区,其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则相应地呈上升趋势,表明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步拉大.1978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6.8%,分别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低35.7和13.9个百分点;2001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下降到13.6%,分别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低45.9和13.3个百分点.三是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当前,由于中国第三产业的一些领域尚未向非国有资本开放,而第二产业的开放度较高,使工业品的过剩表现相对明显,导致工业品价格一再下降,而服务项目的价格却一再攀升,经济结构性过剩特征明显,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原因.四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防止城市人口过度膨胀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采取了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政策,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实质性地从事第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税收政策分析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税制,逐步确立了以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为主体税类,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特定目的税类(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财产税类(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行为税类(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船舶吨税、印花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牧业税类(农业税、牧业税)为辅助税类的税制结构.新税制的运行,基本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了税收的调控职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税收收入大幅度地稳定增长,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造了条件.新税制实施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年均增收1000亿元,1999年税收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二是新税制的灵活性加强了,进一步增强了税收调控功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调节资源流动方面,所得税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调控功能也不可忽视,特别是新税制确立了增值税在流转税中的主体地位以后,“两税”更是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尽管如此,现行税收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步伐,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分税方法不利于资源的自由流动.1994年税改实行的分税制,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共享税,而共享方法又由于受到财政分配关系的制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显得很不规范.二是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所负担税款不予抵扣,这产生了重复征税现象,既不利于鼓励投资,又不利于市场竞争,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大,原材料耗用少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能源、原材料产业的实际税负.这种情况与我国的产业政策相背离,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三是个别税种,如社会保障税等还未开征;已开征的税种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实行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并行的做法,不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技术创新机制;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设置不合理,内资企业优惠税率有27%和18%两档,外资企业优惠税率有24%、15%、10%三档,税率偏高、级次偏多,加上实行的是全额累进税率,造成临界点附近税负异常跳跃现象,不利于扶持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制结构中的地位还比较低,影响了所得税应有的调节作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档次还比较少,使个人所得税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也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是税收优惠政策的区域导向突出,而产业导向薄弱.我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有着明显的区域导向特点,也就是由沿海到内地,税收优惠程度由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放区——其他地区依次递减,其政策效应是诱导资源向东南沿海和经济特区及开发区流动.与区域导向强化形成反差的是税收优惠的产业导向还比较薄弱.表现在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企业“一刀切”地实行从低税率优惠,没有体现出行业或产业差别. 升级的税收政策分析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稳步实现产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转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生产领域的不断创新,创造出适合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新产品,改变过去以生产规模的快速膨胀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二是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一产业的产品质量,真正形成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在切实保护、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体制创新与组织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水平;三是抓住国际上生产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的契机,推动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一方面应加快发展新兴制造业,另一方面应改造原有的制造业,提升其发展水平,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以推动中国制造工业发展上一个大的台阶.四是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开第三产业的资本准入限制.将目前仍具有国有资本垄断性质的某些第三产业领域真正向民间资本放开,扩大民间资本在这些行业的获利空间,激活民间资本在这些行业的资本投入.五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在继续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同时,着力培植旅游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等新的产业,壮大地方经济的实力.六是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步伐.除了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外,东部地区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西部地区应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本地区能源储备丰富、农牧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特点突出、劳动力成本较低、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的优势,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生态环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二)深化产业税收政策改革的基本内容实行轻重有别的产业税收政策.对第一产业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减轻农民、牧民以及渔民的实际负担,稳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是政府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在税收政策上,政府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经济负担.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真正取诸如乡镇统筹款、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办法,全面调整农业税收政策以及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适量减免部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制定合理的税负标准;其次,各级政府应切实负起改革重任,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对于基层政府变相加重农民税费负担的做法,上级政府应采取包括法律、行政在内的相关措施,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真正让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
求采纳

中国牧业通讯(十):

七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比例尺
1

10000000

1/10000000
或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0
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
100
千米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子为
1
,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
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

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
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
反映的内
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指向标定方向
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
30
°
N
0
°
(
赤道
)
30
°
S30
°
W
0
°
30
°
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NW
E
S
图例和注记

常用图例(
P8

1-4


2
、社区

社区的概念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某些共同的看法,相
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

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

社区的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社区类型

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

以行政管理范围
来确定的区域

举例

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

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
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
物产也不同
.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
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
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第二单元
: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
、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陆地占
29
%
,海洋占
71
%

陆地

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洲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
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
→大洋州(
2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P21

2-4


大洲位臵分布特点

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

P21

2-4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亚洲与北
美洲分界线:运河、海峡、山脉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
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红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峡(
P23

2-7

2-8


重要海峡

地理位臵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岛屿之最

最大的岛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陆地上的水的来源;
海洋中丰富的资源;
陆地空间的扩大;
海上交通等
人种 外貌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 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印度人),亚洲的西部(阿拉伯人)
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 黄色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 东亚和东南亚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 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部分地区
7.国家和地区 国家的象征: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领土面积排列前六位国家
名次 1 2 3 4 5 6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领土面积 1700 997 960 937 854 769 所属大洲 欧洲 北美洲 亚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首都 莫斯科 渥太华 北京 华盛顿 巴西利亚 堪培拉 发展中 发达 发展中 发达 发展中 发达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日本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国家列举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
国界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疆域界线.三种划分类型:山脉、河流和经纬线 领土 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
国际组织 联合国(U-N)、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欧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成员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8、经线和纬线 比较点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到两极逐渐缩短成点;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 圆弧状况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一个经线圈均可以平分地球.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相互关系 所有经线都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区分 经度 纬度 9、经度和纬度 比较点 经度 纬度
定义 两面角,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角间的夹角. 线面角,即该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度数起点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 以0°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900
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 0°纬线以北为北纬度,0°纬线以南为南纬度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半球的划分 以200W、160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 以赤道为界划分
200W以东,1600E以西为东半球,200W以西,1600E以东为西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30° 中纬度 30°— 60° 高纬度 60°— 90°
五带的划分 北极圈以北地区 北寒带 90°N—66.5°N 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 北温带 23.5°N—66.5°N 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 23.50N—23.5°S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南温带 23.5°S—66.5°S 南极圈以南地区 南寒带 66.5°S—90°S 10、中国的地理位臵(P37图2-32)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纬度带 五带 时差(经度每隔150,时间相差1小时.) 北半球 东半球 中纬度 北温带 中国东西大约跨越600,大约相差4小时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40图3-1)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 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 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 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个陆上相邻国家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海陆位臵 海陆位臵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濒临的海洋 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 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疆域优势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 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英国:岛国 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 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 P42图3-3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图册P22)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图册P23)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
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图册P24)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图册P24)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7、比较黄河、长江(P53 、P54) 比较点 黄河P53 长江P54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治区),中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省)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8、我国南北差异
区 域内 容 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差异 民居特色 注重防寒保暖 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 喜吃面食 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

陆路交通

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气温带

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
月均温

低于
00 c(

00c)
高于
00 c(

00c)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

年降水量

少于
800
毫米
(

800mm)
多于
800
毫米
(

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差异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河湖众多,水量大,
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

南方地区多丘陵

北方地区多平原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

煤、
石油、
天然气资源丰富,
水资源短缺

煤、
石油、
天然气资源短缺,
水资源丰富

10
、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图册
P30-31


华北地区

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华东地区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安徽黄山、浙江杭州西湖、福建武夷山、台湾日月潭、江
苏苏州园林、山东泰山

华南地区

广西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

西南地区

四川乐山大佛、四川九寨沟、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云南丽江古城

西北地区

新疆天山天池、甘肃敦煌莫高窟、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华中地区

长江山峡、湖南武陵源

11
、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2
、中国主要铁路线

主要铁路线

线路走向

京九线

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

京广线

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

京沪线

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线

北京—沈阳—哈尔滨

陇海线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

兰新线

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9
、我国东西部差异(
P62

3-28


东部

西部

自然条件

地形

东部地区平原广阔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

较为湿润

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

水资源丰富,
但矿产和能源短缺,
且工业污染严重

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

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

发展历史

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

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口

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

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

民族

主要是汉族人

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

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
和浩特

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

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发达、方便

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

发达

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人才资金技术

较为丰富

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

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
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
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
干旱,
水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
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

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

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1
、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
P32-33
或填充图册
P15

4-1


欧洲

东欧平原、波德平原

亚洲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西北部)


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

美洲

北美洲的大平原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农业生产

由于平原地区形势低平,方便机械化作业,而且一般土壤比较肥沃,所有平原地
区农业生产多以种植业为主.

2
、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
P70

4-1

P71

4-4


比较点

作文化的印记

用机器种庄稼

地理位臵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泰国境内的美南河平原

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大平原

气候特点

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区,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温和.

流经河流

湄公河(水网密布)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泊(水源比较充足)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水田农业)

小麦、大豆、玉米(旱作农业)

生产方式

人工劳作,精耕细作

机械化耕作

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口稀少(劳动人手不多)

农业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
技水平低

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批粮食外运;高度发达
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商品性农业

文化生活特色

吊脚屋;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
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农业生产的优势

土壤深厚、肥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

土地面积很广,地势平坦

农业生产的劣势

平原地块较小,易发生水旱灾害

劳动力不足

如何把劣势变为有利条件

修筑水渠,兴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涝,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
的威胁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发展商品性农业

3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册
P34-35
、填充图册
P16

4-2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欧洲

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欧亚分界线)

非洲

阿特拉斯山脉

大洋州

大分水岭

美洲

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生产活动

每个山区都有各自特点,有的山区风景优美,可以发展旅游业;有的山区矿产资
源丰富,可以发展采矿业;有的山区牧草丰美,可以发展畜牧业;有的山区适宜林木生长,
可以发展林业.总之,山区的发展应注意因地制宜.

4
、与山为邻

三个典型案例

自然环境

生产活动

生活状况

垂直的牧场

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在山体的不同部位,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导致水热状况
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哈萨克斯坦牧民充分利用天山的草场资源安排牧业生
产,形成了“四季放牧”的山地畜牧业特色

“转场”文化

如画的梯田

云南省的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区.
这里山高水深,
一年四季是云雨天气.
而且
“山
有多高,水有多高”
.

哈尼族人修筑梯田,在高山上修建庞大的水渠网络把水引向梯田,种
植水稻.

“梯田”文化

热闹的山谷

卢卡索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山区西侧,坐落在群山怀抱的山谷中

滑雪胜地,
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作用

方面

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有利作用

务工

人们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

人们的生活水平

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地区经济

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消极影响

生态环境

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5
、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册
P36-37
、填充图册
P17

4-3


非洲

尼罗河

欧洲

多瑙河、伏尔加河

亚洲

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湄公河、鄂毕河、勒拿河

大洋州

墨累河

美洲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农业生产

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他们出门以船为交通工具,从事的农业生产
也多以与水有关的渔业为主.

6
、傍水而居

比较点

水乡孕育的城镇(城镇)

耕海牧鱼(渔村)

水上都市(城市)

地理位臵

太湖流域.
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交界处.

山东半东端的石岛镇大鱼岛村

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水上古城威尼斯

经济发展情况

鱼米之乡、商品粮基地、城市群、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海洋养殖业

商业
贸易中心——旅游城市

水的作用

水对太湖流域城镇的
“孕育”
作用

大海对人类的养育之恩,
人类应该与海洋和谐
相处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危

生活在湖畔、河边、海洋周围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水”的联系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
产也离不开水

如何理解“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人类如果遵循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
利用并保护水资源,
就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否则就会受到
自然界的惩罚.

7
、比较澳大利亚牧场与内蒙古牧区

比较点

现代化的大牧场

草原风情

地理位臵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州,是世界上惟一占据整个大陆及边缘岛屿的国家.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6697/

推荐访问:中国牧业通讯杂志社 中国牧业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