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来源:创业资料 时间:2018-11-30 08:00: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料】

中国环境科学(共9篇)

中国环境科学(一):

环境科学的内涵是什么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表示环境科学你要定义的话,书上就有,我只想谈谈我的理解.
第一,环境科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随着咱们人类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对于中国,当我们老百姓的肚子填饱之后,必须要考虑问题.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APEC蓝,我知道以前还没有如此之高的关注度过.
第二,环境科学依托于其他学科的发展.比如对于化学类污染、物理类污染,不是环境科学单一发展可以解决的,首先是政治上,经济上,对于人们思想环保意识的普及,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从治理污染物来讲,也不容易.还有合成产物时提出过的绿色化学概念,都是属于环境科学也属于化学的.物理上情况也一样.
第三,当前的中国环境科学并不是十分的受重视,因为我们国家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谓的环境问题领导的一票否决制,基本上是实现不了的.因为我们考察政绩多半还是从GDP来看,与之相对的,我们也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
以上三点是我的看法.
有不懂可以追问,满意请采纳.
谢谢

中国环境科学(二):

(2014•吉林二模)新近出版的《前沿科学》杂志刊发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论文《汽车尾气污染及其危害》,其中系统地阐述了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目前降低尾气的可行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NO和CO气体均为汽车尾气的成分,这两种气体在催化转换器中发生反应:
2CO(g)+2NO(g)⇌N2(g)+2CO2(g)△H=-a kJ•mol-1
(1)CO2的电子式为______.
(2)已知2NO(g)+O2(g)=2NO2(g)△H=-b kJ•mol-1
CO的燃烧热△H=-c kJ•mol-1.书写在消除汽车尾气中NO2的污染时,NO2与CO的可逆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 NO、2.4mol气体CO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L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有害气体NO的转化率为______,0~15min NO的平均速率v(NO)=______.
②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减小,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a.缩小容器体积    b.增加CO的量     c.降低温度    d.扩大容器体积
③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_移动(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后在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是______.

(1)CO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①2CO(g)+2NO(g)⇌N2(g)+2CO2(g)△H=-a kJ•mol-1
②2NO(g)+O2(g)=2NO2(g)△H=-b kJ•mol-1
③CO(g)+

1
2
O2(g)=CO2(g)△H=-c kJ•mol-1
将方程式①-②+2③得4CO(g)+2NO2(g)⇌N2(g)+4CO2(g)△H=-a+b-2c kJ•mol-1
故答案为:4CO(g)+2NO2(g)⇌N2(g)+4CO2(g)△H=-a+b-2c kJ•mol-1
(3)①0~15min△C(N2)=0.2mol/L,同一可逆反应中,各物质浓度变化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C(NO)=2△C(N2)=0.4mol/L,NO的转化率=
0.4mol/L
2.0mol
2L
×100%
=40%;
0~15min NO的平均速率v(NO)=
0.4mol/L
15min
=0.027mol/(L•min),
故答案为:40%;0.027mol/(L•min);
②a.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平衡时CO浓度大于第一次平衡浓度,故错误;
b.增加CO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CO的转化率减小,所以CO的浓度增大,故错误;     
c.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O的浓度减小,故正确;   
d.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平衡时CO浓度小于第一次平衡浓度,故正确;
故选c d;
③第一次平衡时c(N2)=0.2mol/L,c(CO)=0.8mol/L,c(CO2)=2c(N2)=0.4mol/L,c(NO)=
2.0mol
2L
−0.4mol/L
=0.6mol/L,
化学平衡常数K=
c2(CO2).c(N2)
c2(NO).c2(CO)
=
0.4×0.4×0.2
0.6×0.6×0.8×0.8
L/mol=
5
36
L/mol,
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c(CO)=0.8mol/L,c(CO2)=0.4mol/L,c(N2)=0.2mol/L+0.2mol/L=0.4mol/L,c(NO)=0.6mol/L+0.2mol/L=0.8mol/L,
其浓度商=
0.4×0.4×0.4
0.8×0.8×0.8×0.8
L/mol=
5
32
L/mol>
5
36
L/mol,则平衡逆向方向移动,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故答案为:向左;5/36 L/mol或0.14 L/mol.【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三):

水体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国标号是gb什么【中国环境科学】

是《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年的国标就是GB********-2002,***代表具体的字母和数字,破折号后表示年份

中国环境科学(四):

请写出以下的概念!
写出环境,环境科学,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的基本概念
在环境科学领域,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按照这一定义,环境包括了已经为人类所认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众多自然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天然水体、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等;也包括经过人类改造过和创造出的事物,如水库、农田、园林、村落、城市、工厂、港口、公路、铁路等等.它既包括这些物理要素,也包括由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和相互关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概念也在变化.以前人们往往把环境仅仅看作单个物理要素的简单组合,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人类开始认识到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和各种反应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一个方面有利的行动,可能会给其他方面引起意想不到的损害.
如前所讲,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
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环境科学"一词最早由美国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和教育家从宇航发展需要在狭隘角度提出,研究对象是宇航员的小天地.此后,环境科学很快在其他学科基础上综合发展起来,被赋予更广泛的概念和内容,成为一门关于人类环境保护的独立学科.由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许多行业和学科,提出的时间只有二三十年,本身还在逐步形成和发展,所以,对于环境科学,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中国权威学者认为,环境科学是研究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人类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控制途径的科学.这一定义虽然还有待完善和公认,但基本上可以概括环境科学特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生产的环境,其中包括环境背景值、环境标准质量及它们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异,环境质量变异所引起的各种效应、环境质量的控制与改善、环境的最优化设计等.环境科学研究的特点是多学科互相渗透,有系统的高度综合.它包括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等.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它包括环境并和某些社会科学门类交叉,互相促进.

中国环境科学(五):

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刊杂志?
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刊杂志都有哪些?

1环境保护 杂志
2环境保护杂志社
3环境保护科学 杂志
4环境保护杂志 投稿
5环境保护电子报刊
47环境与健康杂志
8环境杂志49环境科学杂志50
环境工程杂志51生态环境杂志52
中国环境科学杂志53环境经济杂志
54世界环境杂志55材料保护 杂志
56环境化学 杂志5
7应用环境微生物杂志58
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59劳动保护杂志社60四川环境杂志社61植物保护 杂志62环境科学 杂志社63环境杂志 目录64环境教育杂志65劳动保护杂志66北方环境杂志67环境经济杂志社68人口资源环境杂志69上海环境科学杂志社70电子杂志营销环境

中国环境科学(六):

中国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德国《明镜》周刊对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进行了专访,他说这些问题将很快引起全民关注,并将产生成千上万“环境难民”.
污染问题令人堪忧
中国经济以9.5%的发展速度,取得令世界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有隐患令人担忧——发展中消耗了太多原材料.
比如,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或许更令人尴尬的结果是,比印度还多3倍.事态不能这样发展下去.
但是,这种观点在国内尚未形成气候.许多因素集中到一起:原材料稀缺,没有足够的土地,人口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
每年中国都不断加强自己作为一个经济神话王国的形象.但是,奇迹将很快结束,因为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最后一点要强调的是,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
环境问题对经济影响很大
空气污染成为困扰中国城市的主要问题.由于空气和水已经被污染,中国的GDP为此损失了8%-15%.那还没有包括健康问题的损失.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北京有70%-80%的癌症和环境污染有关.肺癌成了头号杀手.
人们对这些健康问题的反应如何?
即使到现在,中国的西部,和其他有生态压力的地区已经很难养活居住在那里的人口了.未来,将有22个省市1.86亿居民需要安家.然而,其他省市只能收纳大约3300万人.那意味着中国将有1.5亿生态移民,或者叫做“环境难民”.
政府在努力控制污染.而且在一些城市已颇见成效,比如北京的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此外,现在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比过去洁净很多.现在,不但有更多自然保护区,还建立了一些环保模范城市.其他措施包括:退耕还林,确保法律法规执行比从前更严格等.
有人批评政府只关注经济增长,而不考虑发展的持续性.现在这种思想仍是主流.对他们来说,GDP是惟一衡量政府表现的标准.但是,人们都相信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是和谐发展的.这其实是最大的错误.如果政治改革跟不上,那么经济增长越快,就越快遇到政治危机.如果贫富差距扩大,中国的一些地区和整个社会将不稳定.如果民主和法律体系落后于整个经济发展,各个民族将不能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人们还有个假设也是误区:经济增长能解决环境、原材料和人口增长的危机.事实上,没有足够的钱,而且时间也来不及.发达国家人均GDP是8000美元到1万美元,可以支付起这个代价,但中国还不行.在达到人均4000美元以前,不同的危机正以各种形式冲击着中国.总之,中国经济上还不够强大,解决环境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绿色GDP”是一个模型,它包括经济增长的成本,如环境污染,还有正在和德国探讨的一个话题:中国官员的表现不仅通过经济增长来衡量,而且还要通过他们是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方面来综合评估.
如何降低环境犯罪
许多人担心严格的环境法会使经济发展放缓.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还不能担负起创造一个更洁净的环境应付出的代价.
近年来,中国已经叫停30项工程,包括几个能源站——其中有一个在三峡.法律强制关闭一些公司,原因是他们的投资项目对环境有害.不幸的是,其他的工程还在进行.他们只要支付一小笔罚金——和它们的投资相比是九牛一毛.
这就是为什么法律法规需要改革.即使环保部门权力很小,也要制止非法工程,包括经济利润高的行业,如钢铁、水泥、铝合金制造和造纸厂.许多违反环境保护的人通常都是手持大把现金或以其他方式要求政府官员通融.但是,人民、媒体和科学都向着正义的一方.事实上,环保的压力正是提出“绿色GDP”的初衷.
中国缺乏一次全民的环境运动.到目前为止,一般公民很少有机会站出来反对有争议的工程.法院有时甚至不接受人们的环保诉讼.
政治上的共同决议应该是任何社会民主的一部分.然而,当下并不是要上演一出外人看来民主的闹剧,而是需要一个法律制度能为公众撑腰,特别是在处理环境问题的项目时.如果这样做是可行的,那么各方都会从中受益.比较严重,令人担忧,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中国环境科学(七):

地球上的环境污染

概述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
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例如,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标准,超种类、超量、超浓度排放污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措施而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致使货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
环境污染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编辑本段]分类
环境污染的各种分类:
大气污染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编辑本段]空气中主要的环境污染物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1.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 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 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2. 氮氧化物(NOx)
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 、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 (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 ;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毫克/立方米,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毫克/立方米.国家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 居住区的平均浓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5毫克/立方米.
3. 粒子状污染物
空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其主要来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煤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和飘尘.
4. 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时, 降水即为酸雨.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降水酸度pH<4.9时,将会对森林、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明显损害.
5.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卷烟的不完全燃烧,其次是炼焦、炼钢、炼铁等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而降低血流载氧能力,导致意识力减弱,中枢神经功能减弱,心脏和肺呼吸功能减弱;受害人感到头昏、头痛、恶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低于4.00毫克/立方米.
6. 氟化物(F)
指以气态与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主要来源于含氟产品的生产、磷肥厂、钢铁厂、冶铝厂等工业生产过程.氟化物对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时,可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氟化物气体会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钙质减少,导致骨质硬化和骨质疏松.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城市地区日平均浓度7微克/立方米.
7. 铅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汽车排出的废气.铅进入人体,可大部分蓄积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损害.引起临床症状为贫血、 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我国尿铅80微克/升为正常值,血铅正常值小于50微克/毫升.
[编辑本段]环境污染的特点
环境污染是各种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环境污染还受社会评价的影响而具有社会性.它的特点可归纳为:
1、时间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例如,工厂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往往随时间而变化.由于河流的潮汛和丰水期、枯水期的交替,都会使污染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随着气象条件的改变会造成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点的污染浓度相差高达数十倍.交通噪声的强度随不同的时间内车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2、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不同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扩散速度与污染性质有关,因此,不同空间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
由上可见,为了正确的表述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单靠某一点的监测结果是无法说明的.必须根据污染物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科学地制定监测计划(包括网、点设置、监测项目、采样频率等),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较全面而客观的评述.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
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一界限(放射性和噪声的强度也有同样情况).所以,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对阈值的研究,是判断环境污染及污染强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环境是一个复杂体系,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从传统毒理学观点来看,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单独作用,即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
②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当这种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污染的相加作用.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气溶胶之间、氯和氯化氢之间,当它们在低浓度时,其联合毒害作用即为相加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则不具备相加作用.
③相乘作用,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相乘作用.如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之间、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之间,就存在相乘作用.
④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如动物试验表明,当食物中含有30ppm甲基汞,同时又存在12.5ppm硒时,就可能抑制甲基汞的毒性.
5、环境污染还会不同程度的改变某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编辑本段]环境污染的防治
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 如果不保护环境,人类将面临着灭亡.
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诸如:成立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政策法规;制定科技标准;控制、治理污染;保护自然生态;进行环境评价;开展宣传教育;发展国际合作;进行环境监察等等.政府有关部门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也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象财政部、化工部、国家海洋局、国务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环境保护部等部门都颁发过相关法规和规章.例如:2006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1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行为,规定了 “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罚.再如:2008年2月6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颁发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防范应对雨雪冰冻灾害次生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通知》;2008年5月13日环境保护部向各有关地区省环境保护(厅)局颁发了:《关于防范和应对地震灾害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通知》.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要把这种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利用生物净化来消除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等.
生物净化
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例如,1hm2(公顷)柳杉林每个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第二,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 污染物.例如,1hm2山毛榉林一年中阻滞和吸附的粉尘达68t;又如,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厂矿周围,种植一定宽度的林木,可以减轻放射性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第三,许多绿色植物如悬铃木、橙、圆柏等,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因此,森林和公园空气中病原菌的数量比闹市区明显减少.总之,绿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净化大气的作用,特别是森林,净化作用更加明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发展林业有着比较优越的条件,我国古代许多地方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使我国的森林越来越少.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计算,我国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从我做起,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努力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
自1978年起,我国先后确立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这十大林业工程是:三北(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共规划造林1.2亿公顷.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使我国相当大一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步得到改善.
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污染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土壤和水体中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能够将许多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起到生物净化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情况不同:有些有机污染物比较容易分解,如人畜粪尿等;有些有机污染物比较难分解,如纤维素、农药等;有些有机污染物则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如塑料、尼龙.
农药的化学性质一般比较稳定,能够在土壤中残留较长的时间.农药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对此,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他们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将土壤混合均匀,并等量地分装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两组:一组进行高压灭菌;另一组作为对照不灭菌.接着,分别向两组容器内的土壤上喷施等量的“敌草隆”①,然后把两组容器放入温箱中培养.六周以后,检测两组容器中“敌草隆”消失的情况,发现经灭菌处理过的土壤中“敌草隆”只被分解了10%,而对照组土壤中的“敌草隆”则被分解了近50%.科学家们通过多种实验得出结论,土壤中农药的消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 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一方面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除去工业污水②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无机盐等,使污水得到净化(如图).污水经过净化处理以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就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和工厂的冷却用水.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冠有“绿色”二字,为了突出这类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将这类食品叫做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开发包括产地的选择,以及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等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减少污染.例如,农田的大气、土壤、水质都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包装时不能对食品造成污染,食品要密封.
绿色食品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象征和谐的生态系统.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这两类的主要区别是: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有机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有机化学合成物质.1999年,我国生产出七百多种绿色食品,有些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并且使一百多万公顷的农田受到了良好的保护.
总之,开发绿色食品,是我国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产物,是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改变的产物.绿色食品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 夏季
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印度博帕尔事件 1984年
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 4月26日
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 11月1日
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可见,污染已经引起了很大的损害.

中国环境科学(八):

有哪些经典地理小故事?

前言——现代中国地理科学的断代史
20世纪我国第一位地理学家——张相文
我国地理学界的表率——竺可桢教授
刍议竺可桢成功之路——以他的代表作为例
征途处处乐无垠——自然地理学家林超教授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奠基者——黄秉维院士的道路与奉献
第三次冲锋——访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
雪后青松更苍劲——访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教授
情满山海——中科院院士地理学泰斗任美锷的故事
三个第一流——访区域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
献身地理科学坚持理论研究——访经济地理学家曹廷藩教授
无止境的实践与探索——记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周立三院士
业精于勤锲而不舍——访地图制图学家曾世英教授
开创中国地理学史研究的新篇章——访地理学史专家王成组教授
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开拓者——访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
从沿革地理学向历史地理学的飞跃——访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
足迹——访北京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
中国新生代古地理研究的带头人——访古地理学家周廷儒院士
在地理学上默默耕耘——记自然地理学家罗开富教授
一位地理学家的求索——访遥感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
为了中国地理学的腾飞——访经济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访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院士
为发展我国政治地理学作贡献——访政治地理学家鲍觉民教授
经艰险跋涉考察边疆地理——访边疆地理学家严德一教授
溯源而进——访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专家沈玉昌教授
良师益友——记地貌学家王乃梁教授
编辑甘苦一夕谈——访著名地理编辑学家高泳源教授
从学者到所长——访气候学家左大康教授
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先行者——记环境学家刘培桐教授
沼泽学领域里探索——访沼泽学家黄锡畴教授
愿作沙漠科学事业的铺路石——记沙漠学家朱震达教授
献身环境科学的战士——访环境学家章申院士

中国环境科学(九):

环境污染的事例

  摘要:本文重点讨论中国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不断恶化,边治边污,治理不力等,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环境灾害与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调;环境污染继续恶化状况与重大污染事件大面积随时突发;污染案例:渤海将会变成“死海”;太湖严重污染,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生存危害;环境污染代价、损失与治理的成本估计;根本在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端正发展模式,建设绿色家园与发展绿色GDP等.
  关键词:环境污染 生态危机 频繁灾害 损失代价 转变模式
  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制订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开展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中国发展模式与生产工艺落后,粗放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特别是有法不依,使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质量仍在继续恶化,局部地区非常严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还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深化改革,很有可能在环境问题上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
  2007年5月29日媒体报道,由于近年来无锡市太湖严重污染,致使自来水变质发臭,不能饮用,这是又一个对人类发出的危险警报.
  实际上,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表明,1991年到2004年期间,无锡市区肝癌、胃癌、肺癌等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在死因中的比例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太湖水域蓝藻的代谢物微囊藻毒素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强促癌性,与太湖地区的几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相关性.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也表明,环太湖地区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高发区.
  1 环境严重污染在继续
  1.1 大气污染
  燃煤是形成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随着汽车用量的陡增,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在加重恶化,氮氧化物已成为少数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年均值浓度在4~140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45微克/米.从区域分布看,北京、天津、甘肃、新疆、陕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吉林、青海、宁夏、内蒙古、山东、河北、辽宁的部分地区总悬浮颗粒物污染严重.
  近年来,酸雨危害在我国发展之快为全球罕见,中国从271个酸雨观测站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81个同步进行连续观测,再把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81个站中有49个站的降雨属于酸雨,占61%,据统计,1990年中国煤炭消耗10.52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95万吨(不含乡镇企业);1995年煤炭消耗量增至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41万吨(含乡镇企业),超过欧洲和美洲,居世界首位;2000年,煤炭消耗达14.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730万吨.中国酸雨形势十分严峻.
  又据科学研究观测发现台湾大气中的汞含量,较欧美高出一倍以上,威胁台湾人民健康;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中国燃烧煤与垃圾所造成.台湾中央大学大气物理所教授林能晖表示,许多污染物质会随着大气的循环而影响整个区域.不论是中国北方的空气污染、蒙古的沙尘暴、东南亚燃烧植物产生的生质污染等,台湾刚好都在下风处,因此成为亚洲大陆污染物进入太平洋的关口.不但如此,林能晖指出,美国之前发现大气汞也会随着气流影响其他区域,仔细调查才发现,全球六、七成的排放来源,都指向中国,透过燃烧煤与垃圾,造成所含的汞成分散布至大气之中;之后随着降雨回到地面,进入植物或鱼类的身体中,经过食物链,最后又进入人体,累积造成慢性中毒,伤害神经系统.林能晖说,台湾与美国环保署、太空总署、日本富士山科学计划合作,在鹿林天文台、竹子山等地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即使在海拔近三千公尺的鹿林山上,所监测的大气汞平均浓度,仍较欧美高出一倍.由于这种情形在冬季吹西风时,会比夏天吹东风时严重,加上卫星遥测,因此可得知污染区主要来自中国、中南半岛等地.林能晖指出,也希望透过国际合作,及早研拟对策.
  2006年全国监测的55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占9.1%.与上年相比(可比城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城市比例增加4.7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2.1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113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劣三级城市增加0.9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比上年略有降低,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基本持平.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四川、云南以东的区域.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表明,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位于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列.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
  1.2 水污染
  中国不仅面临水量的危机,同时水质危机也很严重.据2003年6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海河、辽河水系污染最严重,劣V类水体占60%以上.
  水污染也造成国际纠纷.例如,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引起下游俄罗斯的水污染事件;黑龙江沿岸俄罗斯一些村庄,民间已出现向中国索取赔偿的声浪.
  2006年监测,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III类,IV、V类,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七大水系中,主讲、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太湖、滇池为劣V类水质,巢湖为V类水质.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根据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38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统计,监测的达标水量占72.3%.163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深层地下水水质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地下水水质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保持稳定态势.
  全国近岸大部分海域水质良好,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远海海域水质良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7.7%,比上年上升0.5恩个百分点;三类海水为8.0%,下降0.9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4.3%,上升0.4个百分点.南海、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东海近岸海域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
  1.3 固体废物污染
  近年来,中国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堆存量不断上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很低多数仅是简单堆放,或填埋,或随意弃置,不仅占用农田,而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后果深远.目前受污染的农田已达10万平方公里,因此而造成的粮食减产每年在1000万吨以上.城市垃圾产生量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有25%的城市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的“围城”现象十分普遍,以及洋垃圾的引进,这些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的正常发展.有害废物大多未得到安全处置,其随意堆放已构成重大的环境隐患.
  1.4 噪声污染
  目前全国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近年来,由于城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噪声污染范围有所扩大,并有向近郊和乡镇扩散的趋势.
  城市声环境污染与上年相比,重点城市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下降超过1dB(A)(含1dB(A))的城市17个、上升超过1dB(A)(含1dB(A))的城市11个.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较上年增加超过1dB(A)的城市8个,降低超过1dB(A)的城市21个.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好于其它类功能区.
  1.5 乡镇工业的污染日趋突出
  2000年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02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8.2%;乡镇工业烟尘排放量993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烟尘排放量的54.2%;乡镇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358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68.3%;乡镇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670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中公学需氧量排放量的46.5%;乡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是很惊人的,达到当年全国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8.6%.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制革等是乡镇企业的主要污染行业.
  1.6 其它污染
  电磁辐射与电磁噪声污染、其他有害辐射污染等,也日益严重,不可忽视.重点电离辐射污染源、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可监测到的污染.电磁辐射环境基本属于环境背景水平.
  2 严重污染案例: 渤海污染,将会变成“死海”
  渤海是中国近封闭内海,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区域,自北向南分布有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2005年三省一市总人口21363万人,GDP 40254亿元,分别占全国人口和GDP的16%和22%,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
  据海洋检测专家发出警告,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10年后变成“死海”.那时,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也需要200年.
  据悉,环渤海地区共有地级城市26座,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个,黄河、小清河、海河、滦河、辽河等40余条河水流入渤海,年平均径流量约792亿立方米.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大量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沿地表、河口涌入渤海.据统计,渤海每年收纳的污水高达28亿吨,污染物超过70万吨,海底泥中重金属竟超过国家标准的2000倍.这些必然严重污染海洋生物,并危害人类的食物链与生存条件.
  3 中国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调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与环境污染相比,它的影响更为深远.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
  2007年世界生态环境现代化评价,中国在118个国家中位居第100位.
  3.1、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水土流失面积从建国初期50年代的11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相当于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其中流失氮、磷、钾肥料元素的量相当于4000万吨的化肥,等于全国化肥施用量.相当于每亩耕地冲走了25千克肥料.全国受水土流失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水土流失涉及全国近1000个县,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山地和北方土石山区.每年被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吨,居世界河流之冠.
  2006年,全国耕地净减少460.2万亩,与上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0.25%.全国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08%.
  3.2、土地荒漠化
  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3%,目前仍在扩展.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萎缩,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全国有60%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地区,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北部被沙漠包围,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包括占国土面积37%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省的自治区在内的干燥地带.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西域,荒漠化肆意蔓延.
  风沙、沙尘暴和热风逐年加剧,每逢风沙来临,天空一片昏暗.内蒙古科尔沁沙漠已经越过内蒙古与辽宁的边界线,正以平均每年前进30米的速度向南推进,威逼中国东北工业大城市沈阳.北京春天的风沙天数,从60年代的平均17.2天,增加到70年代的平均20.5天,而80年代以后又有所增加,沙漠已经蔓延到北京市南郊永定河北岸的大红门附近,以致波及到南韩以外国家与地区.
  据学者证实,影响北京的沙尘暴实际上是由普通沙尘与盐碱粉尘混合而成的化学尘暴,更具有污染、腐蚀与毒性等三大危害.这种尘暴的主要危害:化学污染:化学尘暴可以污染水源、土壤、农作物、植被等动植物和环境物体的表面,在化学尘源的下风方,盐碱粉尘形成大片重度污染带,可使草场严重退化,耕地粮食减产,加剧土地荒漠化的趋势.化学腐蚀:对周边环境中所有的裸露在外的部分,如建筑表面、围栏、管线(道),甚至室内的物体表面等,具有较强甚至很强的腐蚀作用,使之生锈变质等.化学毒性:当化学尘暴降落到草乔灌木上时,轻者可以使植物表面灼伤、生长缓慢或暂停生长;重者可以抑止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对人和动物也有类似的影响.
  又据报道,2007年2月28日凌晨二时零五分,一列由新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火车,因为遭到风力达十三级的特大沙尘暴袭击,十一节车厢被狂风吹翻,四人死亡,上百人受伤风,南疆线因而中断.那么,下一个受害者将是谁?会不会把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大屋顶掀飞?
  3.3、草场退化
  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垦、轻保护,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并继续发展.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草原牧草产量将会继续下降,草原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
  3.4、森林资源危机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尽管我国的造林和森林保护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森林覆盖率在10年时间里从12.98%上升到13.92%,但用材林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森林资源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3.5、水资源短缺
  由于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且利用效率低,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据统计,目前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城市几乎全都缺水,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北京市人均用水量虽然只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首都的1/3;农村有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成为健康问题,北方和西北农村有5000多万人和3000多万头牲畜得不到饮水保障.
  3.6、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北半球第一位.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大面积破坏和退化,我国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4 环境与生态危机造成的损失与代价
  4.1 环境与生态灾害频繁
  2007年0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就2006年中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举行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说,2006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38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据中国网)
  2007年仅1-2月,中国因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森林火灾、泥石流等衍生灾害造成13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
  民政部发布中国6月份灾情与近年同期相比略偏重,自然灾害以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地震、旱灾和风雹为主.全国受灾人口达9661.4万人,死亡309人,失踪48人,紧急转移安置181.2万人.据统计,自然灾害还造成12922.0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面积839.8千公顷;倒塌房屋28.0万间,损坏房屋83.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2.6亿元.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当前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大部分地区都有随时爆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可能”. 监测数据表明,辽河、海河已经为重度污染,一些河道丧失了使用功能;滇池、巢湖、太湖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发展.今年以来,环保总局接报并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已经达到65起,其中较大以上环境事件13起.尤其今年4月以来,太湖蓝藻持续暴发,严重影响了无锡上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巢湖、滇池、三峡库区支流等流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周生贤说,河流湖泊的污染已经使老百姓的环境权益严重受损,今年1月至5月,环保总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1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
  由于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必然导致气候异常,灾害频繁.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说,中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除干旱面积偏小外,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酸雨均偏重.特别是7月中旬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接连两次遭受强 台风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4.2 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中期,损失每年约为1875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上升为5118亿元,翻了一番多,占GDP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
  此次核算仅算了其中的10项(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农业和材料损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损失,以及固废侵占土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没有涉及.总的来说,这次核算的结果只是整个结果的一部分.而且,在已经核算出的10项损失中还存在低估和缺项的问题.即便如此,损失也已经占到GDP的3.05%,数字非常惊人,说明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4.3 环境因素导致居民健康危机与“早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导致的消化疾病、各种皮肤病、传染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达50种;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人死于肝癌和胃癌.水污染引起的危害主要包括:水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会引起各种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等;水体受有害有机物(如酚、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农药、合成洗衣剂)的污染,会引起各种疾病和中毒;水体受重金属(HG、PB、CU等)及其它无机毒物(氯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等)的污染,会引起各种疾病和中毒.
  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食物链、生存条件、居民健康和导致居民死亡的四大因素之一.同时环境污染因素,必然导致许多原材料与水的污染,也严重影响食品卫生与药品安全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说,这次核算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中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对象是城市居民,水污染的主要危害对象是农民.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均与环境密切相关,在恶性肿瘤的死亡中,城市仍以肺癌的死亡率为最高,达35.59人/10万人,这与城市大气污染有直接关系;农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占死亡总数的17.25%,成为农村地区居民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农村地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数的26.23%.
  有关官员认为核算中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部分数据相对完整、核算方法明确,得出的结论相对可靠.核算结果:2004年中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名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27.4亿元人民币.
  2004年平均每1万个城市居民中有6个人因为空气污染死亡,10人因为大气污染引发呼吸或脑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新增4.3人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忍受着慢性支气管炎病痛的折磨.专家认为,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占整个污染损失的33%.
  北京“法制晚报”引述有关专家表示,从核算结果来看,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威胁时刻存在,污染损失十分巨大.
  2007年7月8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合作的中国污染报告草稿,指中国每年约75万人因为污染而“早亡”(premature mortality).
  在受污染人群中,由于儿童抵抗力弱,最易受侵害;因而,是环境污染受害者中的最弱势群体.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人的血铅浓度最好是零,超过100微克/升就属于铅中毒.铅中毒不仅可导致儿童多动、睡眠不良、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智力低下.血液中铅含量高会导致神经以及生殖系统损害,对孕妇和儿童伤害特别大,症状严重的会呈现痉挛、昏迷甚至死亡.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提出,防止铅对儿童的危害,将成为21世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实施的“中国城市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于2004年启动.2006年哈尔滨市“中国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筛查报告,对哈尔滨市1275名初生至6岁儿童所进行的血铅筛查发现,9.56%的儿童血铅超标,几乎每10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铅中毒”.据哈尔滨市妇幼保健医院,早在2004年开始,已对全市各大幼稚园0-6岁的3600多名儿童进行血铅筛查显示,近3年来儿童铅中毒的比率都接近10%.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
  据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等调查报告,有多达5成半的住宅样本甲醛超标,书房及睡房的甲醛超标率接近7成,最高超标浓度达18倍.有的甚至带有过量放射性元素.室内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TVOC等与装修情况密切相关,室内装修愈豪华,污染的情况就愈严重.调查发现,每年中国有210万名儿童死于直接由装修污染引发呼吸道感染疾病,另外430多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患病入院求诊.专家建议,家居应避免过度豪华装修,即使是环保建材,一些组合夹板或黏合剂也可能带毒性.应该选择具有环保合格证的产品.
  黄河污染加重,危害沿岸1.6亿城乡人民:直接饮用黄河水的农民成了各种怪病的"高危人群".山西临猗县牛杜村因水源污染,村民患脑血栓、瘫痪和癌症的人数逐年增加.由于水源污染,2005年有42人得怪病死亡,目前还有患怪病者28人.白银市四龙镇金山村中心小学王永胜班里28个男生中,20个男生都有白头发.而且还有不少同学经常肚子痛、头痛.
  5 治理成本估价
  目前的污染, 如果消除需要的治理成本.据专家核算表明,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的实际治理成本是959.65亿元,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43亿元,合计总成本为3834.08亿元,实际治理成本只占25%,由此可见,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欠账较大.其中,废水的治理成本最高,大约占总治理成本的56.2%.
  6 转变发展模式 建设绿色GDP
  造成中国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弊端与发展模式的严重缺陷.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权大于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司法腐败是常见病,这些使一切环保法律无能为力,陷于“无法无天”状态.官员为表面“政绩”,可以不择手段,只求数量与速度,以牺牲环境与人权为代价的畸形发展模式是有害的,也是绝对不可能持久的.
  因此,应当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完善以保护人权、建设环境为内涵的社会与环境全面发展的优化模式.
  6.1 继续完善绿色GDP评估体系
  6.2 尽快实施绿色GDP考核国民经济与建设成绩
  6.3 加大环境治理投入,每年按GDP的5-6%拨款
  6.4 深化制度改革,完善环境治理立法与严格执法
  6.5 追究环境污染事故案件的相关责任
  参考资料
  [1]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北京,2006-09-07.
  [2] 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2005-06-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颁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颁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颁布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2年12月28日颁布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颁布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6719/

推荐访问: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中国环境科学期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