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来源:创业政策 时间:2018-12-02 18:00: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政策】

中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共6篇)

中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调整是因为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A




中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二):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这一人口与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表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C




中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三):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故答案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中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四):

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
少生优生晚婚晚育中最重要的是,或核心是?

当然是少生了,少生才能在根本上稳定低生育水平.
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
在生物书上有说到这一点.

中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五):

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作文

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的家乡——无为县严桥镇也沐浴在这股春风里,发生很大的变化,家乡处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爸爸说我们农村老家无为县严桥镇吴桥行政村张庄以往睡觉的地方是在床上铺着干干的茅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不小心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和泥坑,如果踩到水潭子和泥坑里,整个脚就陷下去,等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或泥坑……
但老家现在路已经变得平坦了,都是水泥路面,路的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老家的环境也逐渐变得优美了,听爸爸说,他的小时候,村里通往外边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这里的环境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雨季泥泞不堪,冬季尘土飞扬”,白色垃圾袋满天飞,红色塑料袋到处在点缀着大地,门前屋后垃圾随处可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和“要致富,先修路”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线;交通越来越便捷,通往农村的公路在党的富民政策——“村村通”的引导下,与县道联网成片,路网建设越来越密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为乡亲们铺平了致富路;环保工作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我们严桥镇环卫设施逐年增加,文明创建工作逐年上台阶,就连农村以往的茅厕也变成水冲卫生间,这也是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机遇。
环境保护也被地方政府摆在议事日程上,要求农村逐年增加改水改厕的力度,逐年消除农村茅厕,换成水冲卫生厕所,每换一座国家给予一定经济补贴。过去农民在田地里焚烧秸秆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现在很多农村家庭都修建了沼气池,房前屋后的树叶等垃圾和秸杆等经沼气池浸泡后都变成了农家肥料,农民不光修建沼气池能得到国家补贴,而且还能烧上免费的能源,又能得到绿色肥料,您说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家乡的房屋也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过去家乡房屋的状况是“土坯房,泥巴墙,大雨一下人惆怅,屋外大下,屋里小下。”有些房屋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时刻有倒塌的危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有了国家的支持,逐渐富裕起来的乡亲们一下子沸腾起来了:一排排欧式洋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幢幢二三层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座落在平坦的道路两旁,与葱郁的风景树、潺潺的溪流、碧波荡漾的麦田相互交映,各具特色,多么好看!屋里大彩电、冰箱、电脑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今党中央再出“家电下乡”好政策,农民购买电器国家补贴13%,使农民更加得到了实惠,屋顶一排排太阳能热水器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房前屋后养花种草、培植果林……正如有人赞叹道:“现在的乡里人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呀!”
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我和爸爸春节回家乡来到二叔公家,哇,二叔公家太漂亮了,三层欧式别墅洋房,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各式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沼气炉和电磁灶,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二叔公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人们的观念变得开放了。过去,人们为了省点钱,宁可挨冷受冻或被风吹日晒骑着自行车出门办事;如今,人们为了节省时间、少受点罪,宁可花上几元钱乘坐通到家门口的公交车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过去,过年时,人们总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拎着大包小包,好似运输大队长一样地去拜年、串亲戚;如今,逢年过节,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拨打手机给亲人或发送信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在最快的时间里传递祝福与问候,快捷方便又时兴。这前后一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人们的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乡的人变了,环境变了,交通也方便了,电话、电脑、彩色电视、电磁炉、微波炉,就连小汽车什么的都有了。
可是什么让这些变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几个老年人在谈笑风生。一个说:“现在过上好日子,还是党的政策好,农村现在都不重男轻女了。我才发现,原来女孩儿也是那么棒!”另一个说:“总的来说,都是党的富民政策样样好,例如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取消农业税、逐年加大农业各种补贴、修‘村村通’水泥路、‘家电下乡’、兴修水利……”
家乡的变化确实是日新月异!请相信,我们今天一定会努力学习;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在无为这片热土上续写新的华章!我爱你,我的家乡!我长大后一定要为保护你和建设你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为县严桥镇中心小学601班张欣宜
指导老师:乐瑛
老爸19:43:47
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的家乡——无为县严桥镇也沐浴在这股春风里,发生很大的变化,家乡处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爸爸说我们农村老家无为县严桥镇吴桥行政村张庄以往睡觉的地方是在床上铺着干干的茅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不小心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和泥坑,如果踩到水潭子和泥坑里,整个脚就陷下去,等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或泥坑……
但老家现在路已经变得平坦了,都是水泥路面,路的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老家的环境也逐渐变得优美了,听爸爸说,他的小时候,村里通往外边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这里的环境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雨季泥泞不堪,冬季尘土飞扬”,白色垃圾袋满天飞,红色塑料袋到处在点缀着大地,门前屋后垃圾随处可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和“要致富,先修路”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线;交通越来越便捷,通往农村的公路在党的富民政策——“村村通”的引导下,与县道联网成片,路网建设越来越密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为乡亲们铺平了致富路;环保工作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我们严桥镇环卫设施逐年增加,文明创建工作逐年上台阶,就连农村以往的茅厕也变成水冲卫生间,这也是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机遇。
环境保护也被地方政府摆在议事日程上,要求农村逐年增加改水改厕的力度,逐年消除农村茅厕,换成水冲卫生厕所,每换一座国家给予一定经济补贴。过去农民在田地里焚烧秸秆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现在很多农村家庭都修建了沼气池,房前屋后的树叶等垃圾和秸杆等经沼气池浸泡后都变成了农家肥料,农民不光修建沼气池能得到国家补贴,而且还能烧上免费的能源,又能得到绿色肥料,您说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家乡的房屋也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过去家乡房屋的状况是“土坯房,泥巴墙,大雨一下人惆怅,屋外大下,屋里小下。”有些房屋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时刻有倒塌的危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有了国家的支持,逐渐富裕起来的乡亲们一下子沸腾起来了:一排排欧式洋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幢幢二三层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座落在平坦的道路两旁,与葱郁的风景树、潺潺的溪流、碧波荡漾的麦田相互交映,各具特色,多么好看!屋里大彩电、冰箱、电脑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今党中央再出“家电下乡”好政策,农民购买电器国家补贴13%,使农民更加得到了实惠,屋顶一排排太阳能热水器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房前屋后养花种草、培植果林……正如有人赞叹道:“现在的乡里人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呀!”
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我和爸爸春节回家乡来到二叔公家,哇,二叔公家太漂亮了,三层欧式别墅洋房,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各式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沼气炉和电磁灶,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二叔公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人们的观念变得开放了。过去,人们为了省点钱,宁可挨冷受冻或被风吹日晒骑着自行车出门办事;如今,人们为了节省时间、少受点罪,宁可花上几元钱乘坐通到家门口的公交车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过去,过年时,人们总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拎着大包小包,好似运输大队长一样地去拜年、串亲戚;如今,逢年过节,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拨打手机给亲人或发送信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在最快的时间里传递祝福与问候,快捷方便又时兴。这前后一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人们的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乡的人变了,环境变了,交通也方便了,电话、电脑、彩色电视、电磁炉、微波炉,就连小汽车什么的都有了。
可是什么让这些变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几个老年人在谈笑风生。一个说:“现在过上好日子,还是党的政策好,农村现在都不重男轻女了。我才发现,原来女孩儿也是那么棒!”另一个说:“总的来说,都是党的富民政策样样好,例如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取消农业税、逐年加大农业各种补贴、修‘村村通’水泥路、‘家电下乡’、兴修水利……”
家乡的变化确实是日新月异!请相信,我们今天一定会努力学习;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在无为这片热土上续写新的华章!我爱你,我的家乡!我长大后一定要为保护你和建设你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为县严桥镇中心小学601班张欣宜
指导老师:乐瑛

中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六):

请简单介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成因.
请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成因,以及我国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具体办法.

城乡二元结构
在有关的讨论中,人们对户籍制度给予了许多关注。这当然是应该的。因为支配了中国社会生活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就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各界的千呼万唤之下,户籍制度的改革终于开始启动了。在一些小城市,甚至包括像石家庄这样的大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有了相当实质性的进展。由于过去的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公民分为“农村”和“城市”两个部分,事实上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形成了两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上有重大差别的社会等级,同时也限制了公民对于居住地和劳动地点进行选择的自由。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无疑有着非常深远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含义,这是无可置疑的。
但是,户籍制度改革本身不是最终的目标。户籍制度改革最终的目标是消除“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以及这种“二元结构”所造成的社会分割和身份歧视。这样我们就必须弄清楚,我们所面对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城乡二元结构”至少是由这样的几个因素构成的。
1.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1951年,公安部公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关户籍管理的法律法规。1957年政府实行了控制户口迁移的政策。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第10条第2款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出了带约束性的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核心的户口迁移制度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使用了“公民”的概念,但公民的最基本的流动和迁徙自由却在这个使用“公民”概念的《条例》中被剥夺了。在改革以后,开始允许农民进入城市经商或打工,但农村居民仍然没有在城市定居的权利,而是实行暂住证制度。暂住证制度既可以看作是这种城乡壁垒存在的标志,也可以看作是弱化这种壁垒的一种措施。
2.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前中国社会中的资源是由行政性的再分配而不是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在实行这种再分配的时候,在城乡之间实行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比如,教育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城市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几乎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农民自己来负担。在改革前,农村中小学的相当一部分开支要由人民公社或生产大队来负担。民办教师的报酬,也要由农民来承担。改革以来,这种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进一步地恶化了。目前,国家每年几百亿元的教育经费几乎全部用在城市,城市学校的一切开支经费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1985年以前,国家财政每年还有对农村每个中学生31.5元、小学生22.5元的教育拨款。1985年国家取消了这笔财政拨款,改由农民自筹经费办教育,乡村两级教育经费由农民上交教育附加费提供,农村学校改扩建也是由农民集资进行的。仅农民每年负担的教育经费就达300-500亿元。公共设施就更是如此。国家每年上千亿元的财政开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农村享受到的极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设施建设不得不从农村企业、农民头上摊派、集资、收费甚至罚款来解决。现在,一些工程本应由国家财政出资的,但却采取“钓鱼”办法,上级拨一点为“诱饵”,地方财政再挤一点,剩下大部分由乡村自行解决,结果只能是向农民摊派集资。农民自己搞公共建设还有一个更重的负担,就是政府规定的10-20个劳动积累工、5-10个义务工,而绝大多数农村都取了最高数,即农民每年要出30个无偿义务工,有时出工,多数乡村喜欢叫农民出钱,每个工出10-20元,仅此一项全国农民每年负担高达1000-2000亿元。但是,这一负担是不列入国家规定的5%范围的,也就是说在中央的政策里,这不是农民负担。
3.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是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这两种社会身份在地位上的差别,从城乡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通婚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而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地位不是虚的,而是由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支撑的。比如,在物资供应方面,1953年以后,随着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中国开始实行粮油计划供应制度。这一制度原则上规定国家只负责城市非农业户口的粮油供应,不负责农业户口的粮油供应。这项制度基本上排除了农村人口在城市取得口粮的可能性。在就业制度方面,国家只负责城市非农业人口在城市的就业安置,不允许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寻找职业。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早在1951年2月,政务院就发布了《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又进行了修改。该条例详细规定了城市国营企业职工所享有的各项劳保待遇,主要包括职工病伤后的公费医疗待遇、公费修养与疗养待遇,职工退休职后的养老金待遇,女职工的产假及独子保健待遇,职工伤残后的救济金待遇以及职工死后的丧葬、抚恤待遇等。条例甚至规定了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享受半费医疗及死亡时的丧葬补助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劳保待遇,国家是以病假、生育、退休、死亡等单项规定的形式逐步完善起来的。至于城市集体企业,大都参照国营企业的办法实行劳保。除上述在业人员享有劳保待遇外,50年代形成的城市社会福利制度还保证了城市人口可享有名目繁多的补贴,在业人口可享有单位近乎无偿提供的住房等。即使是在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今天,基本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目前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而农民生老病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农民还要上交乡村统筹为五保户、烈军属提供补助救济。据统计,1999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1103亿元,其中城市社会保障支出977亿元,占88.6%,农村社会保障支出126亿元,占11.46%,城市人均413元,农村人均14元,相差29.5倍。农民没有社会保障,土地就成了农民惟一可作生存保障的资源,于是国家又出台了一个农村土地延长30年不变的土地政策。然而,这一政策与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现代化是背道而驰的,将不可避免地阻碍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可以说,如果上述的问题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就不会消失,户籍制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9320/

推荐访问:计划生育取消政策出台 中国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