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

来源:创业政策 时间:2018-12-04 11:00: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政策】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共10篇)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一):

面对如此高昂的物价,上有老下有小的下岗职工该如何去生活?今年两会对下岗职工有什么新政策吗?

你看一下两会代表中有下岗职工吗?所以有谁能为下岗职工代言呀.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二):

改革开放中实行统一战线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而今日早晨神六飞船的成功的发射升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根本动力!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探析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 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一、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
为了全面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完成后,如何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79年 3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 化道路.”[1](P163)他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特点,即底子薄及 人口多、耕地少进行了分析.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1984年10月, 邓小平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2](P94~95)1987年8月,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 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2](P225)至此,“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 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核心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与此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思想相比,它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也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统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其中的一方面,而导致现代化 过程中的种种失衡现象出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在党的十三大报 告中被规范地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 表述被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所沿用,并被固定下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二、“两个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现了由片面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转变.使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起步.起步后,首先抓住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 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 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已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当作 社会主义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实际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改革开 放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沿海地区, 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三大产业的 协调发展,而且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人们的思想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追求变革、勇于开拓、讲 求实效形成潮流.实践中,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 务是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 代化.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这当时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尽管 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但仍实现了国内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保证了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继续进行.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在“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思想的指导下,不仅使现代化 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而且在思想上还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提出了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从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加快推进, 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极大地适应了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
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总结了近20 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克服了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抵制了 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全面规划了迈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实现工 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伟大构想.
三、这一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2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成 功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文化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仍居于世界后列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承担 着完成传统工业化的任务,又承担着进行新的产业革命的任务.在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 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科学技术是尽快改变我国生产力的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关键因素,是当今中国发展生产力的突破口.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并且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被应用于生 产,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实现“ 四个现代化”,必须比以往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农业方面,我 们要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计 算机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新兴农业.工业 方面,则必须应用以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用 于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出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至于国防现代化,就更离不开科学技术.此外, 决策的自主化、科学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都离不开科学技 术.
2.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20多年前,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四个现 代化”是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要 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 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 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 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1](P135~13 6)在这里邓小平第一次揭示了改革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化本身就是一场革命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现代化.20年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论断的认识 .改革旧的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我国的现代化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 路,改革使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思维方式 完成了现代化所要实现的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全面改革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 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也为实现全面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开放,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势,也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加强了同世界各国在贸易、科 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提高了我国的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扩大了对外贸易,弥补了国内建设资 金的不足,这一切都是推动现代化的直接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被作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持久动力而被继续坚持下去.实践也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
3.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和 困难,如众多的人口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相对短缺、交通运输紧张、就业压力大、生态 环境恶化等.在这样的国情下,如果全体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就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优势.反之,如果政治不稳定,社 会动乱、人民内部发生分裂,那就不仅会加剧原有矛盾和困难,而且会丧失我们的有利 条件和优势,现代化的实现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政治的稳定是实现现代 化的重要保证.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P284)为此,所有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设计都要把保持社会稳定放在首位,一切有关现代化的方针、政策、 方案都要服从于稳定这一最根本的大局.
4.必须把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 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现代化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们不仅要把眼前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搞好,还要为我们 的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粮,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我们不能为谋求一时的发展而以牺牲长久利益为代价.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吸纳和借鉴了 世界的和我国的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分享给你的朋友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开心网MSN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15回答时间:2010-5-14 12:31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周进才 | 七级采纳率:15%
擅长领域: 医疗健康 教育/科学 交通出行 重庆 其他社会话题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字是多,不过我家打印机坏了,我手抄了很久啊!
相关内容
2008-7-3 中考历史问题: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300字左右)
2007-5-16 我想写一篇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的文章,有没有哥哥姐姐可以提供点资料... 11
2009-5-14 谈谈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41
2009-1-23 结合实际谈李小龙传奇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2010-6-18 重分悬赏 浅谈对改革开放30年的认识 要有自己的观点. 3
更多关于改革开放中实行统一战线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改革 开放 开放 认识
等待您来回答del0回答请问现在是改革开放多少周年.del1回答杭州电话号码057187010411的具体单位.del0回答改革开放中实行统一战线的意义是什么?.del0回答无限极绥中专卖店我想找一下无限极夏春华的电话号码.del0回答25请问武昌印度眼科 现在搬到什么地方(具体街道) 电话号码,及新的名字.del0回答论改革开放的得与失及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del2回答5请问 谁知道大邱庄所有镀锌厂家的单位名字和电话号码.del0回答濮阳市华龙区民政局安置办电话号码多少.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其他回答 共1条
不以字数取胜.
两个方面即可以让你老师刮目相看.
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对于改革开放也得看得他的不同方面.
好的一方面:当然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教文卫事情的不断进步,总之,中国很多方面都在一步步提高和改善.
坏的一方面是:改革带来了贫富差距的增强,城市和乡村的巨大差距,以及东部和西部的巨大差距,改革带了种种的不公平【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三):

低碳,节能,环保论文急2000字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论文摘要: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乍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町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论文关键词:环境科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消费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从技术角度看低碳经济
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英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及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
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以及生物质能技术.一般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等称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质能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
风力发电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还是高于煤电、水电.
此外,由于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发电过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人们认为风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虽然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维修、维护过程中却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们不能光比较发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当比较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出单位电量全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见,认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污染环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观念并不是很科学的.
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技术还很不成熟.
应认识到.一方面由于技术不过关,目前新能源开发的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在没有进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之前,不能轻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
2.2推行粮食生物质能燃料的后果
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看似“一石两鸟”.既解决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紧缺问题,又改善环境.但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它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
美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新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粮农们纷纷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种为玉米.据统计,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194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产出的玉米中多达1/5被用来生产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当然也造成了玉米价格的上扬.仅2007年一年.美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上涨了50%.此外,由于被玉米挤占了种植空间.大豆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布什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琼·齐格勒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油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
这种做法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抬高粮食价格,让更多贫困人口难以承受.利用粮食作物转换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必将给世界造成更大规模的饥荒.
在中国,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而且粮食价格飞涨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的一项能源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谓是美国生物燃料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全球8亿有车族与20亿最贫困人口之间针对粮食展开的较量.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发生物质能的计划并未带来化石能源紧张问题的丝毫缓解,倒是使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不重要.而是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倡导“低碳生活”,或者说,“低碳生活”应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经济应依托于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的生产就不可避免,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而且卖得越多越好.然而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虽然降低了.但能耗总量因大量生产而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减少多少或许还会增加.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100km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由于小汽车的总量增加了几十倍.显然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
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3.1“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于气候变化有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接近于0.1kW·h电,由此就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采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
“低碳生活”不只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还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的细节.对于目前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每个人生活中浪费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似相对微小.而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
如今在许多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自觉第接受了支撑低碳经济的低碳生活方式,他们愿意放弃享受,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关掉暖气到放弃驾车上班.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
简约生活,也正在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庭生活的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入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从而带来心灵的宁静.
然而,能够自觉接受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追求高消费依然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绝大部分情况下低碳经济还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
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
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一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但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资源的紧缺.
3.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
2008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kW·h,是普通民宅的3-4倍.而在这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湖北省政府都发布了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通知,并且还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政府部门的规定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节能纯粹是个人道德、认识的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人们节约能源.如果政府对节能的要求有制度性的保证,那么公务人员一旦不节能,就会受到组织、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惩戒,那样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措施在政府层面的有效落实.
2008年6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如制定了“夏季着清凉装上班.除外事礼仪需要外不穿两装不系领带”、“办公楼四楼以下不乘用电梯”、“公务出行拼车、乘用公交车”等规定,正在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并率先在公务人员中推行.这在大方向上应该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果这些制度再辅之以惩戒措施,将会更现实化,也将便于操作.
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已开展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2008年6月1日之前,许多人怀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颁布后,还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并且取得了实效.
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实现“低碳经济”这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四):

新进人员与新近人员区别?

新近(xīn jìn)
最近;近来.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唱几句韵悠悠信口腔儿,一诗一词,都是些人间新近希奇事.”《红楼梦》第一○三回:“那夏家先前不住在京里,因近年消索,又惦记女孩儿,新近搬进京来.” 瞿秋白《文艺杂著·涴漫的狱中日记》:“考古学家新近在东亚大陆上发见许多古代文件.
少用
新进员工指的是刚被单位录用的新员工,通常是指还在试用期里没有转正的员工.比如说我们从以前的工作单位换到一家新的工作单位时,刚上班那段日子,比你先进这家单位的人就会叫你新员工.
多用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五):

我也建议省委组织部出台“"村官"工作经历可作为"科员级"工作经历参考”的政策规定
我是一名警察,曾经当过大学生村官,面临提职,可不够科员满三年的条件。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中第十九条规定: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村官工作经历能不能算作是“科员级职务”,直接关系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前途,也和省委组织部即将出台的“从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政策密切相关。比如,从村官中公选出来的副乡长能不能以副科级公务员对待?地方公选副科级干部,大学生村官能不能以科员级身份参加?

理由如下:
1、大学生村官深处基层,且在镇村两级都经历不同程度历练,实际担任的是科员级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2、《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中第四条规定“高中和中专毕业生,任命为办事员,定为二十七级;大学专科毕业生,任命为科员,定为二十六级”。大学生村官都具备大学专科以上程度,且日常村官的管理都参考公务员管理,应以科员级的身份对待。
3、大学生村官工作3年后考上公务员,还要再在科员岗位工作3年才能获得提拔机会,而未在基层锻炼,毕业后直接考上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工作3年即可满足提拔条件,一个是6年、一个是3年,时间间隔一倍,影响更深的是后继发展。这与鼓励大学生下基层锻炼的精神初衷不符。
4、出台此项政策与国家关于公务员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并不相悖。
5、大学生村官取消加分等政策在村官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工作情绪,大学生村官盼望着组织能拿出具体优惠政策。

总之,从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培养一支优秀的公务员队伍等角度看,为大学生村官创造一个真正有利于今后发展的政策环境是当务之急,袁纯清书记提出以更大的胆气推动发展,落实到组织部门,就是为干部发展创造不违背国家政策的更加优厚政策,希望省委组织部有关处室和领导尽快研究出台政策,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日后发展的优良环境。

好建议,关键怎么才能让省委组织部看到呢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六):

举出实例,论述当前国际环境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总体状况与主要特点
  世界经济呈现回升态势.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消除,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由1998年的2.5%提高到3.0%,2000年将达到3.5%.世界贸易组织估计,1999年全球贸易的增幅将达4%,高于上年的3.5%,200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6%-7%.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计,1999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达到82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发达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国家1999年经济增长率为2.8%,高于1998年2.2%的水平,2000年将达到2.7%.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加快,特别是爱尔兰、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经济表现较好.日本经济开始回升,增长率转负为正.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快.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大部分亚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恢复速度超出预期,1999年亚洲经济增长可望超过5.0%.俄罗斯经济由下滑转向趋于稳定.
  国际金融市场1999年显得相对平静和稳健.利率市场、汇率市场、股票市场虽不断呈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和跌涨,但市场依然运作有序并始终掌握在各国政府制定的经济金融政策所允许的波动范围之内.
  尽管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比一年前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比较突出的是,美国股市过热,对外贸易逆差攀升;一些亚洲国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呆坏帐问题仍比较严重,外债庞大,经济结构调整进展迟缓;国际市场上原油等主要商品价格波动过大.综合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相互交织的趋势进一步凸显.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加速、信息跨国界传播、全球范围内生产资料优化配置和社会生产力高效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大国之间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活跃,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是,国际社会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倾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凭借其实力,试图建立他们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一个由七国集团用实力说话的全球决策机制,操纵重大国际事务.谋求制定所谓的全球价值标准和经济规则,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同一价值基础”的社会制度体系,对趋异者不惜动用经济、技术、军事手段或和平演变方式进行分化瓦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战争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对待国际冲突和国际争端问题上,西方大国不受国家主权和现有国际法的约束,采取“说了算”的仲裁解决方式,甚至用武力威胁或军事干预手段消除危及其利益的因素.
  2.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并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日益重要.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目前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1/3以上来自于信息技术部门.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创新战略成为引导国家发展的重要指针.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都在抓紧制定和完善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创新战略,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作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3.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很多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美国新一轮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建立以知识社会和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结构,着力发展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生化技术工业.欧元启动后,欧盟加快了经济一体化进程,试图通过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来推动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东亚国家正推动经济由出口导向型向开放型转变,同时加速金融体系和公司管理结构的重组,实现以要素投入为主的供给结构向以生产率增长为主的供给结构的转型.
  全球企业并购浪潮步入新阶段.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1999年度投资报告》显示,1998年大规模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主要发生在日本、北美和西欧三大经济区之间,全年并购活动涉及金额总计4110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74%.1999年企业并购势头有增无减.企业并购出现了一些十分引人注目的新动向:一是跨洲和跨国并购频繁.强强联合几乎涉及所有的重要行业,并购额也不断创出新高,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巨额并购案例屡见不鲜.二是并购浪潮已经不仅局限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受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为迎接外国企业的竞争,大大加快了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的步伐.三是高技术领域的并购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产业融合现象.计算机网络业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使数字化技术向通信业、娱乐业等许多行业迅速渗透.
  在大型企业相互兼并的同时,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在最近二三十年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中,由于要求从业人员有更高的创造性和企业有更高的应变能力,中小企业的优势更加突出.高科技中小企业是支持美国近8年来经济持续繁荣的最重要因素.法国中小企业吸纳全社会70%以上的就业.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增加出口、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培育企业家和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优势和作用.
  4.国际金融体系酝酿改革.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和金融界普遍认识到,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是由有关国家内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引发的,但与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也有直接关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监管机制势在必行.1999年4月,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春季例会上,IMF批准设立应急信贷额度计划,旨在通过向受到金融危机威胁但还没有陷入危机的成员国提供贷款.1999年6月,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提出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设想:建立一个金融市场稳定论坛,以加强各国在金融市场管理及运作规则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国际金融与货币委员会”,加强对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督,增强防止金融危机发生的预防机制.但是,由于西方大国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政策主张存在较大分歧,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展不大.但国际社会已开始重新思考近年来美国和IMF大力推动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各国也开始重视改革本国金融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和主要对策
  1.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等新情况.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但注重扩大内需,不是不要发展开放型经济,更不能忽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抓住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促进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要继续把吸引外资作为扩大投资需求的重要内容,通过扩大开放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宽引进外资和高技术渠道,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开发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高技术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2.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在高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加强技术创新,关键是要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建立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与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3.积极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国界已被打破,我们在国内外市场上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从产业结构来看,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农业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一般制造业已对我国相关产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面对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一些产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迫在眉睫.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看,全球化导致的生产集中趋势,在一些领域有可能逐步形成少数几家巨型寡头公司独占市场,众多的中小企业与之配套的市场格局.要适应国际经济结构重组的新形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要用高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同时,不失时机地加速发展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高科技和高技术产业,带动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把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跨越发展道路.在企业组织结构上,要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这些企业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同时,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4.加强金融监管,充分发挥金融杠杆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国际金融业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国的金融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产业性、行业性、专业性的局部问题,而成为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影响的全局性问题.现代金融工具发展日新月异,金融监管难度不断加大.适应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完善金融监管系统,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在增强防范能力的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七):

政治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什么

政策终结的基本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节省资源.因为政策终结意味着政策活动的结束,某种机构、规划、惯例的终止,以及有关人员的裁减.因此,政策终结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无效消耗,从而节省有限的政策资源. (2)提高绩效.当一项政策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所面临的政策问题时,旧政策的终结就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新规划的诞生以及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更新与发展,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的提高. (3)避免僵化.所谓政策僵化,指的是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执行该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障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4)优化政策.政策终结有助于促进政策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二是政策组织优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八):

一个毕业季。在某大学2003届毕业生十年聚会上,同学们相互间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李娅说:“我就职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孙跃说:“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在镇办饲料加工厂工作。”王宏说:“我申请了银行贷款,投资创办了一家服装厂。”陈雨说:“我靠3万元起家经营了一家淘宝店。”赵刚说:“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同学一起到新疆工作,支援边疆建设。”
(1)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何要确立此制度?(4分
(2)王宏的服装厂属于什么经济成分?国家对该类企业的发展实行什么政策?(4分

(1)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私营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2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分)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九):

建国初期党的外交政策有哪些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是,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的新中国,此时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美国曾经出台了承认新中国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中国是否能够认真“履行国际义务”.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政府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是否与前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连续性?是否“履行国际义务”、承认以前的不平等条约?这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指出新中国的外交要同旧中国的外交一刀两断,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的三大外交决策.
  一、“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绘制新中国成立的蓝图时,就为新中国提出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所谓“另起炉灶”,就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以承认,将驻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看待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
  毛泽东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1](P80)毛泽东还提出:“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极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对于这些国家的武官,应与外交人员同样看待.但对美国武官,因其直接援助国民党打内战,则应派兵监视,不得给予自由.对于前苏联及新民主国家的领使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人员,因为他们的外交政策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在根本上不同的,故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亦应根本上不同于对待资本主义国家.但因人民国家,现在和它们尚和其他外国一样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故我们现在和它们的在华外交机关之间,亦只作非正式的外交往来,其所属武官同.”[2](P77)尽管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但是,毛泽东更为强调的是,任何国家在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之前,都不进行正式的外交往来,表明了新中国“另起炉灶”的坚强决心.
  在全国各大城市解放以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明确指示各地方军政领导人,对各国大使馆、公使馆,我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及市政府仍本着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它们并无外交关系的理由,不要和他们发生任何的正式的外交往来,也不要在文字上和口头上做任何承认他们为大使或公使的表示.因此,周恩来在总结新中国外交方针时说,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一个重要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3](P48).这表明,新中国要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外交划清界线,实行新的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建国前夕提出的三大外交方略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示,中国政府坚定地实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方针.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使我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使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独立和自由,及时向全世界昭示新中国的对外方针,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独立自主原则引进到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之中,陆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思想.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们必须加以好好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心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4](P910-911)新中国建立后担任首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也在同一历史时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但是打扫要有步骤,不能性急.”[5](P87)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和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都以形象比喻的方式提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方针,这在事实上标志着“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正式提出.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清客”,就是要在彻底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及其影响后,再让这些国家的客人进来,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建立前夕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签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6]建国以后,我国据此有步骤、有计划地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诸如收回了外国在华驻军权、兵营地产权、自由经营权、内河航行权、司法权等,清理了外国企业和文教事业,清除了隐藏其中的外国间谍.扫除了旧中国留下的一切污泥浊水,恢复和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同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国际的支援.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处理,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
  毛泽东第一次公开表述“一边倒”的思想是在1949年6月30日.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在批驳各种错误思想时,以战略论战的口气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7](P1472-1473)毛泽东认为,新中国宣布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内,能“使我们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并且“有利于迫使各国无条件承认中国,废除旧约,重订新约,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8](P211-213)
  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一边倒”是坚持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外交策略.毛泽东在思考外交政策时,始终把保障国家的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作为出发点.他曾指出:“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边倒是平等的.我们信仰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们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是硬搬苏联的经验.硬搬苏联经验是错误的.”[1](P279)1950年2月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也强调指出:“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9]因此,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方针,并不是盲目地、无原则地倒向苏联,而是以外交关系上互相尊重、平等和独立自主为前提的.“一边倒”外交策略也并不是自我封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P116)这就表明了毛泽东在提出“一边倒”外交策略的同时,并没有拒绝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或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
  因此,“一边倒”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策略,而不是永久的倒向苏联,只是表明了外交工作的侧重点.随着国际形势和60年代中苏关系的变化,也随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外交原则贯彻到与各国的交往关系中,“一边倒”外交策略随之终结.○

中石化协解人员新政策(十):

根据规定,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司炉工除外),每隔()年要进行一次复审?
是每几年进行一次复审?

最新的安监总局30号文件规定3年复审一次!
第四章
复审
第二十一条特种作业操作证每
3
年复审
1
次.
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
10
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
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
特种作业操作
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
6

1
次.
第二十二条特种作业操作证需要复审的,应当在期满前
60
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请人
的用人单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
(二)从事特种作业的情况;
(三)安全培训考试合格记录.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期换证的,应当按照前款的规定申请延期复审.
第二十三条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必要的安
全培训并考试合格.
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
8
个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
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第二十四条申请复审的,考核发证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
工作.复审合格的,由考核发证机关签章、登记,予以确认;不合格的,说明理由.
申请延期复审的,经复审合格后,由考核发证机关重新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证.
第二十五条特种作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审或者延期复审不予通过:
(一)健康体检不合格的;
(二)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
2
次以上违章行为,并经查证确实的;
(三)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给予行政处罚的;
(四)拒绝、阻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监督检查的;
(五)未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或者考试不合格的;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61814/

推荐访问:中石化协解职工新政策 中石化买断职工新政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