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来源:女性创业 时间:2018-12-06 11:00: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女性创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共8篇)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一):

什么是随机双盲多中心实验?

美国病毒基因公司在北京地坛医院非法试验治疗艾滋病药物一事,一年前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最近由于英国《自然》杂志做了报道,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见《北京科技报》2005年6月1日报道《艾滋病药物人体试验再受关注》).病毒基因公司驻北京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了一份据称由“第三方”做的临床试验报告.记者将该报告拿给我看,我看后指出,没有必要太深地去看它的相关实验数据,因为样本太小(仅34名患者),而且缺乏双盲的对照组试验,结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要试验一种药物的疗效,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找一批病人,对他们用药,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病治好,不就得了?在以前,医生的确是用这种办法做临床试验的,有时也能够有很明确的结果.1885年7月6日,巴斯德做了一次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临床试验,给一位9岁的男孩注射了狂犬病疫苗.这名男孩在两天前被一头狂犬严重咬伤.在随后的10天内,巴斯德给这名男孩共注射了12次疫苗.几天后,男孩便康复回家了.第二年3月1日,巴斯德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他对狂犬病的治疗结果,呼吁建立狂犬病疫苗中心.到1890年,世界各国许多地方都建立了狂犬病治疗中心.
由于人们在得了狂犬病之后必死无疑,死亡率百分之百,而巴斯德治疗的狂犬病人却活了下来,因此不难得出结论,巴斯德的疗法是卓有成效的.但是这个著名的试验也是一个很不寻常的事例.能够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极为罕见.药物通常只是用来减轻、消除症状,减少病痛,降低死亡的危险.对绝大多数疾病来说,药物疗效并不是非此即彼、要么有效要么无效没有中间状态那么简单.这时候,要判别药物的疗效,就困难得多.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人们对药物疗效的认定.许多疾病都能够自愈,例如感冒、失眠症,不必治疗也会痊愈.甚至像癌症这样的所谓“不治之症”,也有一部分病人会自愈.还有许多疾病的状况受病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给病人服用并无药效的假药(“安慰剂”),也会出现一定的疗效,有时能达到30%甚至更高.有些慢性病,病情自己会时好时坏.而像心肌梗死、中风这种能致命的疾病,其死亡率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波动很大,难以对个体做出预测.还有一些疾病的病情好坏,取决于病人的自述或医生的主观判断,其结果很容易受到病人或医生的主观愿望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为了避免上述因素,在临床测试一种新药的疗效时,就必须精心设计试验方案,进行对照试验.在对照临床试验中,一组病人接受新药治疗,其他组——对照组——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分成不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接受安慰剂治疗、接受已有药物的治疗或不同剂量的新药治疗组,然后比较不同组的结果.其中最基本的对照组是安慰剂对照组,即使用外观应与试验的新药相同或相似,而又不含任何药理活性物质的制剂(其主要成分通常是淀粉或生理盐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是新药临床试验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做对照试验时,为了尽量避免主观偏差,还需要遵循其他一些原则.在有可能影响药物效果的各个方面,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都应该相同或相似,例如所有的病人都必须患有相同的疾病,或处于同一疾病的相同发病阶段.而且,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接受其他治疗的情况等各个方面也应该尽量相似.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即参加临床试验的所有病人被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组,病人将进入哪一组完全由随机产生的编号来决定,而不是人为地挑选哪些病人进入新药组,哪些病人进入对照组.如果参加试验的病人群体足够大,随机化分配的结果将会使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有相似的特点.否则,如果由研究人员来挑选的话,就可能有意无意地把病情较轻的病人挑选入新药组,使得新药组的疗效过于显著.
在临床试验中,一方面,如果新药组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新药而对照组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无效的安慰剂,那么心理因素就可能对两组病人的疗效分别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为了能得到好结果,有意无意地可能会对新药组病人更精心护理或施加暗示影响病人,在判定疗效时,会倾向于更正面评价新药组病人,更负面评价对照组病人,只收集对新药有利的数据而忽视不利的数据等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偏差,在临床试验中还必须遵循“盲法原则”.
如果病人不知道但是研究人员(医生、护士和数据分析人员)知道谁服用的是新药谁服用的是安慰剂,这是“单盲”,但是如果研究人员和病人都不知道分组情况,则属于“双盲”.双盲是避免主观偏差的最好办法.在双盲的情况下,分组情况由第三方人员掌握,医生、护士在“盲态”下给病人使用药物或安慰剂,观察疗效和收集病人的数据,然后把资料交给同样处于“盲态”的数据分析人员去分析.只有在最后需要比较新药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时,才会解除“盲态”,让研究人员和病人知道分组情况.
有时候,通过其他方式(例如临床经验积累、仔细的观察)也能够发现药物的疗效,但是这样的发现往往是不可靠的,不足以得出科学的结论.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虽然不是发现药物疗效的唯一方法,却是能够确定药物疗效的最可靠的方法.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二):

屠呦呦于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她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藉、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还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整理了一个从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终于在第191次实验(先后筛选方药200余种)中,获得了青蒿
抗疟发掘的成功。……此后,她又进行了深入的药理、毒理研究,为确保用药安全她还亲自试服。在这种情况下,屠呦呦于1972年8-10月,偕同有关医务人员携药赴海南昌江地区试用,从间日疟到恶性疟,从本地人口到外地人口,首次取得30例青蒿抗疟的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终于在第191次实验(先后筛选方药200余种)中,获得了青蒿抗疟发掘的成功。(6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她又进行了深入的药理、毒理研究,为确保用药安全她还亲自试服。(6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青蒿素是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6分)
④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2分)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主要体现四个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获得成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自己亲自试用,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青蒿抗疟的成功对后来人们研究抗生素起到指导作用,体现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三):

药物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中受试者基础治疗药物使用时间参差不齐,若均衡检验无差异,可以认为无影响吗
药物临床疗效观察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受试者基础治疗所用药物的使用时间参差不齐,但若是均衡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基础用药使用时间参差不齐"这个事情没有对拟观察药物的疗效观察构成影响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药物临床疗效观察 设立对照组的原则是:①对照组必须在开始试验前设计好;②对照组在同时期比不同时期好,在本单位比外单位好;③对照组与试验组均应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受试者基础治疗所用药物的使用时间参差不齐,但若是均衡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基础用药使用时间参差不齐"这个事情不会对拟观察药物的疗效观察构成影响.严格地说,对照要求除了少一个处理因素之外,其他条件均应与患者组尽量一致.这就是均衡可比的原则.但是,在临床实际中,只要求在主要混淆因素和偏倚来源上均衡可比,就是一个较好的对照了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四):

2011年9月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级世界级大奖.疟疾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疟疾的传播途径是(  )
A. 飞沫、空气
B. 饮水和食物
C. 吸血的节肢动物
D. 接触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传播的途径是吸血的节肢动物.
故选C.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五):

ATP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中重要的高能化合物,其作为药物用于临床对癌症、心脏病、肝炎等病症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良好.目前常以葡萄糖为能源物质,利用啤酒酵母进行工业化生产.请分析:

(1)AT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如图1中可以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填序号).
(2)葡萄糖进入酵母菌细胞的方式是______.在没有葡萄糖的情况下,酵母菌会分泌一种蔗糖转化酶,将蔗糖分解成单糖以便吸收利用,在分泌蔗糖转化酶时,除图1所示结构外,还需要______的参与.
(3)根据如图2分析在氧气浓度为______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等.进一步设计实验研究氧气浓度是否影响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利用及ATP的生成,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在该实验时间内,三种情况下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利用速率______,氧气供应量为______时,有利于ATP的合成.

(1)图1细胞不含叶绿体,只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2)葡萄糖为小分子,进入酵母菌细胞为主动运输.蔗糖转化酶属于分泌蛋白,高尔基体对细胞中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分泌.
(3)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时,CO2的释放量为3:1,而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二氧化碳释放量=1:1,因此二氧化碳总释放量:氧气的吸收量=4:3,对应图中氧气浓度b.图中曲线看出,三种氧气浓度的通气量对葡萄糖的利用量影响不大,但是ATP得生成量明显不同,在氧气供应量为6L/h时ATP的生成速率最快.
故答案为:
(1)A-P~P~P  ⑤⑥
(2)主动运输  高尔基体 
(3)b  基本相等   6L/h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六):

下面是某报上的一则药品广告,根据文后要求修改。
①由中国医科院、北京联合医药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单位,经八年临床病例跟踪治疗,研发出新一代绿色国药——“清心安神”颗粒。
②该药优质、安全。对顽固性失眠、忧郁症、神经官能瘫等各种精神疾病取得了100%的疗效,特别是对长期服西药产生药物依赖的患者,可摆脱药物的依赖,医学界人士,把此药誉为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星,是目前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药物,患者服用2至3个疗程即可基本恢复。
要求:(1)句①有语病,须删去一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在标点和表达上有多处错误,请各选一处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删掉“由”。
(2)句②中可将“100%的疗效”或“药物的依赖”或“新型药物”后的逗号改为句号。把“取得了100%的疗效”改为“有显著的疗效”,或在“是目前”前加上主语“该药”,或把“患者服用2至3个疗程即可基本恢复”调至“药物的依赖”之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七):

(12分)2011年9月23日,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青蒿素证明了从传统药物获得确定化学成分药物的价值,这能刺激国际医药界用传统药物寻找全新化学结构的药物、发现已有化合物。国内和国际对中药的努力可能将中药带到一个新的时代。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特征的。(3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把中药带到一个新的时代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1)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分)
(2)①继承优秀传统中医文化。我国中药发展要重视从中国传统医学中获得灵感。(3分)
②敢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积极借助于现代科技,开展中药研究,寻求中药发展的突破点。(3分)
③坚持文化的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中药发展。(3分)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八):

2011年9月12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一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以表彰她发现了一种药物--青蒿素,它是由菊科植物在低湿条件下提炼出来的一种化合物,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其结构筒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分子中有1个七元环、3个六元环和1个酯基
B.青蒿素分子内的1个过氧基团是对付疟原虫的核心基团
C.青蒿素耐高温且易溶于水不易溶于乙醚、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D.药效比青蒿素高10倍的双氢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4O5

A.由结构简式可知,青蒿素分子中有2个七元环、3个六元环和1个酯基,故A错误;
B.青蒿素分子内的1个过氧基团,具有强氧化性,是对付疟原虫的核心基团,故B正确;
C.为酯类物质,青蒿素耐高温且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乙醚、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故C错误;
D.药效比青蒿素高10倍的双氢青蒿素(),C形成4个化学键,O只能形成2个化学键,则化学式为C15H24O5,故D正确;
故选AC.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64361/

推荐访问: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 现代药物与临床杂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