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

来源:创业政策 时间:2018-12-06 11:00: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政策】

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共8篇)

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又将这24字的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的要求。
某校九(1)班同学以“社会发展我关注”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感受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只有生活这样国度,人民才能活得有尊严,民族也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方式收集到如下信息:
材料一:              1978年以来盐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简表
 
1978年
200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地区GDP(亿元)
18.8
603
2771.33
3120
3475.5
农村居民收入(元)
141
3445
10511
11898
1334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290
6494
19414
21941
24119
利用外资情况(亿美元)
0
1.18
16.88
21.11
15.5
注:盐城市与苏南、苏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较大;而本市南部、中部、北部也存在较大差距。东台大丰已在2011年率先在苏北实现全面小康。
材料二:盐城市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八十年代户均0.01人,2012年达到户均0.5人以上。国有和集体在职员八十年代初户均2人以上,2012年已经减少到户均0.2人。其它所有制经济形式由九十年代初户均0.01人左右增加至2012年户均1人以上。
(1)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4分)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辨理明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样的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安定团结。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联,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2014年3·15晚会主题是“让消费更有尊严”。某品牌相机出现质量问题后,厂家拒不承认,用各种理由推诿。有消费者冲动之下,冲砸厂家专柜;也有消费者选择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赔偿;还有消费者认为凑合着用,不必计较。

(1)①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盐城市的对外开放不断大,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分)说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或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离不开合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等(1分)

②不足:盐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城乡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1分)说明我

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1分)

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2分)

选择一:消费者:①消费者冲动之下,冲砸厂家专柜,说明让消费更有尊严,消费者必须要学会调

控情绪;要认识到行为和后果一致性,对自己行为负责;②部分消费者不能出具发票,说明让消费更有尊严,消费者必须要具有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③消费者徐某选择向法院起诉(有的消费者认为凑合着用),说明让消费更有尊严,消费者必须要学法用法,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消费者认为不必计较,说明让消费更有尊严,消费者必须要认识到宽容是有原则的。⑤综上所述,让消费更有尊严,消费者必须要正确行使和维护消费者权利,自觉履行消费者义务,认识到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具有法制观念,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选题得1分,从做成熟消费者等方面,答出三点,即得3分) 

选择二:商家:①产品出现质量,说明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增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严把产品质量,对消

费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②问题后,厂家拒不承认,用各种理由推诿,说明生产者和销售者要讲诚信,“誉从信中来”,诚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资源、财富,企业赢得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客观

要求。③商家要遵纪守法,自觉履行义务,遵守《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④随后厂家发表申明,将对问题相机进行免费维修或更换新品,但对部分不能出具发票的消费者拒绝提供此项服务。商家要认识到行为和后果一致性,对自己行为负责,行为后的自省,才能更好维护消费尊严,赢得社会理解和支持;⑤综上所述,让消费更有尊严,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要诚信守法。

选择三:市场监管者(政府):有关部门在接到多起投诉后,迅速展开调查,责令问题相机全部下架,说

明让消费更有尊严,①政府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②政府要有服务意识,对消费者负责,③政府要强化过程监管,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④诚实守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拥护和支持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⑤政府要多途径宣传经济法规,督促企业诚信合法经营,增强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选题得1分,能从道德、责任、法律等方面答出三点,即得3分)

(3)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自信心;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磨砺坚强意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做情绪主人;敞开心扉,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相信老师和同学;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能解决材料中问题,每点1分,共3分)




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二):

某市实行招商引资政策,2006年1到11月,该市共吸引到位资金306亿,比协议资金少30/51.该市同期协议是多少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06/(1-30/51)
=306/(21/51)
=743.1亿【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

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三):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二: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材料三: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2)①材料二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①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四):

(32分)央企是国企的主力军。加大央企红利上缴比例,不仅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而且有利于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成为当前我国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一环。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央企上缴红利的具体比例及使用情况(截止2013年底)
央企上缴红利具体比例
上缴红利的使用情况
军工科研类央企
5%
用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企业重组。
用于灾后重建、应对金融危机和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等。
用于公共财政和补充社保基金的总金额,近五年仅占同期所有央企利润总额的0.40%。
一般竞争类央企
10%
资源类央企
15%
烟草总公司
20%
注:按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间,国有资本向国家上缴盈利普遍高于这个水平。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处理央企自身发展与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的关系?(12分)
(3)有人说,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知识,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这一说法的合理性。(12分)



(1)材料一反映了2009-2013年我国央企利润不断增加,但上缴红利总额少且增幅缓慢,上缴比例总体上低于同期央企利润增幅,尤其是2010年。(4分)

材料二反映了不同类型央企上缴红利比例有所不同,但都低于国际惯例,从央企利润的使用情况看,大部分红利仍在国企内部流动,极少用于公共财政和改善民生方面。(4分)

(2)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2009-2013年我国央企利润不断增加,具备了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可能。国家今后应继续促进央企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国家应适当加大央企红利上缴比例,实现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激发他们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8分)

②效率与公平又存在矛盾性。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央企自身的发展,又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4分)

(3)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5分)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改革的过程要依靠人民群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用于改善民生,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7分)




【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

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五):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

表  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

材料二 2012年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政府一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注重分类指导,统筹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关系,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办实事、好事、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关键是政府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协调起来。
材料三 历史表明,福利水平过低,人民难以合理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不一定稳定;福利水平过高,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社会发展就会陷入停滞,并会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因此,有人认为:“国家福利”亦福亦祸,人难以把握。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表二的经济信息。(5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生产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阐明“稳增长与保民生”要协调发展的理由。(9分)

(1)2005年--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都较快增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属于财政赤字的状况。2005年--2011年,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都有所提高,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2005年--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都较快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速快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速,不利于居民购买力的提高。(5分)

(2)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9分)




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六):

论述分配理论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 ——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Pareto) 有效的. 一、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一)新消费理论
  传统的西方微观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的构建,是建立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前提下的.而对于消费理论研究的发展,正因源于对这前提假定条件的反思.
  1.显示偏好理论.
  显示偏好理论是由萨缪尔逊率先提出的,后经霍撒克(H·S·Houthakker)、里克特(M·K·Richer)等人的补充逐步成体系.它的产生导源于传统需求理论的效用不可检测性.在传统的微观需求理论中,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商品组合的选择行为,只有在消费者效用函数已知且具有良好性质时才易分析.但实际生活中却并非如此,因为效用或偏好不能被直接观察、能直接被观察的只是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如果能找到选择行为与偏好之间的某种关系,进而言之,如果消费者的“选择”能显示“偏好”,那么,需求理论和偏好理论就可建立在可观察的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这就为检验消费者行为与最大化公理的一致性提供了可能.显示偏好理论的基本思想正在于此.
  2.风险条件下的选择问题.
  在风险大量存在的市场上,如何有效选择资产征状组合以回避风险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对保险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合同等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微观经济理论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古典经济学理性假设和预期效用理论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确定条件下,理性公理假设成立,而在模糊或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常常违背公理性假设.因此,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必须考察人们的复杂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观望理论、遗憾理论及模糊模型.具体到市场中资产征状组合决策时,出现了风险资产理论(衍生证券)、代理理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等.与这一理论相应产生的是阐释消费者在不同条件下对消费和储蓄的不同选择的跨时期选择理论.动态的跨时期选择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已有普遍应用.
  3、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
  贝克尔认为,家庭类似于一家小工厂,家庭把“资本品、原材料和劳动组合起来,……以生产一些其他的有用商品”.按照这个较为宽泛的观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现在既是家庭消费者又是家庭生产者,是具有双重身份的角色.认为,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贝克尔的模型中,有时把孩子看成是消费商品)要耗费时间.时间是一种机会成本,它必须同任何物品之市场价格或制定经济决策的行为之市场价格计算在一起.正如把孩子抚育成人需要耗费人力资源、资本和时间等投入一样,任何最终物品或劳务的生产和消费都可以看成是为获取一种产出而需要耗费的各种投入的组合.例如,一个人在其家庭生产中(在以贝克尔为代表的新微观经济理论中,消费被看作是家庭生产)所获得的最终产品,比如“健康的体魄”,需要许多“市场物品”(那些由消费者直接在市场购买的物品)和时间投入的组合.体育器材、各种健康食品、医疗服务以及花费在锻炼上的时间和消费这些物品所需的时间,就是生产这种最终物品的所有投入.个人或家庭把这些投入转化为产出(包括孩子的成长、舒适的家庭生活、健康的身体、精神的怡悦等等),亦即家庭的生产或消费过程,体现一种生产函数.
  像一般生产企业实现生产的最优化要考虑生产要素应用的机会成本一样,实现家庭生产的最优化也要考虑各种要素应用的机会成本.例如,看一场戏、读一本书、或者吃一顿美食(这些都可看成是家庭生产中的投入要素)都需要花费时间,所以这些行为的完全价格必须包括用于这些行为的时间的机会成本.这种机会成本可以根据个人的市场工资来计量.例如,假设某人工作一小时可以挣到10美元,他或者用一小时在餐厅进餐,或者用15分钟吃快餐.再假设这两种就餐方式的花费都是6美元.尽管这两顿饭需要相等的货币花费,但其消费的完全价格却明显不同.快餐消费的完全价格是8.50美元(6美元加上放弃2.50美元的收入),而在餐厅进餐的完全价格却是16美元(6美元加上放弃10美元的收入).个人最终选择的决定因素将是每顿饭中的每一美元花费(完全成本)所带来的效用量(亦即家庭生产的产品价值).其他诸如生育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家务、维护活动等家庭生产的价值,也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表示.同样,当把时间成本与市场物品成本同等看待的时候,便在工作和闲暇之间的传统选择之中注入了新的见解,现在则成了在工作、闲暇和家庭生产之间的选择,并且,按照质和量的概念,家庭消费类型的新观点都是可以成立的.
  (二) 新厂商理论(现代企业理论)
  新古典厂商理论研究的是一种原子式厂商,即把厂商当作一个具有利润最大化倾向的经济个体,换言之,把厂商当作一个“黑箱”,一个最小的分析单位,所有的问题都抽象在生产函数之中.但现实与理论相距甚远,现代企业理论的形成正是对这一假设的反思结果.
  1、企业的性质.这一问题的实质是分析企业存在的理由.最早提出并对其加以解释的是科斯,科斯从交易成本的分析角度,提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减少市场交易的成本,即市场成本的企业内部化.除科斯外,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克来因(Klein,1978)、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Hart,1986)、Tirole等人分别从资产专用性、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等角度,阐释企业的本质.
  2、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一代理问题导源于对企业经理人员最大化行为的反思与分析.在一个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必须研究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理依据其特定的信息和权能优势独享决策权,其行为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现代企业中,投资者或委托者与经理或代理者之间存在利益与目标的差异.委托——代理理论正是为解决经理人员对投资者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使企业不再作为最小的经济分析单位.
  3、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组织各种资源使企业有效运转,是企业形式的核心问题.阿尔钦和德姆赛茨(Alchian,Demsetz,1972)的团队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这一问题.而从管理角度来看,新古典“理性经济人”是其管理的立足点,即管理的“利益最大化激励”.但现实中这种管理思想并非屡试不爽.针对这种情况,西蒙(H·A·Simon)个人有限理性和追求满意效用假说,利本斯坦(H·Leibenstein)提出“X—非效率理论”,从而形成非最大化厂商行为理论.它的意义在于从“微观——微观”角度分析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问题,成为“最大化理论”的重要补充.
  (三) 博弈论改写了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市场分析有两个重要前提假定:1.个人决策是价格参数和收入给定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不影响他人也不依赖他人;2.市场信息充分且无成本.这两个前提假定使微观经济分析始终处在完美的一般均衡确定性分析的美妙境界中.但现实生活却非如此,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个体获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信息也是有成本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不确定性分析应运而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Von Neuman,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正式创立.到1994年纳什、泽尔腾和豪尔绍尼三位“博弈论”巨匠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间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博弈论得到很大的丰富和发展.“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和“贝叶斯—纳什均衡与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理论,使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分析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博弈论的广泛应用已改写了微观经济学.
  博弈论重塑了微观经济学的独占理论.对外部性问题的忽略是古典经济致命的缺陷,从而对外部性问题的研究大大促进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从古诺、贝特朗到张伯伦,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现实中绝大多数市场竞争需要用寡占理论解释.虽然寡头竞争在现实中普遍存在,但在引入博弈论之前,经济学家所能做的仅是重温古诺一个半世纪前的研究成果.只是在以贝恩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寡占市场才被作为重点,在“结构——行为——绩效”的框架中作实证研究.但当经济学家掌握了纳什均衡和更多的博弈论知识后,古诺研究就便被继续推进了.他们不仅证实了古诺和贝特朗均衡都是纳什均衡,而且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分析技术,如沉没成本,不完全信息模型和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佚名定理等,使现代经济学的市场分析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四)信息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分析的主流
  经济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根据他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决策.但非对称信息环境是常态.所谓非对称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些人具有他人不掌握的信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就是非对称信息下行为个体的最优决策,主要研究两方面问题,一是不完全信息下的经济分析,核心是“信息成本”和最优信息搜寻;二是非对称信息下的经济分析.信息经济学中的难点在于委托—代理关系中对象的不确定性,即委托人在与多种代理人打交道时无法确知自己在与何种类型的人打交道,代理人情况亦如此.20世纪60年代后期,博弈论学者哈萨尼提出了一种处理不完全信息的博弈技术,并将完全信息博弈中的纳什均衡概念推广到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定义了贝叶—纳什均衡.在此基础上,不完全信息博弈(尤其是非对称信息博弈)得到长足发展,信息经济学也因此飞速发展起来.非对称信息博弈的分析方法彻底改变了微观经济学的全貌.近年来关于经济机制的设计研究中所处理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都是这一分析方法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慎密的微观分析已渗透到我们所处的复杂的经济系统中——从市场的有效性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各种有关问题到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等等.信息经济学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分析的主流.

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七):

欧盟的扩大,货币的统一,对其成员国的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摘要:鉴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影响的不断深化,欧盟也在综合分析全球形势与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逐渐调整了自身的发展思路并进而形成了以紧密与松散并存、灵活性与非一致性并存以及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为特色的运作发展新趋势.新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除了政治方面的需求以外,它还有着深刻的经济方面的动因.但无论如何,从发展路径上看,一个以国家主权为基础、强调灵活性、允许一体化发展速度有差异且又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的欧盟仍将长期存在.
  关键词:欧盟;一体化趋势;差异欧洲原则;发展路径选择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以及政治、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一体化组织,欧盟自形成至今,在世界的政治与经济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和影响.随着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与变化,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强化以及冷战的结束,欧盟为能保持自身的强大生命力与影响力,其不断地在对自己的内部运作体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新的调整与布局.了解现阶段欧盟发展的新趋势并进而深入分析其中的经济动因,对我们密切和处理好与欧盟的关系,无疑是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
  一、欧盟发展的新趋势
  鉴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影响的不断深化,欧盟在综合分析全球形势以及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逐渐调整了自身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相应的发展新趋势.
  (一)紧密与松散并存的运作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应该说,自建立伊始,作为一种区域经济(甚至是政治)的一体化组织,欧盟的运作程序与管理制度一直都是十分严格的.不符合相应的条件、不履行相应的职责,加人欧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尽管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紧密性的特点却一直都是欧盟运作与管理中的一种必要选择.其所以如此,具体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其一是,从欧盟内部的具体情况看,由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社会制度单一,再加之相互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大体相似,因而作为一种制度性的一体化组织,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相应的运作管理制度的严密也就成了欧盟运作与发展的必然选择①.其二则是,从扩大的紧密层上看,以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欧洲经济区,又使得欧洲自由联盟跟上了欧共体的内部建设步伐,结果,在缩小了二者一体化水平差距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将两者统一起来.随着欧盟的东扩,由于未来的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社会及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与不平衡性,因而,欧盟在继续强调严格的准人与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加人的标准与管理要求上也作出了某种程度的变通;而且相比较而言,这些变通事实上是存在着松散性的特征的.例如,为有利于中东欧的相关国家加人欧盟,欧盟就曾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与财政援助;此外,欧盟还制定了所谓的“新地中海战略”,并计划以经济援助为主要手段,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来将地中海南岸国家纳人其势力范围.
  (二)以灵活性为基础的、非同步推进的一体化发展新趋势
  随着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内部各成员之间在发展程度上的非一致性,欧盟为稳步推进一体化事业,实践中还在继续保持欧洲一体化整体性的前提下,实施了以非同步性为特征的灵活性策略②,并借此为那些希望并有能力加快一体化进程的国家提供一个在一体化进程中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可能③.具体说来,从欧盟一体化深化的角度分析,欧盟实施的这种以非同步性为特征的灵活性策略及其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在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设上,欧盟的发展不再坚持“统一推进”方式;这一点又突出表现在《马约严在批准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阻力以及欧盟对《马约》标准在适用中的灵活性的期望上.1998年,为建立和推进货币联盟,欧盟委员会与欧洲货币局提交了关于加人货币同盟首批成员国的推荐报告;其中,尽管只有法国、卢森堡、芬兰达到了关于政府债务低于GDP60%的硬约束要求,但该货币联盟的首批成员国却达到了11个(其他8个国家即是利用了政府债务标准上灵活性的软约束,也即是在具体评价中,欧盟执行的是以债务比率显著减少为符合条件的标准)⑤;希腊尽管经济状况全面超标且也有意参加,但却直至2002年才允许加人.虽然《马约》最终获得了欧共体12国批准并已生效,然而由于欧盟给了本已符合加人条件的英国和丹麦以“例外选择权”(英国与丹麦未能批准《马约》),因而实际上也就为“双速欧洲”与“多速欧洲”的存在打开了缺口.显然,欧盟成员国间的不同速度在货币政策上即已成了事实.其二是在司法与内政方面的合作中也注重坚持灵活性的原则.这一点在《欧洲联盟条约》第K.7条与第K.12条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三则是在政治同盟的建设上,欧盟的灵活性原则还在共同外交、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的合作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根据《欧洲联盟条约》的第J.7条第四款中的相关规定,在《申根协定》的框架内,只要不损害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规定,欧盟也就不反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国在相关政策领域中的更为密切的合作.不仅如此,我们另外还可从欧盟近年来扩大的行为中看出欧盟所采取的以非一致性为特征的灵活性的发展策略(例如,《阿姆斯特丹条约》最终接受了差异欧洲原则,就是这方面情况的突出表现).
  应该说,在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欧盟的运作体系相对说来还是比较封闭的,然而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的强化以及自身的不断成熟,欧盟的封闭性特征逐渐被淡化,相应地其开放性趋势则得到了明显加强.具体说来,这种由封闭走向开放性趋势的形成,又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欧盟的对外保护程度不断降低,相应地其对外开放程度则日益扩大.仅就欧盟的整体对外关税而言,就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与地区要低阎,更何况在对非关税壁垒的控制方面,欧盟也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据统计⑥,目前即使是包括反倾销税在内,欧盟按贸易额加权平均的关税也只有3%,远低于大多数的发达国家(2000年日本的平均关税即为4.4%,美国则为2.8%)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其实,即便是欧元启动后,欧元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照样要大于美国与日本.不仅如此,欧盟的对外开放程度还可在消费支出结构与比重的变化上得到体现.据统计⑦,仅1980年至1991年期间,欧盟在总的制成品的消费构成中,对国内生产商品的消费便从67%下降到了56%,对欧盟其他成员国生产的商品消费却从19%上升到了25%;而对欧盟以外地区生产商品的消费则从14%上升到了19%.所有这些,其实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欧盟对外开放性趋势的强化.其次,欧盟也日趋重视多边性的国际经济合作.例如,在长达8年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中,欧共体就始终积极参与,并为1994年4月最终协议的签署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在乌拉圭协定的基础上,欧盟还主张要大力强化世贸组织机制,以管理日益复杂的多边规则.不仅如此,欧盟还积极参与和推动了许多新领域的自由化(如金融服务自由化临时协定的谈判、基础电讯领域谈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是采取切实措施来促进各种双边安排的发展与深化.近些年来,为避免陷人相对孤立境地以及克服缺乏互补性的弱点,欧盟在推动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加强了与欧盟以外的国家与地区的联系,尤其是其还把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双边贸易网络作为其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已经建立了十分广泛的双边贸易协定网络,其覆盖面占到了其外贸总额的40%.显然,现在的欧盟无论是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还是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都比以前变得更为外向而较少封闭与保护之色彩了.
  二、欧盟发展新趋势的经济学分析近年来欧盟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新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存在着十分深刻的政治与经济原因的.鉴于问题分析的复杂性以及本文分析的实际需要,我们这里仅以经济动因为切人点来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欧盟扩大与对外开放性提高的经济动因分析
  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那样,为了占领市场、扩大影响,近些年来,在西欧共同市场基本建成的基础上,欧盟还逐步加快了其以吸收绝大多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为核心目标的东扩计划I8].为此,1993年欧盟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即提出了接纳中东欧国家的加人标准,1997年又在卢森堡的欧盟理事会上形成了具体的东扩计划;目前,参与扩大进程的申请国包括了10个中东欧国家(CEECs)以及塞浦路斯、马耳他以及土耳其等12个其他类型的国家.
  欧盟之所以热心东扩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开放度,其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东欧国家1994年经济复苏后,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面已逐步取得了巨大成果,实现了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变的稳定局面.这一点也可以说是欧盟进行东扩的一个重要条件.二是欧盟与CEECs国家在贸易的商品结构上的较强的互补性,也能给双方加强联系和开放市场带来明显的正效应与积极影响.实践中,由于在暇欧洲协议》的框架内,欧盟对东欧国家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贸易优惠,从而使得冷战时期受到严格贸易限制的东欧国家在短短几年内即跃居了欧盟金字塔形贸易优惠模式的顶端(具体情况参见表2).从表2中可知,1989年到1999年期间,欧盟对CEECs的进口与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达12%与15%;与此同时,与欧盟的贸易额也占到了CEECS对外贸易总额的50%以上.尽管相对而言,CEECs国家在欧盟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而且从贸易的单位价值上讲,CEECs对欧盟出口商品的单位价值要低于欧盟其他国家所进口商品的单位价值;然而由于欧盟的产品大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而CEECs的又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含量的资源密集型行业中,因而双方的往来应是具有较多的互补性与正效应的.三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将有利于实现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并进而有利于CEECs和欧盟双方的利益.与贸易状况相似,与CEECs相邻的欧盟成员国向CEECs提供了大量的FDI并产生较大影响;同样欧盟的许多国家也从CEECs国家中吸收了不少的劳动力(特别是奥地利与德国就吸收了近80%的来CEECs的劳动力).既然FDI有利于欧盟提高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劳务的出口,同时,来自CEECs的廉价劳动力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因而欧盟的东扩与开放市场于双方而言,应都是比较有利的.
  总之,东扩与提高市场的开放度,不论是对欧盟本身还是对CEECs来说,都是一个获得经济增长的大好机会.尽管现实中,双方在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生活与文化方面尚存在着较大差距,然而由于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利益诱力场,因而为了合作与发展,双方都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积极看待与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并进而扩大市场开放程度的经济动因分析
  由于建立之初的欧盟存在着较强的封闭性与排它性,因而不仅其一体化的规模始终难以扩大,而且作为区域一体化组织,其作用力与影响范围也是相当有限的.然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区域组织内部市场空间的狭小,欧盟开始正视现实,下大力气打破封闭与排他之侄桔,积极看待与主动参与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进程.
  欧盟的态度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20世纪70年代前期以来,为解决经济增长势头弱化、投资率下降、竞争地位恶化以及失业率连年上升等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欧盟急需以全新的视角来全方位地评估自身的传统战略与运作方式;尤其是与竞争对手日、美两国差距的不断扩大(例如,欧盟制造业的名义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即相差10%以上;与日本相比,差距更是高达40%.再如199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的份额,欧盟为26%,而日本与美国则分别为35%和30%)以及来自新兴工业国家冲击的不断加大(新兴工业国家对欧盟的出口增长并非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低技能部门,而且其在一些高技能的资本密集型部门,如机械、运输设备及其他高技术产品的份额上也都有着较大比例的提升;欧盟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方面实行保护,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积极调整出口结构与转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并进而无形中促使其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当然,也就难以避免地会对欧盟自身形成更大的威胁了),更使得欧盟认识到,不正确看待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现象,不及时调整自身的思路与行为对策,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性的大市场,欧盟影响力的弱化必将难以避免.二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即是发达国家与地区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再加之,欧美日三方出于各自经济利益的需要,事实上已成了重要的合作伙伴,三方之间(尤其是欧美之间)的市场开放已达到了相当程度,因而,坚持或者说是重建壁垒,既失去了意义,而且也并非易事.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态度的转变以及积极开放与参与市场竞争,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之选择.三是欧盟的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已越来越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与价值.与美日间的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已自不待说,加强与新兴工业化国家间的关系也并没有造成预想中的某些恶果.其实,尽管新兴工业国家的某些对欧出口会影响到欧盟的就业,然而总体看来,这种影响却并非很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还可以和欧盟出口创造的就业情况相抵;不仅如此,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并没有造成区内的失业,相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们非但不能取代欧盟的出口,而且还可以借助于有竞争力的欧盟产业来引发额外出口.也正是有鉴于此,欧盟执委会在1997年的报告中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全球化本身、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贸易和投资,是欧盟失业的主要原因”,况且,“保护或许加强了在新技术产品领域里的竞争,限制了对敏感行业(服装、纺织、钢铁)市场的进人,但也都鼓励了亚洲国家转向了更为复杂市场的专业化”.言下之意也就是说,在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欧盟如果执意坚持保护主义,则势必会招致对方的反措施,其最终后果也必将会严重地影响到欧盟自身的发展.
  其实,市场开放无论是对欧洲的企业,还是对欧盟内的消费者来说,都将会带来相应的利益.虽然开放导致了竞争压力的加大,然而如果从更广泛的经济空间上分析,也即是从全球的角度上看,建立在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基础上的资源重新配置,也必将会对欧盟的经济发展及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早在1990年欧盟即开始坦承保护主义过于消极,在呼吁脱离以前一直坚持的防卫性与保护主义措施的基础上,欧盟还开始以实际行动来积极看待和主动参予全球化的进程;同时,其对开放市场的理解也更加理智和深刻了.
  (三)在经济区域化与高层次水平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一体化措施打破国家之间的经济界限,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以及优化整个区域内的资源配置以及最终提高所有成员竞争力的经济方面的动因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之所以要选择深化一体化的战略来作为应对挑战的首要措施,其深层次的原因应是与欧盟作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宗旨、发展方式以及对外需要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来自美、日与新兴工业国家的竞争压力加大应是推动欧共体在关税同盟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内部市场计划的直接原因.事实也的确如此,英国学者伯德温便从市场规模扩大的角度深人分析了统一市场所带来的中期与长期效应,并认为:如果考虑到统一市场的动态效应,中期的生产增长将会使欧盟收人的增加为静态效果的两倍以论坛上;而从长期的角度上看,欧盟的经济增长率还将会在静态的基础上再增加0.2一0.9个百分点,产出的增加则约为10%一25%.其次,带有明显超国家调节色彩的经济货币联盟的成立,又为欧盟彻底实现统一的大市场并深化其效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应该说,单一货币的实施,不仅能够在统一市场的建设以及内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避免因欧共体内部各种货币存在所引起的成员国之间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据估计,使用多种货币所造成的交易成本约等于80年代中期欧共体GDP的0.5%,而且汇率风险还将进一步加大资源配置成本,并进而使得欧盟成员不可能从单一市场中充分获益),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和产生更具活力的一体化效应,而且欧元的启动以及单一货币政策框架的稳定取向,在进一步加强欧元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势必会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显然,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货币一体化的制度变迁以及欧元的启动,在全面强化欧元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力的同时,也还无形中加强了欧盟对全球性货币、汇率政策协调等问题的发言权,最终会提升欧盟的国际竞争地位.还值得一提的是llv,作为统一大市场的最终结果,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形成,也大大方便了国际贸易中的支付(因为,实践中外国企业面对的是统一的大市场与统一一的货币),结果,国际贸易也将会由于这种便利而扩大.再次,从理论上说,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采取开放性与深化一体化的策略也是可取的和有着自身的存在理由的.关税同盟的理论说明,尽管内部自由化会带来贸易创造利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竞争效益等动态效益,然而贸易的转移却也会带来福利上的损失.由于贸易转移在相当程度上是伴随着封闭性而存在,因而提高开放性则可以在获得贸易创造利益的同时减少因贸易转移而造成的损失.其实,由于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市场规模、贸易容量与竞争范围等都是有限的,因而其内部利益也终归是有限的;此时,若再把产品差异化与技术进步下新产品、新产业的出现等因素考虑进去,情况则更是如此.由此可见,从欧盟自身的利益角度分析,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与相对封闭的区域经济组织,欧盟努力提高其对世界市场的开放性,既是其本身的长远利益所在,而且也是其内部一体化进程中符合逻辑的对外延伸.
  三、关于欧盟发展新趋势路径选择的简要分析
  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那样,近年来欧盟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是体现在扩大其开放性与灵活性的一体化政策的两个方面.因而在对欧盟发展新趋势的路径选择展开简要分析时,我们也主要是以这两方面的内容作为切人点来展开.
  先看欧盟以开放性为特征的路径选择.在这里,欧盟主要是选择了开拓新领域的自由化来具体体现出这样的一种开放性;与此同时,在扩大和对外关系方面,欧盟则选择了“扩展成员资格”这一开放方式;除此之外,欧盟还以减少或避免其优惠条款产生的歧视作为一种方法,来加大其对外开放的力度(例如,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加强联系并建成了欧洲经济区,以借此消除它的优惠贸易协定给邻国带来的大部分的歧视性影响;同时,欧盟还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欧盟大部分成员国的前殖民地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关联协议,以限制对它的不良影响).当然,从时间的角度上分析,欧盟的开放还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欧盟的对外开放的方式与速度除了取决于欧盟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外,也还将取决于多边贸易的发展进程.
  再看欧盟以灵活性为特征的发展路径选择.应该说,一体化组织的形式应依据成员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成员的经济差距情况来加以适当选择,而不能完全局限于某一种模式.事实也的确如此.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在体制上所呈现出的多元复合性,欧盟的制度结构也渐趋形成了政治一体化领域松散的协商机制与经济一体化领域紧密的超国家机构调控机制的并存.尽管欧元启动后,政治一体化已成了欧洲一体化的重点,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欧盟作为主权国家间联盟的性质仍不会改变,因此,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建设仍是任重道远.其实,别说政治上的一体化建设困难重重,就是在经济上要求所有成员都采用统一的制度安排也殊非易事.更何况,随着欧盟的扩大,其内部成员间的异质性或混合性趋势也不断强化,其发展过程中也无形中彰显出了更强烈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便将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灵活性机制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经验显示,欧盟的多层次性与一体化推进的非同步性将是一种长期现象;一个以国家主权为基础,强调灵活性,允许一体化发展速度有差异且又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的欧盟仍将长期存在.

市场招商政策一致性(八):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有哪些基本内容?你如何看待这一理论?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其一,林德布洛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1)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所谓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这样,关于“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存在有各种争论的余地.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以通过分析来解决这一争论的方法.(2)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决策来说,分析永远没有穷尽,有时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地分析下去.(3)决策受到价值观影响.其二,林德布洛姆明确了渐进决策含义与基本原则: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 (2)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3)稳中求变原则 其三,林德布洛姆进一步分析了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在他看来,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进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渐进分析,是因为决策与政策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政治、技术和现行计划的制约,它们决定着决策必然成为渐进过程,他分别从上述这三个方面对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作了分析.首先,决策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其次,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最后,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要求联系实际.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64492/

推荐访问:一致性评价政策 药品一致性评价政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