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杂志

来源:女性创业 时间:2018-12-07 08:00:0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女性创业】

砖瓦杂志(共9篇)

砖瓦杂志(一)

语文老师让我们一个组的做一本杂志,要有几篇摘抄,

优美段落摘抄 1.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2.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乐曲虽然结束了.却用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
3.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话没错.但不必为此走向另一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4.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读书.也是人生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发现未来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信任.是人生一笔弥足珍贵的储蓄.这储蓄.是流言袭来时投向你的善意的目光.是前进道路上给你的坚定的陪伴.是遇到困难时的全力以赴的支持.是遭受诬蔑时驱赶痛苦一盏心灯.
5.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6.有的人生活得富有充实.是因为他具有驾驭生活的能力,有的人生活得平庸无奇.是因为他缺乏战胜生活的勇气.
7.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英雄.却常常难以用距离或时间的密度来衡量的.
8.只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只有狂风暴雨.才能洗涤污泥浊水.而和风细雨.只能留下泥沙,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9.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门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10.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 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人应具有的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11.既然目标是遥远的地平线.就该多一些冷静和从容.秋天的累累硕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种,成为大海的一脉热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也许.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获那个日渐成熟的梦,也许.洒下了热血.并不一定拥有那片火红的风景,也许.黑暗中的苦苦挣扎.并不一定迎来灿烂的黎明--.可我并不一味伤感.尽管默默地耕耘.还未听到生命的回声.但热爱生命的我.一定会赢.
12.用不着把年轻的心灵装点得沉重.表面上的沧桑.外在的严肃.并不能让你上升为哲人,离开所有的朋友.你有的只能是孤单的背影.既然现在的我还不能变得深刻.那么.我就让自己变得轻松.哭丧着脸的人.怎能听清花开的响声,伪装自己的人.又怎能听懂蛙鸣一片里的激动.
13.用不着立刻判定自己不行.而混入茫茫的人海.太俗地活着.点不亮一盏霍霍燃烧的生命之灯.我的喊声或许有些微弱.我的脚步或许有些盲从.但我的热血却自始至终咆哮奔腾.命运没有什么可怕的.惊涛骇浪的海上不是常见扬起的帆影!
14.用不着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痛哭流涕.人生本来就充满坎坷.没有创伤的珍珠贝.怎会有闪烁迷人的晶莹.跌几次跤.摔几次跟头.是经常的事.如果在一条阴沟里都翻了船.你的人生一定苍白.绝对不会生动.如果败了.我可以从头再来.如果胜了.我可以把脚下的基石夯硬.
15.用不着把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反复品味出苦涩而徒自悲伤.我生命的指针处在八九点钟.正是旭日东升的美好时刻.只要我努力地前行.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看到我的身影.这个世界.我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儿寒冷.但我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送给每个感到凉意的朋友一份温暖.一缕光明.
无数片金黄的秋叶,如随“波”荡漾的小船,摇摇摆摆、飘飘停停…把灰白色的水泥路面点缀得如天空一般,星星点点.渐渐地,金色的树叶越来越多,慢慢……慢慢……盖住了道路,层层叠叠地辅在路上,给人一种优美、舒适的感觉.
一来到花园,满院秋色,正欣赏秋色的我发现脚下踩着了一片飘落的玉兰树叶,我将它轻轻拾起,仔细的观察着:它多像一只小船,墨绿色的叶片上有一根又粗又长的茎,格外明显.正面摸起来十分光滑,周边还有一条黄色的框,很美丽.宽大的叶子背面凹凸不平,有一层棕色的毛,又短又密.玉兰叶比较坚强,似乎想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抵抗秋风的吹拂,但弱小的身躯还是抵不住秋天无情的寒风.我小心翼翼的将它放进集叶袋里.
秋姑娘停留在微风中,一片片叶子纷纷飘落,唯有不畏寒风的树叶仍然不动,抗畏着秋风.红的、黄的、绿的.秋天真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
我沿着幽雅的小路一直向前走,林中的小鸟被我的脚步声吓到,飞向蓝天……我便于工作停下来,一看,我已来到了红色的世界——红枫林.望着漫山的红枫,远远望去就像红色的海洋,那种红色鲜艳夺目.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捧起一把枫叶.哇,它好美!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临走,我拣起一片绿色的红枫,我会将它作为青春、美丽、激情的象征,永远珍藏!我再回头看看,这座长满红枫的山整个就像一堆顽强的烈火,不管经历多少风吹雨打,都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但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
16、曾经辉煌过,曾经凋零过,这可是你至死不渝的生活吗?我亲爱的母亲—大自然.多少次,我伏在地上,去聆听你沉重的脉搏声;多少次,我伫立在山前,去感受那松涛千年的浩瀚.你的豪壮,足以让中华民族腾飞;你的无私,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千古壮曲.
19、因为自信,在呀呀学语时,我靠着纤嫩的双腿,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因为自信,我一次次将第一名的奖状高高举起;因为自信,我毫不吝惜地剪掉飘逸的长发,在运动场上展现风采……感谢自信,它给了我一双翅膀,让我在电闪雷鸣中去飞翔,在风雨中去搏击人生!
37、人生好似一条河,既有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也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人生好似一首歌,既有欢乐的音符,也有悲壮的旋律;人生好似一条船,既有一帆风顺时,也有急流险滩处.愿我们都能勇于经受暴风雨的洗礼,接受生活的挑战和考验!
39、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42.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46、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49、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50、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51、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52、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即使青春是一叶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
53、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58、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宽容,是一种豁达,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宽容有度,宽容无价,宽以待人,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
64、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66、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熬过长夜,你便能见到黎明,饱受痛苦,你便能拥有快乐,耐过寒冬,你便无须蛰伏,落尽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
68、或许是命运的不幸注定要将自己缤纷多彩的梦撞碎;或许是天地的无情终归要将自己继日的辛勤当做泡影放飞,或许是许许多多的难以理解却又实实在在的障碍与挫折早已将意气丰发的拼搏与百折不挠的进击化为道道忧愁阵阵孤寂,那么就请在凄惨中反省我们自己吧!
70、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嵌进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条泛着清丽的旋律的小溪都闪烁着美的光辉.不要空叹人世的无奈,且用美丽的心情来看待人世的繁华多彩,细细品味那无处不在的美吧!
73、冰雪覆盖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团火来取暖;暗夜无边的时候,我们需要点点星光来取暖;前途茫茫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取暖……四季轮回,心里滤不去的是烦恼和忧愁,脚下略不去的是艰辛和伤痛.寒天冷日,让我们用什么来温暖迎风而立的自己?留些真诚给自己取暖吧!
75、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77、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
4、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人应具有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
6、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7、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
1、 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 .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2、 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3、 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5、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6、 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8、 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9、 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用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10、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用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20、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
21、船的命运在于漂泊;帆的命运在于追风逐浪;人生的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
22、往事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遗憾,却没有失去青春的美丽.相信自己,希望总是有的,让我们记住那句话:错过了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月亮和星辰.
23、假如生活中你失败了,请不要将忧伤的泪水写在脸上.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气和一个创业的胆量.
24、曾经以为,一次无奈的哭泣,便函是人世间所有的沧桑;一个小小的挫折,便函是人生所有的失败.是十四岁告诉我……
25、月光清幽.淅沥的雨滴打在茅屋上,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密密地缝着游子的夹衣,忽然,一阵冷风挤进茅屋的窗隙,母亲似乎着凉,带着浓浓的倦意咳嗽了几声.我梦中惊醒,怔怔地看着灯下年迈的母亲……
26、夜晚,春风柔和地吹着.我托着下巴,坐在落英缤纷的台阶上,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件难忘的事

砖瓦杂志(二)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江南瓦
陈志宏
  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
  瓦来自泥土,历经火炼,是土里长出的硬骨,是火中飞出的凤凰。
  一片片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遮雨水。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瓦与扣瓦之留有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朗月流银。 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
  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风暖瓦生烟。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丝丝然,飘飘然,升腾一缕轻烟。如烟如梦,亦似花。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银白曲线,恰似性感女人着一袭素白的丝质旗袍。融雪,是从水声开始的。屋瓦上的积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的滴水,其声势堪比一场中雨了。
  岁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尘泛黑。
  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偶尔,有种子在风中摇落于瓦中,抑或从鸟嘴里飘落瓦上,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几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标志之一。
  比草更能为江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妆淡描,深浅不一。长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深沉如佛。这种绿,透着深蓝,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一个形容词——瓦蓝。
  江南瓦,没有北方琉璃瓦那种贵族气息,卑微如草芥;更没有琉璃瓦那种流光溢彩,粗糙如土坷。但它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
  只是钢筋水泥,一步一步,把江南瓦逼进历史的暗角。真担心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用狐疑的神情在“百度”里去探寻:什么是瓦?什么叫瓦蓝?那时,谁还会如我般深情地怀念那江南瓦。(选自《散文》杂志2009第2期,有改动)
1.请你筛选文中描写江南瓦的有关信息,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答:外观与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瓦上草和苔藓
2.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文末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的忧思?②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担忧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屋瓦风雨声檐下滴雨瓦上日光烟影屋瓦积雪消融(意思对即可)
2.①骈散交替,整齐而又有变化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语言别致,雅俗共赏,突出屋瓦的功效。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檐下滴雨因风而动的美感,表现了作者对檐下滴雨的喜爱。
3.对比。将江南瓦与琉璃瓦对比,突出江南瓦“卑微”“粗糙”的特点,反衬它“卑微”中的崇高,“粗糙”中的伟大。强调它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更深入地揭示作者对江南瓦钟情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4.①含蓄地表达了对在以“钢筋水泥”等为标记的现代城市文明的逼迫下,以“瓦”“瓦蓝”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日渐消亡的忧思。(意思对即可)
②示例:这种担忧没有必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必然。示例二:这种担忧有必要。传统文化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不能以牺牲它为代价来发展现代文明,应该加以大力保护,使其与现代文明和谐并存,共同发展。

砖瓦杂志(三)

柔软与坚硬之间 作文

聆听粉墙黛瓦间的私语,吟唱纳西歌谣中轻柔的小调,在油亮的青石板上触摸雪山的温度,在沁凉的溪水中放逐疲惫的思想,这曾是我对丽江古城的全部想象。

“一米阳光”“柔软时光”,丽江的招牌通过电视剧导演的镜头和摄影师们拍摄的照片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偶然间,在《国家地理》的杂志上,我看到了一幅图片:一位中年的纳西妇女挑着扁担行进在清晨的丽江古道上,竹篓里堆叠着满满的衣服,像是刚从河边洗好的。磨得发亮的竹扁担深深嵌在肩膀里,它弯曲的弧度令人咋舌。妇女留给人们的只有一个背脊微弯的背影,还有因发力而显得肌肉纠结的臂膀。在那一瞬间,我感到一股深深的颤栗从脚底直冲头顶。不对,不对!这怎么能是那个柔软明丽,仿佛永远不需要劳作的丽江古城呢?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我只身一人到了丽江。

笼罩在微醺的夕阳里,丽江古城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桥,都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般有着恰到好处的柔和曲线。橘黄色的光晕包裹着客栈的酒旗,包裹着溪边的茸草,包裹着纳西人头上的巾帽,一切都是那样惬意,我轻轻地发出一声慨叹。对嘛!这才是丽江,一个寻求宽慰与安宁的天堂。带着满心的熨帖,我踱进木王府驿站,打算明早再仔细地看看丽江。

清晨,带着雪山清凉与野花幽香的空气,把我从酣眠中唤起,丽江还在沉睡,我轻轻地推开了小窗。雾蒙蒙的丽江泛着灰黑的色调,空无一人的街道有些冷清。隐隐约约,一阵咯吱咯吱的声音由远及近。是谁?我不禁疑惑,突然,在石板路的尽头,转出了一位纳西族的妇女,她挑着扁担,低头匆匆地前行着。这竟然和杂志上的图片如出一辙!难道我的结论是错的?我马上从床上弹起,抓起罩衫就出了门。

跟着妇女七转八转,远远地就听到了一阵阵“梆梆梆”“梆梆梆”的敲击声,我的心也随着这声音快速地跳动着。转过了一条小巷,一幅繁忙的景象徒然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小溪边坐满了正在洗衣服的当地妇女,她们挥动着手中的木棒,一下又一下地拍打着石上的彩衣,溅起的水花沾湿了她们的额发与手臂。

我立在巷口,呆怔地看着她们的身影,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词——坚硬。当游人们都还在沉睡的时候,她们就已经披着星辰出来劳作,洗衣服,生灶火。在纳西人的生活中,永远不会有坐在咖啡馆中悠闲地嘬一口咖啡的时候,她们居住在柔软的古城中,拥有着坚硬辛苦的生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在洋溢舒适与惬意的笑颜中,也会有浸满汗水的坚毅的面孔;在舒展关节,肆意在躺椅上晒太阳的身影中,也会有弯曲背脊,肌肉发力的身影。对于我们来说的“柔软”时光,对于他们,竟是承受着生存之重的“坚硬”时光。

丽江古城的柔软与坚硬,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和感触。原来,粉墙黛瓦间不只是浅浅的私语,还有辛苦劳作的喘息;纳西小调不只是轻柔曼妙的,还有坚强与刚毅;青石板上也不只有雪山的冰凉,还有汗水的滚烫。

在这柔软与坚硬之间,我发现了另外一种美,一种不同于宣传画中,而是真正让心灵震撼的美。

砖瓦杂志(四)

怎样才能快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

现在英语中的学习方法总结如下:
学好英语要的努力勤奋,要每天学习单词和语法,英语水平好比一座楼房,语法是盖楼房的砖瓦,而单词就是装饰楼房的装饰品.
学好英语离不开听说读写,每天都要朗读英语,每天都要跟读英语磁带,每天都要在生活当中运用英语,每天都要用英语写日记.
还有一个就是环境,可以找一些有外国人的英语角或者英语沙龙,去那里对话,锻炼自己的发音,胆量,自信,感受说英语的那个氛围
总之,学好英语就是一句话,多说多听多写多练多背多用〖好好学习原创〗
学习英语的方法:
1.收听英语气象报告
3.善用录音带锻炼听说能力
4.听正常语速的英语,才能加速听力的进步
5.从电视,电影中学习英语
7.和朋友表演影片情节
8.唱歌学英语 特别注意英文没有的发音 〖好好学习原创〗
10.背诵名人演说词,找机会复诵出来
11.用英语绕口令克服发音的缺点
12.多记一些幽默笑话,准备随时应用
13.听英语时,口中跟着复诵
14.练习朗读,好处多多
15.练习朗读时要从后面往前推演
16.朗读长句时,可在“词组”之间稍做停顿
17.为了兴趣而阅读
18.精读和泛读并行 〖好好学习原创〗
19.阅读英文报刊杂志
20.暂时忘掉字典
21.查字典之前,要猜猜看
22.查字典不要只看词义
23.多查几本字典,互相印证,互为补充 〖好好学习原创〗
24.读的出,才能记得牢
25.字典查过之后,暂时别合起来
26.要培养英语的语感,请用英英字典
27.利用前缀和后缀扩充词汇
28.留心英文的词汇搭配
29.把被动词汇转变为主动词汇
30.用自由联想法复习学过的单词
31.利用生活中的小插曲或社会上的偶发事件学习英文
32.累积实用的佳句,整理制作成卡片
33.把当天发生的事情,用英语写成日记〖好好学习原创〗
34.用英文写阅读摘要
35.把生活体验写成英文作文,或做口头发表
36.随时用英文思考,用英文记录
37.不必对自己苛求完美
38.发挥创意,多做尝试【砖瓦杂志】

砖瓦杂志(五)

最远的星系
000

法国发现距地球132亿光年星系 最远星系纪录被刷新
新华网伦敦3月1日电(记者曹丽君)两周前,美国天文学家刚刚报告发现了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系.而这项纪录近日又被一个距离地球132亿光年的小型星系打破,探索到该星系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表示,它对研究宇宙形成初期的情形很有帮助.
美国天文学家2月宣布发现的那个星系距离地球130亿光年,大约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7.5亿年.而新发现的这个星系大约形成于大爆炸后4.6亿年左右,是迄今发现的宇宙中形成时间最早的一个星系.
参与发现该星系的法国天文学家罗塞•佩洛1日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说,该小组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发现这个遥远星系的.佩洛介绍说,一个名为Abell1835的星系群处在地球和该星系之间.当地球上的观测点与该星系和Abell1835三者形成一条直线时, Abell1835的质量将该星系的光线折射并放大到其本身亮度的25至100倍,天文学家才能清楚看到这个星系.
此项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宇宙大爆炸后的1亿年内是宇宙形成阶段重要的“婴儿期”.然而,科学界至今对这个时期知之甚少,由此将其称作“黑暗时代”.而诞生在这个“时代”的所有天体辐射出的能量,据信将星云中原子状态的氢分解为离子,从而才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透明的宇宙.
天文学家一直在搜寻那些在“黑暗时代”形成的天体.而该星系的发现无疑将为探索宇宙形成初期的情形提供新的证据.天文学家称,该星系内部目前仍然在以每年1至5个太阳质量的速度形成星体,而它现在的总质量仅为银河系的万分之一.专家认为,这种不断形成星体的小质量星系是早期为宇宙形成不断“添砖加瓦”的“功臣”.
该小组将该星系命名为Abell1835IR1916,他们已申请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他们的发现结果进行印证.

砖瓦杂志(六)

请以急于求成和厚积薄发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急用...

有一种成功叫厚积薄发
因为身体原因,从小我就爱看书,后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学校时我的作文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拿在讲堂上作点评,我也因此深受鼓舞,爱上了文学.
在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写点我对生活感受什么的.偶尔也投稿试看看,没有想到也发表了两三篇.毕业工作后,不忙的时候喜欢舞文弄墨,当然都是小打小敲的.这个月我给我们当地的晚报投了两篇散文,没有想到都发表了.我很受激励,还以为我涂鸦的那些东西上不了大雅之堂呢?我乘胜追击,又连续写了好几篇,还投稿给别的报社杂志.但是至今却音讯全无,再加上看到网上别人的博客点击率那么高,写的文章那么好,我突然感到一丝慌乱.甚至开始怀疑我自己的写作能力,内心突然感到满苦闷的.朋友也安慰我,让我调节好心态.就在这个时候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成功的故事,文章中有个词“厚积薄发”驱散了最近一直环绕在我头顶的乌云.
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很喜欢文学,他经常和周围朋友一起探讨文学方面的事情.慢慢的也写了点东西,然后鼓足勇气给报社和杂志投稿.结果连续几年都没有收到被录用的消息.而他身边的人却好像文运不错,有不少文章不仅发表了,而且还登上了知名杂志.他看到周围人都取得了成就,内心很苦闷.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大家也经常给他介绍投稿的技巧,可惜依然没有奏效.后来朋友也为了不伤害他的面子,在他跟前都有意不谈文学上的事情.他也意识到了,开始逃避他们.即使他们真心邀请的聚会也被回绝了.就这样过了两年,突然有天他那些朋友接到他邀请的帖子.等他们来到酒席上才知道,他这几年一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了.而且刚出版就被北京一家著名影视公司看上了,用16万元买断了剧本权,听说不久就要被拍摄成35集大型电视剧.大家听了,都愣住在了那里,都觉得不可思议,有点像在听神话.因为这些年没有他的消息,大家都以为他也许不具备文学能力,早就改行了.可没有想到,厚积薄发,他居然成功了.而他的那些朋友至今还只是发表了那几篇豆腐块.
人们经常说“万丈大楼平地起”.每次经过那些工地,看到凌乱的建筑场面,都有点烦.一天天过去了,我们都没有发现有什么大的变化.直到有天我们经过,突然发现一幢崭新的高楼矗立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感到万分惊讶,上次来不还是钢架吗?怎么一夜之间冒出个大楼来.其实哪是一夜的事情,是工人无数日夜拼干的结果.也许我们都小看了那一砖一瓦,每次加点,对于整栋大楼来说,是算不上什么.可是一直加上去呢,就成就了今日的辉煌.
很喜欢这篇关于成功的故事,我们不应该因为今日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就在那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今天没有得到认同,就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字一字的往下写,日积月累,我们离成功彼岸也会越来越近.厚积才能薄发,以前老师不是常说,“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吗?我告诉自己,不要被眼前的小成绩裹住了前进的步伐,更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失去了拼搏的勇气.相反,有些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常常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厚积薄发,才能走向成功.

砖瓦杂志(七)

1+1等于几啊,

2004年10月,一条科学新闻在国内的媒体上不胫而走:“1+1=2入选最伟大的公式.”原来,英国著名的科学杂志《物理世界》此前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评选活动,邀请世界各地的读者选出自己心目中最伟大、最喜爱的公式、定理或定律.结果,让很多人意外的是,1+1=2这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基本数学公式不仅入选,而且还高居第七.一个加拿大读者说出了他的理由:“这个最简单的公式有着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此次评选活动的主持者则这样评价到:“一个伟大公式的力量不仅论述了宇宙的基本特性并传达了标志性的信息,而且还在尽力孕育出更多自然界的科学突破.”
无独有偶,1971年,尼加拉瓜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改变世界面貌的十个数学公式》,排在第一的赫然正是这个“1+1=2”.(看来它是很重要!)
1+1=2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它是一条关于“数”的基础公式.没有它,就根本不会有数学,更不要说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了.
[编辑本段]数的出现
早在蒙昧时代,人们就在对猎物的储藏与分配等活动中,逐渐产生了数的感觉.当一个原始人面对放在一起的3只羊、3个苹果或3支箭时,他会朦胧地意识到其中有一种共性.可以想象,他此时会是多么地惊讶.但是,从这种原始的感觉到抽象的“数”的概念的形成,却经过了极其漫长的时间.
一般认为,自然数的概念的形成可能与火的使用一样古老,至少有着30万年的历史.现在我们无法考证,人类究竟在什么时候发明了加法,因为那时没有足够详细的文献记录(也许文字也刚刚诞生).但加法的出现无疑是为了在交换商品或战俘时进行运算.至于乘法和除法,则必定是在加减法的基础上搞出来的.而分数应该是处于分割物体的需要.
应该说,当某个原始人第一个意识到1+1=2,进而认识到两个数相加得到另一个确定的数时,这一刻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时刻,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可加性.这个性质及其推广正是数学的全部根基,它甚至说出数学为什么用途广泛的同时,告诉我们数学的局限性.
人们现在知道,世界上存在三类不同的事物.一类是完全满足可加性的量.比如质量,容器里的气体总质量总是等于每个气体分子质量之和.对于这些量,1+1=2是完全成立的.第二类是仅仅部分满足可加性的的量.比如温度,如果把两个容器的气体合并在一起,则合并后气体的温度就是原来气体各自温度的加权平均(这是一种广义的“相加”).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温度这个量不是完全满足可加性的,因为单个分子没有温度.
世界上还有一些事物,他们是彻底拒绝可加性的,比如生命世界里的神经元.我们可以将容器里的分子分到两个容器,使得每个容器里的气体仍然保持有宏观量——温度、压强等.但是,我们对神经元不能这样做.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幸福、痛苦之类的感觉.生物学告诉我们,这些感觉是由神经元产生的.但是,我们却不能说,某个神经元会产生多少幸福或痛苦.不仅每个神经元并不具备这种性质,而且我们也不能将大脑劈成两半,使得每个半球都有幸福或者痛苦感.神经元不是分子——分子可以随时分开或者重组,神经元具有协调性,一旦将他们分开,生命就会终结,不可能再组合(你可以自我实验下-.-).
目前的数学尽管已发展了5000年,却仍主要建立在可加性的基础之上.遇到这些不满足可加性的问题时,我们常常觉得很难用数学来处理.这正反映了数学的局限性.
[编辑本段]另一种“1+1”
数学上,还有另一个非常有名的“(1+1)”,它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听起来很神奇,但它的题面并不费解,只要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义.原来,这是18世纪时,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偶然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例如3+3=6; 11+13=24.他试图证明自己的发现,却屡战屡败.1742年,无可奈何的哥德巴赫只好求助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欧拉很快回信说,这个猜想肯定成立,但他无法证明.
有人立即对一个个大于6的偶数进行了验算,一直算到了330000000,结果都表明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但就是不能证明.于是这道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素数之和[简称(1+1)]的猜想,就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即的“明珠”.
19世纪20年代,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数学方法“筛法”证明,每一个大于6的偶数可以分解为一个不超过9个素数之积和另个不超过9个素数之积的和,简称“(9+9)”.从此,各国数学家纷纷采用筛法去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1956年底,已先后写了四十多篇论文的陈景润调到科学院,开始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专心研究数论.1966年5月,他象一颗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数学的天空,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
1973年,关于(1+2)的简化证明发表了,他的论文轰动了全世界数学界.“(1+2)”即“大偶数都能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积之和”,被国际公认为“陈景润定理”.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996年3月下旬,由于积劳成疾,在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光辉顶峰只有咫尺之遥时,陈景润却倒下了,给世人留下无尽遗憾.
没有“1+1=2"就没有我们的宇宙了.然而为什么“1+1=2”?是谁让“1+1=2”呢?为什么呢?不是一般的人能答出来的!
科学家到现在才说出来,很复杂的!
1+1为什么等于2?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奇妙无比. 在现代的精密科学中,特别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广泛地运用着公理法.什么叫公理法呢?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对这些基本命题(也叫公理)也不给予论证,而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又因为1+1=2是一切数学定理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证明的. 至于“1+1为什么等于2?”作为一个问题,没要求大家必须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其实只要说明为什么1+1=2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是定义,也可以说这是公理.不过用反证法还是可以证明的:假设1+1不等于2,则数学就是一锅粥,凡是用到数学的地方都是一锅粥,人类社会就乱了套了,所以1+1必须等于2. 1+1=2看似简单,却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一个小孩滚雪球的过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双手捧一捧雪,这一捧雪就相当于人类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小孩把手里的雪捏紧,成为一个小雪球,这个小雪球就相当于人类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形成了概念.于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发现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这就相当于人类的理性认识.雪可以粘雪,相当于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滚一下,发现雪球粘雪后越来越大,这就相当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相当于2+1=3.1,2,3可以排成一个最简单的数列,但是可以演绎至无穷. 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数学,有了2+1=3才开始了数学的无穷变化. 物理学与1+1=2的关系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在数学当中已知1、2、3,则可以至于无穷,什么是物理学当中的1、2、3呢?我认为:质量、长度、时间等基本物理概念相当于1,它们是组成物理学宏伟大厦的砖和瓦;牛顿运动定律相当于2,它使我们有了真正的物理学和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学的相对性原理相当于3,使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广泛应用.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都是确定无疑的,有了已知条件,我们就可以推出未知. 等到相对论的出现,一切都变了.现在相对论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那些反对相对论的人,也基本上是认可相对论的结论的,什么时间可变、长度可变、质量可变、时空弯曲……经典物理学认为光速对于不同的观测者是不同的(虽然牛顿是个唯心主义者).相对论则认为光速对于不同的观测者是不变的(虽然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我们丢掉了经典物理学所有不变的东西,换来的是相对论唯一不变的东西----光速.我觉得就象是用许多西瓜换来了一个芝麻一样,而且这个芝麻是很抽象的,它在真空中,速度最快,让你根本捉不到、摸不到. 我认为牛顿三条运动定律是真理,是完美的,是不容置疑的.质疑牛顿运动定律的人开口闭口说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也不存在绝对不受外力的物体,却忘了上学时用的物理教材,开头都有绪论,绪论中都说:一切物质都在永恒不息地运动着,自然界一切现象就是物质运动的表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还提到:抽象方法是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抓住主要因素,撇开次要的、局部的和偶然的因素,建立一个与实际情况差距不大的理想模型来研究.例如,“质点”和“刚体”都是物体的理想模型.把物体看作质点时,质量和点是主要因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时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因素.把物体看作刚体——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的物体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质量分布时主要因素,物体的变形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因素.在物理学研究中,这种理想模型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机械运动的规律时,就是从质点运动的规律入手,再研究刚体运动的规律而逐步深入的.有人在故意混淆视听,有人在人云亦云,但听的人自己要想一想,牛顿用抽象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抓主要矛盾的指导思想的,否定了牛顿运动定律,我们拿什么来分析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看来相对论不但搞乱了我们的基本概念,还搞乱了我们的分析方法,这才是最危险的,长此以往,物理学将不再是物理学,而是一锅粥,一锅发霉的粥! 我认为物理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是先要从质量、长度、时间、能量、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上着手,在物理学界开展一场正名运动,然后讨论牛顿运动定律是否错了,错的话错在哪里,最后相对论的对错也就不言自明了,也容易接受了.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砖瓦杂志(八)

对物理的看法?

这是一个十分基础的问题.翻开任何一本物理教科书,都不难找到这样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但这只是对于物理这门科学在学术意义上的一种界定.而我们所面对的“物理”,它同时又是一门课程,于是就有必要从教育意义的层面上去进行一番再认识、再分析,以挖掘蕴含在其中的丰富内涵.
首先,物理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又是具有方法论性质、被人们公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物理学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如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的决议《物理学对社会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改善生活以及培养人才.
上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为物理学的飞速发展插上了双翅,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以致于人们将20世纪称誉为“物理学的世纪”.什么21世纪呢?有一种流行的说法: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其实,这句话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21世纪是物理科学全面介入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只有与物理相结合,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展望物理学的未来,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李政道先生在《物理的挑战》一文中,曾提出21世纪物理领域所面对的四大难题:为什么一些物理现象在理论上对称但实验结果不对称?为什么一半的基本粒子不能单独存在而且看不见?为什么全宇宙90%以上的物质是暗物质?为什么每个类星体的能量竟然是太阳能量的1015倍?这些问题极大地激励着人们不懈探索的勇气与热情.可以预见,一旦拨去这几朵笼罩在物理天空中的乌云,物理学将会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前景.
其次,物理又是一种智能.
诚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玻恩所言:“如其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含了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物理学之所以被人们公认为一门重要的科学,不仅仅在于它对客观世界的规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还因为它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正因为如此,使得物理学当之无愧地成了人类智能的结晶,文明的瑰宝.
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有人统计过,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这意味着他们从物理学中汲取了智能,转而在非物理领域里获得了成功.——反过来,却从未发现有非物理专业出身的科学家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事例.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难怪国外有专家十分尖锐地指出: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当今,物理学的触角已经伸向众多领域,并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就,以至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眼光去界分什么是物理学了.1995年在我国厦门举行了第十九届国际统计物理学大会,会上交流论文的涉及面十分广泛,诸如植物的花序、DNA药物系统、交通的流量、文字的存储等等,光看这些篇目,似乎都不太象是物理.什么,究竟什么是物理呢?几年前,美国《今日物理》杂志,曾就此问题向读者广泛征求意见.最后,他们推崇的答案是:物理学家所做的就是物理学.这话乍听似觉偏颇,其实不无道理.因为在今天看来,物理学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智能,“代表着一套获取知识、组织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步骤和方法,把这套方法用到什么问题上,这问题就变成了物理学.”(赵凯华语)
再次,物理还是一种文化.
从广义来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同样地,物理学家在长期科学实践中所创造的大量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也就构成了物理文化.物理文化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本研究方式就是实践,因而在客观性上表现为“真”;物理学创造的成果最终是为了造福于人类,它在目的性上体现出“善”;另外,物理学还在人的情感、意识等多方面反映了“美”.正因为物理学本身兼具真、善、美的三重属性,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物理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
物理学是求真的.物理最讲究实证,物理学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最基本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坚守“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正如物理学家费曼所说:“不论你的想法有多美,不论你什么聪明,更不论你名气有多大,只要与实验不符便是错了,简简单单,这就是科学”.可以说,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修正错误、不断逼近真理的“求真”史.
物理学是从善的.物理学致力于将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帮助人们不断认识自己,促使人的生活趋于高尚.这是物理学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因而物理学的本质是从善的;另外,物理学家的行为也是从善的.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和以她为代表的杰出物理学家:“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更大”.他们那种严谨求实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热爱人民的情怀等等,对于后人无疑是一份尤为珍贵的人文财富.
物理学是至美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说过:美是真理的光辉;罗马哲学家普洛丁又说过:善是美的本原.由此,物理学因真而美、因善而美就是十分自然的了.物理的美属于科学美,主要体现于简单、对称和统一;对称则统一,统一则简单,它们构成了物理学的基本美学准则.
翻开物理学的篇章,可以发现到处都跳动着美的音符,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仅以统一性为例.当代物理学的发展,正朝着两个相反的研究方向延伸:最宏大的宇宙与最微小的粒子.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它们两者并非是分道扬镳、越走越远,反倒显示出不少殊途同归、相反相成的迹象.例如,粒子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常被天体物理学家所借鉴,用来探寻宇宙早期演化的图象;(正由于此,粒子物理学在某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宇宙考古学”.) 反过来,宇宙物理学的研究也为粒子物理学家提供了丰实的信息与印证.于是,物理学中两个截然相反的分支,就这般奇妙地衔接在了一起——犹如一条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又如,英国物理学家狭拉克首先发现,在自然界的某些物理量之间存在着下列引人注目的关系:
宇宙半径/电子半径≈1040,宇宙年龄/强衰变粒子寿命≈1040,
氢核与电子的电力/氢核与电子的引力≈1040,……
在上述比数中,宇宙这个最大的系统,与基本粒子这个最小系统之间,竟然珠联璧合达到了如此完美的统一,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美,一种动人心弦的壮丽的美.正是这许多美不胜收的事例,激发起人们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与敬畏,难怪爱因斯坦会说:“宇宙间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于物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智能,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能对自己所任教的物理作一番全方位的审视与剖析,这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使我们看到,物理原来有着如此丰富的的内涵,从而会更自觉、有意识的去挖掘和开发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使我们看到,物理原来有着如此美好的禀性,从而会更加钟爱物理,更有激情地去从事物理教学.我以为,只有真正热爱物理的物理教师,才能做到不仅教会学生理解物理、应用物理,而且还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感悟物理、欣赏物理.
二、为什么教物理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十分根本的问题,要正确回答并非易事.笔者对此问题的认识,就经历过从“知识本位”到“学科本位”,最后又回归到“学生本位”这样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有很长一段时期,我都把物理教学的目标锁定在知识层面上,认为教物理就是要把物理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以供他们今后一生的受用.因为我信奉“知识就是力量”.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我们授予学生什么多的物理知识,其中不乏象“F=ma”这类极其重要的知识,但在他们往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却很少显示出有什么直接的功用.以至过了若干年后,许多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几乎忘得一干二净,用他们的话说,“全部都还给老师了”.我为此感到深深的失落;但每当我向他们提出“高中三年岂不白读了”的反诘时,这些离开学校多年的学生,却又都会异口同声地作出否定的回答,一致认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可又说不清究竟是哪些具体知识所起的作用.我想,这大概好比晚饭,谁都不会否认吃饭对于生存的意义,然而谁又都说不清楚,吃了这顿饭究竟是在身上的什么地方长了块肉.
一位毕业已有二十余年的学生,曾与笔者聊起他“印象最深”的一堂物理课.原来那堂课讲的是重力势能.当时为了说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我曾向学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有人站在五楼的窗台上要往下跳,你说危险吗?开始大家都认为这太玩命了,后来仔细一琢磨,又全都乐了:你别往窗外跳,往窗里跳不就没事了吗?这位学生觉得这个例子特有意思,于是经久不忘;但问他该例说明了什么物理知识时,他说忘了.正当我面露憾色时,他紧接着的一番话却令人宽慰,他说:“这个例子使我懂得凡事都是相对的,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尽管这堂课所传授的物理知识,这位学生已经遗忘殆尽,但通过有关知识的学习而凝炼成的思想、方法等,却在他的心里铭刻上深深的印记.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多年前的这堂物理课,对他不也是极有价值的吗?学生从高中毕业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将告别物理,所学的物理知识终究会被忘记,到那时再回头审视一下:物理教学留给他们的还有些什么呢?如果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不出物理所给予的才智与启迪,那将是物理教学的失败.由此看来,具体的知识通常只是作为教学的载体,在知识的背后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东西.正如我国资深科学家钱伟长教授说的:“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物理学,……. 以物理学为对象我学到了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物理学的知识有时是很有用的,但通过物理学学到的这些能力,比物理学知识更有用.”钱老在读书时就是通过“物理学”这个载体,获得了很多比物理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所以,那种将物理教学等同于物理知识教学的看法是偏面的,而以“知识本位”来确立物理教学目标取向的做法同样是短视的.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一般都会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日臻熟悉,从而格外钟爱.可能是受了这种职业情感的影响,我还一度把物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将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为物理学家或物理工作者”.尤其是当我从农村普通中学调入重点高中,面对的是一个个聪颖好学的学生时,这种愿望愈显强烈.但我不久就发现,其它学科的教师大概也出于各自的职业偏好,都对学生有着与我类似的期望.这样一来,大家自扫门前雪,各唱各的调,没能将各学科的分力凝聚成一股合力,实际效果当然就差强人意了.尤其令我沮丧的是,班上那些物理学习优秀的“得意门生”,日后直接从事物理专业的竟然也少之又少.正当我陷于迷惘之时,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先生的一则事例给了自己极大的启迪.当年复旦大学曾对核物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去向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核物理有关的工作,其余的都纷纷改行,活跃在金融、企业或行政等岗位上.对此,多数人都断言这是物理系的失败,而杨福家却认为这正是“复旦”的成功.因为,通过这四年本科的物理教育,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毕业后都能很快适应各种不同领域的工作.这也印证了赵凯华先生的话:“一个人学了物理之后干什么都可以,他的物理没有白学.在我看来,对于学物理的人无所谓‘改行’…….”
经过上述曲折的认识历程,使我逐渐看清了物理教学最终目标的聚焦点,既不在知识的本位上,也不在学科的本位上,而应该落实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本位上.
对于“为什么教物理”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设问:“如果我们不教物理,学生不学物理,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留下那些缺憾?”一种显而易见的回答是,学生将因此学不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这话没错,但不够全面.因为除此之外,学生还将失去更为重要的,有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熏陶,从而最终影响他们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当前,物理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每一位有教养的公民都必须懂得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今天学习物理的目的,恐怕不是为了明天去进一步研究物理,而是有助于他去面对或决策所遇到的大量非物理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一生的文明、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正如《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所说的:“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为了使人们能够过一个实现自我和负责任的生活作准备.” 据此,对于“为什么教物理”这个问题,最确切的答案就是: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教.——这应该成为我们的物理教学观.
众所周知,生物基因对于生物进化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极其细微的基因差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之间的巨大差别.受此启发,有不少社会学者正致力于寻求在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有着哪些最为核心的要素,从而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人类文化系统中的“遗传密码”.文化基因的核心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人类的进化比一般的生物进化更为复杂,它具有双重进化机制,除了生物基因进化机制外,还有文化基因进化机制.教育正是推动文化基因机制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的要义,不只是文化现象的展示与诠释,而在于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发展.物理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什么,蕴含在物理教学中的“文化基因”究竟有些什么呢?笔者以为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因为这三者是构成科学素养最基本的要素.如果将科学素养比拟为一座金字塔,什么科学知识犹如塔基,科学方法就是塔身,科学精神则是塔尖.物理教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了构建这座宏伟的科学素养之塔而添砖加瓦.换言之,物理教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促进学生实现三个转化:一是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使他们知识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客观的人;二是把前人从事智力活动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认识能力,使他们明白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理性的人;三是把蕴含在知识中的观念、态度等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使他们懂得怎样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创造的人

砖瓦杂志(九)

上海市准备在市郊建立工业园,根据规划,工业园的面积为(a+3b)²平方米,而市郊有一个废弃的砖瓦窑,砖瓦窑,砖瓦窑的面积为(a²+9b²)平方米,还有一个以前砖瓦窑取土留下的长方形坑,坑长为3a米,宽b米.工业园负责人为了不占用耕地,想把这两个坑填起来,在此建工业园,请你计算下这个工业园的面积是否符合要求

需要(a+3b)²=a²+9b²+2*a*3b=a²+9b²+6ab
砖瓦窑的面积为(a²+9b²), 长方形坑为3ab, 总共a²+9b²+3ab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64835/

推荐访问:砖瓦世界杂志 砖瓦杂志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