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皖北地区人均GDP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6-08-10 09:42:4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2010皖北地区人均GDP(一)
2010-2011年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0-2011年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2010年安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发展形势好于全国,好于预期。GDP、规模工业、消费、出口、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同比进一步加快,其中, GDP增速达到14.7%,为1998年以来同期新高,高于全国同期4.1个百分点。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逼近2008年全年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接近2009年全年水平。月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首次突破500亿元和1000亿元。从全年看,预计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2万亿,同比增长14.2%,芜湖、安庆两市经济总量有望超过1000亿元,全省“千亿GDP”市将达到三个,地方财政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政策效应继续显现,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

与扩大内需政策直接相关的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居前。前三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6%,增幅同比加快4.3个百分点,37个工业行业中,有36个保持正增长,省政府振兴规划中的九大行业贡献率总体居前,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1.4%和10.9%,连续两年居37个行业前两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贡献率也达到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居第六位。三个行业合计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规模工业增长的主力。

政策助推消费增长加速。前9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总体呈逐月提高态势,累计增速达19.2%,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0.5和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政策效应提速农村消费作用尤为明显,前三季度,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达91.8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带动农村消费同比增长18.9%,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0.3和1个百分点,与城镇消费增速的差距由上半年的1.4个百分点缩小到0.4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市场潜在需求不断激活和释放。

投资需求强劲。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9%,增幅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3.3个和3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当季投资总额超过了2006年全年水平。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明显增多,前三季度,10亿元以上省外投资大项目个数同比91.8%,实际到位资金同比121%,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芜湖三安光电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投资规模突破了百亿。在建项目平均投资规模突破8000万,同比增长14.8%,投资剩余工作量9049.1亿元,分别是去年和2008年同期的1.5倍和2倍。

内需转强带动了进口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进口增幅达到76.9%,创历史新高,进口总额占进出口的比重达到48.8%,较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月度出口额自5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累计出口88.7亿美元,与2009

年全年水平相当,同比增长38.5%,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1-9月份,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173.1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2、结构调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活力增强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2%,增幅分别高于规模工业6.3和3.6个百分点。京东方六代线试投产,江淮和奇瑞新能源汽车项目、中建材合肥光电产业基地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小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前三季度,规模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7%,高于规模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9%。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速,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30.9%,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8.5%,增加值占比55.9%,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趋优。随着皖江示范区、自主创新试点省两大发展平台建设的推进,沿海地区向我省产业转移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省外资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4%,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增速达51%,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持续活跃,前三季度累计增长42.2%,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制造业成为投资重点领域。1-9月份累计完成投资3086.3亿元,同比增长45.6%,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37.3%,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内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主导行业投资增速保持在60%以上。政府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建设进度加快,带动房地产投资保持30%的稳步增长,占全部投资比重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在住房、汽车、娱乐等消费热点带动下,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商品销售增速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建筑及装潢材类商品销售增长105%,汽车、石油及制品、家用电器等商品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2.5%、46.8%、38.7%,增幅高于去年同期和今年同期居民吃、穿、用类传统商品销售增速。同时,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等热点商品同比增幅也均超过30%,居民消费升级正沿着“吃、衣、住、行、育、乐”方向前行。

3、经济效益大幅度回升,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2010皖北地区人均GDP】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3.9%,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0.7%,同比提高38.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自2月份以来,全省财政收入增幅一直保持在30%以上,前三季度累计增长31.7%,同比提高19.9个百分点,呈现前高后稳的增长特点。企业效益大幅回升、税收收入快速增加是财政收入增长趋稳主要因素,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4、区域竞相发展,相对差距出现缩小趋势

皖江示范区发展加快。前三季度,皖江九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8.5%,九市中,有7个市

规模工业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其中池州以30.4%的增速居第一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6%,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占全省投资的72.9%,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5.7%,有6个市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其中巢湖以40.4%的速度居全省第二、皖江示范区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4%,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其中合肥、芜湖、马鞍山增速分居前省前三位。 皖北六市追赶步伐提速。随着阜阳市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亳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一产,皖北地区整体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前三季度,皖北六市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36.2%和35.6%,除规模工业外,其他两项指标增速分别快于全省1.9和3.9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比重分别达到27.7%、19.4%和23.4%,同比分别提高1.1、0.3和6.6个百分点,相当于皖江九市的比重分别达到41.4%、26.6%和37.3%,同比分别提高1.1、0.3和1.9个百分点。分市看,前三季度,获得政策重点扶持的亳州、宿州、阜阳三市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出口、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在六市中总体靠前,也高于全省和皖江示范区的平均增速,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5、发展更加关注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受益于上调基本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3.7%,增幅提高2.7和3.4个百分点,均快于全国同期0.6个百分点,与全国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民生工程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到33项,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城市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建设合计投入财政资金71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45.5%,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44.4万人,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56.7万人和382.1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步伐加快,群众得到实惠增多。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放慢。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长10.5%,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也低于“十一五”以来平均11.3%的水平,占GDP比重32.8%,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二是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现。二季度以来我省工业用电量增幅逐步回落,其中9月份用电量仅增长

9.2%,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仅增4.8%,较上月分别回落17.2和22.5个百分点。37个行业中28个行业增速出现不同程度放缓,其中建材、有色、石化等重点行业增速较上半年分别下降6、7.4、6和6个百分点,煤炭、水泥、钢材、发电量等重点工业产品产量增速逐渐放缓。三是金融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1%,增速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比68.2%,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银行贷款结构中长期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贷款占比下降到9.8%,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下降2.6和0.4个百分点,为十一五以来的同期最低,同时,工资上调、能

源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等带来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加大,资金供需矛盾或将逐步加剧企业未来经营困难。

二、2011年发展环境分析

总的来看,尽管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性、均衡性复苏的风险有所增加,但明年国内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我省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有利,经济有望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1、美国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或给世界经济持续性复苏蒙上阴影

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启动了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美国继三季度先后出台税收减免、基础设施整修、出口翻番等刺激计划后,近期启动规模达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无疑会进一步推动美元流动性过度泛滥和币值走弱,加剧全球通胀预期、资产泡沫化、贸易摩擦和汇率相争,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不稳定因素增多,各国宏观政策相向或更为明显,相互携手合作应对金融危机现象的可能难以再现,这些都将可能给全球经济可持续性、均衡性复苏蒙上阴影。近期,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均已纷纷调低明年发达国家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

2、国内宏观政策取向或略做调整

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全国经济有望延续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明年处理好管理通胀预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任务非常艰巨,宏观调控政策取向需要略做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保留,一方面可以抵御外需下降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加快经济向内需转型,财政政策的功能也将进一步向公共财政转变。货币政策取向或转向稳健,一方面是通胀预期管理、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吸取日本上世纪80年代采用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币值升值、导致发生“失去的十年”现象的经验教训,需要做出适当调整。此外,近两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充裕的流动性积累的各种风险。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年份居多,稳健型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3、全省经济有望继续运行在较高的平台上

全省经济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多年扩大有效投入积蓄的发展势能正在持续稳定释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从沿海地区发展实践看,在经济总量过万亿后,经济总量扩张呈加速态势,从1万亿到2万亿一般只需要4-5年时间,经济保持连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从经济发展的支撑动力看,工业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近年来全省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集中开工建设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稳固。从产业转移看,工资等要素价格上涨使得沿海地区的产业在区域成本差异推动下,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明年我省民间投资有望继续保持高的增速。从区域发展看,2008年以来,皖北地区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环境正在不断改善,追赶步伐提速,全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这些新的变化说明我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等有所增强,经济有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

三、2011年安徽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综合考虑2011年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安徽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仍然较强。考虑到对信贷增长控制趋紧、房地产市场调控、节能

减排的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较2010年略有回落,预计增长13%左右。

1、预计二产增长17%左右,其中规模工业增长20%左右

二产增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工业。首先,工业增长基础夯实。工业增速已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15000家,是2000年的4倍,工业化战略布局已经形成,我省工业经济加快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二是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随着京东方、彩虹蓝光LED等投资过百亿项目的建成投产,其产能的逐步释放,将为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自主创新试点省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我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竞争力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近两年,我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强劲。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技改投资1720.2亿元,增长36.7%,占全省工业投资的近五成。企业技术改造的推进,有利于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这些将催生和壮大一批新的产业、企业,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考虑到国家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力度以及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限制等因素,因此,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左右。同时,随着国家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11年建筑业增速将有所加快,对二产增长带动作用也会有所增强。综合考虑,预计2011年安徽二产增速在17%左右。

2、预计一产增长5%左右

【2010皖北地区人均GDP】

近年来,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安徽省农业综合生产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我省一产增长保持着稳定性,年均增长5.3%左右。首先,随着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的继续加快推进,我省龙头企业加速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新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其次,全国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将加大对安徽这样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和利益补偿。三是近两年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有利于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考虑到近两年自然灾害频发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预计一产可实现5%左右的增长。

3、预计三产增长10%左右【2010皖北地区人均GDP】

我省第三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近20年,各年增速均在10%以上。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将对金融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产生较大需求,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将逐步提升公众对医疗保障、养老、教育、住房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但是目前我省服务业水平不高,2009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6.4%,比全国低6.2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处于第四,尚有28%的大型企业集团没有建立技术创新中心,18%没有实现办公自动化,这一现状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改变。同时考虑到房地产调控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11年三产仍将延续以前的增长态势,增长10%左右。

4、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

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今年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多。1-9月份,全省新开工项目增长24.1%。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36.1%,同比提高近4个百分点。其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构建承东启西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我省将集中开工建设一批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三是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的投入,逐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四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主创新试点省的加速推进,江北和江南两个集中区的建设,一大批重点项目顺

2010皖北地区人均GDP(二)
安徽省17市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排

【2010皖北地区人均GDP】

我省17市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排“座次”

居民收入赛跑马鞍山又拿第一

芜湖市GDP突破千亿大关 合肥人消费能力全省最高 去年,全省17个市哪个市发展速度最快?哪个市居民收入最高?又是哪个城市消费能力最强?昨日,省政府公布了全省各市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排名情况,也就等于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17市增速全部高于全国平均值

统计数据中显示,从去年全省各市发展速度来看,17个市增速全部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皖江示范区城市一马当先,芜湖、合肥、铜陵、池州、滁州、马鞍山、宣城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5%)。芜湖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2%,居全省第一。 从生产总值看,芜湖市达到1108.6亿,成为我省继合肥之后第二个GDP突破千亿大关的城市。安庆市十分可惜,以988.1亿元紧随芜湖之后,距GDP千亿门槛相差不到12亿元。

马鞍山居民收入依然全省最高

要问哪个城市老百姓最富裕,自然要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项数据。去年,我省收入最高的仍然是马鞍山市的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23159元,人均月收入近2000元。

合肥市以人均19051元排在第二,芜湖市以18727元位列第三。不过要问老百姓钱包鼓起速度最快的城市却是蚌埠,蚌埠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了14%,称冠全省。

合肥人消费能力全省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一的位置自然要留给合肥。合肥人去年买东西花了多少钱?839亿元,且19.8%的增速在全省也是第一位的。安庆和阜阳分列二、三名,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8.7亿元和326.7亿元。

皖江赢了数值,皖北赢了速度

在省政府公布的各市9项主要经济运行数据绝对数值中,皖江城市一马当先,交上了漂亮的答卷,但仔细一看,这9项数据的增速冠军,有6项被皖北城市所囊括,具体包括: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9.%);宿州市固定资产投入增幅(39.5%);蚌埠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4%);阜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8.9%);宿州市进出口总额增幅(83.9%);阜阳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83.4%)。很显然,在速度比拼中,皖北丝毫不逊皖江区域内的城市。

投资建设将在“十二五”集中回报

“十二五”期间,我省发展速度还能保持下去吗?对此,省统计专家信心满满。

统计专家告诉记者,安徽经济增长正处在全新的、多元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之中,加快崛起的平台越来越宽、越来越好。如,京沪高铁、合宁铁路客运专线、合武铁路客运专线、京台高速安徽段等跨省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拓展我省东向和西向交通新时空;我省拥有合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芜湖全国动漫基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特别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实施,国家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我省被确立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这些都为安徽崛起增添了强大引擎,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我省的投资建设将在“十二五”集中回报。

2010皖北地区人均GDP(三)
安徽省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

安徽省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

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方案

【2010皖北地区人均GDP】

(征求意见稿)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立分类考评和区域人口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体系,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按照“主攻皖北、提升江南、带动江淮”的总体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提高科学考评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分类分区域及考评权限

(一)区域划分及分类

实行市级分区域、县级分类和省市相结合的管理及考评方式。

1.市级区域划分。将全省17个市划分为3个区域,即宣城、芜湖、铜陵、马鞍山、池州、黄山6个市为皖南地区;合肥、巢湖、安庆、滁州和六安5个市为江淮地区;淮北、亳州、宿州、阜阳、蚌埠和淮南6个市为皖北地区。

2.县级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基础,将江南地区与皖北地区各县分成2类进行考评,江淮地区2009年考评一类县参照江南地区分类,其余各县参照皖北地区分类。

(二)考评权限

1.省对各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市本级工作目标完成、保障措施落实、城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等情况(党政线、城市和流动人口),结合所辖县(市、区)考评结果,对市进行综合评价;对县(市、区)

进行综合考评(基层线)。对省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35个部门)进行评估(部门线)。

2.省对县级考评实行省、市结合,省、市结合按省统一方案考评调查1个样本点,样本点由省统一抽取。省对各县(市、区)年度工作过程和效果进行日常监测,重点核查,监测、核查结果直接纳入年终总体考评。

3.省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考评方案、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考评方案另定。

二、考评主要内容、权重及获取方式

(一)内容及权重

1.党政线(100分)

(1)市及所辖县(市、区)党委、政府解决影响人口计生工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对2009年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17208/

推荐访问:2010中国人均gdp 2010年人均gdp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