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24 10:19:5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一)
从家长的认识误区谈幼儿美术教育

龙源期刊网 .cn

从家长的认识误区谈幼儿美术教育

作者:陈绮娴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人们的教学观念已经慢慢地发生变化,学校、老师、家长不再把学生的成绩看得高于一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越来越关心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了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陶冶自身的情操,家长会为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例如,音乐班、美术班、书法班等等。原本认为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的学习负担会减轻,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负担更重了,是家长的认识误区再一次伤害了孩子。 关键词:家长;认识误区;幼儿;美术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家长认为要想让孩子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就必须要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美术、音乐等等,可是家长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样无形中又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美术教育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借助形象、生动、直观的元素,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五彩的世界,对于学生情商的培养至关重要,正是因为这样家长盲目地让孩子学习美术,进而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一、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产生认识误区的原因

我们知道,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美术教育是忽视的。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操,美术教育才又被提及起来。美术教育是一门相对感性的学科,在其发展中主要借助画笔和染料,形象、直观、真实地展示周围我们所看见的,所听见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周围大自然的一切,深深地受到大自然的熏陶和感染,无形中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创造力等。正是因为美术教育有着这样的魅力,所以家长便不顾一切地让孩子参加美术班。这样做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学好美术,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走出误区,给孩子真正的美术教育【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

面对家长对美术教育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应该做的便是针对问题,找出恰当可行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在色彩的熏陶和感染中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一切,看到世界的五彩斑斓,进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情操。可是在生活中,家长经常把美术教育的目的看做孩子未来敲响就业大门的砝码,正是因为家长这样的教育认识,家长往往会要求孩子要在美术考试中得高分,

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二)
浅谈家长的幼儿美术教育误区及建议

浅谈家长的幼儿美术教育误区及建议

杭州师大幼儿园------美术教研组

概要:

1、过分强调绘画技巧

2、片面认为美术就是绘画

3、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孩子的作品

关键词:厌学心理;富有个性。

最近,一位朋友对我说:“我的孩子报名上了美术班,我想让他在这方面多学点,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一个画家,可是老师非常不负责任,不教他们画画,只让他们乱涂,有时上课还做游戏。”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爱涂涂画画,便认定孩子有美术天赋,不惜花费金钱和精力送孩子上训练班。期望他有朝一日在美术方面出人头地,或至少有一技之长。也有些家长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在上这个班,那个班的,心想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了。可学什么好呢?学美术最经济实用了就替孩子报了名。家长的心态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绘画技能的学习看的高与一切,以为孩子学习美术就是为了掌握学习技能。

归纳一下家长在美术教育上的误区有三点:

【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

一、过分强调绘画技巧

把美术学习看作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是不对的,它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画的苹果不够圆,太阳涂成黑色而懊恼。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而导致孩子产生畏惧的厌学心理。家长应该转为这种不科学的认识,充分认识技巧只是达到美术教育目标的手段,孩子可以通过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我,获得满足感。

二、片面地认为美术就是绘画

许多家长认为:只有绘画才是美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美术除了绘画以外有纸工,泥工等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泥工对孩子有天然的亲和力,喜欢玩泥土是孩子的天性。幼儿也喜欢动手动脑的撕纸,折纸,剪纸等趣味纸工活动。所以,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培养孩子学会使用多种美术活动表现事物的能力。

三、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孩子的作品

有的家长以干净,规矩为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最典型的表现在用“像不像”“美不美”作为唯一标准。我们时常听到有的家长会说:“今天画的小汽车真像,”“你怎么画的乱七八糟的,又有星星又有月亮。”“你怎么又撕纸了。”有的家长甚至动手帮孩子添画,来达到自己的满意。【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

孩子的作品有些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的特征的认识。如画“我的家”时,有的小朋友将家安在了树上,说自己可以象小鸟一样长有翅膀,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自由自在。很富有想象力。

所以我觉得对孩子的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就是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画面丰富而富有个性。 在此,我为家长提出一些建议:

1、家长首先要认识美术教育的实质,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是通过绘画知识,绘画语言的传授,综合开发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能力。培养孩子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和人格品质,这些对于孩子将来的生活,学习,甚至在他成人后的事业,家庭,人际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2、家长应走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而不是望子成“家”成“星”的教育。作为家长,切不可追求一时的教育效果,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或有盲从的心理,要呵护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进行科学的美术教育,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三)
浅谈家长的幼儿美术教育误区及建议

【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

浅谈家长的幼儿美术教育误区及建议【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

杭州师大幼儿园------美术教研组

概要:

1、过分强调绘画技巧

2、片面认为美术就是绘画

3、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孩子的作品

关键词:厌学心理;富有个性。

【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

最近,一位朋友对我说:“我的孩子报名上了美术班,我想让他在这方面多学点,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一个画家,可是老师非常不负责任,不教他们画画,只让他们乱涂,有时上课还做游戏。”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爱涂涂画画,便认定孩子有美术天赋,不惜花费金钱和精力送孩子上训练班。期望他有朝一日在美术方面出人头地,或至少有一技之长。也有些家长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在上这个班,那个班的,心想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了。可学什么好呢?学美术最经济实用了就替孩子报了名。家长的心态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绘画技能的学习看的高与一切,以为孩子学习美术就是为了掌握学习技能。

归纳一下家长在美术教育上的误区有三点:

一、过分强调绘画技巧

把美术学习看作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是不对的,它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画的苹果不够圆,太阳涂成黑色而懊恼。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而导致孩子产生畏惧的厌学心理。家长应该转为这种不科学的认识,充分认识技巧只是达到美术教育目标的手段,孩子可以通过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我,获得满足感。

二、片面地认为美术就是绘画

许多家长认为:只有绘画才是美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美术除了绘画以外有纸工,泥工等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泥工对孩子有天然的亲和力,喜欢玩泥土是孩子的天性。幼儿也喜欢动手动脑的撕纸,折纸,剪纸等趣味纸工活动。所以,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培养孩子学会使用多种美术活动表现事物的能力。

三、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孩子的作品

有的家长以干净,规矩为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最典型的表现在用“像不像”“美不美”作为唯一标准。我们时常听到有的家长会说:“今天画的小汽车真像,”“你怎么画的乱七八糟的,又有星星又有月亮。”“你怎么又撕纸了。”有的家长甚至动手帮孩子添画,来达到自己的满意。

孩子的作品有些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的特征的认识。如画“我的家”时,有的小朋友将家安在了树上,说自己可以象小鸟一样长有翅膀,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自由自在。很富有想象力。

所以我觉得对孩子的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就是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画面丰富而富有个性。 在此,我为家长提出一些建议:

1、家长首先要认识美术教育的实质,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是通过绘画知识,绘画语言的传授,综合开发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能力。培养孩子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和人格品质,这些对于孩子将来的生活,学习,甚至在他成人后的事业,家庭,人际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2、家长应走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而不是望子成“家”成“星”的教育。作为家长,切不可追求一时的教育效果,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或有盲从的心理,要呵护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进行科学的美术教育,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四)
对学习美术儿童家长的几点建议

  摘 要: 美术作为有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加入美术学习的队伍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只要合理地引导与培养,孩子的艺术潜能定会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

  关键词: 儿童家长 美术教育 潜能开发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时,首先要清楚,学好美术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能“急于求成”。所以家长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打“持久战”,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要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其次要学习美术,画纸、画笔、颜料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在购买作画工具和材料时,应事先进行咨询、了解,不同的画种购买不同的材料,不要盲目挑选,以免造成材料和资金的浪费。在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绘画潜能,让孩子科学、有效地学好美术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合理安排作画时间
  要使作画时间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规律。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疲倦和注意力分散,家长可以采取分散时间的方法,在孩子有作画欲望时,就让孩子积极投入,尽兴挥洒,满足其创造欲及表现欲。不要使用“物质刺激”的办法,拿零食或玩具引诱孩子学习,或以打骂强制孩子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提高兴趣是父母首先要做的。机械的定时定量的限制方式是不足取的,只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妨碍孩子作画兴趣的培养。
  二、适时适度地激励与表扬
  赞扬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有利于意志的磨炼,特别是对孩子,要永远给予灿烂的笑容。家长要留意孩子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努力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当孩子画得不成功时,家长应该帮他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明确表示相信他有画好的能力。对于孩子再脏再乱的画面,父母都不应该全盘否定,因为里面总有值得肯定的东西,哪怕只在纸上画了一条线,也应该鼓励他:“这是春天的雨还是地上的小草,还是水里游来游去的鱼?”切不可说丧气话,否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最终失去信心。赞扬孩子是为了鼓励孩子,让孩子增强自信,充分提高能力。只有谨慎、及时、适度地夸赞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作画环境要安静,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以便孩子投入地作画;室内光线要好、要亮,让孩子正确辨别画面的明暗度及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等。
  四、切忌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
  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会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一个干净整洁、行为拘谨的孩子怎么能够创造出自由奔放的作品呢?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创作空间及材料,比如一块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让他可以在这个天地里大胆地创作;一张尽可能大的纸;一块可以尽情涂抹的瓷砖;各种喜欢的彩笔,各色漂亮的纸头,甚至广告纸、胶水等材料,这样既不会弄脏家里的地板和墙壁,又能随时满足孩子创作的需求。
  五、经常带孩子看画展和名家名作
  引导孩子多看多想。“见多识广”,让孩子接触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开阔眼界、提高欣赏水平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确定努力奋斗的目标。鼓励孩子多观察是极其重要的,时刻让孩子关注周围的事物,锻炼一双敏锐的眼睛,积累各种素材。如带孩子参观动物园、展览馆,游览名山大川,或是到商店、马路、田野走走看看,见多识广的孩子自然会在脑子里储存丰富的创作素材。家长可及时引导孩子发现、观察美的事物,增强对美术的悟性。
  六、正确对待各种书画比赛
  有的家长急功近利、“望子成龙”。不能盲目地与别的孩子攀比,以为考级、获奖就能证明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有水平,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能力,强逼孩子,让孩子参加各种书画大赛,用证书、得奖来满足、平衡自己的虚荣心,否则很难有较大收益,甚至会适得其反。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
  七、切忌过早让孩子学画成人画
  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会限制其丰富的想象力的发展。儿童的绘画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用心观察和倾听,就会知道孩子的画上每一根线条的内涵、每一种色彩的意义。说到底,美术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外,更要帮助孩子寻找出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所以最要避免的是用成人固有的感受方式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
  八、父母应为孩子建立一个专门的美术作品档案
  一张张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作品,把孩子在各方面的进步展现得一目了然,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辅导。也许一幅画的看上去很幼稚,但创作时孩子头脑中孕育了丰富的想法,这样的作品就值得收藏。孩子的美术作品档案建立后,别将它束之高阁,记住常常拿出来和孩子再次分享。茶余饭后,一起翻开美术档案,共同回忆当时作画的情景,孩子说说当时的想法,大人说说自己的感受,亲子情感此刻畅通无阻。
  九、父母作为参与者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如果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不但能使孩子更敬重你,潜移默化地影响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家长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误区(五)
当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

  【摘 要】画画本身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表现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人的审美修养,从而提升综合素养为目的,但当前,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做法存在误区,导致孩子不爱画画。本文就此为研究内容,分析其中原委,并给予相对建议。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 审美 绘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2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也在快速提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颁布足以证实全国上下对此问题的重视。《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塑造孩子心理、培养健全人格的奠基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成就孩子一生的成长,这是全民素质提高、民族强大的基石。美术教育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旨在使儿童提升美术基本素养,同时提高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学会从大自然万事万物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当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们的教育意识不断提升,理念也逐渐改善,但当今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方面多数家长和老师还依旧存在着问题:
  1.指导方法不当
  部分家长和老师深知美术对儿童智力等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但却不知如何下手,指导怕误导孩子,不指导又担心放任自流。盲目地表扬夸赞会使孩子不思进取,一味地哗众取宠;而过分地指导不但使孩子的美术素养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相反孩子会失去自信,失去自我
  2.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
  有些家长和老师会一笔一笔地教孩子画画,直到孩子也能像模像样地画出来。但这时却发现孩子只会画那些学过的东西,其余什么也不会或不敢画了,孩子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怎么画”,“那个怎么画”,或“这个我不会画你教我吧”等问题。这样做不仅没有教会孩子怎么画,反而更严重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泯灭了孩子天真浪漫的天性。
  3.以成人的审美观欣赏儿童画
  成人的生活经验丰富,对事物往往会客观理性地对待,但儿童这一特定年龄段天真浪漫、善于想象,观察身边的一切往往更主观。有些家长或老师若是看见孩子画上画的蝴蝶比花大或人比房子大了就连忙让孩子擦掉重画。如一次关于迎春节主题的课,大家都高高兴兴地陆续画完下课了,一位家长看见孩子把对联画到了高楼大厦的顶上了就禁不住地说“宝贝儿,你画错了吧,你怎么可以把春联挂到楼顶上呀?应该贴到大门两边的呀……”孩子没有解释,按照妈妈的指点快速地改了过来,最后赢得了妈妈的称赞……
  4.让孩子比着同龄人或大师的优秀作品画画
  美术课上,学生太多,老师辅导不过来,就在黑板上贴了张放大的少儿绘画获奖作品让学生比着画。说人家为什么画这么好,好好学学,结果全班同学都瞪大了眼睛盯着黑板看一笔画一笔,结果所有孩子都在画同一张画,而不是画自己的想法。
  这些做法不但不能实现画画的目的和作用,反而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厌画的结果。当然,每位家长和老师的出发点可能都是好的,只是做法和认知有些欠缺。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学前美术教学经验及对儿童心理发展趋势研究,就以上列举的屡见不鲜的儿童美术教育方面的误区,提出几点建议:
  二 引导儿童绘画的建议
  1.学会欣赏儿童画
  要站在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尽可能不要做过多干涉。美国小学里的一节美术课是这样上的:绘画的主题是“太阳”,在老师不给任何提示和限制的情况下,学生们便开始画起来。有的把太阳画成圆的,有的画成方的、三角的、半圆的,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都有,还有一位同学的画纸上没有出现太阳,只有几朵不成形的云彩,后面隐隐约约出现了几束彩色的光线……学生陆续画好,老师没有做任何比较和评判,而是面带微笑,非常认真地欣赏着每位学生的画作,逐一给出鼓励和赞扬。通过课堂创作,学生们个个自信满满,兴趣更加浓厚,绘画热情更为高涨。
  身边一位朋友找我咨询,她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虽然家里到处都是他的画,但孩子是不停地画,但他们就是欣赏不了,又不知该如何引导。她拿了一张儿子的画给我看,纸的中间横着画了一根弯弯曲曲的线条,上面画了一竖线,挨着右上侧又画了个小三角,画面上方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形状,我看后被这位儿童的智慧惊呆了:这不是海面荡起浪花,一条小帆船在海面上若隐若现,白云在天上自由飘散的场景吗?朋友诧异极了:“你和我儿子讲得一模一样呀!但我们有时实在欣赏不了,又不敢强加干涉,不知后面该怎么引导了。”
  我忙建议朋友说,目前正是孩子的绘画敏感期,家长只需要给他提供充足的绘画材料,宽松的绘画环境,站在孩子的角度,学会倾听和欣赏,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称赞就可以了,不需要做过多的干预。随着孩子的作品越来越多,画面会越来越丰富和有想象力。
  2.引导儿童作画时要学会运用“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因果联想等。孩子4~9岁这个阶段是培养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们要
  学会如何在这一特定时期内运用联想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经过多年悉心观察研究,关于联想的方法,我总结如下:先找出一个点,再由该点发散出几条线,即所谓的扇形结构。具体到每一堂课都需有一个主题(点),课堂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之有关的一些事情,并将其结合起来,再加以构图方面的引导从而变成一张完整的画。
  以“蚂蚁搬家”这一例子进行详细说明。我让孩子以讨论式进行:由蚂蚁大家能联想到什么呢?(1)蚂蚁的特征,个子小,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六条腿等;(2)当时的天气,是白天还是晚上,天气怎么样;(3)蚂蚁成群结队地搬家,搬的什么东西,在哪个地方搬,旁边环境有什么等;还可以联想到蚂蚁洞、蚂蚁王国,蚂蚁王国里有国王王后士兵等,随便从中找出某一或几点都可以画出一张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同是画蚂蚁,孩子心中想法各异,画的画也肯定会多姿多彩。孩子们在享受着画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发散性思维等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3.适当引导孩子写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可能激发人们创作的灵感。经常外出观光写生,孩子不仅能加深对大自然的认知,还能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外出时可随身携带速写本,看见自己感兴趣的景象或事物时随时记录起来,画旅游日记。直面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水一木、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灵感最易激发。即便不能出去写生,室内的每样物品也可当做写生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又可以增强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的意识。
  4.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孩子绘画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注重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培养其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一位6岁左右的小女孩垂头丧气地站在路边,旁边的妈妈瞪着双眼一脸的怨气:“你这都是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以后什么东西也不给你买了,再想画画没门儿”一边说一边把小女孩的画撕得粉碎。不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致使这位妈妈发这么大的脾气。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说,可能小女孩的画没有那么干净、那么色彩斑斓、那么画什么像什么,但我真心希望家长们能够静下心来反思反思:自己五六岁的时候都能画些什么?孩子学画画的目的和作用又是什么?孩子天真浪漫的童年又去了哪里呢?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一书中说过:“教育者只需能创造一个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环境,然后放手让儿童发挥本身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和个人经验,认识生活,进行学习,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美术教育方面,父母、教师都应该牢记: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宽松自由的创作和想象空间,及时恰当地给予鼓励,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为其以后能够在广阔的艺术国度里自由翱翔插上坚实的翅膀!
  〔责任编辑:范可〕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52705/

推荐访问: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 父母培养孩子的误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